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_肖竹
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设备都被连接到了互联网上,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愈发智能。
在这个大背景下,位置服务技术成为了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在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研究。
一、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定义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指的是基于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位置信息获取、定位和应用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周边信息和服务,如智能停车、导航、地理信息分析等等。
这些信息在实现物联网智能化及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物联网中的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中,定位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主要的定位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技术、无线信号定位技术、惯性定位技术、相对定位技术、视觉定位技术等。
这些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场景的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1. 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和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获取设备位置信息的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卫星定位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
该技术准确性高,但仅适用于户外场景,室内或密闭场景定位不准。
2. 无线信号定位技术无线信号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接收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
其主要通过无线信号的信标来计算出设备的位置。
此技术适用于密闭场景和室内场景,但是准确性相对卫星定位技术有所降低。
3. 惯性定位技术惯性定位技术是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设备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计算出设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此技术适用于极端场景,如:高速离线物体追踪等。
4. 相对定位技术相对定位技术通过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来实现定位。
此技术可以应用于密闭环境中,准确性高于无线信号定位技术和惯性定位技术。
5. 视觉定位技术视觉定位技术可以定位物体需要对物体的图像显示进行处理,附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由于该技术需要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高指令词能力的中央处理器执行,成本较高,且仅适用于部分特定场景。
三、物联网中位置服务技术的应用在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下面我们主要从智能停车、导航、地理信息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1. 智能停车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时代,智能停车技术成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利器。
2.3物联网的定位技术(教学课件)-八年级信息科技上册(苏科版2024)
标志定位技术
在大型商场、医院或地下停车场中, 你是否使用过室内导航功能(图232)?该导航使用的定位技术是哪一 种?导航的效果如何?
卫星定位技术
标志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 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 航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和精 密授时功能,已在交通运输、应急 救援、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 测报等领城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 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与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签订了合作协议。
标志定位技 术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品定位等
标志定位技术
分析智能寻车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地下停车场找不到车是不少车主经常遇到 的难题。通过智能寻车引导系统(图2-34), 人们只需扫描二维码、输入车牌号并拍摄自 已所在的位置,系统就会在手机屏幕上显示 出导航路线,指引用户沿最短路径找到自己 的车位。请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标志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术
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测 量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运动物体 位置的技术,它能为人们提供定位、 授时、导航等服务。目前世界上主要 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全球定位系统 (GPS)、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自主研发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定位技术
认识导航软件中的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原理
卫星定位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其中,空间 部分由一组人造卫星组成而用户设备部分主 要是指接收器。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发射 的信号,接收器才能够计算出用户设备的位 置、运动速度等参数,从而实现定位。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研究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项技术的研究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与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监测,并通过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对环境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本文将对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进行探讨。
一、智能环境感知技术智能环境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环境下实现环境感知的基础。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环境中,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传感器节点将所获取的环境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样可以获得对环境的全面、准确的感知信息。
智能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节点的研究和进步。
目前,传感器节点往往具备体积小、功耗低、通信稳定等特点。
同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环境感知信息。
例如,利用温度、湿度、光线等传感器节点融合,可以实现对室内温湿度和光线强度的感知。
二、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是物联网环境下实现对环境的自适应控制的关键。
通过对环境感知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环境参数,实现对环境的精确控制。
智能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环境参数调节设备状态,实现对环境的控制;二是通过学习算法和模型预测,实现对环境的自适应控制。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环境参数,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线强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实现智能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人员还需要考虑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
例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对于智能控制系统来说,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实现最优的环境控制。
三、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智能环境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室、智能城市等各个领域。
《无人机辅助物联网系统中基于通感一体化的轨迹设计》范文
《无人机辅助物联网系统中基于通感一体化的轨迹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
无人机辅助物联网系统(Drone-Aided Internet of Things, DA-IoT)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灾害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感一体化技术是结合了通信与感知的综合性技术,具有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优化数据处理速度的优势。
因此,如何结合无人机技术和通感一体化技术,设计出更高效的轨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无人机辅助物联网系统中,基于通感一体化的轨迹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
二、通感一体化与无人机技术的结合通感一体化技术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集成了多种通信方式与感知方式,为复杂的信息交互和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无人机作为高效的移动平台,可快速地传输和感知数据,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将通感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无人机辅助物联网系统中,能够实现无人机在各种环境下的高效任务执行。
三、基于通感一体化的无人机轨迹设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通感一体化的无人机轨迹设计需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飞行目标与路径规划,包括对无人机速度、高度、飞行方向等参数的设定。
其次,要充分考虑无人机的感知能力与通信能力,以便实现最优的轨迹规划。
此外,还需考虑环境因素如风速、地形等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
在轨迹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能源消耗完成飞行任务;二是确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三是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为此,可以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优化技术,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对无人机轨迹进行优化设计。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例,无人机可通过通感一体化技术实现实时感知交通状况,并通过优化轨迹设计快速传输数据。
在交通拥堵时,无人机可实时获取道路交通流量信息、车辆行驶速度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交通管理中心。
物联网中的智能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智能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传感器、设备、机器和人员等物体,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网络。
在物联网中,智能感知与定位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中的智能感知与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智能感知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扬声器等设备,对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进行感知和识别,并将感知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在物联网中,智能感知技术起到了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作用。
首先,智能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智能门锁、智能音箱和智能电器等设备,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感知和控制。
同时,智能感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家庭成员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其次,智能感知技术在交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车辆、道路和交通信号灯等位置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位置、速度和驾驶行为,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预警系统。
此外,智能感知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停车场的管理和指引,提高停车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外,智能感知技术在智慧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医疗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病人的生理参数和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及时的监测和诊断数据。
同时,智能感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智能管理和追溯,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效率。
二、智能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智能定位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手段,确定物体或个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在物联网中,智能定位技术能够实现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轨迹追踪,为各个领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
首先,智能定位技术在物流和仓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将物体与传感器、RFID标签等设备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物流环节中货物的实时定位和追踪。
这样一来,物流公司和仓储企业可以实现对货物的精确管理和追踪,提高仓储效率和物流运输的准确性。
