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解析地理学科的本质问题,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包括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我国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地球自转与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2)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4)掌握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理概况;(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学科本质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3)组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方法;(4)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5)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4)教育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本质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本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科本质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实践观察地理学科的本质是以实际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地理现象、变化和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实验和实地观察,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和观察真实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带领学生到校外考察地貌、植被和气候等,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二、注重问题探究地理学科的本质在于研究地球上各种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规律和解决办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通过调查和分析来寻找答案。
例如,在教授城市规划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规划,从而加深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综合学科四、注重地球观念地理学科的本质包括地球观念,即全球意识和地球认同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地图和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关系。
例如,在讲解地理位置时,可以用地图让学生寻找各个地区的相对位置,并通过地球仪或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各大洲的分布。
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地球意识,培养他们的全球思维和地球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科本质需要注重实践观察、问题探究、综合学科和地球观念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地理数据处理、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实践和地理思维等五个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在教授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寻找答案。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教授地球运动时,可以选择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组织户外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地形地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山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4.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展示地理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海洋地理时,可以播放海底地形地貌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海洋地理的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
例如,在教授世界地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6. 反思性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
例如,在教授人文地理时,可以提出问题:“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本质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它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学科的本质在于揭示地球的物质构成、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生物分布、人口迁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律,并通过研究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圈等各个部分。
地理学家通过观察、测量、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家运用了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和技术,使得地理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和应用。
地理学科的本质在于研究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球系统的构成、结构、功能和演变机制,揭示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生物进化等。
同时,地理学家还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等,以及这些影响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反馈作用。
地理学科的本质在于探索地球的空间关系。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球上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空间联系,揭示了地球上各种现象和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学家运用地图、地形图、气象图、人口统计图等工具,将地球上的现象和活动表达为图像和图表,从而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通过对地球的空间关系的研究,地理学家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为地方发展、区域规划、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科的本质在于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培养了对地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
地理学家具备辨识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教学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推动学生系统地理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明白地球上的空间结构、物质运动、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等规律,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问题,正确理解和欣赏地理现象,不断深化学生对客观实践的认知与书写,不断加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协助学生实现以客观实践为出发点的社会实践。
另外,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贯彻爱国主义精神,以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提升视野和深化认识,提高社会意识。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本质是培养和推动学生的系统地理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分析客观现实,把握全球发展规律,加强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身在其中学习、动手实践,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发展环境。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地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自古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地理学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不仅在科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地理学知识成为了人们学习的必备内容。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学领域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教师对地理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理解和认知落后,导致地理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提出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提出,成为当今地理学教学的发展的重要话题。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是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最新的地理学理论和最新的实践应用,运用于地理学教学中,从地理学本质出发,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推动地理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按照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
学习这些理论,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地理学的本质,掌握其核心内容,更好地指导地理学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建立地理概念教学体系。
