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草原生态概述1.1 草原的定义与分类1.2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1.3 草原植物和动物的适应特点第二章:草原生物多样性2.1 草原植物的多样性2.2 草原动物的多样性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第三章:草原生态功能3.1 草原的水土保持功能3.2 草原的碳汇功能3.3 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第四章:草原退化与恢复4.1 草原退化的原因4.2 草原退化的影响4.3 草原恢复的方法与技术第五章:草原保护与管理5.1 草原保护的政策与法规5.2 草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5.3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第六章:草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6.1 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6.2 草原生态系统评估指标6.3 草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际案例第七章:草原生态修复技术7.1 草原退化地区的诊断7.2 草原生态修复的方法7.3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第八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8.1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8.2 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8.3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项目第九章:草原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9.1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9.2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经营9.3 草原资源利用与社区参与第十章:草原教育与公众参与10.1 草原教育的重要性10.2 草原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0.3 公众参与草原保护的实践与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草原生态概述补充说明: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涵盖了从温带到寒带的广阔区域。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产力相对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二、草原生物多样性补充说明:草原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物种的适应性,包括对干旱、寒冷等极端环境的适应。

植物如草本植物具有强大的根系以保持水分,动物如草原犬齿类具有特殊的饮食习性和行为适应。

三、草原生态功能补充说明:草原不仅提供食物和原材料,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碳汇作用和调节气候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四、草原退化与恢复补充说明:草原退化主要由过度放牧、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引起,导致生产力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

《静默草原》教案4.doc

《静默草原》教案4.doc

《静默草原》教案4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的手法,了解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受。

2、品味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三、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法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导入新课。

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有谁知道?答:它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民歌中唱道“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可爱。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

著有散文集《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

现在在《辽宁公安》报任职,除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还是一位人民警察。

2、下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上)3、听课文录音,用笔划出生字词。

听完课文录音以后,学生利用现有工具书相互交流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检查。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几个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前瞻(zhan):向前方的远处看;向将来看。

簇(ch)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迥(jiong)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

穹(qi6ng)庐:借指天空。

摩拳(suo):用手抚摩4、课文讲解:这篇课文景物描写不多,侧重于抒情、感悟。

作者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找出在课文中体现在哪里?教师点拨:对比就是拿两种事物来对照比较。

教师提示学生先看1-4自然节。

、草原的景观: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板书)草原的特点:给人的感受是惊慌。

名山园林: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提示学生看5—6自然节。

、蒙古牧人看草原的方式:眯着眼睛前看,牧人却是在“享受”草原。

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着眼睛,城里人是在寻找草原。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绘本,通过讲述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以及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民族文化的独特。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领略蒙古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草原生态、草原动植物、蒙古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等内容。

第二章:草原生态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的类型、特点以及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草原动植物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上的代表性动植物,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模型、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蒙古族文化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蒙古族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生态保护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和全社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课程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消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2、把握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读准字音并理解重点词组的意思。

2、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学情分析:本文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草原的了解较少,再加上这是第五单元的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也没有预习。

所以学习本课我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如果有条件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初步认识)。

让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内蕴。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以读课文为基础,具体学法可分为以下三步:认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解读课文: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魅力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赏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写法借鉴: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设计教学情境(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让你旅游,你想到哪儿去呢?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顺势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⑴当们想到蒙古人时,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

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蒙古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

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作家鲍吉尔.原野。

⑵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静默草原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默草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静默草原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草原之美,感受其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2、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体验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综合学习法。

教具:草原挂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草原夜色美》:“……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这是草原女儿德德玛献给那块美丽土地的崇高敬礼!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草原雄鹰”的称誉,马和诗歌是蒙古人的两只翅膀。

当我们想到蒙古人,第一感觉也许是豪放、爽朗、粗犷…,此文却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心灵的另一写照:细腻柔情。

