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的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历史上之兰陵王

历史上之兰陵王

兰陵王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高肃。

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

兰陵王相貌俊,武艺高强,屡建战功。

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威武功高,恐皇位被夺,于公573年用毒酒杀豁口了这位仅30岁的名将。

东晋以后,中国进入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开始了长达了160余年的国家更替和争战,而位于邯郸城南的邺城,经过曹魏、前燕,再次成北齐的国都,与建都长安的北周形成对峙局面。

这时,北齐军中出现了一位名将,他就是文襄皇帝高澄的儿子高肃,后来因受封徐州兰陵郡王又称兰陵王。

兰陵王虽是皇族血脉,但因他的母亲是一位奴婢,所以与其他的皇子们相比,地位却是低了许多,每天所要看到的,除了繁琐的皇家礼仪,还有人们鄙视的目光。

于是,兰陵王自幼郁郁寡欢,长大习文练武,冲锋陷阵,终于成为北齐军中的名将。

然而,有一件事却让兰陵王极为苦恼,他的相貌极为俊美,在战场上对阵时,常受到敌手的轻蔑。

因此,他命人制作了一些狰狞可怕的“大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脸,每逢出战时,戴在脸上,使敌人心惊胆寒。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形势十分危急,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

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最后被包围在邙山,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

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上“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围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大面”,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史书记载:“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邙山大战,使兰陵王名声远扬,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将士们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在皇帝举行的宴会上且歌且舞,并逐渐传遍全国。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兰陵王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兰陵王的历史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被夹在三国两晋和隋唐的中间,本该是收这些朝代的影响而被人孰知,然而它却因此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那个时代烽火连天,英雄辈出,充满了诗意和悲情,他就是——南北朝。

而在这个时代中,将星云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人,便是这个朝代中的一个人物——北齐兰陵王高长恭!高长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

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算是皇室宗亲,用现代惯用的称呼就是王爷。

他本该被人们记住,但是却并没有,2012年台湾曾拍摄出了一个电视剧《兰陵王》,这才使得他这样一个美丽的人儿,出现在了人们视线中。

现代的社会,有一个词叫颜值,而兰陵王在当时,乃至在整个古代都是一个颜值超高的人,他与潘安、宋玉、卫玠同为古代四大美男,同时,兰陵王虽然没有画像,但对于他的美貌,在史书上是有迹可循的,《北齐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上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佳话》上说他长得如白得想美妇人一样……其实,总体来讲,兰陵王的美丽是一种阴柔的美,而并非那种崇尚武力的美。

当然,他一生的传奇,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相貌,还有他的武艺,在一点上,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他因为长得太过柔美,不足以震慑敌人,因而每次出站都要戴上一副狰狞的面具,不过至于兰陵王到底戴不戴面具,专家学者有很多说法,比较常见的就是说他并不戴面具,因为《北齐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长恭免胄示之面,而这里的胄值得是头盔,而当时的头盔是可以遮住脸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受《兰陵王入阵曲》舞者脸上所佩戴面具的影响。

而提到《兰陵王入阵曲》,就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一场战役——邙山大捷,公元564年十二月,周军起兵二十万,大举攻齐。

这次的战役焦点在洛阳---周军以全军围攻洛阳将近两个月而不克。

兰陵王历史资料

兰陵王历史资料

兰陵王历史资料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

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

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杨千紫的小说兰陵王妃现代少女端木怜为了保护祖传的宝物青鸾镜,被小偷杀死,灵魂穿越至混战的北朝。

东晋末年,王朝动荡,诸侯割据。

相传只有左持青鸾镜,右握离殇剑者,方可统一天下。

青鸾镜与离殇剑本为龙教宝物,却因为战乱遗失。

龙教圣女紫魅因练功入魔,被自己的内力反噬重伤,命悬一线。

紫魅临死前,前交龙教唯一代传人端木怜,告知她青鸾镜与离殇剑的秘密。

紫魅最后叮嘱端木怜,这两件宝物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只有真龙天子才配拥有,否则将天下大乱。

