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论利益平衡基础上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论利益平衡基础上的知识产权法定主义韩萌1摘要: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主张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必须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
法定主义的提倡者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该理论是导致权利扩张的罪魁祸首,并通过功利主义寻找知识产权法定的理论依据。
但是,我认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之间并没有截然对立,法定主义实为作为绝对权知识产权的客观要求,弥补其局限和不足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司法裁量权的行使,但是应当秉承谨慎的态度。
关键词:利益平衡;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劳动价值论;功利主义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的基本价值目标,旨在有效地保障权利人利益,促进知识的传播,进而激励权利人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品,以增进社会福利。
但是权利人、竞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并非是一种稳定的持续性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中的平衡。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无形财产的价值剧增,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之相伴的是权利人的权利呈现出日益膨胀的态势,主要表现在:权利客体更加广泛,权项内容更加丰富2。
在扩张的过程中,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主张,期待能够逆其势而行之。
该理念本身旨在使各方利益复归平衡,但是以此种方式来限权是否妥当值得商榷。
一、利益平衡与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内涵及关系(一)利益平衡与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内涵对于利益平衡的内涵,冯晓青教授认为“利益平衡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体系下出现的利益体系相对和平共处、相对均衡的状态。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围绕着权利的专有性与社会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这对矛盾,探讨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及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涉及的各种权利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试图提出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和机制为基础与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3吴汉东教授认为“利益平衡是指1郑州大学法学院2009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 韩萌(1988.8- ),河南渑池人,郑州大学法学院2009级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
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1. 本文概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探讨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本文将阐述利益平衡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
分析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中存在的利益失衡问题,并探讨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提出构建以利益平衡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议。
本文将总结利益平衡理论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利益平衡理论概述利益平衡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法律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在于探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权益分配与协调。
该理论主张,在知识产权领域,应当平衡创造者、使用者及公众的利益,以促进创新的同时,保障信息的合理流通和使用。
利益平衡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功利主义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思想。
他们将“最大幸福原则”应用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强调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知识产权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为在保护创造者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创造者权益:知识产权制度的首要目的是激励创新。
保护创造者的独占权,使其能够从其创造中获得经济回报,是促进持续创新的关键。
使用者权益:知识产权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和公众,有权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知识产权。
这涉及到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和例外,如公平使用原则。
公众利益:知识产权制度还需考虑公众利益,包括促进知识的传播、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公共健康等。
在知识产权的具体实践中,利益平衡理论指导着立法和司法决策。
例如,专利法在授予专利权时,需考虑发明的创新程度与对社会的贡献,同时限制专利权的滥用。
版权法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也设定了诸如合理使用等条款,以保障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
“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斥
刮刘 权利 人 、创造 者 与社 会公 利益之 问的平衡 点 . 双方利盎的同时 ,实现利益 的最大化
的 判 定 三方 面 。
办调保护 权利人或创造 者的专 有权和促进技 术的发 腱
之问 的 关 系 就 是 利 益 平 衡所 需 要 考 镀 的 重 大 课题 。
.
知I 识产权 法中的利 益冲突 实际 f 足个人利箍 与礼 会 益之 间的冲突。对此 ,只 有通过 利益平衡原则 ,才
3 . 1 区分专有领域与公有领域
社 会关 系必不可少的手段 , 本身就是不同利益博弈的结果 ,
知识产权法 的意 义在 于在 这个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就
是第一生产力 的时代 ,其既要鼓励智力 成果的创造者不断
地进行创造活动 ,又要保证新 的具 有实质性创新 的技 术成 果能得到普遍 的推广 和运用 。为此 ,只有将技术方案或 者
会H J 现其他个人 、 企业 模仿 、 冒用 、 盗月 j 、 抄袭的情况 , 不采取 相关手段保护创造 者的利益将会使技术 创造 着 研发 、创 新的动 力和热情 。而过于保护创造者或 知 I 识 . 叉 利人 的专何权 , 也会 阻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此,
而言 ,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 中的适 用主要 体现在专有1 利与公共领域 的区分 、专 有权 利使 用期限以及对侵权行:
专利权 、商标权和著作权是构成知识产权权 利体 系的重
I理 论研讨 ) )
内容 ,但这些权利也 是逐 步完善起来的 ,而诸如商业 秘密 与集成 电路布 图设计权 利等特殊知识产权则在建立过 程中 更为困难 。这些专有 权利的产生 、更迭 与完善都 是利益平 衡 在知识产权法 中的体现 。 将上述权利纳入法律保护体 系, 就是实现其所对 应的权利义务 的平衡 ,实现权利 人的专有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知识产权制度中的知识产权人对智力产品的垄断与社会公众对其的合法需求构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
这种矛盾始终存在,知识产权制度从设计(立法)到实施都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彼此消涨。
为了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功能,确立平衡原则具有关键的意义。
否则,要么是知识产权权利的权利过大,损害了公众接近与利用智力产品的权利与利益,从而使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目的——通过对智力产品提供充分的保护,激励对社会有益的制造性智力产品的生产,同时有利于广泛传播这种知识产品,从而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无从实现。
或者者要么是损害知识产权权的利益,使智力产品生产的原动力不足,同样使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不能实现。
利益平衡论围绕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对智力产品的合法需求这对矛盾,探讨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与通过剖析知识产权中所涉及的各类权利的配置与利益的分配,试图提出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与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应当说,这一思路与理论构建在知识产权法理论意义上是值得充分重视的。
