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史之7 郭小川、贺敬之
此部分请结合教材P67—71自学,重点掌握政治抒情诗的含义、渊源、实质、特征及两位代表诗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一、“政治抒情诗”1、含义:广义上说,十七年的诗歌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全都可以纳入政治抒情诗的范畴。
但这里还是将政治抒情诗作狭义的理解,强调这一诗歌体式内容与当时政治理念的直接联系。
政治抒情诗是十七年影响最大的一种诗歌体式。
十七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年代。
政治抒情诗植根于这个年代人们对这一种新的政治现实的热情幻想。
它的兴起与新中国的诞生几乎完全同步。
比如,郭沫若正是在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新华颂》,胡风也是在1949年底到1951年初创作了《时间开始了》。
前者以中国、人民、阶级、专政、中共、领袖这些直白的政治语汇构建了一首政治抒情诗;后者则通过政协会议、纪念碑奠基、开国大典三个重大历史场面,象征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时代的开始。
2、历史渊源从艺术渊源上说,此时对政治抒情诗作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就有着浪漫派风格的诗风;有崇尚宏伟的一脉,如郭沫若等的作品。
当然,更直接的承继是30年代的“左联”诗歌,和艾青等抗战期间大量出现的鼓动性作品。
蒋光慈、殷夫等的诗歌创作,往往注重选取国内外重大的政治时间和历史场景作题材,表达他们的体验、感受或歌颂、赞美之情。
而且作为抒情主体,他们所表达的也不是纯粹的个人情感,而是联系着一个阶级或阶层,是站在一个政治群体的立场上说话。
这些有别于一般抒情诗的特殊的抒情要素,经过抗战时期的朗诵诗运动,又与朗诵诗所要求的直抒胸臆、朗朗上口和富于鼓动性等诸多特征结合起来,奠定了“政治抒情诗”的最初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基调。
二是受西方19世纪浪漫派诗人,尤其是苏联革命诗人的诗歌影响(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从处理现实政治,到艺术表现,都给当代政治抒情诗提供直接的参照。
其名言“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也被热衷于“政治抒情诗”写作的一部分中国诗人标举为创作宣言。
郭小川与贺敬之的诗歌作品导读
作品导读1.《望星空》政治抒情诗《望星空》写于1959年。
全诗分四章,前两章写“我”瞭望辉煌的天空,对人间的不够美好和自己的渺小,不免感到迷惘和惆怅,但又尽量勉励自己要“沉着镇定”,不许“这般激荡”。
后两章写“我”迈进刚落成为人民大会堂,认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怀着自豪的感情挺起了胸膛,决心和同志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把广漠的弯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
诗人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星空和“大跃进”中的现实社会,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诚实地袒露自己复杂矛盾的心情,宣传人定胜天的革命信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
2.《桂林山水歌》《桂林山水歌》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诗的开篇就把读者引向一种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
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诗人为探索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曾采用过多种诗体形式。
他的政治抒情诗大多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和热情奔放、约束较少的自由体,抒情短章则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体。
《桂林山水歌》歌咏桂林山水,显然适于采用清新明快、委婉抒情的民歌体,以构成一种近于咏叹调的形式。
诗人娴熟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安》相媲美。
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同曲异彩,令人颂倒。
诗句均由两行一节组成,语言自然流畅,有如行云流水,音韵节奏和谐,便于吟咏歌唱。
此诗因其意境、音韵俱佳、思想、艺术均有独到之处,在贺敬之的抒情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十节 贺敬之的诗歌
《桂林山水歌》艺术特点: 1、联想丰富,自然,奇巧。 2、融情入景,借景生情。 3、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一般两行一 节,每节一韵。因其节与节之间押韵自由,换 韵频繁,就形成了跳荡多变的节奏和轻松活泼 的韵律。)加之诗人运用对偶、重叠等艺术手 法,使全诗节奏匀称而又变化有致,音凋舒缓 而又铿锵悦耳,既具有对称美,又具有回环美。
第十节
一、创作概述:
贺敬之的诗歌
贺敬之(1924-),山东枣庄人。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 日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赴延安,与丁毅等合著歌 剧《白毛女》。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的诗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抒情短诗。表现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 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 水歌》《三门峡—梳妆台》。 二类是长篇政治抒情诗。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 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 歌》《中国的十月》。
4、虚写与实写相结合,通过写意达到传 神。 踏花归来马蹄香
蛙声十里出山泉
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关不住。 思考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歌》既是一 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贺敬之与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同:在 80 年代,贺敬之和郭小川常被并举。这是由于 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 态,和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异: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体 --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敬之从不或极少表现其间 的裂痕、冲突。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已充分“本质 化”,有限个体生命融入了整体,成为充分自信的无限存 在。在他的诗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情绪、心理 上的区惑、痛苦。而郭小川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中,个体 实现“本质化”过程充满矛盾,“克服”精神上的“危机” 和实现转化,是这些作品的主题,如《望星空》。郭小川 的诗歌在时代书写中富有哲理性。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第二章
