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分析实例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实例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实例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测试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
本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通过对软件的测试分析,旨在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和改进建议。
2. 测试目的本次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的功能性和性能,以验证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全面的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供改进的方案。
3. 测试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浏览器: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测试工具:JUnit, Selenium WebDriver4.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即基于软件的外部功能进行测试,不关心内部实现细节。
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
4.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旨在验证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测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登录功能:验证用户能够成功登录系统,并进入相应的用户界面。
•数据输入功能:验证用户能够正确输入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数据显示功能:验证系统能够正确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展示。
4.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旨在验证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响应时间:验证系统在不同并发用户访问下的响应时间是否稳定。
•并发用户数:验证系统在不同并发用户访问下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吞吐量:验证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4.3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旨在验证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下的兼容性。
测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系统兼容性:验证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运行情况,包括Windows、Mac OS等。
•浏览器兼容性:验证软件在不同浏览器上的运行情况,包括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等。
5. 测试结果5.1 功能测试结果•用户登录功能:测试通过,用户能够成功登录系统,并进入相应的用户界面。
•数据输入功能:测试通过,用户能够正确输入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服务器性能测试与基准测试案例分析
服务器性能测试与基准测试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器性能问题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服务器的高性能和稳定运行,服务器性能测试和基准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服务器性能测试与基准测试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最近,某互联网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遇到了服务器响应慢的问题。
用户在访问该产品时,页面加载速度明显变慢,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决定进行服务器性能测试与基准测试,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服务器性能测试的目的与方法服务器性能测试旨在评估服务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性能瓶颈。
在本案例中,该企业决定采用负载测试方法进行服务器性能测试。
他们使用了模拟真实用户访问的工具,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模拟用户访问的情况,并记录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量等指标。
三、基准测试的目的与方法基准测试是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服务器性能进行测试和测量,以建立服务器性能的基准水平。
在本案例中,该企业进行了应用基准测试和负载基准测试两种方法。
应用基准测试是通过对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以确定应用程序的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
该企业使用了压力测试工具,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真实用户负载,记录了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等指标。
负载基准测试是对服务器承受的最大负载进行测试和测量。
该企业使用了负载测试工具,逐渐提高负载并记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直到服务器达到负载极限。
通过负载基准测试,该企业得出了服务器的最大承载量和响应时间等重要指标。
四、案例分析与结果解读通过服务器性能测试和基准测试,该企业得出了以下重要结果:1. 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在高负载情况下明显增加,超过了用户的可接受范围。
2. 服务器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出现性能瓶颈,导致部分请求被延迟处理。
3. 应用程序在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性能下降明显。
