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和答案12350

2017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和答案12350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试卷和答案(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发展理论中,认为心理发展是量变的心理学家是A.格塞尔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华生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3.“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不包括A.适应作用B.准备作用C.加速作用D.可塑作用4.儿童起先使用一只手,然后两只手一起使用,接着更喜欢使用另一只手,然后又一起使用,最后形成固定的优势手,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发展方向原则B.相互交织原则C.机能不对称原则D.个体成熟原则5.格塞尔认为,正常儿童的行为发展是A.高度模式化的B.受外部调节的C.后天决定的D.由心理成熟决定的6.以下不属于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的是A.小步前进B.难度递减C.主动参加D.及时反馈7.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班杜拉C.巴甫洛夫D.斯金纳8.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的人格结构部分是A.自我B.超我C.本能D.本我9.弗洛伊德将儿童的焦虑分为真实性焦虑、道德焦虑和A.神经病焦虑B.投射性焦虑C.防御性焦虑D.压抑性焦虑10.力比多的非常态发展形态是A.停滞B.压抑C.退化和停滞D.发泄11.学前期的发展任务是A.获得亲密感B.获得信任感C.获得自主感D.获得主动感12.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看,同一性可分为自身同一性与A.同一性混乱B.自我同一性C.个人同一性D.集体同一性13.把当前的动作、经验资料或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整体结构之中的心理过程是A.同化B.顺化C.适应D.平衡14.内化的可逆的动作是A.平衡化B.组织C.相互作用D.运算15.以下表述中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特性的是A.随意B.概括C.直接D.主动1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儿童现实发展水平B.儿童独立达到的水平C.儿童发展的可能性D.儿童现实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17.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心理工具是A.语言B.动作C.情感D.思维18.爱因斯沃斯认为,抗拒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具有的特点是A.拒绝B.敏感C.合作 D. 冷漠19.根据依恋理论,在熟悉的环境里,陌生人的出现可能激活的行为系统是A.陌生焦虑B.交往C.依恋D.警觉一恐惧20.习性学的核心是A.敏感期B.关键期C.依恋D.适应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真题 (3)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真题 (3)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试卷(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发展理论中,认为心理发展是量变的心理学家是A.格塞尔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华生【解析】D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解析】A 每一个研究者总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

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从假设起步的,而假设必定来自一定的理论。

故答案选A。

3.“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不包括A.适应作用B.准备作用C.加速作用D.可塑作用【解析】C儿童的“不成熟”被美国心理学家发掘出了它的独特价值:(1)它有适应作用;(2)它有准备作用;(3)它有可塑作用。

故排除A、B、D,答案选C。

4.儿童起先使用一只手,然后两只手一起使用,接着更喜欢使用另一只手,然后又一起使用,最后形成固定的优势手,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发展方向原则B.相互交织原则C.机能不对称原则D.个体成熟原则【解析】B5.格塞尔认为,正常儿童的行为发展是A.高度模式化的B.受外部调节的C.后天决定的D.由心理成熟决定的【解析】A6.以下不属于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的是A.小步前进B.难度递减C.主动参加D.及时反馈【解析】B 程序教学法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1)小步子前进原则;(2)主动参加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

故排除A、C、D,答案选B。

7.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班杜拉C.巴甫洛夫D.斯金纳【解析】B 对于人、行为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决定”论以及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说法,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论)的重要突破,也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

故答案选B。

8.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的人格结构部分是A.自我B.超我C.本能D.本我【解析】B人格结构的最后一部分叫超我。

2014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A.心理的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A.连续性变化B.结构性变化C.跳跃式变化D.闻歇式变化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尊重儿童天性B.以儿童为中心C.引导孩子发展D.及时教育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巴普洛夫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A.强化和动机过程B.运动复现过程C.保持过程D.注意过程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A.本我B.自我C.本能D.超我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A.前生殖器期B.口唇期和肛门期C.潜伏期D.青春期10.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性节制B.道德焦虑C.压抑D.移情11.霍妮认为儿童焦店的防御策略有自点作用、分隔作用和()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A.心理的发展B.性欲的发展C.社会性发展D.情感的发展13.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A.认知结构B.局化C.适应D.同化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吮吸反射B.循环反应C.智慧动作D.反射性动作15.维果茨基认为。

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语言符号D.社会的交互作用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A.个人经验B.词语C.抽象思维D.动作发展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印刻B.控制-服从C.依赖D.交往19.根据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A.准确性B.恒常性C.特异性D.主动性20.儿童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在()A.1岁前B.2岁前C.3岁前D.5岁前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22.行为模式23.心理工具24.可知度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全国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历年真题(2014-2019)及答案(共5套)

全国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历年真题(2014-2019)及答案(共5套)

