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1

合集下载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跟骨骨折是指跟骨(Calcaneus)发生断裂或断裂性变形的情况。

在了解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力方式:跟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如高处坠落、车祸等。

这些外力可能通过直接压力、扭转或剪切等方式作用于跟骨。

2. 解剖结构特点:跟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包括骨皮质、骨小梁、韧带、滑膜等。

这些结构对其抗力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3. 应力分布:受力施加在跟骨上时,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

一般来说,跟骨中间部分承受的力较大,而前后部位较轻。

4. 强度和骨质状况:骨折的发生还与个体的骨强度和骨质状况相关。

例如,骨质疏松、骨质疾病等因素会降低骨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

5. 力的传递路径:跟骨骨折通常涉及到相邻结构的受力情况。

例如,踝关节和跟腱可能会对跟骨的应力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生物力学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跟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同时,在设计骨折修复手术或康复方案时,也需要考虑这些生物力学因素来确保恢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跟骨骨刺(1)

跟骨骨刺(1)

跟骨骨刺【概述】,学术名词为骨疣(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

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

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

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

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足跟等关节。

【临床表现】1、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

2、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

因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

3、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

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

4、疼痛性质为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5、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

在踝背屈时,手指用力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筋膜炎。

X线上发现有骨刺可作出诊断。

6、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可以此进行鉴别。

【病因病理】西医病因病理: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慢性劳损,局部炎症,营养饮食等因素有关。

1、慢性劳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损伤的关节软骨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此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

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

2、局部炎症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

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等。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calca neum)解剖� 1.跟骨有4个关节面:前距关节面、中距关节面、后距关节面、跟骰关节面;� 2.跟骨有4沟:跟骨上面中部有一沟称跟骨沟,其与距骨沟合成跗骨窦和跗骨管;载距突下面有拇长屈肌腱沟;跟骨外侧面前部滑车沟,滑车突后下方有腓骨长肌腱沟;� 3.跟骨有4突: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内侧突,外侧突;跟骨外侧面前部有滑车突�4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

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

为血管进入髓腔区,是跟骨的构造薄弱处。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Anatomyof calcaneus�侧位X-Ray片�Gissane's角:跟骨交叉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度,跟距关节内骨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此角减小是距下关节显著受损的标志�跟隆结节角(Bohler‘s角):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正常范围27°~40°,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面有压缩、下陷。

CalcanealFractures Calcaneal FracturesBohler’s Angle27-40 degreesis normal发病情况�跟骨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使人满意,至今仍没有一类大家都认可的分类和治疗方法�跟骨骨折在足跗骨骨折中发病率占第一位。

�85%以上为关节内骨折。

�多为高能损伤,伤情较重以青壮年居多,严重损伤易遗留伤残易合并脊柱、骨盆及双下肢骨折损伤机制�1.垂直压力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

骨折类型以压缩性骨折为主。

�2.直接撞击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3.肌肉拉力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

跟骨骨折护理PPT课件

跟骨骨折护理PPT课件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降低骨折风险
4
增强骨骼健康:补充 钙、维生素D等营养 素,加强骨骼锻炼
康复锻炼
01
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促进骨折愈合, 02
康复锻炼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
恢复关节功能

03
康复锻炼的方法:关节活动度训练, 04
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Fra bibliotek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03
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炎、止痛、消肿
04
等药物,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计划
康复目标:恢复跟骨骨折患者的正 01 常行走功能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 02 疗、康复训练等
康复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一 03 般需要3-6个月
康复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注 0 4 意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折情况
0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生化等,评估患者身体
状况
04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是否为跟骨骨折
治疗方案
复位: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恢复骨折
01
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
固定:使用石膏、夹板或支具等固定骨折部
02
位,防止骨折移位
康复训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
跟骨骨折定义
01
跟骨骨折是指跟 骨受到外力作用 导致的骨折
02
跟骨是足部最重 要的骨骼之一, 支撑着身体的重 量
03
跟骨骨折可能导 致足部功能障碍, 影响日常生活
04
跟骨骨折的治疗 方法包括保守治 疗和手术治疗, 需要根据骨折类 型和严重程度进 行选择

