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

合集下载

《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重贵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重贵,孟州河阳人。

姿状雄伟,善骑射。

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

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

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

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

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

既而诸将果无大功。

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

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

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

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

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

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

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

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自《宋史·李重贵传》)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

李迪厚道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

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试卷,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就介绍几种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考纲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方法推断出来。

四、方法例析(一)、语境推断法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020年小学语文素养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小学语文素养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小学语文素养考试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3.()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4.自学— 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教学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工具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3.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4.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 )5.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一)填空题(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充成语(4分)①贪lán②yùn酿③mǐn灭④chóu躇⑤含辛苦⑥角分明⑦笑容可⑧名其实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2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B.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三)默写题(11分)1.前事不忘,。

李迪传原文及翻译

李迪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迪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和翻译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和翻译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和翻译1、(2011年广东)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

【标点如下】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

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补充注释】①鬻,本义为“粥”,引申为“卖”。

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

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②训,典式,法则。

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

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④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⑤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⑥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3分。

泅、上流、句意,各1分)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确实。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004年】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2分,每小题3分)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岂足多哉多:称赞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1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外东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文学类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初中文言文翻译-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初中文言文翻译-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

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

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谷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

谷曰:“臣无状,负陛下。

”因倾囊以献。

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

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

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

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谷曰:“无之。

”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谷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

”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

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

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责。

”谷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

”谷气色不挠,卒宽之。

入拜左散骑常侍,俄权判开封府。

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

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奥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显德初,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世宗慰抚之。

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

显德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刍粟薪炭等。

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

(选自《宋史·李谷传》)译文:李谷,字惟珍,是颍州汝阴人。

身高八尺,容貌魁梧伟岸。

青少年时勇猛有力擅长射箭,常扶弱惩强,但被乡里人不理解,于是发奋学习,二十七岁时,考取了进士,接连被征召担任华、泰两州的从事。

文言文阅读理解(15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15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15篇)文言文阅读理解1御者之妻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车篷),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

御者:窥:策驷马:门间:既而:是以:15.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一项(1)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A.志向深沉,总想着大事B.想的很多,看不上下面的人C.志向深沉,总想着来自下面的大事D.志向深沉,常常表现出谦虚的样子(2)其后,夫自抑损A.从此以后,丈夫自卑起来B.从此以后,显得没有志气C.自此以后,丈夫自己抑制自己D.从此以后,显得没有自信16.说说全文的大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4.驾车的人偷看鞭打门缝不久因此?15.(1)D (2)C?16.御者之妻劝告丈夫要懂得谦虚,善于控制自己文言文阅读理解2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祖逊,吴丞相。

父抗,吴大司马。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

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

”志默然。

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

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

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

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

李迪传原文及翻译

李迪传原文及翻译

李迪传原文及翻译(原创版)目录1.李迪传原文概述2.李迪传的作者和历史背景3.李迪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4.李迪传的翻译及翻译者5.李迪传的价值和影响正文【李迪传原文概述】《李迪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全名《李迪秉烛夜读》。

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宋名臣李迪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历程、政治生涯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忠诚、正直、智慧、勤勉的官员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迪传的作者和历史背景】《李迪传》的作者已无从考证,但根据书中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可以推测该书大约成书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年。

这个时期正值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民族矛盾加剧,官场腐化和社会风气堕落,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创作《李迪传》,意在宣扬正直、忠诚、勤勉的官员形象,倡导清明政治,唤起社会良知。

【李迪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李迪传》以李迪的成长和政治生涯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正直、忠诚、智慧、勤勉的官员形象。

书中讲述了李迪从小秉烛夜读,勤奋好学,立志报效国家的事迹。

成年后,他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历任地方和朝廷要职,始终为国家和民众福祉鞠躬尽瘁。

李迪在政治生涯中,屡次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坚守正义,最终赢得了皇帝和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李迪传的翻译及翻译者】《李迪传》的翻译工作尚未发现具体的翻译者,但可以推测,该书在成书后不久,便开始在民间流传。

后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这部作品逐渐传入其他国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如今,《李迪传》已成为一部世界性的历史小说,为各国读者所熟知。

【李迪传的价值和影响】《李迪传》作为一部古代历史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先,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忠诚、正直、智慧、勤勉的官员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通过描述李迪的政治生涯,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北宋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的窗口。