“草原三剑客”里著名的鲍尔吉原野情系故乡,本色质朴,个性谦逊低调。

让我们怀着一颗宁静的心,走进原野,走进《静默草原》。

二、作者简介:1、学生回忆:《雪地贺卡》2、师补充:鲍尔吉原野面对种种环境,始终能保持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他用这颗心感受世界,感受人间,感受他的草原,这些感受洋溢着诗意的光辉,便如草原上的轻烟一般摇荡在他的字里行间,形成了他作品的种种特点:优美、雅洁、细腻、豪放、睿智等。

三、整体感知:“风格即人”。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是培植其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鲍尔吉原野来自苍茫辽阔的北方,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他的笔下有静默的草原和蜜色的黄昏,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

没有鲍尔吉·原野高度的人,挖不着草原的底蕴,自然著不出草原的生命。

没有鲍尔吉·原野宽度的人,合不拢草原的精神,自然著不出草原的风范。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学案例【教材分析】《静默草原》是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写的一篇哲理散文,本文格调细腻柔情,运笔自如,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

在对草原的描绘中蕴藏着深切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情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亲近自然,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世界。

【教学重点】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及草原引发的人生思考。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关于“草原”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鸿雁》。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歌声很悠扬、草原很辽阔、草原很苍茫……师:说到草原的辽阔、苍茫,我们不妨走进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共同领略大草原的独特魅力。

板书《静默草原》二、温故知新—作家作品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中国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草木山河》《善良是一棵矮树》等作品。

三、整体感知——领略大草原的独特魅力。

静默草原教案 (2)

静默草原教案 (2)

静默草原教案静默草原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会散文美丽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舞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二、教学难点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同学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对草原的深情,把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育同学对大自然的审美力量,从中猎取美妙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现法——师生沟通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预习要求1、通过查字典,把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状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状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舞同学自主发言。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互相沟通对课文及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表达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涵性”〔接触,摩挲,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

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冲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由于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同学体会这种感觉。

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为什么要说情愿像“母牛”和“烈马”一样,温顺和刚烈的对比——沉醉在草原的怀抱中。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2)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草原生态的情感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静默草原》相关内容;2. 课件:草原生态系统图片、视频等;3.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草原图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2. 教学新课:(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讲解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汇报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3)设计宣传标语:引导学生表达对草原生态的关爱。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态的情感;(3)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生物种类以及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宣传标语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参与度、分享内容等,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的关爱情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静默草原》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2. 课程目标:(1)了解《静默草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2)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介绍《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第二课时: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第三课时:探讨《静默草原》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4)第四课时:进行《静默草原》的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5)第五课时:总结课程收获和进行课程评价。

2. 教学资源:(1)教材:《静默草原》;(2)参考资料:有关《静默草原》的评论和分析文章;(3)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第二课时: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第三课时:探讨《静默草原》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4)第四课时:进行《静默草原》的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第五课时:总结课程收获和进行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进行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4)评价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程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和课程总结,评估学生对《静默草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问题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引导学生关注草原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相关资料、图片;(2)草原生态问题案例;(3)保护草原的相关政策法规。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草原的知识;(2)收集草原相关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美景;(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草原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课堂讨论:(1)探讨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2)分析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3)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方法,如科学养殖、生态修复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草原生态问题案例,如我国草原退化现状;(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草原的措施;(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问题,培养保护草原的意识;(2)谈论保护草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能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的实际行动;2. 调查身边人对待草原保护的态度,了解社会对草原保护的关注程度;六、教学延伸:1. 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魅力和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人文景观的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展现了草原的壮美和独特。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静默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原文化,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认识草原文化及其特点;(3)培养阅读绘本的能力和兴趣;(4)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草原生态环境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如草地类型、植被分布、气候条件等,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2.2 草原生物多样性通过讲解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使学生认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并了解其生态作用。

