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章习题指导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习题答案

2-33 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4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5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 是)

( 是)

( 是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 否 )
习题答案
2-25 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26 △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27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2-30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1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2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 距离相等。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7 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14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机械制图答案第2章ppt课件

机械制图答案第2章ppt课件
2-26 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
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27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21 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V面等距、距W面12。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β=30°;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 是)

( 否)

( 否)
( 否)
2-34 已知两平面相互平行,完成平面ABC的水平投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2-35 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机械制图答案第2章

机械制图答案第2章
2-27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28
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2-29
直线EF是 水平 线。
平面ABCDEFGH是 一般位置 面。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直线FG是 侧平 线。
2-30



( 是 )

( 否 )
( 是 )
2-12
2-13
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
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
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
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
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 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
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
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
2-21
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β=30°;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⑵ AB∥V面,γ=60°;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⑶ AB⊥H面,点B在点A之下。
2-5
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2章精品名师资料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2章精品名师资料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已知点A(25,15,20);点B 距W 、V 、H 面分别为20、10、15;点C 在点A 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 在点A 之上5、与H 、V 面等距、距W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4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AB ∥W 面,β=30°;点B 在点A 之下、之前。

⑵AB ∥V 面,γ=60°;点B 在点A 之下、之右。

⑶AB ⊥H 面,点B 在点A 之下。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 面12。

2-10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机械制图第二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图第二章习题解答
15 54
36367272源自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5 绘制A4图样——平面图形
1.
ø23
第9页
26
ø30
100
R4
15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2 线型、平面图形
2.
第9页
7
答案
R6
第8页
6 10 30
R10
53
4xø8
R28
EQS
4.
ø16
ø
ø9 42
ø
80
15 22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2 线型、平面图形
5. 下图是按1∶2比例绘制的,请填写尺寸数字。
40 10 20
答案
第8页
12 10
30
62 5XΦ9
6. 把左图中的尺寸标注在右图中。
5XΦ9
15 54
第7页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在平面图形上,用1∶1的比例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答案
1.
第8页
R10 ø 10
45
2.
50
10 17
ø10
12
35
R5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2 线型、平面图形
在平面图形上,用1∶1的比例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3.
4×ø10
轮廓。
答案
第6页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
2-2 线型、平面图形
5. 参照所示图形,用1∶2在指定位置画出图形。
70 36
70
ø18
36
90
Φ50
答案
第6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答案——第2章

《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答案——第2章

由于棱
锥体的棱面 无积聚性, 表面取点要 利用辅助线 法。
2-2 回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完成回转体的投影,并作出表面上各点的三面投影。
(1

a'
a"
b'
(b")
(b) a
回转体表面取点, 根据已知点的可见性 判断点所处的位置, 按投影关系,找出各 点的投影。
(2 )
(c') 1'
a'
b'
1" c" a"
4、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1'
5'(6') 3'(4') 2' 7'(8')
1"
5" 6"
4"
3"
8"
7" 2"
4 86 21
75 3
圆锥体与圆
柱形孔正交。因 圆锥面的投影无 积聚性,利用辅 助平面求一般位 置的点。
5、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1'
5'(6') 3'(4') 7'(8') 2'
1"
6"
b"
c
a
b
圆锥面的投
影无积聚性,表 面取点利用辅助 素线或辅助纬圆 法求解。底面上 的点可利用投影 关系直接求出。
(3 )
a'
b'
a" (b")
1a
圆锥台的表面
2 b
投影无积聚性,表 面上取点利用辅助
纬圆法。
(4 )

机械制图第2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第2章习题答案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25,15,20);点B距W、V、H面分别为20、10、15; 点C在点A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在点A之上5、与H、 V面等距、距W面12。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20 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 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 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2-22 作直线EF与直线AB、CD相交并与OX轴平行。
2-23 求平面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
该平面是 铅垂 面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β =30°;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⑵ AB∥V面,γ =60°;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⑶ AB⊥H面,点B在点A之下。
2-5 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 距离相等。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 距离相等。
常见错误
常见错误
2-29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平面ABCDEFGH是 一般位置 面。 直线EF是 水平 线。 直线FG是 侧平 线。
2-30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⑴ ⑵
( 是 )
( 是 )


( 是 )
( 否 )
2-35 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 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机械制图习题册参考答案(第2章)-PPT

