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观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解读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小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大创新。
第一,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唯发展经济为大。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而克服了以往的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片面性。
第二,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标志的协调发展观,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同步和均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力争外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扬弃,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不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着想。
第四,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是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关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和分析中国国情,科学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和总结。
其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追求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为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4.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5.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要实现,需要抓住发展这个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6.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谋划未来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浪潮中,科学发展观应不断拓展视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能源学院 10021051100200518 陈哲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视角,对时空、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诸范畴进行了解释与辨析,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时空规律和基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领分为1.以人为本 2.全面 3.协调 4.可持续从科学发展观的这几方面在马克思基本主义的理论之上,我们可以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分析。
那么如何用马克思的相关基本原理论述可续发展观,下文中将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几个基本原理来浅谈下科学发展观。
关于“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1、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揭开了宗教神学和唯心史观披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神秘的、唯心主义的面纱,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历史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对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去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奥秘。
物史观主张以人为本,但并不认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
马克思就指出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还面对着一个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着的客观对象、客观实际、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019-10-02作者简介:汪瑞(1987-),⽢肃,⼥,西北师范⼤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13级学⽣,研究⽅向: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摘要:发展是⼈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临的问题。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发展的主题不同、路径各异。
从⼈类有记载的历史来看,⽆论是⾃西⽅的古希腊以来还是⾃中国的夏商周以来,包括政治家、思想家在内的诸多⾏业的⼈们,⽆不对发展问题报以极⼤的关注。
尤其是当今社会,在⼈类所处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化多元化等背景下,关于“发展”的学说更是流派纷呈。
⽽关于这些社会发展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延伸,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揭⽰了社会发展本质和规律,是⼀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内容⼀、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经指出:“⽣产关系总和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产的承担者对⾃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的社会。
”马克思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组成的有机整体。
在马克思看来,“⼈总是处于⼀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社会关系的⼈是不存在的。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问题,观点基本⼀致。
李本松在《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中指出:“社会发展是⼀种社会运⾏,社会运⾏是⼀种动态平衡的过程,都是⼀个由经济、政治、⽂化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的综合性的结构体系。
”[1]社会发展是⼀个整体性的领域,社会发展的战略应是宏观的、整体性的。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不是静⽌不变的。
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是⼀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自马克思主义被带入中国以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演变,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方略,改革开放以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完善有序。
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定,社会趋于更加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演变的产物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总结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科学理论的诞生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要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相符:唯物论论证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以人为本;辩证法涵盖了矛盾观、整体观、发展、适度和扬弃,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一一对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领。
唯物论与科学发展观:唯物论的自然性客观原理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科学发展观对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问题上有明确的要求。
我们在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的手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人以自我意识来改造自然,如果不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将首先对自然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然后反过来遭受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观 PPT课件
吴旻泽
邢晨1 琛
王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是什么?
2
大学生村官? 种地养猪 促发展?
规划设计 农村发展 战略?
3
就业方向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简介
学生毕业1.后掌可握到当政代发府展的学政科策的研基究本与理论制、定基机本构知、识大;专院 校、研究2.所掌等握教包学括发研展究经机济构学(、如发北展社京会社学科、院发、展北人京农 1业9科扶然9培9年院贫基养国具、基金家备会北金类 3析 4教. .农、京会学 、育具 具村及规英农、部区备备发划国学 国增域以农展、设发救院 际解业管计了展决可助等 行理划农方问持儿) 动等实村面题续童、 援范施区的为发会国 助畴、域基导展在监发、际 、本向的内测展理国国全的意专的和论际内球农 识业综评、村 和计发环。合价基区 基划展境专的本等域本业、机基知分方、知培识香构金析面社识养和方的港(、区,目基法技乐如世分了标本;能施中界:技;会国自本能专、, 能世在界农业宣企明解业会当、代、农发云业展推南学广生的管物科理多学部样前门沿性、和政与发府传展及统趋事知势业识单;位研从究事会计、划宁、规
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
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 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 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 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 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 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 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16 准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的。
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取消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在物质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这包括食物、衣着、住房等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追求物质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附属品,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弘扬正义、真理和美善的道德标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核心观点,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首先,在政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目标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其次,在经济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学科,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一、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是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存在的根本,物质的变化和发展是驱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思想、价值观等都是由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经验所决定的。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下,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意识形态都是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经过矛盾斗争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矛盾是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的对立面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转化、为彼此提供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涉及到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变革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会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世界的真实认识。
实践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真实把握。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涉及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阶段,通过无产阶级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推翻和无产阶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特征下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总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复习和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程。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唯物史观、社会性质、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对这些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3.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永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时代特征下的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包括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依据。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路径。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二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2.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进步是一种必然性。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这些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阶级斗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原理。
它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阶级的概念和形式有所变化,但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通过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当代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并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路径。
3.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内容。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和社会不平等的本质。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发展方向。
小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我们探索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和现实指导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新境界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研究和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渊源关系。
指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由于这些思想长期以来成为被遮蔽的视域,致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