端木怜为了寻找宝物,假扮北周司空夫人元氏的外甥女元清锁,以家道中落为名,带着家族信物,投奔北周司空府。

从此她被卷入权力争斗、政权争夺的旋涡,她一心想找回宝物,一次次误打误撞,让原本对她毫无好感的宇文邕真心爱上她。

而她,却几次被白衣胜雪又神秘的面具所救,从此将他深深埋在了心里,甚至愿与历史对抗。

而在争夺宝物青鸾镜的过程中,小怜又误闯入有控制白鸟神力的神秘男子香无尘,以及冷血神秘女子妙无音,及对香无尘无限痴情的桃花仙之间的宿事纠葛中,而俊美的兰陵王深爱着倾城美女萧洛云。

在此期间端木怜分别结识了兰陵王高长恭和北周宇文邕,各自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端木怜最终帮宇文邕成就了帝王霸业,而选择离开北周与兰陵王高长恭共生死。

历史上的兰陵王妃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

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

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兰陵王是北齐的一员名将。

他的名字叫高长恭,因为封地在徐州附近的兰陵,所以叫他兰陵王。

兰陵王的历史资料

兰陵王的历史资料

兰陵王的历史资料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兰陵王的资料兰陵王——高长恭(?~573)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

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

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在5个兄弟中,其中一个的母亲还是妓女。

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

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

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

高长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

这个人很聪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没面子;要是全盘接收,人家会当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着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

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

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

"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

很快周军被迫撤走。

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他也被称作是"面具后的悲情王子".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木兰从军最后是投到兰陵王帐下。

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

噢,心都醉了!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

兰陵王总结

兰陵王总结

兰陵王总结简介兰陵王,原名刘将,字永弘,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臣。

他出身农家,少年时勤奋好学,具备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崭露头角,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背景、贡献、品德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兰陵王进行总结。

背景刘将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他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兄长早逝,父亲也因贫困而无法供他上学。

然而,刘将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

他每天早起劳作,并利用剩余的时间自学读书。

他的才智和努力很快被周围人注意到,被誉为“天资聪颖”的兰陵王。

贡献1.抗击黄巾军:兰陵王年轻时崭露头角,并积极参与抗击黄巾军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的战略谋划和指挥能力为抵抗黄巾军的军事行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2.建立军事力量:兰陵王认识到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他积极参与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国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推动社会发展:在乱世中,兰陵王不仅关注战争,还重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积极推动农业、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品德兰陵王不仅拥有过人的才能和军事才能,还以其高尚的品德而闻名。

他为人谦虚谨慎,善待部下和平民百姓,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诱惑和贪婪的影响。

他一生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正义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

影响兰陵王的贡献和品德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形象被后世称颂,并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事迹经常被用作教育青年,鼓励他们追求知识、追求事业,并且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结论兰陵王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忠臣。

他以其出色的才智、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在乱世中建树了不朽的功绩。

他的贡献和影响激励着后人,成为一个可以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和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逆境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关于兰陵王的历史故事_兰陵王的真名叫什么

关于兰陵王的历史故事_兰陵王的真名叫什么

关于兰陵王的历史故事_兰陵王的真名叫什么⾼长恭,本名⾼肃,族名⾼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

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欢的孙⼦,⽂襄帝⾼澄第四⼦,中国古代四⼤美男之⼀。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关于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关于兰陵王的历史故事公元564年,北周与北齐之间的邙⼭之战使⼀位历史名将⼀战成名,他就是千古美名扬的兰陵王。