2.3 草原文化介绍草原上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以及草原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4 绘本阅读与欣赏引导学生阅读《静默草原》,欣赏其中的精美插图和生动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2.5 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讨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分析草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草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绘本内容、生态保护和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案例分析法3.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草原生态和文化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草原文化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2 小组报告4.3 阅读感悟收集学生对《静默草原》的阅读感悟,了解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课程简介、草原生态环境;第二课时:草原生物多样性;第三课时:草原文化;第四课时:绘本阅读与欣赏;第五课时: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

《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默草原》优教学设计1一、引言:(图片欣赏),说感悟。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认定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勾画最能表现草原特点以及作者独特感受的词句。

3、研读课文,具体谈谈你对草原特点及作者独特感受的理解。

4、品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独特感受的。

三、引导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四项(字词、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画关键句、阅读疑问)。

2、我不认识的词语:3、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二)课堂学习:1、预习检查:注音:1)鲍()前瞻()簇()立迥()然不同摩挲()面颊()长鬃()翡()翠嘤()衣襟()咆()哮()冥()想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移()然不同()不足道宽厚()慈起伏无()凝立()想3)文常填空: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作家。

著有《》、《》、《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

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草原三剑客,他们是歌手()、美术家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反馈,评价,明确: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静默草原》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静默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草原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领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静默草原》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从诗歌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静默草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训练(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其朗读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探讨(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2)讨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2)邀请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静默草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第一章:草原的生态环境1.1 草原的定义与特点1.2 草原的生态功能1.3 草原生态系统的构成1.4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章:草原生物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2 草原生物种类的特点2.3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2.4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草原植物多样性3.1 草原植物的分类与特点3.2 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3.3 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4 草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四章:草原动物多样性4.1 草原动物的分类与特点4.2 草原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4.3 草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4.4 草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五章: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5.1 草原退化的原因与危害5.2 草原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措施5.3 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5.4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6.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与价值6.3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6.4 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策略第七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7.1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7.2 国内外的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7.3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措施7.4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展望第八章: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8.1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与目标8.2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路线8.3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案例分析8.4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成效评估与改进第九章:草原生态补偿机制9.1 草原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9.2 草原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9.3 草原生态补偿的标准与方法9.4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第十章:草原教育资源与公众参与10.1 草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2 草原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0.3 草原公众参与的形式与途径10.4 提升草原公众参与效果的策略第十一章:草原火灾管理与应对11.1 草原火灾的特点与危害11.2 草原火灾的成因与预防11.3 草原火灾的应对与扑救技术11.4 草原火灾管理与应对的策略第十二章:草原病虫害防治12.1 草原病虫害的类型与特点12.2 草原病虫害的成因与传播12.3 草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2.4 草原病虫害防治的策略与实践第十三章:草原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3.1 草原旅游的特点与价值13.2 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13.3 草原旅游的环境影响与管理13.4 草原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第十四章: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14.1 草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4.2 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的关系14.3 草原文化传承与民族生态的保护14.4 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的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未来草原生态学研究趋势15.1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现状与挑战15.2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技术应用15.3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未来趋势15.4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以“静默草原教案范文”为主题,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草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教育资源与公众参与、火灾管理与应对、病虫害防治、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民族生态以及未来草原生态学研究趋势等多个方面。

《静默草原》教案一等奖(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静默草原》教案一等奖(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 保护,树立可持续 发展观念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原的静默之美、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文本的艺术特色 等方面。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如何理解草原的静默之美、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以 及如何欣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等。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特点、文化 内涵以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情境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特点、文化内涵以及生态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草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草原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 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的 重要性:草原是 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 维护生态平衡具 有重要意义。
草原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草原不仅 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部分,也是人类生 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需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
添加副标题
《静默草原》教案一等奖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重点与难点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教学过程设计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并 运用相关词语
了解草原的特点和分布情 况
草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草原文化 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生 态保护、旅游开发、民族团结等方面。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静默草原》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草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

3. 歌曲的旋律分析。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象征意义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静默草原》的演唱技巧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难度的旋律和抽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演唱技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静默草原》的整体表现,包括旋律准确度、节奏掌握、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歌词和旋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歌曲象征意义的探讨和思考。

