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有关艾森豪威尔的故事介绍
有关艾森豪威尔的故事介绍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的第三十四任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有关艾森豪威尔的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关艾森豪威尔的故事介绍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盟军在欧洲的最高统帅。
这一天,艾森豪威尔按照计划需要乘车回总部参加军事会议,做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艾森豪威尔坐在车内,一边看着车外大雪纷飞,一边思考接下来的会议内容。
突然,艾森豪威尔坐起了身子,命令司机停车。
原来,艾森豪威尔看到在马路边上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让身边的人马上下去询问,但是他的参谋却提醒他,这会耽误开会的时间,可件小事可以交给当地的警察去做。
但是,艾森豪威尔却不同意,老人家那里还能等到警察过来呢。
老人家告诉他们,他们是从乡下来投奔儿子的,但是他们坐的车子抛锚了。
得知了原委的艾森豪威尔让他们上了自己的车,并且把他们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才赶到总部。
没过多久,艾森豪威尔受到的情报令他大吃一惊。
因为在他原定的行车路线上,早有纳粹分子埋伏。
正是因为他临时改变了路线,才使希特勒的刺杀计划失败。
艾森豪威尔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善念,同样救了自己一命。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的第三十四任总统,身居高位,却依然善良。
也正是因为他的善念,救了自己的命。
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有何关系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中的奇才,他是最年轻的准将、陆军参谋长和西点军校的校长。
虽然,他后来被杜鲁门撤职,他也依然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四个州都要求杜鲁门能撤销之前的决定。
可见,麦克阿瑟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麦克阿瑟担任参谋长时,艾森豪威尔曾是他的部下,专门负责报告的撰写和文件的起草等工作。
后来,麦克阿瑟远赴菲律宾时,艾森豪威尔依然跟随在其左右,是他的得力助手。
只是,与麦克阿瑟的傲慢不同,艾森豪威尔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一些。
另外,麦克阿瑟曾经意欲对中国动用核武器,关于这一点,艾森豪威尔也曾有过相同的想法。
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
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对外援助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国是战后对外援助最早和最多的国家。
对外援助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美国推行对外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外援政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政府任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类型、项目构成、地理分布、附加条件等等都有所不同。
目前,人们对于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的了解并不多。
随着艾森豪威尔时期档案的解密开放,我们有机会更真实、更深刻地去探究其政策出台的背景、过程及其变化,尤其是在弗兰西斯·福山提出要“重视历史”以及冷战国际关系学日益发展的当下。
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视角,选取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对外援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在冷战对峙的高峰阶段,采取怎样的外援政策,效果如何,外援又是怎样适应美国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为何调整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试图从结果和过程看原因,从对外援助政策在冷战中的运用,来探讨美国实行对外援助政策的动机,检验博弈理论中的安全困境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外援概念的厘定以及美国外援的类型等方面概述了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援助,综述了国内外对冷战期间,特别是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项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考察了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1953—1957年)外援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杜鲁门政府相比,外援规模大幅削减,形式上仍以军事援助为主;第三部分考察了艾森豪威尔第二届政府(1957—1961年)外援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第一届政府相比,从以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援助为主;第四部分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以及总统个人因素三个层面出发,深入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第五部分结语,得出艾森豪威尔政府外援政策调整的根本性因素,是为了维护并实现冷战期间美国的国家利益,无论哪种形式的外援都附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外交政策
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
艾森豪威尔在任内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新面貌”战略。
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
在军事上,国务卿杜勒斯于1954年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1.“新面貌”战略1952年11月,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以批评民主党外交政策无力、承诺尽快结束朝鲜战争赢得大选。
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
调整后的战略被称为“新面貌”战略。
文件还精心设计了一套行动方案。
这套行动方案包含五大要素。
服从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遏制效果的总目标施的共同安全计划,通过双边和多边军事同盟条约,将盟国纳入美国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之下,构筑起对苏联、中国的军事包围圈,最终达到威慑苏中的目的。
第三,心理战。
最典型的心理战是杜勒斯在东欧推行的“解放战略”,即和平演变战略。
“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由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杜勒斯提出,认为杜鲁门的“遏制”战略是消极被动的战略,“解放”战略则是主动进攻的战略。
他强调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国家“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利用一切机会实现解放,解放并不排除用战争以外的方法,即“和平的方法”来进行。
50 年代后期,美国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又根据斯大林逝世和赫鲁晓夫掌权后出现的新形势,提出对苏联东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要“从几十年和几代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他提出实行“大规模的人民对人民的交往计划”,企图通过人员交往,进行渗透,努力争取新的一代,以达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
第四,“隐蔽行动”。
隐蔽行动的目的是“损害苏联与共产党中国的关系,增加苏联对卫星国控制的困难,阻止苏联集团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增长”第五,谈判策略。
简说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及发展
简说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及发展简说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及发展文/ 今宵有酒“和平演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西方采取的最初手段是“扼杀”,然而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变为十几国,形成了一个以前苏联为首的强大的阵营,同时资本主义体系却严重削弱,德意日战败,英法严重受损,对社会主义阵营不得不由“硬遏制”改为“软遏制”,即用和平的方法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达到颠覆的目的。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所起的实际作用,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手段。
“和平演变”政策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间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多有变化,但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并且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和平演变”的政策仍会继续发生作用。
早在1943年,罗斯福曾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意在战后以美国的意志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格局。
