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调研报告
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情况汇报一、汇报目的为了总结生态损害赔偿工作的进展,全面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赔偿制度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特向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工作的情况。
二、工作进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备受重视,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年来,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制度建设方面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损害赔偿相关的法规和文件,比如《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条例》等,为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强了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设,完善了相关的赔偿标准和程序。
2. 实践应用方面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在生态损害赔偿工作中积极探索,为受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赔偿。
一些先进的地区已经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并开展了一些生态损害赔偿案例,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宣传推广方面为加强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了相关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存在的问题1. 制度的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较为完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确定生态损害赔偿额度、赔偿程序的操作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 经验不足由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相对较新,各地区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经验积累,一些地方还存在赔偿对象不清晰、赔偿金额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3. 社会参与度不高尽管在宣传推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社会公众对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了解和参与度仍然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四、下步工作计划1. 完善制度针对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赔偿标准和程序,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提高操作性和适用性。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
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草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原生态区,其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当地草原生态补偿的推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
这里的草原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锡林郭勒盟草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原退化、沙化等。
三、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现状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
在锡林郭勒盟,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工程、草畜平衡政策等措施,对草原进行了一定的生态补偿。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草原退化的速度,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四、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补偿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生态补偿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未能全面覆盖所有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群体。
2.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投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资金滥用、挪用等现象。
(二)原因1. 制度设计不够科学: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2. 资金来源单一:目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3. 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不够,导致牧民对政策了解不足,同时执行力度不够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改进策略(一)完善政策制度1.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
生态补偿情况汇报
生态补偿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单位生态补偿工作的安排,现就我单位生态补偿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生态补偿基本情况。
我单位自去年开始实施生态补偿工作以来,已经完成了生态补偿对象的确定、
生态补偿费用的筹集和生态补偿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目前,生态补偿基金已经筹集到位,生态补偿方案也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二、生态补偿项目进展。
1. 生态修复工程,我单位按照生态补偿方案的要求,已经启动了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目前,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施工准备阶段。
2. 生态保护项目,在生态补偿方案中,我单位还承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
项目,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涵养、土地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这些生态保护项目也已经启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生态补偿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生态补偿工作的效果,我单位已经建立了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机制,对
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保护项目进行了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生态补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得到了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单位将继续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加大对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保护项目的投入力度,确保生态补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实施。
以上就是我单位生态补偿情况的汇报,请领导审阅并指导后续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致。
敬礼。
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调研报告
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县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实践,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提出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4条建议,以期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红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基于“受益及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
20XX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几年来,转移支付范围不断扩大,金额不断增加,但实践中还存在补偿不规范、补偿形式单一、补偿主体对象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县级生态补偿仍处于探索阶段。
**县作为国家生态县,在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县生态补偿实践现状(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20XX年,县政府召集环保、财政等部门,共同会商出台了系列生态补偿文件。
(1)出台《**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全县共划定6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特殊物种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2)出台《**县20XX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和《**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严格保护运西自然保护区、自然恢复与修补射阳湖湿地等特殊生态产业区、生态重建与恢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工作任务,采取了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生态补偿等六条措施。