郭小川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55年到1956年,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他写了包括《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诗作在内的《致青年公民》组诗。这些诗感情热烈豪迈,以“阶梯式”的形式表现斗争、建设、进军的主题,倾吐着澎湃的激情,以政论家的头脑和战土的姿态鼓舞人民投入火热的斗争。但在艺术方面却不够成熟,政治性的议论往往代替了艺术形象的创作。
第二章 当代诗歌
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诗人郭小川专题:新时期朦胧诗派专题。
1、郭小川的创作道路(重点识记)。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思大,河北丰宁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9月在去延安途中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丰宁县县长。建国以后,曾在中南局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工作。5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从事诗歌创作。出版的诗集有《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阴下集》、《郭小川诗选》等。
1957年到1960年。是郭小川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在一阵诗情爆发之后,他意识到:“文学毕竟是文学,这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海洋,而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他甚至认为他的一些创作“说不上有什么可取之处”,对那些“政治性的句子”感到不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伯伤了读者的胃口。因此,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努力克服议论多于形象这一缺陷的同时,开始向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新的题材挺进,不再满足于诗的表层鼓动作用,而追求深沉的情感内蕴。他选择了革命历史题材写了叙事诗《白雪朗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和《将军三部曲》。这些作品显示着诗人对生活认识与思考的加深,并逐步由以政治语言鼓动读者,向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的方向转变。《望星空》标志着诗人在抒情方面的探索,抒情由浮泛激荡转向凝重深沉。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探索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没有能够继续下去。
政治抒情诗异同点
郭小川、贺敬之政治抒情诗总述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从诗体上我们把政治抒情诗称作“颂——新赋体诗”。
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以50年代的昂扬精神,重温了赋这一美学体验。
并且,无论是贺敬之从马雅可夫斯基诗体化出的“东方楼梯式”,还是郭小川从中国古典诗律中重铸的“新辞赋体”,都以汉语独具的节奏和韵律,叠词排句的辉煌,传导了一个伟大时代的磅礴气势、力量和展望的远景,与天安门前一年一度的游行和阅兵一样,成为一个时代不可重复的语言庆典。
郭小川诗歌的总体特色:1.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
作为一名“战士诗人”,郭小川的诗歌始终响应时代脉搏。
2.重视人的丰富思想感情,试图在诗中探求人生的真谛,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3.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郭小川善于将对社会人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
4.诗歌形式多样。
运用了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等形式。
贺敬之诗歌的总体特色:1.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
以敏锐的目光抓取时代的重大的事件、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
《回延安》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义;《十月颂歌》是对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2.运用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突出。
3.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体"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相同点: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和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贺敬之把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节奏与中国古典诗赋的对偶、排比的和谐韵律结合起来,把马雅可夫斯基的多层楼梯改为基本上两层对应的楼梯,这样,既有了参差起落的节奏变换,又有了我们民族诗学传统中对称的庄重。
如他的《放声歌唱》。
贺敬之还把陕北民歌信天游发展成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二行诗体,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等。
《桂林山水歌》赏析
《桂林山水歌》赏析
《桂林山水歌》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人贺敬之的作品,它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有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开篇的四句把读者引入了一种心驰神往的艺术境界,生动地描绘出桂林山水的那种朦胧之美,引人遐想的美,令人心醉的美,使人向往的美。
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正是因为诗人以战士的眼光、战士的胸怀去感受和描绘桂林的山水,因而他笔下的就不仅是山水,其还有“对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景美情深,诗人很好的继承了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抒情,以情传神的手法。
而在战士的心中,桂林山水就是祖国的身影,战士寄情于山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深化了诗歌主题。
这首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联想、夸张、比喻、拟人、象征、把桂林山水景观神化、生活化、人物化。
例如,在全诗中,情与梦的结合,能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让我们去想象最深的情爱和最美的梦境,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使诗歌取得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因为想象是诗歌对事物再创造的方式。
《桂林山水歌》和诗人的其它诗歌一样,诗中活跃着诗人的自我形象,直接袒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亲切感。
《桂林山水歌》是一首充满强烈感情的社会主义山水诗,不仅写出了战士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战士对社会主义的赞颂。
浅析贺敬之抒情诗的意象词
版 , 第2 1 , 第 2 页, 第 2 8 页 9 7 9 页。 9
注释 :
