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竺可桢PPT

合集下载

中秋月(竺可桢)课件ppt

中秋月(竺可桢)课件ppt

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引用古人的话:“冬日可爱, 夏日可畏。”说明太阳的亮度也和其与地平的角度有 关。而月亮与地平的角度恰恰是冬至附近最高,夏至 附近最低的。因此,满月最亮的时候,即“月当头” 的时候,也是冬至前后,作者举具体年份的中秋月为 例,进一步说明月亮最亮的时候不在中秋。此外,作 者还指出月亮的亮度还与云量有关,作者列出数据, 说明中国传统中秋九月时的云量比十二月要厚得多, 中秋的月亮自然就不如十二月冬至附近的月亮亮了。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 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 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 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 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 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 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 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 气象研究所;担任了13年 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 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 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天文学上的“中秋”应在阳历11月5号或6号 (立冬);
气象学上的“中秋”应该在阳历10月15日、 16日左右。
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四季的划分,中 秋节应该在秋分(阳历9月23日)。因此,虽 然说是“中秋”节,但按照科学的定义,并非 正是“三秋恰半”
小结: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传统的中秋 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2、从大小来说,是不是中秋月更大一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第7段中,作者首先指出,月亮的大小人的肉眼是分辨
不清的,与我们的视觉神经有关:“凡看物直看看得大,下
看或上看看得小。”
并引用《列子》卷五中的故事进行说明。两小儿辩日,不 能识别太阳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月亮也是如此, 从科学角度来说,月亮在天边时远,看起来应该小一些。但 是,人的视觉却感到月亮大一些(这是因为直看的缘故), 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一定的解释。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中秋月》ppt课件2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中秋月》ppt课件2

2.融典故、诗词与科学理论一起。
心得笔记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回 忆你所读过的诗词,再写出5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 第一部分(1)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 的佳节。
• 第二部分(2)写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 上的“中秋”。
• 第三部分(3-5)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
• 第四部分(6-7)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 临长久。
• 第五部分(8-10)中秋月被崇拜、留恋的原因 是使农民得到了较多的田间收获时间,对民生有 裨益。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文学情趣有机地融
在一起的方法。
2 2构特学征习。课文按照逻辑层次,依次说明主旨的结
3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准确说明事理的说
明方法。
科技文研读方法
首先,抓住作者的观点
其次,抓住例证 再次,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解说中秋月的知识的科普说
明文。按照文中小标题,分为五个部分。
研读探究
阅读“月到中秋分外明”一段,思考 1、人们对于中秋月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科学结论是怎样的?
3、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4、这一段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
小结
文 体
科普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 象
中秋月

说明顺 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引用、列图 法 表。
1.综合运用数字、比较、举例、引用、列图表 等说明方法。

03中秋月(竺可桢)

03中秋月(竺可桢)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
中秋佳节,文人学士赋诗填词欢度中秋,的 确富有诗意。作者列举宋代仕女中秋游西湖赏 月为例,说明中秋佳节的浪漫性。
接着指出,八月半(中秋)月亮的大小是与其离地球的近地点和
远地点有关的。所以,从人的眼睛看月亮的大小上来说,“一年明月
今宵多”,也是不准确的。
小结: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五、阅读读第8、9、10自然段
作者提出问题,中秋月“千余年”被人“顶 礼崇拜”的原因何在?
从月出时间上说明之后,作者又从农民收获的 心理上说明了中秋月被人崇拜的缘故。
天文学上的“中秋”应在阳历11月5号或6号(立 冬);
气象学上的“中秋”应该在阳历10月15日、16日 左右。
小结: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传统的中秋节, 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引用古人的话:“冬日可爱,夏日 可畏。”
小结:第三部分(3、4、5段):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 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月冬至左右。
03中秋月(竺可桢)
课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回忆一下 你所读过的诗词,请列举出五句有关月亮的诗 句。(作业)
03中秋月(竺可桢)
千里共婵娟:祝福大家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高中语文下册:第8课《中秋月》课件(2)

高中语文下册:第8课《中秋月》课件(2)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炜:鲜亮的光彩。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 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郊外田野。
归荑: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赠 送荑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场归来送我荑, 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荑草真的美, 美人送我含爱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 爱:隐藏,遮掩。通“薆(ài)” 见:通“现”,出现。 踟蹰:心里迟疑,犹豫徘徊,要走不走的样子。
洵:的确,确实。
异:特殊。
匪女: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不是 你(荑草)。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 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 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 子两件礼物。
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 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彼物比此物”。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 用贤人。
“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即 起兴。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 际是认为静女美。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 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中秋月(竺可桢)

