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顶板、巷帮管理实施方案概论
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顶板管理能够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为了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管理,特制定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以期提升顶板管理水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一、背景分析煤矿顶板属于煤矿工作面上方的岩土层,是煤矿工作面上方最易发生事故的区域之一。
顶板的失稳、塌落会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管理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2. 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科学规划,精细管理;(3) 综合治理,连续改进;(4) 法律依据,责任落实。
三、主要措施1. 加强顶板监测(1) 使用现代化的顶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顶板变形、裂缝等情况,并及时报告。
(2) 设立顶板监测部门,专门负责顶板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工作。
(3) 加强对顶板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完善顶板支护措施(1) 根据采煤工艺和煤层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2) 定期对支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加强对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支护效果达标。
3. 强化顶板管理机制(1)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对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定期开展顶板管理业绩考核和评估,对优秀管理者给予奖励,对失职失责者进行处理。
4. 推行科学化采煤工艺(1) 采用科学合理的煤层掘进工艺,减少顶板压力和变形。
(2) 合理控制工作面煤层剩余厚度,避免过度开采。
(3) 加强对煤矿采煤工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5. 强化安全培训和教育(1) 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定期组织安全研讨会和培训班,交流经验、宣传安全知识。
(3)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纠正。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煤矿顶板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持续稳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监测和维护,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三、内容。
1. 顶板监测。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包括定期对顶板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形和裂缝等异常情况。
同时,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顶板的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 顶板支护。
根据顶板的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架支护、锚杆支护、注浆支护等,加强对顶板的支护和加固,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顶板管理。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顶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顶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应急预案。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 培训教育。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顶板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2.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开展顶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工作。
3. 根据顶板情况,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加固顶板,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4.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5.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总结。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确保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煤矿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为搞好我矿顶板治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八字庄煤矿顶板专项治理方案》。
第一节组织治理成立顶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板的防治、方案实施所需的人、财、物,严格按本措施的规定搞好矿井顶板治理工作。
组长:张生权副组长:欧修平陈正明成员:靳智培张国祥王祖成王道立邹正祥马畔超邹从高谭世宝其次节详细治理方法:1、每月召开顶板治理会议,讨论解决顶板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制订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2、跟班人员每日对所辖区域的巷道进展全面检查维护,发觉危岩准时撬下,一时无法撬下的要做好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
3、跟班负责人在检查瓦斯的同时,要负责检查巷道的顶板状况及支护质量,发觉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现场工作人员准时处理或返工,现场无工作人员时要想方法单独处理,一时处理不了的也要做好警示标记,注明留意事项。
4、生产、安监、通风等部门治理人员下井检查工作时,要留意观看顶板状况和工作面支护状况,发觉安全隐患准时处理。
5、各作业地点人员要仔细按作业规程要求作业,做标准工,干标准活,同时要听从矿治理人员的治理,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准时处理。
6、井下全部工作人员无论工作或休息均应常常观看所在地点的顶板状况,发觉危急准时撤离和实行措施进展处理。
第三节顶板治理专项治理详细措施一、掘进巷道顶板治理(一)、掘进工作面顶板治理的重点:1、把握巷道开掘厚围岩体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状况,依据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的因素。
围岩的性质、巷道所处理的深度、巷道四周的地质构造、水文变化、巷道的断面现状尺寸等,了解围岩应力分布状况及在此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变形和位移后才能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到达维护巷道的目的。
2、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动身,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法,削减各工序对顶板治理的影响。
3、按作业规程规定掌握顶板距离和临时支护的程度,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未支护巷道的长度。
(二)、巷道掘进期间日常顶板治理工作1、敲帮问顶:上班进入工作面、打眼放炮前应敲帮问顶,处理隐患,排解担心全因素后再作业。
采煤队顶板管理方案及措施