基于以上结果,该企业采取了以下优化措施:1. 针对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优化了服务器的硬件和网络配置,提升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本文对公司项目进行的性能测试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高效运行。
一、测试环境概况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测试环境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测试使用了XX测试工具,模拟了XX用户数量,对系统进行了XX小时的持续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包括XX操作系统、XX数据库等相关信息,详细数据见附表1。
二、测试结果分析1. 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响应时间在低负载状态下表现良好,但在高负载情况下逐渐增加,最终超出了预期阈值。
特别是在某些关键业务功能上,响应时间甚至超过了3秒,需要引起重视。
2. 吞吐量:系统吞吐量在测试过程中也出现了波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吞吐量逐渐下降。
在高负载时,系统吞吐量达到瓶颈,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3. 错误率:在持续性能测试中,系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错误率,尤其是在高负载状态下错误率增加更为显著。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和用户体验不佳。
三、问题分析1. 数据库优化不足:根据测试结果显示,数据库查询是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数据库设计、索引等方面存在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以提升系统性能。
2. 缓存机制不完善:系统在高负载状态下缓存命中率较低,说明当前的缓存机制设计不合理。
应该对缓存策略进行重新评估,提高缓存效率和命中率。
3. 网络请求响应慢:部分网络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预期,可能是由于网络带宽不足或者网络延迟太高导致。
建议优化网络配置,减少网络请求的瓶颈。
四、优化建议1. 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包括优化查询语句、添加合适的索引、定期清理无用数据等,以减少数据库负载。
2. 缓存优化:重新设计缓存策略,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对数据库的请求次数,提升系统的性能表现。
3. 网络优化:优化网络配置,包括增加带宽、减少网络延迟等,以提高系统的网络响应速度。
五、总结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1. 判断应用程序的问题如果系统由于应用程序代码效率低下或者系统结构设计有缺陷而导致大量的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es/sec显示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太高)那么就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如果系统的吞吐量降低并且CPU的使用率很高,并且此现象发生时切换水平在15000以上,那么意味着上下文切换次数过高.从图的整体看.context switches/sec变化不大,throughout曲线的斜率较高,并且此时的context switches/sec已经超过了15000.程序还是需要进一步优化.2.判断CPU瓶颈如果processor queue length显示的队列长度保持不变(>=2)个并且处理器的利用率%Processor time超过90%,那么很可能存在处理器瓶颈.如果发现processor queue length显示的队列长度超过2,而处理器的利用率却一直很低,或许更应该去解决处理器阻塞问题,这里处理器一般不是瓶颈.%processor time平均值大于95,processor queue length 大于2.可以确定CPU瓶颈.此时的CPU已经不能满足程序需要.急需扩展.3. 判断内存泄露问题内存问题主要检查应用程序是否存在内存泄漏,如果发生了内存泄漏,process\private bytes计数器和process\working set 计数器的值往往会升高,同时avaiable bytes的值会降低.内存泄漏应该通过一个长时间的,用来研究分析所有内存都耗尽时,应用程序反应情况的测试来检验.图中可以看到该程序并不存在内存泄露的问题.内存泄露问题经常出现在服务长时间运转的时候,由于部分程序对内存没有释放,而将内存慢慢耗尽.也是提醒大家对系统稳定性测试的关注.4.磁盘问题包括 Page Reads/sec 和 % Disk Time 及 Avg.Disk Queue Length。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 X项目A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项目A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项目编号:XXXXXX-ACP101项目名称:X项目编写:XXX编写日期:审核:XX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前言1.1.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通过测试获取与主机、后台流程平台交互过程中终端服务器处理性能及资源消耗情况。
评估目前处理性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2.测试方法压力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来实现,使用业界主流的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8.1及其方法论完成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和结果分析。
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通过使用虚拟用户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发起交易,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监控并记录被测系统的交易响应能力,各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交易响应时间、吞吐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瓶颈,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
