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传统舞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一直就存在的,作为一种代表或象征中国传统艺术的舞蹈文化,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那你知道中国古典舞特点吗?一、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圆润流畅“圆润”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其动作与内容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高度的协调、平衡、一致的整体,形成一种“圆”的艺术。
而在生活中,“行云流水”、“曲折婉转”、“龙飞凤舞”、“闪转腾挪”等词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典舞。
的确如此,单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动势动态来看,它确实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圆运动原则。
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无论是身体体态的拧、倾、圆、曲,还是舞蹈动律上的起承转合规律,及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上,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即是圆润流畅。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周运动,其实暗地里冥合了中国传统“周而复始”的流序。
在中国古典舞里,“圆”得到了最精纯、最深刻的展示与表现。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在往复回环的舞台、盘桓往复的时空、无限绵延的艺术空间中,实现了对生命曲线之美的再现,沉淀出了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圆道。
二、中国古典舞的特有神韵——形神兼备“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点之一。
所谓“神韵”,指的是神采气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
“神”,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韵” 则体现一种品位,一种和谐与风雅。
如果说“神”中透着阳刚之气,而“韵”里则含着阴柔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即体现为形神兼备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蹈中,“神”是不可捉摸的、,但其“形”却可视可感,同时它也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
国风舞步的介绍
国风舞步是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婉约大方的舞蹈风格。
国风舞步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韵律感,通过细腻的手势、步伐和转身等动作,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和美学观念。
国风舞步的步伐轻盈、节奏感强,手势和身姿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时而婉约如水墨画,时而豪放如狂草书法。
在舞蹈中,表演者通过身体的语言,传递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国风舞步的服装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常常采用传统的丝绸、锦缎等材料,配以精美的刺绣、镶边等工艺,展现出华丽而典雅的韵味。
而舞蹈的配乐则多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如古筝、二胡、笛子等,音乐旋律悠扬、婉转,与舞蹈动作相互辉映,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总的来说,国风舞步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特的舞姿和音乐,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学价值。
无论是在文化交流、艺术表演还是日常生活中,国风舞步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如今说论,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在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XXX教授在她的《在民族的沃土中生根》一文说:“有人把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特点,归结为重旋律、重情感的线的艺术,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戏曲舞蹈讲究形体的曲线美——舞姿的拧倾、弯曲、交叉、旋钮是它的显著特点,是这种‘线的艺术’的重要体现。
戏曲舞蹈提供了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式独特的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这包括‘以腰为轴’的运动力源论,‘从方面做起’的运动起势论以及曲圆、含腆、缩展、缓急、刚柔、松紧、虚实、开含等的运动辩证法。
”论文还认为“(武术)粗犷、刚健、洒脱、舒展的精神气质更接近现代人,其中太极拳内外结合的用气发和粘、绵、连、随的韵律技法的特点及长拳中矫健的步法,宛如游龙的身法连接及闪、转、腾、挪的技巧特点正巧弥补戏曲舞蹈的不足。
”传统戏曲与武术中和谐的流动美、刚柔动静的统一以及芭蕾的韧性和修长,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古典舞的建设和发展,这种统一于形与神、身与心的艺术,使当代中国古典舞,成为世界舞坛上散发独特馨香的一朵花。
欣赏当代中国古典舞,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风格特征:“圆形的艺术”——无论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第一套规范化的中国古典舞基础教材中的八个手位和新敦煌学派的“反弹琵琶”、楚时的前后“三道弯”,还是中国古典舞神韵教材中的“云肩转腰”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
所以,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
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
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
“形神兼备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行神兼备”。
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工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他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国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然而在“文革”时期,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中国古典舞又获得了新生,它在尽可能保存传统舞蹈自身的品质下,对其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创建出了今天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然而在这精髓之中,无一不蕴含着一个永恒的规律及特征———圆。
