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习题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一、考点透视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理解“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3.理解“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
4.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说明其所证明的论点。
5.体会本文从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起、以典型实例为依据、深人浅出、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
二、思考及练习答案1.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
答: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当你对别人容忍,也就是给予他自由,反之亦然。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如果没有容忍作保证,所谓的自由也就只会是空中楼阁,从肯定意义上讲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这是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因此为了让他人,也为了让自己得到自由,人类要努力改正“喜同而恶异〞的心理惯性。
至于“绝对之是〞的观点,更是错误,它是人类容忍与自由路上的绊脚石,所谓的“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2.胡适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答:作者借陈独秀的回信,提出“绝对之是〞并认为这种情况不存在,对于作者的观点,我们认同。
因为政治上标榜的“绝对之是〞,其心理来源是总是觉得自己“不会错〞,这也是人类普遍“喜同而恶异〞的心理惯性在政治上的表达。
但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处于对自然、社会不断认知过程中的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能总是“绝对之是〞,并且那种“喜同而恶异〞的心理惯性,本身就是对不同意见、看法、主张的漠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是觉得自己“不会错〞的想法,只是一种自欺欺人、不敢面对现实的闭塞之举。
3.识记文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
答:本文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在所论述的三个层次中,作者先后用到了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三个层次的分论点,也就是三个道理。
这三个典型例证:一是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条律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论证了“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二是宗J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惨剧,论证了“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三是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商量之余地〞,论证了“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大学语文议论文练习题附答案

议论文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3.《寡人之于国也》中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B.《论毅力》C.《寡人之于国也》D.《五代史伶官传序》5.先秦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左传》D.《庄子》6.《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7.“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论毅力》D.《五代史伶官传序》8.集中体现本文中心意旨的一组反义词是()A.天命与人事B.盛与衰C.忧劳与逸豫D.满与谦9.《秋水》中“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是用来说明()A.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C.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环境的限制10.庄子《秋水》的中心论点是()A.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无限C.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有限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2.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13.《论毅力》的核心观点是()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B.小逆之后必有小顺C.人生历程顺境亦居十三四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14.“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容忍与自由课后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容忍与自由课后答案1、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下一句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下一句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撰文(zhuàn)炫耀(xuàn)嗔怪(zhēn)伺候(sì)B、捧场(pěng)贮藏(zhù)锲而不舍(qiè)瑰丽(guī)(正确答案)C、瓜葛(gé)勾当(gōu)皈依(guī)山冈(gáng)D、深奥(ào)陨石(yǔn)角斗(jiáo)收敛(liǎn)4、1工作时如果来电话的人太啰嗦,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你可以说“别废话”,然后直接挂掉电话。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狭隘(ài)言简意赅(hài)B、笑靥(yǎn)心宽体胖(pán)C、脸颊(jiá)诲人不倦(huǐ)D、酝酿(niàng)一蹴而就(cù)(正确答案)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蠕动(rú)艾蒿(hāo) 聆听(líng)B、残羹(gēng)给予(jǐ) 湍急(tuān)C、悚然(sǒng) 允诺(nuò) 弹丸(dàn)D、侍坐(shì) 徘徊(huí) 凌驾(léng)(正确答案)7、4. 下列句中加双引号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答案)B.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五节

(一)《论毅力》1.梁启超,本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以激励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仁人志士,继续努力。
2.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3.事实论据: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4.理论论据: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论证方法:① 类比法:“行舟”、“为山”、“平地”、“掘井”之喻,就都是通过类比法来讲道理。
② 对比法:强调了“止”与“进”、败与成的对比。
(主要的)6.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成语:功亏一篑(二)《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1.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
2.论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
3.论据:事实论据: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的购物经历只论证了敬师爱友。
4.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如专门学校和大学的对比、“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学习的对比等。
5.名句对应: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抱定宗旨)诸君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荀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砥砺德行)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犬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
(敬师爱友)6.计划两件事情:一、改良讲义。
二、添购书籍。
7.用以批评“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是(终南捷径)《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五节8.艺术特色:①讲述“三事”的三段,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语重情长②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③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三)《容忍与自由》1.作者:胡适。
青年时代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后,宣扬民主、科学,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2.文体:议论文3.论点: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②自由自在是人们向往的生活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针对下图中风筝的困惑(挣脱?不挣脱?),伙伴们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中不能帮助风筝做出正确选择的是()A.风儿: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飞翔,不受束缚B.云儿:飞翔的自由不是绝对的,需要线的牵引C.燕子:挣脱线的束缚,看似自由了,但再也不能拥抱蓝天D.大雁:线虽然限制了你的自由,但你可以飞得更高更远3.有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④拥有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族”等词频上热搜,公共场合俨然成了某些人任性的“秀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对上述行为亮剑:《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则将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
这些举措意在()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是()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B.职位高特权多,职位低的无特权C.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6.下边漫画启示我们()A.不要跟小气的人打交道B.B.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不能随便乱坐D.尽管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应得到充分尊重7.陶行知说:“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练习(3)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练习(3)导读:本文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练习(3),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
A.类比法B.概括法C.例证法D.演绎法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
A.感情的起伏不定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
A.吃饭有很多功用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中华考试网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
A.时间统一性联想B.地点统一性联想C.相似性联想。
大学语文 容忍与自由