压力测试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在被测系统中录制压力测试中使用的交易脚本,形成可以多次重复并发运行的测试脚本,由LoadRunner的控制台调度这些脚本,并发地执行交易,从而模拟真实生产系统的压力,形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并监控和记录被测系统在这样的压力状况下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例如:交易响应时间变化趋势、吞吐率变化趋势和系统资源(CPU)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等,获取被测系统在大压力情况下的各项性能指标。
2.1.测试准备(1)开发测试交易,交易首先进行圈存,然后发任务给流程平台(2)使用grinder交易执行过程作为测试交易的脚本(3)使用下列测试数据(帐号)进行维护。
测试时随机获取不同行所的账号进行测试。
压力测试账号(4)准备一台台式机作为调试测试脚本、发起测试的客户端。
配置:CPU intel core 2duo cpu(2.93GHz);2GB Memory;os windows xp sp3.IP为10.2.45.92(5)安装被测试交易到被测试的ABS终端服务器上。
2.2.被测试系统的系统配置系统名称Ip地址os CPU Memory(GB)Network(M)应用程序参数ABS10.2.39.13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536Log:errorGateway10.2.39.14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280Log:error2.3.资源监控本次压力测试监控的资源是操作系统AIX资源。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及用例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及⽤例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复习了⼀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
这个过程是⾮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导致测试⽆法正常开展。
性能测试需求提取⼀般的流程如图5- 1所⽰。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分析提取指标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与性能的要求。
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要在⼀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说明。
如果,实际项⽬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档时,项⽬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的哪些业务模块进⾏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
最⿇烦的就是项⽬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常难做的。
可是“甲⽅”往往都是提要求的,“⼄⽅”只能“⽆条件”接受!对于正规的项⽬,⽤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般会给出类似表5- 1的性能测试要求:测试项响应时间业务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率内存使⽤率⽤户登录<=3秒>98% 20 <75% <75%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表5- 1给出的指标⾮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率、内存使⽤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根据各种资料、使⽤各种⽅法去采集测试指标。
以OA系统为例,假设《FIX 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程师⾃⼰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户经常使⽤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
探针性能参数测试分析
探针性能参数测试分析利用N5244A PNAX 和PLTS 物理层分析软件,能够对探针的性能做全方位的测试和分析,从而作为判断探针质量的一个依据。
首先利用PNAX和电子校准件,测试探针经过短路后的S11参数。
再利用PLTS 分析软件以及AFR校准技术,得到探针的4 个S参数、时域阻抗参数和响应时间参数。
下面是分别测试1号探针和2 号探针后,再用PLTS软件转换,得到二个探针的特性曲线。
1.探针的频域反射特性。
图1是1号针的S11,图2 是2 号针的S11。
图1 1 号针的S11图2 2 号针的S11从二个探针的S11曲线可以得出如下结果,1 号针频率范围从10 MHz- 30GHz 的回波损耗好于-20dB, 典型值达到-24dB。
而对于2号针,频率高于15GHz时,回波损耗差于-20dB,从曲线上可以得到典型值:在24GHz时,为-15.07dB。
说明1号针的工作频率可以到达30GHz,而2号针在工作频率高于15GHz时,存在的反射会明显影响阻抗测试的一致性。
2.探针的时域阻抗特性分析。
图3是1号针的时域阻抗,图4 是2 号针的时域阻抗。
图3 1 号针的时域阻抗参数图4 2 号针的时域阻抗参数利用PLTS软件,能够将器件的频域S参数,转化为时域的阻抗参数,从而得到器件在信号传播路径上的阻抗参数。
从二个探针的时域阻抗曲线可以测量到,在0.21ns 处,2 号针有一个高于1 号针的阻抗突变,经过判断,该阻抗突变点的位置在探针2.92mm同轴段与探针前端的过渡连接处。
这个阻抗突变点表明2 号针过渡处的阻抗连续性要比1 号针差,其他位置的阻抗特性与1 号针相近。
初步判断是因为2 号针连接处的阻抗突变影响了探针的工作频率范围。
3.探针的响应时间特性分析。
图5是1号针的响应时间参数,图6 是2 号针的响应时间参数。
图5 1 号针的响应时间参数图6 2 号针的响应时间参数探针的响应时间特性测试,是利用测试系统提供的上升沿为16ns 时域激励信号,激励探针,测试探针响应后的上升沿时间。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一、背景介绍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软件性能对于企业和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
性能测试是一种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详细介绍测试对象、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性能测试分析案例。
二、测试对象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作为测试对象,该网站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商品浏览、商品搜索、购物车管理、下单支付等。
