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经》十二势现用图解

合集下载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

1、韦驮献杵第一式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势,躯干正直,头顶之百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体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驮献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3、韦驮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变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颈,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5、倒曳九牛尾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双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双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掌从体后向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6、击爪亮翘式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东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势;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双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后鼻呼气,双掌再双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双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

7、九鬼拔马刀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顺拳双掌后腰际外分上接,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颈,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双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接。

(图注+视频)易筋经拉筋十二式,学会了,延年益寿!

(图注+视频)易筋经拉筋十二式,学会了,延年益寿!

(图注+视频)易筋经拉筋十二式,学会了,延年益寿!中医讲“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中国民间很早就把筋与人的健康、寿命紧密联系起来。

传统中医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条大筋,从颈部开始引向背部,经腰、大腿、小腿、脚至脚心,它就像经络穴位,并无有形的位置。

人们在工作或者学习中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姿势不正确,或者缺乏充足的运动,运动方法不科学,运动不当,会使肌肉产生反射性收缩和痉挛,就会造成筋缩。

所谓筋缩就是伸缩范围减小了,原来能拉一米的筋现在只能拉至半米了。

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有老百姓所说的“筋疙瘩”形成,严重的会出现萎缩。

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囊样变,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弯膝不如从前。

筋缩的“筋”,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等一系列病症。

而易筋经里的十二式可以舒活筋骨,活动关节,使周身关节、肌肉得到放松和锻炼,达到气血畅通的目的,是气与力的紧密配合。

从中医学来说,经络和气血循环是相辅相成,经常拉筋,五脏六腑也会跟着活动,更加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明确记载: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日常生活中的习武、气功、瑜伽锻炼都属于拉筋运动。

下面跟小编学习一下十二式到底是怎么做的。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1式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第2式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第3式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现用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现用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朱修林1994.12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

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

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

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

“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

“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

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

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易筋经》十二势详解【易筋经简介】易筋经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倚天屠龙记》中写道:“人身心、肺、脾、肝、肾,是谓五脏,再加心包,此六者属阴;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是谓六腑,六者属阳。

五脏六腑加心包,是为十二经常脉。

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这八脉不属正经阴阳,无表里配合,别道奇行,是为奇经八脉。

”而《易筋经》就是打通这些经脉的武学宝典。

养身口诀『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易筋经功法问答】一、易筋经能单个动作练习吗?一天练习几遍最合适?答:初练者,“日行三次”为宜。

即:早、中、晚三次。

四、易筋经习练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答:“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

”练习中“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

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

有些动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再逐步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

最新《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学习资料

最新《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学习资料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步骤尾页简介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步骤/方法1.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4.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5.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解析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解析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达摩少林易筋经图解

达摩少林易筋经图解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2006-12-29 11:13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未完)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

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口诀)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详解)2.韦驮献杵第二式:足趾拄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驮献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现用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现用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势韦佗献杵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也恭。

一、韦驮献杵第一式两手慢慢上抬,由下向头上缓缓划弧,使两掌在头上相附(图2)。

接上动作。

两掌由上向两侧工弧,然后屈肘叠掌于肚脐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图3)。

两手由内向上环展,然后由外向内环抱,两掌附按贴住膻中穴,目视前方。

完成动作后持续半分钟(图4)。

第二势韦佗献杵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驮献杵第二式接上式。

两足不动;两肘夹肋伸掌,掌心相对,掌指向前(图5)。

接上式。

两手向两侧展臂,使两臂成一字状,同时,两足跟翘起,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意注眉心。

(图6)。

第三势韦佗献杵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骽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注:骽:意同腿,音亦读“腿”。

韦驮献杵第三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臂向内屈肘托掌,两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目平视(图7)。

接上动作。

两掌向上直臂托掌,使两手臂成U字形,掌心向上,掌指微向后(图8)。

接上动作。

两足跟相抵翘起,两腕外转,使两掌指端贴近;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9)。

第四势摘星换斗单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注:侔(móu),相等,齐。

四、接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掌向外、向下划弧,然后两掌变拳,屈肘,抱于腰际,目平视(10)。

