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ppt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 道 中 华 民 族大家庭中 各民族的分 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提 高 饼 状 图 和条形统计 图的读图、 识图能力以 及通过数据 分析得出结 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 知 中 华 民 族是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 国家及新型 的民族关系
团结
少
和谐
数
民
族
互助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谢 谢 指 导!
部编版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 教学重点:
1. 了 解 中 华 民 族 的 构成和分布特点。
2.通过相关的资料 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分析 资料,归纳提升的 能力。
2.感知新型的民 族关系。
中华民族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一家亲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关 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已经开始关注,知道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 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同胞,但仅限于基本信息 的了解。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等方面 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 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目录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材重难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鲜活的事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在民族问题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各民族,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民族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各民族,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民族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教材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受到民族矛盾、民族歧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民族团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2篇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 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中华民族大家庭》,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并且大都能够说出几种少数民族,有的学生曾见过几个少数民族同胞,但对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的了解很有限。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 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特点。
2.提高饼形图和柱状图的读图、识图能力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 感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新型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是:在活动中感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新型的民族关系。
其中,感知中华民族大家庭新型的民族关系又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出示各民族大团结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认一认,能认出几个少数民族的人,说一说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能力目标:思考如何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2.视听资料:《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2.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团结合作的场景,有哪些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行为。
2.视频呈现1.播放《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和意义。
2.观看过程中,老师适当停顿引导学生发表观后感和反思。
3.知识扩展1.老师通过演讲方式,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讲解。
2.学生针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具体表示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4.巩固练习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
2.举手发言:随机召唤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并讲述小组讨论的成果。
5.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与中华民族有关的故事或名人传记,并进行分享。
2.家庭作业:制作一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海报或标语。
四、课堂互动1.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讨论和发言。
2.小组合作活动,分工合作完成小组讨论任务。
3.学生们关注并且记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相关表现行为。
4.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思考,增强情感体验和认知。
五、板书设计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一.中华民族概念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1.团结合作2.互帮互助3.社会责任4.文化传承三.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口头讲解、小组讨论等实现教学目标。
特别是小组讨论和阅读分享环节,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特别注意,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概念和意义。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进步的民族大家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民族问题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等方面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体,是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实践证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一致是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区实践,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知识要点•中华民族的概念;•民族团结的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学习通过PPT和讲师的讲解,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互动学习方式,加深对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认识。
2. 社区实践实践目的学生通过社区实践,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和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和团结意识。
实践内容•进行社区调研,并撰写社区调查报告;•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观摩当地传统节日庆典,并体验当地的食品文化。
实践意义社区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对社区的调查和体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身边事,增强对自己小区和城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到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四、活动评估1. 课堂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度、学生讲解报告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社区实践评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态度、合作精神、工作效率等多个方面,评分成绩与平时表现成绩相结合,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
五、活动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区实践的方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以及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中华民族大家庭》,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并且大都能够说出几种少数民族,有的学生曾见过几个少数民族同胞,但对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的了解很有限。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 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特点。
2.提高饼形图和柱状图的读图、识图能力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1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并且大都能够说出几种少数民族,有的学生曾见过几个少数民族同胞,但对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的了解很有限。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三、说教学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5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民族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以及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4.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大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制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第—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开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第—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板块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了解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但仅限于根本信息的了解。
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却不多,也不深刻。
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明白各民族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公民责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法律意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民责任:学生能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国家民族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但部分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发现过于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大家能够理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通过学习,大家还培养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例题4: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题属于判断题,不计入总分)
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五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首先呈现了我国的性质——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做了说明,指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指出各民族的情感特点是相互亲近和互相依存,强调各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上,需要互相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材引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各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中的分布做了归纳总结;"相关链接"中呈现了宪法中对民族团结的相关规定;回顾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对各民族的节日和歌曲等的特点做了分析和班会展示。
教材中还给出了"茶马古道"和"广西口岸"两幅图的说明,描述了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过马帮交流商品的状况以及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兴边富民的情况。
