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结合我校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改革与探索的实际,采用互动式、实践型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文就具体做法和个人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史虽短,许多理论尚不成熟,但随着与生命科学、信息以及环境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材料行业的结构已逐渐步入高分子材料的时代。
高分子化学作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已发展成为继有机、无机、分析和物理四大化学之后的第五大化学,其教学内容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2]。
该课程的专业名词较多,一些名词用中文很难体现出原有的含义,因而展开双语教学对高分子名词原意的理解会更加准确而有意义。
此外,该课程的开设是在本科阶段,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在今后广泛涉猎国内外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为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中,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符合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
1 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学到知识
的关键就是看学生是否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换言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为此,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去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了之后有什么用”等疑惑。
不同的学生,其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必须去研究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基础较好的同学,其学习主动性可能较高;而基础较弱的同学,有的可能没有信心去学好这门课程,也有的可能因为长期以来的“不良学习习惯”,容易在上课时开小差、睡觉、甚至缺席,这不仅影响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
为此,我们必须调整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类学科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加上枯燥的数学理论计算,如何让学生对高分子化学产生不同的看法,即产生新鲜感,第一堂课的讲授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我们在第一章《绪论》课程中进行了创新性尝试,从高分子发展史讲起,穿插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说明,历史上最古老的热塑性塑料赛璐珞,若是单纯讲解其化学结构式,性能、用途等,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赛璐珞来自于“celluloid”的译音,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假象牙。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赛璐珞和假象牙有什么关系?19世纪,台球在美国非常风靡,当时的台球是用象牙做的,但随着非洲大象的不断减少,愁坏了台球制造厂的老板。
于是宣布:谁能发明一种代替象牙做台球的材料,谁就能得到价值不菲的奖金。
一位叫海阿特的工人,对台球也很感兴趣,他夜以继日地实验探索,终于发现当在硝化
纤维中加进樟脑时,硝化纤维竟变成了一种柔韧性相当好的又硬又不脆的材料,在热压下可成为各种形状的制品,可以用来做替代象牙制备台球,赛璐珞由此诞生。
通过这样的生动讲解,不仅让学生对赛璐珞的化学成分和主要性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对于学习高分子化学的兴趣,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2 加强互动,改变学生“老一惯”的学习模式
高分子化学课程包含不少新概念、化学反应及机理。
此外,还涉及到许多微观动力学过程的数学推导与复杂的计算公式,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从以前认识的小分子体系到现在的大分子体系的过渡,从精确到统计平均的过渡,还需借助许多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相关课程基础的知识。
再加上是双语教学,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很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力,改善学习效果。
例如,多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督促学生复习每堂课的重点及难点,老师的批评指正能及时让学生走出理解上的误区。
同时,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模式都处于“老师教,学生听”的定式之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主动走上讲台,给其他在座的同学讲解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讲错了不要紧,教师在旁会随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谁是最佳小老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
提升。
3 采用“实践型”双语教学
对于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来讲,如何将双语更有效地实施,一直是我们重点探索的问题之一。
老师对学生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其英语的掌握情况,大多都采取卷面考核的方式,许多学生也因此形成了在“认”、“写”、“说”能力上的不平衡。
一门语言,一定要多说,掌握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高分子化学的专业词汇较多,若依然去“死记硬背”,无异于给学生增加了一门“专业外语”课程,远远偏离了我们设置双语课程的初衷。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安排学生准备一个3分钟的英文小报告,讲解一种他们感兴趣的高分子材料,或阐述高分子材料在某方面特有的性能,也可以介绍高分子学科的一些前沿技术,总之,与高分子相关即可。
自己查资料,组织英文讲稿,制作幻灯片,并上台演讲。
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使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展示能力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别人的报告,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此外,偶尔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高分子英语小游戏,也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们选择了一些较为核心的高分子词汇,让学生自行组队,一个描述,另一个猜。
进行描述的同学使用英文解释该词汇,或指出该词汇是一个什么现象?什么过程?什么机理等等……让同伴猜出来。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即
使成绩较优异的同学,也常常是满口的话堵在嘴巴,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进而引导学生,在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实践,实践不仅仅是指动“手”,还包括动“口”,多多加强交流才能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促进了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大有益处,通过学生的报告,教师同样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此外,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
通过改革,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出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五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王槐三,寇晓康.高分子化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