下文就以中国古典舞的这一特征,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伟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
古代哲人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天地和其德”,体现天地的德性和特点。
天和地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两个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已,日月星辰是有规律的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歇止。
人也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人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
民间舞基本功扶把练习要求
民间舞基本功扶把练习要求民间舞基本功扶把练习要求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命情感和烘托场⾯⽓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激情的物化。
那么民间舞基本功扶把练习要求有哪些呢,⼀起来看看! 把上擦地 前擦地要求:以脚跟带动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动⼒腿脚尖对主⼒腿脚后跟。
旁擦地要求:以脚尖带动经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
脚跟前顶,⼤腿跟转开。
后擦地要求:以脚尖带动经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
⼤腿跟转平,脚背向外,动⼒脚尖对主⼒脚后跟。
(注:擦地时保持上⾝直⽴,稳定,胯正。
) 把上压腿 压前腿要求:腿直胯正,基本做到脊椎拉长,⼩肚贴⼤腿。
压旁腿要求:双腿直⽴外开,胯正,基本做到后背贴⼤腿。
压后腿要求:单⼿扶把,外侧直腿在把杆上,⼤腿根外开,脚背向外,主⼒腿蹲,上⾝保持直⽴。
把上抬腿 前抬腿要求:⼩⼋字位,动⼒腿经前擦地慢慢抬起45°脚跟向上顶,延伸感。
旁抬腿要求:双⼿扶把,经旁擦起45°,⼤腿转开的。
后抬腿要求:经后擦起45°,脚背向外。
把上踢腿 前踢腿要求:动⼒腿经擦地向上,脚尖⽤⼒脚跟带踢。
旁踢腿要求:经旁擦地脚尖带往⽿后踢,胯根打开。
脚背向外。
后踢腿要求:经后擦地脚尖带后踢,胯跟转开脚背向外。
(注:腿直脚绷,上⾝直⽴稳定,胯正。
) 地⾯练习 横叉竖叉要求:在三级的基础上,进⼀步提⾼,加强软度。
担叉要求:下竖叉,前后腿膝盖伸直绷脚,成⼀条直线,保持胯正,双⼿撑地,往下担。
中间练习 直⽴后弯腰要求:加强数量,甩腰。
抢脸要求:加强控制⼒,加强数量。
⼩踢腿要求:速度⼒度,踢出25度,经擦地的。
⼤踢腿要求:同把上踢腿要求,重⼼的转移,⼿位叉腰或⼭膀位。
旁腿要求外开,向⽿后。
(注:其他软度训练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脚、膝、胯的⽅向,开度,直⽴和稳定,腿、腰、肩、胯,脚背。
) 拓展内容:民间舞种类有哪些 民间舞蹈的元素:民间舞泛指产⽣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常见的民间舞包括:秧歌、腰⿎舞、花⿎灯、狮⼦舞、龙舞、花灯、安代舞、热巴、赛乃姆、扁担舞、芦笙舞、阿细跳⽉、农乐舞、孔雀舞等. ⼀、民间舞的表演性特征 中国民间舞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活的真情实感和对美好⽣活的向往,深受⼴⼤⼈民群众喜爱.下⾯就从民间舞的舞蹈内容和舞蹈语汇等⽅⾯来谈谈民间舞的表演性本质特征. 1. 内容突显“剧情化”. 民间舞之所以形成“舞、戏”合⼀这样⼀种艺术形态及本质特征,其原因在于产⽣民间舞蹈的民族⽂化背景中所具有的民俗性.所谓“民俗”,它的内容包括⼀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信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正因为如此,在民族⽂化背景下产⽣的民间舞蹈便具有了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特征,是⼀种“剧情”化的舞蹈艺术结构形态. 2. 表“情”为主审美趋向 “⾃娱性”是民间舞蹈不同于其他舞种的显著标志.⽽⾃娱的“情”在民间舞当中,就是“⼼声”的⾃然流露.事实上,“情”是民间舞的⽣命.在民间,任何⼀种代表众⼈情感、愿望的舞蹈⽴即会变成⼈们的精神财富.民间舞⼀旦没有了“情”,其⽣命⼒也就不复存在. 因此,以“剧情”化的舞蹈结构和以“表情”为主的民间舞语汇正是民间舞艺术本质特征的要求和体现. ⼆、以“民间舞蹈”为创作元素的舞蹈创作 舞蹈语⾔是作品反映民族社会⽣活,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段.作品之间要求不同与差异,艺术形象要求千姿与百态,形式要求新颖⽽具有独到的情调与特⾊,从中起关键作⽤、并能分辨其风格与特点的就是依靠独具个性的语⾔.所以作品语⾔的独特个性,是作品的⽣命,是作品成功的希望. 创作舞蹈作品的根本任务是塑造鲜明⽣动⽽富有感染⼒的艺术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先进与⽂明.倘若⼈物苍⽩,再好的⽴意,也难以表现出来.可以肯定地说,⼈物形象成功塑造和主题思想深刻是成正⽐例的. 舞蹈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活的⼀种特殊的表现⼿段.舞蹈形象的创造是⼀种形象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物思想情感与发展的⾛向,在想象与具象的思维推敲中,去创造真实的、活⽣⽣的艺术形象.要想使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必须注意在作品营造的氛围意境中去塑造展⽰⼈物形象,并在细节中去刻画⼈物的精神⾯貌。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的作文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的作文潮汕英歌舞,听到这个名字,我总是想起爷爷小时候教我跳舞的场景。
你可能会问,啥是英歌舞?别着急,我这就给你说说这个绝对不一样的文化瑰宝。
英歌舞,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像一首悠扬的歌,但其实它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
它不像你平常见到的那些舞蹈那么规矩和正式,而是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活力。
想象一下,你在一群人中间,大家都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装,脚下的步伐像是小跳蛙,手臂随着节奏舞动,真的是特别热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去参加了一个地方的英歌舞庆典。
那天,我的朋友小明也来了,他对这个舞蹈是个新手,兴奋得像个孩子。
爷爷笑着对他说:“小明,你要是想学会英歌舞,首先得放得开,跳得活泼。
”小明挠了挠头:“可是,我这动作不就是个‘蜻蜓点水’嘛,能不能学得快点?”爷爷哈哈大笑:“没关系,慢慢来,英歌舞的精髓就在于开心和参与。
你看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跳得不快,但笑容特别灿烂。
”说完,爷爷拉着小明一起开始了舞蹈。
我看着他们,心里不禁感叹,这英歌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
跳了一会儿,我觉得有点累,跑去找奶奶请教。
奶奶在一旁看得特别开心,她边看边跟我说:“英歌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故事和含义。
比如,你刚才跳的那个‘小燕子飞’动作,就是表示希望和祝福。
”我听了,心里感到暖洋洋的,这真的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舞会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潮汕特有的小吃。
小明对我说:“今天真是太有趣了,我都不想离开了。