中秋月(竺可桢)

接着指出,八月半(中秋)月亮的大小是与其离地球的近地点和
远地点有关的。所以,从人的眼睛看月亮的大小上来说,“一年明月
今宵多”,也是不准确的。
小结: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2021/6/20
15
五、阅读读第8、9、10自然段
作者提出问题,中秋月“千余年”被人“顶 礼崇拜”的原因何在?
2021/6/20
2021/6/20
14
四、阅读读第6、7自然段
1、“一年明月今宵多”:
在第6段中,作者主要说明了一年之中月亮普照地球时间最长的时 候不在中秋,而在冬至前后。并以北京地区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所以 “一年明月今宵多”,从普照时间上来说是不准确的。
2、从大小来说,是不是中秋月更大一些?
在第7段中,作者首先指出,月亮的大小人的肉眼是分辨不清的,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答案是(花好月圆)
2021/6/20
21
展开四人小组,阅读(丙)、(丁)部分,想想下列问 题!(意思相同即可)
中秋节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
(答案不统一)
中秋月为何这么受人注意,这其中有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不统一)
2021/6/20
22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数据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在介绍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 中秋月的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事物 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来看,会有着不同 的结果!
2021/6/20
23
课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回忆一下 你所读过的诗词,请列举出五句有关月亮的诗 句。(作业)
2021/6/20
24
千里共婵娟:祝福大家
2021/6/20
25
2021/6/20

八《中秋月》课件(共41张PPT)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ppt

八《中秋月》课件(共41张PPT)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ppt

从而说明在我国中秋的月亮并非最亮。
(2)列数字 (3)举例子

第5段,说明月亮的高度时,作者

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今年中秋月 的高度,即离地平线的角度为
45°57′。而阴历十一月十五日,月
亮的高度为87°45′。”
为了说明云量和湿度影响月光的
亮度时,作者以杭州为例:“根据
1928年至1933年的记录,杭州云量在
六.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结构
提出 质疑
引用
列图表举例
《 大 公 园 》 说明
解释中秋月受人重视的原因
六、总结
(1)本文作者抛开文学角度,从科 学的角度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 面目,除了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 月亮的知识,还让我们体会到了科 普说明的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 较、作引用、列数据、举例子、列 图表。
故事。提 (4)穿插其他科学知 示 如哈佛大学教授博林对人错
觉的研究等。
•请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中秋节的定义是什么? •答:文中(甲)部分“天文…至…16日”。 •(2)描写月亮的句子有哪些? •答:文中(乙)部分“平常的月亮…至…平 日的的月亮”。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从科学的角度对中秋月作出了客观的解 释,别开生面。
中秋月
竺可桢
课文赏析 •(二)赏析第一自然段——文学角度
中 西洋:浪漫节日
秋 :
我国:赋诗填词
说明中秋节 的浪漫性

宋朝:西湖赏月


意 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列数据: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
※ 补充知识:二十四节气(了解)
主要作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并不发 达的古代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预知气候变化。

中秋月 竺可桢

中秋月 竺可桢

竺可桢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竺可桢故居
中秋月
---竺可桢
中秋月圆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 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 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 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 节”。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丁)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
和农民的收获有关,是“收获月”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 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再介绍 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中秋月的 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 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 来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结束国魏•曹植《怨 歌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中秋月_竺可桢

中秋月_竺可桢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甲)何日是中秋
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乙)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
月冬至左右。
(丙)一年明月今宵多
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丁)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
和农民的收获有关,是“收获月”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


易 《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 易 《琵琶行》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 平 《月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
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再介绍 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中秋月的 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 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 来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月(竺可桢)

中秋月(竺可桢)

列问题!(意思相同即可) 中秋节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
中秋月为何这么受人注意,这其中有一个什么道理?

心得笔记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回忆你所读过 的诗词,再写出5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竺可桢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Biblioteka 竺可桢故居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解说中秋月的知识的科普说明文。 按照文中小标题,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 节。 第二部分(2)写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 “中秋”。 第三部分(3-5)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 第四部分(6-7)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 长久。 第五部分(8-10)中秋月被崇拜、留恋的原因是使 农民得到了较多的田间收获时间,对民生有裨益。
Company Logo
研读探究
阅读“月到中秋分外明”一段,思考 1 人们对于中秋月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 科学结论是怎样的? 3 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4 这一段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
Company Logo
展开四人小组,阅读(丙)、(丁)部分,想想下
一、导入新课
中秋前夕,有同学到了一条短信,刚看到的时候他
非常生气,因为短信是这样写的: 滚! 滚!滚! 滚!滚!滚! 快点滚!快点滚, 快点滚!啊,累死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你 面前了。 提前祝您中秋快乐! 短信内容我们暂不评述,说到中秋,我们就会想到 “月亮”,中秋明月, 在诗词名篇之中,往往有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等赞誉 之词。但从天文学的眼光来看,却并非如此。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 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

