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20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振动自由度数 = 3N —平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线性分子f = 3N — 5 非线性分子f = 3N — 6
注: 由振动自由度可以估算基频峰的可能数目 并非每个振动都产生基频峰 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三、振动自由度 f
例:水分子——非线性分子 f = 3×3 – 6 = 3
例:CO2分子 ——线性分子
max , max 或 max
1)基本振动频率 1 k = 2
√
1 = 2C
√
k ’
= 1302
√
k (cm-1) ’
K(N/cm):化学键力常数。
’:化学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 ’ = m1 + m2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讨论 A:k 接近,’↑ ,↓,↓(光谱区右端) 例:C—H > C—C > C—O B:同类原子:’一定, k’↑ ,↑,↑(光谱区左端) 例: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一、振动-转动光谱
2、谐振子与位能曲线
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 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动能+势能)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
1 分子振动总能量 EV (V ) h 2
一、振动-转动光谱
2)振动频率的表达式 谐振子的振动服从虎克(Hooke)定律,分子中每个谐振子 的振动频率()用简谐振动公式计算:
若用波数代替频率,则: 1 = 2C
√
k
= 1302
√
k
K (N/cm):化学键力常数。K↑,↑,↑ :化学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折合质量↑,↓ ,↓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 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C C
K 15N / cm
C C
K 10N / cm
C C
K 5 N / cm
~ 2100cm 1 ~ 1640cm 1 ~ 1190cm 1
不同类原子: k 影响大时, k↑ ,↑,↑(光谱区左端) ’ 影响大时, ’↑ , ↓,↓ (光谱区右端)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3、影响吸收峰峰位的因素 1)内部因素 A 、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X :吸电基团),使振动频率移 向高波数区
O R C X
吸电性 ,双键性 ,K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B、共轭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
共轭效应使 电子离域,双键性 ,K
二、振动形式
振动频率不仅受化学键性质和原子质量的影响,也受到整个 分子的影响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1、伸缩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s 2)反称伸缩振动as 1)面内弯曲振动β 2、弯曲振动 2)面外弯曲γ 3)变形振动 A:剪式振动δ B:面内摇摆ρ 伸缩振动()
A:面外摇摆振动 ω B:蜷曲振动 τ A:对称的变形振动δs B: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
适用
所有有机化合物
测定对象物态:气、液、固
具n-π*和/或π-π*跃迁有机 化合物,有色无机物
液、气 简单、特征性不强 定性 定量(准确) 结构研究(推测有机化合 物共轭骨架)
特 征 光谱复杂、特征性强 性 定性鉴别的主要手段 定量[不准确,多用于异构体的相对含量] 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官能团、化合物类 别、结构异构、氢键以及某些链状化合物 的链长等)
二、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指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s):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的 运动同时发生
AX 2型分子
s 1 CH ~ 2850 cm 2
AX 3型分子
s 1 CH ~ 2870 cm 3
2)反称伸缩振动(as):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产生红外光谱 ) 前提 E振 EL
即 L V
L 红外光的照射频率、 分子的振动频率
吸收红外线而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吸收的红外线频率 (L)只能是谐振子振动频率()的V 倍
当 V 1 L
基频峰
来自百度文库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基本振动频率()
分子振动频率
V 分子振动量子数 V 0 , 1 ,2 ,3
谐振子位能曲线
双原子分子位能曲线 振动量子数
IR光谱主要讨论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或第二激发态引起的吸 收,可以用谐振动规律近似地讨论分子振动
一、振动-转动光谱
分子振动能级差 E振 V h
光子照射能量 E L h L
例:
C C C H
C:同一基团的振动形式不同,峰位不同 as s CH CH 例: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2、特征区和指纹区 1)特征区(特征频谱区):4000~1300cm-1 的高频区 包含H的各种单键、双键和三键的伸缩振动及部分含氢单 键的面内弯曲振动的基频峰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 在基团鉴定方面起作用 注:特征峰常出现在特征区 2)指纹区: 1300~400cm-1 的低频区 包含C—X(X:O、N)单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种弯曲振动 特点:单键K相近,原子折合质量相近,导致吸收峰密集 重合多,难确认 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反映微小变化 用于了解基团周围环境,区分同分异构体
图示
C N 2247 cm1
as 1 3090 cm CH 2
C C 1639cm 1
CH 990cm
1
CH 2 909cm 1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1、吸收峰峰位(位置) 即振动能级跃迁所吸收红外线的波长(T-)或波数(T-) , 是红外光谱鉴定中的主要依据。
2)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 大或减小
AX 3型分子
as 1 CH ~ 1450 cm 3
三、振动自由度 f
指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或基本的振动数目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具三个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 = 平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 转动自由度= 3N
在中红外区,分子中存在三种运动形式的能量变化:平动(平移、 不产生光谱)、振动与转动(产生远红外光谱)的能量变化
AX 2型分子
CH 2 ~ 1465 20cm1
B: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AX 2型分子
CH 2 ~ 720 cm1
— (CH 2 ) n — n 4
二、振动形式
2)面外弯曲γ: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A:面外摇摆振动 ω:两个X 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2、影响峰强度的因素
(1)振动过程中键的偶极矩变化
1)化学键两端原子电负性影响 (差别↑,Δμ↑,峰强↑) 2)分子的对称性(Δμ=0) 3)振动形式:as > s >
(2)振动能级跃迁几率 跃迁几率:激发态分子占所有分子的百分数。
注: Δμ↑ or 跃迁几率↑,ε ↑
3490
(4) 1650 (υC=C)
用途
相同点?