这里先从信息的生产、操纵与信息自由、对信息的接近之间的关系初步阐述这种平衡论的思想,然后再提炼这种思想的一些实质性的原则。
我们能够看出,利益平衡确实能够作为认知知识产权制度的一种方法论。
(二)从表面看,“自由”与知识产权大概是不匹配的,由于有形客体中的财产对行为的限制只是及于特定的商品,而观念客体的财产限制涉及到没有空间与时间界限的全部范围的限制,涉及到除了被国家授予垄断权以外的人的所有合法占有的智力财产。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在限制自由方面与其他财产权的限制不一致。
有形客体中的财产权根本就不限制自由——它们只是限制行为。
以拥有一个苹果为例。
甲拥有一个苹果的实质是,在他希望时他能够随意地处置它,而这要求其他人在任何时候需要时却不能拥有它。
但这不等于说,除非甲同意,否则其他任何人不能拥有一个苹果。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这一主题。
知识产权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创新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同时也为公众获取和利用知识提供合理空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利益平衡论在知识产权法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在保护创新、鼓励创作、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各方利益的和谐共存。
本文首先将对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进行阐述,为后续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详细分析利益平衡论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具体体现,包括创新者权益保护、公众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自由、市场竞争秩序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利益平衡论在知识产权法实施中的挑战与困境,如权利冲突、利益失衡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二、知识产权法的历史演变与利益平衡知识产权法的历史演变与利益平衡的关系紧密相连。
自知识产权法诞生之初,其便致力于在知识创造者的独占利益与社会公众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这种平衡并非静态,而是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在古代,知识产权的概念尚未形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和手工复制。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知识和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为容易,知识产权的概念逐渐萌芽。
为了鼓励知识创新,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早期的知识产权法赋予知识创造者一定的独占权,如版权、专利权等。
然而,这种独占权的授予同时也限制了社会公众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自由,因此,早期的知识产权法需要在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传播之间寻求平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的平衡机制也在不断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专利权的授予范围逐渐扩大,以保护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发展。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一、引言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权利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理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尽量减少对公共利益和其他利益的侵犯,保证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围绕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挑战。
1. 利益平衡原理的内涵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合理和效益导向。
它能够有效地约束知识产权权利人,防止其滥用知识产权权利造成对公众和其他权利人的过度侵犯。
它有利于促进创新和社会进步,保护合理使用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权利,为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它能够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1.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益平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其保护对象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创造的知识产品。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公众利益和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利益平衡原理在合理使用和合法使用中的运用在一些情况下,知识产权的行使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反垄断行为。
此时,利益平衡原理要求在保护知识产权的不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利益。
在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协调中,需要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利益,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四、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理的挑战与对策在实践中,一些知识产权权利人存在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滥用专利行使或者商标授权,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行为的监督和处罚,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对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品的创新,知识产权法面临着对新技术的保护与利益平衡的挑战。
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理论纲(冯晓青)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理论纲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上传时间:2008-3-21关键词: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公平正义/专有性/公共利益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其本身具有利益平衡机制,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从财产权理论看,这一利益平衡机制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它是国家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专有利益与社会公众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公众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促进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
引言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权。
这种专有权的授予无论是从智力创造的劳动理论、人格理论还是经济学理论来说都具有充分的正当性[1]。
在知识产权法中,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垄断和社会公众对其合法需求构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
这种矛盾始终存在,知识产权法从设计(立法)到实施都体现了该矛盾的彼此消长。
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宗旨、功能,确立利益平衡原则、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否则,或者可能是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过大,损害了公众接近和利用知识产品的利益,从而使知识产权法的根本目的———通过对知识产品提供充分的保护,激励对社会有益的创造性知识产品的生产,同时有利于广泛传播这种知识产品,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无从实现;或者可能是损害知识产权人利益,使知识产品生产原动力不足,这同样会使知识产权法目的不能实现。
利益平衡理论围绕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这对矛盾,探讨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及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涉及的各种权利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试图提出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和机制为基础与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这一思路和理论建构在知识产权法理论意义上是值得充分重视的。
