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为之陶醉的情怀。他后来将三铭交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 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有“三吾 碑”之名。这三块碑艺术价值很高,特别是唐相袁滋书写的《 <亭吾> 亭铭》碑,现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视同“国宝”。 有浯溪胜境, 雄冠三湘之称。浯溪不仅山奇水秀,在文学史和书法史上更为后世称 道。公元764年,元结写下了《大唐中兴颂》,记述安史之乱。嗣后, 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96平方米的摩崖之上。元文、颜字, 加之天公造就的峭岩,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被尊为国
现代的舜帝陵祭典活动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为主题,祭祀礼仪既保持了传统的祭典程式,又新添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献 花篮、行鞠躬礼、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整个祭祀仪式分迎宾仪式、导 引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既传承历史 ,又与时俱进,显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 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黄阳司“抬阁”(扎故事)始于明洪武年间,相传洪武帝朱元璋与湖南陈友谅争夺 帝位发生大战,朱元璋血洗湖南,将黄阳司一带的百姓基本杀光。其母善言相劝, 但洪武帝一意孤行,因而朱母就在这里一座小庙毅然出家,即现在的娘娘庙。洪 武登基后,为报母恩,每三年差员到此进香朝拜,看望朱母。从江西迁来的乡亲 百姓也抬着供品,敲锣打鼓一同前往。至清朝,每三年一次的进香活动就演变成 一种流行民间的艺术比赛。每年五月初五时值禾苗抽穗时节,方圆十几里各村和 黄阳司六街九巷都要扎一台“故事”上街比赛,引得当地和周边数万群众观看。此 活动代代相传,流行至今。是融故事、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 一体的民间行为艺术。扎故事,顾名思义就是用“扎”的艺术把某戏剧故事的主要 人物刻画出来,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她又是一种高空艺术,要把剧情人物上下 叠起,扎在长4米、围14厘米的铁杆上,而铁杆又插在长、宽、高各1-1.2米的彩 箱上,再由八个壮汉抬着沿街表演,演员离地面最高的5米多,最低的也有1.5 米,演员是清一色5岁左右的童男童女。黄阳司扎故事于2016年5月被省文化厅 评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多次获得各种殊荣,并受邀参加省内外的 文化节演出。
位于祁阳县城南2公里处,依傍湘江,北临湘桂铁路,东靠湘粤 国道。公元763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元结出任道州刺史时,乘舟 逆湘江而上,路过此地,爱其胜异,将溪命名“吾溪”(意为:“唯吾独 有”),自造“浯”字,命名为“浯溪”,撰《浯溪铭》,浯溪从此得名。 [1] 元结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怪石命名为“峿台”,撰《峿台铭》;还 在溪口“高六十余尺”异石上筑一亭堂,命名“ <亭吾>亭”,撰《 <亭吾> 亭铭》。他以吾为主,各加偏旁,自造三字,表达了自己喜爱此地山
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岭桥镇中心小学一(2)班
祁剧,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祁剧也叫“祁阳戏”、“楚南戏”,因发祥于湖南 省祁阳县而得名。明代中叶,弋阳腔传入祁阳, 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了祁剧的雏 形。在发展过程中,祁剧形成了永河、宝河两 大流派,但均使用祁阳官话进行表演。祁剧唱 腔中包含高、昆、弹三种声腔,演唱声调高亢 嘹亮,辅以高音战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 乐器伴奏。在此状况下,须生演唱时用沙音以 显苍老,小生用子音以显文秀,旦角用窄音以 显秀媚,花脸用霸音或喝音以显粗豪。 [1] 2008年6月7日,祁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Ⅳ-128。
道州龙舟也叫道州龙船,是湖南省的特色 传统民俗活动。道州端午划龙舟始于宋代, 是为祭祀屈原。如今,道州龙舟赛依然保留 着古老的传统,每艘龙舟都有固定的名称, 船头雕刻也有龙、虎、凤、鹰、猫等不同标 志。至2010年,这一特色民俗文化已被道州 纳为打造道州龙舟文化产业的重要活动之一。 2002年,道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 称号。 2006年,“道州龙舟赛”被列入全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宝。历代文人学士到此游览,呤诗作赋,铭刻石上。自唐、宋、元、 明、清以来,留下的诗、词、赋、文等摩崖石刻505方之多,形成了驰 明中外的诗海碑林,对史学、文学、文字、书法的研究保存了珍贵的 资料。浯溪碑林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wk.baidu.com
售。他在自己所在的寺院外的大片空地上亲手种植下了万株的芭蕉树。看着满眼碧绿、茁壮的芭蕉叶,他便依稀窥见了 一条通往书法成功之门的捷径————他不是富家子弟,为了解决书法用纸的问题,他只能取芭蕉叶来代替纸张。 怀素喜欢书法,不是为了位高明显,更不是为了封妻荫子。他对于书法,仅一“爱好”而已。爱好,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对 书画中人又是多么重要啊!有了这个平淡执著的爱好,外加种蕉过程中农人般的安适生活,再加上他能时时体味到的僧 人入定的清虚,怀素对书法的体悟应该是“士人当作三日别”的。 怀素是清苦之人,买不起纸,所以种植芭蕉来代替纸 张。李可染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徐悲鸿也自幼家境贫寒,我的画家祖父自幼也是很清苦,为了能画自己心中的画,每天 都去捡回别人丢弃的废纸来画画,还有更多有名的书画家都饱尝过“苦行僧”般的刻苦与清贫。
“怀素书蕉”的故事,在很多古人的书中都能读到。唐代陆羽的《怀素传》中说:“怀素疏放不拘细节,饮酒以养 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乃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宋代的《清异 录》中说:“怀素居零陵庵东郊,治芭蕉,亘带几数万,取叶代纸而书,号其所曰“绿天”,庵曰“种纸”。 怀素是个清贫 的僧人,对书法情有独钟。画中种蕉的人是怀素,学书的人也是怀素。怀素他种植芭蕉不是为了树上长了芭蕉后四处兜
湖南永州的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 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 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 了女书习俗。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 体唱本,内容多以诉苦为主,是一种 自娱自乐的苦情文学。这些作品被书 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 扇面、布帕、纸片上。同时妇女常常 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 传授女书,这种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 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 特色的女书文化。 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舜帝与舜帝陵,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 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 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 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
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 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 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01年被 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2年经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试掘,确定占地面 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 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 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