目录前言(1)《小谢文集》之《落花》----------------------------------------------------1 2019年10月真题------------------------------------------------------------------------2 2018年10月真题------------------------------------------------------------------------5 2017年10月真题------------------------------------------------------------------------7 2016年10月真题----------------------------------------------------------------------10 2014年10月真题-----------------------------------------------------------------------12 2019年10月真题答案----------------------------------------------------------------15 2018年10月真题答案----------------------------------------------------------------16 2017年10月真题答案----------------------------------------------------------------18 2016年10月真题答案----------------------------------------------------------------20 2014年10月真题答案----------------------------------------------------------------21落花—刁小谢零九年六月八日,高考已去,众人皆归去。

12350儿童发展理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具体到页数)

12350儿童发展理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具体到页数)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P25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P30A.心理的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P35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P37A.连续性变化B.结构性变化C.跳跃式变化D.间歇式变化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P40A.尊重儿童天性B.以儿童为中心C.引导孩子发展D.及时教育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P48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巴普洛夫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P61A.强化和动机过程B.运动复现过程C.保持过程D.注意过程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P83A.本我B.自我C.本能D.超我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P86A.前生殖器期B.口唇期和肛门期C.潜伏期D.青春期10.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P89A.性节制B.道德焦虑C.压抑D.移情11.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P95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P87A.心理的发展B.性欲的发展C.社会性发展D.情感的发展13.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P118A.认知结构B.顺化C.适应D.同化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P124A.吮吸反射B.循环反应C.智慧动作D.反射性动作15.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C) P159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P147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语言符号D.社会的交互作用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P155A.个人经验B.词语C.抽象思维D.动作发展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P176A.印刻B.控制-服从C.依赖D.交往19.根据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D) P193A.准确性B.恒常性C.特异性D.主动性20.儿童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在(C) P195A.1岁前B.2岁前C.3岁前D.5岁前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 P26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的家长指( )A.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B.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C.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D.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正确答案:D解析:学前儿童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2.关于主干家庭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的频率和机会相对更高、更多,更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B.可以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上的不足C.长期分离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感到淡漠,对孩子的教育能力不如其他类型的家庭D.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偏差,使他们变得性情孤僻、悲观失望正确答案:B解析:主干家庭的特点是代际关系较复杂。

在众多的家庭中进行家庭教育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可以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上的不足。

不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代际,由于年龄、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在家庭教育时会出现矛盾。

3.终身教育是指( )A.继续教育B.成人教育C.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的教育D.职后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终身教育这种教育活动,从学前儿童到高龄者,形成了持续性的教育过程。

4.家长给予孩子很少关爱且给予最大限制,往往按照一套硬性规范,命令、要求、控制孩子行为,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这种教养方式被称为( )A.民主权威型B.绝对权威型C.娇惯溺爱型D.忽视冷漠型正确答案:B解析: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给予孩子很少关爱且给予最大限制。

父母往往按照一套硬性规范,命令、要求、控制孩子行为,强调权威,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和尊崇,要求子女遵照执行,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意志,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提出课程改革运用,使美国心理学更加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心理学家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横断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优点不包括【】A.缩短完成实验任务所用的时间 B.节省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C.同时对相对较多的被试进行研究D.有利于揭示连续心理过程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3.根据XXX的理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社会危机如果得到积极的解决,那么他们将体验到【】A.希望的实现B.意志的实现C.能力的实现D.目的的实现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14.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D(1分)教材P335.依照XXX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逻辑思维最早出现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86.依照XXX的心剃头展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源自【】A.教育B.成熟C.练D.遗传正确答案:A(1分)教材P527.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狭义的环境主要指【】A.家庭B.发展C.学校D.教育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58.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在布鲁芬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属于【】A.核心体系B.中央子体系C.外在子系统D.外在大系统正确答案:B(1分)教材P669.XXX将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所依据的标准是【】A.个体认知发展B.主导活动- 1 -C.心理社会性发展正确答案:C(1分)教材P7810.婴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举行的,个中成熟最早的是【】A.颞叶B.枕叶C.顶叶D.额叶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611.在儿童心剃头展过程中,发展较晚的感知觉是【】A.视觉B.听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3512.在初中生想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无意想象B.视觉想象C.有意想象D.听觉想象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7213.初中生凡事开始自己做主,有了自己的小隐秘,出现了顺从心理和行为,说明初中生出现了【】A.自大感B.自尊感C.控制感D.成人感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114.高中生的记忆发展特点是记忆力增强、短时记忆稳定以及【】A.视觉记忆发展快B.听觉记忆发展快C.抽象记忆占优势D.以机械记忆为主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0015.根据XXX的观点,高中生最迫切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A.连续谋求独立B.进一步确定自我C.牢固性别角色D.研究适应成人社会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2016,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研究者的【】A.特定需求B.研究动机C.个别差异D.研究能力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6117.以下不属于XXX所定义的意义研究的是【】A.代表性研究B.发现研究C.概念研究D.命题研究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6818.以为研究不是S和R的直接接洽,而要以有机体内部变量为中介的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9419.下列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A.符号B.动作C.概念D.命题正确答案:B(1分)教材P31320.某学生己经掌握了绝大多数蔬菜的有关知识,他可以通过并列结合研究形式来研究的知识D.特殊冲突- 2 -A.萝卜B.水果C.鲤鱼D.食物正确答案:B(1分)教材P31721.美国心理学家XXX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是【】A.非特殊迁徙B.特殊迁徙C.正迁移D.负迁移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732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反映的是【】A.研究的起伏现象B.研究的迁徙现象C.研究的高原现象D.研究的联结现象正确答案:B(1分)教材P37123.道德的外部标志是【】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1分)教材P38924.对于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以部属于主观缘故原由的是【】A.个体受不良行为气的支持B.社会环境的影响C.学校的教诲方式D.怙恃的溺爱和迁就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1425.运用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道德分析判断的过程,指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观念C.道德行为D.道德评价正确答案:D(1分)教材P40626.依照XXX的成就动机理论,青年期起决意作用的成就动机成分是【】A.附属内驱力B.安全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3127.在下列各组学生中,奖励对于提高其研究动机的作用最大的是【】A.研究能力差的学生B.研究能力中等的学生C.研究能力强的学生D.不同研究能力的学生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4828.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称作【】A.教诲思维B.教诲意志C.教育机智D.教育态度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8529.标准化测验又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这一分类的依据是【】A.结果的解释方式B.测验实施的手段C.项目的表达形式D.检验编制的目的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9730.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测试 (2)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测试 (2)