一、利益平衡的一般考察(一)利益平衡的概念与内涵利益平衡也可称之为利益均衡,它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体系下出现的利益体系相对和平共处、相对均衡的状态。
为进一步理解利益平衡的概念,需要对利益格局和利益体系有一定的了解。
浅析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而利益平衡与不平衡 的不 断发 展 、 不 断解 决促 成 了知 识产权 法的修正与不断发展 。
( 二) 知识 产 权 法 的立 法宗 旨 “ 法 律 的 目的是 在 个 人 原 则 与社 会 原 则 之 间形 成 一 种 平 衡” , 知 识 作 为某 个 人 或 一 些 人 在 不 断 的 学 习 、 思 考 等 行 为 中 产生的一种智慧财富 , 它 有 着 一 定 的专 属 性 , 而 拥 有 者对 知 识
使 其专有权 利。另一方面 它维护 公众利 益不 受侵 害, 确保 社 会公众 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 。当代 知识产权法理论 基础仍 是 利益平衡 论。如《 与 贸易 有关 的知识产 权协议 》 ( T R I P S协
都扩散 到了知识产权领域 , 足显其扩张性 特点。其次 , 个人或
一
个集体对知 识的专 有权利 , 使 知识产 权具 有 了一定 的私有
第2 l 0 4卷 1 3年 第 6月 2期
长沙铁道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e . 2 0 1 3
Vo 1 . 1 4 N o . 2
浅 析 知 识 产 权 法 的 理 论 基 础
何 莉
( 四川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 , 四川 广元 6 2 8 0 0 0 )
议) 、 《 世 界知识产 权组织 版权条 约》 ( WC T) 等都是 以权力 和
义务之 间的平衡 为核 心 , 确保 各 方利 益平 衡 为原则 制 定 的。
一
性 。而 知 识 产 品 的流 通 、 传播、 扩 散 以及 社 会 公 众 对 知识 产 品
的合法需求 , 又是其社会性 、 公共性 的体现 , 因此 它具有公 共 利益和公共性 。知识产权法研究的意义就是 平衡知识产 权的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法论文选题参考1、《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3、<<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下)4、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5、法国知识产权法典6、知识产权法总论7、论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在促进有效竞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8、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9、知识产权法与技术、文化创新10、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11、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理12、知识产权法教程13、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14、论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15、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16、知识产权法教程17、网络知识产权法18、知识产权法中公有领域的保护19、知识产权与民法典连接模式之选择——以《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为视角20、论信息财产的法律保护与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建立——兼论物权法、知识产权法与信息财产法之关系二、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产权法原理2、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3、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引进及实施4、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来自欧盟的经验及启示5、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6、必须的修订——入世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完善7、重塑以民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8、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宪法》知识产权条款为例9、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10、《反假冒贸易协议》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比较研究11、知识产权法详论12、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13、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14、知识、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基本概念的法理解读15、《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16、论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法的法律效力17、西法中移的文化困惑——《偷书不算偷:中华文明中的知识产权法》评介18、知识产权法市场本位论——兼论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实现19、知识产权法典化论证质评20、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国知识产权法三、热门知识产权法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万能制造机”背后的思考--知识产权法视野下3D打印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对策2、中国知识产权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3、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利益平衡——兼论新经济下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互动4、《反假冒贸易协定》与我国知识产权法比较刍议5、遵循与超越:对知识产权法与财产法原则的比较分析6、经济安全与知识产权法7、论知识产权法的合同限制8、知识产权法关键词9、知识产权法概要10、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11、知识产权法之和谐价值的正当性及其实现12、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13、知识产权对价论的理论框架——知识产权法为人类共同知识活动激励机制提供激励条件14、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与知识产权法——欧洲最新发展15、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与知识产权法16、知识产权法体系下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优势和基本原则17、试析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18、论知识产权法的性质和立法模式19、知识产权法通论20、知识产权法纵论四、关于知识产权法毕业论文题目1、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2、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3、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4、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5、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对价与衡平6、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7、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8、论利益平衡原理及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9、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10、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11、知识产权法若干基本问题之反思12、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13、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14、知识产权法的平衡精神与平衡理论——冯晓青教授《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评析15、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16、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17、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18、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19、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探微20、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研究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1、我国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制度的立法设计——基于知识产权法典化的思考2、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法3、现代中国知识产权法4、>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5、知识产权法的激励功能及其发生机制6、知识产权法基本功能之重解7、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与知识产权法8、德国知识产权法的演进9、论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的立法特色及借鉴10、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11、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12、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13、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关系论纲14、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原则15、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16、日本知识产权法17、论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上的应用18、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19、欧盟知识产权法20、"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
