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12T11:47:54.9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黄芬[导读]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定义大体相同,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广东经纬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现阶段,各个地区有许多小流域河道作为该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基础正在使用,河道流经范围较小且水量不大,多为冰雪融化或山泉渗滤而形成的水源,在严重干旱时可能干涸。因水资源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资源匮乏可能导致区域生产、生活受限,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小流域河道面临的问题是缺少资金维护和地方政府及群众的重视,一些地区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水直接排放至小流域河道中,形成脏水河道,丧失了提供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并加剧了小流域地区水土资源的恶化。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定义大体相同,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宏观调控,这是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我国多年来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当坚持的原则详细归纳为以下3点:①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②全面认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以及保护与改善(含恢复、重建)的综合措施;③坚持流域治理的综合性,包括综合分析诊断、综合规划、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以获取综合效益。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
土地在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其表面会有大量沟壑形成,该现象常出现于山地、林地和耕地中。水土流失出现后,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自然景观构成影响,同时还会侵蚀地貌,使农业机械化耕作难以进行,以致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通过分析并总结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得到以下三点结论:其一,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部分单位企业对树木的过度砍伐,导致生态平衡受到影响,以致于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出现。同时,乱砍乱伐也有可能会使部分生物面临灭绝的危机,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问题出现,进一步加深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其二,部分农村地区较差的耕作条件,较为落后的耕作方式及较为单一的种植方式,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农民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不到位,以致于土地所具备的蓄水保肥能力逐渐降低,影响到农业的生产能力;其三,大部分人都缺乏保护生态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并未给予生态保护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土地沙化这一现象频频出现,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
我国对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原则规定,必须将现有的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依据,且在治理过程中还必须将农业、林业用地比例进行统筹,为农业生产及产量提供保障[1],进而将本地区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土环境改善。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这一规定为根据时的体现主要可分为两个内容:其一,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开展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并在与水土流失具体程度相结合的情况下,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模进行合理确定,进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可承受的范围保障;其二,将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程度降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难免会将部分负面影响带给农业生产,故而相关措施的实施十分必要,以此控制该影响的具体程度。如占用土地所有权不变,但可以经济林、果树林作为植树造林的发展方向,如此便能通过生态补偿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3.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林草措施十分关键,能将地面植物的覆盖率有效提高,进而将暴雨冲刷、溅蚀水土的程度减少,还能使土壤化学及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将该措施运用到实际中时,首先就应进行整地,翻耕土壤,将土壤条件优化,为植被的牢固提供保障。当种植在小流域范围内时,可尽量扩大种植面积,形成生态防护林,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有效避免雨水、风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造成的侵蚀危害。同时,也应以坡面具体类型为根据采用对应的树种,为其提供有效的防涝、沟头防护等措施。另外,合理、科学的规划沟道,在测量及选择比降时必须准确;其次,除草松土这一工作必须定期开展,促使林草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同时,相应的监测工作也必不可少,严防不法分子对防护林造成损坏。
3.2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高耕作、带状耕作和沟垄耕作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的使用都十分广泛,而抗旱耕作方法中,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及保留作物残茬等措施都十分有效。采用该措施能将土壤条件进一步改善,使其保水、保土及保肥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将土壤中所含的水量增加,使土壤具备更佳的抗侵蚀能力,进而获得更高的农业产量。同时,该措施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将水土治理与农业开发存在的矛盾缓解,推动综合治理工作进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系统。
3.3生态修复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水土保持实际需求,水利部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提出了生态修复这一技术措施,通过封禁手段和人工辅助手段,与树木天然下种式萌蘖能力相结合,使人工造林和森林式灌草植被落足于疏林、荒沙、荒山、荒地和荒滩及采伐迹地等地区,这也是封禁治理策略的具体表现之一。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能将地区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有效改善,逐渐恢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不断稳定植物群落,同时也能使土壤具备更强的抗蚀性,使得土壤拥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另外,将生态修复技术落实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区域内树木盗伐、采石取土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为也得到了良好改善,促使灌木丛种植价值更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及区域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