(3)出台《**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生态补偿资金补助原则、范围、分配因素等。
(二)探索生态经济补偿。
20XX年初,县财政局会同县环保局根据**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以补助河道、河塘清淤项目为重点对象,拟定了**县20XX年度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案,并以宝财预〔20XX〕9号文件予以明确,安排资金2268万元,其中20XX 年度省级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045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1223万元,专项用于河道、河塘清淤项目。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十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十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生态补偿的情况及其实施情况,采集相关数据以评估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
生态补偿是指政府或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时,通过向生态环境提供相应的物质、非物质或资金补偿,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生态补偿的实施情况1. 生态补偿的实施主体:根据调研数据,目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
2. 补偿标准的制定:补偿标准的制定主要以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补偿物质的成本以及补偿机构的意见为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补偿标准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3. 补偿对象的确定:大多数地区采取的是按面积、按产量和按污染物排放量三种方式对补偿对象进行分类和确定。
同时,一些地区还对能源企业、水利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损害实行生态补偿。
4. 补偿方式的选择:生态补偿的方式包括资金补偿、物资补偿和生态效益补偿等多种形式。
当前资金补偿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是物质和服务的补偿也逐渐得到重视。
二、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评估1. 生态补偿的影响:生态补偿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当前生态补偿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的不统一、补偿资金的管理、政策执行的缺乏透明度等。
3. 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必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考核,完善补偿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三、生态补偿政策的发展趋势1. 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生态补偿制度应从资金补偿向生态效益补偿转变,同时加强补偿对象的分类和标准制定。
2. 提高公众参与:应设立生态补偿公益基金,增加公众的参与度,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操作性和透明度。
3. 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补偿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福建、浙江两省生态补偿调研报告070204
福建、浙江两省生态补偿调研报告070204第一篇:福建、浙江两省生态补偿调研报告070204赴福建、浙江关于生态补偿调研报告为建立我省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1月16日-19日,由省环保局治江副巡视员带队,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局生态处、省环科院等相关单位一行7人组成的调研小组,赴福建省、浙江省就生态省建设、生态补偿工作进行调研学习。
现将生态补偿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福建省生态补偿情况福建省是全国率先开展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2003年开始在九龙江、闽江和晋江流域开展生态补偿的探索。
其主要做法如下:1、搭建“成本分摊、比例补偿、双向激励、项目带动”的环境补偿机制框架。
——成本分摊。
上游地区生态重建成本是上下游行政区分摊的基础;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前者是指上游地区生态治理和保护投入中的公益部分,后者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造成的间接损失。
——比例补偿。
根据上下游地区的取水量、负担能力以及支付意愿确定分摊率和补偿金。
根据上下游财力的对比、上下游的水量和水环境容量比例、省级政府与双方的谈判态度等多因素,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比例。
——双向激励。
上游对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公益性投入越多,下游受益越明显,补偿金额越大;上游对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公益性投入越少,造成行政交界面水质超标,甚至造成跨界水污染事件,上游对下游实施经济赔偿。
上游政府财力不足,投入减少,下游政府也按比例减少补偿。
——项目带动。
生态补偿金应以新增项目为载体,分项目按比例进行补偿,建立项目带动机制、项目责任考评机制等。
2、按比例建立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005-2010年,闽江流域每年安排5000万元,其中福州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三明、南平市各配套500万元,每年合计2000万元,由省财政设立专户管理,省发改委每年安排1500万元、省环保局每年安排1500万元。
这笔资金专项用于闽江流域三明、南平段的综合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方面,补助金不是一次性拨发,在项目认可时拨60%,中间阶段拨30%,最后验收时拨10%。
生态补偿
关于生态补偿工作情况的汇报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环境无价、资源低价、商品高价"的价格体系,助长了资源开发者把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转嫁给社会,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凭借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环境资源的利用或破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退化和破坏日益加剧,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不断探索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试点范围。
我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方式和管理模式,开展了有关生态补偿需求及政策研究等相关工作。
一、国家开展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是明确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使生态保护经济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制度安排,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同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要求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等部门开始酝酿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地方逐步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等四个领域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存在的问题1. 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区标准过低,不足以覆盖生态环境修复所需的成本,让生态补偿成为名义上的制度,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2. 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部分地方在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上存在不透明的问题,不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用途和成效,容易造成资金被滥用或浪费,导致生态补偿的效果变得不明显。
3. 生态补偿项目“一刀切”现象严重在一些地方,生态补偿项目经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差异,导致生态补偿效果不尽如人意。
4. 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目前生态补偿主体不够明确,责任也不够清晰,导致一些生态补偿项目难以落实,效果不明显。
5. 生态补偿项目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生态补偿项目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统一各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其能够覆盖生态环境修复所需的成本,实现生态补偿的有效推进。
这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成本情况。
对于生态补偿资金使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确保其使用透明公开。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公开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3. 鼓励创新,避免“一刀切”现象为了保证生态补偿项目的落实,需要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责任,明晰责任界限,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参与生态补偿工作,配合完成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任务。
