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教育技术的定义?A. 运用科学、技术与系统的方法研究、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方法与工具B.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C.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D.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答案:B2. 下列哪个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A. 教学设计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评价D. 多媒体教学答案:B3. 在教育技术中,下列哪个阶段是在实施教学之前?A. 设计教学方案B. 实施教学C. 评价教学效果D. 修改教学方案答案:A4. 下列哪个不是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过程?A. 设计B. 实施C. 评价D. 管理答案:D5. 在教育技术中,下列哪个属于教学设计的内容?A. 确定教学目标B. 选择教学方法C. 设计教学评价D. 制作教学课件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作用。
答案:教育技术是运用科学、技术与系统的方法研究、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方法与工具。
教育技术的作用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过程,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2. 请列举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过程。
答案: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过程包括设计、实施、评价和修改。
3. 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案: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
三、案例分析题(共45分)某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存在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
请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分析下列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1. 问题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存在困难。
解决措施: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 问题二: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过于依赖设备,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解决措施:引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合理运用设备辅助教学。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初级(中学历史)【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9题。
基本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问题。
第1题(单选题)根据有关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分)A.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B. 教育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本质上没有区别C. 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D. 教育技术的含义就是指教育中的各种技术第2题(单选题)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
关于教学策略,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3分)A. 教学策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等B. 教室中的硬件设备属于教学策略C. 教师针对不同学习目标使用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属于教学策略D.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属于教学策略第一部分教案设计(29分)在进行“三国鼎立”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题)在对“三国鼎立”一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可以暂不考虑的一项内容是()。
(3分)A. 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B. 学生对历史是否感兴趣C. 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D. 学生是否具备制作动画的能力第4题(单选题)在本方案给定的教学环境下,能够实施的教学活动是()。
(3分)A. 浏览相关网页B. 演示多媒体课件C. 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D. 以上活动都可以实施以下是一份“三国鼎立”的教学方案设计,第5—9题嵌于该方案中。
第10题(操作题)编辑修改教学文档(8分)请按如下要求将“素材”文件夹下的教学文档“三国鼎力教学设计方案.doc”进行编辑修改:(1)“在教学活动2”的空白处将内容补充完整;(2分)在“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填充下列表格”插入一个四行四列的表格,具体内容为:(2)在“教学活动2”的“引导学生学习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后面插入下面的内容,你可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绘制,也可以通过基本图形工具进行绘制;(2分)(3)将标题“《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方案”字体设置为“黑体”,“粗体”,字号为“三号”,并使其居中;(2分)(4)将“教学重难点”变为斜体,并添加“下划线”,在考生目录下保存该文档。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单选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单选题)第1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A.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B.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C.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基本相同D.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2题(单选)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3分)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整合内容中不包含信息技术的学习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C.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D.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第3题(单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是(C)。
(3分)A.学习理论B.传播理论C.计算机理论D.教学理论第4题(单选)结合所给案例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时,以下各项中可以暂时忽略的是(B)。
(3分)D.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利用BBS进行发帖和回帖第5题(单选)结合给定教案,下列不属于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B)。
(3分)A.认识电子公告牌BBS,理解其功能B.形成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意愿C.掌握BBS账号的注册过程D.熟练掌握在BBS发布、回复、阅读帖子第8题(单选)学生注册完成后,在现有的条件下,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如何发帖,下列教学方法中最佳的是(C)。
(3分)第9题(单选)小组已经分好,全班35个人,共分为5组,每组7人,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以下教学策略中不适宜采用的是(C)。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试题—中级考试(20套试题)
第1题(多选题)下列问题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是()。
(3分)A.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发展的研究B.关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研究C.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D.关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E.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文献研究第2题(单选题)下列所列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属于应用层次的是()。
(3分)A.能说出通分的意义和作用B.能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C.能用自己的话阐释对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的步骤D.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3题“能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是本课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使得该类教学目标可观察和评价,一般可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进行描述,请在“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分析.doc”中,将这一目标表述为2条可观察的教学目标。