知识产权法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知识产权法论文参考文献一、知识产权法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6期.冯晓青.[2].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中国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1期.冯晓青.[3].我国知识产权法与科技法关系宏观性研究基于我国近10年相关文献统计的数理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6期.马治国.秦倩.[4].知识产权法制度研究的典范——评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7期.杨丽娟.宋吉鑫.[6].知识产权法公法化宜慎行.《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张富强.许健聪.[7].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任寰.[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6期.李宗辉.[9].我国知识产权法实施不利的原因分析——从“大多数”的角度.《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宏军.李源静.[10].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知识产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刘丽娟.二、知识产权法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被引次数:2作者:李楠.法学;经济法学安徽大学2011(学位年度)[2].基于语料库的知识产权法英语情态动词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杨丹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河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保护探究.被引次数:5作者:杨维.经济法学武汉理工大学2008(学位年度)[4].电视节目模版的知识产权法保护.作者:徐梦洁.法律学重庆大学2014(学位年度)[5].《国际知识产权法》之“专利和商业秘密”翻译报告.作者:钱韵玉.翻译学西南政法大学2014(学位年度)[6].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基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质的分析.作者:潘芳芳.民商法学苏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7].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保护问题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安理工大学2010(学位年度)[8].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王圣.法律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9].国际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焱.国际法学大连海事大学2006(学位年度)[10].论诊所式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运用.被引次数:1作者:王亚萍.课程与教学论贵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相关知识产权法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P20132014:LookingForwardandLookingBack.《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2]Lawmachines:Scalemodels,forensicmaterialityandthemakingofmoder npatentlaw.AlainPottage《Socialstudiesof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3]IntellectualProperty,PartI.Gaff,BrianM.Loren,RalphA.McCool,GabrielJ.《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4]IntellectualProperty,PartII.Gaff,BrianM.Loren,RalphA.Spinney,ElizabethA.《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5]ProtectingBioinformaticsasIntellectualProperty.Gaff,BrianM.Loren,RalphA.Dickson,Gareth《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6]ProtectingBioinformaticsasIntellectualProperty.Gaff,BrianM.Loren,RalphA.Dickson,Gareth《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7]IntellectualPropertyLawasanInternalLimitonIntellectualProperty RightsandAutonomousSourceofLiabilityforIntellectualPropertyOwners. ElizabethF.Judge《Bulletin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被EI收录EI.20074[8]IntellectualPropertyLaw:APrimerforScientists.WilliamM.Brown《Molecularbio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33[9]Intellectualpropertylaw.WilliamM.Brown《Molecularbio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33[10]Softwareinteroperability,intellectualpropertyandcompetitionla wCompulsorylicensesforabuseofmarketdominance.AlexandraL.D.Pereira《Computerlaw&securityreport》,被EI收录EI.20112四、知识产权法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重塑整体性知识产权法——以民法为核心.李扬,2008全国科技法制高峰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2]论直接保护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的集体维权机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社会法.赵红梅,2014第九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3]论TRIPs协议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与完善.陈晓宇.院国强,2008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4]面向3D打印技术的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伍春艳,2014武汉市第六届科学年会[5]韩国知识产权法的实施现状.朴榮吉,20082008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企业法律保障高峰论坛[6]高校计算机专业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实践.赵志滨.鲍玉斌.秦勤.芦宙新,2010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7]从土著民族的文化角度考察国际知识产权法…文化的相对性.铃木敬夫,2008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暨第十四届年会[8]当前国际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审视与重构.王东君,2009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年会[9]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与运行.周方,2014“深化改革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论坛暨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10]当前国际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审视与重构.王东君,2008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
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以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为视角.