跟骨的解剖特点59055

跟骨的解剖特点59055

跟骨的解剖1,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图33-21)。

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距下关节。

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

3,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

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

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

其骨皮质厚而坚硬。

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

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

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图33-22)。

8,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

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缩小、消失、反角反映后关节面的塌陷。

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跟骨是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负重及行走功能至关重要。

骨折患者约占全身骨折患者数量的2%,足部骨折患者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损伤,以青壮年居多。

跟骨是由薄层骨皮质包绕,跟骨外侧软组织较薄,皮肤移动性较差。

跟骨发生骨折后其宽度增加,外侧壁突起,松质骨渗血较多,极易导致局部软组织迅速肿胀,足骨筋膜室张力增高,严重者可出现张力性水疱。

由于跟骨外侧皮肤移动性较差,一旦皮缘坏死,缺损区不易通过游离周围皮瓣来替代。

另外,足外侧血供由腓动脉及其分支供应,该动脉大约位于腓骨肌腱后下方1 cm处,临床在进行内固定手术过程中,上述结构容易损伤并导致足外侧血供障碍,局部血液循环无法满足患部代谢需要,致使骨折损伤区出现低氧状态,影响伤口愈合。

高能量的轴向暴力例如高处坠落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常见损伤机制。

高能量的创伤加之跟骨较为特殊的解部结构,软组织覆盖薄弱,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软组织并发症。

跟骨骨折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例如切口感染、皮缘坏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Lim等研究显示跟骨骨折手固定后切口并发症达0.4%-32.8%。

影响跟骨骨折扩大外侧入路手固定后伤口愈合的因素较多,局部软组织损伤、微血管的破坏所致的缺血、缺氧是跟骨骨折固定后切口并发症的主要病理基础。

Eastwood等研究显示跟骨骨折后其外壁皮肤内的氧分压明显减低。

氧在整个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跟骨骨折愈合受手术方式、术中软组织损伤、骨折复位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术后切口血运的恢复是否良好是上述因素影响的综合反应。

术后血运不佳常导致皮缘坏死、肿胀、表皮水疱等症状。

跟骨周围包绕的是薄层骨皮质,外侧皮肤软组织较薄且移动性差。

骨折后跟骨宽度增加,松质骨渗血较多,易引起局部软组织肿胀,甚至可出现张力性水疱。

若发生皮缘坏死,缺损区因周围皮肤移动性差而较难通过周围的游离皮瓣替代。

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时容易损伤足外侧血供的周围组织,从而使足外侧血运不佳,影响局部组织代谢,导致骨折损伤区处于缺氧状态,使创口延期愈合,进而导致骨折周围软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影响骨折愈合。

跟骨普通X线摄影

跟骨普通X线摄影
• 中心线: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内踝下2cm)
垂直射入。
• 显示部位: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 位影像 。
4、跟骨侧位
•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跟骨紧 贴探测器,足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用布 带将被检侧足尖向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
•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 °~45°角,经跟 骨中心射入胶片。
• 显示部位:跟骨轴位影像。
5、跟骨轴位
Thank you!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 解剖
• 1.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足骨。
• 2.下肢游离骨的连接:髋关节、膝关节、 胫腓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 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间关节。
• 3.下肢带骨:髂骨、耻骨、坐骨,形成髋 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由骶髂关节连接 于躯干。
•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 器,胶片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 底部 。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一、概述跟骨骨折是常见的多发骨折,占足部骨折的第三位。

跟骨是足部最大骨骼,呈不规则长方形,分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窄小,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内侧突较大。

