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剖析
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4330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2.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何老师一、分析与鉴赏古代散文当然也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也就是分析它的主题、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分析作品是阅读和欣赏作品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既不同于阅读,也不同于欣赏。
分析作品要求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和作者的本来意图,而欣赏作品则主要是读者的审美观念起主导作用。
分析作品不应有读者的主观成分,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强加给作者和作品。
而欣赏则只能由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观念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因此,分析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欣赏,但不等于欣赏。
同样,欣赏也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作品,但不能取代分析。
由阅读而分析而欣赏的整个过程,就是对作品的鉴赏。
二、作家思想和文学思潮古代散文既然是古代作家的作品,当然是依据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而创作出来的。
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散文,必须了解作家和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
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作家,他们有不同的遭遇、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各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点。
再进一步说,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是随着他的思想、艺术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必然具有思想、艺术上的差异。
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散文,应当而且必须具体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具体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这一作家在这一时期的生活遭遇、思想状况及艺术进展,等等,这就是知人论文。
文学阅读鉴赏和文学评论要“知人论世”:首先要弄清作家思想内容。
其次要弄清作家思想对后代文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曹操等。
文学思想主要指文学史上的一些共同的文学倾向,即一些文学流派、文学理论。
三、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分为两个层次:1、文本层次,即文本提供的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c0028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6.png)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内涵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通过对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
一、魏晋散文的鉴赏魏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开端,以其华美流畅的文笔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著称。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世说新语》。
这部作品以笔记体的形式记录了魏晋时期社会的种种风俗和人物的种种言行,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魏晋时期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追求。
二、唐宋散文的鉴赏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众多。
其中,最著名的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致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散文创作树立了典范。
唐宋散文注重思想表达的深度和艺术形式的完美,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
三、明清散文的鉴赏明清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又一个高峰期,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含蓄的情感而闻名。
明代的代表作品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清代的代表作品有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这些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独特感悟,将读者带入一个浪漫而凄美的世界。
四、评价中国古代散文的标准评价中国古代散文的标准主要包括文笔、主题和思想内涵。
首先,文笔应该具有华美流畅的特点,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其次,作品的主题应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最后,作品的思想内涵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能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五、古代散文的现代价值中国古代散文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思想和艺术表达具有普世的价值,对于现代人的心灵修养和审美素养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古代散文通过展示人性、生活和社会的多面性,引发人们对于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思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通过对其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鉴赏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3a2dd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9.png)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鉴赏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古代散文名篇中,有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其中几篇代表作进行鉴赏,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散文的魅力。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欧阳修在醉翁亭上的经历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散文中的描写细腻而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欧阳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与外在环境相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这部作品以苏轼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苏轼的散文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一部以讽刺和讽喻为主要手法的散文集。
这部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揭示,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冯梦龙的散文通俗易懂,寓意深远,既有娱乐性又有启示性。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人们的弱点和社会现象暴露无遗,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醒。
以上几篇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不同风格和主题,它们通过对自然、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散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深刻剖析。
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古代散文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古代散文的发展
![古代散文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a098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4.png)
古代散文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古代散文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初期散文的发展古代初期的散文着重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这一时期的散文多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形式较为简单朴素。
例如《吴子兵法》中的一些章节,通过对军事策略和兵法的描述,突显了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散文反映了更多的思想和情感。