其次,智能定位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中的物体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中的物体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体定位成为了实现智能物联的重要技术之一。
物体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追踪和定位物体的位置,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和安全。
物体定位技术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蓝牙低功耗(BLE)等。
这些技术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不同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体定位的技术。
通过使用多个分布式传感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对物体位置的准确测量。
传感器节点通过测量物体与节点之间的距离或信号强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种技术在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物体定位技术。
GPS系统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确定接收器位置的定位系统。
通过在物体上安装GPS接收器,可以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GPS技术在汽车导航、航空导航和船舶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物体定位技术。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或附加RFID标签,可以识别并追踪物体的位置。
这种技术在物流跟踪、库存管理和室内定位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智能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蓝牙低功耗(BLE)技术也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物体定位技术。
蓝牙低功耗技术通过使用低功耗的蓝牙信号进行室内定位。
该技术在室内导航、智能家居和商场广告推送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蓝牙低功耗技术不仅定位准确性高,而且能够提供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所有这些物体定位技术都在推动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无论是在物流追踪、智能家居还是城市管理中,物体定位技术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例如,在物流行业,利用物体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全程实时追踪,提高仓储和运输的效率。
在智能家居中,通过物体定位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智能安防和智能照明等功能。
物联网中的感知与传感技术研究分析
物联网中的感知与传感技术研究分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中的感知与传感技术在互联设备的连接和智能化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感知技术可以实时感知、监测和收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传感技术则负责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上进行分析和应用。
本文将对物联网中的感知与传感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石,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设备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常见的感知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声音、运动等各类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物联网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传输。
感知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可以不断感知环境中的数据,实现对环境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传感技术是实现物联网感知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关键。
传感技术可以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上,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
其中,无线传感技术是物联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与有限传感技术相比,无线传感技术更加灵活和便捷,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此外,在物联网中,感知与传感技术的研究还涉及到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等环节。
通过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在数据应用方面,物联网可以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对设备状态的预测和故障的检测,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除了传统的感知与传感技术,近年来物联网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感知与传感技术。
例如,图像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环境中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实现对物体、人脸等的识别和追踪。
声纹识别技术可以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对环境中的声音进行识别和分析,实现对声音的识别和分析。
这些新兴的感知与传感技术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物联网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尽管物联网中的感知与传感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物联网中的位置追踪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位置追踪与定位技术研究物联网(IoT)是指利用传感器、设备和网络连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系统。
在物联网中,位置追踪和定位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物联网中的位置追踪与定位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简介在物联网应用中,准确获得物体的位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位置追踪与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物体的位置坐标,从而实现精准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目前,常用的物联网定位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蓝牙定位、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物联网协议等。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目前最为常用和广泛应用的定位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该系统通过一组卫星和地面接收器,实时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坐标。
除了GPS,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盟)和BeiDou(中国)等卫星导航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广域的覆盖范围,适用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环境。
三、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蓝牙定位技术通过与蓝牙设备的通信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种定位方式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成本和易于部署。
蓝牙定位技术适用于室内定位,特别适用于大型商场、展览馆、医院等需要实时定位的场所。
蓝牙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受限于信号强度衰减和混杂干扰等因素,通过部署多个蓝牙节点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四、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通过将物体附带有RFID标签,借助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对物体位置的追踪和定位。
RFID技术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不仅可以用于物品追踪,还可以用于工厂物流管理、车辆定位、动物追踪等。
与其他定位技术相比,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标签的低成本、小体积和长周期的使用寿命。
物联网定位技术综述
物联网定位技术综述作者:林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02期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需要自动定位服务。
“物”节点位置是反映网络状态的重要信息,在物联网发展和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对当今三类物联网定位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它们各自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对这些技术在精度、范围和移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定位技术;GPS;性能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物联网通过实现人对物的管理、物对物的自主管理,达到物的信息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
物联网定位就是采用某种计算技术,测量在选定的坐标系中人、设备、以及事件发生的位置,是物联网科学发展和应用的主要课题之一。
物联网中常用的定位技术主要有GPS、移动蜂窝测量技术、WLAN、短距离无线测量(Zigbee、RFID)、WSN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前3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定位特点和应用场合,并对以上几种技术性能进行对比。
1. 定位技术分类1.1 GPS定位。
GPS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感知技术。
其定位的基本原理是GPS接收机将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并测量出到卫星的距离,计算出接收机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当接收到大于等于4颗GPS卫星信号时,便可列出4个定位方程,联立可求出观测点位置。
GPS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连续迅速的三维定位(纬度、经度和高度)和测速,这在车辆导航管理,测绘与跟踪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1为GPS车载定位系统示意图:天线捕获并放大GPS 信号,GPS接收机记录GPS 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和滤波处理,还原出GPS 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或采用测后处理的方式,获得定位、测速、定时等数据。
导航计算机承担整个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实时数据处理。
外设包括键盘和视屏监控器等,是进行人机交流部件。
1.2无线蜂窝定位。
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基于CDMA技术的3G及4G移动通信能够实现民用级的导航定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物联网中的位置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位置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可以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连接起来。
在物联网中,设备和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各种应用程序。
其中,位置感知与定位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可以为许多应用程序提供基础。
位置感知是指通过传感器或其他设备来检测物体的位置。
在物联网中,这通常是通过使用GPS、Wi-Fi、蓝牙或其他无线技术来实现的。
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各种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传感器节点或其他物联网设备上。
通过使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位置跟踪和监控。
定位技术是指确定物体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在物联网中,这通常是通过使用GPS、Wi-Fi或蓝牙技术来实现的。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收集信号并将其与地图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这些技术还可以使用三角测量和其他技术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在物联网中,位置感知和定位技术通常用于以下应用程序:1.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通过跟踪货物的位置,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和物流过程。
这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并减少成本。
2. 安全和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设备的位置,可以更好地保护财产和人员安全。
例如,在监狱、医院和学校等场所中,可以使用位置感知和定位技术来确保安全。
3. 智能城市:在智能城市中,位置感知和定位技术可以用于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例如,在交通管理中,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监测交通流量并优化路线。
4. 健康护理:在医疗保健领域中,位置感知和定位技术可以用于跟踪病人的位置并提供更好的护理。
例如,在老年人护理中,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跟踪老年人的位置并提供必要的护理。
总之,在物联网中,位置感知和定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为许多应用程序提供基础,并且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并保护财产和人员安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将在未来的许多应用程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题物联网的定位机制以及基于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actual distanc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 Owing to ranging noises in , is
often non-zero in practice.