(6分)第4题请打开“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学生情况.doc”,参考标题一给出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样例”,在标题三“本班学习者特征分析”下方创建一个第一行加灰色底纹的新表格,针对标题二中所列的“本班学生情况”,分析其所属的维度,并将维度和对应的学习者特征填入所建的表格中,完成后请保存文档。
(9分)第5题(填空题)下表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活动环节以及计划采用的教学材料,请根据这些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7分)(注意:请使用每个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完成填空,每空限填一项,选项可重复使用。
)1.“绿化的难题.avi”属于类资源,用于导入阶段主要是为了。
2.在小组活动之前展示“评价量规.xls”,主要为了。
A.音频B.视频C.文本D.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E.引导反思,训练思维能力F.揭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G.告知标准,促进小组学习第6题请按照下列要求,在“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学习任务设计.doc”中设计一个学生课后完成的自主学习活动,完成后请保存文档。
(15分)1.在“一、学习任务”下方设计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与用途,从而巩固对二者的理解(本课教学内容请见“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电子课本.doc”)。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初级(中学英语)【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9题。
基本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问题。
第1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A.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为这将会成为今后教学的唯一有效方式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C.在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多种技术,只有每一节课中都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需要频繁、广泛和多样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3分)A.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B.在学习者分析阶段,应该假定学习者具有比现有水平更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这样才能有助于学习者能力的提高C.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目标编制的具体过程中,第三点可以忽略D.一般来说,只有运用了先进的媒体,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优化,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的环节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0分)在进行“The Great Green Wall”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题)班里从外省新转来了一名学生,在这之前他所使用的教材与你所教的教材是不同的。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题(含答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题网上操作题都有参考类型的。
给你个多选题,1、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D )A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
C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
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
D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错误的说法是(A,C,D )A 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B 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C 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没必要D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3、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包括开发、设计、(A,B,D)等几个方面。
A 应用B 管理C 组织D 评价4、下列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A,B,C,D )A 资源的开发B 教学的设计C 资源的评价D 资源的应用5、下列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中有形的物化技术(A,B,D )A 教学媒体B 学习资源C 教学系统设计D 教学资源6、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分为(A,B,C,D)A 听觉媒体B 综合媒体C 视觉媒体D 视听觉媒体7、下列媒体中,属于视觉媒体的是(A,D)A 幻灯片B 录音机C CD机D 投影仪8、下列媒体中,属于视听觉媒体的是(B,D)A 幻灯机B 录像机C 收音机D 影碟机9、下列媒体中,属于综合媒体的是(B,D)A 印刷材料B 计算机网络C 幻灯机D 多媒体计算机10、媒体的教学功能包括(A,B,C,D )A 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B 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C 提供示范,便于模仿D 呈现过程,解释原理1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A, B, D )A 教学理论B 传播理论C 系统科学方法D 学习理论12、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B,C)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高、精、尖的媒体B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课件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 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一定能上好“整合”课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模拟试卷)教学人员初级(中学语文)【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7题。
基本知识(6分)第 1 题(单选题)下面关于教育技术的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A.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B.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C.优化教学效果D.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第 2 题(单选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既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
以下不属于共性的是()。
(3分)A.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B.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C.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D.教学策略中,观念与技巧的关系应该是绝对统一的第一部分教学设计(32分)在进行“陋室铭”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3 题(单选题)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前,可以暂时忽略,不加考虑的一项是()。
(3分)A.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是否相差很大B.学生对“铭”这种文体的了解程度C.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平均水平高低D.学生的古文基础程度第 4 题(单选题)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不能实施的教学活动是()。
(3分)A.浏览相关网页B.演示多媒体课件C.播放视频文件D.与学生网上互动以下是一份“陋室铭”的教学方案设计,第5—10题嵌于该方案中。
教学方案设计第11题(操作题)补充完整的教学文档(8分)请按如下要求将“素材”文件夹下的教学文档“陋室铭.doc”补充完整,并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目录下:(1)在[学法点悟]处的空白添加以下文字:(2分)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题13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题13套单项选择题: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部分。
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C、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正确答案:D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