5. 加强专业技术支持,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在生态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专业技术支持,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建立专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团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生态补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政策的调研报告
城乡发展一体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由于受湖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多重压力,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了湿地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生物栖息地受到人为破坏等问题。
2012年,江西省制定出台《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使湿地资源的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给予补偿。
我们就如何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政策进行了调研。
一、鄱阳湖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一)湿地权属难以厘清。
当前鄱阳湖湿地没有确权,湿地权属均在乡、村,归集体所有,无法落实到个人;滨湖各县在权属问题上即存在历史插花地带,又有丰水期捕捞区域习惯问题;因存在无土渔民,他们可在历史形成的捕捞场所捕鱼,但对捕捞场所没有所有权;此外,鄱阳湖大大小小的子湖泊数量非常多,许多湖泊由多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甚至乡镇共同管理,各自管理的范围相互交织,有的甚至还存在纠纷,厘清湿地权属相当困难。
因此,实行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在补助对象上无法与湿地面积一一对应。
(二)湿地管理呈现多头。
鄱阳湖滨湖区牵涉3个设区市,有15个县(市、区),101个乡镇,8个农场,68516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6期口张胜张彬个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涉及人口128.4万,湖泊湿地面积共计611.18万亩。
鄱阳湖湿地资源丰富,存在分别以植物资源为主、鸟类资源为主和鱼类资源为主的保护区(湿地公园),在湿地区域管理上呈现了省、市、县三级管理,各自拥有管理区域,在湿地业务管理上呈现部门多头管理,林业、农业、水利、环保、卫生、国土等等部门均有管理权限,其中最主要的是林业和农业部门。
林业有归省级管理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归县级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10个。
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情况汇报
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在此向大家汇报生态补偿资金的管理情况。
自从我担任这一职务以来,我们团队在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接下来,我将就我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
首先,我们团队在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我们成功筹集了一定数量的生态补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资金的使用得到了严格的监管和审批,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
其次,我们在资金使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例如,在某某地区,我们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开展了湿地保护工作,成功恢复了一大片湿地生态系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发现资金使用不够灵活,导致了一些项目的进展缓慢。
其次,监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在资金使用的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其次,我们将优化资金使用的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以改进,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生态补偿的报告
生态补偿的报告1. 引言生态补偿是一种旨在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管理政策。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进行补偿,以保护和增加生态系统的价值。
本报告旨在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与效果。
2. 生态补偿的背景2.1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提供和维持。
包括供给性服务(如食物、水资源)、调节性服务(如气候调节、水净化)和文化性服务(如旅游、休闲娱乐)。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是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基础。
2.2 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原则生态补偿是在自然资源使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建立平衡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核心原则包括公平性、补充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当根据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进行相应的补偿,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3. 生态补偿的应用案例3.1 湿地生态补偿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洪水调节、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湿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鼓励湿地保护和恢复,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3.2 森林生态补偿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调节和碳储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森林资源,一些国家实施了森林生态补偿政策。
比如巴西通过森林保护项目和碳交易市场,鼓励森林保护和可持续林业发展。
4. 生态补偿的效果评估生态补偿的效果评估是判断其实施效果和改进方向的关键。
评估指标包括补偿政策的合理性、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量和质量等。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分析,可以评估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生态补偿的挑战与展望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监管不到位、补偿标准不统一和补偿资金的使用效果不明显等。
同时,生态补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如技术创新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为生态补偿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可能。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估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认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补偿这个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补偿,为什么需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一、什么是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指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或损失时,通过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补偿的实施可以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生态补偿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减少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其次,生态补偿可以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最后,生态补偿可以促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需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是必要的。
我们都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球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提供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而这种模式已经开始崩溃。
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可以在以下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使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一种受人们珍视和保护的资源。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鼓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公民的参与度和社会认知度。
