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农业行业概况了解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

农业行业概况了解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

农业行业概况了解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农业行业概况:了解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参与者,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农业行业的概况。

一、农业行业发展趋势1.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被认为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农业也在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例如,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改进等都是可持续农业的表现。

2.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也是农业行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得到提高,例如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增加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和储运等环节。

3.农业产业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也成为了农业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促进农产品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农业行业主要参与者1.农民农民是农业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负责种植或养殖农产品。

农民的角色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农民的地位在农业产业链中不可忽视,农业行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和支持农民的利益和权益。

2.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在农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通过投资和管理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农产品给市场。

农业企业的规模经营、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业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农业企业也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3.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在农业行业中起着监管和政策引导的作用。

他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为农业行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和市场准入等手段促进农业行业的发展。

政府的参与和政策引导对于农业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科研机构与学术界科研机构和学术界在农业行业中扮演着推动和引领的角色。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发展,农业企业化程度提高。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4.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农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5. 农业对外合作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农业合作,推动农业全球化发展。

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规则制定。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农业面源污染等。

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合作。

中国农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就业、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同时也有着许多发展的机遇。

以下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基本现状: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中国农业正经历供给侧结构性,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2.粮食生产稳中有进: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粮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节约劳动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农村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广优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力。

4.农村收入增长: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民就业和创业活动蓬勃发展。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农村经济增长不断加快。

发展趋势:1.粮食安全仍是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把握好种粮与养殖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持续推进: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品牌化程度和竞争力。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4.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环保治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5.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广适合中国农业特点的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6.农民增收和农村扶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总之,中国农业在供给侧结构性的推动下,正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同时,要重视环保问题,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发展趋势的实施,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介绍家乡的农业现状及发展

介绍家乡的农业现状及发展

介绍家乡的农业现状及发展我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农业现状及发展情况。

我家乡是一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农业大县,面积较大,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业一直是我家乡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是谷物、棉花和豆类。

谷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水稻是我们主要的经济作物。

过去,农民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进行种植,但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自然降雨不再可靠。

因此,农民们开始引入灌溉系统,提高农田的水利设施以确保作物的生长。

此外,农民们还在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管理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良种子、合理施肥、合理间隔等方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近年来,农业科技的进步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在农业科技方面加大了投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进行合作研究,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

例如,有些农民开始采用温室种植技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业机械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农民们可以通过农机完成很多繁重的农事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另一个影响我家乡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

传统的谷物种植和养殖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对生态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我家乡的农民们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积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比重。

例如,他们开始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水果种植、漆树和花卉苗木等领域,通过品牌推广和产品质量保证,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并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除了植物农业,养殖业也在我家乡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的养殖业包括猪养殖、牛养殖和家禽养殖。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农民们开始引入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包括科学喂养、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持续向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机具使用率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科技人员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再次,农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转变。

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此外,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农村公路、供水系统、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物流效率显著提高。

尽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农业发展不够均衡。

农业生产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

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

总体来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素有“阳光之国”和“花之国”的美誉。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独特性,云南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云南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资源丰富1.土地资源:云南土地资源丰富,平均海拔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全省土地面积达到39.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800多万亩。

2.水资源:云南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水资源。

包括长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江河,以及滇池、洱海等著名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云南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3.气候条件:云南地处亚热带到热带交界地带,拥有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

年均气温在15℃以上,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二、主要农业产业1.农作物:云南以种植业为主,在农作物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等。

玉米是云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云南玉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特色农产品:云南还以种植特色农产品著称。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云南是中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

此外,咖啡、核桃、橡胶、葡萄、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也在云南得到较好的发展。

3.林业:云南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以上。

云南的林业发展以木材和竹材为主,同时也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如木薯、蕨菜等。

4.畜牧业:云南的畜牧业发展也不容忽视。

当地山区适宜养牛、养羊,平原地区主要以养猪、养鸡、养鱼为主。

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农业发展状况1.种植结构调整:云南在农业发展中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作物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种植技术创新:云南农业部门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的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云南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国内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稳定水平,2022年达到了6.5亿吨。

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降低。

2. 农业结构调整国内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国内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完善。

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涌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药、化肥使用量逐渐减少,有机农业、绿色农业逐渐兴起。

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业态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二、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化,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供给能力。

2. 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哺育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振兴国内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农业国际化合作国内将积极参预农业国际化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和农业技术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农产品出口,提高国内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

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

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妇女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发展。

一、农业发展概况1、种植业全国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均有所上升。

2020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6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1万公顷,同比增长0.61%;粮食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加565万吨,增产0.9%。