接上动作。

两拳变掌,右掌屈肘向左,停于下腹左侧,掌心向下;左手背于腰后,目视右手(图11)。

接上动作。

右掌由左向右、向上划弧运掌,掌架头上右侧,掌心向前上方,掌指向左;同时,左掌尽力下按,头向右扭,目视右手。

意注劳宫(12)。

左式接上式。

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上方交会划弧,与右手在头前上方相附,掌心向前,目视两手(图13)。

接上动作。

两手由上向下划弧,下落腰际时变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4)。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少林嫡传易筋经十二式——标准示范图例预备式身体中正,自然站立,双脚并拢,两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置于身体两边紧贴大腿外侧,双目淡漠望向前方,调整自己的呼吸至深、长、匀、慢。

第一式韦陀献杵调整好呼吸后,从自然站立开始,提任意一只脚向侧面迈开一步,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宽度不是绝对,只要自己感觉舒适稳定即可。

脚迈开后,将双手同时向前向上抬起,抬起的过程中不要屈肘曲腕,抬至与胸部同高时,屈肘,双掌变为指尖朝上缓慢向胸前运动,距胸前一拳时停止,双掌合十,指尖朝天,与鼻尖同高,不要往前往后偏,定式逆腹式呼吸九次。

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全部肺泡展开后面积为60到10平方米,差不多有半个篮球场大小,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在呼吸中只用到了肺泡的一小部分。

古语讲“肺为气笥”,肺泡的使用程度,肺功能的强弱与人身体的强弱密切关系,所以武学功法大多从肺入手,这套十二式的起势,也是从练肺开始。

1、下盘要稳,膝盖微弯,重心要平均,上面虚一点,下面实一点,整个架子松而不懈,紧又不僵,自然舒展,头顶项直,下颚微收,嘴轻闭。

2、心窝、会阴一定要松透,心窝一松,上身全松下来了,会阴一松,全身皆松。

3、需要讲清楚的是这一式是练肺的,但并非像市面上所说的单纯的对肺经的锻炼,而且包括直接对肺部的锻炼,其要点为胸背撑开,锁骨左右对开,尽量打开胸腔,拉开肺部,然后逆腹式呼吸,促使封闭的肺泡打开,有效增加肺活量。

4、双掌是胸背撑开后自然合上的,合十也就一点点力,做到位后,会感觉胸腔很空,有强迫自己多吸气的感觉。

有时会感觉呼吸时肺部有很清凉的感觉,这是空气到了平时很少参与呼吸活动的肺泡的反应。

5、手一定要端平,而且手臂从头到底都能拉伸起来,这样能把手太阴肺经充分拉开。

6、手掌只离胸一拳的距离灵活掌握,但不能僵。

两个肩胛要活,力点在背,肩臂不用力,暗力撑着,口诀是“皮松肉紧”。

7、呼吸保持深、长、匀、细。

8、自学的人不明白,觉得第一式什么也没有,摸不到门径。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2020-06-08 21:08·功夫武术酷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共十二式。

经过实验研究和专家鉴定,易筋经适合中、青、老年人群习练。

常练易筋经可以使人身体舒畅,头脑清醒,气血畅通、陶冶身心。

1.本篇为大家配上了视频,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

除了本篇的以下图文讲解以外,大家还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增加阅读本账号内的相关文章。

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开篇),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1-4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5-8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9-12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以下为图文讲解。

第一式韦驮献杵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此势与第二式、第三式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经络走向,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含静”、“动静两盖”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人地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身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它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细细体会口诀,就会明白了。

要点一:身体要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

要想做到这项要求,两脚不可并踵站立,否则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而不会松软了。

因此,必须两脚相距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相距约一脚的宽度,同时足踵和脚尖必须左右看齐。

要点二:脊柱要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锅穴(即两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感觉。