采煤队顶板管理方案及措施1. 引言在煤矿采煤作业中,采煤队的顶板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采煤过程中,顶板的稳定与牢固直接关系到采煤工人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案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 顶板管理方案2.1 顶板巡检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对顶板进行巡查是必要的。
采煤队应编制顶板巡检计划,制定巡检路线,定期巡查采煤现场的顶板情况。
巡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判断顶板的稳定情况。
巡检员需明确顶板的强度要求,对出现的裂缝、松动、沉降等问题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顶板支护设计顶板支护设计是保证顶板稳定的基础。
采煤队应根据煤层的特点、矿井的地质条件、开采工艺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顶板支护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能够确保顶板的稳定和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设计方案还应包括顶板支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支护效果。
2.3 顶板支护施工顶板支护施工是实施顶板管理方案的具体操作环节。
施工人员应按照顶板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保证支护材料的正确使用和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人员还需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顶板稳定。
2.4 顶板植筋采煤队应制定顶板植筋方案,对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植筋可以增加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植筋方案中,需要明确植筋的材料和数量,植筋的间距和深度等参数。
植筋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并监控植筋质量。
3. 顶板管理措施3.1 加强培训采煤队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顶板管理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培训周期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应进行评估和追踪。
3.2 配备专业人员采煤队应配备专业的顶板管理人员,负责顶板的巡检、支护设计、施工和植筋等工作。
专业人员需具备相关的证书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对顶板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方案

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方案标题: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方案引言:顶板是矿井中最重要的地质构造之一,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矿井顶板的稳定性,预防及及时处理顶板事故,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我们制定了一个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方案。
本方案将着重介绍相关背景、目标、具体执行步骤及预期效果,以期帮助管理部门和工人更好地进行顶板管理工作。
一、背景介绍1. 矿井顶板的重要性:矿井顶板是指煤矿、金属矿山等地下开采作业中,用于钢架和木架支撑的构造物。
顶板不稳定会导致顶板事故,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2. 当前状况评估:通过对现有顶板管理工作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发现存在顶板支架不稳定、支护设备滞后更新、顶板监测不及时等问题。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矿井顶板支撑稳定性,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风险。
2. 加强顶板支护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其使用效率。
3. 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变形和失稳情况。
三、具体执行步骤1. 建立任务小组: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任务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顶板管理专项活动。
2. 提高员工意识:- 开展顶板管理培训:组织培训班,培训矿井工人有关顶板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人顶板安全意识。
- 强化安全教育:通过组织定期的安全教育活动,向煤矿职工宣传顶板事故的危害,并提出预防顶板事故的方法。
3. 加强顶板支护设备更新和维护:- 更新支护设备:通过购买新的支护设备,替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提高顶板支撑的稳定性。
-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对支护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建立顶板监测系统:- 安装监测设备:在矿井中安装顶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顶板变形情况。
-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顶板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失稳风险。
5. 加强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
煤业公司顶板管理实施方案

金塬达煤业有限公司顶板管理实施方案顶板管理实施方案根据《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我市连续发生3起顶板事故,安全形式十分严峻,为切实加强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有效防治煤矿顶板灾害,杜绝顶板事故发生。
结合我矿的顶板安全状况,现制订《金塬达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请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顶板事故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顶板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矿井顶板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矿井顶板灾害防治负技术责任;成立顶板管理技术小组,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顶板问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规范及《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根据顶板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顶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为了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矿井成立顶板管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强新华常务副组长:赵中印副组长:孙益建郭峰乔福明常庆设张世民杨海滨成员:各办室负责人、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金塬达项目部负责人(张丰秀)、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金塬达项目部负责人(梁桂超)、贵州新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金塬达项目部负责人(李玉江)。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建办,办公室主任由基建办主任(行建明)兼任。
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要定期听取总工程师和分管副矿长及生产技术、安全办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及时作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安排。
