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笔记)
[1040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040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https://img.taocdn.com/s3/m/ba75ed5cad02de80d4d8404e.png)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
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
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
直到康熙八年(1669)才在石船山麓定居下来。
他刻苦钻研,勤于著述,著作有一百余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和《通读鉴论》等。
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世称亭林先生。
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
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
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特别注重对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
同时垦荒种地,联络同道,不忘兴复。
晚年居住华阴,死于山西曲沃。
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很有研究。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思想家、史学家。
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害。
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为父讼冤,以铁椎毙仇人。
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
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学问渊博,研究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史学上尤有成就。
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三大思想家的特点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唐甄的思想主张如下:1、贵实是唐甄思想的基础,讲求实事、实行、实治和实功是其先进的思想,更是其毕生的追求。
在唐甄看来,实治实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要凡是为民,而为民的首要标准就是实现富民。
2、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正确的立国之道竭力宣扬,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为政首在富民,他从根本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富民为执政宗旨。
同时,他明确指出:富民不是富在府库,富极少数为政者,而是富在编户,要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富裕起来。
这一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是他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唐甄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e m p e r o r , o n t h e c o n r t a y r , t h e y a c c e p t t h a t i t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e m p e r o r i n t h e c o u n t y r . I n
a n d Q i n g d y n a s t y . A l o t o f p e o p l e w i t h I n 御i d e a l s b e g i n t o c o n s i d e t h e t h o u g h t o f t h e r t a d i t i o n p o l i t i c s a n d t h e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p o w e r . H u a n g Z o n g x i , G u Y a n w u a n d W a n g F u z i a n n o t a t e
为合理的,而传递出了时代的气息
关键词:公天下 人性 君主制
政 教
Ab s t r a c t
I t i s t e m p e s t u o u s t u r b u l e n c e i n s o c i e t y w h e n t h e d o m i n i o n a l t e n r a t e s b e t w e e n Mi n g d y n a s t y
r t a d i t i o n m o l e p o l i t i c s w i t h e p o c h - e y e s . T h e y a i f r m t h a t i n d i v i d u a l s e l f - d e s i r e i s r a t i o n a l . T h e y e x p l a i n a f r e s t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n t h e p o l i t i c s f u n c t i o n , w h i c h i s G o n g t i a n x i a . I t i s t h e m i x t u r e o f t h e p o l i t i c s b e t w e e n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i s m a n d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i s m . I n t h e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i s m , t h e y d o n ' t d e n y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释疑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
学的关系释疑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是陆九渊、黄宗羲和顾炎武。
他们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陆九渊是近代著名的历史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文化,他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历史思想中,他强调遵守仁义、尊重传统,主张以慈爱、宽容和友谊来处理政治关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定。
黄宗羲是一位改革家,他主张“实事求是”,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念来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改革旧习俗,发展社会与经济,努力改善民生,推行改革。
他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顾炎武是一位思想家,他是近代中国新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继承了儒家的传统,但又对儒家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改进。
他认为,要使中国走出落后的困境,必须实行科学技术和经济改革,以改变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以技术为基础,以自然科学为根据,以经济改革为主要任务,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代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他们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一 “离经叛道”的李 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
年做过小官,晚年毅然辞官。 后被明政府迫害致死,著作 被列为禁书。
2、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藏书》等多种 著作。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王夫 Nhomakorabea《黄书》
请回答: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思想的 提出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 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经世致 用”
具时代特 色的新思 想体系
激烈批判封建“工、商皆 “天下为主,《明夷待
黄宗羲 专制制度 民生之本” 君为客”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续焚书》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 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探究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 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 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大贾富民也,国之司命也。