智囊捷智·灵动机变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智囊捷智·灵动机变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智囊捷智·灵动机变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原文】一日百战,成败如丝①。

三年造车,覆于临时。

去凶即吉,匪夷所思②。

集“灵变”。

【注释】①丝:形容时间短暂,或机会难以把握。

②匪夷所思:不是按照常理所能想到的。

【译文】一天之中上百次会战,胜和负往往只是在一线之间。

花三年时间所制造的一辆马车,往往由于刹那间的疏忽而翻覆。

洞见危机,趋吉避祸,难以想象。

集此为“灵变”卷。

汉高祖【原文】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谓汉王曰:“天下汹汹①,徒以我两人。

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乃与汉王相与临广武②间而语,汉王数羽罪十,项王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③。

〔评〕小白不僵而僵,汉王伤而不伤。

一时之计,俱造百世之业!【注释】①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②广武:今河南荥阳之北,有三皇山,上有东西二城,各在一山头,相距二百余汉高祖步,中隔山涧,刘邦与项羽即在此处对话。

③成皋:在广武之西不足百里。

【译文】楚汉两军对峙,久久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项羽对刘邦说:“如今天下所以纷扰不定,原因在于你我两人相持不下。

不如干脆一点我们两人单挑,不仅谁胜谁负就能马上水落石出,也省得天下人因为我们两人而送命。

”刘邦说:“我宁可和你斗智,不想和你斗力。

”后来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山隔军对话,刘邦举出项羽十条罪状,项羽一听不由怒上心头,举箭一射,正中刘邦前胸。

刘邦却忍痛弯身摸脚说:“唉呀,蛮子射中我脚了。

”说完便已倒地。

刘邦其实伤重得几乎下不了床,张良却要刘邦强忍创伤起来巡视军队,除了安定军心外,更为了不让项羽知道刘邦伤重而乘机进攻。

刘邦一离开军营,便因伤重不支,立即快马返回成皋。

〔评译〕小白受管仲一箭,本来没有怎么伤,却佯作伤死;刘邦受项羽一箭,已经重伤,却佯作无事。

两人都因一时机敏应变,成就日后百年基业。

《宋史·李汉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汉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汉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汉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汉琼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汉琼,河南洛阳人。

曾祖裕,任过祁州刺史。

汉琼体质魁伟,有膂力。

晋末,补西班卫士,迁内殿直。

周显德中,从征淮南,先登,迁龙旗直副都知,改左射指挥使。

宋初,再迁铁骑第二军都校、领饶州刺史,迁控鹤左厢都校、领泸州刺史,改澄州团练使,转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融州防御使,迁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

王师征江南,命领行营骑军兼战棹左厢都指挥使,自蕲春攻岐口砦,斩首数千级,获楼船数百艘,沿流拔池州,破铜陵,取当涂,作浮梁于牛渚以济大军。

分围金陵,率所部度秦淮,取巨舰实苇其中,纵火攻其水砦,拔之。

江南平,以功领振武军节度。

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彰德军节度。

四年,太宗亲征太原,改攻城都部署。

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

先是,攻城者以牛革冒木上,士卒蒙之而进,谓之洞子。

上欲幸其中,以劳士卒,汉琼极谏,以为矢石之下,非万乘之尊所宜轻往,上乃止。

太原平,改镇州兵马钤辖。

契丹数万骑寇中山,汉琼与战于蒲城,大败之,逐至遂城,俘斩万计,加检校太尉。

车驾幸大名,汉琼上谒,陈边事称旨,命为沧州都部署,加赐战马、金甲、宝剑、戎具以宠之。

六年,以病还京,赐白金万两,月余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汉琼传》)译文:李汉琼,河南洛阳人。

曾租父李裕,任过祁州刺史。

汉琼体质魁伟,有臂力。

晋末,补任西班卫士,升为内殿直。

周显德年间,跟从皇帝进攻淮南,率先登城,升任龙旗直副都知,改任左射指挥使。

宋朝初期,再升任铁骑第二军都校、兼任饶州刺史,升任控鹤左厢都校、改任澄州团练使,转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洮州观察使。

宋军征伐江南时。

朝廷任命他为行营骑军兼战棹左厢都指挥使,从蕲春进攻岐口寨子,斩敌数千人,缴获敌人战船数百艘,顺流而下攻克池州,打下钢陵,夺取了当涂,在牛渚造浮桥以备大军渡江。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传第六十九.doc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传第六十九.doc