兰陵王名⾼肃,字长恭,东魏权⾂⾼欢长⼦⾼澄之⼦。

因其封地在徐州兰陵郡,故被世⼈称为“兰陵王”。

中国四⼤美男的说法颇多,但各种版本⾥都少不了兰陵王。

描述他美貌的记录极多:据《北史》中对兰陵王的记载称:其“貌柔⼼壮,⾳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其“风调开爽,器彩韶澈”;《隋唐嘉话》中的记载更美,说其“⽩类美妇⼈”。

如此可见兰陵王的倾国美貌。

然⽽,在狼烟烽⽕年代中,谁会惧怕⼀位貌美如花的将军?为此,兰陵王每次征战必会带上⼀副⾯⽬⼗分狰狞的⾯具,以震慑敌军。

凭借这副⾯具,他跃马沙场,⼑剑翻飞,纵横驰骋,⼀派虎将的霸⽓威风,在连年征战中屡⽴战功,最终成为东魏政权极为强劲的⽀柱。

兰陵王的⾯具,成就了他的戎马⽣涯。

兰陵王不仅美貌惊⼈,⽽且品⾏⾼洁,其爱兵如⼦、不贪⼥⾊的故事被世⼈⼴为传颂。

据《北齐史》记载,其“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美,虽⼀⽠数果,必与将⼠共之”。

不仅如此,即使对⾃⼰的“政敌”他也是宽厚以待。

当年兰陵王在瀛洲时,因⼀位名叫阳⼠深的⾏参军的诬告⽽被免官。

多年后,兰陵王东⼭再起,阳⼠深正好在他营中听令,⽇夜担忧兰陵王会因往事报复害他性命。

兰陵王得知此事后不仅极⼒安慰,还故意找了⼀个借⼝,打了阳⼠深⼆⼗⼤板,以让他安⼼。

功⾼品洁⼜深受爱戴,兰陵王难免引起君王⾼维的警觉猜忌。

为保安全,兰陵王做出了⼀个⼤胆的决定—他决定⾃污形象,消弭⾼维的警惕。

于是,他开始故意明⽬张胆地⼴受贿赂,全然摆出⼀副极其贪财的⾯⽬。

此后,⼈们常看到他的门前,贿赂的⼈竟然排起了长队。

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兰陵王最后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兰陵王最后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兰陵王最后结局兰陵王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王爵,原名叫高长恭,北周宗室,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除此之外,兰陵王还是当时著名的将领。

在各类电视剧、小说、游戏之中,高长恭的形象都是有面具覆面的。

之所以会这样,据说是因为高长恭长的十分漂亮,“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不足以震慑敌人。

所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威严一点,高长恭就带上了一个狰狞的面具。

个人认为高长恭之所以有面具这样一个形象,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

史书记载,高长恭后来曾脸上长痈。

所谓“痈”,就是一种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

脸上生了这病,自然无法见人,所以外出应该就会带上面具之内。

高长恭在当时被誉为战神,曾多次带领朝廷官兵击退敌军。

所以不管是在军方,还是在民间,高长恭都拥有很高的声望。

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一个手握重兵,且受到百姓爱戴的大将,皇帝会不忌惮。

高长恭本人十分的忠心,不愿意反叛君主,当然自己也不愿意死。

所以后来在对陈朝用兵,派他为大将的时候,他曾经就感叹过,为什么这时候脸上的病不复发呢?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创造的英雄手游王者荣耀,非常火热,受到许多玩家的喜爱。

兰陵王也是其中一位英雄,定位是刺客。

作为刺客,兰陵王在对战之中,往往十分猥琐,奸诈的四处游走,收拿人头。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却耿直忠诚的如一杆标杆。

高长恭经常为国家建功,自然受到很多奖励。

武成帝时期,就曾经送给高长恭二十多位美人。

个个长的是如花似玉,气质出众。

若是其他人,也许就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的收了。

但是高长恭却只象征性的收了一位美女,表示接受帝王美意,其他的全部都退了回去。

金银方面,帝王也曾奖励他很多钱财。

但是高长恭却都选择了不收,唯一收拿的就是一张金券。

而最后临死之前,还让人将这张金券给烧了,并未兑现。

高长恭曾经被人举报收受贿赂,贪污腐败,这事儿的确是有。

但高长恭却并不是贪财,若是如此,收了皇帝的奖赏便是。

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在军方和民间的威望太高,害怕引起帝王的不快,所以就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贪婪之人。