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共同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耕者有其田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天下为主君为客实践中求真知反对天命论生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4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明清思想归纳总结

明清思想归纳总结明清思想是指明朝和清朝时期在中国兴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思想流派和学说。
这一时期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特殊性,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对明清思想的归纳总结。
明朝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族观念:在明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实施,士人群体得以兴盛,他们主张家族观念的强调,认为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家族的荣辱与社会的安危息息相关。
这种思想思路对明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儒家思想:明朝时期,儒家学说仍然占主导地位,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经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形成了明代的新儒学,主要代表作为《大学衍义》、《中庸》、《论语义疏》等。
这些经典著作的修订和注释,丰富了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教科书。
3. 文人思想: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兴起,士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要精英群体,他们对文化的推崇和对士人的特殊关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人思想。
文人主张以文化为中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文才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4. 传统哲学:明朝时期,多种传统哲学思想仍然保留着诸如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佛教等思想流派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明朝的一些哲学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学说,如王守仁的心学、李贽的知行合一等。
清朝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理学思想:随着明代的灭亡,明朝的传统儒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和演变成为清代的新儒学,即所谓的理学。
清朝开国皇帝孝治的统治方式强调以儒学为官本位,使得理学在清代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成为清朝思想的主要基石。
2. 民族主义思想:清朝大部分时间都是外族统治,社会上逐渐兴起了一种民族主义思潮。
有一部分人开始关注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和传统价值,主张发扬传统文化,反对外来文化的侵蚀。
这种思潮在晚清的戊戌变法中得到凸显。
3. 经世致用思想:清朝的一些思想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明清思想知识点总结图高清

明清思想知识点总结图高清明清思想知识点总结图高清说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体系。
下面是对明清思想知识点的总结图高清说明。
一、明清思想背景:1. 社会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明朝鼎盛和衰落、清朝的兴起和统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2. 文化背景:明清时期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例如江南的商业文化、文人墨客的兴起等。
二、明清思想家与学派:1. 王守仁:提出了“理”的观念,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本性,而人应该根据理性来行事。
2. 李贽:他强调“物我一体”的观念,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互相关联的,要通过学习来认识天地之道。
3. 朱熹:他主张“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墨守成规修身养性的目的。
4. 许多其他学派也在明清时期兴起,如毛宗岗派、黄宗羲派等。
三、明清思想的主要内容:1. 学问与修身: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强调学问与修身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学问的研究和修身的实践可以达到人生的完善。
2. 天理与人事:思想家们关注天理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人应该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以天理为依归来做人、治国。
3. 社会与政治:思想家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价值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
四、思想影响:明清时期的思想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形成学派:明清时期的学派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来中国的思想史做出了重要基础。
2. 继承与发展:明清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承接了前代思想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3. 新的社会秩序:明清思想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对于后来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
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邵雍(100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
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也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史》卷427《邵雍传》述其学渊源说:“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
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
妙悟神契。
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李之才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字希夷)的三传弟子,南宋初朱震《汉上易解》:“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宋史》卷435《朱震传》)陈抟之学对宋代士大夫影响极大,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多数理学家否认这种关系,但邵雍却并不讳言对陈抟的景仰之情。
他称陈抟为“珍重至人”,(《击壤集》卷10)承认陈抟对他的影响。
柳诒征先生说:“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中国文化史》第2编第18章,希夷吸取老子的某些思想,当然并不全袭老氏。
邵雍本人受老子、主子以及其他道家代表人物的影响颇深,往往祖述老、庄。
他说:“《老子》五千言。
大抵皆明物理。
”(《观物外篇》)又称赞老子“知《易》之体”。
(同上)邵雍称赞庄子为“雄辨数千年一人而已”,“善通物”等,(同上)可见其推崇老、庄之一斑。
宋儒喜研《易》学,邵雍便是一个衍《易》大师,其著《皇极经世书》如朱熹所说,是一部“易外别传”。
周予同先生在谈到宋代理学之徒时指出:“《易》”与道通,由来已久,于是有意无意之间,潜受老庄学说之影响。
明清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笔记

明清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笔记明清思想文化指的是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期间的思想和文化景象。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涉及到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以下是对明清思想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思想文化:1. 君主专制思想:明清时期均以君主专制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中的君权神授观念得到强化,君主被认为是天理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 文官政治:明清时期实行文官政治体制,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学成为官员的必备素养。
3. 理学与心学:理学强调以宋明理学为基础,注重思辨和逻辑,强调理性探究,而心学则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修身养性。
4. 东林党:明末清初的重要政治势力,代表着改革、宽政、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政治改革和科学自由主义思想。