三、测试目标我们的测试目标是评估该电子商务网站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网站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系统资源消耗以及系统稳定性等。
四、测试方法1. 确定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数量、配置、操作系统、网络等。
2.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场景、测试用例、测试数据等。
3. 执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计划,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模拟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用户行为,监控系统关键指标和响应时间。
5. 收集测试数据:记录系统在不同测试场景下的性能数据,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CPU和内存占用等。
6.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测试数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发现性能瓶颈和问题所在。
五、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并发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较快,用户体验良好。
但是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系统响应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出现了部分请求超时的情况。
2. 并发用户数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承受一定并发用户数后出现性能瓶颈,无法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需求。
3. 系统资源消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负载条件下,系统的CPU和内存资源消耗明显增加,达到了较高的利用率,存在资源占用过高的风险。
六、优化措施基于性能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的优化措施:1. 优化系统架构: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增加服务器数量,优化数据库设计,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JMeter性能测试实例
JMeter性能测试实例
⼀、性能测试分类:
1、基准测试
2、并发测试
3、负载测试
4、压⼒测试
1、基准测试:
也是单⽤户测试,测试环境确定以后,对业务模型中的重要业务做单独的测试,获取单⽤户运⾏时的各项性能指标,为多⽤户并发测试和综合场景测试等性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并发测试
主要指当测试多⽤户并发访问同⼀个应⽤、模块、数据时是否产⽣隐藏的并发问题,如内存泄漏、线程锁、资源争⽤问题,⼏乎所有的性能测试都会涉及并发测试。
是多⽤户执⾏某⼀操作,形成瞬时压⼒(精确到毫秒),是⼀种严格的测试,主要考察系统对瞬时较⼤压⼒的承受能⼒。
3、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模拟实际软件系统所承受的负载条件的系统负荷,通过不断加载(如逐渐增加模拟⽤户的数量)或其它加载⽅式来观察不同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系统占⽤的资源(如CPU、内存)等,以检验系统的⾏为和特性,以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内存泄漏、不能实时同步等问题。
⼀点点给系统加压,找到系统的极限在哪⼉
4、压⼒测试
⼜称为强度测试:是在强负载(⼤数据量、⼤量并发⽤户等)下的测试,查看应⽤系统在峰值使⽤情况下操作⾏为,从⽽有效地发现系统的某项功能隐患、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和可恢复能⼒。
压⼒测试分为⾼负载下的长时间(如24⼩时以上)的稳定性压⼒测试和极限负载情况下导致系统崩溃的破坏性压⼒测试。
⼀直重复长时间给系统极限压⼒,看系统是否能承受
压⼒测试时,系统内存溢出解决⽅案:
修改 apache-jmeter-2.11\bin\jmeter.bat。
数据库性能测试方法实例讲解
数据库性能测试方法实例讲解1.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是通过模拟多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以确定在高负载情况下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表现。
负载测试可以通过编写并发访问数据库的脚本来实现,评估数据库系统在并发访问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等指标。
2.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通过持续长时间的负载测试来评估数据库系统在连续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加负载,观察数据库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载下的稳定性、承受能力和资源消耗情况。
3.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通过以较大并发量和较高频率的请求来模拟实际场景下的压力情况,评估数据库系统在压力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过程中可以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发送包含大量数据的请求,观察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错误率等指标。
4.冲突测试冲突测试是专门为并发访问场景而设计的测试,目的是评估数据库系统在并发操作和事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控制能力。
通过模拟多个用户同时执行读写操作或者提交事务,观察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机制是否正常工作,数据是否一致。
5.大数据量测试大数据量测试是用来评估数据库系统在海量数据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向数据库中插入海量数据,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下的数据规模,测试数据库在大数据量下的查询、插入和更新等操作的性能表现。