兰陵王

兰陵王

此舞属宫廷燕乐东传日本,倭人将其列属雅乐舞蹈, 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 《兰陵王入阵曲》是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的假面 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 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 舞蹈,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现北齐兰 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还存有 回此曲。 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 陵王高长恭作战英姿(兰陵王指挥击刺之容),带有 一件题款为‘东寺唐古乐《罗陵王》接腰’的服装, 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 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 署年为‘天平胜宝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宝十一 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 唐代将此舞归入软舞类。(唐代的伎乐舞蹈有健 年(公元 752年)。日本不但保存了《兰陵王入阵 舞、软舞两大类,如健舞类的《胡旋》、《胡腾》、 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 曲》,还保留了历代《兰陵王》歌舞面具 64件,最早 《剑器》、《柘枝》,软舞类的《兰陵王》、《鸟夜 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 的两件有 1211年(宋代)铭文。另外,日本古画《信 啼》等) . 息古乐图》(约画于12世纪,相当于北宋时期)里也 绘有包括《兰陵王》在内的一批唐代歌舞图。
统一了北方, 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 结束了北部中国长期混战的局面。 东魏 (534-550年)以邺城为都, 中国北方开始进入北朝时期。
统一黄河流域。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6世纪前期, 从公元420年开始,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 共169年。
公元581年, 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 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 十六国后期, 西魏为北周所代替。 南北朝结束。 改国号为隋, 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落逐渐强盛起来, 打败后燕入主中原, 是为文帝,北朝结束。 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 最终由北方的隋朝(也叫北隋)灭南朝陈, 又消灭各割据政权, 重新统一了中国。 北魏孝武帝末年,

历史上的兰陵王妃是谁

历史上的兰陵王妃是谁

受电视剧影响,兰陵王这个历史人物再次引起热议,据悉,兰陵王名叫高长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宗室,将领,他是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因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以及其勇夺斛律光新筑的五座城池的功绩,高长恭顺利的在北齐皇室中突出重围,成为这个国家最后编辑青睐的历史人物。

与此同时,与之相对的`是人们特别的想知道兰陵王妃是谁,那么,知道兰陵王妃是谁吗?兰陵王妃叫什么呢?历史上的兰陵王妃是谁另外,高长恭还有位妾室,姓王,是北齐王所赐。

兰陵王妃出身名门荥阳郑氏根据史书记载,高长恭正妃姓郑,应该就是兰陵王妃了。

关于她的出身不太清楚,但大多数人相信这个姓郑的王妃来自于有名的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

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

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兰陵王最爱的应该是郑氏,记载不是很多: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

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

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

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

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其时,兰陵王仅30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

兰陵王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上的兰陵王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兰陵王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上的兰陵王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兰陵王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上的兰陵王的故事北齐传奇英雄兰陵王为保大齐江山而金戈铁马,在与太子高纬及北周皇帝宇文邕的明争暗斗中。

那么,北齐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兰陵王又是否真有其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兰陵王历史真实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兰陵王历史真实故事兰陵王之俊美王孙面具出征据《北齐书》所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这里的“文襄”,指的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兰陵王高长恭为其第四子。

奇怪的是,高澄六个儿子中,唯独兰陵王的语焉不详,甚至连姓氏都没有,其身世扑朔迷离。

据推测,史书不载的原因应是其母地位卑贱。

由此,在最讲究血统门弟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兰陵王虽贵为帝胄皇孙,但其“莫名”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除身世外,兰陵王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长得太漂亮。