[ 】汪继芳 : 《 1 0 断裂:世纪末 的文 学事故 》 ,南京:江 苏文 艺 O0 l 0 “ 现代小说” 不等于 “ 现代派”一一李 陀给 刘心武 出版社 ,2 0年版 ,第2 页 [ 1 1 ]朱文华: 《“ 1 】【 3 他们”作 家研 究:韩东 ・ 鲁羊 - 朱文 》, ・
识 , 也许 能 够 引发 有 关 “ 三 代 ”诗歌 的 更 多思 考 。 第
“ 们 ” 作 家研 究 : 韩 东 ・ 他
代初 开始 的 民刊 方 式 ,从 中 发现 他 们对 诗 歌秩 序 的 想象 和 意 鲁 羊 ・ 朱文》.复旦 大学,2 O 年博士论 丈。 O4
[ ][ 】[ 】杨黎: 6 7 8 灿烂》 ,西宁:青海人 民 出版社 ,2 0年 04
中 国诗 学 一 向重 视 “ ”与 “ ”的关 系 ,意 象 即 意 中 意 象 之 象 ,它 是一 个 古 老 的美 学概 念 , 本是 诗 学理 论 的 重要 术语
其 中存 在 的意 识 倒 的确 值 得注 意 。 回顾 “ 们 ”诗群 从 8 年 东访 谈 录 》 ( 0 年 8月 2 他 O 2 03 ). 6日
为 “ 一 景语 皆情 语也 ”。 由此 可见 意 象是 中国 古诗 词 创作 一切
与 鉴赏 的 焦 点 ,是 中 国诗歌 的传统 精 华 ,也 是现 代 诗 的基 本
所 以在 选 择诗 歌 的 词语 时 一 定要 准 确 、生动 、精炼 。关 于贺 艺 术符 号 , 是营 造 诗歌 意境 的关 键 。贺 敬之 诗 歌成 功 的 重要 ’ 一 敬 之 诗 歌 中在 词 语 的 修 辞 上 那 些 共 性 的 东 西 本 文 将 不 作 考 因 素就 是 运 用 了许 多 形象 生 动 、特 色 鲜 明 的意 象 词 。
政治抒情诗名词解释当代文学
政治抒情诗名词解释当代文学
政治抒情诗:是指那些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的作品。
它以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常采用长诗的形式,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具鼓动性。
代表诗人有贺敬之,郭小川等。
政治抒情诗:(1)特点:政治抒情诗直露的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甚至以标语口号来替代感情的抒发.诗的主题是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的方法大量运用.(2)代表诗人:郭沫若、臧克家、殷夫、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及解放区诗人是新诗革命传统的代表;胡适、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等是“和当时革命文学对立斗争的一个反动的资产阶级文艺作家的集体”。
《离骚》是屈原(约前340~前277)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这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崇高理想和炽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彩。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精神。
贺敬之与郭小川的诗歌比较
贺敬之与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歌摘要:五六十年代,正直新中国成立政治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诗歌也被涂上了政治色彩,政治抒情诗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
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的个人感情与时代政治紧密结合,政治抒情诗为政治鼓动人民,簇拥着人民与时代一同踏上前进的步伐。
郭小川与贺敬之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政治抒情诗人,为了研究这一时期政治抒情诗大体特色,对这两位进行了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两者生平以及政治抒情诗的创作,总结归纳出了两者的诗歌异同,以及各自诗歌的优劣。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政治建设、时代、思想、艺术特色目录:1.政治抒情诗2.郭小川生平及诗歌创作历程3.贺敬之生平及诗歌创作历程4.郭小川与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比较正文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但是,这一诗体的出现,却在更早。
广义的说,从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诗作,都有政治诗的性质:诗人所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的政治层面,或是从政治层面来关注社会生活;诗中所表现的或是具体的政治事件,或是透过生活的不同层面来表现社会普遍的政治情绪。
不过,这里指的是一种有更明确思想、艺术规范的“诗体”。
它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
作为中国新诗这一时期的一种重要“样式”,政治抒情诗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功能上的政治性突出。
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关注,当时的政治矛盾都反映在了诗歌当中,诗歌中的主人公也往往是一场治斗争中的一份子。
政治抒情诗这个最基本的特征把它同其他抒情诗歌区别开来。
其次,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释的形态。
即借助感情内容以及生活具象来阐述一种抽象的、有逻辑的、理性的政治思想,使诗歌增强了感染力、鼓动性,继而衍生出了第三个特征,感情效应。
感情效应是强调这类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在群众中的战斗性和鼓动宣传作用的结果。
因此,政治抒情诗经常在思想情绪的表达上使用反复渲染、铺陈的手段,反对含蓄、隐蔽,而是寻求明快、直接、彻底。
《回延安》
《回延安》
标题:《回延安》——一首深情的赞歌
一、引言
《回延安》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于1956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深眷恋和怀念,表达了他对新中国诞生后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二、内容分析
全诗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回到延安”、“见亲人”、“看宝塔山”、“忆当年”和“展望未来”为主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延安的新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用“宝塔山”象征延安,“黄河水”象征中华民族等,使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陕北民歌的形式和语言,使得诗歌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主题探讨
《回延安》的主题是歌颂延安精神,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地方。
诗人通过对延安的深情描绘,表达了对革命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仰。
四、结语
总的来说,《回延安》是一首深情的赞歌,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深深眷恋和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尚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现代诗歌的重要作品。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总汇(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第一章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
3、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答:文化“寻根”意识的萌动始于80年代初。