通过本课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大体认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性质,但是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了解较少,并且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也不够深刻。
这需要教师紧扣教材,适当拓展,从民族分布特点、文化特色、经济联系、情感共鸣等方面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目标1.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进对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特色的图片、视频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堂用的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和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课时目标与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教法
以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情感,在活动中归纳知识教法:采用情境式、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学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3课时:互相尊重 守护相助
第2课时: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材分析
1.感受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3.初步形成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和归属感。
承上在认识辽阔国土和壮丽山河的基础上准备认识中华民族
启下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准备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守卫国土,共同建设家园
提出
再此强调
写入党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任务3:阅读《“中华民族一家亲”学习手册》中提供的案例、故事,并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料,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我国各民族的关系。
任务2:阅读《“中华民族一家亲”学习手册》中提供的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或其他资料,小组讨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主要活动:学生通过前期的调研,并将调研资料记录在学习手册中。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汇报调研发现,并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汇报对中华民族的基本认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他们在面对民族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民族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民族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案例分析:播放一段关于各民族之间友谊和团结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学好本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亲如兄弟不可分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国家而自豪的情感。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个性鲜明,他们正处于品质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引导和周围同学帮助,让他们学会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并引导他们自觉树立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健康自信的成长。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民族亲如兄弟血脉相连;五、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大家都知道我国56个民族56朵花,各民族亲如兄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二、中华民族一家亲:师: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在中国什么是少数民族?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板书)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师:请大家再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板书)我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师: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关系有什么特点?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课件出示内容)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三、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师: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成就是怎样取得的?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课件出示内容)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
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但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了解。
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却不多,也不深入。
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3.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如下六个活动。
活动一:歌曲导入,初步认识民族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民族。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适时追问:这首歌中有一个数字反复出现,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56”这个数字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的歌曲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活动二:分享交流,感受身边民族
此环节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分享交流:1.我们班都有哪些民族的同学?2.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民族的同胞?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交流,感受身边的民族。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的分享交流中感受身边的民族情况,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民族是和谐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
】活动三:调查阅读,了解少数民族含义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
1.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上台分享展示研究成果:年级同学民族构成的情况。
2.结合学生分享的调查情况,教师相机提问:看了他们的调查情况,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年级学生民族构成情况:汉族同学居多,其他民族的同学少。
3.紧接着,教师出示教材54页“民族比例饼状图”,追问:这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画出来的图,看了这张图,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年级和全国范围民族构成情况后,自然而然明白了“汉族人数多,其他民族人数少”这一普遍特点。
4.此时,教师请学生计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具体人数,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及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研究,结合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懂得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和谐大家庭中的一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关系亲密无间。
】
活动四:小组活动,感受民族分布
此环节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了解小组活动要求后,首先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包进行探究,资料包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探究结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汇报交流。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民族分布的特点,形成初步的认知。
此时,教师相机播放有关民族分布的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辅助以资料包,让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所依托,有话可言。
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的民族分布。
】
活动五:数据分析,感受民族交融
此环节,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教材55页“活动园”中的资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阅读完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后,很容易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各民族、各地区间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需要引导学生再往下走一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思维的碰撞,因此,此处教师请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此时,教师再相机邀请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交流自己对生活地区变化的感受,以及生活在现在这个地方的体验等,使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直观,便于理解。
其他学生也会在身边人的讲述中,逐步感受到身边民族交融的常态化。
【设计意图:民族交融是平时生活中的常态,学生是不会陌生的,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学生能更直观和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民族交融情况,从而明白我国各民族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活动六:宪法规定,保障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此环节主要围绕教材“相关链接”中宪法第四条规定展开。
首先,从学生自己说起:在你印象中,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明白:每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接着,出示宪法第四条规定,并提问:宪法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学
生自然而然会根据刚刚提及的,家庭成员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进行正向迁移,得出结论:虽然各民族人口数量不同,但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宪法第四条规定所包含的内容不止于此。
于是,教师适时追问:除了平等的民族关系之外,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与利益”这点上。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探究问题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民族平等以及国家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呢?与之前的小组活动步骤类似,学生在明确要求后进行分工,围绕“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
(1)学生交流过程中,当提及“民族区域自治”时,教师相机引导:目前,我国建立了哪些自治区?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读这五个自治区。
(2)教师相机补充资料:自治区相当于我们的省,除了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明白:国家重视民族平等,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共谋发展。
这几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当结合板书,进行课堂总结,在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再次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汇聚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法治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学习,而是要融入课堂学习情境之中。
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互动和活动情境,深入浅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地位与国家对民族交融的政策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