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
大学创新活动感想体会
大学创新活动感想体会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很幸运能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受到了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动力。
首先,大学创新活动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参与各种项目和比赛时,我常常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其中有时候会遇到分工不均,沟通不畅或者意见不统一等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协商和磨合,我们最终都能够达成共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当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板,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无穷的。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其次,大学创新活动让我更加积极主动,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
在这些活动中,我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寻找解决方案。
有时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感到迷茫和疲惫,但在和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中,我总是能够找到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克服一切困难。
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智慧,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这种态度也成为了我处理问题和面对挑战的一种重要心态,让我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加的有勇气和动力。
另外,大学创新活动也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比如,在参加创业比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做市场调研和制定商业计划;在科技竞赛中,学到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最后,大学创新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才能够走得更远。
参与创新活动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一点,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动力。
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建议
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建议
1.认真选定研究方向
参与科研活动之前,首先需要认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这既可以是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也可以是与自己专业相关或感
兴趣的交叉学科。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向,才能够保持兴趣和动力,更有可能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2.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
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导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我们需
要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困难,并尊重
和接受导师的指导和建议。
这样能够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获取更多
的智慧和经验。
3.认真查阅文献
科研活动中,文献阅读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广泛查阅领域内的前沿文献,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这对于后续的研究思路和方案设计都有
着极大的帮助。
4.培养实验能力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实验的研究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
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数据和结果,并及时反馈和汇报。
同时,也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规范操作。
5.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竞赛
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科研竞赛,向其他同学和专业人士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学习他人的研究经验和方法,扩展自己的人脉和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鼓励。
6.坚持并享受科研过程
科研活动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
前期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并享受整个过程,就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和成果。
关于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踏实地 的科研 精 神 , 提高 他 们 自我 学 习 和创 新 的 能力 , 而为将 来 的工作做 好准备 。 从
2 科 研 思 维 的 培 养 。 思 维 是 反 映 事 物 的一 . 般 特 性 并 发 现 事 物 问 规 律 性 的 联 系 和 关 系 的 过
作方式 。 自洪堡 创 办柏 林 大学 以来 , 学 与科 学 教
本 科 教 育 是 高 等 教 育 的 主 体 和 基 础 , 好 本 抓
求 是的科 研态 度 和作 风 , 养锲 而 不 舍 的科 研精 培 神 “ 事求是 ” “ 而不 舍” 实 和 锲 是科 研工作 者 的灵
魂 。 只有 坚 持 这 两 点 , 能 客 观 地 揭 示 和 反 映 事 才 物 的规 律 , 能 正 确 地 对 待 科 研 中 的 困难 和 挫 折 , 才
一
l 9 一
维普资讯
备 了进 行 独 立 思 维 、 断 和 创 造 的 能 力 , 创 新 性 判 且
走向学 生转 变到 带 着 学 生 走 向知 识 , 使 学 生 由 促 带 着教 材走 向教 室 转 变 到带 着 问题 走 向教 师 、 走 向图 书馆 , 教 与学 的内涵 更加 丰富 。 使 科 研 必 然 要 引 入 教 学 过 程 , 有 在 研 究 的 实 只 践 中 , 生 才 能 真 正 懂 得 什 么 叫创 造 , 能 激 发 起 学 才 创 造 的 欲 望 , 炼 出创 造 的 本 领 , 断增 长 创 造 的 锻 不
V ,. 9 1 1 (P P a n r lNo. 7 8
关 于 高 校 本 科 生 参 与 科 研 活 动 的 一 些 思 考
伊 利 贵 宋 志 民
( 1