《北齐书》、《北史》中都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后人猜想,兰陵王的俊美或许是源于他那位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其母容貌异常惊艳,又如何能引来地位相差悬殊而贵为帝胄的皇帝垂幸呢?不过,在兵戈四起的南北朝时期,像兰陵王这样既不魁伟又不雄毅的“小白脸”,在他们这个崇军尚武的皇族家庭里肯定不受欢迎。

毕竟,兰陵王所处的时代及他所在的位置都不允许他柔弱,否则苦难,前途堪忧。

以当时的北齐政权而论,除在中原与南陈、北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外,西部、北部还有突厥、契丹、柔然等强悍的游牧民族不时骚扰边界。

因此,在这样一个崇尚武力、以军功起家的家族集团中,身为高氏皇族的兰陵王要想脱颖而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

连年战乱的岁月里当然不难找到征战的机会,看似柔弱的兰陵王同样拥有一颗“奔腾”的心。

或许因为其长相缺乏一种必要的“英武之气”,兰陵王每逢出征时都命人制作一些面目狰狞的面具,沙场厮杀时全军戴上,以在心理上威慑敌手。

在其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联合突厥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在即将破城的危急时刻,兰陵王率援军及时赶到。

历史名人兰陵王简介

历史名人兰陵王简介

历史名人兰陵王简介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是个低调的人。

当然,他也必须低调。

虽然贵为帝王家的皇子王孙,可他的身世实在尴尬。

他的父亲是北齐文襄皇帝高澄,母亲却连个姓氏都没有。

兄弟六个中,他排行老四。

其中老五安德王高延宗的母亲不过是“广阳王妓也”,可正史也明确记载其姓氏为陈。

由此推算,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妓女也不如,后人猜测她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下的宫女罢了。

在讲究血统和门阀的时代,兰陵王的“莫名”身份给他带来的尴尬和压力便可想而知。

所以,他必须低调,夹着尾巴做人。

除却身份地位外,就个人才情和社会关系而言,与其他兄弟几个相比,兰陵王也必须低调。

老大河南王高孝瑜不但长得“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而且“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可谓才貌双全。

更重要的是,高孝瑜和九叔武成皇帝高湛一起在祖父的神武宫中长大,“同年相爱”,关系很不一般。

待高湛即位后,对高孝瑜是“礼遇特隆”,到晋阳巡幸时,还不忘远在北齐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的同岁族侄,写信告诉他:“吾饮汾清山西名酒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两人关系如此亲密,连史官都不禁要赞叹“亲爱如此”。

老二广宁王高孝珩也颇有才情,有着“爱赏人物,学涉经史,好缀文,有伎艺”等诸多优点,特别是绘画技能非同一般。

他曾在自家大厅墙壁上画了一只苍鹰,“见者皆以为真”;还画过《朝士图》,“亦当时之妙绝”。

另外,高孝珩还有着出色的行政才干。

北齐的皇帝走马灯式地变换,可他却一直都担任高官要职,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大、大司马等要职,辛苦地支撑着北齐摇摇欲坠的高氏江山。

老三河间王高孝琬虽说才干不如两位兄长,可性格率真,胆识过人。

当初,突厥与北周军攻陷太原,武成帝高湛为避敌军锋锐,准备东撤,他拉住皇叔的马头不让撤,并光着膀子出阵,誓要与敌军死拼到底,后来北周军败退,他也因此被拜封为并州今太原刺史。

另外高孝琬还有一大心理优势,那就是他的母亲是文敬元皇后,并因此“骄矜自负”。

兰陵王历史传奇的英勇与悲剧

兰陵王历史传奇的英勇与悲剧

兰陵王历史传奇的英勇与悲剧兰陵王孙伯符,又称萧懿,是南朝宋时期的王子。

他以其英勇无敌的战绩和悲剧的命运而闻名于世。

在历史的长河中,兰陵王是一个短暂而耀眼的星光,令人激赏与唏嘘。

兰陵王出生于南朝宋上官婉儿与刘义恭之间,在孩提之年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干和英勇的品质。