A、上位关系B、下位关系C、组合关系D、并列关系正确答案:A3.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A、杜威B、布鲁纳C、斯金纳D、伯尼.道奇正确答案:D4.在交流与讨论中,()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B、同步讨论C、辩论D、合作性讨论正确答案:D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目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了解、理解和应用C、生理、心理和情感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正确答案:A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B、教学行为C、教学科研D、教学设计正确答案:D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两种方式。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正确答案:A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
A、第二次教育革命B、第三次教育革命C、第四次教育革命D、第五次教育革命正确答案:C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一、思考与练习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
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全国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
全国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语文)第24题(操作题)使用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在给定的邮箱环境下,将“C:\考生”文件夹下批改后的电子作业“学生的作业.doc”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该学生的电子邮箱s12001@中,邮件主题是“二氧化碳性质作业反馈”,邮件正文内容是“请方便时面谈”。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本环节中,需要考查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的能力。
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25题(单选题)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控制功能第26题(单选题)小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其中一组的各项得分均为各组最低分,针对这种情况,以下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批评该小组对待活动的态度不认真B.分析成员组成,看成员搭配是否合理C.单独召开该小组座谈会,切实了解问题所在D.单独召开该小组座谈会,鼓励他们迎头赶上第27题(单选题)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下列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
A.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B.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C.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D.演示课件是否满足了教学的需要第28题(单选题)考试成绩统计结束后,要告知学生成绩,以下处理方法较恰当的是()。
A.按得分高低为学生排名,并在班级张贴公布B.不对学生公布,老师自己心里有数即可C.将成绩及其在全班的位置告知学生本人D.老师公布获得前三名的学生姓名,并作点评29题(操作题)小组成绩统计小组汇报展示结束后,需要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当前文件夹下的“T43.xls”文件记录了各小组各项的得分。
请按下列要求对该成绩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操作完成后,请以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1)在表格右侧增加一列,在该列第一行输入列标题“总成绩”,在该列中计算每组的总成绩;2)在表格底部增加一行,在该行中计算各项平均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0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0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模拟试题10套(理论部分)1、课堂氛围一般可以分为(B )三种类型。
B.专制、民主和放任2、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D )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实验。
D.几何画板3、用鼠标单击(C )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再单击弹出的幻灯片标题即可。
C.幻灯片放映4、下面的(D )是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
D.时空跨度大5、下面的(C )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
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6、下面的(A )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7、在空间和图形部分和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的信息技术可以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内容标准相结合。
8、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发起的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是语文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一项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其主要内容不包括在大学阶段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9、探究训练是由(D )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探究思维训练模式。
D.萨其曼10、(A )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
A.基于问题学习11、(D )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D.合作学习12、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A )现象。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十二套附答案
全国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程度考试模拟试题一第1题〔单项选择〕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绘,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
A.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根底B.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C.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根本一样D.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2题〔单项选择〕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教学的最优化,故整合内容中不含信息技术的学习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详细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C.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展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D.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到达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第3题〔单项选择〕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根底的是〔C〕。
A.学习理论B.传播理论C.计算机理论D.教学理论第4题〔单项选择〕结合所给案例考虑,做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时,以下各项可暂时忽略的是〔B〕。
A.学生是否已经具备IE阅读器操作的知识以及进展网络资料查找的才能B.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展“等级〞评定C.网络教室的电脑是否联网D.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利用BBS进展发帖和回帖第5题〔单项选择〕结合给定教案,以下不属于本课“知识与技能〞目的的是〔B 〕。
A.认识电子公告牌BBS,理解其功能B.形成利用网络进展交流和学习的意愿C.掌握BBS账号的注册过程D.纯熟掌握在BBS发布、回复、阅读帖子第6题〔多项选择〕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带着学生阅读论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互动方式是〔ABD〕。
A.全体讨论B.师生互动C.异步讨论D.同步讨论第7题〔填空〕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中学生论坛时,发现感兴趣的论坛,想要进展保存,可以使用IE阅读器中的收藏夹菜单下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进展存储,方便以后再使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基础试题(有答案)
第1题(多选题)下列问题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是( ACD )。
(3分)A.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发展的研究B.关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研究C.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D.关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E.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文献研究第2题(单选题)下列所列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属于应用层次的是( B )。
