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doc资料

合集下载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混凝土中含有氯离子,会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来得到。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可以用菲克第一定律来描述,即:$$J=-D\frac{dc}{dx}$$其中,$J$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氯离子通量,$D$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c$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x$表示混凝土中离子扩散的距离。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可以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D=\frac{J}{\frac{dc}{dx}}$$因此,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和浓度梯度,就可以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三、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实验方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实验方法分为两种:非稳态法和稳态法。

1. 非稳态法非稳态法主要是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确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混凝土试件:将混凝土制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试件。

试件制备时,应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以确保试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浸泡试件:将试件放入0.3mol/L的NaCl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28天,以使试件中的氯离子达到均匀分布。

(3)制备取样器:制备取样器,取样器的直径应大于试件的直径,高度应略大于试件的高度,以保证取样器能够完全覆盖试件。

(4)取样:在试件中心处用取样器取样,然后立即将取样器放入NaOH溶液中。

NaOH溶液用于停止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防止测量的误差。

(5)测量:将取样器中的NaOH溶液取出,用离子色谱仪测量其中的氯离子浓度。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对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是由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自由移动引起的。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可以用扩散方程描述,即Fick扩散方程。

Fick扩散方程可以表示为:D=φ×D0其中,D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φ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D0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自由扩散系数。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1. 水浸法水浸法是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试件放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泡。

(2)在浸泡的过程中,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2. 湿度梯度法湿度梯度法是一种新型的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高湿度的环境中,使试件上表面湿度达到100%。

(2)在试件的下表面设置一个负载,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

(3)测量试件下表面的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湿度变化情况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3.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试件上表面涂上一层导电涂料。

(2)在导电涂料表面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电阻器。

(3)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的优缺点1. 水浸法的优缺点优点:水浸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水浸法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测量,且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试件。

2. 湿度梯度法的优缺点优点:湿度梯度法测量速度较快,只需要少量的混凝土试件。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研究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其氯离子扩散系数呈负相关关系。

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渗透的认识,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氯离子扩散系数;混凝土;抗渗性能;混凝土工程质量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结构的搭建。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氯离子等有害物质容易渗透进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及其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对于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1.测试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2.分析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特性;3.探讨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相关性。

三、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准备选取三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分别记为A、B、C。

混凝土样品的配比见表1表1混凝土样品配比样品水泥砂水石子A3008002001000B3506501801200C40060016014002.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土样品:按照表1的配比将水泥、砂、水和石子混合搅拌,并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在模具中振实,然后在室温下养护7天。

(2)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首先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大小为5cm×5 cm×5 cm的立方体,然后将其浸泡在含氯离子的水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氯离子的浓度变化,并绘制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相关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氯离子渗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速率存在差异。

在相同时间内,样品C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最大,说明该样品的渗透性能最差;样品B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次之;样品A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最小,说明该样品的渗透性能最好。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混凝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寿命有多长取决于混凝土里的氯离子的迁移问题。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特性是关键因素,决定它的服役寿命。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规律,准确掌握氯离子混凝土的寿命,就必须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解析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氯离子在混凝土的迁移规律。

氯离子的迁移受到混凝土的动力、结构和热物理性质的影响,也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主要动力可以归纳为气压变化,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也会随着迁移而受到空间与时空条件的影响,如孔隙结构,氯离子迁移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迁移过程中也会受到水分状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过程,需要利用氯离子迁移方程,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运动的规律。

氯离子混凝土迁移方程是一类非线性的三维非刚性方程的组合,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的氯离子迁移过程。

首先,氯离子迁移方程定义了反应系数,然后建立了浓度场,最终得到了氯离子迁移方程。

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氯离子混凝土中迁移方程的解析解。

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特性,将其分为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两类。

对于常微分方程,引入积分变量,采用典型的牛顿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给出解析解。

而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则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比如采用徐向分析、哈密顿方法以及高斯展开法,分别讨论氯离子迁移方程的结构和解析解。

综上所述,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解析解既受到混凝土中物理性质的影响,也受到时空参数的影响。