机械制图习题册参考答案(第2章)-PPT

2 过点M作一直线MN,使其与△ABC平行,并与 直线EF相交。 1、所求直线在 2两、平所面交求线直线与 解题思路(二)a′MEFE相F平交面内,与 A面B的eC′交和线PMV平EF行平
b′ X
c′mf′′ c
n′ e
QV
O
b
m
n
a
f
MN即为所求
4.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b′
X b
a′ f′
d′ c′ f
a″
k′
k″
b″
k
5.在直线AB上求一点C,使AC:CB=2:3, 作出AB的另一面投影及点C 的三面投影。
a″c″
c′
b″
c
6..判断立体表面
上所指定棱线的空
间位置。
AB是 水平 线 BC是 侧垂 线 AD是 侧平 线 EF是 侧垂 线 BE是 一般位置 线 DF是 水平 线
7.直线AB与CD相交,交点距V面与距W面相 等,求作AB的三面投影。
a′ e′
e
b′ k′
b k
f′PV d′
c′ O
d
c
a
f
AD即为所求
2 过点M作一直线MN,使其与△ABC平行,并与
直线EF相交。 解题思路(一) a′
PV e′
1、所求直线在
过M点且平行于 ABC的平b面′内
X 2、所求直线过
c′m′ f′
c
n′ e
O
EF与平行平面 的交点 b
m
n
a
f
MN即为所求
1.已知各点A、B、C的两面投影,作出 它们的第三投影。
a″
b″
c
2.己知点A(30,20,15),B(15, 25,0),C(0,0,20),绘制各点 的三面投影。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章习题指导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章习题指导

α=45°
精选2021版课件
7
2-7 求直线AB 对投影面的倾角α、β。
△YAB △ZAB
△YAB
△ZAB
精选2021版课件
8
2-8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50mm,求a'b'。
a’b’
△YAB
精选2021版课件
9
2-9 已知直线AB 对V面的倾角β=30°,求a'b',并在AB 上取点C,使AC=30mm。
YC =ZC
YA=25
ZB=30
ZC
25 30
YC=ZC
精选2021版课件
4
2-4 判别A、B、C 三点的相对位置,完成其三面投影。
精选2021版课件
5
2-5 完成A、B、C、D 四点的三面投影,判别各重影点的 可见性。
精选2021版课件
6
2-6 过点A作侧垂线AB,实长为20,点B 在A的右方;作铅 垂线AC,点C 在H 面上;作正平线AD,实长为20, α=45°,点D 在A的左下方。
42
2-42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精选2021版课件
43
2-43 求直线DE与平面ABC 的交点。
精选2021版课件
44
2-44 求直线DE与平面ABC 的交点。
精选2021版课件
45
2-45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精选2021版课件
46
2-46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12
2-12 判别交叉两直线AB、CD上重影点的可见性。
精选2021版课件
13
2-13 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YCD
实长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机械制图第二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第二章习题答案

X
a
c
O RH d(e)
PH
v
v
QV
b PH
RH
第11页
第二章 点 直线 平面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6.补全平面图形ABCDE的两面投影。
答案
a'
e'
b'
d'
c'
e' a'
b'
d'
c'
Xa
O
e
b
c
d
在平面上取相交线
Xa
O
e
b
d c
在平面上取平行线和相交线
第11页
第二章 点 直线 平面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7.已知圆心位于A点直径30的圆为侧平面,作圆的三面投影。
7.已知AB与CD平行,且分别与EF、GH交于A、B两点,求
直线AB的两面投影。
答案
d' g'h' b'
e'
a'
c' x
f' o
af h c
eb
第10页
d
g
第二章 点 直线 平面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1.根据下面各平面投影图填空: d'
c'
b'
e'
a'
f'
X
cO X d
a
e
b
f
答案
l' Zl"
m'
m"
O
n'
n"
O
ABC是正垂 面 DEF是 侧平 面 LMN是 侧垂 面 =30º;= 6;0º= 。90º= ;9=0º ;9=0º。=0º ;=60º;=30º 90º

机械制图(近机 非机类)(第2版)第2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近机 非机类)(第2版)第2章习题答案