(3分)A.能说出磁极的种类和特点B.能运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释自然现象C.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D.能理解磁化的概念第5题(填空题)下表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活动环节以及计划采用的教学材料,请根据这些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7分)(注意:请使用每个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完成填空,每空限填一项,选项可重复使用。
)1.“四大发明之一——司南.avi”属于 B 类资源,用于导入阶段主要是为了 D 。
2.在小组活动之前展示“评价量规.xls”,主要为了 G 。
A.音频B.视频C.文本D.展示事例,引发学生思考E.引导反思,训练思维能力F.揭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G.告知标准,促进小组学习1.第9题(填空题)在课后练习中,教师发现有近80%的学生不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于是计划组织学生重新学习该知识点,由于缺少自学网站等学习材料,最好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中的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形式/集体授课。
(3分)第11题(单选题)本次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完成考察报告“生活中的磁现象及其物理原理”,为帮助学生记录研究的过程,养成好的习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表格是( B )。
(3分)第13题(单选题)使用评价量规来评价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时,下列的一级指标组合中,最合适的是( A )。
(3分)A. 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B. 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创新性C. 稳定性、实用性、易操作性、易更新性D. 画面艺术、声音艺术、文字艺术第1题(多选题)问卷调查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影响调查问卷质量的因素是下列中的( AC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卷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卷1教学人员初级【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33题。
基础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问题。
1.(单选题)你认为下列有关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不合理的观点为()(3分)A.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数学教学的最优化;B.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C.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方便了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讯或协作;D.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参考资料;E.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学;2.(多选题)《新课标》制定后,大量配套新教材也相继上市,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你认为下面有关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的正确说法是()(3分)A.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B.要使用尽可能多和先进的教学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体现现代化的教学;C.教学中,最大化使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越丰富越好;D.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E.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0分)3.(单选题)有关教学内容分析的作用,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3分)A.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为教学序列的安排提供更多的指导;B.学习内容的分析,有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C.学习内容的分析,有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D.学习内容的分析,有利于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4.(单选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前期分析的主要目的,对于教学目标的意义,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3分)A.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导引;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5.(多选题)下面是一位老师学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后,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做的总结,您认为下述哪些观点是正确的()(3分)A.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B.教学内容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教学策略;C.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说是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一个主要任务;D.教学设计评价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教学设计的评价通常要依据教学实践的效果;E.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目标有关;6.(多选题)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李老师总结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其中合理的为()(3分)A.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意志力对他们数学计算成绩的影响很显著;B.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C.女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好,男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好;D.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成绩是成正比的;E.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数学的调节剂;7.(多选题)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也就是经常所说的ABCD法),分别是()(3分)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E.目标类别;9.(单选题)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3分)A.FrontPage;B.AuthorwareC.Dream Weaver;D.PowerPoint;10.(单选题)今天下午学校教学楼要检修电路,可能会出现2次间隔很短暂(5分钟之内)的停电,可李老师今天下午必须完成他的教学设计,4点之前送去“教学设计大赛”的评审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少的丢失信息的最快捷,方便......的方法为()(3分)A.为了防止劳动成果意外丢失,李老师应该把电脑搬到供电正常的地方;B.李老师可以先将教案写在纸上,减少编辑中的思考时间,然后快速的输入到电脑中;C.建议李老师5分钟手工存一次盘,这样即使丢失信息,也不会是很大量的;D.使用WORD中的自动保存功能,把自动保存的间隔时间调小;11.(单选题)在Word中,要使用公式编辑器Equation来编辑复杂的数学公式,应首先选择插入菜单中的()(3分)A.域命令B.数字命令C.引用命令D.对象命令12.(单选题)根据教学设计部分提供的教学情景,李老师为了巩固同学们对分数四则运算的掌握,最好选用下面的哪一类型的课件()(3分)A.演示型课件;B.练习反馈型课件;C.模拟试验型课件;D.自学辅导类;第二部分资源准备(30分)13.(多选题)教学资源是指教学当中能够用到的所有资源,而教学媒体是指用在教学中的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在教学中,李老师所用到下面的教学资源中,不属于教学媒体的为()(3分)A.桌子、椅子、讲台;B.李老师本人;C.高一数学教材;D.李老师的电子教案;E.直尺和粉笔;14.(多选题)教学媒体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李老师认为媒体的选择并非遵循最优的原则,而是适宜的原则,请选择下面他的叙述中正确的观点()(3分)A.教学中,提倡同学们多动手做题,使用多媒体只能降低教学效率;B.教学媒体的选择受当地经济条件,师生技能的约束;C.教学媒体的选择受教学对象的影响,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D.教学媒体的选择受教学目标的影响,层次高的教学目标最好使用多媒体;E.不存在万能的,适合任何教学的“超级媒体”,媒体的组合才是使用媒体的最佳出发点;15.(多选题)与其他教师一样,李老师也经常使用开发工具自己开发一些数学教学资源,以适应自己班里的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专门用于创造数学图形和图像素材的工具软件()(3分)A.Math Type;B.DrawT ools;C.几何画板;D.Z+Z智能教育平台;E.Flash;16.