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
负责配备技术力量,确定岗位责任,积极推广使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制定有效的掘进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年度顶板管理技术措施及资金计划。
生产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负责组织、健全机构和配备人员,落实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
基建办是顶板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顶板管理工作。
掘进巷道顶板管理范本(2篇)

掘进巷道顶板管理范本一、引言巷道顶板是矿山开采中的重要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为了确保巷道顶板的稳定,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套掘进巷道顶板管理范本,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保障巷道顶板的稳定性。
二、巷道顶板管理方案1. 工程施工阶段在巷道施工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巷道顶板调查和测量,要确保巷道顶板的强度、稳定性及周围地层的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适当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以提高巷道顶板的稳定性。
2. 巷道开采阶段(1)巷道顶板监测在巷道开采过程中,应定期对巷道顶板进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巷道顶板的变形和裂缝,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测量仪器和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测量车等。
(2)巷道支护措施根据巷道顶板的变形情况和周围地层的稳定性,及时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常见的巷道支护方式包括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
选择支护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保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巷道通风管理巷道通风对于巷道顶板的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降低巷道温度和湿度,减少巷道顶板的变形和破损。
因此,在巷道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巷道通风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巷道顶板管理的注意事项1. 实施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在巷道顶板管理过程中应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巷道顶板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同时,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2. 加强巡查和检修定期对巷道顶板进行巡查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巡查和检修要做到全面、细致,对巷道顶板的变形、裂缝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
3. 配备安全设备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头盔、防护服、护目镜等。
工作人员在巷道顶板管理过程中必须佩戴合适的安全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4. 加强沟通和协调巷道顶板管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例如,巷道施工部门与巷道支护部门、巡查部门之间要定期开展会商和研讨,解决巷道顶板管理中的问题。
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

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顶板是矿山井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煤矿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采动影响、顶管薄弱、支护措施不力等,导致顶板管理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为了改进顶板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一套专项治理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治理目标1.加强对顶板管理的重视,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2.减少事故和生产损失,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3.提高矿山顶板的稳定性,确保井巷畅通;4.改善顶板管理的机制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5.加强对矿山顶板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高顶板支护能力。
二、治理措施1.加强顶板管理规范制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顶板管理规范,包括顶板处理、支护措施选用、顶板监测等方面,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2.加强矿山顶板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对顶板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开展顶板支护材料的改良和新技术的研究。
同时,推广应用先进的顶板支护技术和设备,提高矿山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培训和提高矿山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顶板管理技能,加强对顶板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矿工掌握正确的顶板管理方法和操作技术。
4.加强顶板监测和预警建立完整的顶板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顶板变形迹象和潜在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5.严格顶板支护标准和措施的执行建立科学严格的顶板支护标准和措施,确保每个井巷的顶板支护工作都按照规定进行。
加强对顶板支护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定期检修和维护顶板支护设备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顶板支护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大对顶板事故隐患排查的力度,将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进行复查,确保隐患的彻底消除。
2023年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23年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煤矿顶板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生于工作面的甲烷爆炸、采煤机操作不当、综采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顶板失稳。
因此,需要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提高煤矿顶板管理水平,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2. 任务:(1) 完善煤矿顶板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深入开展煤矿顶板技术研究,提高煤矿顶板支护技术和设备的科技含量;(3) 加强对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4) 建立健全煤矿顶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 完善煤矿顶板事故统计、报告和分析机制,及时了解事故发生情况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三、工作内容1. 完善煤矿顶板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 深入调研,了解国内外矿山顶板管理的最新发展情况,吸取经验,制定煤矿顶板管理制度;(2) 组织专家评审,确保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 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下发到各煤矿,保证执行。