根据氯离子迁移方程,可以建立氯离子混凝土的迁移模型,得到氯离子的解析解。

有了这些解析解,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规律,并为氯离子混凝土的设计及寿命评估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解析解是通过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迁移的规律,将其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分别解析,最终得出氯离子混凝土中迁移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的气候环境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其中氯离子的渗透是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是一种物质的传输过程,是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传播的过程。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氯离子的扩散过程是一种分子运动过程,其扩散速度与温度、相对湿度、混凝土含水率和氯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2.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是由于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存在。

混凝土中的孔隙主要包括毛细孔、小孔、大孔和裂缝等,其中毛细孔对氯离子的扩散影响最大。

3.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还受到水分的影响。

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使氯离子的扩散速度加快,因为水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率,从而使电荷移动更容易。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水分浸泡法水分浸泡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氯化钠溶液中,通过测量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的扩散深度和时间来计算其扩散系数。

2.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利用混凝土的电导率来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测量混凝土样品的电导率,然后根据电导率与氯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3. 氯离子含量分布法氯离子含量分布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浓度的分布来计算其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若干薄片,然后测量每个薄片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布,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其扩散系数。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的影响因素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影响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越紧密,氯离子的扩散系数越小。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而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一种危害物质,会导致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加速混凝土的腐蚀和老化,导致建筑物的寿命缩短。

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篇论文旨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危害2. 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3. 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4.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标准5.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6.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7.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控制方法三、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危害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氯离子2. 外界环境中的氯离子,如海洋气候、化肥、潮湿气候等3. 氯化钠等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混凝土的腐蚀和老化2. 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3.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四、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微孔和毛细孔,氯离子通过这些孔道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氯离子与混凝土中的石英、方解石、铝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氯化物和水合物,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膨胀和变形。

五、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中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2. 混凝土中水泥熟化程度3. 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浓度和种类4. 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六、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标准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氯离子移动试验法2. 氯离子渗透试验法3. 电化学测试法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ASTM C1202-12a《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2. GB/T 50082-2009《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方法》七、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可以采用上述的测试方法进行,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数值,进而分析和研究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关系的初步探讨摘要: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两个参数,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资料还不是太多,某工程工程监理处中心试验室通过工程中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了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海工混凝土电通量扩散系数渗透性1引言某工程位于,具有高盐、多雾地段特点。

海洋环境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之一: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引起混凝土的溶蚀破坏以及碱骨料反应;在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还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海浪、海水中的悬浮物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磨损和冲击;海风、海水中的氯离子能引起混凝土钢筋的锈蚀等,严重的危及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在海洋环境的这些不利因素中,氯离子的侵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重要原因。

如何快速、准确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是每个混凝土试验人员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某工程工程中,测量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是《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附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电量法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附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如果能够找出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知道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亦或者通过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知道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从而将会大大减少试验的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以C35承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

2原材料水泥:厂P.I 52.5 硅酸盐水泥,其指标如下:矿粉:中矿S75级矿渣微粉。

粉煤灰:潍坊电厂的一级粉煤灰。

砂子:河砂,U f=2.84,其品质指标如下:碎石:沂水碎石。

其品质指标如下:水:饮用水,其品质指标如下:减水剂:淄博华伟银凯外加剂厂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混凝土配合比4试验方法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方法有自然扩散法、电量法、RCM法、极限电压法和电导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一直是影响混凝土结果的重要参数。

所有混凝土中添
加的外加剂具有显著的作用,它对氯离子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中通过氯离子的扩散,混凝土结构的物理性能会发生明显变化。

因而,准确建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方程,不仅有助于混凝土结构质量调整,还可以更好的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性。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主要依赖于室温(T)、混凝土的密度(ρ)、粒径(d)及其中掺入的外加剂(X),表达如下:
D = (10^4/T)ρ d^2 * exp^(-39.68/T * X^(1/2))
其中D是单位厚度内的氯离子的扩散系数,X是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的数量。

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从上式看出,它与粒径、密度以及添加量是成正比的,与温度不断下降是成反比的,并随着增加掺入的外加剂量而呈现出二次方的特点。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是评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关键手段。