你说,这英歌舞是不是我们潮汕人最骄傲的文化之一?”我点点头:“当然了。
英歌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我们潮汕文化的一部分,它让我们记住了自己的根,也让我们在跳舞的时候收获了欢乐。
”爷爷也在旁边说:“没错,英歌舞是我们潮汕人的骄傲。
它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方式。
”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总的来说,英歌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潮汕人心中的一种情感和记忆。
每当我看到这些精彩的舞姿,就像是看到了潮汕的历史和文化在跳动。
从舞蹈表现形态的视角探究中国街舞的“流行”模式--从《这!就是街舞》第二季说起
4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3从舞蹈表现形态的视角探究中国街舞的“流行”模式——从《这!就是街舞》第二季说起孟 光摘 要:《这!就是街舞》是中国成功打造的一场充满燃点、激发舞者魅力的街舞盛典。
该节目参赛舞者不仅有国内顶尖级的舞者,还吸引了世界顶级华裔舞者来参加,整个节目呈现了目前国内街舞最高水平,同时也看到了国际顶级舞者的优质特点。
本人结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视频分析法,对街舞各舞种舞蹈形态的基本动作元素、基本风格、基本技巧进行了归纳阐述,以及街舞与跨舞种的融合创演,从舞蹈表现形态的视角探究中国街舞的流行模式,发现中国街舞从外来的模仿模式走向自我优化、元素创新的舞台艺术新模式。
关键词:街舞;表现形态;融合;模式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孟光(1981-),女,四川音乐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科研项目《拉班动作原理在Hip-hop 舞蹈律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街舞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第一个阶段,从一味“拿来”,学其“体”不思其“道”,囫囵吞枣,因为西方街舞不太符合中国传统的舞蹈审美意识,中国街舞往往显得不伦不类。
第二个阶段,中国街舞舞者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街舞的技术与技巧进行借用,去除“痞”味表达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
第三个阶段,在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交汇、碰撞,中国街舞在东西文化汇流中的选择:一方面从本国的舞蹈审美意识去发展表现形态,另一方面与本国其它形态舞蹈的融合。
一、街舞不同风格的表现形态《这!就是街舞》第二季节目中从海选到总决赛出现了很多的舞种,例如:震感舞(Popping)、地板舞(Breaking)、锁舞(Locking)、自由式街舞(Hip-hop)、都市编舞(Urban Dance)、甩手舞(Waccking)、爵士舞(Jazz)、狂派舞(Krump)、折骨舞(Flexing)、描声舞(Myosung)、雷鬼舞(Dancehal)、浩室舞(House)等,街舞舞种的丰富彰显了街舞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有这样一种美好写中国古典舞作文
有这样一种美好写中国古典舞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有这样一种美好——中国古典舞你们知道吗?中国有一种非常美丽动人的舞蹈,它就是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可不是现在流行的那些舞蹈,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当看到古典舞的演出,我就会像着了迷一样,完全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舞者们身着飘逸的长裙,上面绣着繁复精美的图案,就像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
她们脚下生风,袖袍飞扬,在舞蹈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情和神态。
有的舞姿飘渺婀娜,宛如仙子下凡;有的英气勃发,英武非凡;还有些则清新脱俗,瑰丽如花。
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讲究圆柔曼妙,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
舞者手中常常拿着绣球、扇子或其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道具,配合舞蹈动作,显得格外灵动有趣。
舞蹈中还融入了一些特技动作,如旋转、倒立等,看着让人赞不绝口。
不过,这些特技动作并不张扬突兀,而是完美地融入了整个舞蹈之中,与舞姿相得益彰。
除了优美的舞姿,古典舞的音乐也同样打动人心。
舞蹈常伴随着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剧种的伴奏乐曲,听起来就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
音乐优雅空灵,与舞蹈的柔美姿态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意境。
我最喜欢的一种古典舞就是"三位女舞"。
舞蹈讲述了三位相亲相爱的闺蜜行走在山川草野间,观赏大自然美景的故事。
舞者或翩翩起舞,或依偎在一起,亲密无间的友谊就这样用舞蹈诠释得活灵活现。
不知不觉,我们也仿佛成为了她们的朋友,跟随着她们一同欣赏沿途的美景。
中国古典舞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博大,也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
通过舞者们的肢体语言,我们能感受到她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存在,观赏古典舞让我的心灵получ得到了休憩和滋养,收获了无穷的乐趣。
我梦想有一天能亲身体验一下古典舞的韵味。
虽然现在还很难完全领会舞蹈的深层含义,但我会继续用心欣赏,努力感受古典舞蹈的魅力所在。
古典舞三大流派介绍:汉唐舞蹈
古典舞三大流派介绍:汉唐舞蹈古典舞三大流派介绍:汉唐舞蹈汉唐古典舞,就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朝、唐朝精神和所在的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中国汉朝、唐朝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朝、清朝以来发展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主要根据点而产生和保留下来的——汉唐古典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汉唐舞蹈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使得经济得到最大的发展。
同时推动了文化的飞速发展,在乐舞方面它更继承了汉、隋的优秀传统,经过各个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唐代的乐舞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如将隋代承袭下来的《七部乐》增删为《九部乐》,到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又加《高昌乐》成为《十部乐》。
汉唐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二者在审美以及舞蹈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很多学者将汉代唐代的舞蹈统称为汉唐舞,汉代的乐舞以其唯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底蕴为唐代的乐舞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唐朝则在继承汉代乐舞的基础上造就了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上的高峰。