人们以追溯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渊源的高度热情,开始以民族文化及覆盖在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为纵向坐标,以整体性的人类文化为横向坐标,探寻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地域特点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
8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重建新型的民族文化观。
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艺术,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
“寻根小说”的先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
汪曾棋的苏北小镇风情小说,刘绍棠、邓友梅的京味乡土、风俗画小说,古华的潇湘风情小说可视作“寻根小说”的前奏。
李杭育于1980年下半年发表《葛川江文化观》等文,显示出对寻求地域文化的自悟。
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4月号上的《文学的“根”》拉开了“寻根小说”的最后一道帷幕,其“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的呼唤得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终于形成了一股有意识、有理论、有创作主张和创作实绩的文学“寻根”浪潮。
“寻根小说”的主将们或撰写理论文章,高扬“寻根”大旗,如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从而形成了一股蔚为壮现的理论与创作并行的文学思潮。
“寻根小说”在民族性、地域性上具有多样复杂的形态。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讲述着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各类人物曲悲欢离合、坎坷命运,透射出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质朴,郑义的《远村》、《老井》以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太行深处的人物命运振荡出晋文化的回声;邓友梅的《烟壶》、陈建功的《找乐》力求凸现北京宫廷与市井的生活场景;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小说着意于天律民俗风情的体察与表现;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表现出对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追慕;陆文夫的《美食家》、《小巷人物志》》和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共同致力于吴越文化的开拓;王安亿从上海的小弄堂走出,以《小鲍庄》、《大刘庄》等小说楔入地域文化,郑万隆以《异乡异闻》开拓着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以往很少写自己民族的张承志,也以《九座宫殿》等作品展开了对回族文化的探寻。
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
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
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
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者视角上被政治化了的诗歌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者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
并不断融入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政治抒情诗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为题材,凸现政治内容,抒发政治激情,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的一批抒情诗歌。
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
贺敬之和郭小川的区别
诗歌界的代表人物郭小川,贺敬之创造了“阶梯式”:诗歌形式和叹词的大量运用,为表现战斗豪情而服务。
如《竹矛》小说以“阶级斗争”为题材的集大成者是浩然和他的《艳阳天》剧本《千万不要忘记》,将“阶级斗争”引入家庭生活,“与中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口号下,“红青年被丈母娘腐蚀”的故事情节存在于《千万不要忘记》中第五讲十七年的诗歌郭沫若的《新体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国旗》三十,四十年代活跃的一批诗人(以郭沫若,何其芳,徐迟为例)在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仍在歌唱,然而已无法代表这个时代。
情感的空洞使诗歌变得苍白和不值一体。
*五十年代选择了属于他的诗人,年轻的能适应这一时代政治要求的诗人,他们从小就受革命的教育,未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瑛,公刘,邵燕祥青春的激情+思想的深度=诗人(真正的诗人)郭小川的诗延安,自小接受革命教育。
16岁“一二。
九”中投身革命,后赴延安马列学院,曾任王震的秘书。
抗战胜利后,回河北故乡任一任县长。
建国后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管理“文化战线”,曾与二人合作发表大量杂文,笔名“马铁丁”,目的在于教育年轻一代接受党和社会主义。
1955年调入作家协会,郭小川开始建国后的诗歌生涯,大量发表诗歌。
1955—1956总标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影响颇大,其中尤以《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著名。
他并不象大多数诗人那样空泛地歌颂,他看到了新中国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
郭小川是自知的,1957年在诗集序言中说自己写诗像“抗战时期写标语一样”,从这一年开始,他在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个性等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一系列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等。
有的写革命战争中的爱情,高大纯洁的必然旋律外,类似于宗璞的《红豆》那样的感情也贯注其中。
《一个和八个》开始创作是在1957年5月1日那一天也是整风运动的开始,诗稿被封为“绝密”供“十三级以上的干部”批判(幸未被打为右派)。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
我走遍了
我广大祖国的
每一个地方—— 呵,每一个地方的 我的 每一个
故乡!
……在高压线
飞过的
长城脚下, 在联合收割机
滚动着的
大雁塔旁,
在长江桥头的 黄鹤楼上, 在宝成铁路边的
古栈道旁……
我看见
你们——
我们古代的诗人们!
你们正站在云端
向我们 眺望。 在我们的合唱声中,
传来 你们的惊叹声, 在我们的工作服上, 投下 你们羡慕的眼光……
粮仓!……
呵呵,正是这样!
在节日里, 我们的党
没有
在酒杯和鲜花的包围中, 醉意沉沉。
党,
正挥汗如雨 工作着—— 在共和国大厦的
建筑架上!
呵呵,正是这样! 党的伟大纪念日, 像共和国的 每一个工作日 一样地 忙碌、紧张。
通过贺敬之的诗,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个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1、感情的夸张、复沓和铺陈 “夸张”如:五千年的白发,∕一万年的皱 纹, ∕一夜东风全吹净。(贺敬之的诗句) 又如:看不见的麦山稻海, ∕望不尽的铁水 钢花。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
是何等伟大的
铁壁铜墙!