•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is used to assign a value to (x0, y0) that
定位技术背景(Location-aware technology)
• The proliferation of wireless and mobile devices has fostered the demand for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in which location is view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exts.
–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s (LPS) rely on high density base stations being deployed, an expensive burden for most resourceconstraine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定位机制研究(Localization)
• Suppose the location of the unknown node is (x0, y0) and it is able to obtain the distance estimates to the i-th reference node locating at (xi, yi). Let di be the actual Euclidean distance to the i-th reference node, i.e.,
物联网中的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感知与定位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中的感知与定位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感知技术和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物联网的全面连接和智能化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和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
一、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中关键的一环,它使物联网能够感知并获取到各种环境、物体和数据。
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
首先,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感知技术,家居设备可以自动感知到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调节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提高家居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
通过在城市中部署感知设备,如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空气质量等信息,从而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另外,感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通过感知设备对机器设备、生产环境等进行监测,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调度和设备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定位技术是实现物联网中的定位和追踪功能的关键技术。
在物联网中,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车辆、物流、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首先,定位技术在车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等定位设备,可以实时追踪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轨迹,方便管理者进行车辆调度和监控。
其次,物流行业也是定位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在货物上安装定位标签,物流企业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
另外,在智能交通中,定位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位设备,如车载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导航信息、交通拥堵情况等,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感知与定位技术发展的挑战尽管感知与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感知与定位技术需要大量的感知设备和基础设施支持。
这对于硬件成本和网络传输压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而在这些应用中,位置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技术。
位置定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算法,确定物联网终端或设备的地理位置坐标的技术手段。
目前常用的位置定位技术包括GPS、无线定位技术和蓝牙定位技术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位置定位技术之一。
通过在物联网设备上集成GPS芯片,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设备的地理位置。
这种技术在智能导航、物流追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GPS定位技术,无线定位技术也是物联网中常用的一种位置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可以通过接收无线信号、蓝牙信号或Wi-Fi信号等,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室内定位、商场导航等场景中。
另外,蓝牙定位技术也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设备上部署蓝牙信标,并结合蓝牙信号的强弱和方向,可以实现设备的较精确定位。
这种技术在室内定位、人员追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了解了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技术之后,我们继续讨论路径规划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路径规划技术是指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最佳的路径选择。
目前常用的路径规划技术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和递归神经网络等。
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利用启发式函数估计路径的最优性,并结合图的搜索算法,可以找到两点之间的最佳路径。
这种算法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ijkstra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通过不断更新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起点到终点找到最短路径。
这种算法在物流配送、路线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递归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路径数据,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路径规划建议。
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研究一、引言物联网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其将各种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的交互与控制,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而其中的位置服务技术,是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置服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提升物联网应用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概述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即通过利用无线通信、卫星导航、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取与传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这些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高度、速度等数据,能够帮助用户追踪、管理和控制设备的位置。
位置服务技术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智能城市、智能物流等领域,成为推动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分类1. 基于无线通信的位置服务技术基于无线通信的位置服务技术是通过利用无线信号的传输速度和强度,在不需要额外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设备位置的定位。
