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目的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交流电路实验:包括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 相量图实验:通过相量图演示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通过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通过变压器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变压器的效率,并掌握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实验:通过发电机组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效率,并掌握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交流电路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并打开电源;(2)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相量图实验步骤:(1)连接相量图仪器,并打开电源;(2)调整相角,观察相位关系变化;(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步骤:(1)连接三相负载并打开电源;(2)测量三相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3)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则进行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步骤:(1)连接变压器并打开电源;(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变压器保护装置。

5. 发电机组实验步骤:(1)连接发电机组并打开电源;(2)测量发电机组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 相量图演示了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3. 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可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4. 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保护装置使用方法;5. 发电机组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一座地区的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其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并兼顾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高效利用。

项目背景本项目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其电力系统面临着用电负荷增大、能源消耗增加以及电网老化等问题。

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以及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规划设计新的电力系统已成为必要。

目标与需求基于对地区用电负荷的分析和预测,以及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电力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与需求:1. 稳定供电: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停电风险。

2. 高效能源利用:采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发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灵活调控:建立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系统,应对用电负荷的波动变化。

4. 环境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方案设计发电部分1. 多能源供应: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传统能源(如煤、天然气)的供应,建立多能源混合发电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先进发电技术:引进高效低排放的发电技术,如燃气轮机、循环流化床发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3. 分布式发电系统:通过分布式发电系统,将电力生产分散到用户端,减少输电损耗并提供备用电源,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 储能技术:引入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和储水式水电等,解决电力波动性问题,提供备用电源,降低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输配电部分1. 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 超级智能变电站:采用超级智能变电站技术,集成能源转换、储能和分布式发电等功能,提高输电效率和供电质量,减少能源浪费。

3. 新一代输电线路:采用高温超导输电线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等,降低输电损耗和电线材料的使用,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 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养护管理水平。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学分 1起始日期 2020.1.2—2020.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以及分析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题和内容各元件参数标幺值如下(各元件及电源的各序阻抗均相同):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接T1:电阻0,电抗0.2,k=1.1,标准变比侧YN线;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T2:电阻0,电抗0.15,k=1.05,标准变比侧YN接线;L24: 电阻0.03,电抗0.08,对地容纳0.04;L23: 电阻0.023,电抗0.068,对地容纳0.03;L34: 电阻0.02,电抗0.06,对地容纳0.032;G1和 G2:电阻0,电抗0.15,电压1.1;负荷功率:S1=0.5+j0.2;任务要求:当节点2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时,1 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2 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3 计算各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三、设计工作要求1、理解设计任务书,原始设计资料。

3、掌握以下设计内容及方法:电力系统组成、标幺制的原理、短路类型、短路原因、短路危害与短路计算的目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过程、系统元件各序(正、负和零)参数计算、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力系统各序网络、不对称故障边界条件确定以及正序等效定理。

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绘图工程图,考核。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35KV 变电所的常规设计 变电所线路的设计、高压设备的选择 课 程 名 称 电力系统及分析 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M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黄 景 军 学 号 1121109023 课程设计地点 C304 课程设计学时 一周 指 导 教 师 张 静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成绩摘要 (1)1 变配电所的主结线方案 (4)1.1 概述 (4)1.2变配电所的分类 (4)1.2.1按等级和规模分: (4)1.2.2根据配电电压的不同分: (4)1.3主结线图的作用和类型 (4)1.3.1定义: (4)1.3.2类型 (5)1.4对电气主结线的基本要求 (6)1.5 变配电所常用主结线类型和特点 (8)1.5.1线路—变压器组单元结线 (8)2 单母线结线 (8)2.1 结线方案 (8)2.1.1 单母线分段结线 (9)2.1.2单母线带旁路的结线 (9)3.双母线结线 (10)4变配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的配置 (11)4.1.变压器的配置 (11)4.2.高压母线的受电开关配置 (11)4.3.高、低压母线的分段开关配置 (11)4.4.高压配电出线的开关配置 (11)4.5.变压器二次侧开关的配置 (11)5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2)5.1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12)5.2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2)5.3 变电站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 (12)6 供电方案6.1实例 (12)6.2 技术指标计算 (13)总结参考文献摘要本设计根据某某工厂的电力负荷资料,作出了该区地面35kV变电所的初步设计。

