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之举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之举标题: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战略举措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有益的位置,并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来实现国家目标,以及已经采取的战略措施,包括加强杠杆率控制、发展金融技术、加强金融市场竞争性和促进产业链协同效应。
最后,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强大市场体系。
关键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正文: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地位已经在全球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市场的规模不断增长,因此,专家们认为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其中包括非常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迅速流动的资金需求、广泛的消费基础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针对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政府采取了多项战略措施来扩大投资规模,并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为了控制杠杆率,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以限制其贷款能力。
其次,政府积极推动金融技术(Fintech)的发展,以吸引企业及相关机构投资。
此外,为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政府加强了对交易所的监管,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开放。
最后,为了促进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采购政策改革、小微企业补贴、加快统一市场化等。
除此之外,未来中国市场发展还应深化消费者选择、改善消费者知情权等方面的政策,以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强大市场体系。
同时,也需要开展教育,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消费力;还需要改革以消费为导向的制度,以激发消费潜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通过加强杠杆率控制、发展金融技术、提高金融市场竞争性和促进产业链协同效应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为投资者、企业和其他利益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让他们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发挥经济发展的作用。
吕秀彬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析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的发展机遇,完善内部大循环的基础上,带动外部循环,依托经济规模和政策空间来盘活存量,进而带动更大的增量。
新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外部环境考量的结果,也是对国内自身发展进行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新格局的实施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策。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析吕秀彬(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随着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外部经贸环境的重大变化,过去过分依赖外资和低成本要素的优势已不能维系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对全球化经济的要求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对这一新经济格局的分析,有利于推进对这一新格局的深入理解,同时为把握历史新机遇提供了裨益。
关键词: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国内大循环;经济全球化1习近平.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0年5月24日,第1版.2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7月22日,第2版.说,总书记在短时间内多次强调这一新发展格局绝非偶然,“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又一个起点,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指南。
新时代我国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我国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改革创新、产业转型以及金融引擎升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以土地金融为发展引擎的经济增长乏力,本文通过分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新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助力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土地金融;金融模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高质量发展一、土地金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改革开放初期,为调动地方政府对发展经济和经济资源支配能力的积极性,中央进行了一系列的让利放权措施:1994年分税制改革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比例,给地方政府保留了土地收益,这是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激活了住房商品市场的繁荣,进一步刺激了土地财政的发展;2003年土地“招拍挂”等一系列创新政策的落实将土地收益转化为了资本收益,巨大的制度性土地红利又进一步完善了土地财政体系[1-2]。
这种土地财政形式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驱动我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发展的金融引擎——土地金融[3]。
在以土地金融所推动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银行通过购房人群所产生的房贷、房地产商所产生的经营贷和地方政府所产生的引用借债能够顺利的将资金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三通一平等项目上,进一步刺激了房产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涨,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会稀释购房人群、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所背负的债务,形成了以土地金融为发展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土地财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较好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在实施时,我国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比如说在初期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正旺时应预留出相应的准备金,以应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跌周期时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尤其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高学历人群占比逐年上升等因素的叠加,房屋空置率和购房人群不足的情况愈演愈烈,房地产上涨的后续力量不足。
二、土地金融驱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桎梏土地金融为发展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后期,由于过高的房价、房租、生活成本和创业成本会引发强烈的负反馈,即产生足以绑架国民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房地产泡沫。
宏观经济分析材料: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一)
宏观经济分析材料: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宏观经济分析材料。
在最新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指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首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市场,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特别是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不断推动着我国市场的增长。
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市场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我国内需潜力也非常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也加强了内需市场的需求。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内需潜力巨大。
因此,挖掘和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政策制定和执行。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效率,是保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内部降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未来聚焦于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一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不断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逐步实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把握国际市场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虽然我国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国统一大市