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吕甲木*【内容提要】利益平衡是法律的目的,也是法学方法论和司法的裁判规则。
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司法就是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与其他相关主体及社会公众间的利益进行衡量,达到彼此间利益平衡的目的。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功能。
为了使法定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能起到利益平衡的功能,为了避免因法官自由裁量差异过大导致利益失衡,应该明确法定赔偿是全面赔偿原则的补充,只有在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的获利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结合知识产权的类型和性质、侵权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手段和情节、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适用细则。
【关键词】知识产权利益平衡自由裁量权法定赔偿引言依据哲学的说法,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矛盾冲突现象具有普遍性。
而利益冲突正是哲学中各种冲突现象的一个分支。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通过对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的调整,尽量减少利益冲突,尽可能保持利益体系的稳定和利益格局的均衡,避免失衡,达致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实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统治的稳固。
因此,利益平衡也称为利益均衡,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体系下出现的利益体系相对和平共处、相对均势的状态。
〔1〕但是,利益平衡是相对的,是一时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出现新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基于原来利益体系和利益格局基础上的利益平衡将被打破,这就需要实现新的利益平衡。
因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引以为傲的金融业给以致命的打击,而且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对各国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因为对金融业管控较严,影响不至于致命,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经济危机对加工业和外贸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速下降。
因此,原先的利益格局将被打破,刺激经济增长、维持企业正常的营运、增加就业成为了优先任务。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权利形式,既促进了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知识垄断、侵权纠纷等。
因此,如何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一、利益平衡原则的内涵及基本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原则,它体现在知识产权法中,主要表现在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等方面。
其核心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权利人与公众的权利平衡。
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尊重公众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允许公众享有适当的使用权,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
2、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考虑公共利益,如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以保证知识产权制度符合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3、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
允许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促进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知识产权权利人与技术发展的平衡。
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不得阻碍技术革新和进步,不得限制技术的自由使用和发展。
基本原则是利益平衡原则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正公平原则。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不得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2、最大限度利用原则。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允许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分享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的多方面利用。
3、技术进步和创新原则。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而不是限制技术和创新的自由发展。
4、合理使用原则。
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尽到合理使用的义务,不得滥用其权利,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
二、利益平衡原则的实现方法为了落实利益平衡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如强制许可机制、紧急政府使用、限制专利授权等。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摘要: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
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
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
这种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上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专有性公共利益在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具有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双重属性的知识产品的使用、分配和利益分享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
正是在此意义上,笔者提出利益平衡论可以作为建立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一)“在法的创制过程中,认识各种社会利益是法的创制活动的起点……对各种利益作出取舍和协调,是法的创制的关键。
”1作为协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知识产品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的知识产权法更不例外。
从“利益”的角度考察,可以将知识产权法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国家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接近知识和信息的公众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促进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
毋庸指出,人类社会的创造性活动在很早即已存在。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智力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矛盾和冲突表现愈来愈激烈,在客观上提出了以有效的方式加以协调的需要,于是知识产权法在几百年前诞生了。
这种制度,一开始就是作为协调和平衡知识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平衡知识创造者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而出现的。
知识产权法是一种激励知识创造,促进科技、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论文选题参考1、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2、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4、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5、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对价与衡平6、侵害知识产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7、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8、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9、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10、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兼论《知识产权协议》第45条规定之实质精神11、传统知识与两类知识产权的保护12、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13、知识产权、竞争与反垄断之关系探析14、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编纂15、注重"法权"专有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16、知识产权与竞争法17、外商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兼论发展中国家的引资战略18、AVS标准制定背景与知识产权状况19、论知识产权的若干限制20、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中国的应对方略二、知识产权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2、中国"入世"与知识产权保护3、知识产权利益衡量论——兼论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发展4、欧共体竞争法中的知识产权5、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6、我国FDI、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7、平行进口与知识产权保护之冲突及其法律调控8、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9、信息高速公路知识产权问题探讨10、论利益平衡原理及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11、