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经济思想史大题

共同点:1.威克塞尔也与马歇尔一样,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建立了综合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效用论的理论体系。
2.他们通过各自的综合体系,分别创建了从2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两个寿命最长的学派:瑞典学派和剑桥学派。
区别:1.马歇尔综合体系的主要成就在于微观方面,而威克塞尔综合体系的主要成就在于宏观方面;2.马歇尔以局部均衡为框架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主义,威克塞尔以一般均衡为框架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和边际主义思潮内部的不同观点也进行了一定的综合;3.对于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综合体系的肯定语调较浓,威克塞尔综合体系的肯定语调较淡;4.马歇尔综合体系与后来的凯恩斯革命的逻辑联系较弱,威克塞尔综合体系与凯恩斯革命的逻辑联系较强。
穆勒认为:生产的增加第一依赖于劳动;第二依赖于资本;第三依赖于土地。
穆勒的生产理论可以概括为七条命题:(1)一切生产都需要劳动、资本和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或土地);(2)土地报酬递减法则;(3)生产的增加依存于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增加与(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劳动增加的法则就是人口在无限制时按几何级数增加,所以生产一般不会受到人口的限制。
但是当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生产技术改良时,社会趋于贫困,所以限制人口增长速度是必要的;(5)资本的增加依靠纯产品(可节约和储蓄的对象)的增加及节约和储蓄欲望的增强;(6)资本(而非劳动)往往决定生产规模、就业人数和劳动效率;(7)当资本一定而且就业人数一定时,生产的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产力取决于劳动者的能力与熟练程度、机械的性能、分工协作的程度以及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
弗朗索瓦魁奈:重农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1.自然秩序理论是魁奈的社会观和方法论;2.交换的等价性是理论是魁杂研究经济问题、建立理论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3. “纯产品”理论在魁奈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4.社会阶级结构将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三个基本阶级;5.把投在农业上的生产资本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6.经济表是对于宏观经济最早的均衡分析。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3)

(四)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国富论》(1776年)―古典经济自由主义 奠基之作 《经济学原理》(1890年)―经济自由主t经 济自由主义的总结 《通论》(1936年) ―经济自由主义 的终结和 国家 干预主义的开端
1、剑桥学派-庇古、罗宾逊、凯恩斯等人 2、新古典经济学-- 3、马歇尔经济学图书馆 The Marshall Library of Economics 4、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 MARSHALL LECTURES
(五)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1912年 熊彼特(1883-1950) 1、创新理论 (1)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 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2)创新的种类:
新技术 新产品 创新活动
新企业组织
新市场
新原料
(3)经济发展(创新)主体――企业家 (4)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追逐超额利润 动力源泉 企业家精神:首创性、冒险性 敏锐性、成功欲、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1929-1933年的大危机 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相对成功 的工业化
4、重视内向型发展战略
(二)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1、重视农业的作用 2、新估计市场机制的作用 3、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4、重视外向型发展战略
增加生产劳动者的人数,必先增加资 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资金;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唯有增加便利 劳动的机械和工具……不管怎样都有增 加资本的必要。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势必增加 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由于科研的专业化,利于适当的机 械能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借用某种机 器的力量,能增加产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评述

西方经济学评述评述是指对西方经济学学科性质,内容和大体原理,咱们怎么看,怎么对待等。
一、学科性质传统观点(指从斯大林开始至1978年)西方经济学用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式,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没有科学性,是庸俗经济学。
高校除经济学说史专业外,不开设西方经济学。
一样出版社不准出版西方经济学书,只有商务印书馆可出版,但要有批判性的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准确表述高鸿业教授:西方经济学有双重性质:一、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企图论证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在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偏向性上应持有否定态度。
二、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体会总结,专门是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体会和先进的治理方式——应该加以借鉴和吸收。
(高书11页)有人归纳为:整体、全局上否定,具体、局部上借鉴,我国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陈岱孙教授:已纠正了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应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大体理论和大体理论框架,吸收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的成份。
《求是》第38页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一样界定。
一样以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稀缺资源节约的科学。
那个地址重点有两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进行选择。
