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备课讲稿
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

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平衡态的概念,并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速率常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平衡态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平衡常数;3.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理解速率常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实验、图像或实例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1.定义平衡态:讲解平衡态的概念,即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位置的表达:说明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量之间的关系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表达。
3.平衡常数的概念:介绍平衡常数,即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量之间的比值。
4.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讲解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步骤三:讲解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定义:讲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介绍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数据中反应物物质量的变化量来计算反应速率。
步骤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讲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介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
步骤五:小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试管、试剂、温度计等;2.图像:显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相关图像;3.实例:提供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速率相关的实例。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核心内容。
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在本课教学以前,学生已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时间图象,但只局限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速率的影响。
改变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化学平衡不一定改变。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拓展和应用,又是学生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是解决化学平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使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实验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体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等理论, 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教法: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速率知识和能力, 采用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重视实验设计,设计注重学生心理与认知水平、认知发展相结合。
通过以学生对新知预言、主动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来落实三维目标。
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教案

反应速率和平衡 常数计算题集
通过题目练习,学生 可以应用速率常数和 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解决实际化学反应中 的问题,加深对反应 速率和平衡的理解。
案例分析题目
氨的合成
分析氨的生成条 件及反应速率
溴素保存
探讨溴素的平衡 条件
酸碱中和
比较酸碱中和反 应速率
解答参考与评分 标准
提供教师参考答案以 及评分标准,帮助教 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 价,指导学生改进答 题方法,从而提升化 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 学习效果。
反应级数的概念
一阶反应
反应速率与一个 反应物浓度无
关
二阶反应
反应速率与一个 反应物浓度的平
方成正比
● 03
第三章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 究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 系
实验测定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化学平 衡研究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 确定平衡常数,进而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误差的产生及处理方法,以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感谢您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希望 本教案可以为您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发,祝愿 您的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
● 07
第七章 附录
反应速率实验操 作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准 备实验器材、配制试 剂溶液、进行实验反 应、记录实验数据等。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 浓度、温度等条件变 化而变化的规律,从 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课堂互动实践总结
通过课堂互动实践,学生 们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总结了学生们在互动 过程中的表现和提出的问 题 学生们得到了实践锻炼和 知识启发
结尾
通过本章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将更深入地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概念,培养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增强互动与讨论的意识。希 望本教学案例能够为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启发,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理解化学平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1. 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称为化学平衡。
2. 解释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例固定,且正反应速率相等。
3. 利用实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特征,如N2与H2反应生成NH3。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计算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 = (反应物浓度变化量) / (反应时间)3. 运用公式计算反应速率的例子,如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的计算。
四、化学平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解释化学平衡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达到化学平衡后,虽然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仍在发生变化。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浓度是不断变化的。
2. 利用化学平衡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释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N2与H2合成NH3反应。
五、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化学平衡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例和计算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将趋于稳定,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但并不表示反应停止。