最后,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杠杆的协调,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效果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在一些地方得到了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湖南、广西、云南、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地区都已经实施了不同形式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这些地区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些效果。
首先,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良性协同。
例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等生态重点区域,可以通过购买生态资产获得的收益,增加公共收益来增加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维护的费用、人力、技术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调研报告范文
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调研报告范文一、基本情况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主要是对省级公益林进行补助,我县共有公益林万亩,每年补助资金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护林员工资;二是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根据年度全市森林覆盖率、各县区森林覆盖率、年度新造林面积等数据考核测试,由市局对各县区统一进行奖补,年返还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资金为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廊道绿化、荒山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和抚育。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情况我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未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沿用的省市的制度文件。
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专项资金,规定用于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支出补偿的资金,主要用于管护人员劳务费、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补植和抚育等管护支出。
补偿标准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1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
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对低于全市森林覆盖率的县区,按照每低1个百分点30万标准计算缴纳生态补偿数额;森林覆盖率每超出全市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补偿20万元,同时根据各县区年度森林覆盖率增长幅度及新造林面积给予补偿奖励,由市局组织落实施。
三、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我县主要用于护林员工资。
在公益林护林员的配备上,我县原则上按每亩左右设一名护林员的标准确定,具体人员根据当地实际合理配备。
护林员的配备一般以村为单位,对于地点分散、面积较小的生态公益林实行跨村看护。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贫困户优先”的原则选聘护林员。
护林员工资根据林业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标准及当地农村收入水平、管护面积大小、管护难易程度等情况确定,做到公平合理。
乡镇林业站会同财政所在当地金融机构为护林员设立储蓄卡,由财政所将护林员工资直接发放到护林员个人手中。
2022年我县共有护林员人,年平均工资元,其中人为贫困户。
水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水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水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开发活动,如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开采地下水等,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修建水库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
水库的蓄水会改变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水温等水文条件,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同时,水库淹没大片土地,可能破坏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引水工程可能会改变区域水资源的分布格局。
过度引水可能导致水源地的生态失衡,如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干涸、河流断流等,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开采地下水如果不加节制,可能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平衡和生态环境。
此外,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意义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对生态保护者或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利益受损者给予合理的补偿,以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和生态效益的公平分配。
在水资源开发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平衡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开发者征收生态补偿费用,可以促使其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保障生态保护者的合法权益。
那些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机会或承受损失的地区和人群,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从而提高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的补偿资金分配,可以缩小因水资源开发而导致的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生态补偿专项情况汇报范本
生态补偿专项情况汇报范本
尊敬的领导:
我司生态补偿专项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
成绩。
现将专项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自专项启动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生态补偿专项的立项工作,
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开展了
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为后续的生态补偿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相关部门的生态补偿资金,并
且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规定进行了使用。
资金主要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确保了资金的合理有效
使用。
三、生态修复工程进展。
我们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成功恢复了部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四、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积极推动了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生态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并开始了相关的建设工作,为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我们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巡护和宣传教育,有效减少了野生动植物的非法捕捞和破坏行为,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以上就是我司生态补偿专项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谢谢!。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Viewpoints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乐天中跨地域的河流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增大,为此建立跨地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迫在眉睫。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为例,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自西向东流经皖浙两省。
新安江是安徽省境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河流,是黄山市人民的母亲河。
同时新安江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其在两省交界处经街口流入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
新安江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地带,流域人口100多万人。
新安江流域上游的行政区域为黄山市和绩溪县,下游行政区域为浙江省杭州市。
相关概念的界定(1)生态补偿的内涵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内涵众说纷纭,国内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
权威学者有王金南教授,他认为生态补偿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二是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概念,即利用经济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予以补偿,相当于绩效奖励或赔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等,包括重要类型(如森林)和重要区域(如西部)的生态补偿等。