如对生产来讲,确实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样来讲,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研究每一个厂商或资源所有者如何把有限资源分派在各类商品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每一个家庭或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派在各类商品的消费或储蓄上,以取得最大的效用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样来讲,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整体经济活动的。
如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消费、投资和价钱的总水平等。
三、要紧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大体问题微观经济学的要紧问题可归纳为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厂商)理论、分派理论和福利理论,可用以下图表示。
图1-1 微观经济学要紧问题及彼此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大体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

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汉森、 汉森、托宾的经济学说 希克斯、哈罗德、多马经济学说,索罗、 希克斯、哈罗德、多马经济学说,索罗、莫 迪利安尼、 迪利安尼、杜森贝里的经济学说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三次大综合
一、概 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在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理论 观点和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观点和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远远 超过其他经济学流派。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超过其他经济学流派。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直到20世纪60 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滞胀局面的出现才 20世纪60—70 直到20世纪60 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滞胀局面的出现才 开始动摇,并且受到其他学派越来越严厉的批评。 开始动摇,并且受到其他学派越来越严厉的批评。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詹姆 萨缪尔森 托宾、 索罗、 莫迪利安尼、 奥肯、 斯·托宾、罗伯特 索罗、佛朗哥 莫迪利安尼、阿瑟 奥肯、 托宾 罗伯特·索罗 佛朗哥·莫迪利安尼 阿瑟·奥肯 阿尔文·汉森 华尔特·海勒 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 汉森、 海勒、 杜森贝里等等。 阿尔文 汉森、华尔特 海勒、詹姆斯 杜森贝里等等。 “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先提出,他在其《经 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先提出,他在其《 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中, 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中,开始用此名称来表明其经济理 论的特征。他所谓的“新古典” 论的特征。他所谓的“新古典”是指凯恩斯以前的西方 正统经济学,主要是马歇尔经济学,所谓“新古典综合” 正统经济学,主பைடு நூலகம்是马歇尔经济学,所谓“新古典综合” 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 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综 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探索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成型的经济思想。
如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分工、等级和财产”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对货物的划分等。
不同于西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作为政治的附庸。
只有像范蠡、司马迁等少数人才强调市场规律。
其中,一派主张压制商业,重农抑商。
如商鞅、桑弘羊等。
另一派主张控制商业,农商并举。
如管仲、刘晏。
但经济学的出现却还要等到近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国内和国际贸易日益繁荣,新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这一时期在英国和法国分别出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
(二)鼓吹殖民扩张。
(三)保护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1571-1641),他强调生产的目的是黄金积累,提出了“国际贸易差额论”。
将重商主义发扬光大的是威廉·配第(1623-1687),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并在《赋税论》对税收进行了研究。
与其它重商主义不同的是,威廉·配第也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
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重视农业。
(二)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三)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反对政府干预。
重农主义的先驱是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并《谷物论》论述了税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而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魁奈(1646-1714),他在《经济表》对重农主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而到了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英国更是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霸权地位。
此时的英国能够在自由国际贸易中占有巨大的优势,自由主义逐渐替代了重商主义。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本书体系概略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供求理论宏观经济核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凯恩斯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AS-AD模型•市场论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是什么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了道德哲学、论理学和数学,自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因为成绩优秀3年后推举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8年(25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6年后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当时一位年青贵族(贝克希莱公爵)的私人教授,并陪同公爵赴欧洲大陆游学,期间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的著名代表伏尔泰,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和杜阁。