(单选题)教学媒体是用在教学中的能承载、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下列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错误的描述为()(3分)A 获得该教学媒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小于该教学媒体能产生的教学功效;B 该教学媒体是否能准确、有效的将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C 该教学媒体是否采用了先进技术;D 该教学媒体是否可辅助于其它的教学媒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7.(单选题)李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信息文档“mathinf·doc”,下面不能..打开和浏览这个文档的软件工具为()(3分)A.写字板B.IE浏览器C.Wps officeD.MS-Office excel18.(单选题)今天上午李老师在互联网上搜集制作课件所需要的素材,李老师查到了许多资料后,没来得及下载,电脑意外关机,重新开机后,李老师最快找到这些信息的方法是()(3分)A.重新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B.认真回忆网址,即使记不了全部,也在IE地址栏中录入,进行模糊查找C.打开IE浏览器,点击浏览器中“历史记录”按钮,查找今天的访问网址;D.利用资料中的能记起的关键字,重新查找,会更快找到全部资料19.(单选题)在制作课件时,李老师总是喜欢利用“所见即所得”的课件开发工具,(即在你做了某项操作后在页面中就可以看到你所做操作产生的结果)请您说出下列课件中哪些不属于“所见即所得”的课件开发工具。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7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7教学背景【讲明】本试卷从基础知识、教案设计、资源预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相信您能非常好地完成下列任务,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8题。
基础知识(6分)在进入教学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咨询题。
第1题(单选)下面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A.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算是指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别是一具复杂的过程,存在着某些特定的模式,教师需要掌握那个模式,才干在教学中应用自如C.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建、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示这些知识,因此越是使用高级的技术,就越能体现出教学的先进性,也越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2题(单选)以下是新课程实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您以为别合理的是()。
(3分)A.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B.教师要重视教学样式的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C.教师要尽量多的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D.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0分)在举行“第二节人文环境”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举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挑选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咨询题。
第3题(单选)下面对于教学设计的描述中,哪一具是错误的()。
(3分)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现代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别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进展C.是提高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有效办法D.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少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第4题(单选)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妨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样卷
生活需要游戏, 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 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 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 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反复, 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样卷教学人员初级(中学数学)【阐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行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考察教师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其详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规定如下。
【教学内容】初中一年级“绝对值”一节【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台, 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互联网旳计算机【教学规定】遵照国家课程原则, 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 基于给定旳教学环境, 恰当运用教育技术, 进行教案设计, 资源准备、实行教学并进行评价。
(如下答案仅供参照)基本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 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旳下列问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旳理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旳是( )。
(3分)A. 教育技术是为了增进学习, 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旳理论与实践B.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旳各个领域中, 积极开发并充足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以增进教育现代化,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旳过程C.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旳涵义是同样旳, 只是用不一样旳名词来表述而已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措施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旳, 建立处理教学问题旳方略方案、试行处理方案、评价试行成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旳过程答案: C第2题(单项选择题)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旳影响, 下列说法中不恰当旳是( )。
(3分)A.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 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旳学习方式B. 信息技术旳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旳教学工具, 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旳实现提供了也许, 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D. 信息技术对教育旳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旳答案: D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0分)在进行“绝对值”一课旳案例设计时, 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旳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旳教学方略, 请回答问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理论习题(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理论习题(按拼音次序排列)1.(A教学模式)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2.(A自我调控)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学习者通过核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C.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4.(C.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了成功而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激励自己适当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
5.(D、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6.(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7.(D、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8.(D、问题解决游戏)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
9.(D.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相关行为和活动。
10.(D.资源型学习)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着重强调学生分析资源、利用资源验证假设的过程。