我听见:
我们的大地上
卷起的
入党宣誓的 不息的风暴! 我看见: 千万双手 举起的 入党申请书的
海洋!——
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陆当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1949——1962年。
颂歌是这一个时期的主旋律。
政治抒情诗:1950年,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1954年,邵燕祥《我爱我们的土地》;1955年,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1956年,贺敬之《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政治抒情诗的特点:1、思想内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能力的强调。
2、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
3、重视情感效应。
贺敬之诗歌的特点:1、极其重视诗歌的时代性,紧跟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步骤。
2、富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作为阶级、人民与时代这一整体代言人出现的。
4、在诗歌形式上,贺敬之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
列如:《回延安》信天游民歌形式,长篇的运用楼梯式。
等贺敬之长篇政治抒情诗代表作:《放声歌唱》。
《回延安》是一首真情流溢的抒情名篇。
郭小川诗歌特点:1、自觉地追求着时代精神。
2、富有深邃的哲理,是革命激情和人生思考的结晶体。
3、在艺术上长于采用“感物咏志“的象征手法,这也是体现他艺术个性的一个鲜明特征。
4、尝试过各种诗歌体裁。
如,楼梯式、半自由体、散曲的短句形式,新辞赋体(《甘蔗林——青纱帐》),等。
长篇叙事诗:郭小川《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
第四章散文创作狭义的散文即抒情性散文,也有人称为“艺术性散文”、“美文”,它是一种注重抒情,突出作品的艺术审美功能的散文。
杨朔散文的特点:1、杨朔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
具有诗意美。
2、善于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个片段发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作品的意思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具有诗的视角。
3、注重创造诗的意境。
4、非常讲究艺术结构,“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他的散文起笔从生活入手,似乎漫不经心,行文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结尾卒章显志,浑然一体。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诗坛,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显得夺目出众。
其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借鉴民歌和古典诗歌。
抒情短诗格局较小,多借鉴民歌和古典诗歌。
例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化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在现实与战争历史的交错中,发掘支持当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2)大开大阖、波澜壮阔的诗歌意境。
鸿篇巨制,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体制”的建立上起到重要作用。
跨度宏阔的叙事时间,充实诗歌的内容含量,现在和过去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
由于贺敬之的诗作常常从重大政治命题中去寻觅和表现诗情,因而其视野宽广,结构呈现出大开大阖、波澜壮阔之势。
在宏大的视野和结构里,诗人驾起想象的翅膀,纵横驰骋,充分调动时空的张力创造意境。
(3)“小我”与“大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创造的是抒情主人公形象。
贺敬之的抒情主人公在诗中往往以字面上的“我”为艺术符号。
这也是他的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以“我”的身份和眼光来感受生活和抒写激情,无疑更便于坦露自己的个性,因而为古今中外的诗人们所常用;然而贺敬之的“我”与郭小川的“我”一样,是个“大我”,或者准确一点说,是“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体。
总的来说,他是从表现民族的、现代的、革命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出发,以广泛借鉴、吸收民歌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技巧以及外来形式为基础,去熔铸自己的新诗体、新风格的。
在这个大框架里,不同内容的诗又采取了不同的格调和章法,呈现出统一中的多样化色彩。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成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政治抒情诗特点
政治抒情诗特点政治抒情诗,那可不得了哇!它常常充满激情,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你想想看,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那诗里的词句,多有力量啊!仿佛能把人一下子带到那个充满热血和奋斗的时代。
那感觉,就像你在听一场激昂的演讲,让你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
诗中的情感像汹涌的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你的心灵。
政治抒情诗往往有着宏大的主题,像一座巍峨的高山。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就是围绕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展开的嘛。
这就好比你站在山顶上,俯瞰着广阔的大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和自豪。
它让你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让你想要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政治抒情诗还很有时代感呢,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特定的历史时期。
贺敬之的《回延安》,把那个时代人们的热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你在看一部老电影,那些画面和情感一下子把你拉回到过去,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政治抒情诗的语言也很有力量,像一把锋利的剑。
北岛的一些诗,虽然比较含蓄,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能穿透人心。
就像你在黑暗中看到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前方的路。
它的词句能让你深思,让你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政治抒情诗常常会引发人们的共鸣,像一首动听的歌。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多少人读了都深受感动。
那感觉就像你在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歌词和旋律都触动着你的心弦,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它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政治抒情诗有时候像一阵春风,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当你读到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政治抒情诗时,就会觉得心里暖暖的,仿佛有一股春风吹过。
它让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政治抒情诗也可以像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着光芒。
它能在黑暗的时刻给人指引方向,让人不至于迷失。
就像你在迷茫的时候,突然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它会让你重新找到前进的道路。
政治抒情诗还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前进。
它用鲜明的主题和强烈的情感,号召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政治抒情诗的名词解释
政治抒情诗的名词解释
1. 政治抒情诗呀,就是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对政治的看法和情感呢!就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那就是对祖国深沉的爱呀!难道你不想感受一下这种强烈的情感吗?
