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
教师研究型教学实践
教师研究型教学实践一、引言教学是教师的核心职责之一,而研究型教学实践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师研究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
二、重要性研究型教学实践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推动了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进步。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内容1. 课程设计:研究型教学实践要求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
2. 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研究型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验研究:研究型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外活动:研究型教学实践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如科技竞赛、学术论文等,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四、实施方法1. 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研究型教学能力,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合作研究:教师可以与同事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互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科团队:学校可以成立学科研究团队,定期组织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五、对教师的影响1. 提高教学能力: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2. 开拓思路:研究型教学实践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学科内容,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促进职业发展:研究型教学实践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提升自身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六、对学生的影响1. 激发学习兴趣:研究型教学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658文化建设C ulture construction□文/邹盛勤陈武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性实验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研究性实验是具有原创性的较高综合研究性质的科学研究实验;广义的研究性实验是与验证性实验相对应的,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开发性实验,即又称为探究性实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把狭义和广义的研究性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探索出适合新时期教育特点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包括研究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
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倡导研究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异探索与创新思维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良好的科学品质,对整体的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经过前期实践和研究论证,实验内容主要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旨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为典型的、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压缩一些简单、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第三部分为研究性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及仪器方法的改进,单个的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实验改为研究性设计实验,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开展基础药物分析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对教学法和基础药物分析实验课中现象不够明显、装置不够科学、方法不够合理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改进。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将药物定性鉴别和药物成分定量分析实验由验证性方法改为探索性实验方法。
教师精选实验题目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各有关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技术指标,从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及预期结果上进行多途径实验设计,经教师审批后进行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增加应用研究性实验。
精选一些与实验课程匹配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仪器分析、常用药物的质量控制及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性实验;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相关的研究课题,与教师一同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论文在研究型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是那 种研 究 、 索 的过程 。 探
1 2 科 研 过 程 .
结 束 时学生 提交课 程论 文 , 并举 行课 程论文 报告 会 ,
各 个小 组在课 堂上 汇 报 自己的课 程论 文 , 个 研 究 各 小 组相互 进行 评价 , 师 结 合学 生汇 报 和讨 论 的情 教 况, 根据课 程论 文 的科学 性 、 创新 性 、 实用性 、 写作 水
任课 教 师 可 以从 课题 组 参 与 的科研 项 目中 , 结
合课 程 内容 , 取 出若 干 适 合学 生 研 究 的小 型课 题 提 为学 生选 题提供 思路 和方 向 。这 类论 文相 当于小型 的本科 毕业 论 文 , 由于时 间和条 件所 限 , 生只能在 学
作者简介 : 徐振 海 , , 士 后 , 教 授 , 任 信 号 处 理 系列 课 程 、 达 原 理 系 列课 程 主 讲 教 师 ; 男 博 副 担 雷 王 伟 , , 士后 , 男 博 副教 授 , 任 雷 达 原理 课 程 负 责 人 ; 担
肖顺 平 , , 士 , 男 博 教授 , 任 电子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电子 工 程 系列 课 责任 教 授 , 多 项 教 学成 果 奖 。 担 获
2 6
电 气 电子 教 学 学 报
21 0 0年 1 O月
课 程 论 文在 研 究 型教 学 中 的实践 与 体 会
徐振 海 , 王 伟 , 肖顺 平
( 国防科 大 电子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 南 长沙 4 0 7 ) 湖 1 0 3
摘 要 : 程 论 文 是 研究 型教 学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取 学 生 分 组 、 课 采 自主选 题 、 类 指 导 、 性 评 价 等 方 式 开 展 , 以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析 问 题 、 分 定 可 分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式建立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对研究型教学的意义、模式与方法进行探索,以求开辟一条科研与教学互促互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28-02我国高等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建成了一批研究型大学,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积极倡导和开展研究型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型教学是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通过引入科研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利用前人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对研究型教学的理解和对测试课程的改革谈一点体会。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依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解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接触科技前沿、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当今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学生“被迫式接受知识”的诸多弊端日益明显,也限制、制约了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陈旧,忽视实践环节。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教学上表现为教学等同于传授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环节,不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与用途,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模式呆板,缺乏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输者,把教学看作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过程,教室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研究型教师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型教师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知识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研究型教师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就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进行浅谈。
1. 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研究型教师指的是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实践形式包括研究、教学、课程设计等。
研究型教师是智慧型教师,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出问题并查找解决方案,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研究型教师的特征研究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1)注重教育科研:研究型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能够深入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包括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阅读教育学期刊、写作教育论文等。