11.“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判断教学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指的是以下哪种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功能)12.“要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本课该怎样设置(B、学习目标)13.POWERPOINT的主要功能是(A、制作电子幻灯片)14.PowerPoint所提供的(B、动作设置)功能,可对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对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结构。
15.PowerPoint所提供的(B.动作设置)功能,可对幻灯片文件中的所有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网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练习题一、思考与练习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
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二、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 Method,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画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运用上述目标和内容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完成总的教学目标子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单元内容和知识点,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内容编排方法。
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方法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等。
认知结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二、简答题1.教学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前期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即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分析及阐明;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把握,是教师分析“怎么教、怎么学”的重要依据,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因素的分析。
2.请阐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其中,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继布卢姆之后,又一位对目标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
西方教育心理学界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都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
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需的学习单元内容或学习模块。
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我们又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
因此,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以线性的方式将它们截然分开。
因此,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是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它们同样也适用于教学内容分析。
4.您认为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分析哪些主要特征?对于不同的特征,各有怎样的分析方法?学习者的主要特征因素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
对于学习者起点能力(或水平),主要进行预备能力、目标能力的分析,可以使用测验的方法。
对于认知结构,主要就是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要确定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上述三方面的特性。
可以借助概念图这一工具对认知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学习态度,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包括他们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判断学习者态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
此外,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可用于态度分析。
对于学习动机,Keller的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力、relevance关联性、confidence自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感)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设计中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者应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习风格的分析,Curry(1983)的“洋葱模型”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该框架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教学偏好)、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
其中最外层包括了环境的、情感的、社会的等方面因素;中间层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的时候所用的智慧方法;里面层的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揭示了这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5.您认为教学前期分析的哪些方面可以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比如概念图)的辅助?教学前期分析中的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判明都可以借助概念图的辅助。
6.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一般特征有: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有团队精神,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削弱;扮演意识强烈;认知策略趋向简单化;学习风格得到了充分得发挥和完善;学习目标多样化;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就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也大不一样。
不同的学习风格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三、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到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帮助学习者建立健全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因此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
二、简答题1.您认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在北美,教学策略有时可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
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
前一种认识完全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不贴切的。
而第二种认识仅从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就得出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下位概念这样的结论,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则是灵活多变的,其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往往并不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是指向于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如前所述,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而不是某种单一的策略,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大方法。
2.如何判定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评价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与情感目标达成情况和与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切合度来判断,其中前者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既要能体出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使学生不仅要得到深层次的认知深度、广泛的认知范围,同时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收获,如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等。
另外还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适宜的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