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学备考(中考版)文言文习题

合集下载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三)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三)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三)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三)2016-10-19 16:14阅读:【2016·福建省龙岩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盗可除乎()②衣食不足()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D.或异二者之为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答:(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答: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答:(一)(15分)7.(3分)①除:清除(消灭)②足:足够③箧:箱子。

8.(3分)C9.(6分)(1)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X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②政赋不均③教化不修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

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

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x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x

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
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 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 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 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 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 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2
学海无 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 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 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4) 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 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1
学海无涯
(2)尽释.车而走
释:
2. 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
一项是( )
A. 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 徒步
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
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
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
4. 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2)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 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 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 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2016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 2 -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少.时家贫少:(2)无不立对.对: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完整版备战2016年中考2015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 核舟记

完整版备战2016年中考2015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 核舟记

【江苏省常州市】(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

(共14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

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

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常奔走千里,恍惚而南田意气如常。

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

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③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天机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没水,风烟俱净,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

崇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⑥;非其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

遇知己,累日点染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注]①恍惚:捉摸不定。

②幽隽:幽静美丽。

③喋:吸。

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

⑤妍妙:精妙。

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清风徐来⑵舟长曾不盈寸.....⑶卖画以赡父⑷毕集毫端....⑸临富贵而失其本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⑵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9.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捕蛇者说(节选)(2016上海中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 。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 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_______________ (2)鼠何名老虫________5.“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1.柳宗元2.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3.D4.(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5.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中考课内文言文总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填空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二.课下注释1.重要词语解释:1.期 2.日中 3.去 4.不 5.委6.君7.家君8.引9.顾 10.辄11.幸 12.尚 13.可 14.贼 15.舍16.纳 17.托 18.宁 19.邪 20.拯2.翻译下列句子:(1)尊君在不?(2)歆辄难之(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宁可以急相弃邪?(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按要求默写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2.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3.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4.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5、《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6.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7.《期行》中表现客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8.最能体现陈元方态度的句子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1.《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3.《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

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5.《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卖油翁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

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家圃.()睨.()忿.然()酌.油()颔.()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但.微颔.之()(3)无他,但手熟尔.()(4)尔安.敢轻吾射()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三峡一、《三峡》选自《》,作者,朝的家和家。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2016-10-26 09:06阅读:【2016·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卷】三、文言文阅读(1 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 1题。

(1 4分)[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X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 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C . 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 .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 . 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一)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X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0.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1.C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2.D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2016·浙江省金华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D)(2分)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虽杀臣,不能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聪颖异常儿。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交誉之。

或劝之仕,不应。

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

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

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③胡翰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

下同。

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③顺生:人名。

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

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或劝之仕()②既归()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④鲜习兵()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17”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2分)A.于 B.以 C.而 D.乃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分)答: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中考文言文试题〔一〕2016XX〔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与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9.〔4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word版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资料大全.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word版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资料大全.

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资料大全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择善而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二、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中考链接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故:旧的知识。

(4)士不可以不弘毅..。

译:士大夫不能够不宽恕坚毅。

弘毅:宽宏坚毅。

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都2016初三课内文言文最新考查样题

成都2016初三课内文言文最新考查样题

成都市2016初三课内文言文最新考查样题说明:针对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考查的变化,为广大学子制定了以下样题,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诵读节奏、文意理解、翻译和古文化常识(其中古文化常识不做为2016年考查范围),供大家参考。

1、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君臣情义最打动人的地方是蕴含着一个“信”字。

让我们看看下面四句话,哪个“信”字的解释更符合他们君臣的关系()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B.谓为信.然《隆中对》C.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D.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类(出自《曹刿论战》)B.徒属.皆曰:属于(出自《陈涉世家》)C.神情与苏黄不属.:相同,同类(出自《核舟记》)D.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出自《岳阳楼记》3、周敦颐的《爱莲说》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字和下面哪句话的“之”字用法相同()A、而两狼之.并驱如(蒲松龄《狼》)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C、公将鼓之.。

(左丘明《曹刿论战》D、辍耕之.垄上。

(《史记陈涉世家》)4、“而”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脸颊上的络腮胡子。

随着文字的变化,它早已不是这个意思,以下四句话中有个“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传》B、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D、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下列各句中诵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潭中鱼/可百许头。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捕蛇者说(节选)(2016上海中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 。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_______________ (2)鼠何名老虫________5.“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1.柳宗元2.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100页)解析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100页)解析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6·北京卷】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2)属引凄异属: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2016·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2016·江苏省泰州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

(14 分)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

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

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民有饥冻,全不抚恤。

大夫石祁子,贤臣也。

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

”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

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

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

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

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

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

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

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能鸣善舞:②即时敛兵授甲:③百姓始稍稍复集:④命鼓行而进:(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A.何陋之有(《陋室铭》) B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2分)译文:(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分)译文: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8.【答案】(1)①擅长②盔甲③才④擂鼓、击鼓 (2)D【解析】( 1)这四个字的意思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如“善”来自“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甲”来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始”来自“五代时始印五经”(《活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鼓”来自“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蓝皮书》相关课文讲义及一词多意总结中这些字都有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科学备考(中考版)文言文习题——科学备战,一套就够了.一. 焚庐灭鼠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②粟盐酪具,无仰③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④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

鼠死,庐亦毁。

次日酒解,怅怅⑤无所归。

龙门子唁⑥之。

男子曰:“人不可积憾哉!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注】①结茨(cí):编结茅草。

②菽粟:指粮食③仰:这里有“靠”的意思④被:遭,受。

这里是“醉”的意思。

⑤伥伥:迷茫、失意的样子。

⑥唁:对别人有不幸表示慰问。

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2.(1) 结茨(为)庐 ( )(2) 菽粟盐酪(具).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从前老鼠成患,每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B.曾经担心老鼠,白天就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C.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D.从前担心老鼠,每天成群结队地行动着,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3.文中男子“焚庐灭鼠”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二.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字。

(4分)(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4)水中藻、荇交(横):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三. 方仲永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邑(yì)人奇之B.以钱币乞(qǐ)之C.环谒(jiē)于邑人D.泯(mǐn)然众人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伤)仲永 :(2)借(旁近)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泯然)众人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四. 以身居作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

其主人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①。

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偿之方去。

【注释】①解同“懈”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字(1)曾误遗(火)()(2)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

B、房子的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太少。

C、他的主人还认为所得到的太少。

D、房子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太少。

3..梁鸿赔偿“烧者”的方法是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 选文表现了梁鸿具有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唐时,太宗问许敬宗①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

天地之大,犹有憾焉,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许敬宗:唐太宗的文学馆学士,深得太宗赏识。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朋友听之别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3.本文讲述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君臣对话,许敬宗运用()的方式,意在向唐太宗阐明()的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六.(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丙)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1.下列词语中的“道”与“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B.得天下有道.(丙文段《孟子·离娄上》)C.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翻译:包围起来攻打这个国家B.民信之翻译:使百姓互相信任C.亲戚畔之翻译:父母兄弟都会背叛这样的统治者D.所欲与之聚之翻译:(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并为他们聚集起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译:4.上面三个文段,所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共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此观点的理解。

答:七.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八. 吴留村【清】钱泳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

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

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

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

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

若落他人手,立斩矣。

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

”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

”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

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

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

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

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注】①札:文书。

②畀:bì,给予。

③庥:xiū,保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数年,闽寇日炽日:(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被:2.下列句子中,带括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