虽然我国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国统一大市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市场格局。
这种格局,使得
我国有着足够大的空间来展示经济发展的潜力,并且是投资者非常追求的目标。
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使得国内市场消费需求量巨大,这为企业和投资者提
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而且,国家的政策支持,更是让企业和投资者紧紧把握住这个重
大的机遇。
其次,中国的政策环境也为企业和投资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家对投资者和企业
的扶持政策,让投资者更加放心,而且能够得到充分的经济收益。
此外,中国实行的全国统一市场,使得企业和投资者可以在一个国家内进行投资和经营,
避免了多处重复投资与经营,节省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精力和资源,让企业和投资者能够尽
快取得经济效益。
当然,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各地的经济结构不完善,以及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发展。
总之,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会为企业和投资者提
供极大的机遇,但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只要企业和投资者抓住机遇,正确的应对挑战,
这个市场的发展将会更加光明。
从宏观角度分析“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16 12从宏观角度分析“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高静严(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文章运用多种宏观经济模型综合评价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首先根据IS-LM模型分析“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短期经济的影响,之后结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探索开放条件下“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利用AS-AD模型浅析其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四万亿”计划;挤出效应;通货膨胀;长期经济增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50 0121 引 言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经济增速剧烈下滑的倾向,国际有效需求急剧下滑。
到11月和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开始呈现负增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面临极大风险,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快速增长,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
然而,“四万亿”投资计划带来的超大规模政府干预势必会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和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 “四万亿”计划对短期国内经济的影响2 1 商品市场中在商品市场中,不考虑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投资是外生变量。
同时,在短期模型中,价格具有黏性,不考虑价格变动。
在消费需求内生化的计划支出函数中:Ep=C+I+G+(X-M)=C0+MPC×Y+I0+(X0-M0)政府支出G是外生变量,政府“四万亿”计划直接增加政府支出,进而增加计划支出,当计划支出等于产出、商品市场均衡时:Ep=Y将上式与计划支出函数联立,可得到:Y=AP1-MPC,[其中AP=C0+I0+(X0-M0)]假定“四万亿”计划使政府支出增加了ΔG,则产出增加ΔY=ΔG1-MPC,产出上升,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规模。
而且,产出增长量大于政府支出量,乘数效应扩大了“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协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
94协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文|黄卫挺黄卫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性,需求端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供给端的强大生产能力是我国独有的战略性优势,两者协同发挥作用有望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是我国独有的战略性资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十年发展,目前不管是体量规模、运行机制还是深度广度,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均形成了很多独特特征,成为更好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性资源。
从体量规模看,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际生产能力,同时也在酝酿形成旺盛的消费需求。
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0万亿元,属于典型的大国特征。
从供给端看,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从需求端看,我国有超过4亿并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还有1.84亿户经营主体,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元。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收入支撑的需求空间和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
从运行机制看,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市场运行基础性制度的统一性高。
从规模看,与我国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仅有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国家。
其中,欧盟由不同主权国家组成,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则、语言等均有所不同;印度和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宪法之外邦或州之间也具有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商业规则,尤其是印度,宗教信仰、通用语言繁多,种姓制度影响深远,其市场统一性较低。
我国具有统一的法律体系、税收体系和商业规则,地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水平而非市场运行规则。
特别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顺“市”而为消除市场卡点断点堵点,将极大提升方便营商水平。
从深度广度看,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水平差异形成了纵深延展、层次丰富的特点。
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文要点: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㊂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实现巨大的经济功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㊂当前以廉价要素和资源进行加工制造出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趋于尾声,而依托国内大规模市场资源吸纳全球创新要素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展开㊂我们可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中国经济全球化升级,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㊂为此,我们应以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㊁优化企业竞争条件等来促进超大规模市场的建设㊂㊃33㊃一 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功能和战略意义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是指,在国土辽阔㊁人口众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升级市场结构㊁完善市场秩序㊁改革市场机制和优化市场环境等,来推进国内市场容量㊁规模和结构的不断成长㊂第一,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实现巨大的经济功能㊂虽然超大规模市场对国家的消费性基础设施和市场秩序提出了挑战,但是它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可以支撑现代经济增长,促进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提升,对全球生产要素尤其是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㊂第二,中国建设超大规模市场具有特殊的经济作用㊂其一,给实体经济以强大的需求激励,从而吸引各种资源和要素积聚于实体经济,增加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㊂其二,从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抑制当前和未来经济下行的趋势,保证充分的就业,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供动力㊂其三,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㊂第三,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具有战略上的优势㊂其一,它是可靠的战略资源,是对产生战略性影响的行动起着关键作用的无形资源㊂其二,它是可以依托的比较优势,过去的比较优势是低成本生产要素,现在除了新型举国体制,另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在超大规模国家基础上形成的大规模市场㊂其三,它是中国未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㊁网络化相结合,成为拉动或推动重大的技术进步㊁结构变迁和社会演化的主要力量㊂㊃43㊃ 世界变迁与中国发展。
从宏观角度分析“四万亿”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 2 商 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 中 商 品市场 与货币市场结合后 ,投资受 利率 影响 ,不再是 外生变量 ,这里使 用 I S—L M 模 型进行 分析 ,见 图 1 。上文
2 0 1 6 . 1 2
行监 管 、适 时对人 民币汇率实施宏观调控 ,并没有 实现真 正
的浮动汇率。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 的背 景下 ,我国汇率制度