与实验法等其他方法相比,该方程具有计算快捷、数据灵活等优势。

它可以很好的反应外加剂对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的扩散和覆盖特性,并使用多种类型混凝土,估计氯离子扩散系数,更好的开发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性能。

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分析

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分析

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分析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中。

然而,由于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较强,如果混凝土中存在氯离子的渗透问题,将会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分析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氯离子扩散机理、实验方法以及评估氯离子扩散性的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氯离子扩散机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主要通过孔隙结构扩散。

当混凝土内部湿度较高,氯离子和水分子将沿着浓度梯度通过孔隙的间隙进行扩散。

扩散过程中,氯离子与水分子间的碰撞及周围材料的阻力会影响扩散速率。

此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也对氯离子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孔隙连通性的增加和孔径的增大都会导致氯离子的扩散加快。

二、实验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1. 水浸法(ASTM C1202)水浸法是一种用于评估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常用于工程质量检验。

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试件电流的变化,进一步计算氯离子的电荷量来评估氯离子的扩散性能。

实验结果以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表示。

2. 氯离子渗透试验(ASTM C1556)氯离子渗透试验是一种更加直接的方法,用于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深度。

试验时,在混凝土表面涂覆氯化钠溶液,通过重量法或化学分析法测定氯离子的渗透深度。

实验结果可用于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三、评估氯离子扩散性的指标了解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能,需要依据一些指标进行评估。

1. 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是衡量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速率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水浸法等实验方法得到,一般以立方米/秒(m²/s)为单位。

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大,表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速率越快。

2. 渗透深度渗透深度是使用氯离子渗透试验测得的指标,用于评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性能。

渗透深度越大,说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越差。

3. 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或电荷量测定方法得到。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会逐渐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因此,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对于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氯离子的浓度差异引起的。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可以看做是由许多微小的孔隙和空隙组成的,这些孔隙和空隙可以通过水分子和离子的扩散来传递氯离子。

当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差异较大时,氯离子就会向浓度较低的方向扩散,达到浓度平衡。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定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描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速度的物理量,通常用D表示。

D的单位是m²/s。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大小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水泥浆的质量、氯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1. Fick定律Fick定律是描述扩散现象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的基本表达式为:J=-D(dc/dx)其中,J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扩散通量,dc/dx是浓度梯度,D是扩散系数。

如果假设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布是均匀的,那么可以将Fick定律简化为:J=-D(dc/dx)其中,J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扩散通量,dc/dx是浓度梯度,D是扩散系数。

2. 实验法实验法是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混凝土样品,将其放置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浸泡。

(2)测量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大小。

3. 模型法模型法是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模型法通常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

常用的模型有:(1) Fick扩散模型Fick扩散模型是最基本的扩散模型。

它的基本表达式为:dc/dt=D(d²c/dx²)其中,dc/dt是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D是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d²c/dx²是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二阶导数。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混凝土是各种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耐久性和耐磨性都非常好。

然而,混凝土中含有大量氯离子,这可能会对混凝土砌体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探究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提高混凝土砌体的耐久性,成为混凝土领域研究者的热门课题。

氯离子扩散主要受到氯离子浓度、温度、气压和孔隙率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

在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理查德逊氯离子扩散方程。

它可以用来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并为我们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理查德逊氯离子扩散方程是一个一维扩散方程,它表示氯离子浓度在混凝土中的改变取决于时间和空间:DC/t =/x (KC/x)其中,C表示氯离子浓度,K表示扩散系数,t表示时间,X表示方向深度。

通过用积分方法解理查德逊扩散方程,可以得到最终的扩散方程解:C(x,t)=C0+∫0t[K/2π(t-τ)^(-1/2)]exp(-x^2/4K(t-τ))dτ其中,C0表示原始氯离子浓度。

此解析解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氯离子浓度会按预期下降,而氯离子浓度的下降程度也取决于扩散系数K。

因此,在混凝土中控制氯离子浓度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控制扩散系数K来实现。

总的来说,理查德逊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控制方案,也是提高混凝土砌体耐久性的有效手段。

因此,将此解析解用于实际工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的全部内容。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主要受到氯离子浓度、温度、气压和孔隙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