2. 政治抒情诗呢,是诗人把政治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创作呀!比如郭小川的一些诗,充满了对时代的热情呐!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3. 政治抒情诗啊,是通过诗意来表达对政治事件或现象的感受哟!像贺敬之的《回延安》,不就洋溢着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嘛!你能不被吸引吗?
4. 政治抒情诗呀,是用优美的语言来讲述政治故事和情怀哒!比如舒婷的某些诗,有着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呢!是不是很特别呀?
5. 政治抒情诗呢,是把政治思想用抒情的方式展现出来哇!像闻一多的《死水》,那强烈的情感简直要溢出来啦!你不想去体会体会吗?
6. 政治抒情诗啊,是诗人借助诗歌来传达政治态度和情感呐!比如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多么震撼人心呀!这多有魅力呀!
7. 政治抒情诗呀,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表达政治情感的形式咧!就像臧克家的诗,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哇!难道不吸引人吗?
8. 政治抒情诗呢,是把政治和情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艺术哟!比如公刘的一些诗,有着深深的思考和情感呢!是不是很值得一读呀?
9. 政治抒情诗啊,是用诗歌来点燃对政治的热情和思考哒!像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那情感多浓烈呀!你不想感受一番吗?
10. 政治抒情诗呀,是诗人对政治的深情歌唱或批判呐!比如北岛的一些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情感哟!这不是很精彩吗?
我觉得政治抒情诗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文学形式,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政治和情感的关系,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政治抒情诗:一种在特定年代里在思想内容和抒情方式上有着强烈政治性的诗楼梯式:高低交错如阶梯,字句基本对称,句式大致整齐。
音顿相近、押韵相同。
严格工整。
利于表达重大主题,抒发充沛感情。
增强了诗的鼓动力和表现性贺敬之作品特点:1、善于表现重大主题,具有鲜明时代感;2、格调高昂奔放,气势磅礴,浪漫主义色彩浓厚;3、兼收并蓄,探索创新的诗歌形式郭小川作品特点:1、鲜明的时代特色,浓烈的革命激情;2立意高远,哲理性强。
善于将从生活中领悟到的哲理加以诗意的表现;3、艺术上博采众长,用于创新新民歌:自上而下由领导者组织的一项全国范围的配合政治开展的工农业大跃进的诗歌运动。
是建国以来诗歌规范体式进一步演化的必然结果,是文艺界人企图紧跟政治形势的一种激进文学选择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辞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17年小说的创作特征:1、题材领域独特宽广;2、史诗的追求;3、刻画了众多的典型人物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内容:内容上描写社会主义农村新生活,真实再现中国农民从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化。
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充满对落后现象的批评和新人新气象的歌颂;赵树理小说的创作思想:坚持为农民群众而创作的文学主张,按照农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趣味和文化水准要求去创作;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实事求是,忠于生活真实面目;主张写“问题小说”,敢于反映农村矛盾与斗争赵树理作品的特色:1、取材地域集中,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2、坚持从生活处罚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的成长,反对脱离实际地拔高人物;3、重视对农村社会传统生活的研究,反映了农村思想变革的长期性和艰难性赵树理小说的不足:1、解放后的小说比四十年代的小说“迟缓了。
拘束了,严密了”,是去了最初的泼辣力量;2、表现形式上缺乏新进展;3、人物塑造上新一代农民艺术形象不如老一代饱满山药蛋派的创作特色:1、侧重于描写农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平凡事件,并力图从中揭示出不平凡的意义;2、适应农民的审美情趣,受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影响,作品富有传统风味;3、运用口语写作,乡土气息浓厚山药蛋派的不足:1、过于强调“问题小说”,表现的生活面有时不够开阔;2、成功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的较少;3、为照顾故事连续性,叙事有时拖沓,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孙犁的艺术风格:。
政治抒情诗的遗产
政治抒情诗的遗产——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例文学院2013级一班第四组组长:蹇利苹、施祥组员:姚李梅、王婷婷曹越、许宁、泽珍娜姆辜春梅、杨长昆政治抒情诗的遗产——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例“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诗歌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和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显著的当代诗歌创作现象,又有着独特的表现,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艺术反映。
可以说,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是一种必然,它们不可能分离,也无法分离。