在进行数据库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试环境的准备:搭建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网络设置等。
2.测试数据的准备:根据测试需求,准备适量的数据集,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3.测试脚本的编写:根据具体测试需求,编写测试脚本,包括并发请求的模拟、数据操作和性能指标的收集。
4.测试监控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指标,如CPU、内存、磁盘IO等,以及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和优化点。
5.测试报告的撰写:根据性能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环境介绍、测试目的、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数据库性能测试案例分析
数据库性能测试案例分析随着数据库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库性能测试成为了评估数据库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数据库性能测试案例,探讨数据库性能测试的方法和策略,并总结测试结果以提供参考。
1. 测试背景介绍在介绍具体的数据库性能测试案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测试的背景。
这个案例涉及一个大型电商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等。
由于用户量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该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开始出现瓶颈,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和系统响应时间延长。
2. 测试目标和指标数据库性能测试的目标是通过模拟实际的负载情况,评估数据库系统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的性能表现。
为了实现测试目标,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评估数据库系统的性能状况,并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依据。
3. 测试环境搭建在开始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搭建测试环境。
该案例中,我们选择使用开源的数据库系统MySQL,并在多个服务器上部署了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
测试环境中模拟了实际的网络、硬件和软件配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是数据库性能测试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该案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测试用例,涵盖了不同的业务场景和负载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模拟了不同规模的用户并发访问、大量数据插入和查询操作等。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充分评估数据库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5. 测试执行和数据收集测试执行阶段是真正运行测试用例并收集测试数据的过程。
在该案例中,我们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执行测试用例,并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数据库系统的日志文件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以便后续的性能分析和瓶颈定位。
6. 测试结果分析在完成测试执行和数据收集后,我们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对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等指标的综合评估,我们可以确定数据库系统的性能状况。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1. 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发现性能瓶颈和优化潜力。
本文将对性能测试报告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表现。
2. 测试环境和方法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测试环境和方法。
本次性能测试是在一台配置为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的服务器上进行的。
我们使用JMeter工具模拟用户并发请求,并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指标。
3. 测试指标性能测试报告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指标:3.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它表示从用户发出请求到系统返回响应所经历的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3.2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反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负载承受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负载下的吞吐量指标,我们可以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
3.3 错误率错误率是指系统在处理请求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比例。
高错误率可能意味着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或者负载过大。
在性能测试中,我们需要关注错误率指标,以帮助我们发现系统的异常行为。
4.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根据性能测试报告,我们针对不同负载情况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4.1 低负载测试在低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均表现良好。
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吞吐量为Y每秒。
错误率非常低,系统运行稳定。
4.2 中负载测试在中负载下,系统的性能开始逐渐下降。