为此,使用理查德逊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砌体耐久性的有效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但是它存在氯离子扩散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和损坏。

因此,测定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可以用菲克第一定律表示:$J=-D\frac{dc}{dx}$,其中,$J$表示氯离子的扩散通量,$D$表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c$表示氯离子的浓度,$x$表示混凝土中的位置。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氯离子的扩散通量和浓度梯度来计算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二、实验步骤1.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首先,需要制备混凝土试件。

选择混凝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混凝土,并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振实并平整。

将模具放置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5±5)%的试验室中养护28天,使混凝土充分硬化。

然后,从制备好的混凝土试件中切割出圆盘形试件,直径为100mm,厚度为50mm。

2. 氯离子源的制备这里介绍两种制备氯离子源的方法。

方法一:用NaCl溶液浸泡混凝土试件首先,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蒸馏水中,得到1mol/L的NaCl溶液。

然后,将混凝土试件放在NaCl溶液中浸泡48小时,使试件中充分吸收NaCl溶液。

浸泡后,从混凝土试件中取出一个圆柱形样品,直径为50mm,高度为25mm,作为氯离子源。

方法二:用NaCl溶液浸泡滤纸首先,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蒸馏水中,得到1mol/L的NaCl溶液。

然后,用NaCl溶液浸泡5g的滤纸,使滤纸充分吸收NaCl溶液。

然后,将NaCl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放置在混凝土试件的中央,作为氯离子源。

3. 实验装置的组装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实验装置中,将氯离子源放在混凝土试件的中央,并用密封胶固定住。

然后,在混凝土试件的上下两侧各设置一个电极,用电缆连接到电源上。

4. 实验的进行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温度为20℃±2℃,湿度为(65±5)%。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不确定度评定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不确定度评定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电通量仪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实例C1电通量仪输出电压值测量结果不确定分析C1.1概述C1.1.1测量环境:温度15°C~30°C,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1.1.2测量标准:8846A型数字多用表。

C1.1.3被测对象:电通量仪第1通道60V输出值。

C1.1.4测量方法:将电通量仪的电压输出端与标准器的电压对应端相接,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

C1.2数学模型A U = Ux - U0式中:A U——示值误差;Ux——电通量仪输出电压值;U0——标准数字多用表读数值。

C1.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1.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将数字多用表作为标准器,在100V直流电压档对电通量仪(或RCM测定仪)的输出电压进行测试,在重复条件下进行10次独立测量得到测量数据如表A1.1所示。

表A1.1s=可得:u (U x)=0.013V oC1.3.2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按数字多用表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3±5)°C时,最大允许误差£= 土(测量值的0.0038%+量程的0.0006%),当校准点为60V时,选择100V档,可得“土(60X0.0038%+100X0.0006%)V=±0.00278V,区间的半宽q=0.00278V,由该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可按均匀分布估计为:u (U0)=a / k= 0.00278V/ 3 =0.002V。

A1.4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C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0.013 VC1.6扩展不确定度在电通量仪输出电压为60V时的扩展不确定度:U=0.03 V, k=2。

C2 RCM测定仪温度值测量结果不确定分析C2.1.1测量环境:温度15°C~30°C,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2.1.2测量标准:标准水银温度计。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原理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原理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原理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定义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速度。

通常采用Fick第二定律来描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行为,即:C=C0·erf(x/2√Dt)其中,C和C0分别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和初始浓度,erf为误差函数,x为距离,D为扩散系数,t为时间。

上式表明,扩散系数越大,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速度就越快。

三、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同会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孔隙度不同,从而影响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密实度越高,孔隙度越小,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就越小。

2.混凝土龄期混凝土的龄期也会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龄期越长,其水泥石化程度越高,孔隙度越小,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就越小。

3.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越高,其扩散系数就越大。

因此,在混凝土中使用过高浓度的氯化物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4.混凝土中气孔结构混凝土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气孔结构,如孔隙、空隙和裂缝等。

这些气孔结构会影响混凝土的孔隙度和密实度,从而影响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例如,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小孔隙和细微的裂缝,会导致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增大。