其中,稻谷种植面积30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8万公顷,同比增长1.31%;小麦种植面积23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5万公顷,同比下降1.47%;玉米种植面积412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万公顷,同比下降0.05%。

《2021-2027年中国农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比上年增加126万吨,增产0.9%;早稻产量2729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产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比上年增加337万吨,增产0.7%。

2020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69亿亩,比上年增加176万亩,增长0.1%;谷物产量61674万吨,比上年增加306万吨,增产0.5%,其中谷物单产42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6公斤,增长0.4%。

其中,稻谷产量21186万吨,比上年增加225万吨,增产 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比上年增加66万吨,增产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比上年减少10万吨,持平略减。

我国棉区受种植效益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棉花播种面积下降。

202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31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万公顷,同比下降5.09%;棉花产量591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增产0.4%。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农村地区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次,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业转向了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例如,农村农业发展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比如榴莲、苹果、茶叶等,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农村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村农业生产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农村农业生产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如温室种植、精细化养殖、水肥一体化等,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农村农业收入增长较快。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还有农村农民参与非农就业、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农村农业的发展现状是不断进步的。

然而,也要看到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农业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农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农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就农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一、农业的发展历史:1.原始农业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注意到手工繁殖和种植植物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雏形。

2.农业革命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的革命性发展。

此阶段人们最重要的成就是发展了农耕和畜牧业,实现了对食物的控制和生产,由此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这一阶段的农业革命包括了农业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农业种植和畜牧品种的培育、土地和水利的开发利用等。

3.现代农业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工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的生产、加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农业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大规模生产、高效率种植方式的普及、科技的应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等。

此外,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如水产、畜牧、林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发展的趋势:1.可持续发展:在保持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充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倡导绿色、有机、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将继续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问题。

3.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民走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道路。

以农村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4.农产品质量提升: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品质。

5.农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潮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和机遇,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国际化的发展。

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农业的总体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一直位居前列。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6500亿斤,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达到了5021公斤,连续七年稳定在5000公斤以上。

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温室大棚种植、种子改良、农药和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等,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也解决了农民在劳动力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政策在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贷款优惠、农民保险等,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推动农村土地制度,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农村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

农村特色产业的兴起,如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中国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紧缺、农药和肥料的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工流入城市就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差距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仍然相对滞后。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其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

再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

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中国国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千公顷。

平原、盆地约占 31%,高原和丘陵约占 69%。

疆域由南到北相距 5500 多公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份处于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是稻、粟、稷、荞麦、大豆、茶、桑、苎麻、青麻、梨、桃、柑桔、荔枝、龙眼、山查、猕猴桃等的起源地之一,名贵品种多样。

中国拥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松、柳、杨等树种,其中水杉、银杉、水松、杜仲等名贵树种为中国特有。

全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40%,大部份可以用来放牧。

家养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狗、鸡、鸭,其中,伊犁马、秦川牛、关中驴、滩羊、梅山猪、北京鸭等举世闻名。

中国有海岸线 18000 多公里,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面积达 1600 多万公顷。

中国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海洋水资源有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对虾等都是名贵品种。

淡水水产量属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经济鱼类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50 多种,东方对虾、中华绒螯蟹、鲥鱼、鳗鲡等驰名中外。

中国的盆景、石雕、竹编、刺绣等农副产品也是种类繁多,蜚声中外。

XX 年,全国总人口为亿人,其中乡村人口 79563 万人,占总人口的%。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农业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生产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殊是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和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供给充足,告别了全面短缺的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明起源。

以下是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原始农业时期(约1万年前):人类从采集、打猎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生活。

人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并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居住点。

2. 古代农业时期(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前476年):人们通过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农田的水源供应,提高了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的支柱,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封建农业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使农业生产逐渐与土地所有权相联系。

农民成为地主的附庸,农业生产主要以满足地主和封建主的需求为主。

4. 商业农业时期(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园和农产品市场的兴起成为商业农业的代表。

5. 科技农业时期(19世纪至今):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近年来,农业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可持续农业的兴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

总之,农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努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正加快结构调整,由传统的粮食主导型农业向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壮大。

遗传改良、种植技术、兽药兽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和决策水平。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和稳定性。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有机衔接。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生产概况与发展前景分析

农业生产概况与发展前景分析

农业生产概况与发展前景分析引言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农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业生产的概况和发展前景。

一、农业生产概况目前,全球农业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产的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等供应量相应增加。

2. 技术水平提高:现代化科技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3. 有机农业兴起: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4. 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的耕种、养殖转向现代化的温室、水培、养殖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面临以下几个机遇。

1. 农产品市场需求扩大: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温饱,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 农业产品国际贸易增长: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更加频繁,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大的机会。