据史书记载,他聪明机智,有膂力过人,能驾驭千里马,射箭如神。

他不满足于只有儿童时期的虚荣,更渴望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

随着年龄的增长,兰陵王的英勇与智谋逐渐展露无遗。

他曾多次带领军队战胜强敌,赢得了上司的赞赏和同僚的拥戴。

在南朝宋朝廷内外,他被认为是无敌的战将,是真正的兰陵王。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兰陵王的传奇之旅充斥着悲剧色彩。

在宫廷斗争和权力纷争中,他成了众矢之的。

他的政敌借机揭发他的缺点和过失,诋毁他的名誉,使其声势日渐下降。

最终,兰陵王被指控谋反,被父亲刘义恭所讨伐,被逐出皇城,被迫隐居。

这个一度威震南朝政治舞台的英雄,沦落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兰陵王与妻子昭华在隐居期间遭受巨大的困苦和痛苦。

他们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们仍然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兰陵王在遭受打击后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寻找重振旗鼓的机会。

尽管兰陵王的各种努力,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当年他被追杀的原因当年再一次被发觉,他终于在边境地带被刘义恭的使者识破身份,并被人斩杀。

兰陵王的英勇与悲剧成为了史书中的传奇。

他的事迹和命运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并给我们以启示。

他的英勇让人惋惜,他的悲剧让人感伤。

通过兰陵王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英雄境遇的不易和命运的不公。

在不公与悲剧面前,兰陵王坚守信念,不屈不挠,这是他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兰陵王历史传奇的英勇与悲剧,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是一个被命运遗忘的英雄,是南朝宋时期最辉煌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印证了“英雄也有悲伤”的真实性,并以其坚韧不拔的个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后人。

兰陵王的故事不只是一个英雄的传记,更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兰陵王历史人物

兰陵王历史人物

兰陵王历史人物兰陵王杨氏,又称杨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侯之一。

他生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杨坚与独孤伽罗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杨广被封为兰陵王,并且受封为齐王,是隋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王侯之一。

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较为卓越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广出生于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父亲杨坚在辽东大败高句丽军队,占领了辽东地区,成为北方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杨坚非常重视杨广的教育,不仅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还让他学习射击、骑马等军事技能。

杨广从小就表现出聪明才智,尤其擅长军事战略,这也为他将来成为一位出色的统治者奠定了基础。

在杨坚的统治下,隋朝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杨广年轻时就参与了多次战争,他带领隋军在战场上屡获胜绩,击败了许多叛乱势力和敌对国家。

他的军事才华不仅得到了杨坚的赞赏,也获得了朝廷和民众的尊重。

在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继承了皇帝的位置,成为新的皇帝。

作为一位优秀的统治者,杨广在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使隋朝的国家统一更加巩固。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法制建设,维护了社会公正和秩序。

此外,杨广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建设方面,杨广也非常重视。

他大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设立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倡导儒家思想的传承。

他还亲自撰写了一部历史著作,纪录了隋朝的兴衰历程,成为中国史书中的珍贵文献。

他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至今仍然流传。

然而,隋朝的繁荣也在杨广统治后期逐渐衰退。

杨广在执政后变得专横跋扈,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导致朝廷和民众的不满。

隋炀帝杨广的统治遭到了人民的谴责,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杨广在统治后期犯下了一些错误,但他在隋朝历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

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才干和勇气使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历史兰陵王简介

历史兰陵王简介
历史上的兰陵王
千年古曲:《兰陵王入阵曲》
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述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此刻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透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
兰陵王不仅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十分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十分“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最全的兰陵王资料

最全的兰陵王资料

兰陵王兰陵王简介:兰陵武王长恭(?- 573),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累迁并州刺史。