2. 深入开展煤矿顶板技术研究(1) 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开展煤矿顶板技术研究,提高煤矿顶板支护技术的性能和安全性;(2) 推广应用新型煤矿顶板支护材料,提高顶板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研究煤矿顶板管控技术,提高对顶板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3. 加强对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1) 制定煤矿顶板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包括顶板支护技术、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2) 组织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提高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3) 加强对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其工作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
顶板管理专项实施方案

顶板管理专项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井安全和生产效率。
为了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专项实施方案。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顶板管理制度,确保矿井顶板稳定,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三、具体措施。
1. 制定顶板管理规程。
制定详细的顶板管理规程,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部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规定顶板巡检、监测频次和方法,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全面、及时、有效实施。
2. 加强顶板巡检。
加强对矿井顶板的巡检力度,建立健全的巡检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变形、裂缝等问题,防止发生顶板失稳事故。
3. 完善顶板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矿井顶板的稳定性。
4. 加强顶板支护工作。
加强对矿井顶板支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支护设施的完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顶板支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健全应急预案。
制定健全的顶板失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处置责任人和措施,提高矿井顶板失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方案。
成立顶板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顶板管理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落实责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落实。
3. 加强培训。
加强对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顶板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4. 完善制度。
不断完善顶板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顶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总结。
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矿井安全和生产效率。
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提高矿井顶板的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希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做好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范文(二篇)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范文一、概述煤矿顶板是指煤矿井下的煤层和岩层结构,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生产效益。
为了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管理,预防和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煤矿顶板管理办法的范文,以供参考。
二、煤矿顶板管理要求1. 定期检查:1.1 每日作业前需对矿井顶板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1.2 每周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对顶板进行全面评估。
1.3 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重点区域的顶板进行详细检查。
1.4 每年定期组织顶板综合评估,制定顶板管理计划。
2. 预警机制:2.1 建立顶板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顶板运动情况。
2.2 设立预警阈值,一旦超过阈值即触发报警。
3. 工作制度:3.1 制定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监督执行。
3.2 按照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
3.3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4. 防护设施:4.1 安装适当的支护设备,对易发顶板区域加强支护。
4.2 加强巷道顶板、采场顶板的补强工作。
4.3 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损坏的支护设施。
5. 预防措施:5.1 严格控制采煤工作面的进度,避免过快开采导致顶板失稳。
5.2 提前制定顶板管理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5.3 严禁未经批准私挖,避免对顶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三、煤矿顶板管理办法细则为了落实以上顶板管理要求,具体的煤矿顶板管理办法需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顶板检查1.1 检查频次、负责人及记录管理要求。
1.2 检查方法、仪器、工具及相关技术规范。
1.3 检查内容,包括顶板裂隙、变形等异常情况的检查。
1.4 检查结果的处理及上报要求。
2. 顶板预警机制2.1 预警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管理要求。
2.2 预警信号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
2.3 预警信号的处理记录和追溯要求。
3. 顶板管理制度3.1 制度的制定、审批和发布程序。
3.2 制度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要求。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井下巷道顶帮是矿井工作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其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井下巷道顶帮的安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一、井下巷道顶帮的选材和验收1. 选材:(1)井下巷道顶帮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如钢材、钢筋等。