汉唐舞蹈特点汉代舞蹈结合了江淮流域和黄河流域文化的合流,即楚文化和尊周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俗乐舞的发展高潮。
汉代舞蹈有以下特点:1.北方周文化坚实、厚重、谙于人事的务实风格;2.南方巫文化挥洒、坦荡、俏丽、妩媚、敬事鬼神的幻想和热情;3.方士、神仙家创造幽冥与神界仙界的奇想;4.黄老之术散播的虚幻迷离;5.原始儒教至此的纤维化,又为汉代舞蹈注入了飘逸杳渺的气韵,使得汉代舞蹈外观奔放古掘而意蕴巧,形、神都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汉代自娱性和即兴舞很兴盛。
《史记》曾记载汉高祖刘邦乘酒兴高歌起舞:“大风起兮去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汉代是一个舞蹈活动极其广泛的时代,不仅宫廷享有舞蹈表演,豪门富家有私人女乐,在民间的祭祀和丧葬中,也普遍使用了歌舞,在最近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如《汉武大帝》等已经经常使用舞蹈表演的形式作为庆祝。
由于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所有汉代人处处体现的就是自信以及宏大的气概。
非遗文化麒麟舞传承作文
非遗文化麒麟舞传承作文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特别酷的传统舞蹈,那就是麒麟舞。
这麒麟舞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非遗文化的星空中闪闪发光。
我第一次看麒麟舞的时候,眼睛都看直了。
只见那麒麟造型的道具活灵活现,五彩斑斓的麟甲在阳光下闪着光,就像真的麒麟下凡了一样。
舞麒麟的师傅们那也是相当厉害,一个个精神抖擞,像是被麒麟附了身。
你可别小看这麒麟舞,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
那麒麟摇头晃脑的样子,可不是乱晃的,它代表着麒麟的灵动和祥瑞之气。
跳跃的时候呢,就像麒麟在云间穿梭,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
我当时就在想啊,这师傅们得练多久才能把麒麟舞得这么好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传承麒麟舞可不容易,这就像一场接力赛。
老一辈的艺人辛辛苦苦地把这门手艺传下来,年轻一代就得稳稳地接住这个接力棒。
我有个朋友就是学麒麟舞的,他说刚开始学的时候可难了。
那麒麟道具可沉了,举一会儿胳膊就酸得不行。
而且那些动作啊,看着简单,做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可是他没有放弃,为啥呢?因为他知道这麒麟舞背后的意义可重大了。
麒麟舞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它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记忆和美好的祝愿。
在过去,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是有什么喜庆的事儿,麒麟舞一出场,那气氛就热闹到了极点。
大家围在一起,看着麒麟舞,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麒麟舞啊,就像是一种魔法,把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现在呢,虽然时代变了,但是麒麟舞可不能被遗忘。
有些地方的人们可聪明了,他们把麒麟舞带到了学校里。
那些小朋友们就像一群小天使,跟着师傅们一招一式地学。
小朋友们学得可认真了,他们那充满活力的小身板儿舞动起来,让麒麟舞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觉得麒麟舞就像是一棵大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
我们这些后人呢,就是树上的叶子和花朵,靠着这棵大树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我们要好好地传承麒麟舞,让这只“麒麟”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继续欢腾跳跃,把祥瑞和欢乐带给更多的人。
中国古代舞蹈
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代的舞谱舞蹈本来没有“谱”。
原始舞蹈只是人们手舞足蹈来表达感情的自娱自乐,抬手动足都没有什么规范。
当舞蹈艺术从队形到动作都有了令人满意的样式以后,人们才想到互相模仿,并且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开始也只是口传心授,渐渐地,人们就要求用某种方式把舞蹈形体动作和姿态,以及队形的调度等记录下来,以便于记忆,便于推广和传播,于是就产生了舞谱。
中国古代的舞谱,流传到现在的最早的一种是《敦煌舞谱残编》。
这个“残编”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
刘半农把它收在《敦煌掇琐》一书中。
罗庸、叶玉华、任二北等对这个舞谱残编都有所研究。
从残编中可以看到关于舞蹈节拍和身段的术语13个:令、送、舞、挼〔rou揉〕、据、摇、 、约、拽、头、掯〔ken〕、与、请。
这个舞谱是1000多年前晚唐五代时写下的。
它比西方国家最早使用的15世纪的符号舞谱,要早几百年。
到了宋代,又有《德寿宫舞谱》。
那是距今800多年前,宋高宗时的宫廷舞谱。
它是对舞蹈演员基本技巧训练的教材,里面记录了左右垂手、大小转撺、打鸳鸯场、鲍老掇、掉袖儿、五花儿、雁翅儿、龟背儿、勤步蹄等九类动作的63种姿态或队形。
中国古代的舞蹈,常常和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
舞蹈,曾经是巫觋的一种专长。
中国的道教形成以后,道士们依然保持着巫师的本色。
在道士的斋醮[jiao叫]仪式中,有相当份量的舞蹈内容。
道士们有一种“步罡[gang缸]踏斗”的“缭绕”之法,据说可以“遣神召灵”。
其实,那不过是一种舞蹈步法。
那种步法来自原始的巫教,传说是从远古治水英雄大禹那里学来的,叫作“禹步”。
道士们说它“三步九迹”,上应天上的“三元九星”。
道教的《真人禹步斗罡法》说:用白垩画作九星,斗间相去三尺。
从天罡起,禹步随作,一次第之。
居魁(星)前,逆步之。
说的是道士“步罡踏斗”时,要先用白石灰在地上画作九颗星,星斗之间相距三尺。
从天罡星起,就要走“禹步”,一步挨着一步。
到魁星前时,倒过来作反方向走。
禹步的具体走法是: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ppt课件
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
般由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舞时歌者不舞,
舞者不歌,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最后总
是在热烈地快板中结束。各地赛乃姆均以其音乐
风格的不同而异,但一般舞蹈动作并无十分明显
的差异。
•
刀郎舞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历史
悠久,形式完整,具有浓郁的边塞气息和风格。
• 东巴舞——是东巴巫师在宗教活动的各种 道场上的表演的跳神舞蹈。舞蹈根据各种 道场所祭主神的性格与形象特征,以艺术 模拟的手法表现出来。
• 1、东巴舞的表演形式与风格 风格:东巴舞既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又具 有民俗性和娱乐性的风格特征。
• 2、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东巴教吸收了藏传佛教、中原佛教、道教 等宗教文化,丰富了东巴经的内容,为东 巴教服务的东巴舞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并且以经文的形式把跳神舞蹈的规范记录 下来。并有三个主要特征:
• 1、与崖画、神话的比较
崖画——崖画(岩画)是原始部落把自己 的各种活动镌刻、绘画在山崖、岩石上的 图像。
神话——神话也是如此。如“芦笙舞”。 (女娲创造了人,又“教男女自行婚配、 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还发明了笙簧, 也就是葫芦笙.)