《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

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

改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为三司盐铁判官。

东封泰山,复通判兖州,坐尝解开封府进士失当,谪监海州税。

改右司谏,起知郓州,诏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代归,会唃厮啰叛,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

城中多无赖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阙下。

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那么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

及幸汾、亳,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

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

"帝深然之。

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命迪草诏,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唃厮啰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

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发兵,岂非将上玉皇圣号,恶兵出宜秋门邪?今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

"帝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假设干,余悉赴塞下。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

【解析】A项yàn/yâ,gài/kǎi,yàn/yâ;B项sù,chōng/tó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ó;D项quâ/quàn,zào,jiàng/xiáng。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宋史 李迪传

宋史 李迪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沉厚,深沉稳重)有器局(器量;度量。

“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白之日月,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蓄泄江河。

”——唐 王勃 《山亭思友人序》),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官名。

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

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真宗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抢劫,掠夺)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暗中)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部署;约束。

“每 吴中 有大繇役及丧, 项梁 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史记•项羽本纪》)晓锐士,擒贼,斩以徇(xùn巡行示众。

“杀颠颉以徇于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怀恨)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古同“悟”,理解,明白),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同“附会”。

凑合,集合,勾结),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李迪字复古

李迪字复古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

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B. 发兵捕之,久不得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 .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推荐】北宋李迪生平简介北宋宰相李迪是怎么死的-word范文模板 (2页)

【推荐】北宋李迪生平简介北宋宰相李迪是怎么死的-word范文模板 (2页)

【推荐】北宋李迪生平简介北宋宰相李迪是怎么死的-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宋李迪生平简介北宋宰相李迪是怎么死的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

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

后来两度官至宰相。

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卒,年七十七。

谥文定。

《全宋诗》录其诗两首。

北宋宰相李迪生平简介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

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山东鄄城)。

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是公辅之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

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

后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任三司盐铁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进行泰山封禅时,李迪又任兖州通判,因解送开封府进士失当,被贬为海州监税。

又改任右司谏,起任郓州知州,又获召入朝,奉命纠察刑狱案件。

升任起居舍人,安抚江州、淮州,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之职任三司盐铁副使,升任知制诰。

真宗素闻亳州盗贼横行,遂命李迪知亳州。

任上,李迪明察暗访,很快平息盗贼。

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

边帅曹玮上疏请求增兵固防,真宗以为懦怯,欲斩首。

李迪力陈曹玮有勇有谋,乃忠臣良将,他日定能边关奏捷,后果如其言。

仁宗立为皇太子后,寇准被奸臣丁渭诬陷罢相,真宗欲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

真宗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丁渭专权,排除异已,李迪被罢相,知郓州,几被迫害至死。

史称此时“朝中正人为之一空”。

民间流传:“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丁渭垮台,王曾为相,李迪起为秘书监,知舒州。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解析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项诛:诛杀;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答案解析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

北宋历史名人-北宋名臣李迪

北宋历史名人-北宋名臣李迪

北宋名臣李迪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宋军攻克英(今广东英德)、雄(治今广东南雄)三州。

二月,进至马径(今广东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军,继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在这一年,北宋的版图又向外扩张了一些,同样在这一年,北宋两代名臣李迪出生了。

李迪先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后因故迁往幽州(今北京西南)。

曾祖李在钦为避五代时战乱,举家南迁,定居淮州(今山东哪城县旧城)。

所以,宋人称李迪为濮人。

此时,赵宋王朝立国仅十余年,正是草创、发展和上升时期。

即位的宋太宗赵匡义兴文教,抑武事,以文致治,加上地方基层组织州县缺官,科举盛兴,仕途向文人广泛开放,学而优则仕,使文风大盛。

如此社会风气,李氏家族亦不能外。

李迪自幼便从师诵文,孜孜不怠,以求功名。

李迪早年从学于种明逸,以诵文善悟而得种明逸喜爱,赴京师赶考之前,曾恳求种明逸想法引见当世名望公卿,以便得到举荐。

种明逸告诉李迪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知州柳开,为当世奇才,你当以书通报姓名求见,以期引荐。

”于是,李迪打点行装,赶赴滑州,携其书信求见柳开,并将其所作文章作为初次见面的礼物呈递柳开。

深得柳开赞赏,因此留驻柳开门下就学。

柳开(947—1000)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继承者自居,主张为文要有助于封建教化,即以孔孟之学教人,提倡古文,反对北宋初期流行的华靡文风。

