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参照2019年)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语文课标卷详解

2019年全国语文课标卷详解

2019年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琼、宁、陕、吉、黑、豫、晋、新]导语语文考查的内容无非两项:“阅读”和“写作”;要求的语文水平无非两种:“吸纳”和“释放”;体现的思维方式无非两类:“归纳”和“演绎”。

试卷中,除选择题目之外,都包含“阅读”“写作”两项因素,兼顾考查两种语文水平,都需要使用两类思维方式;所以,都具有双重的训练价值。

读,基本上要突出一个“精”字,“精”才能准确吸纳判断;写,基本上要体现一个“放”字,“放”才能充分展示特长。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更丰厚;二、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自主更明确。

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阅读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二、写作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用语文的方式,优化备考效果。

什么是“语文方式”?十二个字,三个词语:感悟生活、注重语言、锤炼思维(生活、语言、思维)。

读·精·聚焦·据题精答我们说的“精读”,不是“精细”的读,而是“精明”的读。

惟有“精明”,才能保证答题准确而快速。

所谓“精明”的读,最简单的解释是——该读的读,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

要做到“精明”,不能死记教条,要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明确题目指向。

任何考场行为都要目的明确。

应该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

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题目的根本目的。

重要信息,大致包括概括性信息、关键性信息、照应性信息、关联性信息等;次要信息,大致包括专业性信息、情感性信息、描述性信息、附着性信息等。

重要信息是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是干扰的假象。

高考试题所采用的材料,本质特征都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织组合的。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高三语文于亚妮201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对于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借鉴一些专家的评价及个人的理解对全国二卷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并对本学年高考备考得失做以反思。

一、高考命题分析:(一)选材内容及思路分析: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这些特点在全国二卷中体现的也很突出。

1.厚植家国情怀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2.加强品德修养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

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激励接棒青年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讲述奋斗故事,砥砺奋斗品格。

感受奋斗喜悦,增强奋斗意识。

文言文阅读商鞅改革事迹、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摘要】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本文通过对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试题题型更加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题型分布合理,涵盖了阅读、写作、翻译等多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题部分增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学作品。

作文题则注重学生对社会、人生等话题的思考和表达,要求学生有独立见解和批判思维。

其他题型亦贴近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对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趋势,提高备考效率。

【关键词】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题型分布、阅读题、作文题、其他题型、总结、启示1. 引言1.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在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体现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整体考查范围广泛,内容涵盖了现代诗歌、小说、古文、广告等多种文本形式,考生需要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

在阅读题部分,要求考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手法,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文题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展开思路,表达观点,要求考生思维敏捷,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除了常规的阅读和作文题,本次试题还设置了一些其他题型,如判断对错题、语句填空题等,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运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 正文2.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201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难易平衡,考查的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阅读理解部分,试题设置了多种题型,如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等,内容涉及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卷分析今年的高考题还是分为四大题型,一是现代文阅读,二是古代诗文阅读,三是语言文字运用,四是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较稳定,考查注重阅读理解、概括、归纳、提炼、整合、赏析、探究能力。

根据题目按要求进行答题,可以做到满意的分数,文本选取了叶嘉莹研究杜甫的论文,杜甫人物考生较熟悉,篇幅长度适中。

第 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 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 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能力。

( )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为港珠澳大桥建成,为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

第 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第 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第 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 )文学类文本阅读去年选择的是国内文学,今年则是考查莫泊桑的短篇《小步舞》。

莫泊桑的小说极具个性色彩,注重从细节上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深刻剖析人物形象。

两道主观题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与环境的创作方法来命题,有助于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体看,本道题从命题上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基本功,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在生活中信息提取、筛选、提炼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紧扣小说阅读的核心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 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第 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第 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次高考语文论述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为《戏剧,是我们的语文课》。

本文将从题目所给的角度进行解析,并按照作文的格式展开论述。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启发。

而在高考语文作文中,也不时出现与戏剧相关的内容。

那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解析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

第一,戏剧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夸张。

戏剧的创作往往以现实生活为蓝本,通过剧情的塑造和角色的表演,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和提炼。

例如,在《红高粱》中,小鬼子的角色被夸大为冷血无情的化身,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而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借鉴戏剧手法,用夸张和提炼来突出作文的主题和观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戏剧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设置、音效的运用等来呈现出具体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戏剧的表达方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如,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可以运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展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戏剧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呈现。

戏剧往往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来直接面对观众,以此来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戏剧的方式,写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写“公平”这一社会话题时,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戏剧化的场景,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不公平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戏剧在语文教育和高考作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因此,在学习语文和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戏剧的学习和应用,让戏剧成为我们的语文课。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也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眼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Ⅲ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 C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

故选C。

2.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

故选C。

3. 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故选D。

4. A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解析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题内容广泛,题目形式多样,考察内容包括诗词鉴赏、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一、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两部分。