不听老 人言,做 事不周全。 嘴上 无毛,做 事不牢。
• 四层: (8)说明自述50年之事的目的:照应开 头论点。 • 五层:(9~12段)由上述事件得到启示: • 要容忍“异己”且是相互的。
仍以己为例,说明对于社会、他人给予的 容忍,要感激,要报答。怎么感激、报答?就 是用同样的态度:容忍。如果这样,那么整个 社会就会和谐美好,即“和而不同”。 现在,我们提倡实现中国梦,学习胡适这 篇文章,倡导“容忍”、倡导“和而不同”是 否仍有现实意义? 思考:为什么我要以容忍的态度报答社会?
•
这部分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作扩展性的 论述——从个人转向社会,从社会“自由史上” 寻找“不能容忍”的根源——人类“不能容忍” 这一陋习的根源——“喜同恶异”、“深信自 己是不会错的”。这就深入现象内部,挖掘其 本质了。
本部分又可分三层:
• 一层:(13、14 )提出观点,寻找根源, 揭示实质——总论。
•
因为这个社会如此地容忍我。这既交 代了我的看法的来由,同时也说明这个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是在 相互容忍中共存。
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
•
三、(13~23)从社会视角,论述在宗 教、思想、政治自由史上的“容忍态度最难 得、最稀有”,从而说明“容忍比自由更重 要”。
审题:
• 第一题为命题作文,论题是 “建设和谐社 会”,论题为我们限定了需要论述的问题,因 此本文只能围绕它而论,不如此便是走题。论 点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容忍”,故这个命题 是以论点为题。但论题也在其中。因此,写这 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楚与明确的是:什么是“和 谐社会”?“容忍”的含义是什么?弄清了这 连个问题就脉准开论的方向。然后展开与深入 论证:为什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容忍”? (1.必要性;2.重要性;3.现实性等)怎样建设 和谐社会,即怎样“容忍”?(可多视角谈, 如党和政府该怎样做;社会公民该怎样做等)。 最后展示如果全社会都学会了容忍,并化作行 动,人人具备容忍的品德的社会美景。
大学语文练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NO1: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2.黄宗羲和、并称清初三大思想家。
1. 黄宗羲明末清初2. 顾炎武、王夫之二、单项选择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兆:百万)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广泛)C.视之如寇雠(雠:同“仇”)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满足)B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A.入而又去之者B.我固为子孙创业也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D.而使天下释其害1.去:离开,指放弃君位;2.副词,本来;3.动词,偏爱;4.动词,免除。
四、今译下列句子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3.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1.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人中,单单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3.屠杀残害天下的生灵,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羞惭。
五、简答题《原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反对封建帝王几千年以来一以贯之的“家天下”制度,大胆提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观点。
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NO2:容忍与自由一、单项选择1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1. A2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A.不正确B.有一定合理之处C.完全对D.有争议2.A3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A.骂B.想C.诛D.哭3.C4作者叙述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忍与自由》
一、单项选择题
1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 .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A.不正确 B.有一定合理之处 C.完全对 D.有争议
3 .《容忍与自由》一文的作者是()
A.朱光潜 B.胡适 C.蔡元培 D.陈独秀
4 .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
A.骂 B.想 C.诛 D.哭
5 .作者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目的是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 B.容忍与自由变得都很重要
C.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D.容忍与自由变得都不那么重要
6 .在宗教史上,当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后,有人批评他时,他发表了一篇文字,其目的是()
A.作为一种消遣 B.悼念塞维图斯 C.表达苦闷的心情 D.为他自己辩护
7 .高尔文之所以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基本原因是()
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塞维图斯不听命于他
C.厌恶塞维图斯 D.深信自己不会错
8 .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
A.很不容忍的态度 B.很容忍的态度
C.很不自由的态度 D.很自由的态度
9 .文中多次所提到的《王制》,其出处是()
A.《礼记》 B.《易经》 C.《尚书》 D.《诗经》
二、多项选择题
1 .《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主要事实论据包括()
A.作者年少之时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 B.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
C.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D.郭沫若改《屈原》剧本中的台词
E.王若虚改动司马迁《史记》中的原话
2 下列有关胡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年时曾留学美国 B.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C.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D.认同封建旧文化观 E.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3 以下属于胡适着作的有( )
A.《管锥篇》 B.《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C.《尝试集》
D.《中国哲学史大纲》 E.《白话文学史》
4 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当宗教统治者“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时候,他们往往会()
A.迫害异端 B.压迫一切思想言论 C.摧残异己
D.禁止一切宗教自由 E.放开言论
5.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D.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E.“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简答题
1 .结合课文试述《王制》中”诛”的目的是什么?其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2 .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演绎法来进行论证的?
四、简析题1 .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
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
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问:A.这段话中布尔先生的这句话大致是什么?
B.这段话中最能简要深刻表现这句话最深层含义的一句话是?
C.为什么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 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我十七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掌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
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问:A.在这段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B.这段话中的证据属于什么类型?
C.这段话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答案一、1D、2D 、3B 、4C、5C 、6D、7 D、8A、 9 A二、1 A B C 、2 A B C E 、3 BCDE 、4 ABCD、5 、6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