其思想和文风给李迪以极大影响。

李迪刻苦而聪慧,性沉稳而有雅度,深得柳开宠爱。

一日,柳开出了一道题目,让儿子们和李迪等门客作赋。

李迪挥笔而就,柳开一看,惊曰:“此公日后定是国家栋梁之材!”接着令儿子们和其他门客向李迪下拜,说:“苟富贵,毋相忘。

”在柳开的帮助下,李迪在士大夫中声誉鹊起。

后来李迪位至宰相,原柳开门下客柳某官至侍御史,李迪主动与柳某联烟,令其长子李柬之娶柳某之女,以表示不忘昔日恩师柳开之言。

景德二年(1005),李迪奔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礼部省试。

与李迪一样名重于世的贾边也来到京师参加这场角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

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

改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为三司盐铁判官。

东封泰山,复通判兖州,坐尝解开封府进士失当,谪监海州税。

改右司谏,起知郓州,诏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代归,会唃厮啰叛,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

城中多无赖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阙下。

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

及幸汾、亳,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

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

”帝深然之。

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命迪草诏,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唃厮啰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

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发兵,岂非将上玉皇圣号,恶兵出宜秋门邪?今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

”帝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

帝顾曰:“真所谓颇、牧在禁中矣。

”未久,唃厮啰果犯边。

秦州方出兵,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

”居数日,奏至,玮与敌战三都谷,果大胜。

帝曰:“卿何以知玮必胜?”迪曰:“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

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

臣用此知其胜。

”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等。

仁宗为皇太子,除太子太傅,迪辞以太宗时未尝立保傅,止兼太子宾客,诏皇太子礼宾客如师傅。

加礼部侍郎。

寇准罢,帝欲相迪,迪固辞。

一日,对滋福殿,有顷,皇太子出拜曰:“陛下用宾客为宰相,敢以谢。

”帝顾谓迪曰:“尚可辞邪!”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曰:“即日上体平,朝廷何以处此?”迪曰:“太子监国,非古制邪?”力争不已。

于是皇太子于资善堂听常事,他皆听旨。

准既贬,谓浸擅权用事,至除吏不以闻。

迪愤然语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恨,安能附权幸为自安计邪!”自此不协。

时议二府皆进秩兼东宫官,迪以为不可。

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而迁迪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

故事,宰相无为左丞者。

既而帝御长春殿,内出制书置榻前,谓辅臣曰:“此卿等兼东宫官制书也。

”迪进曰:“东宫官属不当增置,臣不敢受此命。

宰相丁谓罔上弄权,私林特、钱惟演而嫉寇准。

特子杀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惟演姻家使预政,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

臣愿与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

”帝怒,留制不下,左迁迪户部侍郎。

谓再对,传口诏入中书复视事,出迪知郓州。

仁宗即位,太后预政,贬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团练副使。

谓使人迫之,或讽谓曰:“迪若贬死,公如士论何?”谓曰:“异日诸生记事,不过曰…天下惜之‟而已。

谓败,起为秘书监、知舒州,历江宁府、兖州、青州,复兵部侍郎、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以尚书左丞知河阳,迁工部尚书。

太后崩,召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

未几,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景祐中,范讽得罪,迪坐姻党,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改相州。

既而为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留京师。

迪素恶吕夷简,因奏夷简私交荆王元俨,尝为补门下僧惠清为守阙鉴义。

夷简请辨,诏讯之,乃迪在中书所行事,夷简以斋祠不预。

降太常卿、知密州。

复刑部尚书、知徐州。

迪奏所部邻兖州,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祷皇子。

仁宗语辅臣曰:“大臣当为百姓访疾苦,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久之,改户部尚书、知兖州,复拜资政殿大学士。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

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除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徙青州。

逾年,之本镇。

请老,以太子太傅致仕,归濮州。

后其子柬之为侍御史知杂事,奉迪来京师。

帝数遣使问劳,欲召见,以疾辞。

薨,年七十七。

赠司空、侍中,谥文定。

帝篆其墓碑曰“遗直之碑”,又改所葬邓侯乡曰遗直乡。

子柬之、肃之、承之、及之,孙孝寿、孝基、孝称。

部分翻译【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

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高考题及解析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B 发兵捕之,久不得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D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这件事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大概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