此时的散文在形式上更为灵活多样,不再囿于记叙和描写。
例如《世说新语》通过短小精悍的篇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唐宋时期的散文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是中国散文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散文呈现了更为多样化的特点。
唐代的散文以文章骨气、严谨精炼为主,注重修辞和格调的调和。
如韩愈的《师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都展现了骨气和情感的复合特征。
而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
苏轼的《东坡志林》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作品,都体现了宋代散文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四、元明清时期的散文发展特点元代以后,散文逐渐发展为杂剧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配套剧种和体裁。
明代散文则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更趋于多样化,尤其是清代的散文更加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含蓄优美。
清代的散文作品《红楼梦》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总结: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从初期的简单描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感抒发,再到唐宋时期的严谨和细腻,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多样化发展,古代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样貌。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d541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2.png)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从古代散文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散文的起源古代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书》和《礼》,它以散文体式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与古代的韵文相比,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形式上更加贴近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
古代散文的起源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散文的特点1.平实自然:古代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主,体现了古人真挚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运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庄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
2.抒情悲怀:古代散文常常通过抒发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孟子》中的《离娄上》,文中孟子以悲愤之情抒发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抱负。
3.启蒙思想:古代散文往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达启发思考的观念。
例如《管子》中的《牧民》讲述了一个城市君主的经济治理思想,从而启示读者思考和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
4.意味深长:古代散文常常采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例如《韩非子》中的《外储说左下》通过寓言的形式,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哲学。
三、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1.《孟子》:这是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总结与阐发,包含了孟子对人伦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思考,语言优美,意蕴深远。
2.《庄子》: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通过夸张、幻想等手法,表达了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3.《韩非子》:这是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文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政治制度的构想,展现了韩非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4.《列子》:这是先秦时期杂家思想家列子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人性、事理、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作品的文学价值,更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追求。
古代文言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方法
![古代文言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bc0f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古代文言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方法古代文言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
鉴赏与欣赏古代文言散文,除了需要对其语言特点和形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外,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和欣赏。
本文将介绍一些鉴赏与欣赏古代文言散文的方法。
第一,了解散文的传统要求古代文言散文的传统要求主要包括“文以载道”、“以文会友”、“炼性修身”等。
这些要求体现了古代士人对文学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欣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要考虑散文作品是否具备这些传统要求,是否能够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第二,审视语言特点古代文言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句式、词汇等方面。
文言文的句式多为主谓宾结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在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审视其语言特点,分析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第三,品味文学意境古代文言散文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文学意境,往往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来。
在欣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要留心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感受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体味其中的美感。
第四,关注思想内涵古代文言散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
在鉴赏与欣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要关注作品中所展示的思想,思考作者通过散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观点,进一步体味其思想内涵。
第五,对比其他作品在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作品,拓宽视野,提升鉴赏能力。
选取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对比剖析其差异,更好地理解文言散文的发展和演变。
第六,多角度解读一个作品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角度,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在欣赏古代文言散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展开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鉴赏与欣赏古代文言散文是一项需要一定功力和修养的活动。
通过对散文的传统要求、语言特点、文学意境、思想内涵的理解和品味,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魅力,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境界。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研究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a52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8.png)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研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纷呈,其中包括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的学派。
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其中散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体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先秦诸子散文的文体特点以及其研究的意义。