要点三: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要点四:两手自然下垂,轻贴大腿外侧。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就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二)释行武法师演示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二)释行武法师演示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 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 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 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反复
图 10-4
图 10-1 38
图 10-3
拳法 禅武少林
图 12-1
图 11-1 图 11-2 图 11-3
十一、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 左足,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弓腰、垂脊、 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 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 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图 11-1 ~图 11-3)
图 12-2
十二、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 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据地; 同时瞪目视鼻,昂头,塌腰垂脊,凝 神 一 志, 意 存 丹 田。( 图 12-1、 图 12-2)
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 后即伸膀挺肘一次。脚跟顿地二十一 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图 12-3)
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 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 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凡三 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钟至三 分钟。(图 8-1、图 8-2)
图 8-2 37
禅武少林 拳法
图 9-1 图 9-2
做三遍。(图 9-1、图 9-2)
图 10-2
十、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 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 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 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 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 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 半分钟。
(全文完)
图 12-3
39







十释
二 式
行 武 法

武林秘籍之少林拳《易筋经》正身势下段详细图解,相当厉害!

武林秘籍之少林拳《易筋经》正身势下段详细图解,相当厉害!

武林秘籍之少林拳《易筋经》正身势下段详细图解,相当厉害!*易筋经清代,少林寺空悟大师萃取少林易筋经诸派精华,将易筋经定型为十二练势,正、侧、半、屈、折、扭、倒、翻、行、坐、定、卧,身法多样,练法完备,锻炼全面,功效显著,可谓少林正宗真传,乃易筋经绝佳之功。

练法十七、三才通气七势两脚着地不变。

双掌松开,翻掌成指尖向上,掌心向前,鼻吸气的同时,两掌用力前撑;然后将气缓缓呼出。

(图26)十八、三才通气八势两脚着地不变。

鼻吸气,两掌转成指尖相对,向左右两侧分开,两臂平展;分至左右两边时闭息,平端两臂向左右两侧用力一排,掌心斜向外侧,虎口向下;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图27)十九、三才通气九势1. 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画弧收回,至两肩前立掌,掌心相对,指尖向上;自然呼吸。

(图28)2. 鼻吸气;同时,双掌直臂上举,臂膀用力伸尽,掌旋转成掌心向后,掌背向前,两掌相距约与肩宽,十指用力向上插,如直插九霄之势;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图29)二十、三才通气十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向头顶上方合拢,十指交叉,掌心向下,虎口向后;鼻吸气,双掌带臂向上用力一托,然后将气呼出。

(图30)二十一、三才通气十一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十指交叉不变,掌心相贴,两臂伸直顺势向前,至掌臂与肩平时,鼻吸气。

两掌臂用力向前一推,同时将气呼出。

(图31)二十二、三才通气十二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十指交叉不变,翻转成掌心向前,虎口向下,配合鼻吸气用力向前一推,然后将气呼出。

(图32)二十三、三才通气十三势两脚着地不变。

鼻吸气,松开双掌,向左右两侧分开,掌臂平肩;至左右两侧时,指尖斜向前,虎口向下,闭息,双掌用力一排;然后将气呼出。

(图33)二十四、三才通气十四势1. 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经左右侧向身后画弧至腰后(命门穴处),两掌掌心向上,十指交叉;自然呼吸。

(图34)2. 鼻吸气;同时,以掌带臂用力向下一掷,两臂伸直,两掌位置在尾闾之下;然后将气呼出。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

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

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

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

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

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

左右交换。

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

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

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

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

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

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

左右交换,动作相反。

连续5-10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

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

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两脚开立,脚尖扣。

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

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

根据体力反复8-20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

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指导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

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

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

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二、练习方法基本手型:1、握固: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2、荷叶掌:五指伸直,开。

3、柳叶掌:五指伸直,并拢。

4、龙爪:五指伸直、分开,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收。

5、虎爪:五指分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扣(见图)。

基本步型:1、弓步: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前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扣;后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全脚掌着地。

2、丁步:两脚左右分开,间距约10至20厘米。

两腿屈膝下蹲,前腿脚跟提起,脚尖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后脚足弓处;后腿全脚掌着地踏实。

