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抒情诗、散文模式与话剧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
——
见朱光潜《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政治抒情诗的概念:
“诗人”往往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 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 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而“形象”也逐渐演化为“抽象” 的、象征化“符号”的性质)
二是从西方19世纪浪漫派诗人,尤其是苏联的革命诗人的诗 歌遗产。
在中国新诗酝酿和诞生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的“立意在反抗, 旨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注: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 全集》第1卷第19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如拜伦、雪莱 等,他们对中国新诗某一部分的影响是持久的。
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 林城……”诗句开头既抓住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义的传奇 色彩。 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 独特感受。“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 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 结尾“—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满天下!……” “满天下”与“甲天下”,推陈出新。仿佛透 过眼前,看到另一幅图景—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 更美的“桂林山水”。
“浓郁的感情”和“豪迈的气概” 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一 方面以真情拨动人们的心弦,一方面起到了激励人、鼓舞人 的作用。
把笔变成/千万彩虹/好描绘/我们时代的/多彩的面容/ 让万声雷鸣/在胸中滚动/好唱出/赞美祖国的歌声!
2)新颖的形象,丰富的联想。 诗里都有一个抒情主体形象,《放声歌唱》的主体是革命集
第三章 50-70年代:国家体制下 的文学状态
——政治抒情诗、散文模式与戏剧
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
郭路生
关
“知识性”散文 “诗化”散文
键
“随笔与小品的余绪”
词
老舍的《茶馆》
诗歌
一、概述:
这一时期,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上,诗歌界最关心的 不是诗的“本体”问题,不是诗的语言问题。被反 复阐述和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以及诗的写 作者的“立场”和思想情感的性质的规定。
体中的一员,是忠诚的战士;《雷锋之歌》时代英雄;《回 延安》是再次投进延安母亲怀抱的赤子等。此外,细节也注 意用形象化手法: 在节日里/党/正挥汗如雨!/在共和国大厦的/建筑架上! /工 作着/——我们的党/没有 /在酒杯和鲜花的包围中/醉意沉沉 ——党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勤勤恳恳、淳朴谦逊
2、边缘诗人:
九叶派诗人:穆旦在1957年《葬歌》中就表 达了个人面对时代的复杂感受,“历史打开 了巨大的一页,/ 多少人在天安门写下誓语, / 我在那儿也举起手来: /洪水淹没了孤寂的 岛屿”,“但这回,我却害怕:/‘希望’是 不是 骗我?/ 我怎能把一切抛下?/ 要是把 ‘我’也失掉了,/ 哪儿去找 温暖的家?”
老一代诗人:郭沫若《新华颂》、 胡风《时间开始了》、何其芳《我们 最伟大的节日》。 新一代诗人:贺敬之《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郭小川 《致青年公民》等。
贺敬之 1、抒情诗 《桂林山水歌》《回延安》
《桂林山水歌》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桂林山水很美:“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
一是“写实性”的诗。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 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 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而出现 “写实性的。
二是“政治抒情诗”。支持这种诗体模式的, 是强调感情抒发的浪漫主义诗观。何其芳、 艾青在50年代初对诗所下的“定义”,在很 大的范围里被认同。“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 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这些诗不再是一律的昂扬乐观,非常不合时宜地流 露出某些心灵的困惑与矛盾。
这并非是和时代相疏离的产物,而恰恰是爱这个时 代太深的结果,是诗人向他的挚爱敞开全部心扉、 无所保留地倾吐自己的情与思的结果。
《望星空》欣赏
一 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向星空了望。明天哟, 一个紧要任务,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我能退缩吗?只有迈 开阔步,踏万里重洋;我能叫嚷困难吗?只有挺直腰身,承 担千斤重量。心房呵。不许你这般激荡!----此刻呵,最该是 我沉着镇定的时光。而星空,却是异样的安详。夜深了,风 息了,雷雨逃往他乡。云飞了,雾散了,月亮躲在远方。天 海平平,不起浪,四围静静,但星空是壮丽的,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深又广,在那神秘的世界里, 好象竖立着层层神 秘的殿堂。大气呵,浓又香,在那奇妙的海洋中,仿佛流荡 着奇妙的酒浆。星星呵,亮又亮,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点 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银河呀。长又长,在没有涯际的宇 宙中,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 寿无疆!你看过多少次:冰河解冻,火山喷浆!你赏过多少 回:白杨吐绿,柳絮飞霜!在那遥远的高处,在那不可思议 的地方,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 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桂林山水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 安》互相媲美。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 。
2、政治抒情长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放声歌唱》是为了纪念党的生日、庆祝党的“八大”召开 而写的,是贺诗的代表作,显示了贺诗的艺术个性和总体风 格。1956年以整版的篇幅在《北京日报》上发表,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贺敬之还亲自在电台朗诵过,产生了“贺敬之轰 动效应”。
