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3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3知识点归纳地理必修3知识点归纳地理3考点整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故其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

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1)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环境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北地区的中部。

差异入海口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夏季高温多雨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①黑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水田②多为旱地③土地较为分散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少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件人类农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活动业主要粮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差异食作物油菜、棉花等作物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其他工业生产活动一年一熟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例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日本纬度位置中纬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侧岛国地形崎岖,山地、丘陵为主英国中纬度亚欧大陆西侧岛国丘陵、平原、高原、低山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此特点主要是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以草地为主河流短急,不利航行,水能河网较密,大多有运河相连,利于水文丰富航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后来居上工业化最早传统工业布局多为“临海型”多为“资源型”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更高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一、地球上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的组成:地球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以及其他稀有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等组成。

二、地球大气环流1. 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表面吸收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并将辐射转换为热能后,产生温差。

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形成了纬度圈层和地球温度分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2.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赤道附近,海洋上空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强热带低气压系统。

热带气旋分为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三种不同名称,它们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强度有所不同。

3. 水平气压带:全球大气环流在相对平坦的地壳上形成了水平气压带,分为低压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三、地球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1. 地球环境与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科学研究和预测,可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控等措施,可以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 重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表面和大气层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四、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农业地理环境: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活动之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2. 工业地理环境: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对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

工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良好的交通通道。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选择、发展和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三是关于自然地理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形状:地球包含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层次,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球体,而是类似于椭球体。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尺度和地理坐标: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周长约为40075千米。

地理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4.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它有不同的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5. 水圈的特点和循环: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存在的圈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大气等。

水圈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

6. 内陆河流水系:内陆河流是指流经陆地的河流,包括干流和支流。

内陆河流水系主要包括珠江-西江-北江、长江-黄河、亚马逊河等。

7. 湖泊:湖泊是地表中不流动的淡水或咸水集水地,常见的湖泊类型有咸水湖、淡水湖和碱性湖泊。

著名的湖泊有死海、世界第一大湖-美国五大湖等。

8. 冰川和冰川地貌:冰川是积雪逐渐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庞大冰体。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两大类型,包括冰川沟、侵蚀湖、石阵等。

9.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技术,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10.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区域或整个国家的居民数量。

城市是人口聚集、相对稠密的居住区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的特点和现象,有助于培养和增强我们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考前必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考前必备

考前必背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二、环境问题成因及分类
三、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常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以及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

四、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五、耕地资源保护
六、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
七、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八、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途径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九、资源、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的途径
资金援助;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必修三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和影响。

以下是地理必修三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上的地貌:地形是地球表面上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丘陵、河谷、平原等。

地形的形成主要有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两种方式。

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包括地壳的隆起和沉降,形成了山脉和平原。

侵蚀作用是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和改造,形成了河谷和河流。

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理要素(水、土壤、植被等)和自然现象(气候、海洋、生物等)。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在地理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高度、地形和大气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功能。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受到生命生存条件、地质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城市和工业化等方面。

人口分布在地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这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等有关。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集中人口、发达经济和先进文化等特点。

工业化是以工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大,包括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为了解决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综上所述,地理必修三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地貌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轴略大于极轴。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

-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表面被划分为经度和纬度网格,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2.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8个行星、160多颗卫星和数十亿颗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提供了地球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产生了影响。

-恒星:恒星是宇宙中的恒定光源,它以核反应产生能量,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极星和天狼星。

3.第三章:地球与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体中。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适当的管理和节约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文循环: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凝结等过程。

4.第四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被称为生态平衡。

5.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它们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田产量。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确定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由五大要素组成:大气、水、土壤、生物、地形或地貌。

5.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地处亚热带,长江入海口。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水:河网密度大,河湖众多。

(4)土壤:水稻土,肥力高。

(5)生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矿产资源:贫乏。

6.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地处中温带,位于东北平原中部。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3)水:河流密度相对较低。

(4)土壤:黑土分布广,肥力高。

(5)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

(6)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

7.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在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

(2)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

(3)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4)农业结构:水产业发达8.长江三角洲的工商业发展(1)位于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内河航运及海运便利,商业发达。

(2)利用农产品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9.松嫩平原的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

(2)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

(3)熟制:一年一熟(热量不足)。

(4)农业结构:西部畜牧业发达10.松嫩平原的工商业发展:利用当地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11.开发早期,长江三角洲由于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壤黏重,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迟缓。

农业社会,稠密的水系使水运发达,土壤经过改良成为水稻土,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粮食、桑蚕、棉花基地。

地理必考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考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考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必考必修三通常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类型和比例尺:地形图、政区图等,以及比例尺的概念。

2. 气候与天气:-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 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洋流等。

- 天气现象:风、雨、雪、雷等。

3. 水文地理:-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系统:河流的类型、流域、水文特征。

4. 地貌学:-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如地震、火山)、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

5. 生物地理:- 生物分布:不同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的生物分布规律。

-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

- 人口结构:年龄、性别、种族、宗教等。

2. 城市地理:- 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定义、阶段和影响。

- 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区位、农业政策。

- 工业地理:工业类型、工业布局、产业集群。

- 服务业地理:服务业的类型和空间分布。

4. 交通地理:- 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政治地理:- 国界和领土:国界的定义、类型和争议。

- 政治区划:行政区划、政治中心。

6.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语言、宗教、风俗等文化特征的空间分布。

- 文化扩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影响。

结尾: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还要理解人类活动如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与气候带1.热带气候带: 位于赤道附近, 气温高, 年降水量大, 日照时间长, 常见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类型。