Y 。 ,( Y 一Y )代表 了 “ 四万亿 ”计划挤 出的私人 投资。
长 ,我 国的外 向型经 济面 临极大 风险 ,经 济下行 压力 巨大 。
在此背景下 ,我 国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 旨在扩大 内需 、促进经
济增长 的 “ 四万亿 ”投 资计 划 ,使 我 国经济 在较 短 时间 内
格变动 。在 消费需求内生化 的计划支 出函数 中 :
E p=C+ , +G+ ( —M ) =C o+ MP C x Y+, 0+ ( 一
)
政 府支出 G是 外生 变量 ,政 府 “ 四万 亿 ”计 划直 接增
加政府 支出 ,进而增加计划支 出 ,当计划 支出等于产 出 、商
1 引 言
2 0 0 8年 9月 ,全球 金 融危 机全 面爆 发后 ,世界 各 主要 经济体均出现 了经济增速剧烈 下滑的倾 向 ,国际有效需求急 剧 下滑 。到 1 1月 和 1 2月 ,我 国进 出 口总值 开 始呈 现 负增
分析 的商品市场对应 I s曲线 ,在不考虑货 币市场 时 ,“ 四万 亿 ”计划使 产出在 利率不 变 的情况 下增 加 ,I s曲线 向右 平 移△ Y=Y : 一 Y 。 单位 。引入货 币市场 后 ,产出 Y的增加导致 货币交易性需求和预 防性需求上 升 ,货 币总需 求增加 ,而货 币供 给不变 ,货币供不应求 ,使利率上升 ,以压缩 过多的货 币需求 ,在 图中表现为 新均衡 点 E 对应 的利率 水平 高于初 始均衡点 E 。 对应的利率 水平 。利 率上升 造成 的投资减 少挤 出了部分 产 出上 升 ,使 实 际产 出增 加量 小 于 △ Y,为 Y 一
GDP超过100万亿元,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 宁吉喆强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
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
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
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
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
重大科技成果过去一年持续涌现。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载人潜水艇“奋斗号”下潜突破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
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
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
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这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要不忘初心,坚持务实求实、真抓实干;坚持担当尽责,工作干到感动自己。
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中,要主动作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身的力量。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7日下午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强调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
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理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当前,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基础规则、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公平监管体系,以及对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干预,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强支撑。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战略部署,也是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办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行动,是下一阶段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巨大制度红利。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第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逆转,新冠肺炎刘志彪疫情蔓延也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对我国经济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环境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思路。
这就要开始重视和利用我国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而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先手棋,是在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第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为了畅通经济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循环,而且要以国内循环带动促进国际循环。
经济活动需要产业链上各种商品和要素的无缝链接,再生产各环节实现正常循环。
如果链接或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停产、限产甚至破产等,宏观层面会出现增速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消除关键技术、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
显然,全国统一大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建设,将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机制和载体功能,有利于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
第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为了实现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当前,一方面,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出现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渐走向瓶颈,利用技术创新消化高成本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王伟杰王慧聪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应对国际复杂严峻形势、适应“外循环为主体”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转型、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现实需要。
与此同时,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仍面临国内大循环梗阻与国际大循环掣肘。
为此,必须在战略主线层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在核心支撑层面以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第一引擎作用,以内循环的高质量展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5-0045-08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下简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时代选择,更是对冲疫情影响、化解外部风险,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党中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来,立刻引发学界高度共鸣。
目前学界主要关注以下议题:一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
学者们主要立足国际大循环战略的时代困境〔1〕,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2〕及国内改革发展的挑战〔3〕三个维度展开阐释。
二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研究。
学者们探讨了“国内大循环”的基本特征〔4〕,“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关系〔5〕。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难点问题研究。
学者们从高端供给不足、消费增长受限、市场环境尚需完善等角度阐释国内大循环的发展难点〔6〕。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的看法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的看法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庞大市场、丰富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备受瞩目。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推进城镇化、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中国经济也将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创新、加强环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等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国,市场繁荣,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内需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可为中国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正在加油扩大内需市场需求,积极实施稳定经济增长计划和常见保证扩大内需的政策,通过自主创新、资源配置、驱动消费增长等多种手段,保障经济持续的稳步增长。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点和经济发展的参照基础,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预计将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并在内需市场发展中实现增长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画出的“新蓝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经济发展进了到经济增长的减速换挡期。
2019年GDP增速降至6%,而上一次出现低于6%的增速还是在1990年。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2.5%,低于全年预期的5.5%GDP增速目标。