跟骨有4个关节面,3个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

3个距下关节面彼此互成一定角度自后向前排列。

(一)病因跟骨所受暴力不同,引起的骨折类型亦不同。

跟骨的受伤暴力可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应力足踝部在跖屈位时受暴力的作用,引起肠肌强烈收缩,使跟腱牵拉附着的跟骨牵拉附着的跟骨结节,可产生撕脱骨折。

骨折线常呈横形,骨折片可向上翻转,又称“鸟嘴形骨折”。

2.剪切力患者由高处坠落时,足跟常呈不同程度的内翻或外翻位,使跟骨受到剪切暴力。

足外翻位着地较多见。

3.垂直压缩力当患者由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时,身体向下的重力与足跟向上的反冲力对足跟形成压缩力,可引起跟骨结节纵形骨折、体部的关节外骨折或关节面的塌陷骨折。

(二)骨折分型跟骨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由于未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其结果常常好于累及到关节者,故Esses-Loprestijian将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

关节外骨折按解剖部位分为前结节骨折、内侧结节骨折、载距突骨折及体部骨折。

关节内骨折包括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的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负重,随后淤血,可有水泡形成,明显的移位会产生足的外观畸形,足内、外翻运动受限。

严重者表现为足弓塌陷,足跟横径增宽,高度减低。

(四)诊断1.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需拍跟骨正位、侧位、轴位片。

正常跟骨后上部与距骨关节面构成20℃~40℃角(跟骨结节关节角)。

跟骨骨折时此角可减少或消失。

2.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块的多少、移位的大小、翻转的方向以及跟骨外侧壁增宽及外踝撞击的程度。

(五)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分类的不同,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经彻底X线检查后,弹力绷带加压、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10~14天拄拐下地活动,4~6周后足跟着地,开始负重。

腰椎合并跟骨骨折1例护理体会

腰椎合并跟骨骨折1例护理体会

保 持 皮肤 清洁 干净 ,加强 皮肤 护 理 。对 预防 该部 位压 疮 有 良 好 的效 果 ,通 过 以上对 皮 肤 的 预 防和 护 理 ,压疮 发 生 率 大大 降低 。
3.3预 防 坠 积 性 肺 炎 经 常调 整 患者 的体 位 ,鼓 励 患者 咳 嗽 、咳 痰 、深 呼吸 及常
3.2预 防 压 疮 此 患者 因行 腰 椎 手 术并 跟骨 骨 折 石 膏外 固定 需 长 期 卧
床 ,下 肢皮肤 感觉 消 失或减 弱 ,皮肤 血运 差 ,骨 隆突处 皮 肤长 期受 压 ,易发 生压 疮 ,引起 感 染 和大量 渗 出 物 ,导 致患 者 电解 质紊乱甚至死亡。预防的方法有 :①保持床褥平软、干燥 。及 时整理 ,避免尿粪污染。②每 2小时翻身 1次,日夜坚持。③对 骨 隆 突部 位 ,如 骶 部 、髂 骨 嵴 、足 跟 、肩 胛 骨 、股 骨 大 粗 隆 等 处,用软垫或气枕垫好 ,并给予经常按摩。④定期擦澡、洗脚 ,
项 。
【关 键词 】腰椎 损伤 ;早期 并发 症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R473.6
【文献 标识 码】C
【文 章编 号】1673-7210(2010)11(a)一085—02
腰椎 骨折 患者 创 伤复 杂 ,如 合 并跟 骨 骨折 则更 延 长卧 床 时间 ,并发 症多 ,如压 疮 、坠 积性 肺炎 、泌 尿系 统感 染 等 ,护 理 较 为 困难 。我 院于 2009年 10月收 治 l例腰椎 合 并跟 骨骨 折 患者并行 手术 治疗 ,通 过手 术治 疗及 早 期康 复 护理 取得 了 良 好效 果 .报 道如 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料
患者 恢 复 良好 ,无 压疮 、应 激性 溃疡 、坠积 性 肺 炎 、泌尿 系统感 染 和下 肢静 脉血栓 等 并发 症 发生 。 3术后 早期 并发 症预 防及 护理