地理概念教学体系是一种以具体地理概念,把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参加讨论、实地调查、参观实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理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知识获取的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地理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也有助于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而且还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态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地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繁荣共同体的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灵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和观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地理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五、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
例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实验去探索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在探究中激趣教师应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做好精心准备,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地理科学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认真分析内容,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再结合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成导入问题。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例如在讲解“地震”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地震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并让学生思考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原理和规律是什么?在四川,很多学生都亲身经历过地震,这更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
学生更想迫切地了解和探索教师所引出的问题,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地与教师一同去寻找答案。
探究式教学总的来说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为现代教学方式打开了新的思路。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
教师要善于思考,要增强互动,尽最大可能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在实验中发散思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做好地理实验呢?地理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地根据本班学生的实点,果断地放弃没有实际价值的、过于形式化的一些实验,将有限的实验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教师应以实验的形式呈现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对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直观的感知。
对一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思考和探索。
比如“地球上的国家分布”一课,如果只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去理解记忆,学生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学生缺乏对地球和各个国家的整体感知。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地球仪,让学生近距离参观和辨认。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所处的位置。
在观看地球仪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细线和直尺作为辅助工具,几个同学一组,在了球仪上大致量出各个国家的大小和各国之间的距离,最后通过例尺关系计算出实际大小,并与书上标注的实际大小相比较,看怎样才能计算出最接近正确值的数据,既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表面地理环境、自然现象、人文历史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理念初中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目标。
它强调以下几点理念:1.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创新精神。
2.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初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自然、人文环境的构成和差异,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地图、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基本地理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地球与地图: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2.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状况;了解中国的主要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等。
3.世界地理:了解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世界的主要国家、城市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4.人文地理: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多样性;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中学地理教学指导意见
中学地理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育人方式改革。
从“对着书教”走向“对着人教”,从经验教学走向课标教学,落实以育人为本导向的课程实施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用生活化问题激活思维,以本土化情境导向实践,用信息化技术融合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形成问题化、情境化、项目化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认识学科本质。
立足课堂积极开展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研究的同时,关注高考动向,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和学业等级水平要求对高考命题和阅卷的新变化,探索教研工作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二、工作重点初中着重学习、解读新课标,高中以新高考试题研究为抓手,形成合力转变地理教师的理念,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和学科的发展。
首先,推进核心素养在地理课堂生根发芽。
做好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明确新课标教学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对课堂教学要求。
用真实案例开发课程资源,以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学生小组活动等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将过程性评价和“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引入到课堂评价,推动教师转变课堂,进而转变整体地理课堂面貌。
其次,强化提升区域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以高考试题研究为抓手,锤炼选题、讲题、命题等系列教学基本功。
发现、挖掘和培养本土的试题研究专家,力求每所高中学校每个年级备课组都有一位试题研究特长老师。
针对学情逐渐完善域乡土复习资料,第三,着重地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培养。
用以赛带训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的斗志,强化生涯规划和教学规范,进而整体提升地理教师素质,努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以新课改为契机,树立新课程、新课堂、新评价、新教研,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师的水平、发展学生能力。
努力促进基础学段教学方面的探索,夯实地理的基础,为将来地理学科长期稳定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明晰学段特点和主要工作重点1.初中地理:初中新课标发布之际,积极开展初中教师全员培训,力求将地理核心素养理念通过地理教师落地生根。
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及建议
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及建议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和建议。
1. 建立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在进行科学本质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材料或视频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2. 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科学本质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基于实际情境的,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
3. 提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科学本质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本质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本质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并鼓励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7. 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完成实验和观察之后,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总结和评价学习成果。