3. 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益。

三、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

1. 资源压力日益加大:土地、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农业面临的环境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技术推广存在困难: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存在一定困难。

3. 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收益回报率不高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

四、农业生产的发展前景农业生产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2. 精准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全程的精确监控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精准化。

3. 产业链的延伸:以农产品的深加工为重点,拓展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收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3篇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3篇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第一篇: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二、粮食生产仍存在一定压力。

虽然国家一直在开展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导致粮食生产仍面临一定压力。

三、农村人口流失加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导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

四、现代农业发展较慢。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较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总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要加大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农业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

如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农村电商、精品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场和农户采用了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等。

这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农产品安全监管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加剧,国家对农产品检测和安全管控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保障了国家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三、电商以及精品农业等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商的发展把农村经济和全球市场连接起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上的一大亮点。

同时,这种模式在促进中国精品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多元化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人文资源的丰富,创造了本土特色农业,并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全球最大的农业体系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现状1.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增长:近年来,中国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农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在万亿元以上,农民收入也逐渐增加。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传统农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同时,农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粮食主导向多元化农业发展。

3. 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在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兴起。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4.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2.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和农业生态保护,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4. 农业国际合作:中国将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技术合作、市场开拓和农业投资,推动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现状1. 农业总产值: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农业总产值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

2022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

2. 农产品供给:中国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足。

粮食、畜禽肉、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3. 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农业机械化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农机具的使用率不断提高。

4.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5. 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地区。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提质增效: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2. 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农村发展将强调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三者的有机融合。

农村将发展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4.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哺育农业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 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未来农村人口流动将加速,农业劳动力将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

政府将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农业的现状与发展一、农业现状农业是指农村地区人们通过耕作、畜牧、渔业等方式获得收入和生计的经济活动。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

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它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产量增加,但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增长。

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较2010年增长了40%。

然而,农业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减少和遭受污染;其次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再者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中存在着技术不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2. 区域与城乡差异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异的问题。

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较为灵活,流转现象普遍,可以大规模生产经营,投资和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而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农业规模较小,种植业的品种有限,生产装备落后,投资和经济效益较低。

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难以忽视。

绝大多数农民生活条件简单,极少能享受到优质食品、新技术和高质量生活。

二、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改革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国家加强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政府大力推进“三农”问题,又提出了新的扩大农村电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政策。

2. 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业也逐渐朝着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如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维护土壤和水质环境;发展有机食品、非转基因作物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倡导生态农村建设,建设生态立体农业。

3. 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如智慧农业,利用传感器、智能气象、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和精准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三、农业的未来展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为了实现更好的农业发展,国家需要重视农业现代化,加强科技投入,加强政策倾斜和投资方向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化水平较高。 农畜产品出口多; 率较高。
精耕细作、传统经验 劳动生产率不高。
自然条件较好的 热带经济作物区
开发困难的赤道 和北极地区
企业化种植园和小种 单一性经济,商品
植园。
率高,外资控制
原始生产、狩猎、捕 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鱼。
返回
[小结] 发展中国家有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向现代化过渡的农业存在,这 是农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少数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高度发达,他们之 间因国情不同,农业生产部门和技术发展侧重不同,而不是农业发展水平 上的差异。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就必然成为世界农 业发展的主要不平衡。
由于使用大马力机械,滥垦滥耕,使土壤流失加重。近40 年来美国有8 000万公顷土地因土壤流失而受到破坏。目前,美 国每年遭到流失破坏的土地约达100万公顷。
[讨论]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向我们揭示出美国现代化农业 有哪些问题? “石油农业”
(回顾) 第二节 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原始农业
农业 生产 条件 不同
农业 生产 条件 不同
世界农 业发展 不平衡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世界农业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情况表
名称 时期 劳动力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经济特点
原始 农业
原始 社会
大量 人力
石器 木器
对自然环境完全依赖 依靠自然肥
集体劳动 生产水平极低
传统 农业
奴隶 社会 开始
人力 畜力
铁器 手工工具
世代积累的经验 依赖自然环境 粪肥、绿肥
因此,“石油农业”只能在农业发展历史上存在一个短
暂的阶段,其路子必然越走越窄。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必 须另辟其他途径,这就是生_态_农_业___。 进一步了解
[练习] 玛雅生态农场的生产结构图。 请将图中各种人类活动用箭头连接起来。
请你讲述生态农场的生产结构:___________ =完=
在拉丁美 洲的位次
5
在发展中 国家的位次
9
1995年谷物 总产量(吨)
49 962 000
谷物产量在 世界的位次
5
阿根廷
8 030
1
6
25 601 000
9
表3 巴西、阿根廷机械化程度
拖拉机平均数(台)
世界
25 951 850
巴西
735 000
阿根廷
280 000
收割机平均数(台) 4 134 798 48 000 50 000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比较表
生产技术 主要农业部门
耕地面积 农业人数 农业产值 经济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生产技术 高度机械化、集约化 技术落后,拖拉机数 量只及发达国家?
主要农业部门 __业产值高于种植业 __业在农业中占优 势
耕地面积
传统农业
农业 生产 条件 不同
世界农 业发展 不平衡
现代农业 空间上: 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世界各 国不平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类(国家) A B C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现代化特点
材料
结论
世界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法国 德国 丹麦
发达国家的谷物生产情况
附图 巴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表1
附图 巴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巴西的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大量出口。 阿根廷小麦产量居世界第十三位,居拉丁美洲第一位,约有半数出口, 出口量常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加、法、澳,玉米出口量仅次于美 国,居世界第二位。
注:1、日本稻谷每公顷产量达6 248千克,居世界首位; 2、丹麦着重发展乳肉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2/3畜产品 出口,享有“欧洲厨房”的美称。
返回
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类(国家)
农业生产条件
A
__广大、__不足。
B
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农
场规模小。
C
人、地均少。
农业现代化特点
高度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飞机作业
52.6
表1
3、你还记得这些国家及其热带经济作物吗?请你将它
们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讨论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具有哪
些特点?
马来西亚
天然橡胶
印度尼西亚
甘蔗
印度
金鸡纳霜
斯里兰卡
茶叶
巴西
香蕉
加纳
咖啡
古巴
可可
中美诸国
蔗糖
表1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类(国家或地区) 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经济特点
开发较晚的新垦 区
开发较早的精耕 细作区