[ 摘 要 ] 时代 的 发 辰 呼 唤 具 有 丰 富知 识 、 专 多能 , 够 面 对 新挑 战 、 决 新 问题 的 自我 创 新 型 人 才一 一 能 解 科 学 研 究 是培 养 学 生这 方 面 能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各 高等 院校 应 该 通 过 制 度 建设 , 励 和保 障 本科 学 生参 与 到科 鼓 学 研 究 中来 [ 键 词 ] 本 科 生 ; 创新 型人 才 ; 科 学研 究 ; 制 度 建设 关 [ 图 分 类号 】G 5 . 中 784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l l8 2 0 )4一 O (一 ) 文 O 一7 7 ( 0 8 0 O O ( O 9 4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3篇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3篇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1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20**年**月,**学院开展了“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的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四人开始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最佳密度理论与站点规划方法的相关问题研究。
9月,我们的研究课题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月获批。
20**年5月中旬,组建我们的创新团队。
6月,联系指导老师,并与老师沟通交流,定出创新课题的基本方向,并在老师指导下提前学习若干相关专业课程,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暑假期间,我留校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相关书籍,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其中英文期刊文献二十余篇,中文文献三十余篇),并对每篇文献做了详细总结和思考,并且每周以ppt形式进行一次学习讨论,每次时间近三个小时。
在此期间,逐渐形成本团队的创新学术,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并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得到初步成果。
从9月份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学术讨论,团队每人都参与讲说,进一步提炼创新实验项目学术思想,整理学习交流资料,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参加这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我获益颇多。
从确定项目立意点,到撰写项目申请书;从立项审查的波折,到确定研究方案与寻找创新点;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到项目的具体研究,一路走来,我开始了解了之前离我们遥远的科研工作,我从中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
历经了近两年时间的查阅资料,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和刻苦钻研,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对我学习生活很有用的东西。
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项目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进度较慢。
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及时调整方案,花一段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再对研究方案做出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若干做法与启示
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若干做法与启示汇报人:曹学君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发展历程1. 90年代初的研究兴趣小组由研究生带本科生2. 20世纪初学校启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Program, 简称USRP) 320083. 2008年国家及上海市大学创新活动早期阶段的兴趣小组课题根据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课题,大二或大三学生兴趣选择时间安排:业余时间1年或与毕业论文连起来时间安排业余时间1年或与毕业论文连起来收获:1 为研究生课题提供更多实验数据2 增加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友谊交往发表中文论文三篇1曹学君蒋勇灵沈晴邬行彦青霉素酰化酶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在两水相体系中的催化反1 曹学君,蒋勇灵,沈晴,邬行彦,青霉素酰化酶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在两水相体系中的催化反应,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4,19(2):131-133.2 曹学君, 刘彦明邬行彦, 两水相中聚乙二醇浓度测定, 分析化学, 1993, 21(12):14703 曹学君,孟祥安,邬行彦,产青霉素酰化酶大肠杆菌ACCT11105在两水相体系中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4.19(1):3-5.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Program) 2003年春发起,结合教师课题与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做法1 每个项目资助300 元经费2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实验, 每年5月启动,11月底结束2月启动3 立项,中期检查,验收4 要求写出论文,组织评审优秀论文4要求写出论文组织评审优秀论文5 每个学生通过USRP为主要途径获得培养计划规定的3.0 创新学分66 教师指导学生可纳入考评及业绩奖7 推选进入市级及国家级创新项目创新活动选题1 初立课题,尚无把握投入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前期基础2 开发产品的题目,就某一部分工艺进行研发改进3 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课内容需完善的课题4 需要年年滚动执行才能有结果的课题5 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的课题课题运行1 开题2 实验准备33实验安排4 定期汇报总结5 中期检查66论文撰写7 验收8 评优课题执行中的出向1 成熟的课题着手进行开发2 未完成的课题学生有意继续下去,可滚动为本科毕业论文3 前景看好,但工作量大,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滚动为研究生论文3前景看好但工作量大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滚动为研究生论文4 需要接续的课题作为来年下一届学生执行课题5 没有前景,已得出结论的课题及时终止正确看待大学生创新活动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重在过程,重在培养2 不要过分要求学生取得不切实际的结果3 不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如意结果,能有部分课题能有重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得如意结果能有部分课能有重要进展就算达到目的了。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应大学生自我成长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在相关专业领域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去胜任临床工作,还需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在工作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因此,对医学本科生进行早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很有必要。