包括主接线的设计、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高压电器的选择、变电所的防雷及变电所的布置等。

本设计以实际负荷为依据,以变电所的最佳运行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完成了满足该区供电要求的35kV变电所初步设计。

设计中先对负荷进行了统计与计算,选出了所需的主变型号,然后根据负荷性质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拟定主接线设计,考虑到短路对系统的严重影响,设计中进行了短路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说明 (3)二、选择所用计算机语言的理由 (3)三、程序主框图、子框图及主要数据变量说明 (4)四、三道计算题及网络图 (8)五、设计体会 (15)六、参考文献 (16)七、附录(主程序及其注释) (17)电分课设报告一、课程设计说明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编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完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

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使同学对电力系统分析有进一步理解,同时加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短接”。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除中性点外,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是绝缘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其绝缘破坏而构成了通路,我们就称电力系统是发生了短路故障。

在三相系统中,短路故障可分为两大类:即对称短路(三相短路)和不对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

其中三相短路虽然发生的机会较少,但情况严重,又是研究其它短路的基础。

所以我们先研究最简单的三相短路电流的暂态变化规律。

二、选择所用计算机语言的理由我使用的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的MATLAB,利用其丰富的函数资源,它的优点如下: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库函数极其丰富。

MATLAB程序书写形式自由,利用起丰富的库函数避开繁杂的子程序编程任务,压缩了一切不必要的编程工作。

由于库函数都由本领域的专家编写,用户不必担心函数的可靠性。

可以说,用MATLAB进行科技开发是站在专家的肩膀上。

2)运算符丰富。

由于MATLAB是用C语言编写的,MATLAB提供了和C语言几乎一样多的运算符,灵活使用MATLAB的运算符将使程序变得极为简短。

3)MATLAB既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如for循环,while循环,break语句和if语句),又有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

4)程序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

电力系统课设报告

电力系统课设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电气工程1.题目要求220kV 环网及其等值电路如图,图中各元件归算到220kV 侧的阻抗分别为1440Z j =+Ω,2650Z j =+Ω,3 3.975Z j =+Ω,4 3.880Z j =+Ω,12120T Z j =+Ω,2125T Z j =+Ω。

变压器变比分别为1231110T K kV =,2209110T K kV =。

各点负荷分别为5030a S j MVA =+,150100b S j MVA =+,3010c S j MVA =+。

试求网络中的功率分布。

若实现经济功率分布,应附加多大的可调电势?c当已给出变压器一次侧的电压c V ,则有11c c V k V = 和22c cV k V = 。

将等值电路从C 点拆开,便得到如上所示的等值电路。

2.求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将环网从电源点处解开成为一个两端供电的开式电力网(1)先假定两台变压器变比相同,计算网络中的功率分布。

()()()22341234141122341(5030)(16.7350)(150100)(10.7300)(3010)(5.8200)20.7390113351699931605439302174594220.S Z Z Z Z Z S Z Z Z Z S Z Z a T T b T T c T S daZ Z Z Z Z Z T T j j j j j j j j j j ***********++++++++++'=******++++++-++-++-=--+-+-=451146687180666.000555.99739020.7390390.549086.96206.545130.97=177.0994+j106.2859MVAj j -∠-==︒--∠-︒=∠()()1223121122341(3010)(14.9190)(150100)(1090)(5030)(440)20.739023475551105001250014001880142471993120.739020.7390S Z Z Z Z S Z Z S Z c T b a S d cZ Z Z Z Z Z T T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24499.423954.44390.549086.9662.7332.5252.894233.7233j MVA∠-︒∠-=∠=+(2)求仅由变压器变比不同而引起的循环功率。