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的经济高增长是通过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实现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还引发了低端产能过剩、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而难以持续。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
热点专题葛扬尹紫翔I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文/葛扬尹紫翔2020年5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 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年8月24日,在经济 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了“双 循环”的主次结构:“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同年10月29 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被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建议》中,“双循环”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 要方向。
“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我 国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所作出的最新战略部署,是对我国 经济发展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将会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的 增长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格局。
“双循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进 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形成,一方面是 受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口导向 型”战略负面效应的逐渐显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低迷状态,国际消费市场大 幅萎缩,导致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动力减弱。
由于经济状态 低迷,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兴起,贸易保护倾向加剧,“逆 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2018年美国为了转嫁国内经济 发展的危机,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科技战”,影响 了中国企业正常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 循环的渠道不畅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
但是外部因素不 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战 略对中国经济循环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才是中国经济增 速下滑的根本原因。
“出口导向型”战略割裂了生产与分 配、交换、消费的联系,将企业锁定在制造环节。
02-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版
A.提升供给质量→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降低企业成本→扩大内需B.完善分配格局→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内需C.畅通经济循环→加速资源要素流动→培育出口竞争优势→扩大内需D.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优化供给结构→扩大内需
【解析】
提升供给质量有利于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但消费提质升级不能推导出降低企业成本
. .
. .
例1-2 (2024四川成都期中)(新情境: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29%,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 400家。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
②×
材料未体现坚持农业优先发展,畅通城乡间要素流动
④×
例2-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已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以及光明云谷、卫光生命科学园等众多产业创新载体,吸引聚集20余支院士团队和4 400余名科研院所人才,100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正加速推进。材料表明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 )
①符合题意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可以推断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构建多元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
②符合题意
我国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③错误
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④错误
例2-4 (2024湖北武汉期末)(长效热点: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位于湖南省的十八洞村,如今猕猴桃、苗绣、山泉水、旅游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并利用冬日旅游淡季对村内景区全体员工进行集中专项培训,多种方式提升景区员工的综合岗位技能……这说明十八洞村( )
充分发挥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毛有佳赵昌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是加速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的支撑,也是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基础。
回顾历史,中国在创造世界罕见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的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内需市场,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供需多元化、开放程度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统一市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稳定、自力更生、对外凝聚、竞争力和活力等优势,对于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一,超大规模市场具有经济稳定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的规模性和多样性是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的规模性意味着更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有能力通过成本或损失分摊的方式,化大为小,降低冲击强度。
与小规模经济体相比,超大规模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运行中通常发挥着“锚”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世纪疫情等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所内含的经济稳定优势。
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的多样性意味着更强的内部稳定性。
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冲击影响的效果,局部的内部冲击不易在全国形成共振效应;部分行业、部分区域发展面临困境,并不对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产生巨大冲击。
其二,超大规模市场具有经济自立优势。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
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
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有利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有赖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突破,也需要大规模市场需求的涵养,即通过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为“卡脖子”攻关类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大规模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技术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和竞争机会,从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6Z'Magazine 丨2022丨CURRENT EVENTS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封面故事·责任编辑丨何玉梅 潘义军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过去40多年,中国在铁路、公路、机场和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大规模投资极大改善了自然条件对市场的分割,一系列制度改革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有分析指出,以前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尤其是2001年我国推行所得税分成改革前,企业所得税按行政隶属关系上缴:中央企业交中央,地方企业交地方。
地方政府自然就有动力创办价高利大的企业,比如烟厂和酒厂,这些都是创税大户。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各地烟厂、酒厂等越办越多,而且当地人只能从本地购买。
于是,辽宁盘锦的居民只能喝到辽河牌的啤酒;四川汉中的烟民只能抽到当地卷烟二厂出的一种香烟;江西萍乡的企业,只能购买到当地加油站出售的成品油;四川剑阁的农民只能购买本地的农资产品……曾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虽是超大规模国家,却未能形成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无法享有充分的竞争优势,以至于无法真正具备超大规模国家的竞争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引起高度关注。
《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那么,如何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概念?当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鸿星尔克集团鸿荣轻工公司车间,工人在制鞋生产线上操作缝纫机。