4—2 IR 基本原理
一、振动-转动光谱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自由度 四、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五、吸收峰强度 六、吸收峰的分类 七、吸收峰的峰位及其影响因素 八、吸收峰峰数的影响因素
一、振动-转动光谱 1、红外光谱为振—转光谱、吸收光谱、分子光谱
E振 0.05 ~ 1.0 EV E转 0.005 ~ 0.05V
六、吸收峰的分类
1、基频峰与泛频峰
(根据吸收峰的频率与基本振动频率的关系区分)
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 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V = 0 → 1 产生的峰)
V 1 L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基本振动频率()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基频峰的数目与分子的基本振动数f有关,但往往小于f
AX 2型分子
CH 2 ~ 1300 cm1
B:蜷曲振动 τ: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250 cm1
二、振动形式
3、变形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 或缩小。形如花瓣开、闭的振动。
AX 3型分子
s 1 CH ~ 1375 cm 3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C、氢键效应: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分子内氢键:对峰位的影响大,不受浓度影响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C、氢键效应: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稀释后,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七、吸收峰峰位及影响因素
D、杂化的影响 杂化轨道中s 轨道成分↑,键能↑,键长↓,↑
饱和C 原子 sp 3杂化 C H (饱和) 3000 cm 1 不饱和C 原子 sp 2 或sp杂化 C H (不饱和) 3000 cm 1
转动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T~λ 曲线 →前密后疏 波长等距
4 10 (cm 1 ) ( m)
T ~ζ 曲线→ 前疏后密 波数等距 “谷”是IR中的吸收峰
三、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异同
IR 起源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 UV-Vis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电子光谱)
第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IR Spectrophotometry
4—1 概述
4—2
4—3 4—4 4—5
基本原理
红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红外光谱解析
4—1 概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
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红外光( 0.76—1000μm )的区划
AX 2型分子
as 1 CH ~ 2925 cm 2
AX 3型分子
as 1 CH ~ 2960 cm 3
二、振动形式
2、弯曲振动(变形振动,变角振动) 指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1)面内弯曲振动β(AX2型分子) 弯曲振动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内 A: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s 1 C ~ 1340 cm O
四、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即 L V
2)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即分子 产生红外活性振动(0)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
五、吸收峰强度
1、吸收峰强的表示方法 ε 1)极强峰 2)强峰 3)中强峰 4)弱峰 5)极弱峰 ε > 100 ε = 20~100 ε = 10~20 ε = 1~10 ε<1
f = 3×3 – 5 = 4
s 1 C ~ 1340 cm O
四、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两个定义: 1、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红 外吸收的性质。(对称分子)是基频峰峰数小于基本振动数的 主要原因。 2、简并 例:CO2分子 ——线性分子 f = 3×3 – 5 = 4
2)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 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即V = 0→V=2,3,…… 产生的峰)
即 L V
泛 频 峰 倍频峰 二倍频峰(V=0→V=2)
ΔV 2 ν L 2ν
三倍频峰(V=0→V=3)
合频峰 差频峰
V 3 L 3
组频峰
L 1 2 L 1 2
泛频峰越迁几率小,强度较弱, 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2、特征峰(特征频率)与相关峰 (根据吸收峰的频率与基团结构之间的关系区分) 1)特征峰 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又容易辨认的吸收峰 2)相关峰 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佐证关 系的特征峰 • • • • 特征峰仅代表基团的一种振动形式 相关峰的数目与基团的活性振动及光谱的波数范围有关 用一组相关峰才可以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 用一组相关峰鉴定一个基团的存在,是解析IR图谱的原则
红外区划 波长(μm ) 波数(cm-1) 吸收类型 近红外区 0.76—2.5 13158—4000 —OH和—, NH倍频吸 收区 4000—400 主要为有机 中红外区 2.5—25 官能团的基 频吸收区 400—10 远红外区 25—1000 分子转动吸 收区 光谱类型 振-转光谱
振-转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