这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和扩展。
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提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读后感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读后感【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它通过对地球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地球上各种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规律。
1.空间性问题:地理学科关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研究地球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影响。
例如,地理学家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联系。
2.相互关系问题:地理学科强调地球上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地理学家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过程,如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等,探讨了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地理学还研究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3.区域差异问题:地理学科关注地球上各种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规律。
地理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例如,地理学家研究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探讨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4.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理学科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理学家研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人类如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读后感】《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这篇文章对地理学科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从空间性问题到相互关系问题,再到区域差异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理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授地理案例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引言初中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 实地考察和观察实地考察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例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或山脉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水流的变化和山脉的地貌特点。
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制作地理模型制作地理模型是另一种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方法。
通过参与制作地理模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
例如,制作一个地球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
制作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3. 运用地理技术工具现代地理教学已经离不开地理技术工具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地理软件、地图制作工具和遥感技术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例如,让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制作地图,从中学习地图符号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技巧。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4. 组织地理角色扮演地理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地理角色,如农民、城市规划师或环境保护专家,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实地考察、制作地理模型、运用地理技术工具和组织地理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这些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向学科本质的地理学科理解内涵、价值与路径
摘要:地理学科理解是从地理学本质出发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认知。
它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方法、地理学科思想、地理学科观念与地理学科性质五个方面,它对完善地理课程体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地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地理学科的本质,必须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内隐结构三个维度对地理认知结构进行溯源理解;从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向对地理认知哲学进行科学理解;从要素、区域、时空的分析与综合三个角度对地理认知视角进行全面理解。
关键词:地理学科理解;学科本质;内涵;价值;路径指向学科本质的地理学科理解:内涵、价值与路径*戴文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31)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育人价值的新篇章。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从基于地理教学知识点的“教、学、评”一体化,到面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既是本次新课程关注的重点,关乎学科教育改革的成效,亦是本次改革面临的难点,体现了地理学科内容的功能化。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均必须从学科的本质出发,理解地理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核心问题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学科思维方式。
一、地理学科理解的内涵地理学科理解是关于地理学科核心内容本质性的认识。
它是从地理学科本质出发,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认知,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方法、地理学科思想、地理学科观念以及地理学科性质五个方面。
地理学科知识是围绕地理事象研究所产生的知识以及认识的过程,即对地理事象进行描述(现状)、复原(历史)、剖析(因果)、判断(趋势)、求索(性质)、探究(规律)、预测(未来)等所必备的知识。
它涵盖了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学史等学科基本知识,是狭义的地理学科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方法是围绕地理事象展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侧重于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探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已知信息,在解决过程中呈现的操作流程与技术手段。
什么是地理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即学科的统领性观点,是关
什么是地理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即学科的统领性观点,是关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表达学科本质?换句话说,初中地理教学如何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应抓住以下几点:地理学科专业性——位、布、区、关、图。
听地理课的“地理味儿”就集中表达在这几方面。
位置要紧、注重分布、突出区域〔反映区域联系、表达区域差异、概括区域特征〕、阐明关系〔阐明人地关系、阐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地图、高层次的综合——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1〕区位要紧如《台湾省》不讲清位置关系就不是地理课。
〔2〕空间分布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的特征:空间的视角是地理学永恒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学科视角。
读出空间上的分布,概括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中国气候、气温与降水、人口等〕。
〔3〕突出区域读出区域差异,概括区域特征〔南北方的环境特征与差异对比〕反映区域联系〔沿海与内陆、西气东输等〕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要讲明区域之间的联系。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各国之间基本上相互依赖的。
地理学的看家本领是研究地域差异,从而因地制宜地进展经济。
〔4〕阐明关系在初中阶段至少要使学生明白中、低层次的综合,即自然地理环境两个、多要素的综合。
如讲长江,要讲清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能够使学生了解高层次的综合,即地球表层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也即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
如要讲清聚落与地形、交通、商业等之间的关系。
〔5〕运用地图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幸免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有图无理,为了读图而读图,图文分离;二是不能读出图上信息背后的地理内涵。