2.温带气候带: 位于中纬度地区, 气温适中, 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均匀, 常见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生态类型。

3.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长期冰雪覆盖的寒带针叶林和苔原是典型的气候特征。

二、海洋环流与气候1.陆地性气候: 位于内陆地区,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降水量少, 较大的气温变化范围。

2.洋流:是海洋中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水流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如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

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 有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

大陆壳相对厚度大, 平均约30-70千米;海洋壳相对较薄, 平均约5-10千米。

2.原核幔: 地壳下面的岩石层, 厚度约2900千米, 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地壳和幔之间的层次,由金属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铁镍合金的液态态,内核则是固态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1.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上被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板块, 主要有大陆板块和洋板块。

2.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形, 主要有边界型、热点型和转换型。

3.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带、断层带和地震带。

五、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1.火山喷发: 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喷发过程中释放出的岩浆、火山灰、烟尘等物质称为火山喷发产物。

2.火山地貌:包括火山坡地、玄武岩台地、火山口湖等,具有多样的地貌特征,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六、河流与地貌发育1.河流侵蚀: 河流通过物理侵蚀、化学侵蚀和生物侵蚀等方式, 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和破坏。

2.河流运动: 包括流速、流量和承载力等指标, 与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位置与形状: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东西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纬度是指从南北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

4.太阳高度角与地方时:地方时是根据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确定的时间。

5.地球的地貌与地层:地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河湖海等,地层是地壳由上至下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其表面的气体层。

2.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等组成。

3.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与大气环流:大气层的温度分布表现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环流指的是大气层内不同原因引起的气流运动。

4.大气中的水汽与降水:水汽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5.地球的温度变化与气候带:地球的温度变化表现为赤道附近较高,两极附近较低,气候带根据温度和降水的差异划分。

6.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范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1.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运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供水和排水,管理水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技术。

第四章: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环境1.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等。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3.景观:景观是指在观察区内所能见到的自然和人工的一切景物的总体。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所以高中同学们在学习地理必修三学科的时候,可以根据这种相似之处来总结一些必背知识点,便于复习和记忆。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第1节)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方时差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注记-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洋流的形成与影响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地理分布- 区域发展差异与合作-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荒漠化、森林砍伐等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政策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2. 地图制图与空间分析- 地图制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 地图的解读与地理信息的提取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与地理环境- 实地考察与数据收集-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 地理研究与项目学习- 地理课题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项目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地理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样式、列表编号、字体与段落格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调整。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史上最全的考点大综合WORD版可编辑§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行政界线是明确的,大多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具有层次性。

3、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①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

④矿产差异:长三角矿产贫乏,松嫩平原石油较丰富。

4、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早期:河、湖和沼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耕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天然水道。

②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

③历史上人口向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稠密。

④优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使得该地成为我国主要的粮棉和桑蚕产地。

(3) 工商业:①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和华北,棉花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和华北。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4.产业结构的差异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1)指标: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恶性循环高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4)区域发展阶段6.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②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整理出地理必修三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上的大气圈 1. 大气圈的概念: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地球表面的一层气体包围层,由不同气体组成。

2.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两部分,对流层位于地面上方,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

3. 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有保持地球温暖、过滤紫外线、调节气候等功能。

二、地球上的水圈 1. 水圈的概念: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下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中的水汽等。

2. 水圈的循环过程:水圈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3. 水圈对地球的重要性:水圈的循环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的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三、地球上的陆地圈 1. 陆地圈的概念:陆地圈是指地球上陆地的总和,包括大陆、岛屿和海岸线等。

2. 陆地圈的特征:陆地圈具有多样化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3. 陆地圈的影响:陆地圈的地貌特征对天气、气候、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 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2. 城市的特征: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地区。

3.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地理必修三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行政界线是明确的,大多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具有层次性。

3、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①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

④矿产差异:长三角矿产贫乏,松嫩平原石油较丰富。

4、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早期:河、湖和沼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耕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天然水道。

②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

③历史上人口向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稠密。

④优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使得该地成为我国主要的粮棉和桑蚕产地。

(3工商业:①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和华北,棉花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和华北。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T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和优点: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可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促进-----3、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一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一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5、3S关系: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

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空间分析和评价。

§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包括新、甘、宁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冰汽难以到达;山岭阻挡。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土地的载畜量减少;贺兰山以东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为沙漠和戈壁。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②物质条件7地面疏松,沙质沉积物多;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影响到荒漠化进程。

5、人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6次生盐渍化是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盐分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恢复(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以防为主,恢复天然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因地(4荒漠化具体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9、西北地区的生态建: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工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调节全球碳氧平衡②蓄水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①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开发和根本原因(贫困导致发展性需求;②:修路、迁都、移民、借助外资企业投资开发8、当前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9、三江平原沼泽多的原因:①②③④§能源资源的开发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富、广、齐、优、好;② 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河流的综合开发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河流集水区的总称。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

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要植被生态保护②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③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能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6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掠夺式开发,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7、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综合效益。

8、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水电和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该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9、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理条件:自然条件A.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B.地形、土壤条件:①平原地区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牧业,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社会、经济条件:①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①耕作农业区:平原(松嫩、三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吉林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柞蚕茧产区辽南是苹果产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3、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三角80年代发展的条件: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主要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正处于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要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