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以往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传播,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言,人类最终将发展成为没有压迫、没有剥削、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人们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一美好理想的鼓励和支持下,亿万人民群众在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投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洪流。
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深,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并不是系统和准确的,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人们肢解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成为“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中的后者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时,是将“自然—人—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而又精辟的研究和阐述。
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的注意力和着眼点都只是放在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阶级关系问题上,而对人与人关系影响甚大的另外一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缺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因而是缺少了环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完整、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指导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从人类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人是社会的根本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权等方面,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科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创新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只有坚持以科学创新为引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关系,统筹规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强调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和社会理论,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基本原理。
其中,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I. 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表明,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综合和协调的。
这一观点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并随后在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探索中得到了深入发展。
1.1 综合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发展,还涵盖了政治、文化、道德、科学等多个维度。
只有在这些方面的综合发展中,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1.2 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即不同方面的发展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应该出现片面发展或者失衡发展的现象。
只有在协调发展中,人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II.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个人层面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鼓励个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这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个人幸福和成就感。
2.2 社会层面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促使社会关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这有助于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3 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在国家层面对国家建设和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应该为人民提供全面发展所需的教育、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III.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在当代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人的全面发展观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唯物论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理论。
第一,它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绝大部分是现成的,实践活动的产品几乎是自然界的直接产品,人和自然界是自然的统一和原始的协调关系,是一种同质的和谐。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因此,人类为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
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相一致的。
在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紧张状态。
从积极方面看,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化,有时也是促进人类科学地认识自然,努力揭示自然规律,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动力之一。
因而,正确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起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的观念是时代的要求,在实践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的当务之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马克思说:“人作为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
”人的受动性是由于人的生命、意识、活动起因于自然界,因此必然受制于自然界所决定的。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人并不能从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
能动性和受动性是集中在人这个自然存在物身上,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向完善、由旧时代向新时代的必然过程。
这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斗争推动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
这种矛盾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
3. 社会革命的必然性: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引发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行动,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创造条件。
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的重要划分。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出现的最早阶段,主要特征是以采集、狩猎和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人们没有私有观念,共享资源。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奴隶制为主要生产关系形态。
奴隶社会的特点是社会分工明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封建地主剥削农民为主要特征。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地主阶级通过占有土地获得剥削的权利。
4.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为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消除剥削和社会阶级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人类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人类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总结,其中的人类发展观是其中的核心之一。
人类发展观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社会历史地位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理论观点。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人类发展观进行深入阐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人类发展观得以形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的转变源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人类发展观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推动的,而人的社会历史地位的变化也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科学的解释。
人类发展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得以深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推动的。
人类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个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
三、人类发展观的政治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人类发展观强调了社会发展中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人类发展观认为,只有在消除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条件下,人类才能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人类发展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人类发展观的实践意义人类发展观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人类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需要通过教育、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
因此,在社会建设中,必须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旻泽
邢晨琛
王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是什么?
大学生村官? 种地养猪 促发展?
规划设计
农村发展 战略?
就业方向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简介
学生毕业1.后掌可握到当政代发府展的学政科策的研基究本与理论制、定基机本构知、识大;专院 校、研究2.所掌等握教包学括发研展究经机济构学(、如发北展社京会社学科、院发、展北人京农 19科扶99年院贫国、基家北金类 3析教.京会学 、育具及规农、部备发划学 国增以展、设院 际解管计了决等 行理划农问) 动等实村题、 援范施区为国 助畴、域导在监发际 、向内测展国全的专的和内球农业综评村发环。合价区展境专的等域业机基分方、培构金析面社养方的(、区目法技如世分标;能中界:;国自本专 业能然世培在界基养农具业宣金备企会明4解.农业、会当具村、代英、区农备发国云域业农展发推救南业学展广可助生的方管持儿物科面理续童多学的部发会样前基门展沿、性本、的和理 政国与意发论府际传识展、及和计统趋基事基划知势本业本、识知单;知识位香研识和从港究,基事乐会了本计施、技划会宁能、、,规 划门夏咨与人扶询设才。计贫机、与构5政.推环、策熟广和境以与悉法改 及发国规展造 国家;、关中 内经于心 大营农等 中与业小)管、型、理农、企地村教业方和学农(政与民如府科的北机研有等京构关工恩,方作九、针的信管、高息理级专 咨询公司6.、掌大握通文国献检际索物、流资总料公查司询、的基三本元方公法司,、具汇有源公 司、北京一华定的为科、学伊研利究股和份实有际工限作公能司力等。),从事管理、
THE END
Thank you
(1)方向: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因此,事物发展方向、总 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原因:方第一法,论新事意物是义符:合客我观规们律既,具要有强看大到生命前力和途远大 发展前第途是二的,事光在物社,明会具的历有史旧,领事域物对中无未,可新比来事拟物的充符优满合越历性信史。发心展,的必又然趋 势能,得反 到映人要社民会群做进众步的好的支充基持本和分要拥求护的,。思符合想人民准群备众的,根本不利断益和克要求, (2)道路服:前新事进物的道发路展总上要经的历各一个种由小困到难大、,由不勇完敢善到比 较原完因善 :的第地过一程,接。新事事受物物挫前的进发折的展道总与路要考是经曲历验折一的个,、过在迂程回曲的。折的道
第第二三路,,旧人上们事对物问新在鼎开事物始事的时认往业往可的和比接较辉受强大有煌一。。个过程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量变
质变
区 别
性质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 变化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化,是一种质态向 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根本性质的、显著 的变化
呈现 统一、相持、平衡 统一物的分解、平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 变化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和
后退的,发展是一种前进性和上升 性的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
运动
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
运动、变化深刻
发展
变化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趋势)
研究、教学、咨询、中国的对外援助等工作。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脉络梗概
(1)发展的实质 (2)发展的普遍性 (3)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 曲折性统一 (4)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 变统一
10 5 0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意义: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 成长;反对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世界观(原理)
1、 发展的实质
2 、发展的普遍性
辩 3、发展是前进性 证 和曲折性的统一 的 (前途是光明的, 发 道路是曲折的) 展 观 4、发展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量变 和质变辩证关系)
(对应)方法论
要有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成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 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 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 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重视量的积,为实现事物的质 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 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状态
和静止
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
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
材料分析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 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 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 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 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 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
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
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②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 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 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 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 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 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