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吞吐量为Y 每秒。
错误率略有增加,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根据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出现了一些延迟较高的请求。
4.3 高负载测试在高负载下,系统的性能达到了极限。
平均响应时间急剧上升,吞吐量明显下降。
错误率也随之增加,系统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根据性能测试报告,我们可以推断系统已经达到了负载极限,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性能。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实例(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资料
测试用例实例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一、功能测试用例-2-二、性能测试-11-2.1预期性能测试用例-11-2.2用户并发测试用例-12-2.3大数据量测试用例-12-2.4疲劳强度测试用例-13-2.5负载测试测试用例-13-三、兼容性测试-.14-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项目名称LinkWorks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用例作者完成日期2005-5-27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评审负责人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一、功能测试用例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
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
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一种对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需求进行测试和评估。
性能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进方式来组织进行测试。
2.1预期性能测试用例通常系统在设计前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性能测试要完成的首要工作,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统写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是否达到要求,根据测试结果来改进系统的性能。
预期性能指标通成以单用户为主。
2.2 用户并发测试用例用户并发测试是性能测试最主要的部分,主要是通过增加用户数量来加重系统负担,以检验测试对象能接收的最大用户数来确定功能是否达到要求。
2.3 大数据量测试用例大数据量测试使测试对象处理大量的数据,以确定是否达到了将使软件发生故障的极限。
大数据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
性能测试用例
1. 如何写性能测试用例由于性能测试与功能测试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讨论出的结果可能与预先的设想有一定的区别。
性能测试的目的:为了验证系统是否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性能测试指标的来源:用户对各项指标提出的明确需求;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
(需求+经验)主要的性能指标:服务器的各项指标(CPU、内存占用率等)、后台数据库的各项指标、网络流量、响应时间。
BUG观点:1、性能测试就象人在无风情况下跑步(正常情况下的性能指标);2、压力测试就象人在微风中跑步(在正常的基础上加大多少百分比压力的性能指标);3、负载测试就象人在强风中跑步(不断加压,直到系统崩溃)。
HTTP观点:1、负载测试是正常情况下持续的加压;2、压力测试是直接加压达到一个极限值。
大家统一的观点: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密不可分,可统称为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要点:1、性能测试是在功能测试完成之后进行。
2、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一般与测试用例统一在一个文档里。
3、测试环境应尽量与用户环境保持一致。
4、性能测试一般使用测试工具和测试人员编制测试脚本来完成,性能测试的环境应单独运行尽量避免与其他软件同时使用。
5、性能测试的重点在于前期数据的设计与后期数据的分析。
6、性能测试的用例主要涉及到整个系统架构的问题,所以测试用例一旦生成,改动一般不大,所以做性能测试的重复使用率一般比较高。
(说明:当系统中出现的某个功能点需要修改,它一般只会影响到功能测试的设计用例,而对于性能测试,很少影响到性能测试的设计用例。
但是如果某个功能有较大的修改,性能测试也应该进行重新测试。
)2. Loadrunner性能测试一个实例(经典)随着测试越来越重要,其中的性能测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比较普遍的性能测试工具是Loadrunner7.51,但是很多人对此性能工具不是很熟悉。
数据库性能测试方案示例
数据库性能测试⽅案⽰例测试集群具体搭建:2台机器 ——–4主4从根据测试更换硬件:RAID+SAS:RAID+SSD:Flash :Fusion :监控:在每台机器上部署数据库监控脚本monitor,最好有统⼀平台上调度、管理、分析monitor采集到的数据。
测试⼯具准备:Smart-slap :特点:全量发压⼒,可得到最⼤QPS,对⽐不同集群的最⼤QPS。
分析不同集群的最⼤QPS.Jmeter:特点:控制实时压⼒,分析各集群在指定压⼒下的性能情况。
测试思路:先采⽤slap进⾏对不同集群组合进⾏同样的sql压⼒。
(压⼒时间)取得不同集群的最⼤QPS,进⾏对⽐。
取最⼤QPS的⼀定⽐率(如1/8倍,1/4倍,1/2倍,1倍)作为每秒发送的请求压⼒进⾏测试。
⽐较各个集群的负载、数据库性能情况。
⽹络瓶颈测试:同⽹段3台压⼒机器往⼀个集群压⾜够多的IO压⼒。
分析各个硬件的IO。
磁盘、CPU⽐⽹卡提前到达压⼒阀值说明⽹卡不是瓶颈。
若⽹卡IO 先达到极限则说明⽹卡存在瓶颈。
硬件性能衰减测试同样压⼒测试24⼩时,⽐较最初1⼩时,和最后1⼩时的 TPS.以及各项性能指标。