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12、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13、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14、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15、若干国家和地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16、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反垄断法》第55条的理解与适用17、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18、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思考19、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20、全球公共健康危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WTO多哈宣言三、热门知识产权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研究2、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3、欧盟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以欧盟新修订的《技术许可协议集体豁免条例》为中心4、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5、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6、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7、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8、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原则9、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10、知识产权权利竞合研究11、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12、惩罚性赔偿与知识产权保护13、累积创新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4、基于遗传资源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与中国的选择15、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16、被动立法的百年轮迴——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17、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专门化问题研究——以德国联邦专利法院为视角18、知识产权法律构造与移植的文化解释19、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20、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四、关于知识产权毕业论文题目1、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2、知识产权的私权与人权属性——以〈知识产权协议〉与《世界人权公约》为对象3、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4、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5、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6、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7、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8、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9、侵害知识产权的无过错责任10、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11、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12、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13、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评价与反思14、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法律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15、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16、关于知识产权本体,主体与客体的重新认识--以财产所有权为比较研究对象17、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18、利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科学分析19、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20、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论文题目1、知识产权、财产权与物权2、知识表达、知识互补性、知识产权均衡3、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4、论物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5、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续)6、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7、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8、构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兼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9、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10、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与展望11、知识产权、市场结构、模仿和创新12、平行进口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13、论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14、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1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16、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17、解决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应坚持什么立场18、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美国《反托拉斯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竞争》报告述评19、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预警机制20、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
第三章利益平衡理论与知识产权法的权利限制制度
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
知识产权的限制:是指基于公共政策的考虑, 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及其权利行使所给予的 合理的适当的约束 权利限制制度 非自愿许可 合理使用 在先使用 权利用尽 平行进口 善意侵权
非自愿许可
概念: 概念: 根据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不论知识产权人是否愿 意,使用人可以不经其许可而利用其权 利客体, 利客体,但应向知识产权人支付适当的 使用费。 使用费。 包括著作权法定许可、强制许可; 包括著作权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专利 权强制许可、指定许可; 权强制许可、指定许可;集成电路布图 设计权非自愿许可; 设计权非自愿许可;植物新品种权的强 制许可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 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期刊社、 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期刊社、网 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 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 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 摘编并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报酬、 摘编并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 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 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摘编作品 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的范围的, 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的范围的,应当 认定为侵权。 颁布03、 修改 修改) 认定为侵权。”(00颁布 、06修改 颁布
网络技术对著作权非自愿许可制度的影响 著作权法在数字空间的适用 网络转载、 网络转载、博客 数字图书馆的海量许可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采用 网络作品使用的法定许可( 网络作品使用的法定许可(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 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 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 条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知识产权权利人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关系
政策制定与执行
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包括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和相关法规, 以及监督和执行知识产权制度等。
利益平衡的必要性
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需要平衡 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关 系,确保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 知识产权,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 战略需求。
利益平衡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利益平衡论的理论基础包括
社会契约论、公平正义论、经济效率论等。这些理论都强调 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应当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同时 ,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关第三方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发 展。