1.1 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少,同时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加。
当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生成物的浓度开始增加,直到达到一定比例。
此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趋于稳定,达到化学平衡。
1.2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过程中,可以使用平衡常数(K)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之间的浓度有关,表明了反应的相对程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速率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1 浓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时,反应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重新平衡。
2.2 温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系统的温度,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在一些反应中,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因为这个方向具有吸热的特点。
但是并非所有反应都遵循这个规律,一些反应在升高温度后,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3 压力的影响当化学反应中存在气体组分时,改变系统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那一侧移动,以减小容器体积并达到平衡。
减少压力则会使反应向物质摩尔数较多的那一侧移动。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3.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产生的数量变化。
反应速率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快。
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催化剂的存在等。
3.3 反应速率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速率常数(k)来表示。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精品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表示方法:v=△c/△t 固体或纯净液体v=△n/△t(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有关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
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有关解释:当温度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反比。
若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
故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相应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随之减小。
说明: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②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要分情况而定。
在一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N2(g)+3H2(g)2 NH3 (g):a、充入He并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虽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增大,但由于气体的容积不变,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b、充入He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3. 能够识别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的因素并进行控制;4.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继续进行但是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条件:封闭容器、反应物浓度恒定、正反应和逆反应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根据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计算生成物的浓度,利用拉夫尔定律计算平衡点。
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反应式和反应物浓度计算反应速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2. 知识讲解(30分钟)分别介绍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条件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计算公式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演示(40分钟)选择一种与化学平衡或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或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计算反应速率。
4. 练习与讨论(3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并通过讨论答案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5. 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有效催化剂、控制反应速率等。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重点评估学生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2. 练习与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3. 拓展应用: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4.掌握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不同反应速率的示例;2.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二、化学反应速率(30分钟)1.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例子,向学生解释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对速率的影响机制;3.进行实验观察,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并解释其原因;2.引导学生思考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作用机制;3.提问学生有关速率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四、化学平衡(30分钟)1.向学生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举例说明动态平衡的特点;2.解释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3.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的移动方向和平衡影响因素。
五、化学平衡实验(20分钟)1.进行一个平衡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平衡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六、总结与课堂实践(15分钟)1.总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以及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2.提出一个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条件,并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
教学手段:1.录像展示:播放相关化学反应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合作,促进思考和交流;4.提问与回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提问与回答,激发积极性。
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表现;3.课堂实践任务:评估学生完成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引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验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变化对时间的依赖关系。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量。