儿童发展理论(课程代码:12350)模拟考试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理论的作用的是()A.组织信息`B.创造信息C.反映心理D.整合规律【解析】A2.认为儿童只是像海绵吸水一般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心理学学派是()A.机械论者B.成熟势力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日内瓦学派【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论和机体论认识的区别。

机械论认为儿童只是像海绵吸水一般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机体论认为,儿童能通过积极的同化建构他们的知识。

3.学术界公认的迄今为止对儿童行为项目的最好的分析和概括是()A.格塞尔提出的行为发展四方面B.格塞尔提出的儿童行为周期C.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格塞尔提出的行为发展四方面的理解。

格塞尔提出的行为发展的四方面,即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很好地概括了儿童发展的重点,是学术界公认的迄今为止对儿童行为项目的最好的分析和概括。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与学前教育对立的是()A.尊重儿童天性B.儿童身心成熟C.儿童早期的知觉发展D.儿童的心理【解析】B5.美国心理学家发掘的儿童“不成熟”具有独特价值不包括()A.适应作用B.准备作用C.可塑作用D.前瞻作用【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儿童“不成熟”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发掘的儿童“不成熟”具有的独特价值有三种:第一,它有适应作用。

第二,它有准备作用。

第三,它有可塑作用。

6.下列概念中,和“强化”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观察学习B.可知度C.焦虑D.平衡【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化概念和观察学习的理解。

强化概念和观察学习都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

7.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A.成熟论B.精神分析C.行为主义体系D.认知心理学【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本质。

班杜拉突出了人的认知因素对行为具有的因果性影响。

但由于他并不直接研究认知过程,就本质而言,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仍属行为主义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试卷(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1-25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 1-30 ~32A.心理的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2-35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2-37A.连续性变化B.结构性变化C.跳跃式变化D.间歇式变化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2-40A.尊重儿童天性B.以儿童为中心C.引导孩子发展D.及时教育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3-48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巴普洛夫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3-61A.强化和动机过程B.运动复现过程C.保持过程D.注意过程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4-83A.本我B.自我C.本能D.超我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4-86A.前生殖器期B.口唇期和肛门期C.潜伏期D.青春期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4-89A.性节制B.道德焦虑C.压抑D.移情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4-95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4-87A.心理的发展B.性欲的发展C.社会性发展D.情感的发展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5-118A.认知结构B.顺化C.适应D.同化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5-124A.吮吸反射B.循环反应C.智慧动作D.反射性动作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C) 6-18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6-147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语言符号D.社会的交互作用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6-155A.个人经验B.词语C.抽象思维D.动作发展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7-176A.印刻B.控制-服从C.依赖D.交往19. 根据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D) 7-193A.准确性B.恒常性C.特异性D.主动性20.儿童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在(C) 7-195A.1岁前B.2岁前C.3岁前D.5岁前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2.行为模式: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23.心理工具:包括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

24.可知度:意思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儿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