供电系统设计情况汇报

供电系统设计情况汇报

供电系统设计情况汇报
根据公司要求,我对供电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在此向大家汇报
设计情况。

首先,我对供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现有的电
力设备、用电负荷、电力线路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梳理。


此基础上,我确定了供电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确保系统能够满
足公司的用电需求,保障供电安全稳定。

其次,我对供电系统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选型。

针对公司的用
电负荷和电力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合适的变压器、配电柜等设备,并合理规划了电力线路的布置,确保了电力的有效输送和分配。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充分考虑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设置过载保护装置、接地保护装置等,以
确保供电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电力故障导致
的安全事故发生。

除此之外,我还对供电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估和节能设计。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我尽可能地减少了能耗和资源浪费,
提高了供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公司的用电成本。

最后,我对供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验收。

通过对系统的
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了供电系统的设计符合公司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我对供电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确
保了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和高效运行。

希望公司能够对我的设
计给予认可,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第一章牛顿拉夫逊算法的基本资料 (2)1.1牛顿拉夫逊算法定义 (2)1.2 牛顿拉夫逊算法法的发展与前景 (2)第二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3)2.1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及修改 (3)2.1.1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3)2.1.2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5)2.2节点导纳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 (7)第三章计算实例 (9)3.1等值电路图 (11)3.2节点导纳矩阵 (11)3.3设定所求变量的初值 (12)3.4计算修正方程 (12)3.5形成雅可比矩阵 (13)3.6求解修正方程 (13)3.7进行修正和迭代 (13)3.8迭代精度的确认 (15)3.9各节点电压计算功率分布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摘要本次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复杂电力系统——用牛顿-拉夫逊法来进行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对初值要求严格,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利用电力网的结构特点,提出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牛顿 -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三元素解法及相应的简化算法 ,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占用内存少,计算量小,且不影响其收敛性及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综合算法在迭代次数和收敛速度上有优势。

关键词:牛顿-拉夫逊法收敛迭代潮流计算第一章牛顿拉夫逊算法基础资料1、牛顿-拉夫逊法定义:牛顿迭代法(Newton's method)又称为牛顿-拉夫逊方法(Newton-Raphson method),它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

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

方法使用函数f(x)的泰勒级数的前面几项来寻找方程f(x) = 0的根。

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

2、牛顿-拉夫逊法现状与前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区域电网设计4-7学生姓名:何泰楠,黄界姿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所在学院:电力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1月1日目录目录 (1)前言 (4)一、设计原始资料 (5)1.1、设计的系统与厂、站资料 (5)1.2、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7)二、校验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确定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8)2.1负荷合理性校验 (8)2.2功率平衡校验 (8)2.3电力电量平衡校验 (10)三、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图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拟定主接线方案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选择接线方案1,2进行设计工作 (19)3.3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1 方案1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2方案2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7)3.4 N-1潮流校核 (29)3.5 三相短路容量测算校核 (35)四、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创新的同时,对运行维护以及装置保护原则等相关内容也有了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维护与检修传统的保护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复杂,而且而保护性能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故障概率。

相比之下,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还能增加电力系统技术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高效的防护和监视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简便,在安装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较少,安装工作的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零部件通常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继电保护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设备遭到腐蚀。

从当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新型的保护材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保证装置的有效运行,还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效维护电力系统数据信息安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行业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其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设备,不仅能够降低系统痴线故障的几率,保证继电保护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还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保护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减少电网运行投资成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构造简单,运用现代新型材料制成的回路系统成本相对更加低廉,其体型较小,质量不大,方便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施工,也利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减少了资金投入。

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优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以提高装置的抗腐蚀能力,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腐蚀问题,另外,其特殊的材质还可以防止电磁效应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电力系统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设计报告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是对一个电力系统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和设计的一份重要文档。

电力系统是指由各种电器设备和系统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方面。

它是许多工业、商业、住宅和公共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设计、建造和维护一个电力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撰写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时,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以获取必要的数据并评估潜在的问题和需求。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电力需求分析、负载计算、电源选择、输电和配电线路设计、安全和保护等。