课程组结合本校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在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生物化學》的课堂教学、课后知识拓展、大创课题申报及实施及开放实验室搭建科研平台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科研能力是指临床实践能力、医学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总称。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仍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偏重临床技能训练,加上科研创新能力不作为常规教学任务,也不列入考核体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不够。
此外,大部分院校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学院校进行了一些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如采用八年制、导师制等教育模式,但仍存在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设施经费不足、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更为合适的培养方法,做好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医学生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措施1.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很重要,但是医学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本科生,要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识的拓展。
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增加基础知识与临床及实际应用的联系,补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思维及科研结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
提高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
资金 投入 不 足 , 得 硬件 设施 不过 硬 . 而 没有 办法 使 从 达 到 良好 的 培 养 效 果 。
二 、 养 本科 生 科研 能 力的必 要性 培 ( ) 为一 个科研 工作 者 的必要 素质 。 一 作 科 研 工 作 者 应 该 拥 有 基 本 的 素 质 , 如 具 有 很 好 的 例
分 析 自己现有 的水平 ,以便 为 下一 步 评估 确 定 一个 可 行 性 的 发 展 目标 做 好 准 备 。
再 次 .确 定 职 业 目标 是 高 校 行 政 秘 书 职 业 规 划 的 关
『] 典 牧. 书 心理 学. 国 劳动 社 会保 障 出版 社 , 1侯 秘 中 2 0 ..第 1 ) 0 51 ( 版 . 『 ] 红 霞 . 校 教 学 单 位 行 政 秘 书 岗位 职 责 初 探 . 2邰 高 科 技 信 息 ,0 0 (O . 2 1 ,1) 『 ] 蓉 . 业 生 涯 规 划 . 家 行 政 学 院 出版 社 , 0 9 , 3郭 职 国 2 0. 6
2 16号 旬 0 ̄B 上 刊夫放资 1
提 高 高 校 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的 思 考
李 杨 江连 洲 齐 宝坤 1 刘 珊 , 2
(东北 农业 大学 食 品 学 院 ;国家大 豆工 程技 术 研究 中心 , 龙 江 哈 尔滨 1 2 黑
摘 要 :随 着 社 会 的 迅 猛 发 展 和 不 断 进 步 . 多行 许
因 此 , 把 关 , 到 “ 出 ”才 能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问题 。 严 做 严 , ( ) 践 课 程 设 置 与 技 能 培 养 目标 相 脱 。 四 实
培 养 和 提 高 本 科 生 的 科 研 能 力 具 有 一 定 的 指 导 作 用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反思与探索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反思与探索作为一名本科生,我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创新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本科生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我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学习和思考中开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忽略了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我开始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来实现。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这些实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还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意识到创新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因此,我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并学会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加强了我的创新能力。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学习和思考中开始,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来实现,并注重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参与、感想与思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参与、感想与思考摘要:本论文以生物学实验为基础,总结了在一年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受,论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让我们得到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实验收获问题解决方案2010年6月,我和徐超、吴涛、朱汉青四人组成实验小组,在关东明老师的带领下,以课题《酸水解法提取半纤维素在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应用》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实验专家组审核,并获得学校支持顺利开展。
至现阶段,项目进度已过大半,在过去一年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学习了大量相关科学文献,加强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强化了团结协作的概念,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建立了创新性思维习惯。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意义。