(2)注意实践探索:研究型教师注重实践,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尝试新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型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团队合作:研究型教师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设计的创新性。
3. 研究型教师的形成和发展(1)加强学科知识的研究和学习。
研究型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
(2)加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掌握。
研究型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开发和使用教育技术,获取有效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袁成福,李志红,彭帆,肖方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8期袁成福,李志红,彭帆,肖方祥(三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已越来越显示其弊端。
本文作者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等环节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医学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46-02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2015023)通讯作者:袁成福。
进入21世纪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迅猛,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并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生命本质和改造生物特性的有力武器。
然而,我们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很难能应用所学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设计出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案;我们调查也发现: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设计科学研究实验方案时仍困难重重,这说明我们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再考试”按部就班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学学时的不足与教学内容的扩增;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实验环节的严重脱离,这是造成分子生物学知识在应用中“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研究型教学也称主题研究,是在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模式”和瑞士皮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1],是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对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
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现形式
课程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44· 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将教育技术有机的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学最优化。
计算机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更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可利用更多的时间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
而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更重要的、更深层的价值不仅在于技能的层面,而且在于促进人的精神意识层面发展.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兴趣热情.激活并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的优化主要表到为:用“形象”描述“抽象”;演示不易表述清楚的数学定理;对于稍纵即逝的数学演示现象进行慢镜头同放处理:对于大量的数学题材进行串连.围绕同一知识点将问题展开.避免学生头脑杂乱无章.组织一定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兴趣等。
2.在教学建模中的应用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罐人.出现了以“数学建模实验”为表的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宴验”课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产生并形成的,它把探索和发现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用数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使用数学软件)去解决数学同题,在做数学过程中学习数学。
数学建模实验是一种科研方法。
科学家使用数学软件研究数学问题的探索,猜想、求解.验证),解决实际同题(建立数学模型.求数值解、进行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实验也是一种学习手段。
学习者可以借助计算机(数学软件)绘制图形.做动态画面.从观察中发现某些现象.从现象中猜测某些性质.对猜测的性质进行证明或反证.对证明的性质进行推广应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发现和学习.获得在传统学习环境中无法获得的知识信息。
数学建模实验已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极具生命力的数学分支。
3.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政革的一项创造性的尝试。
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我国教育体系和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
本文将问题驱动式教学和研究能力与研究态度培养相结合,提出探索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给出了“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研究”的设计方法和示例,指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问题驱动研究型教学 pbl 构建主义一、引言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教育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勇于对未知领域的进行探索的精神,传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方法。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质疑权威,质疑书本,质疑现有结论[1]。
无论哪种形式的创新都始于对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有两种方式[2]:一个是识别出已有理论或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弱点;另一个是对新对象的观察。
问题驱动是通过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渐次追问和探究,逐步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其中的渐次追问就是对所研究的事务或现象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具有启发性的科学问题。
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领域毫无例外地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
好的科学问题能够启发人们探索去未知的世界。
探索过程就可能产生创新,探索过程也需要创新去推进。
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所谓新概念教学理念[3,4]。
论文中,他们以数学教学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概念教育方法,即问题驱动式教育方法,认为新概念教育的目标是:把教科书上的数学学术形态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但是,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的这种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数学教学这样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那些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如何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并将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构成一种问题驱动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和摸索。
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究——启发式教学(一)
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究——启发式教学(一)摘要:研究型教学模式代写论文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提出的高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自身的涵义和特点。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它是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一次回归,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配套的教学原则,是高校研究型教学的一种范式。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创新;高校;启发式面向21世纪,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不仅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研究型教学,是当代高校教育概革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型教学的涵义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
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②重视对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已知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提倡和鼓励争论,允许怀疑,不求答案的唯一性;④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⑤提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明白教师是导师,也是学习伙伴,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二、开展研究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转变教育理念问题转变教育理念是进行研究型教学探索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
高校教育理念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