其中,基于信号强度的位置服务技术是通过测量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断其距离发射源的距离和方向;而基于到达时间的位置服务技术则是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源到终端设备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出其距离和位置。
2. 基于卫星导航的位置服务技术基于卫星导航的位置服务技术是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信号,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
这种技术通过接收多颗卫星信号,计算出终端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而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坐标。
基于卫星导航的位置服务技术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室外环境的定位需求。
3. 基于传感器的位置服务技术基于传感器的位置服务技术是通过在终端设备上搭载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获取并识别设备所处位置的技术。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等,通过测量设备的移动方向、倾角、外部磁场等参数信息,实现对设备位置的识别与定位。
四、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应用案例1. 车联网中的位置服务技术车联网是物联网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其包括车辆追踪与监控、智能导航、交通管理等功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室内定位技术是指在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移动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的一种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家居的兴起,室内定位技术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需求。
本文将围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展开研究,并概述其发展现状、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挑战。
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中,基于物联网的定位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室内定位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通信手段。
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通常依赖于GPS信号,然而在室内环境下,GPS信号的传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则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Wi-Fi、红外线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室内目标的定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无线信号在室内环境中传播的特性进行定位。
通过部署在室内的无线设备,如Wi-Fi接入点、传感器节点等,可以收集目标设备发送的信号,从而确定目标设备的位置。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Wi-Fi定位技术。
Wi-Fi定位技术通过收集Wi-Fi信号强度、信号延迟等信息,利用指纹库匹配或者信号强度法来实现室内目标的定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通过室内定位技术,家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自动调节环境控制设备,如温度、照明、音频等,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其次,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商场、超市等室内导航场景。
利用室内定位技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精准地找到特定商品的位置,提高购物效率。
此外,室内定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物流管理、医院导诊等领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管理手段。
然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室内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定位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墙壁、家具和其他物体都会对信号的传播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定位精度。
其次,用户隐私保护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室内定位技术需要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隐私保护机制,避免用户的位置信息被滥用。
《物联网定位系统》课件
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完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物联网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问 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为了确保用户的位置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 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隐私保护 算法等。未来,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将成为物联网定位系 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总结词
物联网定位系统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城 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城市设施的监测和管理、公 共安全监控、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和 服务水平。例如,在公共安全监控方面,该系统可以 实时监测人员和物品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城市安全。
VS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 况,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况预测,帮 助驾驶员选择最优路线,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车辆定位和轨迹 记录,提高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效率和安 全性。
智能安防
总结词
物联网定位系统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应用,可 以提高安全监控和预警能力。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人员和物品的 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 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和预警能力。例如,在 监狱、银行等重要场所,该系统可以用于监 控人员和物品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保障场所 安全。
特点
高精度、实时性、低功耗、广泛覆盖范围、高度集成和灵活 性。
系统组成与架构
系统组成
物联网定位系统主要由定位终端、通 信网络、定位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接口 (API)组成。
架构
物联网定位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感知 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采 集位置信息,网络层负责传输数据, 应用层负责处理和应用数据。
物联网课程 3 位置感知f
信息
Information (信息)
例3:你所在城市发布应急警报
例1:查询目前在你附近的朋 友。
例2:找到好看到電影,並引 導到電影院。
Entertainment (娱乐)
例4:玩location-based game, 而且你正在被攻击。
现在一般统称为LBS,其定义:
z为了提供使用者加值服务 z整合一个可以定位的移动装置 z然后以位置信息提供相关的服务
LBS的主要用途
追踪
z基于信标(Tag/Badge) z在移动网络中追踪目标(人或物)位置
定位
z通过无线电、红外光或超声波信息,感知目标 z并依据所收到的信息,计算出位置信息。 z最终确定出目标的位置。
集成双ARM7和802.11b/g射频模块
国内 9南京唐恩科技资讯有限公司代理美国的ubisense公司(iLocate UWB定位系统 )
9苏州优频科技有限公司(把美国技术引入到百万 国$内进行推广,未见公开专利与论文等技术细节,
且仅有WiFi方案)
800
我国LBS技术目前处在应用推广初 700
z 定位服务器 z 基于定位的应用
(Diagram courtesy of OMA.)
4. OpenLS架构
入口
MLP与OpenLS的关系
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 /Mobile Positioning Center