首先是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先秦诸子散文追求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他们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思想。
例如《庄子》中的《逍遥游》以及墨子的《非攻篇》等,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其次是善用比喻和形象化表达。
先秦诸子散文中经常使用比喻和寓言来阐述抽象的哲学思想,以便更好地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庄子》中的蝴蝶比喻和《墨子》中的墨子寓言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是逻辑严密而思辨性强。
先秦诸子散文在表达思想观点时,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
他们通过详细的论证和推理,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并带给读者新的思考角度。
例如《荀子》中的《劝学篇》就是一篇逻辑严密的散文作品。
最后是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和建议性。
先秦诸子散文关注实际问题,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对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提出和反思。
例如《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就是他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建议。
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先秦诸子散文可以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学术氛围。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统。
其次,研究先秦诸子散文可以从中汲取哲学智慧和思考方法。
先秦诸子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研究先秦诸子散文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先秦诸子散文具有语言简练、比喻形象、逻辑严密和实践性强等特点。
研究先秦诸子散文对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传统、汲取哲学智慧以及探究古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启示。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 解读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 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8736620f524ccbff12184f7.png)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2013-06-17 16:42:52)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
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
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与操守。
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开始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1、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家,散文作品往往集实用性、哲理性、文学性于一炉。
哲学家用散文说理,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史学家用散文纪事,产生了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历史散文是以记言记事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1)战国末期至秦汉时代,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散文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
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东汉班固的《苏武传》是非常具有文学性的散文。
(2)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它其实是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但它可划分为广义的散文范畴。
赋起源于战国,兴盛于两汉。
赋大体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
两汉时期大赋盛行,代表作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赋衰落,抒情小赋占主导地位。
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江淹的《恨赋》《别赋》等。
(3)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
全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新纪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语言高度个性化,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
我国古代散文文学价值研究
![我国古代散文文学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304010c281e53a5802ff6a.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风格分析
![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1795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a.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风格分析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其中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它的特点和美学魅力。
中国古代散文注重叙事和描写,以展现作者的感受和思想为主要目的。
而与诗歌和戏剧不同的是,散文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注重真实感和细节描写。
从一片平凡的生活中,通过散文的文字景观,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中国古代散文的描写手法具有独特的特点。
散文常常以具象化的语言,透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景物、人物和情感相融合,构建一个立体生动的形象世界。
散文作家常常运用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赋予散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其表达方式上。
中国古代散文注重平实自然的表达,追求真实而有力的语言。
散文之美,正是来自于那简练而铿锵有力的句子。
散文家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典故、引用古籍中的名句,以强化文章的意境;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营造一种自然流畅的口语风格,并且常常借助于对比、转折等手法,给文章增色。
古代中国散文注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情感和思想始终是散文的重要主题。
散文可以通过写景、写人、写事等方式展现作者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表达可以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思想的呼唤。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常常触动读者的心灵,使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其人文关怀和百家文化的融合上。
散文常常关注人的生活、命运和情感体验,传递人文关怀和关注。
同时,散文又糅合了儒、道、佛、法等各家思想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学术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通过对人文关怀和百家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散文表现出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水准。
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不仅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表达了经历、经验和情感,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d9549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9.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与鉴赏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鉴赏价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首先,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情感表达。
古代散文多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他通过对师生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师道的崇敬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的特点使古代散文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意境的营造。