研究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二、如何实施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题 ,探究 问题 ,获得结论 的过程 。它可以渗透到所有学 科、所 神和创新能力,把科学素养、科学思 维、科学道德 、洞察能力、 有活动之中,是与传统 的 “ 接受性学习”方式相对的一个概念。 批 评精神、合作精神 以及 严谨作 风等结合 到教学 中去。同时, 它强调培养学 生的主动 探索和研究精神,教会学生创造性 的学 研 究型教学对广大教师也提 出了较 高的要求 ,要通 过培训、交 习、开放性的学 习。与 “ 究性学习”息息相关的就是 “ 研 研究型 流 以及教 师本人的学 习、积累来不 断提 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在
教学” 。没 有 “ 究 型 教 学 ” 就 不能 打 破 传 统 教学 模 式 的 约 束 , 课程学 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出、 研 提 分析、
就不能推动 “ 究『 研 生学习” 。这 就需要广大学校教师转变传统的 解 决和评价 问题 的能力, 团队合作 的精神, 有效交流沟通的技能。 教育观 念,以学生为 中心,进行 “ 究型教学 ”的探索 ,充分 研 调动广大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个 拥 有 持 续 创 新 能 力 和 大 量 高 素 质 人 力 资 源 的 国家 ,将 具备 发 施,只能等到研究 生学 习阶段 了。其 实,学生的发现 、发 明和 展 知 识 经 济 的 巨 大 潜 力 ,一 个 缺 少 创 新 能 力 的 国家 ,不 仅 会 失 创 造 可 以有 多 种 形 式 、多 种层 次 ,完 全 可 以根 据 学 校 学 科 的及
维普资讯
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解析
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解析作者:宋永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2期摘要:本科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
本文提出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利用研究型教学来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回顾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研究性教学的发展,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43-03自2007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以来,关于如何提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讨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3)》,明确提出继续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提出本科教学改革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和基础。
为此,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本科问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本科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2]。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研究型教学可能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雏形诞生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提出的“通过研究进行教学”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为研究型教育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发现式学习”,他认为发现式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概念、获得原理[4]。
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
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一、经验研究型教学论文经验研究型教学论文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从实践中获取数据,对教学实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验证其中一种教学方法或策略的效果。
以下是该类型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建议:1.研究目的明确:明确研究目的,如改进其中一特定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
2.研究问题提出: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指导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3.研究设计: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同时,对研究样本、变量等进行合理的设定。
4.数据收集与分析:采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使用量化数据和质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
5.论证与结论:通过对研究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有力地支持这些结论,以回答研究问题。
6.展望和讨论:提出研究结果的启示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二、理论研究型教学论文理论研究型教学论文是通过对教育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和解读,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理论性的观点和建议。
以下是该类型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建议:1.问题提出:明确研究问题和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引出理论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2.文献综述:回顾和整理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和梳理当前研究领域的学术脉络和研究热点。
3.理论分析:对教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解读,提出理论性的观点和假设。
4.论证与支持:通过论证和引用相关的理论观点、研究数据等,支持自己的理论观点。
5.拓展与创新:通过对现有教育理论和研究的整合和创新,提出新的教学模型或教学策略,并进行理论推演。
6.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出展望和建议。
三、文献综述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型教学论文是通过搜集、归纳和分析相关文献,系统地总结和评价其中一特定教学方法、策略或现象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该类型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建议:1.研究问题提出:明确针对的教学方法、策略或现象,并提出需要综述的具体研究问题。
研究型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研究型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引言: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类和材料学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初步认识现代分析仪器,并学会运用其分析样品。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实验技能,许多学校采用研究型教学探索,努力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本文将从“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实验内容和实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理论基础: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运用仪器进行样品分析。
3. 创新思维: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使学生锻炼创新思维、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4.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角色分工。
二、研究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1. 教学设计:(1) 实验小组的构建:根据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 名学生,每个小组的组长应由学生自己推选产生,以便于实验操作的组织和实验结果的控制。
(2) 实验方案的制定: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适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实验方案,既要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又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的要求:在实验结束后,小组应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和总结。
实验报告不仅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1) 实验操作环节:针对不同的仪器,由教师进行仪器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进行仪器的模拟操作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为止。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自主组织、分工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2) 实验结果分析环节: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时,小组内同学可以分工合作,各自分析自己负责的部分,并将结果进行汇总,最终小组负责人将结果汇报给全组并提交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375 学科教育论文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随着21世纪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转移和渗透的加强,传统教育中,以知识获取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难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以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被提上日程。
[1] 200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研究型教学,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并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研究型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把科研与教学机械整合之后就是所谓的研究型教学,忽视了研究型教?W的本质,同时对于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也存在许多理解误区,把研究型教学局限于做实验、做调研,而且对于在大学学习不同阶段的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时用千篇一律的模式来要求。
研究型教学的理念、模式与改革研究型教学首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的教学结构。
[2]它完整地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起到中介与桥梁作用。
由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所以教学模式也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丰富。
1.研究型教学的理念研究型教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此后日渐获得其他各国普遍认同并得到广泛实施。