2. 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1) 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促进碰撞频率与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浓度:浓度越高,反应物的相互碰撞发生的概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 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4) 表面积: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物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3. 实验演示实验1:观察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材料:盛有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试管、锌片方法: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2:观察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材料:盛有不同温度的盐酸溶液的试管、锌片方法: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盐酸溶液,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3:观察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材料:含有催化剂的盐酸溶液、不含催化剂的盐酸溶液、锌片方法:将锌片放入含有催化剂的盐酸溶液和不含催化剂的盐酸溶液中,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1. 定义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称为化学平衡。
2. 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温度:改变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2) 压力: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不等时,改变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3) 浓度:改变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3.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用来描述平衡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4.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a. 速率的概念b. 速率的表达式c. 速率的计算方法2. 化学平衡a. 平衡的概念b. 平衡的条件c.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化学反应速率(15分钟)a. 讲解速率的概念,例如化学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
b. 介绍速率的表达式,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相关联。
c. 解释速率的计算方法,如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速率。
3. 化学平衡(20分钟)a. 解释平衡的概念,即当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b. 强调平衡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c.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如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来确定平衡常数。
4. 教学实例(25分钟)a. 给出一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策略。
5. 拓展延伸(10分钟)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和思考,如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如测量装置、试剂等3. 幻灯片或多媒体资料:用于图示和示范计算方法五、教学评价1. 基于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2. 基于学生的作业和实验实践评价3. 基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针对《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安排,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精品PPT课件

2、结论 相同条件下,Ea越小,活化分子百分数越 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反应越快。 反之,Ea越大,反应越慢。
二、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简介 以量子化学对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
研究为依据,认为从反应物种到生成物种之 间存在一个过渡态
快
A + B-C
慢
[A···B···C] 活化络合物
结论: 1、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 越过能峰(能垒)变为产物分子。 2、反应的活化能Ea越大,能峰越高,能越 过能峰的分子数越少反应速率越小; 反之,Ea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一步作用直接转 化成产物的反应。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 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例:N2O4 = 2NO2 是简单反应,也是基元反应。
定义:时间间隔Δt趋于无限小(Δt→0)时的平均速率 的极限。
lim
c limA
dc A
A
t △t→0
dt
t0
作图法求瞬时速率 从瞬时速率的定义,可以归纳出:
(1)做浓度--时间曲线图;(2)在指定时间的曲线 位置上做切线;(3)求出切线的斜率(用做图法, 量出线段长, 求出比值)。
对于反应 aA + bB = gG + hH 某时刻的瞬时 速率之间, 乃有如此的关系: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4 化学平衡 §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
热力学解决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进行的程度问 题,但自发过程是否一定进行得很快? 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课件

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35
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
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间 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接 的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各气体的分压、分体积不随时间改变
而改变。
36
4、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⑴
注意单位的一致性7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颗粒
大小、光、等等
8
(1)浓度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化学反 应速率;减小反应物浓度,可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此规律只适用于气体反应或溶液中的反应,对纯液 体或固体反应物一般不适用(它们的浓度是常数)。
11
(3)温度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 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都增大,只不过吸热反应增大的 幅度更大。
实验测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通 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12
例题3、
反应A(g)+B(g) C(g)的反应速率,当温 度每升高10℃时,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
平衡
不一定 平衡
不一定 平衡
38
4、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⑶
项目
mA(g) + nB(g) +qD(g)
pC(g)
是否 平衡
压强
当 m + n≠ p + q 时,总压力一 定 (其它条件一定)
14
(5)其它因素的影响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一、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教案将重点讲述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平衡与速率的基本概念,对实验设计进行说明和分析。
二、化学平衡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平衡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法和气体平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材料与仪器材料: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溴酚蓝指示剂、蒸馏水。
仪器:滴定管、容量瓶、烧杯、三脚架、百分表。