古代散文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中,他通过对赤壁战场的描绘,营造出壮丽恢弘、激情澎湃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另外,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文辞的优美。
古代散文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的文笔而闻名。
文学家们通过对词语的精心选择和句式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这种文辞的优美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华,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此外,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思想的表达。
古代散文往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他通过对师道的论述,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师德的崇高要求。
这种思想的表达使古代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最后,中国古代散文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
古代散文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善恶有报》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正直、坚持原则的人物形象。
这种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具生动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苏辙散文研究论述
![苏辙散文研究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a793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e.png)
苏辙散文研究论述苏辙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苏辙的散文进行研究论述。
1. 苏辙的散文特点苏辙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苏辙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苏辙的散文作品还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德的关系。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人性、人情、道义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2. 苏辙的散文题材苏辙的散文作品涉及广泛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家国情怀、友情爱情等。
他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此外,苏辙的散文中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
他对国家兴衰、民风民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
3. 苏辙的散文意义苏辙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德等重要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辨的方式,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苏辙的散文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
他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后来的文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引用和传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4. 结论通过对苏辙的散文进行研究论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苏辙的创作特点、题材选择以及其作品的意义。
苏辙的散文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更是对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诠释。
对于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来说,苏辙的散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以上为对苏辙散文的简要研究论述,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修辞艺术分析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修辞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8a1e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7.png)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修辞艺术分析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修辞艺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修辞艺术是指文学作品中利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装饰和艺术处理来达到表达意义、增强感染力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散文中,修辞艺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也使作品更具审美价值。
以下将从一些典型的修辞艺术出发,分析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修辞艺术。
首先,对比是中国古代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比表达事物的对立或相反的特点,使作品更具冲突感和鲜明的对比效果,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太白诗稿》中的《登岳阳楼》描述了登楼的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境,通过对比传达了登楼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比喻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借用形象、事物或动作进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史记》中的《屈原列传》中使用比喻手法来描绘屈原思乡之情,将江水比作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沉和凄美的感觉。
再次,排比是中国古代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结构的词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作品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例如《鲁迅全集》中的《狂人日记》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时,通过排比手法来强调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恶劣程度,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力。
此外,古代散文中还广泛使用了象征、倒装、夸张等修辞手法。
象征是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的概念,给作品增添深度和隐喻。
倒装指的是改变词序的顺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夸张则通过夸大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强调事物的特点。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中国古代散文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修辞艺术丰富多样,通过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处理,更是对人物情感、社会现象的把握和表达,使作品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价值。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ce9b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7.png)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以记述游历见闻为主的文学作品,通常
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游记。
其创作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描写生动、细腻。
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善于描写景物、
人物、生活场景等,以鲜明、生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
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叙事流畅、自然。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通常流畅、自然,很少出现生硬、死板的叙事方式,常常以轻松、活泼的语言描述游历
过程,打动读者的心灵。
三、融合文化、宣扬思想。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不仅是一种记录见
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作者会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描述文化遗产、历史名胜、民俗风情等,从而宣扬思想、传承文化。
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表现出
真挚的情感,诚挚地记录着游历的点滴,将个人感悟与读者分享,让
读者更深刻地体验游历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心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生动有趣的