利益平衡论的现实意义在于
有利于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创新,提高社会公共福祉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知识产权纠纷和冲突的发生,维护 社会稳定和和谐。
知识产权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知识产权可以分为版权和工业产权、集体产权和个体产权 、原始产权和传来产权等。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特权和商业习惯,最初目的是为了鼓励创新和保护商业 利益。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各国开始通过立法和国际条约来建立现 代知识产权制度。
利益平衡论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应用
利益平衡论在知识产权制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专利法中,应当在保护专利权的同时,避免对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在著作权法中,应当在保护著作权的同时,促进作品的传播和利用;在商标法中,应当在保护商标权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 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具体而言,利益平衡论的应用包括:合理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建立知识产权的审查和授权机制、制定知识产权的 实施和保护措施、建立知识产权的救济和赔偿机制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 益和相关第三方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发展。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研究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要平衡保护持有人的权益与保护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权利人和公众的权益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因此,在知识产权法中,保护知识产权不应仅仅是一方面的保护,而应通过协调平衡责任,兼顾双方。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则的来源是法律的宗旨。
知识产权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持有人利益,以保障他们受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利益;但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体其实不仅仅是知识产权持有人,还包括周围的人和环境,以及整个社会。
因此,知识产权法在保障持有人权益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确保公众利益的平衡。
利益平衡原则的实质是,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应当在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的同时,保障社会公众合理的使用需求。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利益平衡原则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可能会对社会公众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高额的专利费用可能会对公共利益、社会创新和竞争力造成损害。
因此,通过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权利,可以实现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促进经济创新和社会公正。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现这种平衡呢?首先,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共享等方式,促进创新。
其次,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覆盖面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制度,既加强创新权利人的保护,也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可以设置非法行为的界限、保护公共利益等措施。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权利的行使不会对社会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对新兴事物的监管,监控知识产权的行使及整个知识产权市场的监管等。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知识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创新、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平衡论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旨在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利益平衡论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探讨。
利益平衡论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应当在保护创新者的权益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利益。
它主张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是促进创新和公共福祉的双重利益。
利益平衡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首先,利益平衡论强调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应当避免滥用知识产权权力导致不平等竞争和垄断现象的发生。
知识产权制度应确保创新者获得合理回报,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福祉。
其次,利益平衡论主张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
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其价值和期限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产业和创新环境的需求。
例如,在一些行业或领域中,可以采取缩短知识产权期限、降低权利要求或重视合法使用等灵活措施,以平衡创新者利益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利益。
同时,利益平衡论主张知识产权制度应该有利于技术转移和知识流通。
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而这需要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应该鼓励创新者将知识转化为可利用的技术和产品,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此外,利益平衡论还主张知识产权制度应该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避免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对其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利益平衡论主张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其保护和运作需要国际合作和协调。
国际社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规则和标准,建立起公平、有效和可执行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
综上所述,利益平衡论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
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
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
这种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上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专有性公共利益在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具有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双重属性的知识产品的使用、分配和利益分享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
正是在此意义上,笔者提出利益平衡论可以作为建立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一)“在法的创制过程中,认识各种社会利益是法的创制活动的起点……对各种利益作出取舍和协调,是法的创制的关键。
”1作为协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知识产品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的知识产权法更不例外。
从“利益”的角度考察,可以将知识产权法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国家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接近知识和信息的公众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促进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
毋庸指出,人类社会的创造性活动在很早即已存在。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智力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矛盾和冲突表现愈来愈激烈,在客观上提出了以有效的方式加以协调的需要,于是知识产权法在几百年前诞生了。
这种制度,一开始就是作为协调和平衡知识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平衡知识创造者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而出现的。
知识产权法是一种激励知识创造,促进科技、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法律制度。
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多样的知识产品。
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是激励知识产品生产的重要法律机制。
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还是经济学理论2等视角看,知识产权这种私权的授予和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然而,知识产权法这种产权制度的运行是有代价的,这表现为专有权的授予限制了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为此,需要在知识专有权和知识共享权之间进行利益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在几百年的知识产权立法设计和司法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利益平衡原则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原则起着实质性的作用。