二、哲学思想文化:1. 朱熹理学:朱熹对儒家经典作了深入研究和阐释,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著名观点,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致知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2. 王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人能够通过直觉了解道德道理,并将其付诸行动,主张实践和经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3. 儒学与佛道:明清时期儒学和佛教、道教的关系紧密,佛、道的思想元素也渗透到儒学中,形成独特的哲学合流。
三、文学思想文化:1. 诗词与曲艺: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词成为文人自我表述的主要形式,文人雅士也喜欢进行吟诵和互赋。
曲艺包括京剧和评话等在民间流行的戏曲形式。
2. 小说和戏曲:明代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小说为代表,清代则以红楼梦、金瓶梅等作品为重要代表,清代是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戏曲则得到了深入发展,包括四大名剧和各种地方剧种。
3. 词话与蒙学:明清时期兴起了一种评论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文体——词话。
蒙学则是以儿童为对象的普及教育,推崇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图画、童谣等形式启蒙。
明清思想家继承关系与思想特点MicrosoftWord文档

明清思想家继承关系与思想特点从反传统的角度,从对后世革命者的影响,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就选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没有改变这个思路。
新课标的教科书除人民版添加了唐甄外,其他版本都只介绍这四个人的思想,大体相同,各有亮点。
如人教版指出了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人民版、岳麓版指出了李贽的个性特征,等等。
我们要讨论的是:一、这四位思想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二、他们的思想与儒家学说的关系;三、他们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第一个问题求准确,第二个问题是放在专题中必须讲清楚,第三个问题是分清当时影响和后来的影响。
李贽在“文革”中忒“火”。
李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藏书》《焚书》在370年后会大量印行。
他生前就属于“另类”,离经叛道,所论石破惊天,惊世骇俗。
萧公权认为,他的思想中心是个人自由。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七章第二节》)岳麓版多少接受了这种看法。
但是,长期以来教科书大都侧重介绍他的反传统。
反传统、反理学并不等于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后者更难能可贵。
“文革”中抬出李贽是为了“批儒”,其政治需要不难理解。
现在应还原历史。
岳麓版选择李贽关于“人皆有私”的议论,反映了学术界的看法。
理学排斥私心,“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主张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现在不是提倡以人为本吗?以人为本就要承认私心是普遍存在的。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藏书》卷二四))这是很朴实的道理。
李贽的类似议论很多,多版本应该反映编写者对这些议论的不同选择和欣赏,不该忽略李贽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个人自由。
过去常宣传“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文革”中还提倡“狠斗私心一闪念”。
在这种极端的诱导下,很多人的人性被扭曲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鼓励私有经济发展,其前提就是承认人的私心存在的合理性。
私欲膨胀是事物的另一个极端,同样也是应该反对的。
李贽是王守仁的再传弟子,深受良知学说的影响。
“明清政治思想”专题读书笔记

“明清政治思想”专题读书笔记——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思想严开强一、反专制思想形成的原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反专制思想(或新民本思想)是在明清时期产生的具有特殊性的政治思想。
1、导火索:大明汉族政权被少数民族满清政权取代,创痛巨深,刺激了一些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思。
如对废宰相的反思,主张加强相权以制约君权的信念;对宦员干政的反思,强调对君主滥用权力的约束措施;对大臣空谈理学,重文轻武,导致亡国的反思,提出文武双全的“全学”主张。
2、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开始形成①,为反专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政治背景: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逐步衰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加剧。
4、学术背景:明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为反专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学术氛围。
5、思想资源:发扬了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积极因素,吸收了鲍敬言的无君论和《无能子》中的非君观念,形成并发展了反专制思想。
②6、明朝晚期东林党的议政之风是“新民本”思想的先导。
东林党提出的“以众论定国是”和广开言路的主张,直接形成黄宗羲等“学校议政”、限制君权的政治理论。
东林党提出的“民又君之主”导引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
二、反专制思想的发展过程反专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线索之一,基本上是在宋元明清的历史时期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它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形成阶段。
主要以邓牧为代表。
邓牧作为元代初期的进步思想家,他通过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大胆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成为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商人遍布全国,这使得明代城市居民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政府官员在城市中的比例缩小,市民阶层形成并日益壮大。
(参见冯天瑜等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参见曹德本著:《宋元明清政治思想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消灭的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夫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共性进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波澜。
2.李贽的思想(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确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提倡共性的自由进展;提出男女公平的观点。
(2)哲学思想: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生疏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生疏。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确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公平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提倡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提倡“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召唤。
②主见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3)影响:①其重视调查争辩、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供应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1)其思想植根于商品经济的进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进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含解析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 不能全面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错解】A或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盛行养士、重士之风,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之一,而不是“百家争鸣"的产物,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错误。
A项错在对重士之风的影响理解错误,它使贵族政治衰落而不是加强。