• 2、非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承
• 民间舞蹈的传承是在群众间直接进行的, 人们通过模仿学会舞蹈,经过反复训练逐 渐掌握高难技巧与艺术表现力,以这种方 式进行传承、掌握与表达的舞蹈文化就是 非语言文字文化。(下面结合“萨满舞”、 “羌姆”与“查玛”、“东巴舞”作进一 步的探索研究)
• 五种文化类型的动态形象特征与文化特点: 农耕文化型——安详、有优美的动律。 草原文化型——“天之骄子”的英姿。 海洋文化型——人海和谐的心态。 农牧文化型——高原“一顺边”的美。 绿洲文化型——丝绸古道的风韵。
篆刻舞蹈简介
篆刻舞蹈简介嗨,小伙伴们!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种超级独特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篆刻舞蹈。
篆刻舞蹈,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就很新鲜有趣呢?它可不是简单的把篆刻和舞蹈这两个概念拼凑在一起哦。
咱们先来说说篆刻吧。
篆刻呢,那可是咱们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
它主要是在印材上镌刻文字或者图案。
一块小小的石头,经过篆刻家的巧手,就变成了一件充满文化底蕴的艺术品。
在篆刻的世界里,每一刀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从选石开始,就得精心挑选,石头的质地、纹理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
然后就是设计印稿啦,这可需要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审美呢。
那些篆书字体,曲曲折折,疏密有致,就像是神秘的符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篆刻师拿着刻刀,就像舞者拿着自己的舞鞋一样珍视。
他们用刻刀在石头上小心地游走,一点一点地刻出那些精致的线条。
或刚劲有力,像勇士在战场上挥舞着宝剑;或婉转柔美,像江南水乡的流水。
每一方印章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灵魂。
那舞蹈呢,大家就比较熟悉啦。
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的艺术。
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身姿、灵动的步伐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将各种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热情奔放的拉丁舞,还是优雅舒缓的古典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而篆刻舞蹈呢,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融合。
它将篆刻中的那种沉稳、内敛、精致的气质融入到舞蹈当中。
想象一下,舞者们的动作就像刻刀在石头上的镌刻。
他们的身体线条像是印章上的篆字线条,有起有伏,有弯有直。
在表演篆刻舞蹈的时候,舞台的布置可能会有很多和篆刻相关的元素,比如一些放大的印章图案作为背景,舞者们的服装上也可能会印着篆字或者篆刻工具的图案。
舞者的动作可能会模拟篆刻时的动作,比如手臂的挥动像是在运刀,脚步的移动像是在调整印章的位置。
这种艺术形式真的是超级酷,它把古老的篆刻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且呀,篆刻舞蹈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呢。
可以是表现传统篆刻文化传承的那种端庄典雅的风格,也可以是加入现代元素,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那种新奇风格。
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的形成
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的形成说起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那可真是一门让人看了就挪不开眼的艺术。
要说这学派怎么来的,那故事可就长了,得从咱们老祖宗那会儿讲起。
想当初,咱们华夏大地上,舞蹈那可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
有宫廷里的那种高贵典雅的,也有民间那种接地气的,热闹得很。
可时间一长,大家就觉得,这舞蹈啊,虽然好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子韵味。
就在这时,有那么一群热爱舞蹈的人,他们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得给这舞蹈加点料,加点咱们中国的魂儿。
于是,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中国传统的美学、哲学,还有咱们中国人特有的那种气质,都给揉进舞蹈里头去。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他们得研究古人的书画、诗词,看看那里面的线条、韵律,是怎么体现咱们中国人的审美的。
还得观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看看那里面藏着多少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一研究,可好家伙,他们发现,原来咱们中国人的美,是那么含蓄、那么内敛,却又那么有力量。
于是,他们就开始尝试,把这股子韵味给融入到舞蹈动作里头去。
他们发现,舞蹈不仅仅是身体的动作,更是心灵的表达。
每一个动作,都得有头有尾,有起有伏,就像咱们写文章一样,得有起承转合,才能引人入胜。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他们终于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舞蹈风格——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
这学派啊,讲究的就是一个“韵”字。
动作得流畅、连贯,还得有那种说不出的美感,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得“有味儿”。
你看那舞蹈演员们,一个个身姿曼妙,动作柔美而不失力度。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
那手势、那眼神、那步伐,都透着一股子中国味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陶醉其中。
而且啊,这身韵学派还特别注重内在修养。
舞蹈演员们不仅得练好身体,还得修炼心性。
他们得学会静心、专注,才能在舞蹈中完全沉浸进去,把那种韵味给完美地呈现出来。
说实话,我这人平时对舞蹈没啥研究,但看了这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我是真的被迷住了。
麒麟舞介绍作文
麒麟舞介绍作文你知道麒麟舞吗?这可真是一种超级有趣又特别的传统舞蹈呢!麒麟,在咱们的文化里那可是吉祥的象征,就像个超级祥瑞的神兽。
麒麟舞啊,就是人们把对麒麟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
先说说麒麟舞的道具麒麟吧。
这麒麟的造型可讲究了,它是用竹篾、纸或者布等材料精心制作而成的。
那麒麟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又圆又亮,就像两颗大灯泡,看起来特别有神。
身体呢,长长的,五彩斑斓的,上面画满了各种吉祥的图案,什么祥云啊,如意啊,感觉就像是把所有的好运都给画上去了。
麒麟的尾巴一甩一甩的,活灵活现,就像真的神兽在摆动尾巴一样。
