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文化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南县地理文化
阜南县,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人口172.1万。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境西南部,淮河北岸,阜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畜牧养殖大县、林产品加工大县、劳务输出大县、“中国柳编之乡”和全国唯一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
阜南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厚重的文化”。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氏族部落在此定居。境内现存有新时器时代的贺胜台、阮城、七星桥等文物遗址。出土的商代酒器龙虎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国家历史博物馆。这里有“杰出的人物”。阜南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三国名将吕蒙、北宋名吏焦千之、清代诗人刘体仁等皆出生于阜南。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在颍州为官时,曾流连于阜南的风物景致,留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等名篇佳句。
这里有“精湛的技艺”。阜南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几百年的经济积累和技术进步,使柳编技术日臻成熟,自成体系,被国家权威部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乡”、“安徽省柳编产业出口基地”,阜南柳编技艺作为传承历史文明和文化的载体,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柳编产品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有“感人的精神”。
阜南位居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座落在境内,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库担负着淮防汛抗洪和保障中下游安澜的重任。自1953年建库以来,王家坝闸已有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
成为淮河防汛抗洪开启次数最多、最频繁的蓄洪库。阜南人民长期为淮河流域防洪保安做出巨大贡献的精神,被温家宝总理誉为“王家坝精神”。2007年7月24日,温家宝总理第六次视察阜南时,给予“王家坝精神”高度评价和凝炼总结,即“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还有阜南县的特色小吃,几乎家家的女主人都身怀绝技。阜南格拉条、凉皮、粉子馍、面鱼鱼等都做得好。若去馆子,阜南县饭店可以说是集大成者。随意去一个农家乐,也都有令人欣喜的发现。阜南县有一个夜市。她周边也有很多特色小吃。阜南县最有名的“郜台板鸭”系地方特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佳味肉食。产于淮河岸边阜阳县蓄洪库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的优质放养鸭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任其冬霜滋润,表皮受阳光烘照,通体油珠闪亮,营养丰富。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
阜南县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各种特色小吃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