(2)选材时应根据巷道顶板的负荷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以确保安全牢固。
2. 验收:(1)验收时应仔细检查巷道顶帮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验收时还应注意检查顶帮的连接处是否安装牢固、无漏油、无渗漏等问题。
(3)验收时应将验收结果进行记录,以备后续使用时参考。
二、井下巷道顶帮的安装和维护1. 安装:(1)在安装巷道顶帮时,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顶帮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准确无误。
(2)安装时还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埋件的设置、检查连接件的安装和紧固等工作。
2. 维护:(1)巷道顶帮的连接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无渗漏等情况。
(2)在巷道顶板出现塌方或破碎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巷道顶帮,确保巷道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三、井下巷道顶帮的强度和稳定性检测1. 强度检测:(1)巷道顶帮的强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和力量。
(2)定期对巷道顶帮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裂、塌方等问题。
2. 稳定性检测:(1)在巷道顶帮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定期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倒塌、偏移等情况。
(2)稳定性检测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井下巷道顶帮的使用和管理1. 使用:(1)在使用巷道顶帮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顶帮的正确安装和固定。
(2)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巷道顶板的负荷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顶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电力等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产业,而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因此,基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一、煤矿顶板管理的现状当前,我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的近一半,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煤矿顶板事故频发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年统计数据,煤矿顶板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超过80%的煤矿事故是由煤矿顶板事故引起的。
煤矿顶板管理的现状仍然十分严峻。
二、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必要性为了化解煤矿顶板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煤矿顶板管理的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从而达到规范煤矿顶板管理的目的。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既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结合各煤矿的实际情况及最新科技管理手段来制定,并且在实施中实行科学评估与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煤矿顶板管理的水平。
三、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实施内容1. 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为了科学合理地建立煤矿顶板管理体系,提供精细化的风险评估与技术规范,煤矿顶板管理方案应在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下,鼓励大型企业和研发院所等进行联合攻关,探索一系列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生产周转周期的煤矿顶板管理方法.2. 将责任更加明确目前,煤矿顶板管理责任分散、难以追溯的问题还需要得到解决。
因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煤矿企业法人的责任,对于决策失误、疏忽职守或不作为造成的严重煤矿事故应实行追究责任的制度。
3.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应鼓励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信息化平台,让监督、指导和信息管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对煤矿顶板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安全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实施顶板监测技术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对煤矿顶板前期警示,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预测和人性化防范,加强危险源隐患排查、监测及过程控制,控制煤矿顶板的破碎和落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指数。
顶板、巷帮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顶板、巷帮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前言随着近年来煤炭生产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是日益引人关注。
其中,顶板、巷帮的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顶板、巷帮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顶板、巷帮的风险识别顶板、巷帮的稳定性是矿井安全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顶板、巷帮可能存在的风险:1.煤柱和岩层失稳,导致顶板坍塌;2.顶板厚度不足,压力集中导致顶板破坏;3.巷帮煤体老化,导致落石或顶板开裂;4.不当的支护方式导致顶板挂落或者撑问题;5.矿压、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顶板和巷帮失稳。
顶板、巷帮的风险评估为了评估顶板、巷帮的风险,需结合地质地形、采煤工艺等因素对矿井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评估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影响顶板、巷帮稳定的因素,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2.建立可靠的预警机制,即时监测和分析矿井变形变化;3.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应急预案;顶板、巷帮的管理措施为控制顶板、巷帮的风险,需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下是建议的具体措施:1.加强瓦斯抽采,有效控制瓦斯爆炸、火灾等事故;2.认真选定支护方式,选择适宜的支护材料,确保效益最大;3.加强巷帮煤层倾向和岩层移动的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巷帮支护方案进行调整;4.建立和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计划;5.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结论本文针对顶板、巷帮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对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建立行之有效的顶板、巷帮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矿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煤炭生产的健康发展。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范文(2篇)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井下巷道顶帮是指在煤矿等矿井工作中,用于支撑巷道或巷道的顶部的一种装置。