但是当诗歌创作过于追求社会效应、政治效应,远离心灵感应和精神震撼时,其艺术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就表现出了这样的遗憾。
而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有明确思想和艺术规范的“诗体”,正式提出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往上可以延伸到30年代的普罗诗歌、抗战时期的鼓动性诗歌以及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政治讽刺诗,这些诗由于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当代政治抒情诗之间存在着延伸和转折的关系,并且在事实上成为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一个艺术渊源。
在我国可以联想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诗歌,三四十年代艾青自由体诗及“七月派”的政治抒情长诗,在这一段时期以艾青最为突出。
在我们看来,艾青是一位紧扣时代脉搏的诗人,他对社会政治时局有着准确、敏感的预见。
他的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感情,却从不给人以“政治抒情诗人”的印象,这是因为艾青对政治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有着更加宏阔的视野。
他将政治置于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热爱之中。
《给太阳》《太阳的话》《黎明的通知》和《野火》,虽然诗歌的缘起是解放区崭新的政治气候,但由于诗人选取了“太阳”、“黎明”、“野火”这些有丰富内涵和象征性的意象来营构诗歌世界,并且在诗人心中确实有着超越狭隘政治观念的对光明的终极思考和追求,因此诗歌就飞越了它原先的起点,拥有了气势的阔大和意蕴的深远的所指。
然而在五六十年代之交,政治抒情诗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政治色彩和抒情性两个方面。
一是严厉的政治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的感叹,是为新时代响彻云
霄的豪迈歌唱做陪衬的。正是在巨大的时间跨度和
汗牛充栋的文化积累的背景下,贺敬之不仅为自己
奔涌的历史激情获得了充分言说的空间,为自己所
信服的结论,找到了合理的注脚,这就是“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也为自己对时代的认识,对新中国
神圣化了。“让我们说:‘我爱雷锋……’这就是说:
‘我爱真正的人生!’让我们说:‘我爱雷锋……’这
就是说:‘我要永远革命!’”雷锋是平凡的,他平凡
得像我们的党一样朴实,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主义的
建设者和保卫者;但雷锋又的确是伟大的,他的伟
大,不仅在于他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英雄,而且,他
的行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中所做的一切,他的个体生
人贺敬之的眼中,在他那被主流意识形态完全占领
的脑海里,过去的历史虽然悠久,过去的文化虽然源
远流长,但比起年轻的共和国走过的短短历程,则相
形见绌;过去的一切虽然伟大,虽然彪史册,但比 起解放了的人民在几年、十几年创造的一切是多么
不起眼。正是在诗人有意识的这种反拨中,中华民
族灿烂的历史光辉被淡化了,新中国短短历史成就
运多舛的土地上的时候,贺敬之怀着纯洁的信仰和
虔诚的激情,开始了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歌唱。一直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贺敬之以流畅韵雅的笔调,
高亢豪迈的气势,谱写了《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
口》、《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十
年颂歌》、《雷锋之歌》等一首首政治抒情诗。他的
这些政治抒情诗,涉及的都是当时重大的主题,是诗
命意识中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如“螺丝钉”意识,“春
风”情怀,“钉子”精神等,代表着人间的正道,代表
着社会进化,人性完善的方向。所以,雷锋虽然是一
个个体,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普通的共和国的公
民,但他的思想、行为,则集中地体现了我们人民共
和国在前进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精神,反映了我们社
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理想。更为重要的是,雷锋是党
万次寻找:是你,只有你啊/———革命!生,一千回,
生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这是因为,“一切/都已
经/证明过了……一切一切啊/还在/证明———这里
有/永远/不会退化的/红色种子;这里有/永远/不会
中断的灿烂前程!”由此,贺敬之对党的歌颂,在激
情的引导之下,流入了信仰的堤坝,也使诗人在歌唱
方面所显示的生命力,即使在今天也是强烈的。
与这种将对党的歌颂朴素化相一致,党、祖国也
被亲情化、血缘化。“祖国啊———我们的母亲!党
啊———母亲的/心!”在这种情感倾向下,由党缔造
的新中国,由党所领导的“革命”,也顺理成章地成
为了诗人理想的寄托,成了诗人信仰的归宿。“让
我一千次选择:是你,还是你啊/———中国!让我一
伯兄弟的民族解放的斗争,关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的“亲爱的越南兄弟”。并坚定地表明了自己对当
时两大阵营发展趋势的认识:“光明———在扩大,阴
影———在缩小。”“风向:东风/压倒西风!”“敌人必
败!我们必胜!”而其中,诗人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祖
国,自己那从血与火的革命中新生的祖国。诗人用
他那双被新时代熏陶得发亮的眼睛,在祖国的土地
力中的主心骨。“哪怕它啊/山崩海啸,天塌地
倾?———我们有/擎天柱:我们的党!”党是伟大的,
党是光荣的。在诗人对党的歌颂中,我们发现,党的
形象又是朴实的,正是这种朴实,使党的形象突显出
无穷的魅力。诗人用了最朴实的图景和诗句写道:
“党, /正挥汗如雨! /工作着———/在共和国大
厦的/建筑架上!”