表演麒麟舞的人可都是有本事的。
你想啊,要把这么个大麒麟舞得活灵活现,那可不容易。
一般来说,麒麟舞是由两个人来表演的。
一个人在前面舞麒麟的头,另一个人在后面舞麒麟的尾巴。
这两个人得配合得超级默契才行。
前面的人负责控制麒麟的方向,要让麒麟做出各种动作,像摇头晃脑啦,左顾右盼啦。
后面的人呢,就得跟着前面的节奏,让麒麟的尾巴摆动得自然又好看。
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就像是和麒麟融为了一体,麒麟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麒麟舞的表演过程那也是相当精彩。
音乐一响起,麒麟就像是被唤醒了一样,欢快地跑出来。
它会先在场地里蹦跶几下,就像在向大家打招呼呢。
然后啊,麒麟就开始展示它的各种绝技了。
它会跳跃,那高高跃起的样子,就像是要飞到天上去抓住好运。
有时候它还会做出一些调皮的动作,比如用脑袋去蹭蹭旁边的人,就像在和大家亲昵互动。
在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者庆典上,麒麟舞的队伍还会走街串巷地表演。
那场面可热闹了,男女老少都跑出来看,大家都被麒麟舞的欢乐氛围感染着。
麒麟舞还有很多寓意呢。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方式。
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跳跃,都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比如说麒麟在舞蹈中做出的一些朝拜的动作,那就是在向天地祈求平安和丰收。
而且啊,麒麟舞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老一辈的人把麒麟舞的技巧和故事传给年轻一代,年轻一代再把它发扬光大。
英歌舞传承作文
英歌舞传承作文在咱们潮汕大地上,有一种舞蹈那可真是相当厉害,就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这就是英歌舞。
我第一次看英歌舞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超级酷炫的武林大会。
只见那些舞者们,脸上画着各式各样的脸谱,就跟京剧里的角儿似的,但是又有着一种独特的潮汕味道。
他们的穿着也是特别讲究,一身古装,彩带飘飘的,手里还拿着两根短木棒,那木棒在他们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英歌舞的节奏那叫一个带劲。
“咚咚锵,咚咚锵”,就像一阵猛烈的旋风席卷而来。
舞者们随着鼓点,整齐划一地跳动着,一会儿像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一会儿又像是在庆祝胜利的狂欢者,舞步欢快而热烈。
他们的队形变化多端,一会儿是长蛇阵,蜿蜒前行,一会儿又变成了方阵,气势磅礴。
可是这么棒的英歌舞,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呢。
现在的年轻人啊,好多都被流行文化吸引住了,像什么韩流啊,电子游戏啊。
英歌舞这种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好像有点“老土”。
我就听到有些年轻人说:“英歌舞?那不是老爷爷才看的东西吗?”这可把我气得不轻。
但是啊,还是有很多人在努力传承英歌舞的。
那些老艺人就像守护宝藏的卫士一样,他们把自己的技艺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我认识一个英歌舞的老师傅,他已经头发花白了,但是一说起英歌舞,那眼睛里就闪烁着光芒。
他每天都在村子里的小广场上教那些小孩子们跳英歌舞,从最基本的步伐开始教起。
那些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还笨手笨脚的,老是把木棒打到自己的脑袋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是老师傅一点也不着急,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动作。
还有啊,现在有些学校也把英歌舞引进到校园里了。
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我去参观过一个学校的英歌舞社团,那些学生们穿着英歌舞的服装,跳起来有模有样的。
他们说:“跳英歌舞可酷了,感觉自己就像古代的英雄一样。
”学校里还会举办英歌舞比赛呢,各个班级的同学们都踊跃参加,那场面可热闹了。
英歌舞的传承,其实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老一代的人把这个文化的接力棒交给年轻一代,年轻一代要紧紧握住,然后奋力向前奔跑。
关于中国舞的文案
关于中国舞的文案嘿,大伙们!今天咱就来聊聊中国舞。
我跟你们说哈,我有个小表妹,那可真是痴迷中国舞。
有一回我去她家玩,一进门就看见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舞蹈服,在客厅里蹦跶呢。
我就逗她:“嘿,你这小不点儿,瞎蹦跶啥呢?”她一脸认真地说:“我在练中国舞呢!”我乐了,“就你这小模样,还练中国舞呢。
”她可不乐意了,“哼,中国舞可美了,我以后要当舞蹈家。
”我就坐那儿看她练,嘿,还真别说,那小模样还挺有那么点意思。
她一会儿伸伸胳膊,一会儿踢踢腿,那动作虽然不咋标准,但是特别认真。
看着她那努力的样子,我都有点佩服她了。
中国舞啊,那真的是特别有魅力。
你看那些跳舞的人,穿着漂亮的衣服,翩翩起舞,就像仙女下凡一样。
那动作,优美得不得了。
一会儿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会儿像小鸟在天空中翱翔。
看得人心里那叫一个舒服。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一场中国舞的表演。
哇,那场面,可壮观了。
舞台上的灯光一打,那些舞者们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他们的动作轻盈优美,表情也特别到位。
我都看呆了,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我旁边的一个大妈,一边看一边抹眼泪,说:“这中国舞太美了,让我想起了年轻的时候。
”我心想,这中国舞还真有感染力呢。
中国舞不仅好看,还能锻炼身体呢。
我小表妹自从练了中国舞,身体可棒了。
以前她老是生病,现在都很少感冒了。
而且她的气质也变得越来越好,走路都挺胸抬头的,可精神了。
所以啊,大伙们,要是有机会,你们也可以去学学中国舞。
说不定你也会像我小表妹一样,爱上中国舞呢。
嘿嘿,到时候你也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像个仙女一样。
那多棒啊!。
简述民间舞的特点
简述民间舞的特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民间舞那些超有意思的特点啊!
民间舞呀,那真的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独特魅力!就好像田野里盛开的一朵朵小花,各有各的美!就说那傣族舞吧,舞者们那柔软的身姿,像不像随风摆动的柳枝呀?胳膊、腿儿扭起来的时候,哎呀妈呀,那可真是太优美啦!还有蒙古族舞,那豪迈的步伐,不就像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嘛!一抬腿、一挥手,哇塞,感觉整个草原都在他们脚下啦!
民间舞还有个特点,就是和当地的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呢!比如说东北的大秧歌,那欢快的节奏,不正是东北人热情豪爽性格的体现吗?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扭着大秧歌,多热闹啊!这不就像是咱平时和朋友聚在一起嗨皮一样吗?民间舞不只是舞蹈,更是大家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呀!