1767年回到英国,1776年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出版问世。
《国富论》到底讲什么?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五篇。
第一、二篇论述经济学基本原理,形成一系列经济概念和范畴,第三、四篇着重论述经济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意义和作用,第五篇涉及财政学。
(一)历史背景:特殊的18世纪1、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英国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取得惊人的发展。
2、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变: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斯密的重要贡献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首次具备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2、首次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经济学此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个体对自己私利的追逐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支配,使这种对私利的追逐实际上导致了最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结果。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论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四次“比较-综合”

论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四次“比较-综合”黄鹏博【摘要】“比较-综合”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方法之一.将前人学说进行比较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合折中,而是指向新的理论范式,以实现理论创新.本文对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四次比较综合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特点,归纳其启示,指出尽管存在重要差别,正确的比较综合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发展出不仅能够适应国情与世情,而且不断增强科学性的新理论.【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35-136)【关键词】比较;综合;体系创新【作者】黄鹏博【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纵观经济学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那些有影响的理论体系的诞生,以综合著称的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的出现,都不是凭空而来,总是要汲取与综合前人的观点和材料。
在各种经济理论异彩纷呈的学科发展史中,总是需要在比较中认识,在综合中发展,以形成一套更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理论体系。
正确的比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科学的综合,更是一种创造,是融会贯通基础上的推陈出新。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四次大综合——约翰·穆勒、马歇尔、萨缪尔森以及斯蒂格利茨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例证。
(一)约翰·穆勒:古典经济学危机背景下的第一次综合穆勒的第一次大综合具有深刻的学术背景与现实背景。
在穆勒所处的时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李嘉图的分配理论都具有极大影响。
一方面,对于人口增长的悲观前景、生存工资的论断使人们对经济学产生悲观认识。
另一方面,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破产的危机。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思潮、孔德的实证主义、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开始出现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穆勒保持对新思想的开放头脑,以个人发展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视角,努力赋予古典经济学新的生命,对于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进行了一种更具比较性和适应性的综合。
(二)马歇尔:边际革命方法突破下的第二次综合马歇尔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近代经济学史上的四大综合

近代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四大综合(转)要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少不了提到经济学史上的四大综合,而这些综合是以约翰.穆勒为起点。
下面让我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四次综合.(一)约翰.穆勒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穆勒追随斯密、李嘉图,同时吸收了其他各种理论、观点,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代表作,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具体的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分配规律是人类制度问题,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
这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提供了依据。
(2)他追随萨伊,把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归结为生产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资本、自然要素(土地)。
与萨伊不同的是,他认为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并实际上把资本生产力归结为特定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生产力。
(2)穆勒在李嘉图划分两类商品基础上,把商品分成三类:供给不能任意增加,价值决定于供求的;供给可以无限增加,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供给可以增加,但单位生产费用会提高的。
在劳动价值论名义下,融进了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
(3)分配理论:在既接受李嘉图观点的情况下,融进萨伊、西尼尔的理论。
在工资问题上,把李嘉图的自然工资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结合起来,接受工资基金理论(马尔萨斯)。
工资基金理论: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增减,而周而复始的反复下去。
劳动基金,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