第三方內容 (Diagram courtesy of OGC.)
600
市场收入
期,市场前景广阔
500
400
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与跟踪
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与跟踪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中的位置定位与跟踪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位置定位和跟踪技术在物联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实时位置信息的需求,还可以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应用。
一、位置定位技术的发展位置定位技术是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准确地确定物体或者个人的位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位置定位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目前常见的物联网位置定位技术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无线传感网络(WSN)和射频识别(RFID)等。
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实现位置定位的技术。
目前最著名的GNSS系统是美国的GPS 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一系列卫星发射信号,并由接收器进行解算,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NSS定位技术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和实时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导航、物流追踪和智能交通等领域。
2. 无线传感网络(WSN)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配备有位置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互相通信并传输数据。
通过将多个传感器节点分布在不同位置,可以实现对物体位置的监测和定位。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具有成本低、易于部署和实时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和农业等领域。
3. 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频率识别物体的技术。
通过将标签植入到物体上,读写器可以通过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并获取标签的信息。
RFID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定位,可以用于货物追踪、设备管理和人员出入等场景。
二、位置跟踪技术的应用位置跟踪技术在物联网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位置跟踪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在物品上绑定定位设备或者标签,可以实时追踪物品的位置和状态。
一种物联网中的节点定位方法及节点[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物联网中的节点定位方法及节点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殷丽华,方滨兴,贾焰,刘文懋,李爱平,樊华申请号:CN201010228686.1
申请日:20100709
公开号:CN102026090A
公开日:
201104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中的节点定位方法及节点,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查询者的定位节点的请求;获取所述查询者的信息;在所述节点预先根据查询者置信度存储的用户精度控制表中,查找与所述查询者的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位置信息提供给所述查询者。
所述节点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查找模块和发送模块。
本发明通过在节点上预先定义用户精度控制表,实现在节点级别针对不同查询者返回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可提供多个精度的位置服务,从而增强了节点的位置隐私性。
申请人:北京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合天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马甸裕民中路6号万联商务会馆105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何文彬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基于π网软硬件划分模型研究
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基于π网软硬件划分模型研究
刘晓霞;周绍军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4)001
【摘要】针对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的软硬件划分问题,提出了基于π网的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的软硬件划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与仿真.首先对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进行带约束定义,得到了智能感知节点的约束模型;然后利用π网理论,建立了基于π网的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软硬件划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演化分析;最后,利用先进Pareto优化算法对划分模型进行了优化,同时与TS禁忌搜索算法和GA遗传算法等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分析与实验仿真,建立的模型,在适应度和划分执行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总页数】8页(P56-63)
【作者】刘晓霞;周绍军
【作者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四川崇州611231;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四川崇州6112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4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谱聚类分析的物联网节点安全控制域划分算法 [J], 范一鸣;屠雄刚
2.基于π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方法 [J], 郭荣佐;黄君;王霖
3.物联网智能感知节点π网低功耗软硬件划分建模 [J], 刘晓霞;李芳
4.基于时间Petri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方法 [J], 黄源;钟艳如;陈洺均
5.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通信网故障智能感知与预警模型研究 [J], 缪巍巍;吴海洋;陈鹏;李伟;蒋春霞;朱鹏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年第43卷第10期:1265–1287 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肖竹xy∗,王东x,李仁发x,易克初yx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y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1*通信作者.E-mail:zhxiao@收稿日期:2013–04–10;接受日期:2013–09–0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2AA01A3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61301148,6127206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批准号:20120161120019)、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批准号:ISN12-05)、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批准号:11K017)和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资助项目摘要物联网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被认为是信息网络在现实世界的延伸,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将在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扮演关键角色.物联网系统中,“物”节点位置是反映网络状态的重要信息之一.