4. 学生对草原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静默草原》歌曲的播放设备。

2. 教材或教案:提供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背景知识。

3. 投影设备:用于展示歌曲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4. 练习册:提供给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和思考题的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词和旋律。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讲解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第一章:草原生态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草原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2. 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3.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4. 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草原?草原有哪些特点?2. 老师讲解: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小组讨论: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案例分析:分析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草原植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植物的种类、特征和适应策略。

2. 掌握草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草原植物的种类和特征2. 草原植物的适应策略3. 草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草原上有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老师讲解:介绍草原植物的种类、特征和适应策略。

3. 野外观察:学生分组观察草原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4. 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观察到的草原植物及其适应策略。

5. 案例分析:讨论草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章:草原动物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习性。

2. 掌握草原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草原动物的种类和特征2. 草原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挑战3. 草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草原上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老师讲解:介绍草原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习性。

3. 图片展示:展示草原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挑战。

4. 小组讨论:分析草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草原动物,讨论它们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挑战。

第四章:草原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上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本教案以《静默草原》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幅画作,让学生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1.1.2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画作的欣赏、分析、讨论和创作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3 教学对象为高中美术课程学生,预期教学效果为学生能够独立欣赏和分析画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画作背景2.1.1 《静默草原》是著名画家于200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

2.1.2 画家,原名,生于196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擅长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2.1.3 《静默草原》以草原为题材,表现了草原的辽阔、静谧和生命力。

2.2 艺术风格2.2.1 的艺术风格以写意、豪放为特点,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

2.2.2 在《静默草原》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生动的线条,表现了草原的生机和活力。

2.2.3 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超现实的感觉,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3 创作手法2.3.1 在创作《静默草原》时,采用了油画这种表现形式。

2.3.2 油画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质感,能够很好地表现画家的创作意图。

2.3.3 在创作中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以及线条的运用,使得画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教学内容3.1 欣赏画作3.1.1 组织学生集体欣赏《静默草原》,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画作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3.1.2 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画家的创作手法。

3.1.3 讨论画作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画作背后的深层含义。

3.2 分析画作3.2.1 分析画家的艺术风格,让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特点。

3.2.2 讲解画作的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油画的表现力和特点。

3.2.3 分析画作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让学生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3.3 创作实践3.3.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家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进行绘画。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四中许春玲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字词。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体味本文表达对草原感受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及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1、教具:多媒体课件2、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学生课前预习,简单介绍有关作者的一些信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测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鲍(bào)前瞻(zhān)簇(cù)立迥(jiǒng)然不同摩挲(suō)面颊(jiá)鬃(zōng)翡(fěi)翠衣襟(jīn)咆哮(páoxiào)冥(míng)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词、节奏、情感的抒发等。

3、点名让学生读课文,师生评议,指导朗读。

4、学生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5、学生交流描写草原特点及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三、合作探究解析疑点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来理解草原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单一”与“丰富”分别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否矛盾?2、“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4、本文题目是“静默的草原”,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朴素平实,而且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草原之美,感受其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2、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体验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综合学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草原夜色美》:“……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这是草原女儿德德玛献给那块美丽土地的崇高敬礼!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草原雄鹰”的称誉,马和诗歌是蒙古人的两只翅膀。

当我们想到蒙古人,第一感
觉也许是豪放、爽朗、粗犷…,此文却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心灵的另一写照:细腻柔情。

“草原三剑客”里著名的鲍尔吉原野情系故乡,本色质朴,个性谦逊低调。

让我们怀着一颗宁静的心,走进原野,走进《静默草原》。

1、学生回忆:《雪地贺卡》
2、师补充:鲍尔吉原野面对种种环境,始终能保持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他用这颗心感受世界,感受人间,感受他的草原,这些感受洋溢着诗意的光辉,便如草原上的轻烟一般摇荡在他的字里行间,形成了他作品的种种特点:优美、雅洁、细腻、豪放、睿智等。