研究型教学就是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以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以及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并且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3]研究型教学针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型教育”教学模式而提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4],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
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
[5]在学习方式上具体表现为以研究为本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同时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实施研究型教学首先应理解并掌握研究型教学的本质。
研究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转变也包含在其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研究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提出背景及其方法、视角等进行探究,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构建牢固的基础理论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注重训练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并突出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其次,采用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科研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在互动研究讨论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研究型思维。
最后,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创新,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出并落实新想法,勇于探索未知问题。
2.教学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相互适应研究型教学强调研究型思维的培养、研究能力的锻炼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我国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应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相适宜。
传统高等教育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统招统分,让学生掌握其毕业后所从事专业的相关知识,即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基于此便形成了一系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如学生知识面窄;专业课程学时拉长;在“嚼细后,慢慢喂”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专注于死记硬背,摒弃自主思考。
这一培养模式下,学生虽能驾轻就熟适应工作岗位但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创造力,对于专业之外的工作缺乏适应性,并不符合长期发展所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的变化为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探索并实施研究型教学势在必行。
3.研究型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研究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理念的更新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
务实的学风、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符合研讨探究式课堂所需的专业教材等,都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第一,转变实用主义至上的观念。
当前,高校盛行实用主义之风,基础理论知识因欠缺实用价值而备受冷落,学生对于创新急于求成,然而脱离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因此,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克服浮躁学风,这样研究型教学才能有其生存空间。
教师教学应将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背景相联系,并着重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学习积累进而实现创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
第二,实施研究型教学应针对课程性质因地制宜。
高等教育阶段,其课程类型分为不同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不同课程对学生应完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因此针对各科不同的课程性质,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
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深厚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备要素。
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方法“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和高等工程师学院的支持下,研究型教学模式得以在冶E13班和E14班的“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中实践。
实践中,本门课程突破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采用小班化教学,以互动研讨式授课模式取代机械沉闷的“大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动态式课堂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过程中,以层次分明的主线式课程知识为内容、启发式教学为方式、师生共同研究讨论为特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创新点,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建立牢固基础理论知识框架,进而培养其研究型思维并锻炼其研究能力。
1.动态式课堂在教学中,“教”与“学”被有机整合为一个动态模式,师生在课堂中实现良好的互动。
一方面,教师的“教”从根本上做到了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主导学生,不再为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理解程度,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针对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师定期安排专门的答疑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在教师创设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氛围中,学生敢于提问并发表见解,教学中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课堂也异常富有活力。
在动态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主线式”讲授“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中公式概念繁多,学习难度较大,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针对这一特性,笔者充分调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主线式”讲授这一教学方法。
主线式讲授顺应教学主线内容而有序展开,通过整体解读课程视点与各个教学点并实现断续互动、有效交融而建构的课堂教学形态,以此将碎片化知识点整体化,使得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将知识理论串联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融入研究型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在课程中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自身的科研案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概念讲授中,追本溯源,铺垫有趣的历史背景,重现概念提出者的思路,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重要公式讲解中,弱化公式的纯粹数学推导,突出强调其物理意义与使用范围。
4.创新教材编写作为探索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了配合研究型教学的开展,笔者在此前所撰写的教材中创造性地加入了“传输现象的耦合”这一篇,这也是《冶金传输原理》教科书内容的一项创造性举措。
在复杂的冶金过程中,经常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化学反应和导电等物理过程同时并存,它们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耦合,即产生干涉效应,简单地孤立分析各?N传输现象以及化学反应而忽略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和实际结果差别很大,因此增加这一教学内容极为必要。
同时,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优势学科平台,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课程相关课题内容和研究手段,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切实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理念将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探索以及研究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一方面,研究型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
动态课堂的建立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研究型教学后,学生成绩较未采用研究型教学的班级存在明显优势;主线式讲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且使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并能够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研究型思维的培养,对于课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深入探索,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敢于批判指正。
互动研讨式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思想更加活跃,对于相关科研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和创新能力崭露头角;学生借助参观实验室了解课题的契机,在课题中找到知识与兴趣的结合点,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行为,也必将逐步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系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冶金传输原理”(项目编号:KC2014YJX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