同时,“物”节点采集信息以及相应的信息交互过程都与节点位置信息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物联网中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了物联网节点定位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测距和非测距定位、物联网协作式定位、多传感器位置感知等议题,结合物联网中不同网络层次、应用场景和定位需求对节点位置感知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指出了仍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关键词物联网位置感知位置测量测距定位非测距定位协作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1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信息行业发展到21世纪的新兴领域[1],有望引领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近年来物联网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正处在持续的蓬勃发展中[2].世界各国均把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提到了国家级的战略高度,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3].对物联网直观的理解是将“things”利用网络相互联系起来.201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进行了说明: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中可看出,“物”的位置信息将在物联网发展和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邬贺铨院士归纳了物联网发展的支撑技术[4],其中关于“全球识别方案、管理和寻址技术”、以及“设备发现、分布存储、定位、实际与虚拟实体的映射的发现与搜索技术”,这涵盖了对获取物联网节点位置信息的技术需求.事实上,物联网应用时节点采集的信息和节点本身位置信息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明确物节点自身位置,才能进一步获得“在什么位置或区域发生了特定事件”.因此,物联网定位与节点位置感知将是物联网科学发展和应用的主要课题之一.肖竹等: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LocalizabilityandperformanceNetworkLocation-aware and information fusionApplication图1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Figure 1Localization and nodes location-aware in IoT本文根据物联网研究与应用蓬勃发展的大趋势,针对物联网中定位与位置感知技术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借鉴物联网的层次特点,将定位与位置感知从三个层面上理解,如图1所示:技术层面通过设计合适的定位技术来获得基本的距离或定位测量信息,一般地,定位技术可分为测距定位和非测距定位;其次,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定位都是在具备某种形式和特征的网络中完成的,其中分布式和协作等特性都可用于完成定位;在应用层面,位置感知是以定位技术为基础、针对位置和定位应用的方法研究与实践.图1也列出了当前物联网定位和位置感知研究的主要相关议题,后续章节将从物联网的异构性和移动性出发,讨论位置感知和定位的特点,介绍用于物联网无线定位的信号体制.然后详细论述了位置感知的两类方法:测距定位和非测距定位.探讨了物联网的网络定位能力和可定位性,进而结合研究与应用现状,讨论了多源定位和信息融合的位置感知方法.最后,归纳了物联网定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议题,并对技术难点和应用实现进行了展望.2物联网位置感知与无线定位2.1网络异构性和移动性物联网建设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泛在复杂系统,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异构互联和网络融合[2].文献[5]认为物联网应当支持异构性和移动性,文献[6]通过对当前物联网现状的分析,认为未来物联网的异构和移动特性将更加显著,将有更多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网相关技术参与进来.物联网是利用各种感知技术,通过“物”节点对所获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然后完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不论“物”的何种特性或采集何种信息,与之相伴出现的位置信息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关心“物”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同时,物联网具有移动性,即“物”节点位置在很多应用场合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物联网中定位与位置感知也可归结为移动性、异构性以及泛在性.这意味着定位与位置感知将伴随着物联网应用深入到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场景,渗透到各个行业,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图2简单描绘当前社会的普遍经济模式“原料—生产—消费”,以此为例结合物联网应用说明1266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43卷第10期Brazil ChinaWarehouse managementStaff management Production automationShipping tracking and managementzil Resources andenvironment surveillance Industrial monitoring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tRaw materialProduction ConsumeConsume图2定位与位置感知示例Figure 2Illustr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location-awareness定位和位置感知的必要性.在巴西开采原材料(如橡胶),在开采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都可以看到物联网定位应用,如布置传感节点进行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监控、工业监控和环境感知与保护等.将原材料加工为产品(如牙刷),同样也包含定位应用,如仓储管理和生产者管理等,且定位应用一直延伸到整个消费过程.实际上,空间位置信息获取一直都是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物联网应用时要求每一件物体均可寻址,每一件物体均可通信,每一件物体均可控制.因此,对物联网的定位与位置感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2.2物联网定位的无线信号体制当前的无线通信技术,从大范围的卫星通信、到城域网范围的移动通信、以及短距离通信,都可以作为物联网的传输手段[7].这些技术也可作为定位应用时的信号体制,有的专用于定位,有的则兼具节点通信和定位双重功能.表1给出了物联网定位应用时的多种无线定位信号体制,并对比了各自特点.首先从定位范围来看,以GPS 为代表的卫星定位系统覆盖最广[8],利用移动蜂窝基站定位(cellular based localization)提供的位置服务则次之,蓝牙(Bluetooth)和RFID 范围最小.实际中可根据定位场景的需求选择相应技术,如GPS 适用于车联网定位,蜂窝定位支持3G 移动应用.GPS 支持节点移动性,其定位优势表现在室外,室内环境信号衰减严重,且容易受到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干扰.蜂窝网定位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开发的,同样是干扰受限系统.WiFi 和UWB (ultra wide band)等技术定位范围相对较小,常用于完成局部范围内的相对定位.WiFi,ZigBee 和Blutooth 都工作(或部分工作)在ISM 开放频段,因此共存能力不强而易受干扰.UWB 信号由于占据带宽很大,可达GHz,功率谱密度很低,其共存性能最好[9].灵活性和系统成本是相对应的,GPS 和蜂窝基站定位运行成本较高,但覆盖范围大,可以弥补灵活性的不足.WiFi,UWB 和ZigBee 等都支持移动性且灵活性高.UWB 技术可获得的理论定位精度最高,GPS 尽管定位精度不高(不考虑差分修正等),但相对定位精度(RA)最好.ZigBee 具有高效且低成本的组网能力,因此适用于网络定位和监控等[10].CSS (chirp-spread-spectrum)属于线性调频技术,常被用于机器人跟踪与定位[11],ZigBee 和CSS 在精度和相对精度间能获得较好平衡.RFID 实现成本低,用于人员的识别定位并不侧重位置精度,若结合信号1267肖竹等: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表1用于位置感知的物理层技术特点对比a)Table1Comparison of physical technologies in 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GPS[8]Cellular WiFi UWB[9]CSS[11]Zig-Bee[10]Bluetooth RFID[12] Coverage⋆⋆⋆⋆⋆⋆⋆⋆⋆⋆⋆⋆⋆⋆⋆⋆⋆Reliability⋆⋆⋆⋆⋆⋆⋆⋆⋆⋆⋆⋆⋆⋆⋆⋆⋆⋆⋆⋆Coexistence⋆⋆⋆⋆⋆⋆⋆⋆⋆⋆⋆⋆⋆⋆⋆⋆⋆⋆Mobility⋆⋆⋆⋆⋆⋆⋆⋆⋆⋆⋆⋆⋆⋆⋆⋆⋆Flexibility⋆⋆⋆⋆⋆⋆⋆⋆⋆⋆⋆⋆⋆⋆⋆⋆⋆⋆⋆⋆⋆⋆Cost⋆⋆⋆⋆⋆⋆⋆⋆⋆⋆⋆⋆⋆⋆⋆⋆⋆⋆⋆Response⋆⋆⋆⋆⋆⋆⋆⋆⋆⋆⋆⋆⋆⋆⋆⋆⋆⋆⋆⋆Accuracy<50m20m10m<0.3m<1m1∼3m>3m—RA b)⋆⋆⋆⋆⋆⋆⋆⋆⋆⋆⋆⋆⋆⋆⋆—EC c)⋆⋆⋆⋆⋆⋆⋆⋆⋆⋆⋆⋆⋆⋆⋆⋆⋆Application VANET3G mobile Smart Industrial Robot Ecology Smart Staffservice City automation tracking control appliances managementa)⋆:evaluates each metric of the physical technologies;b)RA:relative accuracy;c)EC:energy consumption强度检测等方法和充分部署参考节点,也能获得较好的定位性能,现有应用系统如Landmarc[12].GPS 接收机成本较高,响应速度较慢.