由于矿井工作环境特殊,巷道顶帮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井下巷道顶帮的安全使用,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的范文。
一、总则1.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井下巷道顶帮的煤矿及相关单位。
2. 巷道顶帮的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培训,持有相关操作证书。
3. 使用巷道顶帮的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巷道顶帮的选用和安装1. 巷道顶帮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
2. 巷道顶帮的安装应由经过合格培训的人员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3. 安装过程中应检查巷道顶帮的牢固性和垂直度,防止出现下沉或倾斜现象。
4. 巷道顶帮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查,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三、巷道顶帮的使用和维护1. 巷道顶帮的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损坏或异常情况。
2. 巷道顶帮的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禁止超载或过度使用。
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巷道顶帮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巷道顶帮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功能完好,包括清洁、润滑、防锈等工作。
5. 巷道顶帮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巡检制度,定期对巷道顶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紧急情况处理1. 在发生井下巷道顶帮失效、坍塌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使用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3. 事故发生后,要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安全培训和教育1. 对于使用巷道顶帮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使用规定和应急处理方法。
2. 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知识考核,确保其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3篇)

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1、采用安全杆敲帮问顶,发现有开裂、裂缝或母声时,要经过认真考察分析,采用不同方位撬危石,直到危岩落地;2、对暂时撬不下来的危石视情况每隔____分钟撬一次;3、对有母声的帮顶,采用先撬边角,逐渐剥离发出母声岩块,最后消除母声;4、岩体母声不能消除时,请打浅眼放炮;5、对于破碎围岩先裸喷之后,再打锚网、喷浆支护;6、对于底板岩,最好裸喷、防止风化;7、对于难处理的危石,须记录并标志警戒牌,报上级领导处理;8、帮顶危石不处理,处理不彻底,不准上班作业;9、任何人都不得冒险作业,发现一次罚款____元/次,并参加矿里组织的学习班学习,三次以上解除劳动合同;井下巷道顶帮安全管理规定(2)包括以下内容:1. 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对井下巷道顶帮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工作流程、风险识别与评估、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工作许可证:工作人员需要持有有效的工作许可证,才能进入井下巷道顶帮进行工作。
工作许可证由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颁发,并需要定期更新。
3. 工作区域隔离:井下巷道顶帮工作区域需要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工作区域。
在工作区域设置明确的入口和出口,并进行标示。
4. 安全防护装备:工作人员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耳塞等。
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风险评估,还需要配备呼吸器、防护服等装备。
5. 现场巡检与维护:定期对井下巷道顶帮设施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巡检记录应详细、准确,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6. 紧急情况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工作人员应熟悉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并进行定期的演练。
7. 安全监测与报告:建立井下巷道顶帮工作的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关键参数,并定期提交安全报告。
任何发现的安全隐患都应及时上报,并采取必要措施解决。
8. 参与员工的意见和反馈: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并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井巷工程顶板边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安全知识篇]编号:2018-11-30
井巷工程顶板边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及时支护加固。
在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岩层中掘进井巷,必须进行支护,永久性支护至掘进工作面之间应架设临时支护;围岩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应采取支护措施,因爆破或其他原因而受破坏的支护,应及时修复;围岩不稳固的矿山主要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和主要硐室等必须采取永久性支护措施。
对所有支护的井巷,应定期进行检查,井下安全出口和升降人员的井筒,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由负责人签字。
地压较大的井巷和人员活动频繁的采矿巷道,应每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严格敲帮问顶。
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要制定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
每班作业前,必须由班长和安全员共同进行敲帮问顶,处理顶板和边帮的浮石,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处理浮石时,必须停止其他妨碍处理浮石的作业,不得在同一采掘工作面同时凿岩和处理浮石。
作业中发现冒顶预兆时,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
第三、加强空区管理。
要摸清矿区范围内的采空区,禁止人员进入老窿及采空区采矿。
采用留矿法、空矿法采矿的矿山,要按照设计要求,及时采取充填、隔离或强制崩落围岩等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处理,严禁出现大面积未处理的采空区;严禁擅自回采保安矿柱。
地表塌陷区要设明显标志并栅栏阻隔人员进入,通往塌陷区的井巷必须封闭,人员不得进入塌陷区。
第四、定期地压监测。
有严重地压活动的矿山,要加强监测工作,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地压管理,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
2023年煤矿顶板管理方案

2023年煤矿顶板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煤矿的日益开采,煤矿顶板管理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煤矿顶板事故频发,给煤矿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煤矿顶板管理方案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通过改进现有的顶板管理措施,提高煤矿顶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二、目标设定1.减少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2.提高煤矿顶板的稳定性,防止顶板塌落;3.完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益。