3. 实验步骤①用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硫酸,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②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由红色到无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滴定消耗的滴定液量。
③重复实验,使用溴酚蓝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平衡方程式。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可得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同时观察到了颜色变化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溶液颜色变化与反应过程的关系,进一步探究酸碱滴定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三、化学反应速率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学习如何测量和计算反应速率,并考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材料与仪器材料:过碘酸钾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混合液(含硫代硫酸钠、醋酸溶液等)。
仪器:烧杯、计时器、温度计。
3. 实验步骤①预先将淀粉溶液、过碘酸钾溶液、蒸馏水分别加入数个烧杯中。
将过碘酸钾和硫代硫酸钠的混合液加入烧杯中。
②将混合液中的过碘酸钾与淀粉溶液混合,开始计时。
③观察混合液颜色的变化,当颜色消失时停止计时,记录所需时间。
④重复实验,在温度、浓度等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得到反应速率的数据。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联分析,理解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初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初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初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一、引言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是化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而平衡则描述了反应物与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对于学生打下化学基础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1. 定义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速度。
速率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确定。
例如,对于A + B → C的反应,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rate = Δ[C]/Δt = -Δ[A]/Δt = -Δ[B]/Δt,其中Δ表示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2. 影响因素a.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通过实验演示热速法观察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学生将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c.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参与反应。
通过实例讲解一些常见的催化剂,学生将认识到催化剂在加速反应中的作用。
三、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1. 定义化学反应平衡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平衡常数Keq表示反应物与产物浓度之比的乘积。
2. 影响因素a. 浓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将推动平衡向反应生成物方向移动,而增加产物的浓度将推动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b. 温度:温度升高可以改变平衡位置,因为很多反应具有放热或吸热特性。
提前告诉学生在温度上升时反应平衡的变化规律,让他们提前形成预期结果,加深对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的理解。
c. 压力:对于涉及气体反应的平衡,压力的变化也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
通过实例演示气体平衡的压力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四、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验演示:1. 实验一:观察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实验的备课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实验的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量方法;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4.学习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5.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2)计量方法:可通过实验观察变化的物质质量或体积来确定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1)温度: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一定程度,反应速率加快。
(2)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催化剂:添加合适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速率。
(4)表面积:反应物颗粒越细小,反应速率越快。
(5)压力:主要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
3.化学平衡(1)概念:指化学反应中正反应与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2)条件:温度、浓度、压力(针对气体反应)对平衡位置有影响。
(3)平衡常数:反应物摩尔浓度和生成物摩尔浓度的比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量方法;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基本概念。
2.实验演示法:通过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1.化学反应速率教学(1)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示例引发学生对反应速率的认识。
(2)概念解释: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3)影响因素: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与实例加以说明。
(4)练习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化学平衡教学(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平衡现象的认识,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2)条件讲解:介绍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特别是温度、浓度、压力的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平衡常数计算: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辅以实例进行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其应用。
一、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例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观察到反应瓶中气体的产生速率。
然后,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改变温度、浓度或添加催化剂等,让学生观察到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反应速率的思考和讨论。
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在学生对反应速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可以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如硫酸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氢铜和硫酸铁溶液,然后再次观察到反应瓶中颜色的变化。
通过探究不同条件下反应方向和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与反应速率进行对比。
三、实验探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在引入概念后,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例如,通过测量不同浓度下反应的速率,让学生发现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可以设计实验观察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索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同时,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四、解题训练与应用实例在学生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可以进行解题训练和应用实例的练习。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例如,可以给出一个反应速率实验数据表,让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