遂以此文,总结记录一年来创新实验带给我们的认识、思考和沉淀[1]。
1、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
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通过4年的运行,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目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2,3]。
基于此,我们的实验从如何用生物学方法解决当今社会显著问题——能源危机入手,利用玉米芯作实验原料,用酸水解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培养菌种(休哈塔假丝酵母)利用预处理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发酵得到燃料乙醇。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修订,各个指标的测定及改进,锻炼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大家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原则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项目超大、过难[4]。
影响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因素的几点思考
研创 新活 动深 入 开展 的关 键 因素 。作 为指 导 教 师 , 我们 应该充 分发 挥 教 师在 教 育 活 动 中 的主 导 作用 ,
在指 导大学 生科 研 创新 实践 的 同时 , 应 注意 端 正 更
大学 生科 研创 新实 践 的 目的 , 培养 他 们 养成 坚 持 真 理、 追求 真知 、 实事求 是 的科 学 道德 和科学 品质 。
什么样 的价 值判 断标 准去从 事科研 创新 活动 。正确 树立科 研创 新 的 目的 和参 加 创新 活 动 的 动机 , 论 无 是对 高校 大学生 科 研创 新 活 动 的 开展 , 是 对 大学 还
生本 身 的成长 都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然 而 , 目前 大学
乱 。本 科生在 四年 级前 每学期 都有 很多专 业课 和选
二 、 确处 理 科研 创 新 实践 活 动 与学 习和 其他 正
工 作 的 关 系
完 成创 新 科 技项 目通 常要 花 费很 多 的 时间 , 这
一
一
、
端 正 大 学 生 科 研 创 新 实 践 的 目 的
一
方 面要 求大 学生一 定要 集 中精力 , 不要分 心 , 承担 个 项 目就要 做好 一个项 目; 一方 面 , 新实践 活 另 创
1 4
中 国 林 业 教 育
2 0 年 第 6期 08
影 响大 学 生 科研 创 新 活 动 因素 的几 点 思考
许美 玉 翁 强
10 8 ) 0 0 3 ( 北京 林 业 大 学 ,北 京
摘 要 : 养 大 学 生 的 科研 创 新 能 力是 高 等 教 育 的 一 项 重要 任 务 。影 响 大 学 生科 研 创 新 活 动 的 因 素 主 要 来 自学 培 生、 师 、 教 学校 三 个方 面 。在 学生 层 面 , 正确 树 立 科 研 创 新 的 目的 , 理 好 科 研 、 习 和 其 他 工 作 的 关 系 , 养 事 业 处 学 培 责 任 心 和持 之 以 恒 、 坚忍 不 拔 的 意 志 品 质 , 高 自主 学 习和 独 立 思 考 能 力 是 保 证 大 学 生科 研 创 新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的 提 根 本 的 内在 因素 ; 教 师 及 学 校 层 面 , 扬 教 师 的 奉 献 精 神 , 好 学 生 科 研 创 新 活 动 的 启 蒙 者 , 立 和 完善 大 学 生 在 发 做 建
本科生创新科研实践活动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2 本科生创新科研实践, . 促进了学 科发展 临床生物化学 教研室 18 年 随第三军 医大学医学检验系的 96
成 立 而 组 建 。 为 医 学 检 验 的 骨 干 科 室 , 床 生 物化 学 教 研 室 在 作 临 过 去 的近 二十 多 年 , 取得 一 些 成 绩 , 因学 科总体 的特 色 不 明显 , 但 在 越 来 越 激 烈 的 竞 争 环 境 中 , 以 留下 更 多 的有 发展 潜 力 的优 秀 难 人 才, 因而 学 科 建 设 需 要 引 入 新 的 机 制 。2 0 年 以 来 , 们 先 后 03 我
题, 预期 能 有更 好 的创 新科 研 实 践 效 果 。
调处理好二者 的关系, 促进大学叉 陕又好的发展是 当前教学研 究 和改革的一个 热点课题。 过去的三年我们在检验 专业五年制本科 生中开展 了创新科研活 动, 科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 学 现就我 们的实践和如何进 一步搞好这项工作进行 总结和探讨。 1 本科生创新科研实践的组织
第 三 军 医大 学 是 新 中 国成 立 后 第一 批 全 国重 点 大 学 、 队 军
“ l0 2 1工程” 整体重点建 设院校。 学校的建设 目标是创 建具 有鲜 明军队特色、 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医科大学。 根据 国内一 流大学的成功经验 , 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必须能培 养出大批综合
项活动, 连续实施三届 ; 活动开始于学员进行 专业课程学 习的四 年级下学期至其毕业, 跨度一 年半 时间。 0 6 名, 2 0 年3 均为品学兼
优 的 学员 ; 0 7 1名 , 2 0年 5 对学 员 未 做 严格 的挑 选 , 志愿 报 名形 式 以 参 加 ; 0 8 名 , 名 面试 后 , 优 录 取 了该 年级 综 合 考 评 前 五 2 0 年3 报 择 名 的学 员。 12 实 践 内容 . 三 年 来 , 们 结 合 学 科特 色 重 点 对 本 科 生 开 展 了 “ 于 抗 体 我 基
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刘欣 唐庆峰 ( 广州市 暨南大学 教务处 实践教 学科 广东广 州 5 6 2 0 ) 1 3 摘 要 :培 养 创新人 才是 新时 期 高等教 育 的重要 使命 , 而尽 早让 本科 生接 受科研 训练是 培养 创新 型人 才的一种 有效手段 。 国内外许 多高校 已经开 始 了各 项本科 生科研 训练活动 的实践 。 本文 以暨南大 学 “ 本科 生科技创新 工程 ”为倒 ,介 绍 了开展本科 生科研 训练活动 的实践及成效 ,并就 如何 进一 步深 化发展进行 了探 索 。 关键 词 :本科生 科技 创新 人 才培 养 实践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 9 ( 0 8 0 ( ) 0 8 ~ 3 7 9 5 2 0 ) 4 b 一 0 3 o 63 7 育人是高等学 校的根 本任务 , 当今 世界各 在我 国 , 展本科 生科研训 练也 已经成 为 开始 组织研究 。每个项 目的执行时 间为一 年 , 开 种 趋势 , 来越 多 的高 等 院校 加入 这 一 行 学校 相应资 助几百到 几千元研究 经费 ( 越 经费分
南大学 干 2 0 0 4年发起 、2 0 0 5年正式 启动 了 获得 创新学分并取得 “ 暨南大学本科 生科技
1号 ) 教 育部 关 于进 一步 深化 本 科教 学改 本科生科技 创新工程 , 、“ 通过 为学有 余力的本 科 创新 工程项 目 成果 证书” 。学校 同时组 织答辩 革 全 面 提 高 教 学 质量 的 若 干 意 见 ” (教 高 学生 提供直 接参 加或 独立 完成 科研 项 目以 及 会评 选m校级优 秀项 目, 发放奖金并授 予 “ 暨 [0 7 2 0 ]2号 ) 两个 文件 中 , 强 本科生 科研 调 查研究的机 会 , 引导本科 生提前进 入科学 南大 学本科生科技 创新工程 项 目优秀证 书 ” 加 来 。 能 力、培 养高素 质创 新人 才被摆 到 极为 重要 研 究 前 沿 , 步 实 现 从单 纯 “ 学 型 教 学 ” 逐 教 项 目的检 查与 验收 在整 个实 施过 程 中至 的地 位 。 向 “ 究 型教 学” 的转 变 。 研 关重 要 , 它是 本科生科技创新 工程项 目 能够 顺 研 究 型大 学必 须改 变 传统 的适 应知 识传 利 进行 的有 效 保障 。 目前 , 我校 主要 将其 分 递教 学 方式 , 倡 以探究 为 基础 的研 究性 学 2 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成效 为 三大部 分 : 提 习 , 别对本 科生要 进行 科研训 练 , 本科高 特 在 年级通 过科研训练 , 完成从 本科 向研 究生学习 开 展本科生科 技创新 活动 , 旨在充分利 用