5.混凝土中的骨料种类混凝土中的骨料种类也会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研究表明,使用一些亲水性较强的天然骨料,如石英、花岗岩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6.混凝土中的添加剂混凝土中的添加剂也会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例如,使用硅酸盐类添加剂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四、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电导法和荧光法。

混凝土氯离子传输原理

混凝土氯离子传输原理

混凝土氯离子传输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是目前建筑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

然而,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氯离子的渗透,会导致混凝土的损坏和腐蚀。

因此,了解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原理对于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海水、土壤、矿物质等中均含有氯离子。

在建筑领域中,氯离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氯离子。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砂、石等材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这些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会逐渐释放。

2. 外部环境中的氯离子。

建筑物一般建在地面上,地下水、土壤含有氯离子,当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与这些水或土壤接触时,氯离子就会通过渗透进入混凝土中。

3. 混凝土中使用的化学品。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一些化学品,其中含有氯离子。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方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方式主要有扩散和迁移两种方式。

1. 扩散扩散是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然传输的过程。

由于混凝土的孔隙度较大,氯离子可以通过混凝土中的孔隙向周围扩散。

扩散的速度取决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梯度、混凝土孔隙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温度等因素。

2. 迁移迁移是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由外部环境向混凝土内部移动的过程。

迁移过程中,氯离子会跟随水分的流动,通过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裂缝等向内部渗透。

迁移的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氯离子的浓度、水分的渗透速度以及温度等因素。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扩散、电迁移和化学反应。

1. 扩散机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可以用菲克定律来描述,即J = -D∇C其中,J是氯离子的扩散通量,D是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C 是氯离子浓度的梯度。

由此可知,氯离子的扩散速度与氯离子浓度梯度成正比,与扩散系数成反比。

2. 电迁移机理电迁移机理是指混凝土中氯离子因电场作用而发生迁移的机理。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1)基本原理氯离子扩散系数是一个描述混凝土内部氯离子迁移状况的物理量,它与介质两边的浓度梯度、穿透物质总量、穿透距离、穿透面积以及时间等因素有关。

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是:D=(穿透物质总量×穿透距离)/(时间×穿透面积×两边浓度梯度)。

(2)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测定氯离子在混凝土试件中非稳态迁移的迁移系数来确定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3)仪器与材料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真空保水机试剂:阴极溶液采用10%的NaCl溶液,阳极溶液采用0.3mol/L的NaOH 溶液,Ca(OH)2浸泡溶液,显色指示剂硝酸银溶液。

(4)环境设施RCM试验所处的试验室温度控制在(20-25)℃。

(5)试验准备1、RCM试验用试件直径Φ=100±1 mm,高度h=50±2 mm 的圆柱体试件。

2、先将养护到规定龄期的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涂刷试件圆柱表面或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洞以保证试件圆柱面或侧面完全密封。

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

将试件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使真空干燥器中的负压保持在1~5kPa 之间,并维持这一真空3h 后注入足够的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没1h 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8±2h。

(6)试验步骤1. 将混凝土切割成直径为100mm、厚度为50±2 mm的圆柱试样;2.将试样在超声浴中清洗或进行饱水(视所遵循规范而定);3.将清洗或饱水后的试样安装在试样夹具上,注入测试溶液,连接测试主机;4.打开NJ-RCM 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主机进行电迁移实验;5.将电迁移后的试样沿轴向劈开,在劈开的表面上喷涂硝酸银溶液,确定扩散深度;6.将所需数据输入主机,主机自动计算该通道的扩散系数(7)计算混凝土非稳定态氯离子迁移系数计算公式如下:)2)2730238.0-d t )2()273(0239.0d -+-+⨯=U LX T X U L T D RCM (( 式中: D RCM ——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精确至0.1×10-2m 2/s ; U ——所用电压绝对值(V );T ——阳极溶液的初始温度和结束温度的平均值(℃);Xd ——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平均值(mm ),精确至0.1mm ; t ——试验持续时间(h )(8)精度与允许差取同组三个试件通过氯离子迁移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通量值。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综述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综述

水泥生产Cement production20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综述王敏杨刘文会* 杜朋飞李嘉明王新宇(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4-0020-01摘要:多数RC结构的损伤程度是由其中盐离子传输特性决定的。