这些分析可以通过使用现代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和工具来进行。

在电力需求分析方面,需要评估电力系统所需的总体需求,以及不同时间点的峰值负载。

这将有助于确定所需的运行能力和备用能力,以确保所选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预期的负载增长以及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峰值需求、起动电流和容量不足等。

在负载计算方面,需要确定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功率需求,并计算总负载、平均负载和峰值负载等参数。

这将有助于确定所需变压器、电缆、导线和开关等的容量和大小。

在电源选择方面,需要评估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变压器和开关的能力和性能。

这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输电和配电方面,需要评估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容量和长度等参数。

这将有助于确定所需杆塔、电缆和导线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在安全和保护方面,需要评估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电力系统和人员的安全。

这可能包括断路器、熔断器、保护继电器和接地等。

电力系统设计报告还需要详细介绍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维护和保养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包括实施和运行电力系统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表等详细信息。

总之,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是对电力系统进行评估、分析和设计的一项必要任务。

它能够确保所选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营。

随着我们对电力系统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设计报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报告1. 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系统原理、硬件选型、软件设计、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次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成为必然趋势。

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设计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技术;2. 掌握电力系统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方法;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系统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保护,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硬件选型根据设计要求,本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选用如下硬件设备:1. 发电设备:模拟发电机一台;2. 输电设备:模拟输电线路若干;3. 变电设备:模拟变压器一台;4. 配电设备:模拟配电柜一台;5. 自动化控制设备:工控机一台,PLC一台,继电保护装置一套。

6. 软件设计本设计采用组态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监控和自动化控制。

组态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故障报警和控制指令输出等功能。

7. 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故障报警准确及时,控制指令执行到位。

2. 实验分析:本次设计采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设计依据与负荷计算 (1)1.1 设计依据 (1)1.2电力负荷计算 (1)2.变压器选型及架空线路 (4)2.1 无功补偿方案的选择 (4)2.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5)2.3 无功补偿电容器选择 (5)2.4 各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6)2.5各变电所变压器损耗计算 (7)2.6架空线的选择 (8)3.短路电流的计算 (8)3.1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意义 (8)3.2 短路计算 (9)3.2.1 短路电流计算等效示意图 (9)3.2.2 短路电流及容量的计算 (9)4.高压电器设备及母线的选择 (11)4.1 母线选择 (11)4.2 高压侧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1)4.2.1 选择依据 (11)4.2.2 设备选择 (11)5.低压侧设备选择及校验 (12)4.1 0.38KV侧设备选择 (12)4.2 0.38KV侧出线选择选择依据 (15)6.继电保护配置 (16)6.1各变电所进线的保护 (16)6.2 变压器继电保护 (17)7. 防雷与接地保护 (20)7.1 防雷保护 (20)7.2接地装置 (21)8.主接线图 (22)心得体会 (24)参考文献 (25)i1设计依据与负荷计算1.1设计依据(1)本厂设有薄膜、单丝、管材、注射等四个车间,设备选型全部采用我国新定型设备其外还有辅助车间及其它设施。

(2)全厂各车间电气设备及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表(380伏侧)。

(3)本场与电业部门的供电协议:1)该厂由处于厂南侧一公里的110/10千伏变电所用10千伏架空线路向其供电,该所在城南侧1km 。

2)电业部门变电所配出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的整定时间为2.5s ,工厂配电所应不大于2s 。

3)在总配变点点所35kv 侧计量。

4)工厂的功率因数值要求在0.9以上。

5)供电系统技术数据:电业部门变电所10kv 母线为无限大电源系统,其短路容量200兆伏安(4)生产车间为三班制,部分车间为单班或两班制,全年最大负荷利用时间为5000小时,属于三级负荷。

电力系统的设计范文

电力系统的设计范文

电力系统的设计范文电力系统设计是指根据用电需求和供电条件,设计和规划整个电力系统的布局、组成和工作方式,以保证电力的稳定和可靠供应。

电力系统的设计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的设计,并且要满足经济、环保和安全等要求。