我国的北斗系统已明显提升了定位响应速度,GPS首次定位需要约1分钟,北斗系统约1∼3s.在能量消耗(EC)方面,大范围的定位技术如GPS较高,短距离如ZigBee 和RFID等,则功耗很低.表1也给出了这些无线技术在物联网定位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这也体现出物联网有着广泛的定位需求.后续两节内容将结合物理层无线技术的定位特性,主要探讨测距定位和非测距定位这两种定位和位置感知的基本方法,并论述在不同物联网定位场景下的研究与应用.3基于测距定位的位置感知以测距(range base)为基础的无线定位可广泛用于物联网节点位置感知[13,14],特别适用于需要获知空间实际距离或方位的物联网定位应用.测距定位的特点是利用物理层无线信号(如表1所示),根据定位几何关系获得定位测量,进而解算位置(坐标)信息.测距定位方法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信号时延估计、利用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和信号方位信息来完成.图3给出了测距定位方法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锚节点也是定位源,X表示未知节点.其中无线信号时延估计可分为:基于到达时间/差/和(time/time difference/time sum of arrival, TOA/TDOA/TSOA)估计.二维定位时,这些定位方法位置轨迹分别为圆、双曲线和椭圆.定位RSS 利用定位双方所处环境的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方位信息通过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可利用如天线方向阵列实现.3.1到达时间估计3.1.1时延估计方法TOA等方法都是以定位信号到达时延估计为基础的.一般的,实际定位应用环境多表现为多径传1268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43卷第10期图3基于测距定位的位置感知方法Figure3Range based methods of location-awarenessMatched filterThreshlod based or parameter estimationEnergy detector图4测距定位:时延估计方法Figure4Range based localization:time-delay estimation播,时延估计一般针对多径信号中的直射路径(direct path,DP)检测来完成.以超宽带信号为例,对接收信号r(t)的处理分为两种形式[15]:使用本地模版信号匹配滤波(matchedfilter,MF)的相干检测和基于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ED)的非相干检测方法,或者是结合这两种方式的两步估计算法.图4给出了时延估计方法的示意图,BPF表示理想带通滤波,相干形式的匹配滤波(MF)包括本地模板信号与平方率器件,非相干的能量检测(ED)过程由平方率器件和积分单元组成.这两种方式体现了实现复杂度和估计精度的折中.对于密集多径和非视距(non-line-of sight,NLOS)情形,在数目非常大的多径分量中检测DP复杂度较高,准确性也不易保证,此时阈值搜索、或参数估计如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也可用于DP检测进而完成时延估计[16].文献[17]探讨了信道噪声、多径效应、频选衰落和波形失真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阈值搜索在相干/非相干时延估计中的特点,并指出在较好的信噪比条件下,阈值搜索能获得与最大似然(ML)相近的性能.3.1.2时延估计的理论性能界时延估计方法存在理论性能界,对性能界的探讨有助于测距定位算法和精度的评估,本小节将介绍两种主要的性能界:Cram´e r-Rao下界(Cram´e r-Rao lower bound,CRLB)和Ziv-Zakai下界(Ziv-Zakai lower bound,ZZLB).1269肖竹等: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对于CRLB 的推导,是将TOA 视为多径信号中直射路径(DP)时延{τ}的估计,其方差σ2τ应不小于Fisher 信息阵的逆阵[18]:var (τ)=σ2τ F −1,根据文献[19,20]的推导,若T 表示传输时间,PSD M (f )表示定位信号功率谱密度,N 0表示噪声功率,收发两端距离为d ,H (f )表示信道特性,则CRLB 可写为σ2τ=N 08π2T ∫f 2|H (f )|2PSD M (f )d f.(1)ZZLB 是另一种形式的时延估计性能下界[21],其表示形式可以从均方误差估计中推得E {δ2}=12∫∞0z P {|δ| z/2}d z.(2)上式中E {δ2}是关于所接收定位信号{r (t ),τ}的期望,寻求P {|δ| z/2}的下界即为ZZLB[22].通过将此问题转化为求解采用发射波形s (t |τ)和s (t |τ+z )的二元通信系统最小错误概率问题,假定时延估计τ随机分布于(0,T a ],P min (τ,τ+z )不依赖于时延τ,ZZLB 一般形式可表示如下:ZZLB =1T a ∫T a 0z (T a −z )P min (z )d z.(3)对于AWGN 条件下的单径情形(single path),P min (z )可表示为P min (z )=Q(√E sN 0(1−ρg (z ))),(4)其中ρg (·)表示接收信号波形g RX (t )的自相关函数ρg (τ)=1E s ∫∞−∞g RX (t )g RX (t −τ)d t .脉冲波形、信道噪声、干扰和多径幅度增益等都将影响信号所占带宽和信噪比.一般地,利用时延估计方法定位时,若接收端能够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则CRLB 给出一个“紧”的性能界,此时利用最大似然(ML)的时延估计算法在高SNR 时能逼近CRLB.而对于中等和低信噪比情形,CRLB 较为松散,ML 或其他估计算法都难以达到这个性能界.因此,ZZLB 能在较宽的SNR 范围内提供“紧”的下界[23],因此实际定位时更适合作为时延估计的性能界.而相比于CRLB,ZZLB 难以给出显式表达,不适合作为性能界的理论分析与推导.3.2接收信号强度(RSS)根据路径损耗模型,定位节点之间距离可以通过接收端信号强度(RSS),利用理论和经验模型将传输损耗转化为距离测量.理想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足够长时间内计算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来消除多径和阴影衰落造成的影响,路损模型可表示为P (d )=P 0−10n p log 10(d/d 0),(5)式中,n p 为路损指数,P (d )表示距离发射源为d 时的平均接收功率,P 0是距离发射信号较近的d 0处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文献[24]将对数尺度下的阴影衰落视为均值为零、方差为σsh 的高斯随机过程,则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P (d )∼N (P (d ),σsh ).经推导RSS 方法距离估计值满足√var(ˆd) ln 1010σsh n pd.(6)1270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43卷第10期图5基于方向估计的测距定位Figure5Range based localization via direction estimation以IEEE802.15.4a信道标准中CM1和CM2为例[25],CM1中参数分别为n p=1.79,σsh=2.22,则在定位距离为10m的时候其距离估计的偏差为2.86m.CM2中参数取n p=4.58,σsh=3.51,10m 时其距离估计的偏差为1.76m.该实验结果仅针对静态信道仿真,信道环境不同信号传播特性以及衰落特性也相应变化[26],因此定位应用时RSS的准确性将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3.3方位估计方位信息可以通过到达角度估计(AOA)获得,在这类定位方法中,接收节点通过天线阵列来感知发射节点信号的到达方向(来波方向),计算收发节点间的相对方位或者角度,再通过三角测量法计算出节点的位置.对于2D定位,只需得到节点间的直线角度即可.图5给出了利用方向天线阵和波束成形进行AOA的示意图.以方向天线阵方式为例,假设t时刻定位信号s(t)以θ入射至均匀线性阵列天线,到达每个阵元的方向都可视为是平行的,测量不同阵元的信号到达相位差就可以得到AOA估计[27].N,l表示阵元个数和阵元间距,阵列信号模型可表示为y=A(θ)s(t)+n(t),(7) A(θ)为N×1的方向向量,表示各阵元接收到入射信号的相对相位延迟,其中元素可表示为a i(θ)=exp [jωlc(i−N−12cosθ)],i=0,1,...,N−1,(8)ω表示s(t)的中心频率,c为电磁波传播速率.式中噪声项n(t)也是N×1的,各元素是相互独立的复高斯过程,噪声方差为σ2,AOA方法的CRLB可表示为[28]CRLB AOA=[A2σ2(ωlc)2(sinθ)2N(N2−1)12]−1.(9)3.4测距定位方法比较3.4.1特性对比就精度而言,时延估计TOA/TDOA较高,因为可以利用到无线信号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如GPS, UWB信号.TOA要求定位双方节点时间同步,对于低成本需求的传感节点,无法配制精确同步时钟;1271肖竹等: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TDOA仅要求定位源节点同步,源端同步相对较容易实现,因此相比TOA实际应用更广泛.RSS和AOA定位应用时无同步要求,但AOA需要配置方向天线或天线阵,同样增大了物节点的硬件成本.相比之下,RSS实现成本最低,精度也较低,当前缺乏统一的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所以定位性能对传播环境极为敏感.因此文献[29,30]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搭建混合定位系统,这也是物联网采用测距定位方法进行位置感知的常规思路,如文献[31]综合运用上述测距定位方法,设计了物联网机器人位置感知的混合定位方案.