多(比前者多一半)
农业人数

多(比前者多十几倍)
农业产值
两者差不多
经济特点
区域化、社会化不断发 供出口的农业原料和
展,劳动生产率、土地 热带农产品比重大,
利用低。
[阅读] 美国在1994年施用化肥量已达1935万吨,是40年代的2倍。
美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最多的国家,常用农药达六七十种, 年销售量达60万吨。现在美国为生产化肥、农药以及为开动 480多万台拖拉机、66万台收割机、300万辆农用卡车、近万辆 农用飞机等,每年要消耗石油6 800多万吨。
返回
2、东亚、东南亚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播种面积广。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1995年稻谷产量居
世界第一、第二位,占全球稻谷产量的56.39%,但绝大部
分为本国居民所消费,商品性大米较少。
表4 印度、中国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比较
印度
农业劳动力担负的耕地 (公顷/人)
0.23
中国
0.12
美国
复习:
1、农业的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
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的对象:动植物。 3、农业生产的性质:是自然再生产同经济再生产密切
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4、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5、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与分布、市场需要量)
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之间
发展中国家之间 (4)
发达国家之间(3)
现代 化农 业中 出现 的问 题?
[小结] “石油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产 量,但通过投入大量矿物能源,而换取高产的农业生产却得 不偿失。难怪有人尖锐地指出:“石油农业”不管它的产量 多高,经济效益多好,实际上只是抢在大灾难前面拾到一点 好处而已。
生物化学技术现代化、 水利化
高度机械化和生物化 学技术现代化并重。
返回
表1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类(国家或地区) D
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经济特点
E
F G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结论
1、巴西、阿根廷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表2 巴西、阿根廷在世界的地位
巴西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美元/ 人)
3 640
现代 农业
二战 以后
少量人 力
机械化 电气化 自动化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 改造自然环境 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薄弱 生产区域分工不明显
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 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 用率较高 农产品商品率高
第二节 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原始农业
时间上:历 史发展阶段
农业技术改革
(1)在图上填写字母所代表的条件名称: (2)D条件是农作物的__物_质_基_础_,直接供给作物_养_分__。 (3)能极大地推动农业发展,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是____
__农_业_技_术_改_革_,市场需要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_量__。
第二节 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原始农业
时间上:历
史发展阶段
人均耕地(公顷/人)
人口(百万人)
0.22
5 500
0.7l
263
1.56
29.7
2.67
18.05
0.04
125
0.34
58.14
0.15
81.64
0.46
5.23
谷物产量(千吨) 1 883 640 282 206 47 568 25 881 13 442 53 128 38 185 8 97l
世界农 业发展 不平衡
时间上:历 史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空间上: 世界各 国不平 衡
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差异
现代化农业中 出现的问题
“石油农业” 自然、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本节小结
农业 生产 条件 不同
世界 农业 发展 不平 衡
历史发展 阶段
世界各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