1.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包括对词语的理解、用法、诗词鉴赏、段落中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考查。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文中观点和细节的把握能力、对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能力等。

阅读理解题的难度逐渐递增,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要筛选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古文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

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词语的辨析和选用、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等。

填空题的难度递增,要求考生对词语和句子的语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较好的把握能力。

古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分析等。

古文阅读题的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技巧。

3. 写作写作题主要考查对写作能力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命题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观点、组织篇章结构等。

写作题的要求多样化,既有记叙文叙事能力的考查,也有议论文观点表达的考查,甚至还有对诗词鉴赏和作文写作技巧的考查。

三、总体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丰富多样,题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全面、准确、深入的分析和回答。

平时要注重多读、多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历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积累,增加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新高考改革指导:2019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与解读:语文

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新高考改革指导:2019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与解读:语文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完美版)
2019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
2019年高考试题整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鲜明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积极服务高校科学选才,积极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命题思路
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二年。

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求稳不保守”“求新不刻意”,“求稳”指传承浙江卷多年来传统,命制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让学生“不感到意外”;“求新”指在方向、内涵上体现
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突出“立德树人”,强调语文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有功能,坚持以“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所选语料格调积极,富有教育意义。

比如语言文字运用第2、3题“国家宝藏”,落脚“文化自信”;第4题警示人们要远离毒品;实用类文本阅读“苗绣”,介绍中华大家庭中一种美好的艺术形态;文学类文本阅读《呼兰河传》(节选),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温暖,美好,又生机勃勃;古文阅读《<宗子相集>序》,主人公宗臣“宁瑕无碔”的品格追求,值得学习;古诗鉴赏《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塑造了一位有文人雅兴又不失勇武本色的将军形。

2019高考语文试题思路分析

2019高考语文试题思路分析
3、全国lll卷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字。(6分)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5分)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
1、延续2017、2018年语用部分出题思路,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 活实际,综合性、应用性强。
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3、全国lll卷:唐诗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句6个空(6分)
1、全国l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 致了。
征(6分)
2、全国ll卷:莫泊桑《小步舞》(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清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6分)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5分)
2、全国ll卷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字。(6分)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2、全国ll卷: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探析--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探析--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

考试园地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探析□刘秋珍——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摘要: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往往要借助于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有三个:命题基本思路是对原文信息进行整合与转换,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干扰项设置重点是对原文进行简单或深度地加工。

针对这三条规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思路有四点:一是理出思路,二是理解句意,三是理清关系,四是理性分析。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命题规律;解题思路每年的高三复习,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上下一番功夫。

等高考题一出来,教师和学生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白练了,三道题总要错一道或者两道!平时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高考时却收效甚微。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是成就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就论述类文本阅读来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是语文高考试卷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学生平时要加强思维的训练,考前了解题型,做好准备。

那么,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合适的备考方法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分析此类高考试题的命制规律,掌握合理的解题技巧,再进行针对训练,这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下面,我就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探析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

一、命题规律探析深入研究近年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我们也可发现其中的命题规律。

命题专家不仅有清晰的思路,也有考查重点和设置规律。

(一)命题基本思路:整合与转换论述类文本不仅包涵了大量信息,还潜藏着逻辑规律,藉此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命题专家往往采用整合与转换的方式,由此形成命题基本思路。

第1题A 项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整合错误“就能”说法过于绝对题号原文信息试题表述正误分析第1题B项第1题C项第1题D项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详细解读+高考改卷感悟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详细解读+高考改卷感悟
立意:
从整体着眼,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 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 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 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四、改卷中问题总结: (一)题目过大,很生硬,无文采可言:如《劳动》《说
劳动》《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请爱上劳动》等 题目大量出现,甚至出现像《劳动模范》《劳动是个动 词》《复兴中学》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题目。还有的就是 一个硬邦邦的《演讲稿》三个字,或者根本没有标题。
(四)对原材料中的“内容指令”视而不见,尤 其是对劳动的“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的现 象没有提及或者只是一笔带过,有提及的大多浮 于表面,或者干脆就是大段地抄袭原材料,然后 说他们这样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就没有下文了。 这都属于典型的“叙而不议”的范例。其实,这 个问题解决并不难,只要稍微地思考一下,就不 难发现这“三不”的背后其实就是违背了劳动的 精神,可以从正反论证和假设论证来驳斥他们, 然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即可。
另外,很多考生也没有关注到材料中的“提出 希望和建议”这一任务指令,而是在结尾的时候 的用空洞无力的口号来代替。
(五)语言不成熟、思维很幼稚,甚至出现一些让人啼 笑皆非的话语:。如“非洲有个地方很贫困,土地荒芜, 他们宁愿将一把的蚊子抓起来煎成一个小饼也不愿意下 地耕作”,“一个人如果不劳动,那跟吃了睡、睡了吃 的猪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不让我干活,还不如让 我去死”用这些来证明“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的观点。 还有诸如“邓小平爷爷九十多岁还在研究杂交水 稻”“大庆油田工人焦裕禄”等基本常识错误的笑话也 时有出现。另外叙述的零碎化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全 篇写小时候和奶奶拔萝卜、和同学搞卫生或一起攻克几 道超难的数学题等几个小故事,之后抒发一下“劳动真 光荣,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之类的感慨就结束全文了。 这些虽是极少数,但也应引起我们注意。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高考命题思路确定,考生该如何备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高考命题思路确定,考生该如何备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高考命题思路确定,考生该如何备考?精彩导读“ 近日,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公布,据此今年的高考命题思路也已经确定。