当地税务部门近年来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出台一系列稳定工业、扶持外贸、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新华社/图)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前中国建设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特征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时机成熟了吗?全国统一大市场该怎么建?当前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未来又应如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从文件名称的四个关键词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贺瑶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2期
摘要: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下,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本文分析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如何如何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核算式,本文从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即对外贸易)加上政府决策,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来研究分析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起我国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调整变化情况。
本文研究认为: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结构性变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自主研发、技术进步、创新引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市场经济;规模经济;经济发展
第一章理论基础
一、超大规模市场经济
2019年8月,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到“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这里超大规模市场指的是,基于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基础上,针对现状,采取不断升级市场结构、完善市场秩序、改革市场机制和
优化市场环境等办法,来推进建立的一个国内容量大、规模和结构完善的市场。
因此,超大规模市场经济是基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即供求、价格和竞争的作用来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系,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符合。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
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包括其质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等多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国着眼于新常态的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因此,在具体分析我国的最新的经济发展就是从经济新常态的角度出发来讨论的。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表示为:GDP=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净出口。
本文研究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是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下,分析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如何对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投资、净出口(即对外贸易)这四个部分影响,从而共同引起我国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调整变化。
第二章影响研究
1;;;; 扩大内需
从消费的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经济的这意味着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具有很大的内需潜力。
从图一中,不难看出,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是已持续占比超过50%。
这反映出我国以依托国内大规模市场战略资源吸纳全球创新要素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徐徐展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这说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决定了我国经济运行更具有韧性。
庞大的市场规模使我国有吸收外部冲击的腾挪余地,有能力通过内部分摊的方式降低冲击强度。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出口部分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强大的国内市场吸收和分摊的。
2;;;; 促进创新产业的发展
熊彼特在系统阐述“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理论。
这种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可以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熊彼特动力”。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活动所引起的生产力变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选择
“创新驱动增长”的新动力,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的战略层次来看,更应选择加快我国的创新力度。
要实现创新发展,则离不开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需要依靠技术的创新来推动。
两者不断承接,互相促进。
超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创新场景、更低的创新成本和更高的创新收益。
超大规模的市场,市场的主体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的群体,这些都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理想试验场,一方面试错成本可以被平摊;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迅速产业化和规模化。
这会促进更多私人投资加入创新产业领域,从而推动技术进步。
3;;;;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投资占GDP比重为55.66%。
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来拉动,其中主要的63%的投资来自于政府的投资,说明我国的政府的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8年 12月 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紧随着“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些新领域投资增长空间大,我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設”可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不难看出,具备的规模市场可以为新领域投资的增长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
4;;;; 升级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目前来看,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基于国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全球化,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和全球的人才,来发展我国的创新型经济。
超大规模的市场可通过吸引全球人才的方式,来升级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一方面是“引进来”;另一方面是“走出去”。
“引进来”可以通过海外设厂或者海外并购,以资本的控制争夺人才和技术、品牌等高端环节;为促进我国的创新创业,发展逆向研发外包,以吸收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为本国所用;建设各种内需平台,吸收海外高科技人员加入我国产业高级化进程的研究开发等。
“走出去”,要求以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大规模地走出去,沿着全球城市网络的节点建设各种全球价值链。
第三章总结
本文基于规模经济理论分析,只有当市场规模本身大于盈亏平衡点时,规模经济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市场规模越大,规模经济的优势就越明显。
市场规模决定了收益递增的程度和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市场规模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分析,超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是我新的比较优势,而超大规模市场是由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部分组成。
因此,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对促进我国消费、投资、对外贸易、政府政策制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不断推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更好地将国内市场的规模这一内生优势转变为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欧阳饶,盛小芳.大国:规模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7(40):34-50.
[2];;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发、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27-38.
[3];; 张宇.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J].经济研究,2016(6):4-16.
作者简介:
贺瑶1999年7月汉族湖南省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