化,将时代的个体圣洁化。在激情奔涌中思考,在深
沉思考中赞美,在赞美中表现时代精神,在表现时代
精神中,不自觉地显示个体更为博大的意义。这可以
说是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一个长期被埋没了的个性。
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中,对对立阵营的否定,
也包括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国际方面主要是对帝
国主义阵营的嘲讽。在对帝国主义阵营的嘲讽中,
族、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英雄的赞美与颂
扬,展开对新时代自我的丰富感受的倾泻,并在这些
描摹、赞美、倾泻中,直率地表露自己真切的感受和
朴实的认识。
这一时期,贺敬之的政治激情主要指向两个目
标:革命阵营与对立的阵营。由此也形成了他政治
抒情诗的两个相反的主题:歌颂与否定。在革命阵
营中,诗人关注“沸腾起来”的“地中海”,关注阿拉
诗人朴实的阶级意识和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自豪的
民族意识,使他往往以轻蔑的语气显示一种否定。
那时的诗人还不可能像今天的我们这样,能放开眼
睛看世界,那时的世界环境,也不容许我们宽恕曾经
给我们民族带来灾难的帝国主义。所以,诗人的嘲
讽和否定往往是简单的。“啊!让帝国主义/反动
派/痛心疾首吧!让他们/顿足捶胸/去咒骂……他
的革命史。两个层面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也由此形
成了不同的认识。
在第一个层面展开的历史激情具有反拨性,其
价值追求是由五千年的文明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来
衬托新中国短短几年、十几年辉煌成就的意义,用几
千年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无数的杰作,映显我
们年轻的共和国创造的文化的先进性、伟大性,五千
年历史的沧桑,是为新时代的人民描绘“最新、最美
国共产党,从心底感激。身处这样一种民族情绪和
文化语境中的贺敬之,具有从旧时代进入新时代的
人生经历的贺敬之,当他放声歌唱的时候,其主体的
意识和客观的环境,都使他不能不将自己歌唱的激
情自觉地纳入时代的轨道,并在这种激情中展开对
现实的景观、历史的事实、五彩缤纷的生活、变幻动
荡的国际风云的描摹与点染,展开对伟大的中华民
上寻觅着诗句,在亿万劳动者中寻找着灵感,在共和
国的基础上获取光明的象征和力量的源泉。“———
从雅鲁藏布江边的‘林卡’,到萝北草原的荒地”,
“在祖国的/每寸土地上”,“在社会主义的/每条战
线上”。“看不完的/麦山稻海,望不尽的/铁水钢花
……四时春风/吹万里江河/冰消雪化,中秋明月/照
进多少/幸福人家?!”在诗人的眼中,祖国的每一个
在放声歌唱中,诗人最虔诚地歌颂的是伟大的
中国共产党。因为,在诗人看来,祖国有今天,人民
有今天,都是党领导的结果。“啊,我们共和国的/
每一个形象里,每时每刻/都在显现着———党的/历
史,党的/光荣,都在活跃着———党的/思想,党的力
量。”党,是光明的灯塔,党是生命的源泉,党是我们
共和国的支柱和核心,党是我们在抗击一切邪恶势
地方都洋溢着诗的美丽。祖国的四季中,春,孕育生
机;夏,充满火热;秋,片片富实;冬,河山壮丽。人民
的一切,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信仰,从日常劳作到家庭
的闲暇,只要有新中国人民的足迹的地方,就有幸福
和安康;凡是阳光照耀的土地、山水,一切的一切,都
是那么令人神往。“五月———麦浪。八月———海
浪。桃花———南方。雪花———北方”。“看啊,在我
的发展中,无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中,无论在富裕还是
贫穷的土地上,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
雷锋,就有他的价值,雷锋的精神就有其存在的意
义。雷锋身上集中表现的是人类互助精神、奉献意
识、善良品性。对雷锋这一个体的歌颂,是贺敬之政
治激情奔涌的高峰,最集中、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用政
治激情点燃智光的特色:将伟大的对象大众化、朴实
我们生活中所有对象时,有了一个中心,一个如磐石
一样坚定的中心。当他关注时代的个体,关注最平
凡的生活事实时,那被信仰所鼓荡起的激情,也往往
赋予对象以扩大的思想意义,而这种被诗人自觉地
扩大了的思想意义,还有着超越时代,超越意识形态
的意义。
雷锋,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战士。贺敬之所写
的《雷锋之歌》,则将这个个体的人格魅力崇高化、
的意义,则几乎是被无限地扩大了。诗人对历史的
认识当然有着偏颇,诗人在《三门峡歌》中写下的这
样的诗句:“———盘古生我新一代!举红旗,天地
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啊,浪在涌,潮
在涨;旗在飘啊,帆在扬!”诗人唱出了那个时代的
心声,勾画出了那个时代我们民族蓬勃的精神,还有
十几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情昂扬
地赞美了中国人民崭新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抒发了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过的当家做主的豪情,勾画了中
国人民面对世界挺起脊梁的伟岸雄姿。
激情点燃智光———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色
摘 要: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充满了革命的激情。这激情在三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政治层面,
一个是历史层面,一个是理想层面。诗人在这三个层面展开的激情,都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
追求相一致的,这也就决定了其点燃的智光中,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民族历史的思考,对祖国
不相融的各种现象、思想、行为给予了否定,其可贵
是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其肤浅则是无法认识“真
理,有时在少数人手中”。关于这一点,诗人曾经有
真诚的反思。“我认为自己以往的道路,在大的方
向上,还没有走错。我曾用真情实感去歌颂光
明———我们的党、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应当做
的。但是另一方面,我还必须说:我对社会主义事业
未来的想像和预言,都直接地打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烙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与审美的
基本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