在利润上,与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这个观点相适应,他认为利润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力。
其依据西尼尔的节欲论来为资本家榨取利润辩解,把资本家的利润视为“忍欲”的报酬。
(4)在地租理论上,沿袭李嘉图地租论,并主张征收土地增值税。
穆勒从揭露分配不均等弊病出发,提出一系列改良主义经济政策,反映出对劳动群众和社会主义的同情。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

・
学 界视 点 ・
超 越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第 四次 革命 与 第 四次 综 合
叶
摘
航
要 :经济学近现代历 史上 曾经发 生过三 次革命 和三 次综合 ,每 一次 “ 革命 ”都 提 出 了与之
前 的经济学理论 不 同的研 究 范式 ,而每一 次 “ 综合 ” 则把 前后 两种不 同的研 究范式 统一在一 个更 大 的理论框 架 中。这种以 “ 革命 ” 与 “ 综合 ” 交替 形式 出现的 经济 学创 新模 式,既反 映 了人 类经济历 史不断前进 的步伐 ,也反 映 了人类 思想历 史不断深 化的过 程 。本 文首次提 出 了现代 经济 学第 四次革
成 ,包括 经 济学家 在 内的社会 精英 分 子 可 以 以更 为 包 容 的 心态 对 待 人 类科 学 与人 文 发 展 的 历史
遗产。
肇始 于 牛顿 的近代科 学 ,催生 了近 代经 济学 的第 二次 革命 ,即所谓 的 “ 边 际革命 ” ,其 标 志 性 的人物 和代 表作 分别 包括 赫 尔曼 ・ 戈森 ( H e r ma n n G o s s e n )的 《 人 类 交换 规 律 与 人 类 行 为 准 则 的发展 》 ( 1 8 5 4 ) 、卡尔 ・门格 尔 ( C a r l Me n g e r )的 《 国 民经济 学原 理》 ( 1 8 7 1 ) 、利 昂 ・ 瓦 尔 拉斯 ( L e o n Wa l r a )的 《 纯粹 经 济 学要 义 》 ( 1 8 7 4 ) 和威 廉 ・ 杰文斯 ( Wi l l i a m S t a n l e y J e v o n s ) 的 《 政 治经济 学理 论》 ( 1 8 7 9 ) 。“ 边 际革命 ” 突破 了古 典 经 济学 此 前 以生 产 投 入 ( 包括 劳 动 投
经济学发展史的六次革命与三次大综合——新经济学革命与大科学体系经济学(二)

新 经济学革命 与 大科 学体 系经 济学( ) 二
黄 锦 奎
( 圳 市人 民政 府 , 东 深 圳 58 0 ) 深 广 1 0 1
用价值论提 出了质疑与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 的 边际主义革命 ” 8 1 。1 7 年杰文斯 出版 了《 政治经济学原理》 门 , 综观西方经济 学的发展历史 ,大致可分为重 商主义 阶段 、 “ 格尔 的《 国民经济学原理 》 同时问世 , 后三年即 17 也 过 84年 , 瓦 古典经 济学奠 基与发展 的时代 、边 际主义 的新古典 经济 学时 尔拉 的《 纯粹经济学要义 》 出版 。 三本著作各 自独立地创立 了效 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时代和诸子 百家时代 。西 方经济学 发现 了边 际效用递 减原理 。这一影 响深远的概念 和 从近代重商 主义学说 出现 以来 , 以说一共 经历 了经 济学理论 用价值论 , 可 原理 成为现代微观经 济学 的核心 , 也成为宏 观经济学进行总量 体系六次大 的“ 革命性 ” 的事件与 变化 , 也就是经济学 理论体系 分析 的前 提与基础 , 有人认 为这就是古典经济 学与现代经济学 的“ 六次革命” 。 并视 为现代经济学 的标志 。“ 边际主义革命 ” 的影 响 ( )7 6年亚 当・ 一 17 斯密 的代 表著作《 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的分水岭 , 国 直 持续 到 2 0世纪初 期英 国新 古典 经济学 大师 阿尔弗雷 德 ・ 因的研究 》 即《 ( 国富论》 的 出版标 志着 近现代西方经 济学发展 ) 马歇 尔的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 最终 成为“ 新古典经济学体 系” 。 史上 的“ 第一次革命 ” ——“ 古典经济学革命” 效用 价值论三位 奠基 人不约而见地 公开否定劳动价值 论 , 17 7 6年 , 典经济学 的奠基者 亚 当・ 古 斯密发 表 了他 的划时 代经 典之作 《 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因 的研究 》 在 这部著 作 中 , 用效 用的眼光来判 断各种物 品的价值 。在研究 的内容 结构上 , , 劳动创造财 富 、 劳动创造 价值 成为全 书的思想基础 。这部著作 边 际主义效用价值论 经济学与传统 的经济学有着显著 的不同 。 集西方经济 思想之大成 , 并用一个思想 即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去 以穆 勒为代 表 的传统经 济学 主要 研究 劳动价值 论与经 济增 长 而 边 的推进 , 动价值论 被 由边 际原 理 劳 贯通 整个经 济学理论 体系 ,成 为科 学发展 史一座 宏伟 的里程 等 问题 , 随着 “ 际革命 ” 经济学 的核心 问题 变 碑。 斯密在 这部著作 中批判 了当时居 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经 为原 则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所代替 。 济 思 想 与 政 策 主 张 , 主 实 行 经 济 自 由 主 义 , 对 国 家 干 预 经 成 了在数量 的资 源 的约束 内如何 找 到满足或 实现 消费者和 生 力 反 边 济生 活 , 第一次发现 了“ 看不见 的手” 以此为基础创 立 了比较 产者 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问题 。 际主义在研究方法 上与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统经 济学也有重大的 区别 。 在给定数量 的资源 约束 内寻找最 优 完整 的古 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 它为古典经济学从多方面奠 从 定 了丰富 的理论基础 , 开辟 了经 济学发展 的方 向 , 开创 了经济 点的问题 的提出为经济学利用数学进行论证提供 了条件 。 这 种意义上可 以说 , 际革 命标志着现代经 济分析的开始 。于是 边 学说 史上一 个崭新 的时代 , 志着西方经 济学 说史上 的“ 标 第一 经济文献 中开始 出现数学 公式 、 立方程 , 联 布满 了数 学符号 与 次革命 ” 。 曲 线 图 。 由 于边 际 分 析 的 引进 , 积 分 成 为 经 济 分 析 的有 力 工 微 回顾 2 0多年多来斯密 这部著作对经济 学的杰 出贡献 , 0 我 边 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一 场大范围的经济学说 们可 以说 , 迄今 对经 济思想 与经济政策仍 有 巨大 的影 响 , 由此 具。“ 际革命 ” 的创新活动 。 从总体上来看 ,9世纪 7 1 0年 代以后边 际学派的发 开创 的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仍 然是经济思想 中主要组成 部分 , 并 展主要有 两个 支流 :一个是 以心理 学为分 析基础 的心理学 学 成 为众 多经济学家进一 步精 心雕 琢各种经济学说 的基础 。 方 西 以 一 学者 特伦斯 ・ 哈奇森 T rneW.uc i n 认 为 “ w・ eec H t s ) ho 斯密 的《 国 派 ,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门 格 尔 为 代 表 ; 个 是 以 数 学 为 分 析 工 具 的数理学派 , 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 帕累托为代表。其后美国的 富论 》 标志着经 济思想史上 的一个新纪元 或者说 一场革命 。” ① ( )9世 纪 7 二 1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克拉克把边 际效用论与作 为美 国传统 的凯里 的和谐论相结合 , 发 展 了边 际 生 产 力 分 配 论 , 而 形 成 了 美 国特 点 的边 际 效 用 学 从 的“ 第二次 革命 ” 边 际主义革命 ” “ 克 1 9世纪 7 0年 代初 , 国经济 学家威 廉 ・ 坦利 、 英 斯 杰文 斯 、 派 , 拉 克 成 为 美 国学 派 经 济 学 的奠 基 人 。 ( )0世 纪 3 三 2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瑞 士经济学家莱 昂・ 瓦尔拉斯 与奥 地利经济学 家卡尔 ・ 门格尔 , 第 — 凯 几乎 同时在不 同的 国家各 自独立 地提 出了 主观效用 价值论 和 的 “ 三 次 革 命 ” — “ 恩 斯 革 命 ” 13 9 6年英 国著 名的经济 学家约翰 ・ 梅纳 德 ・ 恩斯 出版 了 凯 边际分析方法 ,认 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决 定于劳动 的消耗量 , 而 就业利息 和货 币通论》 引发 了经济学 史 , 是取决于主观评价 , 从而对古 典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 和生产费 他最著名 的代表著作《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英国,1766-1834