关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
及和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使得高校已为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
新型人才。。 美 国是战后最早开展 本科生科研的国家之一 ,
也是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展的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麻 省理工学院 ( r 是战后最早开展本科生科研 的美 Mr)
养了众多的高级人才,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a u t fc e t e t ln s I r v n n e g a u t d c t n r s a c d i n v t n a i t e o n i o - mo n ai ae t. mp o i g u d r r d a ee u a i , e e r h a n o a i b l y b c me a o r v o n o i mp r
进性 、 科学性, 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 开始大面积开展。 立于 17 年的本科生科研理事 戚 97
果。 在实验建设方面, 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 的形式和 会 ( uc ne rda Sa h 与成立于 18 c ni n dr aut r er o l u g o 。 t f ut aigu d r a u t s ac n v t nc p blyt rug reap cso te o e x lr e p h o lv t n eg d aer e rhi o ai a a i t o h t e s e t f h h a c i n r e n o i h h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
、
对 于大 学本 科 生来 讲 ,什 么样 的 成果 可称 为创 新 成 式 ,远 远不 能 满 足培 养 创新 人 才 的要 求 。
果 值 得 讨 论 。 因 为 正 确 认 识 创 新 足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有 人 提 出 ,创 新 就 是 创 造 发 明 ,提 出 新
的 摇 篮 ,其 教 育 质 量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其 r 的 一 个 方 而就 际 还 足 固 守 着 以 应 试 教 育 为 特 点 的教 学 模 式 。2 l 1 l 0世
质 ,培养 大批 具 有 创新 意 识 和创 新 能 力 的人 才 ,已成 为 教 育 的 理论 与 实 践 ,但 目前 各 高 校 并无 一 套完 整成 熟 的
要求 本 科 生进 行 课题 研 究 ,盲 日强调 将 本学 科 前 沿 的研
一
。
我 国长期 以米 实 行 “ 试 教 育 ” 应 ,强 调 书 本知 识 的
究热 点 问题 作 为 创新 教 育载 体 与内容 , 让学 生 产 生 可 望 传 授 ,忽 视学 生 个 性 品质 发 展 和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大部 不可 及 的错 误 认识 ,从而 使 创 新 能力 培养 陷入 形 式 主 义 分 学生 将 主要 精 力放 在 学 习课 程 知识 上 ,而 在 科技 创 新 的泥 潭 ,从 而 造成 在 实践 当中 无法 真 正 实施 。
人 人 皆 可创 造 创 新 。 什 么 是 创 新 型 人 才 ? 概 言 之 , 就 是 虽 然 在 科 技 创 新 方 面 安 排 有 专 业 的 指 导 教 师 , 但 大 多 数
只是 走 形 式 ,真 正 对 大学 生科 技 创 新 活 动 得 以发 展 的 保 障 。
关于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贾力源,李重要,寇志起,罗熙,鲍曼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5期贾力源,李重要,寇志起,罗熙,鲍曼(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093)[摘要]传统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要求较少。
在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对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科研能力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根据笔者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经历,浅谈一些本科生科研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科学研究;思考[作者简介]贾力源,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李重要,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寇志起,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087-02 [收稿日期] 2019-10-11本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里具有重要地位。
在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对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过程中,更加需要创新能力、研究能力。
在本科培养阶段,增加本科生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对培养创新科研能力有积极作用。
在笔者任教的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实践计划”,现已执行四届。
参加该计划的本科生在课余时间跟随指导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此文中,笔者希望根据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经历,尝试总结几点经验,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本科生培养方案以在教室上课的日常课程学习为主。
传统的本科生培养计划里并没有参加科研工作的要求和模块(除了本科四年级下学期的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摘要: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
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师资及资源优势,开展对本科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训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必要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是培养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探究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目前,有关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若干所重点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率先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成功培育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同并尝试这一培养途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进一步以研究型大学为视角,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展能力来拓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优势条件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这些特点和优势为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重要条件。