2-18 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 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 MN CD 相交 与已知直线AB平行( AB平行 分别在直线CD EF上 CD、 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 CD、EF都相交 MN与直线AB、 都相交。 *2-19 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求直线EF EF与 ABC的交点 并判别可见性。 的交点K 2-36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7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求直线EF与 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EF 的交点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 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 2-38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 并判别可见性。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26 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 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 AB在两平行直线CD 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AB的水平投影 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ABCDE的水平投影 2-27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 求作其三面投影。 AB的实长为15,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AB∥W面 β=30° ⑴ AB∥W面,β=30°; 在点A之下、之前。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AB∥V面 γ=60° ⑵ AB∥V面,γ=60°; 在点A之下、之右。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已知点B距点A15; A15 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 在点A 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已知A(30,20,15)、B(20,30,0)、C (0,0,25)三点坐标,求作其三面投影。
2-2 已知A、B、C 三点的两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到V面的距离为25mm,点B到H面距离为30mm, 点C到V面和H面距离相等,补全A、B、C三点的二面投影。
YC =ZC
2-14 求交叉两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 距离的实长
2-15 已知正方形ABCD 的一个顶点D 在V面上,完成 正方形ABCD 的两投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6 完成平面的水平投影。
2-17 包含直线AB作正垂面P和铅垂面Q。
2-18 包含点A作水平面P 和铅垂面Q,平面Q 对V 面 倾角β=30°。
2-53 过点A作直线与直线BC 相交,与平面DEF 平行。
2-54 已知直线AB与AC 垂直,完成AC 的投影。
2-55 求点A到直线BC 的距离。
2-56 求点A到平面BCD 的距离。
2-57 过点A作平面与两平面都垂直。
2-58 过点A作平面平行直线BC,垂直平面DEF。
2-59 过点A作直线AB 与两平面都平行。
2-46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7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8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9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0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1 用三面共点法求两平面的交线。
2-52 过点A作直线与BC 和DE 两直线都相交。
2-35 已知直线AB 与平面CDE 平行,完成直线AB 的投影。
2-36 已知平面ABC与直线DE 平行,完成平面ABC 的投影。
2-37 已知两平行直线DE、FG 所表示的平面与ABC 平 面平行,完成平面ABC 的投影。
2-38 判别直线AB 是否与平面CDE 平行。
直线AB 与平面 CDE 不平行。
α=45°
2-7 求直线AB 对投影面的倾角α、β。
△YAB △ZAB
△YAB △ZAB
2-8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50mm,求a'b'。
a’b’
△YAB
2-9 已知直线AB 对V面的倾角β=30°,求a'b',并在AB 上取点C,使AC=30mm。
a’b’ AB实长
2-10 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B,AB 平行EF,完成直线AB 和EF 的投影。
2-39 判别两平面是否平行。 两平面不平行
2-40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2-41 求直线AB与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2-42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2-43 求直线DE与平面ABC 的交点。
2-44 求直线DE与平面ABC 的交点。
2-45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2-29 求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
距离的 实长
2=30 已知点D与平面ABC 相距15mm,求作点D 投影d'。
2-31 求相交两直线AB、AC 夹角的真实大小。
2-32 求两平面ABC、ABD 的夹角θ。 θ
2-33 过点C 作直线CD与直线AB 相交成60°。
2-34 已知直线AB与CD平行,与EF相交,完成AB的投影。
2-11 判别直线AB是否与直线CD平行;AB是否与直 线EF相交。
因为AD 与BC是交叉两直线,所以AB 与CD不平行。 因为11b’ 与21f’ 不平行,所以AB 与EF 不相交。
2-12 判别交叉两直线AB、CD上重影点的可见性。
2-13 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实长 c’d’
△YCD
YA=25
ZB=30
ZC
25 30
YC=ZC
2-4 判别A、B、C 三点的相对位置,完成其三面投影。
2-5 完成A、B、C、D 四点的三面投影,判别各重影点的 可见性。
2-6 过点A作侧垂线AB,实长为20,点B 在A的右方;作铅 垂线AC,点C 在H 面上;作正平线AD,实长为20, α=45°,点D 在A的左下方。
2-23 求平面△ABC 对H 面的倾角。
2-24 在平面ABC上取点K,K点在H 面上,到V 面距离 为30mm。
2-25 求作点A两次换面的新投影。
2-26 求直线AB 的实长及对H 面和V 面的倾角α、β。
2-27 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距 离 的 实 长
2-28 求平面对V 面和H 面的倾角α、β。
2-19 在平面△ABC上取点K,点K 到V 面和H 面的距离 都为15mm。
2-20 判断点F 和直线DE是否在平面△ABC上。
点F 和直线DE 都不 在平面△ABC上。
2-21 完成五边形平面ABCDE 的水平投影。
2-22 已知直线DE 在平面ABC上,且AB∥V 面, 作出平面ABC 的侧面投影。
2-60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顶点A在 BC的前下方,补全ABC 的投影。
2-61 已知菱形ABCD 的一对角线AC,顶点B 在H 面上, 距V 面25mm,完成菱形的投影。
2-62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在直线DE上,求 作ABC 的投影。
2-63 在平面CDE上作一直线与直线AB 垂直相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