2-40答:√格赛尔及他的同仁们看来,个别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并不是质上的差异,因为决定质的关键因素是成熟,而成熟,对于所有儿童来说,是一个受基因控制的普遍的自然法则。

26.弗洛伊德认为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是本我的核心。

4-83答:×弗洛伊德认为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是自我的核心。

27.对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最近发展区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6-157答:×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8.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达到较高水平,而在其后则不能达到这一水平。

7-178答:×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到较高的水平,而在其后则不容易达到这一-水平,但经过足时足量的刺激也能达到或接近这一水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4分,共20分)29.简述“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2-45答:(1)它有适应作用。

(2)它有准备作用。

(3)它有可塑作用。

30.简述精神分析学说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4-106答:(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拓了心理学新的研究范围。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推动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

弗洛伊德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大胆的假设,其一是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几年;其二是个体的发展包含在性欲心理的阶段之中。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他运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暗示法和移情法震惊了心理治疗行业的同仁,最终贏得普遍的认可。

31.简述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基本特点。

4-98~ 106答:(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或称游戏期) (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12岁)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或称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成人早期(18-2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7)成人中期(25-5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人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这是人生的最后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获得完美感和避免失望、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32.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6-162~ 166答:(1)教育就是要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2)好的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重视内化,就是重视发展33.简述影响儿童依恋发展的因素。

7-184" 186答:(1)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2)母亲的照看方式(3)照看环境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4.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3-70~72答:如果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

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也有学者认为,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宜行为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

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基于强化原理的方法,叫“代币法”。

即通过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从而提高这些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激励手段。

具体地说,就是把对幼儿的奖励用虚拟的货币量化,当幼儿表现出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时,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幼儿可以用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期望以强化原理增加孩子某行为出现的概率时,应该慎重地选择强化物。

可以选择的强化物有以下几种。

(1)消费性强化物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2)活动性强化物指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旅游、逛街等属于休闲性质的活动。

(3)操作性强化物指布娃娃、变形金刚、玩具汽车、玩具手枪、图画、卡片、气球等孩子爱反复玩弄的物品。

(4)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以拥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猫、录音机、录音磁带、光盘、电脑、钢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笔记本、纪念品、文具盒等。

(5)社会性强化物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拥抱、抚摸、微笑、奖状、注视、亲子逗乐嬉戏、讲故事、口头夸奖(聪明、能干、好孩子)等。

35.结合实际分析“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这一-观点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5-123 129答:皮亚杰理论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

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反射性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智慧性质。

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再内化为具有可逆性的动作一-运算,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一、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儿童的出生带来了先天的反射能力。

皮亚杰只对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感兴趣。

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使儿童获得动作逻辑- ---种实践的智慧。

形成感知运动智慧的行动是可以重复的,而且是可以概括的。

二、动作的内化经历了感知运动智慧的发展,儿童的动作越来越内化,逐渐产生了智力活动的内部形式。

这时儿童有了借助表象进行思维的可能,我们称之为表象性思维。

表象的形成,使儿童的动作可以离开对具体客体的直接操作,而移到头脑内部来进行,因而表象性思维比感知运动智慧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表象性思维使儿童的思维开始离开实物,摆脱对当前情境的依赖性,因而变得较灵活、较广阔、较丰富。

表象性思维的工具是表象。

.三、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运算简而言之,运算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运算不是孤立的。

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只能算作直觉表象,不能算作运算。

运算总是随着同类运算总体的变化而形成的。

1、儿童在11-12 岁之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即他们只涉及现实本身,尤其只涉及那些为真实行动所操纵的、可触及的客体。

2、到了11-12岁,逻辑的运算开始从具体操纵客体阶段转变到观念阶段,形式运算成了可能。

在这个阶段,逻辑运算是用某种符号(语词或数理符号等)来表达,而不再用感知、经验或信念来加以支持了。

形式运算的思维是“假言演绎”式的。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展儿童的动作,是发展儿童智力的必由之路。

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午后,我正忙着准备一份材料。

不知什么时候文文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穿戴很整齐,-副要外出的样子,“爸爸,陪我出去踢球吧!”我头也没抬,继续望着屏幕,“爸爸正忙着呢! 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文文又进来了,带着怒气,“爸,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看着电脑,说“还得再等一会儿。

”然后我再房门口挂了一个“工作中”的牌子(这是我与他的约定,挂.上这个牌子表示我很忙,不能打扰。

)第三次,当文文走到门口,看到这块牌子时,果然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当我把材料弄完,长舒了一口气,很想出去.走走。

这才想起文文几次催促我外出,原来我昨天答应过带他去踢球的。

于是急忙招呼文文外出。

“请等一会儿,我得把这本故事书看完才能出去。

”文文语气不耐烦地说。

他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手里正捧着- .本书在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