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

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后为太尉。

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

韶病,长恭总其众。

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北齐大统简介:北齐的帝位从高祖神武皇帝高欢往下,传于长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

然后是世宗的弟弟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再后是文宣皇帝的长子高殷即位,但是由于后来太皇太后把他贬为济南王,而让高欢的第六个儿子,当时的大丞相常山王,也就是高殷和高长恭的叔叔高演登基,于是历史上称高殷为废帝,高演为孝昭皇帝。

高演之后是世祖武成皇帝,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湛。

最后是后主高纬,高湛的长子,以及幼主高恒,高纬的长子。

其实北齐是高洋建立的,高欢及高澄的皇位是追封的,但倘若没有高欢和高澄的奠基,高洋也不可能建立北齐。

相关史事:1.护因慈母归来,颇感齐惠,拟与齐互结和约。

偏突厥木杆可汗遣使至周,谓已调集各部精兵,如约攻齐,护不禁踌躇,意欲拒绝外使,转恐前后失信,有伤突厥感情,况母已归家,无容他虑,还是联络突厥,免滋边患。

乃表请东征,召集内外兵众,共得二十万人。

周主邕禡祭太庙,亲授护鈇钺,许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劳军,执卮饯护,护拜命乃行。

到了潼关,命柱国尉迟迥为先锋,进趋洛阳。

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师杨檦出轵关。

护连营徐进,行抵弘农,再遣雍州牧齐公宪,宇文泰第五子。

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营邙山,策应前军。

杨檦恃勇轻战,既出轵关,独引兵深入,又不设备,不料齐太尉娄叡,带引轻骑,前来掩击,檦仓猝遇敌,行伍错乱,被齐兵杀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檦逃生无路,没奈何解甲降齐。

三路中去了一路。

权景宣一路人马,却还骁劲,拔豫州,陷永州,收降两州刺史王士良、萧世怡,送往长安,另使开府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

历史上的兰陵王

历史上的兰陵王

历史上的xx
作者: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8年第10期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

其容貌俊美,驍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

据《北齐书》讲,武成帝河清四年,北周军大举进攻,包围了洛阳。

高长恭当时为齐军中军统帅,他率五百骑兵冲过周军的重重包围,直至洛阳城下。

城上人不敢开门,于是高长恭摘下盔胄,乃得进城,解除了周军的包围。

大捷之后,全体战士共歌《兰陵王入阵曲》。

此战之后,高长恭被封为太尉,后讨柏谷、攻定阳,立下了赫赫战功。

由于高长恭的功劳很大,且威望很高,担心被皇帝猜忌,便听从谋士之言,远离朝政,偶尔装装病。

即便如此,仍引来杀身之祸。

据说,某天北齐末代皇帝高纬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后,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高长恭并未多想,坦然答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而高纬一听“家事”两字,顿时心生警觉。

遂命人给高长恭送去了一杯毒酒。

高长恭对自己的妻子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但他也没有向皇帝申述,就饮下了毒酒。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队支柱。

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部被屠杀。

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而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1/ 1。

兰陵王历史资料

兰陵王历史资料

高长恭同义词兰陵王(北齐徐州兰陵郡王)一般指高长恭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

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

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

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

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

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

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

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人物关系本名:高长恭别称:高孝瓘、高肃所处时代北齐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541年去世时间573年主要成就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战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爵位兰陵王官职大司马、太保谥号武葬地今河北省磁县金墉解围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

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北齐,攻入北齐的晋阳,高长恭奋力将突厥人击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的兵力强大,不敢前进。

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兰陵王李暠,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的一位著名皇子。

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传奇,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以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为主线展开,讲述他的成长、挫折和壮烈牺牲的一生。

第一部分:童年岁月兰陵王李暠于502年出生在南梁朝的皇室,他是梁武帝李显的七子。

从小,兰陵王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精通经史文艺,尤其擅长音乐和书法。

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二部分:成长与努力随着兰陵王逐渐长大,他开始接触政务和军事,并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兰陵王聪明睿智,深得父亲的宠爱,被封为丹阳郡王。