中秋月竺可桢

中秋月竺可桢

中秋月竺可桢中秋佳节,人们归家团聚,赏月庆祝。

这一天,我与家人一同前往城市的公园,参加中秋月竺活动。

公园里已经人山人海,人们一个个手捧精美的灯笼,玩得兴高采烈。

我也不例外,手里捧着一个月亮形状的灯笼,上面画着一位正在摘桃子的仙女。

灯笼的材质是纸做的,非常透明,使得灯光的渗透尤为明显。

在灯笼里面放入一盏小灯泡,整个灯笼就像是一轮圆月,明亮而美丽。

我一边走一边向四周扫视,发现公园中设置了很多不同样式的月竺,有大的、小的,有喜庆的、有创意的。

令人惊叹的是,那个做桢的月竺竟然高达三层楼高!它是由几十个灯笼串联而成,犹如璀璨的舞台灯光,在夜幕中格外夺目。

上层是一个巨大的圆灯笼,代表着完美的圆月;下层是一些小灯笼,摆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是花朵,有的是动物,有的是字母,看得我眼花缭乱。

中层则是一排排红颜色的灯笼,代表着热闹和团圆的喜悦。

我走近月竺,发现它非常精细,每个灯笼上都绘有精美的图案,由迈在瓷砖上雕刻而成,栩栩如生。

尤其是灯笼下部,有一位梦笔生花的仙女,正在弹奏着古琴,她的衣裙飞舞,宛如仙境中的精灵。

灯光照射下来,仙女的身影在黑暗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彷佛让我置身于童话世界。

站在月竺的旁边,我能够感受到人群中的热情和快乐。

大家欢快的笑声,不时响起的掌声,都显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月竺,不仅仅是一次欣赏灯笼的机会,更是一次与家人共度节日的机会。

我看见有的家庭围在月竺旁边,亲密地合影留念;有的家庭手牵着手,寻找属于自己的月竺;还有一些家庭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品味着团圆之美。

中秋月竺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幸福和快乐。

这一夜,明亮的月光仿佛洒满了整个城市,人们的心也充满了温情和真挚。

月下,人们团聚在一起,分享月饼和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传统的佳节。

中秋节的月竺,不仅仅是点缀夜空的亮点,更是人们心中的温暖和美好。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的童话世界,用美好的回忆装点心灵,感受到中秋佳节独有的喜庆和温馨。

中秋月定稿

中秋月定稿
一、导入新课
• 中秋前夕,有同学收到了一条短信,刚看到的时候 他非常生气,因为短信是这样写的: • 滚!滚!滚! 滚!滚!滚! 快点滚!快点滚, 快点滚!啊,累死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你 面前了。 提前祝您中秋快乐! • 短信内容我们暂不评述,说到中秋,我们就会想到 “月亮”,中秋明月, 在诗词名篇之中,往往有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等赞誉 之词。但从天文学的眼光来看,却并非如此。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 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数据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介绍中秋月的同时也 解释了中秋月的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 同一个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来 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课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回忆一 下你所读过的诗词,请列举出五句有关月亮 的诗句。(作业)
1
月亮与地平角度越大,所经过的空气 层愈薄,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亦 愈少,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多。
“一年明月今宵多”
• 从普照时间来看,什么时候月亮普照时间 最长? 冬至前后月照时间最长 • 肉眼观察月亮大பைடு நூலகம்可靠吗? 人眼存在错觉 • 中秋月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月亮在近地点还是远地点
“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
• • • • •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竺可桢故居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 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 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 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 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 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 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 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中秋月
---竺可桢
7
个人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 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 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 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 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 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 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 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 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3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
19
20
21
22
23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25
中秋月并非圆而大
26
(甲)何日是中秋
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27
(乙)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 月冬至左右。
28
(丙)一年明月今宵多
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29
(丁)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
和农民的收获有关,是收获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
四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
《把酒问月》
1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 易 《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 易 《琵琶行》
30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 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再介绍 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中秋月的 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 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 来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31
32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
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
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
节”。
10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 歌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8
竺可桢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竺可桢故居
9
中秋月圆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
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 平 《月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12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
眼见不一定为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