三、具体措施1.加强勘探调查通过对煤矿采矿区地质的勘探调查,了解煤层的分布、结构、厚度、倾角等信息,提前进行煤层的地质预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顶板危险因素,为煤矿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顶板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煤矿顶板管理的流程和措施,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稳定。
3.加强对顶板的监测使用现代化的顶板监测技术,如激光扫描仪、无损检测仪等,对煤矿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形和不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根据煤层的地质条件和顶板的稳定性要求,结合现有的支护技术和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保证煤矿顶板的安全稳定。
5.加强对煤矿顶板管理的培训组织开展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顶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
6.加大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矿工普及顶板事故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维护顶板安全的责任感。
7.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及时判断顶板事故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措施,预计能够有效地减少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提高煤矿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完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益,提高煤矿顶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申焦字[2015]112号关于开展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煤矿各部门、各队组:根据《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常兴煤业有限公司“7.20”顶板事故的通报》(临煤明电[2015]21号)、《乡宁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县煤矿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乡煤安发[2014]116号、乡煤安发[2015]54号)和《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乡焦集发[2015]207号)文件要求,为强化煤矿井下顶板及巷帮管理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的通过强化煤矿井下顶板及巷帮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能持续提高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水平和推动治理标准化矿井建设;其二为建造本安型矿井和全新矿山风貌保持良好姿态。
二、组织领导为确保本工作能有效持续推进,达到工作目的,特成立领导组。
组长:张龙副组长:李东红王小明刘王俊贾泽龙卢君任红军成员:王昌荣郑东亮杜彦科杜占凯张少轩张伟乔文斌薛云峰李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煤矿安全副矿长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由王小明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本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复检、控制等工作。
三、组织学习由培训中心负责,以本实施方案、《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1021-14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为培训教材,与7月27日-29日组织全员进行学习培训。
并由各队队长进行考核。
四、工作方法、时间和地点1、工作方法:对照标准、落实措施、班组施工、矿队检验、科室监督。
2、工作时间:施工设计、标准、方案、措施、规程和制度由煤矿总工程师根据下一月工作计划提前编制出台,并组织相关人员会审签字、贯彻学习、考试签字;由煤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和对应工程的副矿长组织相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和规范;班组当班圆满完成当班任务;矿队当天完成当天检查工作,并按公司每月规定或指定的时间进行复检验收;科室除正常跟班监督检查外,每月1号、11号、21号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
3、工作地点:施工规范的编写必须做到符合《煤规》和上级文件有关要求、井上下一致,具有统一协调、指挥、控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工作要求对照井下地面完成,组织相关人员对编写的规范进行签字、贯彻学习、考试签字工作在地面完成;严格按会审通过的规范和井下作业现场实际情况现场组织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编写的规范;落实措施、班组施工、矿队检验、科室监督要求根据会审通过的规范会议决定责任到人、现场施工、现场验收检查监督。
四、工作内容(一)制度建设方面建立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小明通知兼任,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落实、考核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制定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组织开展顶板管理专题培训,建立工程质量评估验收制度,定期召开顶板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层层分解落实顶板管理工作责任制。
(二)技术管理方面1、在设计制定采掘工程支护方案前,要编制可靠的地质说明书;采掘工程施工前,要编制符合实际的作业规程,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顶板管理的支护断面、支护材料、支护方式、支护密度、支护间排距等规定详细说明。
在遇到顶板周期来压、过老巷或地质构造变化带、初次放顶、工作面收尾等情况时,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或专门措施。
2、《作业规程》的编制要贯彻有关技术政策,要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 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3、建立健全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
4、《作业规程》要结合矿压观测及地质说明书,对支护进行设计。
支护方式、支护参数、支护强度的选择根据《安全专篇》进行设计,支架的性能要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5、综采工作面要编制初次放顶、收尾、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综采要有开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6、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对每根进行压力试验。
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
检修后的支柱,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要填写压力试验、检修记录。
7、《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锚喷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索)、锚粱、金属网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抗拔力)、结构、锚固剂、水泥卷、树脂卷和浆液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喷射砼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质量、喷射砼混合比、外加剂掺和量、喷射砼强度等。