文学作品,通过真实而直观的记录,反映出旅行的诸多魅力,让读者
更好地领略丰富多彩的人间风景。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7fd0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6.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散文”何谓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文体,“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相当模糊。
在《中国散文通史总序》中,我曾经对“散文何谓” 这一问题做过简要分析,最近又有更多的思考,想再做一些补充。
首先,以韵律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韵文”相对称。
古人曾经在“韵”“散”区别的意义上,界说“诗”与“文”两种文体,有时称为“韵语”和“散语”;有时称为“诗律”与“散文”; 有时则分辨押韵与不押韵,将不押韵的文本称为“散文”。
但是,在中国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否有韵律,并不足以区分“诗”与“文”,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即散文。
其次,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骈文”相对称,排比俪偶为“骈文”,散行直言为“散文”。
“散文”与“骈文” 相对称的文体意义,到南宋时开始逐渐确立,并大量使用。
如吕祖谦认为:“散文以深纯温厚为本,四六须下语浑全,不可尚新奇华巧而失大体。
”他说的“四六”即指骈文。
但是,奇偶相生、骈散相杂,原本就是汉语文章的特点。
因此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骈文容有散行之气,散文也不乏骈偶之语。
周必大早就认识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
”所以今人也常常以“散文”统称散体文与骈体文,甚至统称赋,并从学理上探求其相通相融,认为古典散文的研究应该包括骈文和赋在内。
第三,以典籍目录作为分类标准,“散文”隶属集部典籍,经籍、史籍、子籍之文不属于“散文”。
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基本上采取了这一选文标准。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或称“古文”)。
经籍如《尚书》《春秋左氏传》,后人称为“史传散文”;《论语》《孟子》,后人称为“诸子散文”;即便《礼记》中的诸多篇章,也进入后人的“散文”视野。
所以刘熙载说:“《六经》,文之范围也。
”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早就形成一个以经部为源头与规范,史部、子部分流殊派,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文言散文的审美特点与作品赏析
![文言散文的审美特点与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7e3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a.png)
文言散文的审美特点与作品赏析
一、文言散文概述
文言散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较为自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
与诗歌相比,文言散文更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句法结构的塑造,既具有韵律感又体现了语言的美感。
二、文言散文的审美特点
1.庄严典雅:文言散文常用满足音节平仄、声调起伏的句子结构,使其显得
庄重而高雅。
2.情景交融:通过精细描写和运用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形象、富含情感色
彩的场景。
3.言简意赅:以具有深意而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给读者留下诗意般
余地,引发想象力和思考。
4.典拟妙喻:运用典故引证或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三、著名作品赏析
1.《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与行为。
它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教化,使读者在朴素文字中感受到智慧与真理。
2.《庄子》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以幽默诙谐、富有哲理和隽永的语言风格著称。
通
过多样的寓言故事和比喻手法,揭示人生哲学和自然观念,引导读者超越现实
世界思考人生意义。
3.《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文言散文的巅峰之作。
其独特的描
写技巧、复杂的情节结构以及对人性和社会命运的深入剖析赋予了作品极高的
审美价值。
四、结语
文言散文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吸引着众多读者,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对其审美特点与一些著名作品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古老而
珍贵的文学形式。
古代散文的特点与力
![古代散文的特点与力](https://img.taocdn.com/s3/m/b7cbcd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d.png)
古代散文的特点与力古代散文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以诗或词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
它以散漫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古代散文的特点与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了解。
一、特点1. 自由性:古代散文不受格律的限制,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押韵要求,可以自由发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自由性使得散文能够更加直接而自然地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给人以亲近和共鸣的感觉。
2. 抒情性:古代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通过描写人生、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景物、事物和事件,反映人类的喜怒哀乐,展示作者的感情世界。
散文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让读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发共鸣。
3. 独特的修辞手法:古代散文中广泛运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象征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抒发时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古代散文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广泛地抒发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等的揭示和批判,古代散文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还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和人类痛苦的思考和呼喊。
二、力量1. 触动人心:古代散文以其真实、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式和真挚、深入的情感表达,能够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
通过让读者感同身受,古代散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激发读者的情感。
2. 传递思想:古代散文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和批判,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主张,激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社会与人类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3. 塑造文化:古代散文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传递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古代散文的力量也体现在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塑造方面。
4. 形成时代烙印:古代散文作为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背景,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时代烙印。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沉淀。
高中语文学科的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
![高中语文学科的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1abd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9.png)
高中语文学科的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们在内容、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审美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散文形式,它多以散文的方式叙述感情、记叙事物和抒发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古代散文以文章清丽、别具一格、意境深远著称,其特点如下:1. 浓厚的思想内涵:古代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生活、艺术、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展示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例如,王阳明的《传习录》中表达了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蔡琰的《清平乐》中表达了对人生痛苦的思考。