另外,可以给出一个化学平衡的方程式和初始浓度,让学生计算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3-1】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 2N 2O 5(g)+4NO 2(g)O 2(g)(2) SiCl 4(l)2H 2O(g)+SiO 2(s)+4HCl(3) CaCO 3(s)CaO(s)CO 2(g)+ (4) ZnS(s)+2H +(aq)Zn 2+(aq)+H 2S(g)解:(1)222542(/)(/)(/)NO O N O p p p p K p p θθθθ=(2)4242(/)(/)(/)HCl SiCl H O p p K c c p p θθθθ= (3)2/CO K p p θθ= (4)222(/)(/)(/)H S Zn H c c p p K c c θθθθ++=【3-2】尿素22()CO NH (s)的△f G ⊙ =-197.15kJ·mol -1,其他物质△f G ⊙的查附录二。
求下列反应在298K 时的K ⊙:23CO +2g)NH ((g)222 H O +CO (g)()NH (s)解:∆r G θ = -197.15 + (-228.6) – 2⨯(-16.5) – (-394.4) = 1.65 (kJ/mol)1.65⨯103 = -8.314⨯298lnK θ, K θ = 0.514【3-3】 673K 时,将0.025molCOCl 2(g)充入1.0L 容器中,当建立下列平衡时:COCl 2(g)CO(g)+Cl 2(g)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
解:042.0p /RT )16.01(025.0)p /()RT 16.0025.0(K 22=-⨯⨯=θθθ[p θ = 101.3 kPa, R = 8.314 J/(mol·K)]【3-4】 298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入足量的N 2O 4,使起始压力为100kPa ,一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时总压力为116kPa ,计算如下反应的K ⊙:N 2O 4(g) 2NO 2(g)。
解:110010.00.404 (mol)8.314298n ⨯==⨯, 211610.00.468 (mol)8.314298n ⨯==⨯12.03.1010.10340.0298314.8016.00.10RT )468.0404.02(]0.10RT )404.0468.0(2[K 2=⨯⨯⨯⨯=-⨯-⨯=θ 【3-5】反应:H 2(g)+I 2(g)2HI(g)在628K 时K ⊙=54.4。
现于某一容器内充入H 2和I 2各0.200mol ,并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求I 2的转化率。
解:设达到平衡时,消耗H 2和I 2各x mol 。
22(2)54.4(0.200)x x =-, 7.38(0.200 – x ) = 2x , 1.48 – 7.38x = 2x , x = 0.157 (mol) 0.157÷0.200 = 0.786 = 78.6%【3-6】乙烷脱氢反应C 2H 6(g) C 2H 4(g)+H 2(g),在1000K 时K ⊙=0.90。
试计算总压力为150kPa 时乙烷的平衡转化率。
解:设起始时刻乙烷为A mol 。
达到平衡时,若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x ,则此时乙烷为A(1-x ) mol ,乙烯为x mol ,氢气为x mol 。
因此,有:2(150)10.9011501xp x x p xθθ⋅+=-+, 2(150101.3)0.90(1)(1)x x x =-+, x = 0.61 【3-7】已知反应2NaHCO 3(s)Na 2CO 3(s)+CO 2(g)+H 2O(g)在125℃时K θ=0.25。
现在1.00L烧瓶中盛放10.0g NaHCO 3,加热至125℃达平衡。
试计算此时:(1)CO 2和H 2O 的分压;(2)烧瓶中NaHCO 3和Na 2CO 3的质量;(3)如果平衡时要使NaHCO 3全部分解,容器的体积至少多大? 解:(1)==50 kPa; (2) 7.5 g,1.6 g; (3) 3.9 L【3-8】已知反应2SO 3(g)2SO 2(g)+O 2(g)在700K 时K θ=1.5×10-5。
某反应系统起始分压SO 2为10kPa ,O 2为55kPa ,求平衡时各气体分压。
解:=0.055 kPa,=10 kPa,=50 kPa(提示:因K ⊖≪1,平衡强烈地向逆方向移动,可先假设SO 2先全部变成SO 3)【3-9】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后,发生如下的酯化反应:C 2H 5OH(l) + CH 3COOH(l) = CH 3COOC 2H 5(l) + H 2O(l)此反应可看作理想溶液反应。
在298 K 时,若将2.0 mol C 2H 5OH 与2.0 mol CH 3COOH 混合,平衡时各种物质有23变为生成物。
今将138克C 2H 5OH 与120克CH 3COOH 在298 K 时混合,试问平衡混合物中有多少CH 3COOC 2H 5生成? 解:4)32()34(K 22==θ, 设:平衡时生成x mol CH 3COOC 2H 5。
24(3)(2)x x x =--, 4(6 – 5x + x 2) = x 2, 3x 2 –20x+24 = 01.57x ==(mol), 1.57⨯88 = 138 (g)【3-10】已知在298K 时, (1) 2N 2(g)+O 2(g) 2N 2O(g) K 1⊙=4.8×10-37 (2) N 2(g)+2O 2(g) 2NO 2(g) K 2⊙=8.8×10-19 求 2N 2O(g)+2O 2(g)4NO 2(g)的K ⊙。
解:2N 2O(g) + 3O 2(g) = 4NO 2(g) 为(3),则(3) = 2⨯(2) – (1)6.1108.4107.7108.4)108.8(K )K (K 3737372191223=⨯⨯=⨯⨯==----θθθ【3-11】反应2Cl 2(g)+2H 2O(g)4HCl(g)+O 2(g) 14.114-Θ⋅=∆mol kJ rH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 ,体积不变)?(1)增大容器体积 n (H 2O) (2)加O 2 n (H 2O) (3)加O 2n (O 2)(4)加O 2 n (HCl) (5)减小容器体积 n (Cl 2)(6)减小容器体积 p (Cl 2) (7)减小容器体积 K ⊙(8)升高温度 K ⊙ (9)升高温度 p (HCl)(10)加N 2 n (HCl)(11)加催化剂 n (HCl) 解:(1)水的摩尔数减少 (2)水的摩尔数增加(3)平衡向左移动,氧的摩尔数的变化取决于平衡移动所消耗的氧气和加入氧气的相对量。
(4)氯化氢的摩尔数减少 (5)氯气的摩尔数增加 (6)氯气的分压增大(7)K θ不变 (8)K θ减小 (9)p (HCl)增高(10)n (HCl)不变(理想气体); (11)n (HCl)减少(真实气体) (12)n (HCl)不变 【3-12】已知反应CaCO 3(s)CaO(s)+CO 2(g)在1123K 时K θ=0.489。
试确定在密闭容器中,在下列情况下反应进行的方向:(1)只有CaO 和CaCO 3;(2)只有CaO 和CO 2,且p (CO 2)=30kPa ; (3)只有CaCO 3和CO 2,且p (CO 2)=100kPa ; (4)只有CaCO 3,CaO 和CO 2,且p (CO 2)=100kPa 。
解:(1) 向右; (2) 不变; (3) 不变; (4) 向左 【3-13】25℃时下列反应达平衡PCl 3(g)+Cl 2(g)PCl 5(g) △rG θ=-92.5kJ·mol -1如果升高温度,p (PCl 5)/p (PCl 3)比值如何变化?为什么?解:变小(提示:应先判断此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3-14】已知反应N 2(g)+3H 2(g)2NH 3(g),在500K 时K ⊙=0.16。
试判断在该温度下,10L 密闭容器中充入N 2, H 2和NH 3各0.10时反应的方向。
解:20.18.31450041.610N p ⨯⨯== (kPa), 20.18.31450041.610H p ⨯⨯== (kPa)30.18.31450041.610NH p ⨯⨯== (kPa)3222232()() 5.9()()(41.6)NH N H p p p p p p p θθθθ==> 0.16,平衡向左移动(即反应逆向进行)。
【3-15】PCl 5热分解反应式为PCl 5(g)PCl 3(g)+Cl 2(g),在10L 密闭容器内充入2.0molPCl 5,700K 时有1.3mol 分解,求该温度下的K ⊙。
若在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0molCl 2,PCl 5分解百分率为多少?解:32522()()1.3 1.38.314700140.70.710101.3PCl Cl PCl p p p p RT K p p V p θθθθθ⨯⨯====⨯⨯⨯⨯。
设:分解分数为x ,则:2(12)8.314700142(1)10x x x p θ⋅+⨯⨯=-⋅⨯2x ·(1 + 2x ) = 4.87(1 – x ), 4x 2 + 6.87x – 4.87 = 026.87 6.8744 4.870.54x -++⨯⨯==。
【3-16】反应N 2O 4(g)2NO 2(g)在317K 时K ⊙=1.00。
分边计算总压力为400和1000时N 2O 4的解离百分率,并解释计算结果。
解:设离解百分率为x 。
22400()/11.0011x px x xθ+=-+, 1 – x 2 = 15.8x 2, x = 0.244 221000()/11.0011x px x xθ+=-+, 1 – x 2 = 39.5x 2, x = 0.157 由于1摩尔四氧化二氮分解成2摩尔二氧化氮,所以增加压力不利于四氧化二氮的分解,而导致其分解百分率下降。
【3-17】已知反应CO(g)+H 2(g)CO 2(g)+H 2(g)在749K 时K ⊙=6.5,若将90%CO 转化为CO 2,问CO 和H 2O 要以怎样的物质的量比混合?解:设初始混合物中CO 和H 2O 的摩尔比为1:x20.96.5(10.9)(0.9)x =--, 0.65(x – 0.9) = 0.81, x = 2.1【3-18】计算反应2HI(g)H 2(g)+I 2(g)在500℃达平衡时的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