还有较为权威的概念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列为生态补偿试点的四个领域之一)。
(2)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跨界污染,采用公共财政或市场化手段来调节生态关系密切但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弥补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在国内外出现了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损害,由开发企业或者利用者向受损生态环境单位支付一定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用,以弥补和修复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和政策文件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补偿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但在实践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补偿标准不够科学、补偿资金管理不规范、补偿对象难以确定等。
二、选题意义研究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投资和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对生态环境损害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索生态环境补偿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2.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分析当前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包括补偿对象的确定、补偿标准的科学制定、补偿资金的管理和分配等。
3. 生态环境补偿实践:对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补偿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优化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生态环境补偿实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专家访谈,了解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事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践者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议和意见,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情况汇报
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上级要求,现就我单位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汇报。
自去年以来,我单位在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一、资金使用情况。
自去年以来,我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合理使用。
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方面,确保了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二、项目进展情况。
在生态补偿资金的支持下,我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
比如,在某某地区,我们开展了水土保持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另一个地区,我们进行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有效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资金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地管理生态补偿资金,我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程序,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
其次,加强了对项目的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项目实施中存在一些效率不高的情况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规划,确保项目的实施更加科学和合理。
综上所述,我单位在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最大化效益。
谨此汇报。
此致。
敬礼。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1 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状况的改善。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
这种状况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不仅使中国的生态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便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和政策。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和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等的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政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此外,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积极试验示范,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措施。
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与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建立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基础、实践基础和政治意愿。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情况汇报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我单位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单位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我们将生态保护纳入了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并不断完善和落实。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其次,我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我们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中,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还注重对相关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并通过合理的补偿机制,激励各方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形成了良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普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包括举办生态环境讲座、开展生态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最后,我单位将继续加大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单位将继续致力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单位生态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生态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调研报告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基于“受益及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党的十*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
20XX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几年来,转移支付范围不断扩大,金额不断增加,但实践中还存在补偿不规范、补偿形式单一、补偿主体对象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县级生态补偿仍处于探索阶段。
__县作为国家生态县,在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XX年,县政府召集环保、财政等部门,共同会商出台了系列生态补偿文件。
(1)出台《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__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全县共划定6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特殊物种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233.25平方公里,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2)出台《__县20XX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和《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严格保护运西自然保护区、自然恢复与修补射阳湖湿地等特殊生态产业区、生态重建与恢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工作任务,采取了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生态补偿等六条措施。
(3)出台《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生态补偿资金补助原则、范围、分配因素等。
20XX年初,县财政局会同县环保局根据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以补助河道、河塘清淤项目为重点对象,拟定了__县20XX年度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案,并以宝财预〔20XX〕9号文件予以明确,安排资金2XXX万元,其中20XX年度省级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XXX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1XXX万元,专项用于河道、河塘清淤项目。