1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研究型大学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优势,倡导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即以科研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继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持久生命力。
在实施这一人才培养理念的过程中,研究型大学能够将科研成果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兴趣;能够对本科生进行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为本科生提供多渠道的科研和创新机会,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研究项目,充分展现个性才华。
2敬业创新的师资队伍研究型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多年的积累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973”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或首要负责人。
这些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教师深切了解创新人才所需的成长环境,尤其重视本科教育对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作用。
他们能够以科研最新进展充实本科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能够为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提供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科研实践中。
以“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为例,已有640余位教师曾经或正在担任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导师,其中不乏学术造诣深厚、声誉卓著的全国优秀教师、973首席科学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在他们的指导下,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复旦大学蝉联四届团体第一名。
2004年以来,复旦大学获学术资助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达30余篇。
3优质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型大学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以及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报告。
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很大程度地面向本科生开放。
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能够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料,能够参加高端的科研讲座和学术研讨,能够在先进的实验室中体验科学研究。
优质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活动营造了宽松便捷的氛围。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机制保障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必须打破传统培养和管理方式的刚性束缚,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自由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开拓个性化发展的方向,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动力我国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大学前教育,使部分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本科培养阶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转变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
在这一过程中,导师给予学生的是灵活多样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确定了研究兴趣之后,在进一步选择具体研究课题前,导师会介绍多个相关课题的特点、难点和发展前景,并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方向。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关键不在于最终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思维,从问题中寻找课题,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与课堂教学相比,科研与创新活动往往从问题切入,能够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分类分层,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训练体系由于年级、学科、专业的不同,本科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接收程度也各有差异。
学校应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特点,分类分层地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上学术道路。
部分研究型大学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比如,“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包含针对不同资助对象的五项子基金,给予不同层次的本科生充分的选择空间。
浙江大学构建了由“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和“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组成的三级科研训练体系,“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 P)包括针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望道学者”项目、针对高年级的“箬政学者”项目,以及面向特定院系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三个子项目各有不同的申请时间和研究周期,以利于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
3刚柔并济,形成规范而弹性的管理方式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自由空间,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这一自由空间,保障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设置专门机构为本科生提供服务,并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审核和验收,加强质量监督。