3、马步:开步站立,两脚间约为本人脚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

各式动作:1、预备势: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下腭微收,唇齿合拢,舌自然平贴上腭;目视前方。

此式的功理与作用为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安五脏,端正身形。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开立,两膝微屈。

两臂自然向前抬至平举,掌心相对。

两臂屈肘回收,两掌合于胸前,目视前下方,松肩虚腋,以达气定神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体液调节之功效。

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肘抬平,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

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

功理与作用: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行的作用。

第三式:韦驮献杵第三势松腕,两臂向前平举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

两掌同时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外展,约与肩平。

身体重心前移至前脚掌支撑,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掌心向上,展肩伸肘;舌抵上腭,咬紧牙关。

功理与作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上下肢的肌肉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左摘星换斗势。

接上式,两脚跟缓缓落地;两手握拳,拳心向外,两臂下落至侧上举。

两拳伸开变掌,掌心斜向下。

身体左转,屈膝;右臂上举经体前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摘星”,右掌自然开;左臂经体侧下摆至体后,左手轻贴命门(见图)。

右摘星换斗势:与左摘星换斗势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功理与作用:壮腰健肾、延缓衰老、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功能。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右倒拽九牛尾势。

接上式,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后方约45度撤步;右脚跟转,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手旋,向前、向下划弧后伸,小指到拇指逐个相握成拳,掌心向上;右手向前上方划弧,伸至与肩平时小指到拇指逐个相握成拳,掌心向上,稍高于肩,目视右拳(见左图)。

身体重心后移,左膝微屈;腰稍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右臂外旋,左臂旋,屈肘收;目视右拳。

身体重心前移,屈膝成弓步;腰稍左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两臂放松前后伸展;目视右拳(见右图)。

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脚收回,右脚尖转正,成开立姿势;同时,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下方。

左倒拽九牛尾势与右倒拽九牛尾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与作用: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之作用,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接上式,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右脚收回,成开立姿势;右臂外旋,左臂旋,摆至侧平举,两掌心向前,环抱至体前,随之两臂收,两手变柳叶掌立于云门穴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见右图)。

展肩扩胸,松肩,两臂前伸,转掌心向前,成荷叶掌,指尖向上。

松腕,屈肘,收臂,立柳叶掌于云门穴。

左手旋,掌心向下。

随后右手由胸前收经右腋下后伸,掌心向外;左手由胸前伸至前上方,掌心向外。

躯干稍左转;右手经体侧向前上摆至头前上方后屈肘,由后向左绕头半周,掌心掩耳;左手经体侧下摆至左后,屈肘,手背贴于脊柱,掌心向后;头右转,右手中指按压耳廓,手掌扶按玉枕(在头后部)。

目定势后视左后方。

身体右转,展臂扩胸。

屈膝;同时,上体左转,右臂收,含胸;左手沿脊柱尽量上推;目视右脚跟。

直膝,身体转正;右手向上经头顶上方至侧平举,左手经体侧向上至侧平举,两掌心向下。

左九鬼拔马刀势。

与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功理与作用:脾、胃、肾得到摩动,改善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侧开步,两脚距离约宽于肩,脚尖向前,目视前下方。

屈膝下蹲,沉肩,坠肘,两掌用力下按至约与环跳穴同高,两肘微屈,指尖向外,口吐“嗨”音,音吐尽时,舌尖向前轻抵上下牙之间(见右图)。

翻掌心向上,肘微屈,上托至侧平举,缓缓起身直立,目视前方。

功理与作用:使体真气在胸腹间相应地降、升,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左青龙探爪势。

接上式,左脚收回半步,约与肩同宽。

两手握固,两臂屈肘收至腰间,拳轮贴于章门穴(在腹侧部第11肋游离端稍下方),拳心向上;然后右拳变掌,右臂伸直,经下向右侧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

右臂屈肘、屈腕,右掌变“龙爪”,指尖向左,经下颌向身体左侧水平伸出;躯干随之向左转约90度,目视右掌所指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