蒙城中医院骨伤一科跟骨中医诊疗方案1

蒙城中医院骨伤一科跟骨中医诊疗方案1

蒙城中医院骨伤一科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跟骨骨折(定义)由于外力作用导致跟骨连续性或完整性破坏者称跟骨骨折,属中医¨骨折”范畴。

临床表现为伤后跟骨肿胀、疼痛和功能丧失,完全骨折者可有压痛、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有移位者,可有肢体短缩、成角及足外旋畸形。

x线可显示骨折部位及类型,摄x线片应包括侧位轴位。

必要时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中医辩证标准2.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l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3周~5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瘀肿渐退,筋骨不舒。

2.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5周后。

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治疗)1中医治疗1.1辩证施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元活血汤方加减。

本院中成药:活血接骨胶囊等。

1.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本院中成药:筋骨胶囊等。

1.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治则: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推荐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2西医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跟骨角,恢复跟骨外形(足弓高度和宽度)以及距下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恢复关节活动功能。

跟骨骨折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健康教育一、概述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及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

跟骨骨折很常见,约占跗骨骨折的60%。

二、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给予关节制动,消肿止痛的药物并做功能锻炼。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应尽可能复位,予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

2、严重移位,难以手法复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术前指导1、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消除恐惧心理,告知患者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

3、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4、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健康教育和准备。

5、遵医嘱定血型,完成药物过敏试验。

备好术中用物:病历、术中用药、影像资料等,与手术室做好交接,并正确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6、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检查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执行术前用药。

7、整理床单位,铺麻醉床,备好氧疗装置、各种监护设备等。

四、术后护理1、体位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麻醉方式,安置不同的术后体位。

用软枕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切口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饮食护理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5、并发症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尿量、伤口出血,如若出现患肢苍白、疼痛剧烈、感觉减退、麻木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或医生,及时处理。

6、引流管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固定,不可反折或扭曲,避免拉扯或滑脱,一般于术后2-3天拔除。

(或视引流液量而定,引流液量少于50ml时可考虑拔除)。

7、大小便护理①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固定,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术后2-3天拔除导尿管。

②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腹部按摩,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灌肠。

五、功能锻炼1、功能锻炼于复位固定、充分休息后即可开始。

早期1周内可练习膝关节、趾间关节、足趾活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侧腿抬高练习、膝关节被动、主动屈髋练习,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但应禁忌过早负重离床及踝关节背伸、跖屈,以免影响骨折处稳定。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p3
跟骨骨折不复位可以发生的问题
• 1• 距下关节十/一跟骰关节的关节炎或融合。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或跟骰关节 面,并造成关节面的不平整,可以引起距下关节或跟骰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严重的关节面破坏和软骨缺损,可以发生以上关节的融合。 2• 腓骨肌腱撞击征十/一跟腓撞击征,跟骨外侧壁的外膨和跟骨高度降低,下 降的外踝可与外膨的跟骨外侧壁嵌卡腓骨长短肌腱。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 引起明显的跟骨短缩和外侧壁外膨,明显下降的外踝,可以直接接触或碰撞 跟骨外侧壁。 3• 增宽的跟部伴有穿鞋困难。严重的跟骨宽度增加达2cm以上,明显地影响 正常鞋的穿着。 4• 踝下降接近地面伴有跟部鞋的抵触性刺激。 5• 由于距骨处于相对的背屈位而减少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度,导致前胫距紧靠 和紧接着发生骨性关节炎。 6• 跟腱止点的上移,导致腓长肌和比目鱼肌的肌力减弱。 7• 肢体长度不均衡。由于最严重跟骨粉碎骨折,距骨可以嵌入跟骨之中下降 接触地面,如果不进行良好的复位,可以造成肢体短缩长于4cm. 8• 缩短的跟骨减小了小腿三头肌的杠杆力臂,以致降低它的力量 。
p5
全部跟距关节塌陷骨折
现在比较常用的是sanders分型:
跟骨骨折的治疗:
• 早在1908年,Cotton和Wilson指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是禁忌的。 Mc laughlin也有同感,比喻试图手术固定跟骨骨折为"将牛奶蛋糊陷 饼钉到墙壁上"。Cotton和Wilson介绍的闭合治疗方法是,在跟骨的内 侧放置沙袋和在外侧放置毡垫,锤击复位跟骨的外侧壁和再压紧骨折。 尽管最初他们对这一技术是很热情的,到1920年,他们完全放弃了对 急诊跟骨骨折的治疗,而转到了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 • 事实上在1931年有Bohler倡导了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当时非手术 方法占优势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治疗存在技术上的问题。麻醉不总是有 效;X摄片和透视未很好的发展;抗生素不存在以及缺乏对内固定原理的 充分了解。手术引起的感染、畸形愈合、不愈合和有可能需要截肢的 严重并发症,使很多外科医生相信跟骨骨 折应该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 • 60年代以后,随着对跟骨解剖知识的不断完善,CT等影像学的发展 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现已达成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的 共识 。