特别是氯离子扩散系数。

因此,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理论实验分析。

本文对近年来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试验方法与预测模型进行讨论,并以此指导接下来的工作。

关键词:氯离子扩散系数;RC结构;综述混凝土因其强度高、成本低、耐久性好等优点,一直是人们首选的建筑材料[1]。

若不满足环境和经济要求,这种偏好会改变。

混凝土耐久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混凝土过早失效或变质时,就必须拆除,需要人力和财政资源来修理和更换现有的RC结构,影响RC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对RC结构进行侵蚀,使混凝土结构中的CHS凝胶失效,混凝土发生脆化,表面严重脱落,外部氯离子进入保护层,腐蚀钢筋,令RC结构的钢筋处于酸性环境中,钢筋锈蚀加剧。

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综述较少,不够新颖,且内容陈旧,众模型中缺少控制氯离子扩散系数比值的水泥浆体厚度。

本文论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准确评估RC结构耐久性有着重要意义。

1∂2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量化模型现有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量化模型可分为现象学模型、类比模型、统计模型和混合模型。

这些模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它们的目标。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和材料模型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量化,以比较和评价不同的混合物;另一些模型则采用统计模型和现象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和配合混凝土混合物。

此外,有些模型采用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主要是基于浸没试验数据;另一些模型采用有效扩散系数(D Cl)对氯离子结合进行修正,主要是利用迁移实验数据。

2.1 Luciano 和Miltenberger [2]Luciano 和 Miltenberger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确定是建立了一个统计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
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关系的初步探讨
摘要: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两个参数,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资料还不是太多,某工程工程监理处中心试验室通过工程中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了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海工混凝土电通量扩散系数渗透性
1引言
某工程位于,具有高盐、多雾地段特点。

海洋环境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之一: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引起混凝土的溶蚀破坏以及碱骨料反应;在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还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海浪、海水中的悬浮物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磨损和冲击;海风、海水中的氯离子能引起混凝土钢筋的锈蚀等,严重的危及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在海洋环境的这些不利因素中,氯离子的侵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重要原因。

如何快速、准确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是每个混凝土试验人员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某工程工程中,测量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是《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附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电量法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附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如果能够找出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知道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亦或者通过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知道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从而将会大大减少试验的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以C35承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

2原材料
粉煤灰:潍坊电厂的一级粉煤灰。

青岛8.1 390 558 113.0 155.2 160.4
3混凝土配合比
部位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5-10 10-20 水减水剂
承台189 158 103 755 198 802 144 4.5
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方法有自然扩散法、电量法、RCM法、极限电压法和电导法。

传统的测量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是自然扩散法,又称盐溶液浸泡法。

该方法试验过程繁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并且周期长,无法测定早期氯离子扩散系数,在实际工程中缺少使用价值。

极限电压法、电导法、电量法、RCM法的测量结果用来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方法简便、直观。

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筛选和质量控制,电量法、RCM法是切实可行的。

这里我们介绍在某工程工程中用的两种方法:电量法和RCM法。

图1 图2
4.1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法——电量法
电量法是依据美国标准ASTMC1202的快速电量法:氯离子在直流电压作用下,通过混凝土试件向正极移动,测量流过的电荷量,用以间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

其步骤是:1)制作φ95×51mm的混凝土试件,养护到龄期,擦干表面水分,进行真空度133Pa下真空饱水3h;然后注入蒸馏水浸泡1h后恢复常压浸泡16~20h;2)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水分安装试件。

3)在正极注入0.3M 的NaOH 溶液,在负极注入3%的NaCl溶液;4)在20~23℃的流动水槽中,放入试件。

开启电源,加60v的直流电压,开始试验。

5)记录电流,直至6h停止。

做时间-电流的关系曲线,积分求出6h内的电量,即电通量。

电通量法是间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一种方法。

仪器设备装置如上图1所示。

4.2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RCM法是唐路平教授提出的用以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非稳定状态迁移的扩散系数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跨过试件的轴向施加外部电势迫使负极的氯离子向试样中迁移,经一定时间(9—96h)后将试样沿轴向劈开,在劈开面上喷显色剂,测量显色深度代入公式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依据氯离子扩散系数评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试验仪器如上图2所示。