【正解】D易错点击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掌握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降低错误率,以不变应万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影响1.背景(1)经济方面: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方面: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大变革.(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5)现实需要: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2.影响(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时巩固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明末清初思想家知识点总结

明末清初思想家知识点总结明末清初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
以下是对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知识点总结,共计约1000字。
一、明末清初思想背景1. 明朝晚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思潮多元化。
2. 明末时各种反封建思潮兴起,如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李贽的“天演论”。
3.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导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思想环境发生巨大变革。
4. 郑成功等人的抗清斗争激励了人们的反对侵略的意识和热情。
二、王夫之1. 王夫之被称为“明代心学宗师”,提出“心即理”的思想,主张修心养性,以人为本。
2. 他认为心是人的本性,理是宇宙的根源,通过修炼心性可以达到宇宙的统一。
3. 王夫之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体内心的转变,强调自觉和责任感。
4. 王夫之的思想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黄宗羲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被称为“明末清初杂家宗师”。
2. 他主张重视历史经验,强调研究经典及历史实证,批评朱熹理学的空泛和教条。
3. 黄宗羲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因果关系,主张对历史进行综合研究,挖掘历史的真相。
4. 他提出了“百世之利”、“道德经学”等重要思想,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方以智1.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集学术研究和社会改良于一体。
2. 方以智主张兼收并蓄,倡导实证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学问需以实际应用为目标。
3. 他主张发展实用科学技术,关注农业、水利、医学等应用科学领域,并著有《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4. 方以智对后来的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唐甄1. 唐甄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2. 唐甄主张以学问为本,注重实践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他提出“学以致用”、“读书当以用心,看书当以实验”等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4. 唐甄的教育理念对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人文思想之比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明、清时期人文思想之比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明朝、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其不同的人文思想决定了其朝代的走向。
明朝人文思想开明,使其内部各派斗争不断,汉民族的实力被极大地削弱,最后被满族取而代之。
而清朝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禁锢国民的思想,虽然使得国内的纷争减少很多,但禁锢使得清朝与世界各国实力差距加大,屈辱的历史更是长达百年。
下面我们通过比较来了解一下明朝与清朝人文思想。
以及对当时社会走向的影响。
一、明代的人文思想(一)全面发展科学的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是明朝宋应星所写,崇祯十年初版,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尤其对机械有详细的记述。
该书记载的大量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和提花织布机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这项技术,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
所以这本书在明朝一出版,外国人得到以后就极为重视,大量翻译发行。
从《天工开物》在当时的流行情况可以看出,明代的科技以及科技思想的传播,都已经超过了以往。
人们对改造自然的思想空前的成熟,也使得明朝依然以世界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民间思想异常活跃历朝历代的思想核心,都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转移,而明朝反传统的思想却十分活跃,这是以前朝代不可想象的。
明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里记载了明朝思想界的活跃和进步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在这本书里黄宗羲明确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的已经不是某一个昏庸暴君的统治,而是对整个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彻底的批判,说“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确地说臣和君是完全平等和独立的人之间的关系,臣不是君的仆妾,相反,只是平等的同事关系,或者路人关系,甚至说臣是皇帝的师友。
他提倡法制,并且明确指出皇帝的所谓法律不过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而不是天下之法。
明末清初的思想 杂议t Word 文档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就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人类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
意思就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
明朝时期,反孔子言论最厉害的就是李贽了,有句很有名的话就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夏商周三代,是古人所谓的“圣明时代”,所以李贽也认为没什么可评论的,即他同意前人的观点。
承认前三代“圣明”。
后三代,即“汉唐宋”,“中间”指从汉到宋这期间。
从汉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取得了统治地位,孔子也被神化,孔子的观点再也没人敢于批驳。
所以李贽认为这期间的人“无是非”(即不敢对孔子学说发表“对”和“错”的看法。
)这期间的人并不是没有说过什么东西对,什么东西错,只是他们的观点不是发自他们本心,而是以孔子的观点为判断标准,所以说他们没有判断“对”和“错”的能力了。
可见李贽对后三代是持否定态度的。
认为后三代的人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迷信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
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
2、生平及代表作品:《焚书》、《藏书》等
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自称“异端”,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主要思想:
①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反权威)②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反正统)
③强调人正常的私欲(尊人性)④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倡个性)
4、评价: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②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④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A小结:一大时期(明清时期)
一股思潮(反封建民主思潮)
四位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B比较: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
同:①反封建专制;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异: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C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D 分析:对三大思想家的评价
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E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F 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见练习册P16——“4. 儒家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