而且哦,民间舞的服装也是超级有特色!那色彩斑斓的裙子、漂亮的头饰,简直让人眼前一亮!穿上那些服装跳舞,感觉自己都变成小仙女啦!就像维吾尔族的舞蹈服饰,漂亮得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呢!这难道不是民间舞的一大魅力所在吗?
民间舞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呀!要是没有了传承,那这些美好的舞蹈不就消失了吗?那该多可惜呀!我们可不能让这么棒的文化瑰宝就这么没了,对不对?
总之,民间舞就是这么独特、这么有魅力、这么充满活力!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传承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跳竹节舞作文
跳竹节舞作文大家好呀!你们有没有试过跟着节奏跳一些特别的舞蹈呢?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超喜欢的活动——那就是跳竹节舞啦!这个舞蹈不仅好玩,而且还特别有意义哦。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就有跳竹节舞的环节。
舞蹈老师告诉我们,竹节舞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舞蹈,它源自于对竹子的崇拜和喜爱,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因为看起来好像有点难。
但是,老师一点一点地教我们,从最基本的步伐开始,慢慢地到手上的动作,再到腰部的摆动。
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就要跟着节奏,一边跳一边打竹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真的好有趣!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都笑料百出。
有时候,我会不小心打到了别人,有时候又差点转错方向。
但我们的老师总是鼓励我们:“没关系,慢慢来,重要的是感受舞蹈的乐趣。
”就这样,我们的舞步越来越熟练,笑容也越来越多。
终于到了表演的日子,我们都穿上了美美的服装,站在舞台上。
当音乐响起,我们就开始跟着节奏翩翩起舞。
我感觉到自己像是变成了一根随风摇曳的竹子,和伙伴们一起在阳光下跳舞。
台下的观众也跟着节奏拍手,我们的心情更加激动了。
跳到高潮部分时,我们要做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虽然有点难,但我还是做到了!我听到下面有人惊讶地“哇——”,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小明星,超级开心!最后,当我们结束舞蹈,向观众鞠躬致谢的时候,掌声、欢呼声一片,有的同学还兴奋地跳起来。
我看到老师在台下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和点头,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通过这次竹节舞的学习和表演,我不仅学到了一个新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每当我听到那“咚咚咚”的声音,就会想起那段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欢笑的时光。
嘿,你们要不要也试试跳竹节舞呢?说不定你们会像我一样,从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团队的温暖,还能学到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呢!快来加入我们的竹节舞大家庭吧,让我们一起跳起这充满活力的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中国传统舞作者:郭璐蕾来源:《求学·素材版》2019年第10期近年来,“舞蹈”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话题,《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等一系列舞蹈类节目的热映便是佐证。
不过,热门的舞蹈种类如街舞、国标等都起源于欧美,代表着欧美地区的文化风貌与文化传统,那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舞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笔者将以几个典型的舞蹈为例,初探中国传统舞蹈的风姿。
“长袖善舞”——袖舞溯源提及中国的传统舞蹈,或许不少人都会想到“长袖善舞”这一成语,想到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饰演的角色所表演的舞蹈“仙人指路”——长袖击鼓的舞蹈动作很是惊艳。
在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中,“长袖”这一舞蹈道具以及“袖舞”这一舞蹈表演形式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中国传统舞,不妨就从长袖和袖舞开始。
所谓长袖,即“长的衣袖”。
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中,它既是舞者在舞蹈表演时所穿的一种服饰,也是一种舞台道具。
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甚至直接以“长袖”借指歌舞伎,如南朝萧绎的《对烛赋》:“爾乃传芳醁,扬清曲,长袖留宾待华烛”,又如唐代钱起的《江陵晦日陪诸官泛舟》:“城南无夜月,长袖莫留宾。
”长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和原始宗教活动逐渐发展起来,舞蹈艺术也逐渐成了这一时期宗教活动中的仪式手段。
当时的舞蹈艺术创造者和表演者被称作“女乐”。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最早的舞蹈艺人。
而夏商纺织业的发展,为女乐提供了既美丽又便于舞蹈表演的服饰,长袖及袖舞便应运而生,《夏商演义》中即写道:“妹喜一举袖,而天上无容矣”。
进入商代后,乐舞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更加丰富。
商代巫风、巫舞盛行,巫运用两袖为舞,以此来沟通人神。
前文提及的“长袖善舞”则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现在这一成语多用来指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
尽管常用义并不是指舞蹈,但这确实是史料所记载的较早的有关“长袖”这一艺术形式的说法。
另外,通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记述,我们还可以一探周代舞人的形象——“其袖头装饰有‘水袖’,斜袖绕襟,裙而不裳,用大代束腰”。
周代的袖舞既有用于祭祀和国子教育的“人舞”,也有在社会各个阶层宴饮娱乐活动中颇受欢迎的女乐袖舞,而这一风格也直接影响了汉代长袖舞的发展。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国家一统、国势昌盛,在政治、经济上达到一个高峰的汉代,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汉代时,乐舞、舞伎、乐伎有了全面的完善与进步,而“袖舞”也迎来了盛世,成为这个朝代最为核心的舞蹈形式。
提及汉代舞蹈,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几代汉室帝王与擅长舞蹈的后妃之间的故事——首先便是高祖刘邦。
刘邦一生最为宠爱的妃子当属戚夫人,而戚夫人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擅长高祖喜爱的“楚舞”。
楚舞的特点在于细腰长袖,这特点既能体现舞者技艺之精湛,又可表现身姿之柔美与轻巧。
因此,楚舞既盛行于宫廷,又风靡于全国。
其后的汉代帝王基本延续了这一舞蹈审美,例如汉武帝,其宠爱的卫皇后、李夫人等也都擅长以长袖为舞。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汉成帝与皇后赵飞燕的故事。
赵飞燕表演长袖舞的技巧颇为高超,甚至被称作“掌中飞燕”。