2. 华丽的修辞手法:古代散文追求音韵和修辞的优美,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比如,韩愈的《师说》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视其所明,听其所闻,故应于治”等。
3. 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代散文追求意境的营造和节奏的掌握,常常通过描绘风景、写景、抒发思绪等方式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江山变幻,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指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一种散文形式,与古代散文相比,更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它的特点如下:1. 平实的叙述风格:现代散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叙述自己的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平凡人的活动经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 真实的社会反映:现代散文反映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其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3. 个性化的审美追求:现代散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注重个人独特的表达风格和观念,强调个体对于生活、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独立思考。
古代散文与小品文研究
![古代散文与小品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13a1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3.png)
古代散文与小品文研究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散文和小品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两大流派,对于中华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古代散文与小品文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它们的特点、地位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散文的特点及地位散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和《乐府诗集》中的一些散文篇章。
散文以其灵活的结构和多样的表达方式,成为古代文学中最自由的体裁之一。
散文的特点一是平仄自由。
与诗歌不同,散文对平仄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自由运用,以适应不同的叙述需求。
二是内容广泛。
散文的题材多样,既有抒情、叙事,也有议论、描写等形式。
三是言简意赅。
散文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通过简洁的文字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通过描写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小品文的特点及地位小品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与散文相似,但也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小品文通常以言语简洁、行文流畅为特点,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品文的特点一是篇幅短小。
相较于散文的篇幅较长,小品文以精炼的文字表达,善于通过短小的篇幅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二是意境独特。
小品文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感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三是风格多样。
小品文的风格多样化,既有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又有饱含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
小品文在古代文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是文人士大夫们倾吐心声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观察和思考的工具。
同时,小品文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现代散文的形态和风格。
三、散文与小品文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散文和小品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两大流派,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它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演化为现代散文的重要源泉。
现代散文在形式和语言上都受到了古代散文的影响。
古代散文精读解密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力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
![古代散文精读解密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力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9b64c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3.png)
古代散文精读解密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力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散文作为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读者。
本文将对古代散文进行精读解密,探索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力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
古代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理论为古代散文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而到了汉代,杂家文学更是推动了散文的繁荣和成熟。
散文以自由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有平淡的生活写照,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思维方式。
古代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浓郁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散文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
例如《管子》中的“君民相亲,父子相安,夫妇相爱”体现了古代散文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强调了人们应该相亲相爱、和谐相处。
又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进取,追求知识和智慧。
这些思想观点贯穿于古代散文之中,使其成为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重要媒介。
古代散文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生活的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诸如《庄子》和《列子》中的“逍遥游”、“胥靡所倚,而不可倚于物”的描写,以及《山海经》中对于山川地理的描绘,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古代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思想。
受制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古代散文也带有一定的思想启示。
在乱世中,古代散文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例如《明儒学案》中明代士人杨继盛的故事,描述了他在混乱的朝代中坚守信仰、追求正义的精神,传递了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又如《醒世恒言》等明代短篇故事,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揭露,提出了人们应该正视社会问题,改变自身的思维和行为,实现社会进步的启示。
通过精读解密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力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十、劝勉告诫,日日更新:箴铭文
箴文是指纠正人的缺点、过错的文字。 ※ 官箴,是臣下对君王或其他上层掌权者所作的劝谏文,常常“反复 古今兴衰理乱之变,以垂警戒,使读者惕然有不自宁之心。” 私箴,专门用来针砭自身的缺点、过失,以图自警自戒,语言一般通 俗易懂,朴实无华。 曾 铭,最早的铭文镌刻或题写在日常器物如几、席、觞、豆之类上面, 文字都十分简短。 1、铸金刻石的记功或颂德的文字,发展下来便是后世的碑铭、墓志铭; 2、一种警戒性的文字,题写或勒刻在身边日常器物或居室的称做器物居 室铭,立石勒刻在某些名山大川的称作山川铭,题写后置于身边坐旁以 备随时观赏提醒自己的称为座右铭。 刘勰《文心雕龙· 箴铭》: “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铭文也必简而深”。 《字书》:“戒者,警敕之辞,字本作诫。”由此可见,戒文的作用在 于警戒后辈或劝世警世。体式有韵文、散文两类。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七、哲理反思,感喟针砭:论说文
〖