目前,绝大多数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且运行成熟的高校,都已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以复旦大学为例,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负责“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项目的总体协调和日常秘书工作,包括管理项目经费、征集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
每个子项目还分设学生工作委员会,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落实项目的常规管理工作。
此外,管理机构还开设专门网站和BBS专门版面,展示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最新动态,推介研究项目及申请流程,公布管理委员会、课题列表以及课题导师等相关信息。
一个完整的本科生研究项目必须依次通过申请审核、中期审核以及结题审核的程序,评审专家按照学术规范标准进行严格审核并提出具体意见。
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可依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通过中期审核的部分研究项目可以进一步申请市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结题审核的研究项目可优先推荐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在每年举行的国际高校联盟本科生科研交流大会(U21 UndergraduateResearch Conference)上,复旦大学都会选派获得学术资助的同学携带科研成果,与来自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21所世界名校的学生交流并分享科研与创新的收获。
三、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内涵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仅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全面的素养能力。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启发和引导本科生及早进入研究和发现体系,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一系列研究体验,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1夯实知识基础,拓展学科视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巩固基础、拓展知识的过程,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潜力。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夯实了理论基础,加快了知识更新,拓宽了学科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缺遗,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积累和补充,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与专长的知识结构,确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2锻炼逻辑思维,增强实践能力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
科研和创新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训练,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案可按图索骥。
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实践和摸索,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体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全过程。
这一实践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培养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过程。
研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或虚假;每一步进展,都需要学生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直面挫折的意志作为支撑。
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逐步养成客观严谨、坚毅进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摆脱单纯关注成绩、追求成果的功利心态,学会潜心探索,在艰苦曲折的研究中收获快乐,奠定未来学术发展和工作创新的成功基石。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
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途径,突破了传统本科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局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拓展了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学生在研究和创新活动过程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发现者,获得的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堆积,而是基于问题探究的系统性认识和方法。
四、关子研究型大学拓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思考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树立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采用分类分层的科研训练体系,提供多渠道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机会,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做到规范而具弹性,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
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途径为帮助优秀本科生早日脱颖而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但相比国外一流大学,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还处于探索拓展阶段,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1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扩大本科生科研资助的覆盖面由于我国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本科生人数相当有限。
即便是率先开展这方面实践的若干所高校,虽已构建较为完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并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方式,参与学生的比例至今尚未突破学生总数的50%。
以复旦大学为例,每年能够获得“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的学生人数在300人左右,仅占每届本科生人数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