20XX年6月10日,财政通过结算往来拨付预付资金1XXX万元。
目前__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生态经济补偿的项目有:(1)开展湿地保护工程,完成__湖水环境状况调查。
(2)开展生态中心建设工程,建设__运西湿地森林生态中心。
(3)开展有机、绿色食品建设工程,建设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以上。
(4)开展大气污染整治工程,实施在生态红线区内的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或停用。
(5)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
(6)开展碧水工程,疏浚河道。
(7)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关闭或搬迁自来水厂周围的厂家、住户等污染源。
(8)开展环保监控能力建设工程,建成潼河水厂水质监测站。
第一,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坚决限批“两高”项目,严批水污染项目。
第二,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以持续改善水、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围绕噪声、扬尘、水环境、工业企业排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第三,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优先发展有机农业,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使污染物在农业系统内得到循环利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四,加强水环境治理,打造良好水环境。
20XX年累计投入5XXX万元,建设污水管网33.54公里;累计投入XX.X亿元,用于全县XXX个镇区河道、河塘清淤,共挖掘土方1XXX万平方米,有效净化了我县的水资源。
由于__财力不丰、生态补偿机制尚在探索阶段等原因,我县生态补偿措施还不能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生态破坏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退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在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目前生态补偿标准是以政府及财政支付能力为基础确定的,没有充分考虑保护湖泊、湿地等给农、渔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补偿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县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投入、优惠贷款、社会捐赠等渠道明显缺失。
20XX年县生态补偿资金只有20XX多万元,对生态保护只是“杯水车薪”。
如我县许多保护区、湿地产权不明晰,存在较大争议,影响了补偿机制的建立。
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核算体系、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生态补偿标准等问题尚未取得共识,缺乏统一、权威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
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商平台和机制。
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省财政厅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向我县下达生态补偿补助资金,直接受益者是政府。
当集体土地被划为保护用地时,为生态保护作出直接贡献而利益受到损害的农民没有得到直接的资金补偿。
生态补偿对象、范围、标准和方式的确定,主要以政府决策为主,没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的机制,尤其作为生态保护主要实施者的农民和渔民没有参与。
生态补偿范围主要指应当得到补偿的地域范围。
在我国现行生态补偿实践中补偿范围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标准,通常确定依据是江河源头、河流上游区域,或矿区、林区和山区等,边界范围含糊。
在我县,生态红线区域主要是保护区、湖泊和湿地,但具体到镇村和农户,难以确定。
另外,尽管我县出台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的分配也将进行考核。
但是,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生态保护的效果没有直接挂钩,没有建立补偿资金的生态保护效果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县20XX年度安排2XXX万元用于河道、河塘清淤项目,但属于“面上撒胡椒”工程,对生态补偿做得好的乡镇未给予倾斜,生态补偿政策效果不明显。
总体来看,我县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根本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理论上就是实行生态保护经济的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者能享受到其成果带来的经济利益,并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从而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生态功能的生产者与使用、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保障生态功能的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激励“生态服务功能”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因此,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如下:根据国家和省、市生态补偿立法的不断完善,结合__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生态补偿的规章制度,建立资金筹措、信息发布、分配使用、绩效考核的“制度链”。
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生态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权利与责任对等等原则。
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路子,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等领域试点,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渠道。
研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将生态补偿作为单独科目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研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正常增长机制,为生态补偿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引导和鼓励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
对京杭大运河、宝射河、大溪河、向阳河、芦氾河、潼河、中港河、中心河、山阳河等9条主要河流,通过检测断面监控点水质达标情况,试行上下游补偿交易,上游污染要补助下游,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补偿载体的土地所有权属和使用权属特征为基础,确定生态补偿对象。
补偿资金发放逐步由补助政府项目工程向直接分配给保护区、湖泊、湿地的农户和渔民转变。
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按照生态保护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生态保护地区为了保护生态功能而放弃的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以及生态保护的投入计算,在__财力困难现实情况下,生态补偿投入一步到位不现实,可逐步加大,未来根据国家规定标准足额发放。
第一,增强红线意识。
严守生态红线,影响生态功能的建设项目禁止准入,把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力,确保不逾越“高压线”。
第二、明确保护职责。
各镇是本区域内生态红线管控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生态红线保护建设工作。
第三、落实生态补偿。
本着“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原则,财政、环保、农委、水务、渔政等部门要根据省、市、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对各责任单位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一级管控区给予重点补助,对二级管控区给予适当补助。
如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导致本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或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该地区年度考核奖励资格。
第四、加大处罚力度。
强化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逾越生态红线、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由违法者承担生态恢复和修复责任。
除此之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还可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考核、普及生态红线的宣传,提升全社会生态补偿意识等,以可持续的生态补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__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宝政发〔20XX〕XXX号)[2]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20XX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宝政办发〔20XX〕XXX号)[3]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宝政办发〔20XX〕XXX号)[4]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宝政办发〔20XX〕XXX号)[5]__生态文明建设规划[6] 万本太,邹首民.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