8、制订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回风巷失修率不得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得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的巷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封闭。
9、失修巷道维修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煤矿总共审批后方可执行。
(三)现场管理方面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开工前,班组长和跟班矿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2、回采工作面控顶范围内,不得有顶(底)板失控现象,不得出现台阶下沉(初压和周压除外)。
3、回采工作面顶板暴露面积沿工作面2m长的范围内局部空顶面积大于0.5m²。
,必须支护接顶。
4、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必须完好,不漏液,要有现场检查办现场检查记录。
5、大巷:主要进风巷、回风巷先采用锚杆+金属网+梯子梁、球形托板+锚索联合支护,然后采用砌碹或锚喷进行二次支护。
6、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采用锚杆+金属网+梯子梁、球形托板+锚索联合支护。
7、对采用锚杆+金属网+梯子梁、球形托板+锚索联合支护的巷道,安装KJ216型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进行井上下监测监控。
KJ216型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观测内容:巷道顶板离层量,顶板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锚杆、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
观测方法:在巷道布置测站,测站间距100m,每一测站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选用KJ216型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进行井上下监测监控。
在每个测站巷道正顶安装一只KGE30型离层移位传感器监测顶板离层移位、离层速度变化,两帮内显著变化区域,用于判断顶板及两帮破坏范围,对巷道稳定性进行识别,对巷道所处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采用KBY60型锚杆载荷应力传感器或GMC250型锚杆应力传感器通过对巷道顶板、两帮锚固力以及锚固力沿着锚杆长度变化规律进行监测,达到对锚杆的工作状态、顶板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实现信息反馈,为锚杆支护参数设计优化提供基础。
监控数据上传程序:KGE30型围岩移动传感器、GMC250型锚杆应力传感器、KBY60型锚杆载荷应力传感器、GMC20型钻孔应力传感器→顶板压力监测分站→数据通讯分站→监测主站。
(2)人工监测。
在每个测站顶板中间锚杆、顶锚索以及两帮中间锚杆分别安装一块MYC—20型锚杆(锚索)压力指示仪,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示状况,设专人对锚杆、锚索受力及围岩位移每隔3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数据处理:通过对井下测站所有数据进行平均。
要采用下列数据进行控制:(1)巷道顶板离层量最大为10mm。
(2)底板相对移近量最大为15mm。
(3)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为60mm。
(4)顶锚杆最小载荷为50KN。
(5)顶锚索载荷初撑力不小于40KN。
(6)顶锚杆拉拔力最小达到70 KN。
(7)帮锚杆最小载荷为25 KN。
(8)帮锚杆拉拔力最小达到30 KN。
若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不在上述数据控制内,要对压力大的测点及周围进行加固处理,反复进行观测分析并处理,直到将数据控制在上述数据内。
锚杆+金属网+梯子梁、球形托板+锚索联合支护支护形式:(顶板平整的情况下采用梯子梁;顶板破碎带适当缩小间排距)(1)顶板采用锚杆、锚索、梯子梁、网联合支护。
(2)两帮均采用网、锚杆、梯子梁支护。
(3)巷内锚索每3m布置一根,局部顶板破碎时可根据情况缩小间距,锚索滞后掘进头最大不超过6m,顶板压力大或破碎时锚索紧跟迎头,要求载荷要超过320KN。
(4)顶锚杆间距为800mm,排距为800mm,成排成行。
(5)帮锚杆间距为900mm,排距为800mm,上角顶锚杆和下角底锚杆距顶底板分别为50mm。
(6)顶、帮锚杆采用边掘边锚,即“割一排,锚一排”。
必须是打起顶锚杆后,再打帮锚杆。
锚喷支护:选用直径20mm高强度的螺纹钢锚杆长度为2000mm,锚杆的间、排距为800mm,在支护中,当围岩稳定局势较好时,采用先锚后喷的方式(锚杆距工作面不得超过2m);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时;锚杆的间、排距要缩小为600mm,并且要先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小于30mm厚的混凝土封闭,然后打锚杆铺网,再复喷达到设计厚度。
初喷距工作面不得超过10m,复喷距工作面不得超过20m。
初喷厚度为50~70mm,复喷后厚度不得小于120mm,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支护具体标准见煤矿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四)淘汰落后支护材料方面1、禁止回采工作面使用木支柱支护、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支护材料。
2、禁止新掘巷道使用木支护和料石花碹(满碹干缝)支护和裸体巷道。
(五)开展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架性能与顶(底)板动态监(观)测和地质预报工作方面。
1、开展矿压监测工作。
填写监测日志。
2、每个工作面每月只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预报资料及相关结婚应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四、质量标准化关于顶板管理要求:(一)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关于顶板管理要求:1、合理选择工作面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对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根据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等进行的科学计算依据。
2、液压支架(滑移支架)、单体液压支柱支撑范围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使用,支设质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上下断头要布设端头支架(普、炮采设四对八梁)。
3、工作面不得有泄液柱、空载支柱,不出现死柱,在用支柱完好。
4、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计算应≤100mm/m,若>100mm/m时要立即采取措施。
5、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综采工作面支架顶梁接顶严实。
6、最大、最小控顶距及空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7、进、回风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运输顺槽机尾处可根据作业规程规定适当滞后)。
8、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充分的,应加强支护;超过2×5m的要进行强制放顶。
9、切顶线支柱数量齐全,无失效支柱,挡矸有效;特殊支护(戗柱等)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10、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冒落不充分时,要求采取顶板超前预裂措施,不得在采空区爆破处理顶板。
11、工作面上下顺槽应超前20m进行加强支护。
12、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有观测仪器,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并开展矿压观测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