大纲是考试评价和复习备考的依据,准备高考的考生可以根据新变化调整相应的备考策略,准备充分地迎战高考。

”2019 高考考试大纲新变化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对实施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今年各科新变化及备考建议:语文2019 年语文考纲的字词表述有略微调整,在考核目标中,两处提到“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这一指导思想,2018 年仅表述为“素质的要求”,这表明 2019 年高考将强化“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和对理性逻辑思维的考查。

试卷设题顺序有变化。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将现代文阅读顺序调整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9 年语文考试大纲提示,学生备考不要单纯关注审美鉴赏类文章,还需要多关注训练理性思维,注重对文本整体阅读、篇章结构梳理、内容要点的概括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等。

实用类文本的重要性提升,更加强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建议考生应广泛阅读,除了文艺随笔外,还应阅读一些小论文、时事评论等,反映当下变化、成就类、传统文化类等都要涉猎,还要多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阅读需要加强对各类文体特征的认识以及文体阅读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对阅读中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的理解。

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引领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快而准地读,快而准地表达仍是训练重点。

考生需要纵深处反思自我或将自我与时代相联系,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积极运用“审辩思维”发展“深刻性”和“丰富性”,学会突出自己写作上的特点与亮点。

数学数学学科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与 2018 年保持一致,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一体四层四翼”,即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语文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级的能力层级。

园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收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号内容。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

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解读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高考语文的6个方向性预测

解读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高考语文的6个方向性预测

专家解读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2020年高考语文的6个方向性预测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8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01厚植家国情怀2019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如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02加强品德修养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汲取思想精华,优秀文化浸润人。

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2019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思路指导

2019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思路指导

2019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思路指导佛山市高明纪念中学高勇根据语文高考的基此题型和要求,语文阅读题主要包括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

从题量上看有5道主观题,2道选择题,分值为31分。

如何答好阅读,是表达语文概括分析欣赏能力的地方。

从根本上讲阅读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平时进行广泛阅读和加强做题训练相结合的,当然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

从所选文章看主要是:政论文、学术论文、评论文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重的比例〔总分的12%〕。

主要考查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概括,评价或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试题选材侧重于新闻性、考据性、议论性的文章,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

从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键词句、归纳重要语段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据文章进行推断和想像这4个点进行考查。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是正确理解语意的问题;其次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次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识题的思路:“解释语意——筛选信息——思维加工——合理推断。

”1、认真阅读原文重要的文字信息,特别是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度句、情感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

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

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

2、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

第一遍阅读完后,我们会对原文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高考语文评析与命题思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思路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

领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机制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性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

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8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1.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追梦赤子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百年奋斗史书写了无数爱国青年的青春风采。

2019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如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

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北京卷作文试题“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品德修养,铸就时代先锋立德树人,铸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先锋,必须准确传递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汲取思想精华,优秀文化浸润人。

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全国Ⅲ卷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

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

浙江卷简答题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关爱社会、心忧天下;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临川汤先生传》中的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项经传》中的项经爱护百姓、敢于担当,都是当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样。

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提倡尊师重教,优秀品德感染人。

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

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

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跑者。

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从五四青年奋起,到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再到民族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奋斗”的主线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通过材料与任务驱动,营造真实的奋斗情境,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上海卷积累应用题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鼓励青年要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用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

这些题目的设置也是在营造奋斗情境,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

讲述奋斗故事,砥砺奋斗品格。

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三篇文章展现了贾谊、商鞅、吴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

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了鲁迅的《理水》,小说塑造的大禹及其随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

命题设置还着意引导考生思考“中国的脊梁”,进一步强化奋斗者形象。

感受奋斗喜悦,增强奋斗意识。

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二、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

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领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

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并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

全国卷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

命题引导考生系统掌握扎实的必备知识,诸如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整体布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

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内涵丰富广博。

全国卷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史记》,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全国Ⅰ卷、Ⅱ卷文学类文本分别选取鲁迅《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经典荟萃,名家云集。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要求考生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祖国重要发展节点展开细节想象,全国Ⅱ卷、Ⅲ卷材料分别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嫦娥四号”飞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

此外,命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书画艺术等大量内容。

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应试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