电力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用电负荷。

在设计之前,需要对用电负荷进行调查和估算,包括峰值负荷和基准负荷。

通过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用户行为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

第二步是确定发电方式和装置。

根据用电负荷和电力供应条件,可以选择适当的发电方式,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或太阳能等。

对于大型电力系统,通常会采用多种发电方式组合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第三步是确定输电和配电网络。

输电网络主要用于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负荷中心,而配电网络则将电能从负荷中心输送到终端用户。

在设计输电和配电网络时,需要考虑电压等级、网络结构、线路容量和电缆敷设等因素,以确保电能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第四步是确定保护控制系统。

保护控制系统是为了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设计的。

它包括保护设备、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和监控设备等。

保护控制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处理,如过流、过电压、短路和接地故障等,以减少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第五步是确定附属设备和设施。

附属设备和设施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和电缆槽、电力电子设备和发电厂的辅助设备等。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考虑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布局和数量,以适应用电负荷的需要。

第六步是进行经济和环境评估。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进行经济和环境评估,以确定系统的性价比和环境影响。

经济评估主要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电价等因素,而环境评估主要考虑发电方式和排放情况等因素。

第七步是进行安全评估。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进行安全评估,以确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评估主要考虑电流容量、电压稳定性、短路容量和保护控制系统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原始资料的提出与分析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发电厂资料: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300MW ),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100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40MW 和20MW ;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200MW )。

3、变电所资料:(一) 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10KV 35KV 35KV 10KV (二) 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40MW 60MW 70MW 50MW (三) 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φ=0.85;(四) 变电所1和变电所2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 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 ,短路电压(%)=16.7;变电所3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 A 的变压器,变电所1 变电所2变电所3变电所435kV 母线10kV 母线35kV 母线10kV 母线一次侧电压220kV一次侧电压220kV母线1母线3母线2线路长为100km线路长为90km线路长为80km线路长为100km线路长为80km2*QFQ-50-2 2*QFS-50-2TQN-100-22*TQN-100-2。

线路长为70km 。

电厂一 电厂二短路损耗为245KW ,短路电压(%)=10.5;4、输电线路资料: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Ω17.0,单位长度的电抗为Ω0.402,单位长度的电纳为S -610*2.78。

二、 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压的调整。

电力系统课设报告

电力系统课设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电气116班学生学号:3110421175学生姓名:刘万成指导教师:段建东教授2014 年秋季学期起止时间:2015年1月5日至2015年1月16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 (2)二、设计任务............................ . (2)三、基础理论3.1不对称短路故障概述 (2)3.2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条件及近似 (3)3.3系统标幺值计算 (3)3.4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方法3.4.1对称分量法............................ . (4)3.4.2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步骤 (4)3.4.3正序等效定则 (4)3.4.4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7)四、程序设计4.1计算程序原理 (8)4.2变量说明 (9)4.3程序流程图 (9)五、算例分析............................ (11)六、收获建议............................ (14)附件一:程序源代码 (16)附件二:系统算例 (31)附件三:输出结果 (32)附件四:参考文献 (42)一、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基础知识;2、掌握电力输电、配电系统的计算方法;3、熟悉电力系统计算程序基本编写过程;4、为今后从事与电力系统相关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1、掌握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计算,理解专业理论、计算机算法;2、用MATLAB或C语言编写一个计算程序并调试通过;3、分别对教材例题与数个标准测试系统(IEEE节点系统)解出算例结果并分析。

三、基础理论3.1不对称短路故障的概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故障,其中大多数是短路故障。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或相与地(或中性点)之间的连接。

除中性点外,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都是绝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电能的产生、输送、分配和尝试用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即发电厂任何时刻的生产的电能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消耗的电能和输送、分配中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即受压——变压——配压。

此设计是大型城市的变电所,电压等级是35KV。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电气设计的主体,它与电力系统,电厂动能参数,基本原始资料以及电厂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等密切相关,对电器选择和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短路电流直接影响电器的安全,危害主接线的运行。