跟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跟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跟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跟骨骨折,听起来就像是被谁踩了一脚,疼得你直想蹦起来。

跟骨,这个小小的地方,承受着我们整个人的重量,一旦摔了一跤,真的是“痛不欲生”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跟骨骨折的护理问题和一些小妙招,让我们在这段“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轻松应对吧!1. 跟骨骨折的常见护理问题1.1 疼痛管理首先,咱们得说说疼痛这个“老朋友”。

跟骨骨折后,疼痛简直是如影随形,想摆脱它可不容易。

不过,疼痛是身体告诉你有问题的一种方式,所以咱们要学会和它“共处”。

可以按医生的建议,吃些止痛药,别让它一直盯着你。

同时,冰敷也是个好办法,冷敷能帮助缓解肿胀和疼痛。

记得,冰袋可别直接放在皮肤上,先用毛巾包一下,以免“冰伤”了自己。

1.2 恢复期的心理调适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心理上的负担也不能小觑。

不得不说,跟骨骨折后,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往往让人觉得闷闷不乐,仿佛被“困”在了一个小黑屋里。

这个时候,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别太自责,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想想吧,恢复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慢慢来,别急于求成,今天能多走几步,明天就会更好。

2. 护理措施2.1 适当的休息与抬高骨折后,最重要的就是休息,这可是老天爷给你放假的理由!可以趁这个机会,享受一下懒惰的生活。

尽量把受伤的脚抬高,找个舒服的沙发,准备好你最爱的零食,享受一下“富贵闲人”的日子。

不过,别整天躺着,适当的活动是必须的,走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能加快恢复。

2.2 康复训练等疼痛稍微缓解后,适当的康复训练就可以开始了。

可别以为康复训练就得像运动员一样拼命训练,轻松的拉伸、简单的踮脚都是不错的选择。

慢慢来,给自己点信心,毕竟“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

还有,记得咨询医生或者物理治疗师,他们可是专业的“救火队员”,会给你量身定制适合你的训练计划。

3. 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3.1 穿戴与行走在跟骨骨折恢复的日子里,穿什么鞋子可得特别注意。

高跟鞋、拖鞋都得暂时“下岗”,舒适的平底鞋才是王道。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吴卫东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及 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 。 跟骨骨折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 2%,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 。 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


解剖
解剖
上面
下面
内侧面
外侧面
正常X线
Bohler's角和Gissan's 角
4.跟骨前端骨折
分型1 (一)骨折不影响关节面者
5.靠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分型1 (二)骨折影响关节面者
1.部分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
分型1 (二)骨折影响关节面者
2.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
分型2

sanders报告了一种基于冠状位和轴向位 CT的分型方法
分型2

Ⅰ型指所有未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线 的多少,均无需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发生的重要形态学改变