国外有关著作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的案件,无不表明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则通3过司法实践得到了发展,回过头来又明确地用于指导司法实践和立法的修改与完善。
国内外有关学术观点则表明,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则与机制越来越达成共识。
在知识产权法的整个历史发4展过程中,利益平衡始终是知识产权法发展的主旋律。
知识产权在历史上总的趋势是不断扩张,这种扩张的背后即是利益平衡机制在起作用。
在当代的知识产权立法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依然是知识产权法上永恒的主题。
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明文规定应当促进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条约》(WPPT)序言部分则将“保持作者的权利(表演者、唱片制作者的权利)与广大公众的利益尤其是教育、研究和获得信息的利益之间的平衡”作为公约的重要目的。
这可以说是国际上对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则达成共识的标志。
(二)在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的总体框架中,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构成了利益平衡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主张以利益平衡建立知识产权法理论基础的主线。
法律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知识产权法也不例外。
由于在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知识产权法需要在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进行协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之间进行协调与平衡。
这是因为,在知识产权法调整的利益关系中,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是这种利益关系的核心,而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定专有性,知识产权人的专有利益与社会公众接近知识产权人的知识产品的利益是冲突和矛盾的——知识产权直接表现为对他人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情况之外未经许可使用行为的禁止。
知识产权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知识产权法不可能只对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公共利益这两种冲突的利益之一加以保护,而必须本着既有利于刺激知识产品的创造又有利于知识产品被公众接近、利用、传播的原则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
为此,就必须在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实现平衡。
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
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
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很强公共利益性质的私权也表明,需要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个人利益特别是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和协调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通过平衡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知识产权法公平、正义社会目标的实现。
同时,利益平衡也是知识产权法的价值目标。
知识产权法本着这一原则,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合理权益,协调两者间的关系,是实现既鼓励知识创造又促进公众对知识产品接近的关键。
知识产权法也只有在对利益平衡目标的不断追求中,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
由于在知识产权法中,激励知识创造与确保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通过透析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公共利益以及知识产权的立法目标研究知识产权法中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变得很重要。
这种平衡反映了知识产权法是一种激励知识创造特别是智力创造的机制和协调、平衡利益关系的调节机制。
从这种平衡中,可以对知识产权法的整个制度框架做出完整的认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价值构造与制度设计原则。
利益平衡在实质上反映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公正和适当的分配。
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理以及知识产权专门法律中著作权人的利益、专利权人的利益、商标权人的利益、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与相应的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可以发现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立法设计上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和利益与社会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情况下做出公正的、适度的、合理的划分。
这种划分是确立知识产权专有领域和知识产权公有领域的适当、合理的界限。
进一步说,从知识产权法的整个制度看,利益平衡要求授予的知识产权不仅仅应当“充分而有效”,而且应当“适度与合理”。
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充分与有效,是发挥知识产权法激励机制的前提。
知识产权法作为一种规范知识产品归属、市场流转、利用的法律制度,其直接目的是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概念本身也体现了对知识产权这种法定垄断权的依法确认和保护。
但是,这只是知识产权的利益天平的一面。
另一面即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适度和合理”的问题。
根据法理学原理,权利作为利益的法律化,是法律设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
这表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
这种边界是权利人与其他任何人利益的分界线或者说平衡点。
在知识产权法中,同样存在这一平衡点。
具体体现在知识产权法的规范要求上则是对知识产权的适当而合理的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的适度和合理要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保护严重不足,而是应当维持一种适当的保护水准。
从知识产权本身的权利配置看,适度和合理要求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设置既保障了激励知识创造的需要,又使得知识产权的授予不至于成为社会公众接近知识和信息的障碍。
私权保护是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前提,“适度和合理”保护的要求则使知识产权的私权保护受到利益平衡原则的制约,即知识产权人的私权保护不能超越知识产权法需要保障的利益平衡目标。
不仅如此,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看,这种权利设置与作为知识产权法的替代机制的其他制度相比,知识产权法在总的社会效用上、在增进社会的总的福利上,应当是具有最佳效果的。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法在激励对知识创造的利益与知识产权垄断权对社会公众利用知识和信息限制的社会成本之间相比,其取得的社会净利益仍然大于允许知识产品被自由使用的“社会所有权”环境下的对知识产品使用的利益。
虽然要精确地“计算”现行的知识产权法界定的专有权范围是否代表了在激励和接近之间的理想的平衡是很困难的,这却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这样一种平衡。
(三)从平衡的性质上看,它既表现为一种过程也表现为一种状态。
在从利益平衡角度审视和认知知识产权法时,也需要认识到平衡的这一性质。
知识产权法作为一种过程的平衡表现的是一种动态平衡。
由于理想的平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这种状况的不断追求就是知识产权法不断完善的过程。
由于知识产权人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都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一旦这种环境和条件被改变,原有的平衡状况将被打破、原有的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就会变得不适当,这就需要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重构利益平衡机制,如实行对知识产权限制的反限制来重新协调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本文研究的知识产权法之利益平衡本身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静态的平衡。
作为一种状态,它表现为知识产权法在对知识产品权益分配、权利义务关系总体上的和谐协调。
就作为一种状态的平衡来说,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体现为一系列情势,并具体反映在知识产权法制度设计中。
具体地说,作为状况的平衡主要体现为:一是知识产权的有限专有与最终进入公有领域的平衡。
这种平衡体现于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或者说有效期的限制。
知识产权专门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具有有限的保护期,其目的在于避免知识产权私权永久性地被个人占有,使知识产品来源于社会而最终又回归于社会,使社会公众最终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
正如DavidNimmer在剖析著作权公共利益问题时所指出的一样:根据著作权法的传统的公共利益原理,代表公有领域的作品成为人类的继承物的一部分,并且著作权只是在通向更大利益的道路中报偿作者的一个临时的站台。
5可以说,知识产权的时间限制是实现知识产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平衡的一种重要制度机制。
美国国会报告即讨论过在确定著作权的适当的期限上的激励与接近之间的平衡机制。
6二是知识产权的权能均衡。
权能均衡是指“各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之种类、数量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7本文所称的知识产权是一个类称,它是由一系列专有权构成的一个权利系统。
知识产权每一个权能的设立,都需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