他积极参与军事训练,善于指挥作战,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第三部分:政治斗争与挫折然而,兰陵王的政治才能和高人气引起了其他皇子的嫉妒和不满。

他们联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阴谋,企图削弱兰陵王的势力。

兰陵王虽然遭受很多挫折,但他依然坚定地为南梁朝尽忠职守。

第四部分:王朝危机与兰陵王的牺牲南梁朝在外部战争和内部动乱的夹击下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兰陵王放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带领忠诚的部队与敌人决战。

虽然在战斗中,兰陵王表现出色,但最终他以身殉国,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第五部分:兰陵王的传承与纪念尽管兰陵王英勇牺牲,但他的事迹和精神继续影响着后人。

人们为了纪念兰陵王的英雄壮举,修建了兰陵王墓,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

兰陵王被封为“忠义神王”,成为后世崇敬的象征。

结语:兰陵王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将领,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

他的一生展现了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兰陵王的事迹通过口口相传和历史文献的记录得以流传至今,不断激励着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信念、勇往直前。

(字数:550)。

兰陵王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

兰陵王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

兰陵王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悲剧故事,其中兰陵王的传奇故事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兰陵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英雄,他的一生经历了荣耀与挫折,最终以悲惨的结局结束。

本文将以兰陵王的故事为线索,探讨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兰陵王名叫鲁迅,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朝的一位王子。

他出生于王子世家,自幼聪明才智过人,充满着英勇与智慧的双重特质。

年幼时,他就展现出卓越的武艺和领导能力,被封为兰陵王,成为了朝廷中备受瞩目的存在。

然而,命运对于兰陵王而言并不总是宠爱他。

他身处一个残酷的权力斗争时代,内忧外患使得刘宋朝陷入了困境中。

兰陵王的政治抱负与家族利益发生了冲突,他曾多次辞职以表达对朝廷不满的姿态。

但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局势,相反,他却被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兰陵王的命运从此一落千丈,他被迫离开京城,流亡在外。

在流亡的岁月里,他沉浸在别离亲人和不被赏识的痛苦中,然而,他并没有沉沦在绝望中。

相反,他通过修炼武艺和继续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渴望着能够重返朝廷,为国家作出贡献。

然而,命运却再次对兰陵王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刘宋朝内部的斗争愈演愈烈,而兰陵王的家族却因与其他势力的关系而被牵连,最终遭受到了诸多的打击和迫害。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兰陵王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最终,兰陵王被迫与家人和朋友分离,被流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免他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炮灰。

这里的环境艰苦,充满了战争的烟尘和死亡的气息。

然而,兰陵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将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他被流放到了荒凉之地,但兰陵王并没有束手待毙。

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来反思自己过去的决策,并准备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以抗争那些曾经对他造成伤害的人和势力。

然而,未来对于兰陵王来说却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

在他重新回到朝廷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行动,试图恢复家族的荣耀和自己过去的地位。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让他满意的结果,反而使得他陷入了更加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陵王的历史资料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兰陵王的资料
兰陵王;;高长恭(?~573)
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

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

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在5个兄弟中,其中一个的母亲还是妓女。

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

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

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

高长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

这个人很聪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没面子;要是全盘接收,人家会当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着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

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
的计谋。

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

"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

很快周军被迫撤走。

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他也被称作是"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木兰从军最后是投到兰陵王帐下。

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

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

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

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

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

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嘿嘿,什么理由?这位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见有台阶下了,才开口:“是的。

”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

想求福反而招祸。

”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

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

完全隐退,又不甘心。

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
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

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

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

这就是乱世的悲哀.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

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

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北周皇帝宇文觉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有兰亭序的潇洒,有敕勒歌的豪迈,种种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

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

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

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

用恬淡换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换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换去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