跟骨长度 (轴长和水平长):跟骨骨折后缩短 宽度:增加 高度:降低 Bohler‘s角:缩小、消失或反角 Gissan’s角:缩小。 距下关节:不平整或者发生脱位。 跟骰关节:不平整或发生脱位。 腓骨长短肌腱的卡压。 骨轴线的内外翻:大部分发生的是内翻。
撬拔复位
撬拔复位
撬拔复位
撬拔复位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时机:软组织情况
切开复位内固定
急诊手术
开放性跟骨骨折 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前后X线片Leabharlann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ohler’s角:缩小、消失或反角
反映后关节面的塌陷
• Gissan‘s角: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1. 侧位(Lateral) 2. 轴位(Axial) 3. Broden’s位
• CT
1. 冠状位(Coronal) 2. 横断面(Transverse) 3. 矢状位(Sagittal)
重点介绍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
概述 (overview)
•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占跗 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
• 跟骨骨折后,形态发生复杂的变化,包括 G角、B角、宽度、高度、后关节面(距下 关节)的对合情况等等。 • 跟骨骨折治疗困难,预后差。
概述 (overview)
• 1963年,McLaughlin通过对众多跟骨骨折 手术效果的评估,把跟骨骨折的手术比喻为: • “Nailing a custard pie to the wall!” (把蛋糕拼在墙上)
1989年 Paley 的著名文章 Can we put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 (骨折”
解剖 (anatomy)
• 外侧(Lateral)
距骨(Talus)
跗骨窦(Sinus tarsi)
跟骨结节(Tuberosity)
解剖 (anatomy)
• 内侧(Medial)
距骨(Talus)
载距突(Sustentaculum)
*
解剖 (anatomy)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1. 侧位(Lateral) Bohler’s Gissane’s Angle Angle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1. 侧位(Lateral)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 背面(dorsal) • 跖面(plantar)
解剖 (anatomy)
• 前面(anterior) • 后面(posterior)
解剖 (anatomy) 距骨(Talus)
• 关节(Joints)
距下关节(Subtalar) (距、跟后关节面组成)
解剖 (anatomy)
• 关节(Joints)
分别在10o 20o 30o 40o 位,连续的拍4张片观察距下关节面损伤情况)
矢状位(Sagittal)
影像学 (Imaging)
• CT
1. 冠状位(Coronal) 2. 水平位(Transverse) 3. 矢状位(Sagittal)
水平位(Transverse)
冠状位(Coronal)
影像学 (Imaging)
• CT
1. 冠状位(Coronal)
a.观察距下关节(距、跟后关节面组成)损伤情况 b.跟骨的宽度及短缩的程度 c.跟骨外侧壁的完整度 d.外侧壁有无和外踝发生撞击
腓骨(fibula)
腓骨长短肌腱 外侧壁(Lateral wall)
1. 侧位(Lateral)
A足的绝对高度 B跟骨高度
C跟骨的长度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2. 轴位(Axial)(评价跟骨的内外翻及跟骨的宽度)
影像学 (Imaging)
• 平片(Plain Films)
3. Broden’s位(足内旋30-40°,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射线束瞄准外踝,球管
跟骨骨折(Calcaneal Fractures)
Hujinxi215
目录 (catalogue)
• • • • 1.概述及解剖 (overview and anatomy) 2.影像学 (Imaging) 3.机制及分型 (mechanism and classifications) 4.治疗 (Treatment)
跟骰关节(Calcaneo-cuboid)
解剖 (anatomy)
• 跟骨的解剖学标志(G角、B角、宽度、高度、后关节面) • 最重要的就是两个角度:Bohler’s角 Gissane’s角
Gissane’s Angle
120~145°
Bohler’s Angle
20~40°
解剖 (anatom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