“风格即人”。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是培植其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鲍尔吉原野苍茫辽阔的北方,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他的笔下有静默的草原和蜜色的黄昏,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

没有鲍尔吉·原野高度的人,挖不着草原的底蕴,自然著不出草原的生命。

没有鲍尔吉·原野宽度的人,合不拢草原的精神,自然著不出草原的风范。

没有鲍尔吉·原野维度的人,张不开草原的思绪,自然著不出草原的灵魂。

正如“草原不可看,只可感”一样,《静默草原》对初二学生而言,也会诞生一个“陌生化”的世界,产生许多审美错位。

因而学
习此文重在朗读和品味,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书香的芬芳中领略一腔细腻深沉的赤子情怀和一方灵光四现的草原风光。

1、教师范读。

2、找出重点字词:鲍(bao)簇(cu)立迥(jiong)然咆哮(paoxiao)鬃(zong)颊(jia)摩挲(suo)处境(chu)
3、学生展开想象,并思考:
“文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明确:(1)特点:辽远而苍茫/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2)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 __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1、自由谈: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
明确:共同点都写出了草原壮阔雄浑的美。

不同点《静》景物描写少了,以叙述、议论为主,内容和写法都比较单纯、集中,用笔凝练干脆,主要写感受,给人深刻的印象;全篇而言是辽阔苍茫感,侧重而言是不自由感和单一感。

原野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2、作者对草原的情感层层递进,在文中是怎样抒发的?用了什么手法?
(此文的感受独特而深邃,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默草原》教案一》
其文思有着“三重楼台”的意境,因而经得起反复阅读,耐人寻味。

惊慌、困惑、自由、不自由等。

对比手法。

3、讨论回答:对比手法体现在哪里?有哪几组?
(1)学生从文中找出四种和草原进行对比的景色:都市、名山、园林、大海。

(2)师补充:牧人与城市人的比较。

城市人是在“寻找”草原;牧人,却是在“享受”草原,如“总是眯着眼睛”。

所以说,城里人到了草原是“困惑”的,牧人却装满了“苍茫”。

(3)忆读,找出课内外运用对比手法的例子。

如《有的人》、《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筏子》、《黄生借书说》等。

(4)讨论《静》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4、思考:草原具体给作者怎样的感受?(11段)
(1)“自由”与“不自由”矛盾吗?(两者都缘于草原的辽阔。

实际上,这是作者的心灵写照,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依*,好象被世界遗忘了似的,没有安全感,甚至是迷茫的感觉。

自由的抒怀者诸如——————)
4、思考:草原具体给作者怎样的感受?(11段)
(1)“自由”与“不自由”矛盾吗?(两者都缘于草原的辽阔。

实际上,这是作者的心灵写照,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依*,好象被世界遗忘了似的,没有安全感,甚至是迷茫的感觉。

自由的抒怀者诸如——————)
(2)“拐杖”“人文背景”指什么?
明确:人背负的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

(3)如何理解“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

与草原相比,人是“微不足道”的。

“竟然”一词突显了人面对草原的感受以及“处境感”。

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给予人的另一种体会“不自由”“局促”。

5、作者对草原的感受是“自由”而又“不自由的”,那么他对草原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
分析: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在草原上生于斯长于斯,草原是它们的故乡。

母牛温顺,烈马暴躁,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现出了类似的行为,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对草原的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

这正是作者内心的情感折射,一种绿叶对根的情谊。

5、引申讨论:作者情感的源头是什么?映射出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明确:(肯定同学们的回答。

)作者情感的源头是对草原的无比热爱,其人生态度是一种“善忘”的豁达。

由于作者是沉稳的,不喜张扬的。

所以,在他的眼里,草原也必然是“静默”的,不是通常所说的“喧闹”的。

以《静默草原》为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你心目中的草原或作者印象,六百字左右。

参考题目:《梦中,我来到草原》、《假如我是草原人》、《原野先生,您好》等。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