特别是在大容量发电厂中,当发电机并联运行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上,即采用有母线的主接线时,短路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几十万安。

为了使电器能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提高电能的质量,往往通过短路电流计算选用适当容量的电器设备。

因此,做好发电厂设备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2 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变电所负荷数据如表2.1注1:C——电缆线路;K——架空线注2:最大容量电机型式:Y—绕线异步;X—鼠笼异步;T—同步2.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电力负荷“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也可以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的功率或电流的大小。

掌握工厂电力负荷的基本概念,准确地确定工厂的计算符合是设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

供配电系统进行电力设计的基础原始资料是用户提供的供电设备安装容量,这种原始资料首先要变成设计所需的计算符合(计算负荷是根据用电设备安装容量确定的、预期不变的最大假想负荷),然后根据计算符合选择校验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备、导线型号,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制定改善功率因数的措施,选择及保护设备等。

因为,计算负荷是供配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符合的确定是否合理。

计算过高,将增加供配电设备的容量,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估算过低,设计出的供配电系统的线路和电气设备承受不了实际的负荷电流,使电能损耗增大,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影响到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

这次设计让我们学会如何让计算或估算工厂电力负荷的大小,负荷计算是正确选择供配电系统中导线、电缆、开关电器、变压器等的基础。

2.2负荷计算的方法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30P = e P ·d K ;无功功率: 30Q = 30P ·φtan ;视在功率:30S =30P /φtan 。

计算结果如表2.22.3全厂负荷计算取K∑p = 0.90;K∑q = 0.92 根据上表可算出: 总的有功计算负荷为:∑i P .30 = (700+576+1040+598+663+1200+615+263+240+260+296+232)= 6683kW2.4 功率补偿由于本设计中上级要求Cos φ≥0.85,而由上面计算可知Cos φ=0.81<0.85,因此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补偿电容器的选择,以下为WB 型并联电容器的技术数据,如表2.3cosφ'= 30'P / 30'S = 6428 / 7307 = 0.88则工厂的功率因数为:cosφ' = 30'P / 30'S = 0.88 > 0.85 因此,符合本设计的要求。

3 主变电器的选择及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力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

所以在整个供配电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时,不仅要考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灵活,运行经济并有利于发展,还要考虑电源的数量、位置,供配电对象的妇科性质和大小以及建筑布局等各方面因素。

它的设计形式直接关系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电装置的布置。

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器通过连接线,按其功能要求组成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成为传输强电流,高电压的网络,故又称为一次接线或电气主接线。

主接线代表了发电厂电气部分主体结构,它直接影响着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对电器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拟定都有决定性的关系。

因此,电气主接线的正确、合理设计,必须结合电力系统和发电厂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后方可合理地选择接线方案。

3.1 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时应考虑下列原则:(1)应满足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对拥有大量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宜采用两台或以上的变压器,以便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对一、二级负荷继续供电。

对只有二级而无一级负荷的变电所,也可采用一台变压器,但必须在低压侧敷设与其他变电所相连的联络线作为备用电源。

(2)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动较大而宜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也可考虑采用两台变压器。

(3)一般变电所采用一台变压器,但是负荷集中而容量相当大的变电所,虽为三级负荷,也可采用两台或以上变压器。

(4)在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时,还应适当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余地。

由原始资料可知,我们本次所设计的变电所是市郊区35KV降压变电所,它是以35KV受功率为主。

把所受的功率通过主变传输至10KV母线上。

若全所停电后,将引起下一级变电所与地区电网瓦解,影响整个市区的供电,因此选择主变台数时,要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避免一台主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影响供电,变电所中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当装设三台及三台以上时,变电所的可靠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接线网络较复杂,且投资增大,同时增大了占用面积,和配电设备及用电保护的复杂性,以及带来维护和倒闸操作等许多复杂化。