《人口原理》 (1798);《政治理论 》(1820)
法国,1767-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大纲》;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 的影响的书信》
英国,1790-1864
英国,1806-1873,科 《政治经济学原理》 学怪人,折衷主义者 (1848)
法国,1801-1850
德国,1783-1850
《孤立国》
德国,1810-1858
奥地利,1840-1921
《经济学原理》 (1871)
奥地利,1851-1926
《自然价值》(1889)
奥地利,1851-1914, 《资本实证论》 门格尔的女婿,熊· (1889) 彼特是他的门徒
英国,1835-1882
《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1);《煤炭问题 》(1865)
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
反对谷物法
经济浪漫主义,论证了小资产阶级利益,完结了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时代 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 2、剩余价值论(核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前提 3、资本理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 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
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
托马斯·孟
科尔培尔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重农学派(20 年)
自然秩序;“纯产品 学说”,农业是财富 唯一来源;资本流通 与再生产;“自由放 任,自由通行”
18世纪50-70年代,出 魁奈 现于法国,随着1776 年《国富论》的出版 而解体 杜尔阁
约翰·诺克
诺思 古典学派的先驱 休谟
法 国 古 典 学 派 起 终 人 物
1、提出有效需求不足; 2、开创总量分析; 3、重视国家干预,财政政策为主; 4、提出乘数效应; 5、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_综合_折中_与经济学的创新_以约_斯_穆勒_阿_马歇尔和保罗_萨缪尔逊为例

“综合”、“折中”与经济学的创新———以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尹伯成内容提要 “综合”、“折中”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将前人的各种学说进行“综合”,并不是简单混合,而是可发展出新理论;将前人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进行“折中”,并不是调和矛盾,而是可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 综合 折中 理论创新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些经济学家不但常常“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常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加以“折中”,以构建自己的理论。
对于这种“综合”、“折中”特别是后者,过去学术界通常持否定态度,轻则称之为“调和折中”或“折中主义”,重则斥之为“大杂烩”。
其实,这种“综合”甚至“折中”往往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约・斯・穆勒的“折衷主义”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写过很多著作,经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这部著作在相当长时间内被奉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权威教材,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才被边际效用理论逐步取代。
约・斯・穆勒经济学的最大特点,马克思概括为“没有生气的折衷主义”①(折衷,同折中)。
这一特点是时代的产物。
约・斯・穆勒开始活动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同当时英国及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有着密切联系。
187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商业萧条,工人大量失业,生活困苦,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社会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
经济思想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广西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最早将法国重农学派用“重农主义”一词加以概括的经济学家是()。
参考答案:杜邦·奈穆尔2.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是()。
参考答案:詹姆斯·斯图亚特3.重商主义主张()。
参考答案:鼓励输出,限制输入4.重农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
参考答案:尝试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过程5.欧洲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
参考答案:保持贸易总额的顺差;减少奢侈品的进口6.下列关于魁奈的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他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他的思想是封建外观下资本主义本质的反映;他在经济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发表了《经济表》;他认为只有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7.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法国重农主义者杜尔哥主张()。
参考答案:取消国内对谷物自由贸易的限制及征税;实行酒类贸易自由;要免除农民建造街道的徭役,代之以税赋;要对特权阶级同样征税;取消行会组织8.“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错9.重农学派使用假设数据作为构建与农业改革和税收相关的政策建议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10.在《经济表》中,魁奈认为,静态均衡是检验干扰总产出实现均衡状态的一个逻辑起点。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斯密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参考答案:提出了分工优势原理2.在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是()。