她的舞蹈有着独一无二的标志,其一是她所独创的“踽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
据说这一舞蹈动作难度很高,需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
其二则是“掌中舞”,这也是她被称作“掌中飞燕”的原因。
纤便轻细,举止翩然,甚至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如此佳人,难怪成帝会一见倾心,并为之倾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达到鼎盛状态,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隋唐时的乐舞艺术也随之进入繁盛阶段。
唐代宫廷中专门设有教坊、梨园和太常寺等乐舞机构,这些机构将本朝的乐舞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乐舞统一起来,广汇天下歌舞精英,为舞蹈的发展与流传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与时代相称,这一时期的舞蹈也逐渐形成刚柔并齐、技巧精益的特点。
前文重点介绍的袖舞在唐代得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两个分支,即长袖和广袖。
从诗歌中,我们仍能一窥盛唐舞者的卓荦风姿:“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是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则是对另一分支“广袖”舞蹈的形象描述。
除此之外,唐代壁画、出土舞俑等文物中也显露着唐代舞蹈独特的美。
画中的舞者或女舞者俑身着飘带,长袖如风,华丽而热烈。
有唐一代有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
一方面,汉代流传下来的“折腰长袖”这一传统艺术审美,在唐代艺术家们所使用的舞服中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不拘一格是唐代舞蹈的又一特点。
根据舞蹈的审美要求和舞蹈风格的具体需要,舞者会灵活调整表演服饰,或利用窄袖自然延长,或将传统长袖舞服改造为内长袖裙、外阔袖短袄。
唐代舞蹈艺术家既对传统有所创新,也将外来民族的舞蹈文化融入本朝乐舞中。
他们在长袖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小袖”,为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提供更好的服饰道具。
得益于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深入的民族融合,少数民族舞蹈成为唐代舞蹈的重要代表,而其中又以“胡旋舞”最为著名。
胡旋舞由西域传入,以其鲜明的节拍、奔腾欢快的风格及旋转蹬踏的动作,得名胡旋舞。
与舞蹈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伴奏音乐也以打击乐为主。
表演胡旋舞的舞者胡旋女身穿宽摆长裙,头戴饰品,旋舞起来时,身如柳絮,飞如飘雪。
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偏爱胡旋舞,而其宠妃杨玉环的胡旋舞跳得极为出色。
身为宠妃的杨贵妃会跳各式各样的舞蹈,跳起快速多变的胡旋舞来更是多姿多彩。
据说,杨贵妃曾领着一班胡旋女,在玄宗面前表演快速多变的胡旋舞。
舞者身着彩虹一样绚丽的衣裳,佩戴饰有华贵翡翠的花冠,姣美的身姿旋转起来如柳絮轻盈,唐玄宗看到高兴之处,接过鼓槌,忘乎所以地为贵妃击鼓,最后竟把羯鼓都击破了。
诗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写道,“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诗句中提到擅长胡旋的不仅有号太真的杨贵妃,还有禄山,即玄宗宠臣安禄山。
安禄山为了取悦玄宗,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
《旧唐书·安禄山传》载:“(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杨玉环作为女子,能为胡旋,不足为奇;安禄山作为男子,“作胡旋舞,疾如风焉”,确实令人称奇。
中国的传统舞蹈随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在艺术长河的长期沉淀中,中国传统舞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美舞姿,并彰显出中华文化本身独特的魅力。
舞者一颦一笑间,不仅流露出舞蹈世界的丰富情感,也表现了那一时代文化的缩影与写照。
他们仿佛是历史的倩影,与那个时代深深地融为一体。
或飘逸清新,或柔美轻巧,或浓烈炽热的舞步,为观众们带来了独特的愉悦感和审美体验,也为后世留下了探寻古时文化魅力的踪迹。
中国传统舞在世界舞蹈文化之林中可以说独树一帜,它独有的水袖舞蹈体系、一以贯之的艺术审美、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兼容并包的异域风格等,都在舞蹈这一文化艺术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外中国传统舞蹈文化舞蹈,作为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确实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
它以肢体作为符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符号系统,保存、传递着该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在这些历史的和现实的舞蹈中,无一不深深地蕴含着该民族的历史生态烙印,这些烙印无一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羽舞广西花山岩画和云南沧源岩画中,都有戴着长长羽翎或披羽的人。
古代传说:禹征有苗30天,有苗仍不服。
于是收兵,“舞干羽于两阶”。
70天后,有苗归服了。
雅乐舞体系中的另一大类──文舞,就是拿着羽毛和籥(编管乐器)舞蹈的。
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当时的钱币)器盖上,刻有一群手执羽毛的舞人纹样。
滇王庄蹻,本为楚国将领,奉命出征云南。
秦灭楚国后,庄蹻定居云南,被当地人们拥护为滇王,故滇王墓随葬品中,有不少带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
现在的白马人,还有用漂亮羽毛向姑娘求愛的风俗。
羽毛是勇敢、智慧猎人的标志,容易受到姑娘的青睐,故送羽毛求爱。
武舞武舞早期出现于公元前10世纪,西周时期常被作为一种搏杀技术。
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傩舞傩舞是古代驱鬼逐疫“大傩”祭礼中的面具舞,风格猛厉,今人称之为“傩舞”,源于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确立傩祭后,直至今日,历时3000多年。
“大傩”广泛流传在宫廷和民间。
盘鼓舞汉代“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
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
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
舞姿各异,优美矫健。
霓裳羽衣舞《霓裳》音乐的“散序”部分,优美动听。
“中序”入拍起舞。
舞者扮成仙女模样,头戴步摇冠,上身穿羽衣、霞帔,下身着如霓虹般淡彩色裙(亦有月白色裙)。
舞姿轻盈柔曼,飘逸敏捷,“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入破”以后是快节奏的舞段,舞蹈动作繁复激烈,全舞在长引一声中结束。
此舞以杨贵妃(玉环)表演最为著名。
她曾自夸:“霓裳羽衣一曲,足淹前古”。
《霓裳羽衣舞》的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及群舞。
(来源:天科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