而且会造成中压侧短路容量过大,不宜选择轻型设备。

考虑到两台主变同时发生故障机率较小。

综上考虑因素,本设计选用的变压器台数为2台。

主变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近期负荷,5~10年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考虑远期10~20年的负荷发展,对于城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应当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该所近期和远期负荷都给定,所以应按近期和远期总负荷来选择主变的容量,根据变电所带负荷的性质和电网结构来确定主变压器的容量,对于有重要负荷的变电所,应考虑当一台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过负荷能力后允许时间内。

因此,装设每台变压器变电所的总装容量为:是T S ≥ 30S =8000Kva 。

本设计35KV 降压到10KV 等级,因此采用变防雷双绕组变压器:价格上在自耦变压器和分裂变压器中间,安装以及调试灵活,满足各种继电保护的需求。

又能满足调度的灵活性,它还分为无激磁调压和有载调压两种,这样它能满足各个系统中的电压波动。

它的供电可靠性也高。

按电压调节方式分为有无载调压变压器和有载调压变压器两种。

其中,无载调压器一般用于对电压水平要求不高的场合,特别是10KV 以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在10KV 以上的电力系统和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的场合所主要采用有调变压器。

因此,根据地区及负荷的要求,变压器选择有载调压方式。

根据以上原则,查阅有关资料,选择的主变压器技术数据如下:3.2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拟定方案Ⅰ:(见图3.1)图3.1高压侧无母线、低压侧单母线分段、两台变压器的变电所主接线,如图所示。

该接线方案的高压断路器的两侧均装设有高压隔离开关,低压断路器的母线侧必须装设刀开关以保证安全检修。

低压母线的分段开关如无自动切换要求,可采用刀开关。

这种接线的供电可靠性高、操作灵活方便,适用于两路电源、负荷时是一、二级的重要变电所。

方案Ⅱ:(见图3.2)图3.2高压侧单母线、低压单母线分段的两台变电器变电所的主接线,如图所示。

该接线采用高压侧两端受点电,双干线供电的树干式接线。

这种接线适用于两个电源、两台变压器或需多路高压出现的变电所。

方案Ⅲ:(见图3.3)图3.3高低压侧均采用单母线分段两台变压器变电所的主接线,如图所示,高压侧采用双回路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在加之低压母线分段,使其供电可靠性相当高,且操作灵活方便,可供给一、二级负荷、有两个电源的重要变电所。

3.3 最终确定方案方案Ⅰ采用的是高压侧无母线、低压侧单母线分段、两台变压器的变电所主接线,由于高压侧无母线,当电源线一条断开时,备用变压器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方案Ⅰ排除。

方案Ⅱ采用的是高压侧单母线、低压单母线分段的两台变电器变电所的主接线,当电源进线或高压母线发生故障时或需要停电维修时,整个变电所都需要停电,因此方案Ⅱ排除。

本设计35KV变电所降压到10KV向本地区,所以方案Ⅲ在35KV高你供电,高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它具有供电可靠、检修方便、调度灵活及便于扩建等优点。

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便于分段检修母线及各出线断路器。

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时,自动装置将分段断路器跳开,保证正常母线不间断供电,两段母线同时故障的机率极小。

4短路电流的计算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分析中,不仅要考虑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的运行情况,还应该考虑系统发生故障时的运行情况及故障产生的后果,电力系统短路是各种系统出现最多,情况最为严重的一种。

短路电流直接影响电器的安全,危害主接线的运行。

特别是在大容量发电厂中,当发电机并联运行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上,即采用有母线的主接线时,短路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几十万安。

为了使电器能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提高电能的质量,往往通过短路电流计算选用适当容量的电器设备。

4.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及规定在变电所的电气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保证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短路电流计算。

例如:计算某一时刻的短路电流有效值,用以校验开关设备的开断能力和确定电抗器的电抗值;计算短路后较长时间短路电流有效值,用以校验设备的热稳定值;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用以校验设备动稳定。

1.电力系统中所有电源均在额定负荷下运行;2.路种类:一般以三相短路计算;3.线方式应是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方式(即最大运行方式),而不能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4.路电流计算点:在正常接线方式时,通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5.算容量:应按工程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系统发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