姚鼐:“论辨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诏后世。孔、孟 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 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 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 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 “论”刘勰在《文心雕龙· 论说》篇里指出:“述经叙理曰论。” 封 〖 “辨”,通辩,通常是通篇驳论,不同于有破有立的一般论文。 ※ “议”,又称驳议,也是一种反驳、辩论性的文体。 “原”,是议论文的一种,皮日休说:“夫原者何也?原其所自始也。” “解” (释、考) ,是指解释疑难的文章。 “说”,“游说”之辞 ;解说经义,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某种道理;某些 杂文、杂感的性质;读书随笔、札记。※ 有的以“读”字入题,如皮日休的《读〈司马迁〉》,就好比现在的读后感; 有的以“订”代“论”,如王充的《订反》,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论鬼》, 有的干脆没有什么文体标志,如顾炎武的《廉耻》。
中国古代散文
※
研
究
主 讲?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散文
(一) 学习古代散文很重要
1、古代散文是学习古代文学的起点
治古代文学应从治古文入手!
2、古代散文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主体
唐代而言:散文的数量是诗歌和小说的2/3。唐诗(清曹寅、彭定求等奉 敕编纂《全唐诗》900卷、日本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全唐诗逸》3卷、 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2卷,孙望《全唐诗补逸》20 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陈尚君《全唐诗补编》60卷)有3200家共 1006卷、53200首诗、600万字,唐代小说(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125卷、 2114篇、214.6万字,而唐代散文(周绍良《全唐文新编》)有5073家、1000 卷、34742篇、2002万字。如果论质量和成就,韩柳散文不亚于李杜诗歌,晚 唐小品文不亚于唐传奇。 〖 〖
(二)鄙人的意见
1、定型期:先唐散文 2、范型期:唐宋元散文 3、转型期:明清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六、忘情山水,闲情隐逸:杂记文
〖
曾国藩:“所以记杂事者。如《礼记· 投壶》、《深衣》、《内 则》、《少仪》,《周礼》之《考工记》皆是。后世古文家修 造宫室有记,游览山水有记,以及即器物、记琐事皆是。” 台阁名胜记 亭堂楼阁城渠落成,或观览某些名胜古迹后写 的纪念文章。 天 山水游记 记叙自己游山玩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专门文章。徐 书画杂记 专门为记述书画、器物而题写的文章。 人事杂记 以记人叙事为内容的文章。 读书杂记 主要记录阅读的书籍中的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 学资料、文字考证等。
2、对散文的本质的认识被怪圈“圈住” “工具”和“美文”
散文的真实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 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 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 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 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 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
(二)文体概念的发展
2. 魏晋唐宋:“散文”相对“骈文”讲,也是广义的,指那些单行散句, 不拘对偶、声律的语文体,即唐宋以后所称的“古文”; 3. 明清:与诗歌、骈文、小说、戏曲及实用文相对;已经具备了现代 “散文”的概念。
1. 先秦两汉:“散文”相对于“韵文”讲,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无韵的文字;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一)词语概念的发展
1. 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繁采扬华,万色隐鲜。 (西晋木华《海赋》)
2.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文心雕龙·明诗》)
3. 此经梵书,并是偈颂。先之译者,多作 散文。( 唐代宗李豫《大乘密严经 序》)
4. 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1、散文被“歧视”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评论起文学类别 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 “敬陪末”之感。……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乎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 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 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九、背景引导,情趣生发:序跋文
〖
姚鼐:“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 《文言》、《序卦》、《杂卦》之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 《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余诸子,或自序其 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 余撰次古文 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 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 国策序》一篇,著其概。” 写法较为灵活自由:或叙、或议,或描写、或剖析、或说明、或议论、 或赞颂、或挟击,兴之所至,文无写格。 欧 ※ 姚鼐:“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 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 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 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 主要特点 不论是勉励、规劝、安慰,或者是发表自己的理想、识见,都 应该该充满着真挚的感情,言之有物,注意分寸。
(一)代表性的意见
1、“三分法” :(1)成体时期先秦到南北朝 ;(2)成熟时期 从隋唐到明中叶以前 ;(3)分化时期从明中叶到五四以前 ; 2、“四分法” :(1)应用性散文阶段 ;(2)试图给散文以相对 稳定形式的阶段 ;(3)成熟阶段;(4)因袭与创新的冲突期; 3、“六分法” :萌芽与成型 ;发展高潮 ;演变和发展的高峰 ; 革新与骈化 ;鼎盛 ;因袭与迁变。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三) 古代散文“难”
“艺术莫难于古文”
苟无其材,虽务学不可强而能也;苟无其学,虽有材不能 骤而达也;有其材,有其学,而非其人,犹不能以有立焉。 古文之传,与诗赋异道:魏晋以后奸佥污邪之人,而诗赋 为众所称者有矣,以彼瞑瞒于声色之中,而曲得其情状,亦所 谓诚而形者也,故言之工而为流俗所不弃。若古文则本经术而 依于事物之理,非中有所得不可以为伪,故自刘歆承父之学, 议礼稽经而外,未闻奸佥污邪之人,而古文为世所传述者。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四) 如何学习古代散文
1、切实把握古代散文的概念、特点、演变
2、牢牢掌握学习和研究的具体方法 我的研究方法很笨,常是拿来作品反复诵读、揣摩、体味, 然后作注作译作评。虽不如退之“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之 精,却也深知元亮“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乐。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二、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
(三)将古代文体纳入现代分类之中
1、记叙性散文:(1)记人类,传记、行状、碑志、杂记,(2)叙事类,史 书历史散文、一般叙事散文,(3)写景类,纯记游者、借景述理者;(4)状 物类,客观介绍者、借物抒情者和托物明理者;2、说理性散文:论、说、辩、 原、解、释等;3、实用性散文:(1)公文,诏令、奏议等(2)日常实用文, 书信、赠序、序跋、哀祭 。
散文是老年,小说是中年,诗歌是青少年。
散文试人真诚,小说试人才智,诗歌试人激情。 散文真善美,小说善真美,诗歌美善真。 (《散文梦》)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人生华妙,世象纷披,缪斯女神用诗展示锦心绣口,咏叹讽颂; 用小说铺叙悲欢奇,衣冠优孟,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诸种 身眼手法,别具风韵,各有千秋。而远精微,无所不窥,无所不 亲的,却是散文这一族。 散文显示宇宙广袤悠邈,造物神秘,人工的瑰丽,空间无边无际, 时间无始无终无穷。散文也反映心灵世界辽阔深邃,可以注视当 今,回眸过往,放眼未来。可以抒狂想,叙欣悦,寄幽情。歌之, 颂之,责之,笞之,哀之,哭之,手之舞之,足之蹈鸟共笑啼。 (《妙哉散文》)
(三)散文与诗歌、小说、戏曲有什么区别呢?
散文像一阵风掠过心田;小说像一场透雨;诗歌像电闪雷鸣。还可以再 打比方: 散文是夜曲,小说是交响曲,诗歌是交响序曲。 散文是散步,小说是说话,诗歌是说梦。 散文是记挂,小说是记述,诗歌是畅想。 散文是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小说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诗歌类乎性 冲动。 散文:哀命运之多艰,小说:苦与求精结合。在语言运用上,中国古代散文力图用 最少的文字获取最精粹的内涵,从而达到最大的艺术密度; 2、章法上:散与聚的结合: 定主、宾之序,掌均变之衡,征节奏之美,懂疏密聚散,知大小曲 直,驭圆缺参差,见开合呼应,求从顺自然。 3、审美上:实用与审美结合。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五、中国古代散文发展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八、社会营运,个体沟通:书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