三 忽然之间,壮丽的星空,一下子变了模样。天黑了,星 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云没有来,风没有刮,却象有一 股阴霾罩天上。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辉煌。夜没有尽, 月没有升,太阳也不曾起床。呵,这突然的变化,使我感到 迷惘,我不能不带着格外的惊奇,向四围寻望:就在我的近 边,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一座美妙的人民会堂;就在那会 堂的里面,在宴会厅的杯盏中,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 就在我的两侧,在长安街上,挂出了长串的灯光;就在那灯 光之下,在北京的中心,架起了一座银河般的桥梁。这是天 上人间吗?不,人间天上!这是天堂中的大地吗?不,大地 上的天堂。真实的世界呵,一点也不虚妄;你朴质地描述吧, 不需要作半点夸张!是谁说的呀-- 星空比人间还要辉煌? 是什么人呀--在星空下感到忧伤?今夜哟,最该是我沉着镇 定的时光!是的,我错了,我曾是如此地神情激荡!此刻我 才明白:刚才是我望星空,而不是星空向我了望。我们生活 着,而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们思索着, 而不会思索的穹窿,总是露出呆相。星空哟,面对着你,我 有资格挺起胸膛。
苏联革命诗人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从处理现实政治到艺术 表现,都给当代政治抒情诗提供可直接仿效的基本方法。这 位“无产阶级诗人”,在30年代以后的中国左翼诗界中就获 得重要地位。进入50年代之后,更受到极高评价。中国当代 诗人所着迷的是:“和自己的阶级在一切战线上一齐行动”, “直接参加到事变斗争中去”并“处于事变的中心”,“雄 伟气魄”,“像炸弹、像火焰、像洪水、像钢铁般的力量和 声音”。正是在这一基点上,他被中国当代诗人奉为“热爱 的同志和导师”,他的诗被称为“插在路上的箭头和旗帜”。
二 呵,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说什么:身宽气盛,年 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 志大,心高胆壮!怎比得: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我爱 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走千 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过大海,越重洋,饮不到你 的酒浆。千堆火,万盏灯,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千条路, 万座桥,不如银河一节长。我游历过半个地球,从东方到西 方。地球的阔大幅员,引起我的惊奇和赞赏。可谁能知道: 宇宙里有多少星星,是地球的姊妹行!谁曾晓得:天空中有 多少陆地,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远方的星星呵,你看得见 地球吗?--一片迷茫!远方的陆地呵,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 吗?--怎能想象!生命是珍贵的,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 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 星空了望!在人生的行程中,又有多少个夜晚,见星空如此 安详!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 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呵, 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 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 的心脏---
忧郁、困惑、怀疑。
二、政治抒情诗
50-70年代中国诗坛上,政治抒情诗和歌咏新生 活的叙事诗成为诗的主流形态。情感的理念化是诗 歌创作显著而普遍的特点。
政治抒情诗的浪潮
随着1949年的旭日东升、红旗漫卷,为无产 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擂鼓呐喊、齐声高 唱的宏大政治抒情,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旗帜 与方向。
当代诗歌观念的核心: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 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马雅可夫斯基的“无论是诗,还是歌,都是炸弹和 旗帜”被经常引用。合乎规格的创作主体(当时使 用最为普遍的概念是“抒情主人公”),应该作为 阶级的、人民集体的代表出现。
1、两种基本模式:诗的这一性质、功能的规定, 衍生出诗体的两种基本模式
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 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 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并不 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 如50年代后期,如“文革”前夕和“文革”中。它的出现, 还伴随着诗歌朗诵的热潮。
艺术特征:1)浓郁的感情,豪迈的气概。 啊!公民们!/同志们!/我 /假如我/有一千双手呵,我就献
给你/一千双;呵!假如我有一百个大脑/我/就献给你/一百 个/假如我/有一万张口/我就用一万张口/齐声歌唱! 我/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毛泽东同志的 /同时代人/就是活在/ 这样的时代!/我们的双脚/就是踏在/这样的道路上!
3、刚健的语言,独特的形式。
语言精练刚健,与豪迈高亢的风格相关。 东风!红旗!看!朝霞似锦…… 鲜花如
云…… 大道!青天!听!马蹄踏踏……车轮滚
滚……
“战士诗人”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生于河北丰宁)既是政治
抒情诗潮流中一位代表性的主流诗人,又具有特别 的历史复杂性。 1955年的《致青年公民》组诗,确定了郭小川的诗 坛重要地位。
政治抒情诗从艺术渊源上说,影响来自两个方 面:
广义地说,50到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 “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 不过,仍存在有着更确定诗体模式的、被称 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
一是中国新诗中有着浪漫派风格的诗风,准 确地说应是“它们中的崇尚力、宏伟的一 脉”。如郭沫若。更直接的承继是30年代的 “左联”诗歌如艾青《向太阳》和抗战期间 大量出现的鼓动性作品如田间《给战斗者》 。
注:
Biblioteka Baidu伦、雪莱等“摩罗诗人”对中国新诗的 影响是持久的,以至有的倡导“纯正的趣
另
味”和“广博的趣味”的诗论家,要青年
诗人“最好少学些拜伦和雪莱,多学些莎
一
士比亚和现代欧美诗”,因为“浪漫派如
种
拜伦雪莱之流”,“他们的诗本未可厚非, 他们最容易被青年人看成模范,可是也最
声
不宜于做青年人的模范”。
“热情澎湃的政治抒情诗是时代的
先进的声音、时代先进的感情和思
想。它是鼓舞人心的诗篇。它以雄
壮的响亮的歌声,召唤人们前进,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创造性的劳
声
动。热情澎湃的政治抒情诗是我们
社会主义时代的喉舌。热情澎湃的
政治抒情诗是最有力量的政治鼓动
音
诗。”
徐迟:《祖国颂·序》
整体上看,这种以政治鼓动为目的、“时代的喉舌” 式的诗歌形态,主要以演绎政治观念的方式来创作,整 体上失落了艺术探索的个性,有的虽然名噪一时,但缺 乏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1963年,郭小川(右2)、贺敬之(右3)等访问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
郭小川很快不满意《致青年公民》那样“现成的流 行的政治语言的翻版”式的诗创作,他渴望能写出 “新颖而独特”的“作者的创见”。
1956-1959年,他有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 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 曲》,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