5试验数据:
我们在某工程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电通量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做了大量的试验。

下表是C35承台
28天电通量(库
伦)
28天氯离子扩散
系数(×10-
12m2/s)
56天电通量
(库伦)
56天氯离子扩散系
数(×10-12m2/s)
(×10-12m2/s)
C35
2054 12.683 219 1.97
272 3.9185 1193 3.08
482 4.9491 591 2.30
398 4.5358 1207 3.12
1259 8.7719 638 2.34
1978 12.309 1135 3.05
258 3.847 864 2.74
496 5.018 1084 2.95
依据上表数据,我们分析得到数据(1)28d 和(2)56d 点的分布图
由数据点的分布图,我们可看出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设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关系为Y=AX+B,
其中:Y:扩散系数;X:电通量;A、B 待定系数。

我们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1、对于28d的数据,从上图1中我们知道(214,2.582)点离趋势线较远,属离散点,舍
∑X =14914,∑X2=18463196;(∑X)2/N=11706705.05;
Lxx=ΣX2-(ΣX)2/n = 6756490.95
∑Y=122.3963,∑Y2=951.8366353 ,(∑Y )2/N =788.4660134;
Lyy=ΣY2-(ΣY)2/n = 163.3706219;
∑X Y=129298.1417,∑X×∑Y/N=96074.65359;
Lxy=ΣXY-ΣX×ΣY/ n = 33223.5058
A= Lxy/ Lxx=0.00492; B= Lxy/ Lyy =2.582
相关系数r= Lxy /(Lxx ×Lyy)1/2= 0.999995112
也就是说氯离子扩散系数Y=0.00492X+2.582(×10-12m2/s)
(2)对于56d的数据,从上图2中我们知道(591,2.91)(490,2.69)(864,2.34)和(
∑X2=12563189,(∑X )2/N =11526413.4;∑Y2=112.5332 ,
(∑Y)2/N =110.8672;∑X Y=37039017,∑X Y/N=35747.748。

Lxx=ΣX2-(ΣX)2/n =1036775.6;Lyy=ΣY2-(ΣY)2/n =1.666;
Lxy=ΣXY-ΣX×ΣY/ n =1291.422
A= Lxy/ Lxx=0.001246; B= Lxy/ Lyy =1.627;
相关系数r= Lxy /(Lxx ×Lyy)1/2=0.982626106
也就是说氯离子扩散系数Y=0.001246X+1.627(×10-12m2/s)
当电量X为0时,即为自然状态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7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28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数学关系
Y=0.00492X+2.582(×10-12m2/s)和56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数学关系式Y=0.001246X+1.627(×10-12m2/s)。

由Y=0.00492X+2.582(×10-12m2/s)和
Y=0.001246X+1.627(×10-12m2/s)可以看出:
1、混凝土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关系。

56d的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远小于28d的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说明,混凝土龄期越长混凝土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越小。

2、由最小二乘法回归得的相关系数R=0.982626106和 R= 0.999995112来看,对于某工程的承台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下,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相关性良好。

3、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
Y=0.00492X+2.582(×10-12m2/s)和Y=0.001246X+1.627(×10-12m2/s)在某工程中,因原材料相对固定,混凝土配合比相对较固定,仪器设备相对固定、试验环境相对固定,可用来作为参考。

4、电量法加60V的直流电压容易产生极化;溶液温度升高,会影响试验结果;同时,由于溶液中不仅仅只有氯离子,还存在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等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也能实现电荷迁移,我们测量的电量是总的离子电荷迁移的电量。

故用之描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误差较大。

另外,由于受混凝土孔溶液的影响,用于水灰比小于0.4的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时,电量误差较大;当电量小于1000C时,难以准确区分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差异;相对而言,RCM法则由于电压是
30V,极化小,且所测量的只是氯离子的显色深度,影响因素较少,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故笔者主张使用RCM法测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5、关于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单掺矿粉、单掺粉煤灰、3个月后、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两者之间、是否会有同样关系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