无线定位性能与精度易受到多径传播和NLOS的制约,如何克服这两方面因素、特别是NLOS的影响是定位研究的难点问题[32∼36],文献[37]综述了NLOS定位算法的研究进展,NLOS定位也将是物联网位置感知研究中的重要议题.3.4.2测距定位方法应用TOA/TDOA和AOA方法适用于固定的物联网场景,如果所需定位的节点移动性较强,也可灵活布置定位源来完成2D或3D节点位置感知.RSS在定位应用场景变化时性能不稳定,偏差较大.若能针对相对固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如厂区内提前布置大量RSS源节点,则可完成对人员的定位和监控.无线网络定位时常使用的Fingerprint匹配算法[38,39],就是以RSS作为匹配特征的,需要根据环境传播特性进行训练,建立RSS数据库,并能够及时修正和更新,这种定位方式常被运用于WiFi和RFID等技术中[40∼42].文献[43]给出了一种物联网定位模型,考虑到传感节点能量和存储量的限制,不能完全剔除错误RSS数据,因此设计容错算法来去除RSS中错误数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文献[44]针对物联网定位应用,搭建室内场景跟踪和监控系统,基于RSS来完成WSN和RFID定位,实测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增强室内定位性能,且能适用于密集多径的传播环境.总之,物联网位置感知方法中,测距定位方法的应用是以获得实际距离或方位为基础的.同时注意到,在物联网节点数目较大的应用场景,无需获得实际距离测量的非测距(range free)定位方法有广泛的应用空间.4基于非测距定位的位置感知在某些物联网应用中,如资源环境监控、物节点间具备通信功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承担额外的定位模块来实现测距定位、比如不能在节点中配备成本较高的GPS接收机.对此类情形,非测距定位被视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与range base不同,非测距定位不直接进行距离(或方位)测量,而是通过估计节点间的欧式距离或确定包含未知节点的可能区域,进而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4.1经典的非测距定位方法DV-Hop(distance vector-hop)是典型的非测距定位方法[45],其基本原理如图6所示.图中(20, 30,50)表示锚节点A,B和C两两之间的Hop距离,对应的平均每跳实际距离(P A,P B,P C)为(8.75, 8.33,10),如P A=(20+50)/(3+5)=8.75.选择未知节点X到锚节点跳数最小的点,作为X的平均每跳距离,即P B.利用该距离根据跳数得出与A,B和C的距离分别为(16.66,8.33,24.99),最后根据锚节点位置通过三边测量得到X的位置.定位原理类似的非测距定位方法还包括基于节点邻近关系的方法[46∼49],如多维定标法(将临近1272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43卷第10期AXBC502030图6非测距定位:DV-HopFigure6Range free localization:DV-Hop关系映射成距离关系),质心定位和APIT方法等.文献[50]论述了这些方法的各自特点和改进方案.4.2非测距定位的距离度量与连接性以DV-Hop等为代表的非测距定位方法是采用Hop距离来代替实际距离,非测距定位原理较为简单,能体现低成本和低功耗特性,但定位精度不高,该类方法的主要研究集中在距离度量方法和网络连接特性.4.2.1节点距离度量无论从节点之间跳数还是邻近关系,非测距方法都基于同质网络(isotropic networks),即节点分布较为均匀,节点实际距离和Hop数目成正比或近似正比关系,DV-Hop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定位效果.但正如本文开篇时提到的,物联网的异构特性,将面临很多非同质网络(anisotropic networks)的情形,节点数增多使得Hop数目增大,导致误差累积,并产生多跳模糊度,影响节点的多跳统计特性,会极大的降低非测距方法的定位性能.4.2.2连接性连接性(connectivity)是考察非测距方法的另一角度.例如对于简易的质心定位,未知节点的位置由其通信范围内的锚节点几何质心确定.以图6为例,不需要计算跳数和距离,锚节点A,B和C的质心即视为X的位置.连接性较好的网络会由于节点间功率不均衡、或其他无线系统的干扰、或恶意攻击导致连接性改变,形成连接空洞(holes),路由选择时需绕过空洞,这将增加跳数和相应距离,并影响节点间定位的几何关系.总体而言,实际中物联网常呈现出非同质特性,因此非测距定位时节点距离度量方法的设计都是针对非同质网络.对于网络连接性,则从考虑影响网络连通特性的因素来进行研究.表2中归纳了近年来节点距离度量和连接性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成果.4.3测距与非测距定位方法对比通过结合物联网定位的应用特点,表3从定位特点和复杂度等方面归纳了测距和非测距定位方法.从以下方面对两种方法特性和应用做进一步论述.1)定位目的.测距定位以距离(或方位)测量为目的,通常希望获得未知节点的.非测距定位不做实际距离测1273肖竹等:物联网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表2非测距定位中节点距离度量和连接性研究Table2Studies of node distance measurement and connectivity in range free localization References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ideasWu,et al, 2010[51]A relative loose distance measurement,Regulated Neighborhood Distance,RND) wa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Euclidean distance.The designed method was to cope with the Ambiguity issue and the idea w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ividing the anisotropic network into a set of isotropic networks.Node distance measurement Xiao,et al,2010[52]Various causes were studied,which can lead to anisotropic network,such as theblocking of obstacle,the sparsity of node distribution.The entire localizationnetwork was separated to a set of isotropic networks and anisotropic networks.The localization robust was investigated.He,et al,2011[53]By considering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and connectivity,a Regulated Signa-ture Distance(RSD)was proposed and its feasibility in large-scale network wasproved.Li,et al,2010[54]Through the study of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of‘holes’and tofind the leastpath of nodes,a Path compensation protocol based range-free localization methodwas proposed,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nisotropic networks withfixed numberof anchor nodes.Connectivity MacLean,et al,2008[55]By assuming the round coverage of the node communication range,the local area conne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bound was studied.Chan, et al, 2011[56]The log-normal shadowing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wireless environment,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bound of range-free method was presented,which can be used as a benchmark of the performance in specific node connectivity.表3测距和非测距定位Table3Range based and range free localizationRange based localization Range free localizationAccuracy High,need localization measurement Low,no need for localization measurement Error source Multipath,NLOS,timing drift Node distribution,connectivityComplexity High,need additional positioning devices LowApplication High requirement of node Node with mass deploy scenario量,精度较低,部分方法并不试图获得准确的未知节点坐标值,而仅关心节点所处大致区域.这也使得两种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测距定位适合需要解算出未知节点坐标的应用,非测距定位更关心网络的连通状况,可应用于网络拓扑管理[57],局部区域流量监测等.2)复杂度与应用.测距定位方法精度较高,无论节点间是否具备通信功能(如GPS接收机仅用于定位),还需额外的定位硬件设备.通常定位源和未知节点的配置硬件复杂度不同,尽管定位过程可由定位源或未知节点发起,但定位从属关系较固定,无法互换.非测距方法要求节点互连,对定位几乎没有额外的设备要求,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