测试数据准备:数据库: flashT36张表:Test1- test36 :表结构:CREATE TABLE `test1` (`doc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main_status` tinyint(3)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sub_status` tinyint(3)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cid1`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PRIMARY KEY (`doc_id`));数据量:每个表达到5000W ⾏(⼤概30G)36个表说明:具体的测试库表结构、类型每张表的测试数据量等都需要根据具体测试⽬的和测试场景进⾏设计。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及案例剖析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及案例剖析软件性能测试是指通过模拟用户负载、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等指标,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它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环节,为软件在实际使用场景下提供可靠的性能数据,帮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优化系统的性能。
1.软件性能需求分析:根据系统的性能需求和设计文档,分析出软件所需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环境。
2.性能测试计划编制:制定性能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目的、方法和测试指标等。
3.性能测试环境搭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
4.性能测试脚本编写:根据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模拟用户的操作和负载。
5.性能测试执行:执行性能测试脚本,将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监控和统计。
6.性能测试数据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与需求进行比较。
7.性能问题定位和优化: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性能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进行改进。
8.性能测试报告编写:编写性能测试报告,记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改进措施等。
下面以一个虚拟机管理软件的性能测试案例来详细剖析软件性能测试过程。
1.虚拟机管理软件性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确定测试的性能指标为虚拟机的启动时间、迁移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
2.虚拟机管理软件性能测试计划编制:制定性能测试计划,明确要测试的指标、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等。
例如,测试指标包括虚拟机启动时间在50秒内完成,迁移时间在5分钟以内完成,资源利用率在80%以上。
3.虚拟机管理软件性能测试环境搭建:搭建测试环境,包括虚拟机管理软件的服务器、虚拟机和网络等。
确保硬件资源足够,网络稳定。
4.虚拟机管理软件性能测试脚本编写: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模拟用户的操作和负载。
例如,使用脚本自动启动多个虚拟机,并记录启动时间。
5.虚拟机管理软件性能测试执行:执行性能测试脚本,监控各项性能指标。
例如,记录虚拟机启动时间、迁移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
性能需求分析实例
Web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实例发布: 2010-6-03 13:28 | 作者: 网络转载| 来源: 网络转载| 查看: 36次字号: 小中大| 推荐给好友例1:这是一个会议系统,面向市场推广活动,看到广告的人,都可能会来参加该会议,但是会议支持人数的上限1000。
从每小时访问量,再根据业务逻辑,推算各典型业务可能的压力。
推算出性能测试指标。
大量用户可能因为广告效应,访问量比较大,估计高峰时段,每小时访问量:2W ~ 5 W,以2w为例。
毛估:30% 会直接离开;70% 会逗留- 其中40% 浏览页面(8000左右),10%(2000 左右)加入/离开会议,5%(1000 )填写登记表,5%(1000)填写调查表,0.1 %(20)安排会议。
因此典型业务的大概估计是:关键页面:每小时8000,每秒 2 page 左右。
首页加上进来马上离开的人,每秒最多10 page。
模拟并发时,并发用户之间时延100 ms – 500ms的高斯时间。
操作动作时延以实际录制时延为准。
登陆:包含加入会议有个对登记者的验证过程,估计最大并发数在每秒10 个以内。
安排会议:安排会议的并发量应该会非常少,估计最大并发数在每秒5 个以内。
加入会议:通常我们一个会议人数限制在1000 人,由于我们通常提早15分钟通知,估计加入峰值在15 分钟内。
最多15 分钟(900s)加入1000 人。
最多每秒加 2 个人。
并发用户时延可考虑在100ms - 500ms 。
离开会议:离开会议会产生高峰,1000 人估计会在2 分钟内退出,退出后的调查页面估计有20% 会在2 分钟内同时提交。
退出返回页面要求支持瞬间每秒10 个并发。
调查页面支持每秒10 并发。
根据以上分析,系统对并发量要求很低!所以并发上几乎没有问题。
关键参数是响应时间和出错率。
我们需要类比在用户典型行为下的响应时间和出错率!比较同类网站的响应时间。
QA 的测试重点就是:1. 关键模块的单独压力测试(没有时延),先保证不存在代码错误问题。
第14讲 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分基本性能测试用例和高级性能测试用例。
1.基本性能常用的测试用例基本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可分为:安全可靠性测试、资源占用率测试、资源占用率测试、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用户文档测试、用户文档测试、效率测试、效率测试、可扩充性测试。
测试用例(2)资源占用率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测试用例(6)效率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服务程序的测试1) 系统是否限制服务器程序启动的数量,如不限制,同一范围内启动多个服务是否对系统有影响测试用例:2) 服务程序能否正常运行3) 外界异常后,服务程序的自动恢复能力测试用例:4) 在点击关闭按钮时是否有确认提示5) 应用程序与其他程序是否兼容。
测试用例:6)对执行于非标准环境中应用程序的错误报告7)多用户环境下提供应用程序管理系统管理(参数设置)的测试1) 参数设置后,能否正确的进行应用2) 设置错误参数,系统的容错能力3) 修改参数,对与之相关模块的影响4) 系统是否有默认的参数,A 有:默认的参数是否起到作用;B 没有:不设置,系统能否运行或者给出提示。
2.高级性能常用的测试用例高级性能常用的测试用例主要内容包括:并发性能、系统资源监控、大数据量、速度、疲劳等项内容,重点是并发性能测试。
(1)并发性能并发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