参考答案:地租理论3.马尔萨斯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反对()。
参考答案: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4.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参考答案: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5.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主要标志有()。
参考答案: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6.李嘉图体系的基本矛盾有()。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马歇尔的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末资产阶级新需要产生的,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垄断阶段,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尖锐,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传统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而新产生的经济学派,如边际效用学派、新历史学派,都不足以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抗,于是马歇尔就以经济学的正宗卫道士自居,担负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资本主义剥削辩解的任务。
他在1890《经济学原理》中所建立的经济学体系是继约翰·穆勒折衷主义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第二次大综合。
这一综合以约翰·穆勒的理论为基础,除继承英国经济学传统外,还受庸俗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和法国数理学派古诺经济学的影响,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率论、生产费用论、生产三要素论、经济和谐论、节欲论等传统理论与数理化分析、心理分析、庸俗进化论等“新”观点结合起来,拼凑成为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他对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方法论,他承袭了作为西方经济学基本出发点的边沁功利主义,但进一步用奥地利学派的主观心理分析方法对之加以改造,抽去了“功利”的客观性,把客观的功利变成了主观的心理动机和欲望,如获得满足、避免牺牲等,并以此作为他整个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又接受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若干方法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认为历史学派标榜的历史归纳法对经济学研究来说与奥地利学派推崇的抽象演绎法同样重要,并把历史学派倡导的庸俗进化论具体化为连续原理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
在具体分析和表述经济问题上,广泛运用了数理学派的数理方法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方法并将二者融合,从而将数理学派的数理分析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并使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披上了“科学化”、“精密化”、“实证化”的外衣,在进行这些综合时。
他的主要发展是普遍借用生物学特别是力学均衡的概论,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图表来表述自己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
第二编,若干基本概念,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等基本概念。
第三编,论欲望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
第四编,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论述生产理论。
第五编,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六编,国民收入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
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三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三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
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
《经济学原理》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并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第三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保罗.萨谬尔森《经济学》1948年出版
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是第一部融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经济学教科书。
一方面,他把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作为该书的中心问题来叙述和解释凯恩斯的理论结构,从而完成把凯恩斯理论提升到经济学主流地位并演变为宏观经济理论任务的第一人;另一方面,他仍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理论作为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包括进去,把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理论两种对立的理论融为一体。
萨谬尔森后来把这样安排的这种理论结构演变成为“新古典综合”,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学的结合。
这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继约翰.穆勒和马歇尔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
萨谬尔森的新古典综合体系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传统经济学上“均衡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论”的综合;二、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三、是收入分析与货币分析的综合,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四、在社会经济制度上则是政府调节与私人经济相结合、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所谓“混合经济”制度。
其中心就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的综合,这需要为使微观经济原理发挥作用而创造一个“充分就业”的宏观环境。
萨谬尔森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当事人---个人、家庭、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的行为,如何在满足给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导致市场均衡。
萨谬尔森把经济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用线性规划加以刻画,由此奠定了新古典学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