三是读图方法欠缺,在读图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读图训练机械化、教条化,妨碍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图像用得过多而滥,走马观花,不能充分挖掘图像内在有价值的东西。
忽略地图图表的有效使用,导致学科价值弱化,实践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被略掉。
有效运用地理挂图,不能用多媒体完全替代地理挂图。
使用地理挂图时间长于多媒体地图,其信息刺激比多媒体地图效果要好一些。
更新地理教学观念 把握地理教学本质
更新地理教学观念把握地理教学本质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学的概念阐明了地理学的特点和本质。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特点,如果忽视了这一特点,势必造成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脱节,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只是一味机械地记忆,死板教条,长期下去,学生只会感到地理就是理论一大堆、地名一大堆,从而对地理学科失去应有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地理成绩的提高。
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成绩,地理教师必须更新地理教学观念,把握地理教学本质,改变那种为教概念而教概念、为教名称而教名称、为教分布而教分布的模式,贴近现实,优化思维,把地理课真正上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以自身感受来接受地理知识地理学中很多知识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师在进行此类知识教学时,如果完全照本宣科,课本有什么教什么,这样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即使用多媒体技术,也不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认识,有时反而会使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与教师的意愿背道而驰。
如关于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问题,应该说其形成原因颇为复杂,也难以掌握。
但对此问题的讲解,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考虑一下,学生便会豁然开朗、记忆犹新,很容易掌握要点。
冬夏两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不学也知道,夏天天(昼)最长了,冬天天(夜)最短了,夏天天热是因为太阳高度大了,冬天天冷是因为太阳高度低了。
此类问题对于初中教学来讲,教师要切忌完全理论化,长篇大论,这么一幅图那么一张表地讲解。
那样做的结果,最终由于学生目前受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限制,只能是感到如坠云里雾里,讲完后一团乱麻,什么也不知道。
二、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可以化难为易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有关的地理知识如能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本质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学科。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资源、土壤与植被、动植物生态、自然灾害等自然现象,以及人口分布、城市化、工业发展、交通网络等人类
活动。
地理学通过系统观察、实地考察、数据收集与整理等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和综合研究,探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并通过解释和推断,揭示其中的原因与
机制。
地理学不仅关注地球空间的形态与格局,还研究其产生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
人文因素。
地理学旨在理解地球表面上的差异和规律,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影响
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组织,地理学为解决地球
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球上各地的自然和人类现象,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
资源分布,为环境保护、灾害风险管理、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提供科学支持。
地理学的
发展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学科形成了深入的交
叉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本质
地理学属于科学技术范畴,从事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工作者;地理学研究的功能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准热带雨林带种植橡胶;全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防治;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及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地理分异规律、演变规律、地理思维方法等对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活以及文化分布都有纬度地带性。
人口的 80% 住在 500 米以下,人类活动的 80% 分布在沿海。
地理教育属于教育范畴,从事地理教育研究的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地理教育的功能是育人,为今日和未来培养活泼而又负责的公民,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地理教育反映现代学科发展趋势和成果,更要反映地理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本质集中体现在因其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特殊性而决定的综合性、区域性等学科特性上,决定着地理学科以综合、整体、动态和空间差异、人地协调的视角和方法看待世界和认识问题,决定着地理课程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课程目标,是地理学科价值的核心体现。
学科本质制约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学科。
地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有赖于对地理学科本质的把握,课堂教学不能只要活动,而没有“地理学科的本质”。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
“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
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
从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我们显然能看到地理学科本质的集中体现;也能看到地理学发挥的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教育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及国际教育都有很重要作用:能够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其特殊价值:祖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对国情的深刻了解,才能建设国家;地理教育中的全球观念非常重要,空间尺度、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全球意识,尤其是国际理解观念对现代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理解别的国家,尊重世界,尊重他国,才能真正尊重自己,以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建立民族自豪感。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环境及发展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绝大部分任务落在了地理课程上。
地理教育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就在协调人地关系、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综合的解决问题,落脚点是可持续发展观。
从 17 世纪至今的 300 多年来,各国都没有在基础教育中取消地理学科。
国运生,地理教育生。
我国学校取消地理的时期大多是国运不济的时期。
别人可以看不起自己,我们自己不可以看不起自己。
事在人为。
打破怪圈。
摆正自己的位置,闯出一片土地。
地理教师应该理直气壮的亮明地理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替代的独特作用。
新课改必须在继承中改革与发展。
地理教学从实际出发,特别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兴趣、动机和情感等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同时要体现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一是精力放在教学方式与活动方式的设计,而忽略或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
二是要防止新课改的一个趋势:去学科化。
去学科化是不体现学科意识、学科思想的一种倾向,抓不住地理学科最核心的统领性的知识,仅传授一些地理事实、现象等一些具体的知识,在学生脑子里是不会扎根的,必须抓住基本概念统领下的原理、概念、规律,把这些内容串起来,教给学生地理思想方法,才能扎根,才能体现学科的价值。
学科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你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不是你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学科本质内容的理解基础上;教学成败最终本质是对学科理解和把握。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本质?换句话说,初中地理教学如何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应抓住以下几点:地理学科专业性——位、布、区、关、图。
听地理课的“地理味儿”就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
位置要紧、注重分布、突出区域(反映区域联系、体现区域差异、概括区域特征)、阐明关系(阐明人地关系、阐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地图、高层次的综合——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
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
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
“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
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