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
并发性能测试及系统资源监控使用自动化负载测试工具及监控工具。
测试案例:例如:中间件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前台客户端同时办公的需要。
测试内容与监控指标:★负载压力测试;★模拟不同数量并发用户测试。
模拟不同数量并发用户执行关键业务,测试至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主要监控指标如下:● 每分钟事务处理数(Transaction Rate):不同负载下每分钟成功完成的事务处理数;●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服务器对每个应用请求的处理时间,单位:秒,该项指标反映了系统事务处理的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参数:- Min:最小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Mean:平均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Max:最大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StdDev:事务处理服务器响应的偏差,值越大,偏差越大;- Median:中值响应时间;- 90%:90%事务处理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虚拟并发用户数(Total Virtual Users):测试工具模拟的用户并发数量。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图表
性能测试(并发负载压力)测试分析-简要篇在论坛混了多日,发现越来越多的性能测试工程师基本上都能够掌握利用测试工具来作负载压力测试,但多数人对怎样去分析工具收集到的测试结果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就把个人工作中的体会和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大家分析测试结果有所帮助。
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由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测试目的,不同的性能关注点)• 查找瓶颈时按以下顺序,由易到难。
服务器硬件瓶颈-〉网络瓶颈(对局域网,可以不考虑)-〉服务器操作系统瓶颈(参数配置)-〉中间件瓶颈(参数配置,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应用瓶颈(SQL语句、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算法等)注:以上过程并不是每个分析中都需要的,要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分析的深度。
对一些要求低的,我们分析到应用系统在将来大的负载压力(并发用户数、数据量)下,系统的硬件瓶颈在哪儿就够了。
• 分段排除法很有效分析的信息来源:•1 根据场景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提示信息•2 根据测试结果收集到的监控指标数据一.错误提示分析分析实例:1 •Error: Fai led to connect to server "10.10.10.30:8080": [10060] Connection•Error: timed out Error: Server "10.10.10.30" has shut down the connection prematurely分析:•A、应用服务死掉。
(小用户时:程序上的问题。
程序上处理数据库的问题)•B、应用服务没有死(应用服务参数设置问题)例:在许多客户端连接Weblogic应用服务器被拒绝,而在服务器端没有错误显示,则有可能是Weblogic 中的server元素的AcceptBacklog属性值设得过低。
如果连接时收到connection refused消息,说明应提高该值,每次增加25%•C、数据库的连接(1、在应用服务的性能参数可能太小了 2、数据库启动的最大连接数(跟硬件的内存有关))2 Error: Page download timeout (120 seconds) has expired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A、应用服务参数设置太大导致服务器的瓶颈•B、页面中图片太多•C、在程序处理表的时候检查字段太大多二.监控指标数据分析1.最大并发用户数:应用系统在当前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软件环境(参数配置))下能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过程
• 根据快照文件大小设置工具jvm内存大小 • 打开快照文件,找到占用空间最多的对象 • 给出解决办法
测试工具:
LR/JMeter等
脚本展示
运行结果
session
HTTP session
HTTP协议本身是“连接-请求-应答-关闭连接”模式的,是一种无状态协议 HTTP通过session知道客户端相继发来的请求是来自一个客户 保存到服务端(HttpSession),客户端则是cookie形式 通过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创建
目录
1 2 3
性能分析
实例演示 相关知识
分析思路
了解业务特征,系统架构, 软件硬件、运行状况等 系统监控、第三方监控、 各种日志 性能指标、系统资源、 jvm 、DB、隔离排除 代码优化、jvm参数、GC 策略 、SQL优化,架构等 确认优化结果、经验教训 总结、线上跟踪
前期调研
分 析 优 化 思 路
JVM数据区
HotSpot运行时数据区
堆内存
• 新生代:大多数新创建对象位于新生代,朝生息灭,垃圾收集效率高 • 老年代:长期存活对象,或者大对象,增长速度慢,垃圾收集效率低
永久代
• 存放类元数据信息,常量,静态变量
线程栈
• 创建线程,需要为线程分配栈空间,是向操作系统请求
直接内存
• 位于JVM堆之外,但是仍然受到操作系统内存限制
MAT工具
MAT工具
Memory Analyzer (MAT)
• 定位内存泄漏 • 基于Eclipse的软件 • 官网地址/mat/
工具截图
OOM分析
OOM如何分析
寻找内存快照,获取堆Dump文件,进行分析。 工具
数据收集
分析定位
问题解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果跟踪
案例准备
测试对象:
用户验证接口做性能测试
测试目标:
响应时间小于100ms,支持200用户并发访问
测试数据:
用户数据,包含用户名密码。
测试环境:
Web服务器:Tomcat6以上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JDK: Java HotSpot(TM) 1.6以上版本
session id 类似: BD6990B560125E235BB58B275336189B
虚拟机
三大商业虚拟机
HotSpot
• Sun 默认虚拟机
JRockit
• 原Bea JRockit • 效率极佳,为英特尔处理器应用设计,支持多平台
IBM J9
• IBM 自己开发的一款 JVM • 运行在ibm小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