文中并没有涉及到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概念,但其中以金融、文化、贸易对外扩张,建立美国所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想法,却为后来的凯南、杜勒斯等人提供了“和平演变”的理论思路。
事实上,罗斯福的蓝图中通过大国合作,采用和平方式,在战后建立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想法,与“和平演变”的政策,在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不过随着法西斯的覆灭,美苏合作的基础也随之丧失。
罗斯福以经济诱惑苏联,借联合国迫苏就犯的目的并未得逞。
布雷顿森林会议,苏联最终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在欧洲及多处地区与美国全面对峙。
面对着一系列新的变化,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认为《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以大国合作维持美国世界霸权的方法已不合时宜。
此时,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适时地向美国政府发出了一份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作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关于核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关于核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 [摘 要]研究“核威慑”这⼀军事理念正式形成的50年代美国核战略的决策史,有助于认识今天再度得到强化的美国核战略态势。
有关档案⽂献显⽰,在军事战略领域⾸次正式将威慑理论付诸实践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新⾯貌”战略特别是其中的“⼤规模报复战略”的具体实施问题上,⼀直存在严重分歧并为此展开了持久的争论。
这既是出于对美苏核军备竞赛所加剧的全⾯战争危险和美苏可能最终形成战略均势的深切担忧,也是因为该战略在扼阻地区冲突⽅⾯的明显局限性。
但由于对外部威胁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加上现⾏战略的内在⽭盾,艾森豪威尔政府始终⽆法彻底改弦更张,只能作⼀些局部的修补,因⽽未能摆脱战略上的困境。
[关键词]核威慑;“新⾯貌”;⼤规模报复;杜勒斯;艾森豪威尔⼀ 1953年10⽉30⽇,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题为《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的NSC162/2号⽂件,[1](p577~597)标志着战后美国军事外交战略的⼀次重⼤调整已经完成。
⽂件所确⽴的国家安全战略通常被称为“新⾯貌”战略,其核⼼内容有两点:其⼀,提出了“⼤平衡”的⽬标:“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美国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即新战略必须兼顾外部“安全”与内部“繁荣”两⼤⽬标;其⼆,决定在军事上奉⾏以“核威慑”为理论基础、以原⼦武器为主要⼿段的“⼤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修订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搞“⼤平衡”。
NSC162/2号⽂件试图通过倚重美国的战略优势尤其是核优势来平衡外部“安全”与内部“繁荣”这⼀对⽭盾,但⽂件对核武器的使⽤、威慑的对象和范围、关键地区与“灰⾊地区”的关系、全⾯战争与局部战争的关系等问题的界定相当模糊。
例如,在核武器使⽤问题上,⽂件既宣称“在敌对状态下,美国将把核武器看做是像其他军⽕⼀样能够使⽤的武器”,同时⼜承认,核武器具有很⼤的局限性,苏联核⼒量的增长可能消除美国原⼦⼒量“对苏联在边缘地区进⾏侵略的威慑效应”,“把诉诸全⾯战争作为对地区性侵略的制裁也越来越不可能”。
艾森豪威尔的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第1 3 卷 第9期
V0 1 . 1 3.N o 9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i b i n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9月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艾森豪威尔 的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李祖铃
(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重庆 4 0 0 7 1 5 )
摘要 : 为 了垄断核 武器, 美国 自二 战末 以来逐渐形成 了核 不扩散政策。杜鲁 门政 府时期 , 美国实行核技 术保密政策和 争取 原子能 的 国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mo n o p o l i z e n u c l e a r we a p o n,U. S .a d o p t e d i t s Nu c l e a r No n —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g r a d u a l l y s i n c e t h e l a t e p e io r d o f Wo r l d Wa r I I .Du in r g t h e p e io r d o f t h e T r u ma n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U. S .ma d e a n u c l e a r s e c u it r y p o l i c y a n d e n d e a v o u r e d t o g e t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t ol r o f t h e a t o mi c e n e r g y .Af t e r l o s i n g i t s n u c l e a r mo n o p o l y s t a t u s ,Ame r i — c a c a r r i e d o u t t h e n u c l e a r n o n —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p o l i c y .By 1 9 5 3,o n t h e p a r t o f he t n u c l e a r n o n — p ol r i f e r a t i o n,Ame i r c a’ S n u c l e a r p o l i c y b e g a n t o s h o w s o me s i g n s o f f a i l u r e .T h e Ei s e n h o w e r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h a d t o r e e v a l u a t e i t s n u c l e r a p o l i c y,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丹佛市,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曾担任过美国总统和北约最高指挥官等重要职务,对于美国和世界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始于他的军事生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过美国陆军的少校,负责训练新兵和指挥部队。
在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在军队中工作,并逐渐晋升为高级军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担任了盟军最高指挥官的重要职务,领导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也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他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在任期内,他致力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艾森豪威尔的执政理念以“平衡与稳定”为核心,他主张在国内外政策上保持稳定和谨慎,以避免出现极端和冲突。
他致力于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和改善民生,也提倡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对话,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他的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为美国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外,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位富有远见和智慧的领袖。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理念,对于美国和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更是一段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人生旅程。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袖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更需要有远见和智慧,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清醒和冷静。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我们的未来道路指引方向。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是一部充满荣耀和智慧的传奇,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
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是同时期美国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指导纲领。
本论文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162/2、NSC5440、NSC5501、NSC5602/1、NSC5707/8、NSC5810/1、NSC5906/1这些绝密文件为中心,整体探讨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
在第一届任期内,艾森豪威尔政府立足于新的苏联威胁观,以“大平衡”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系列原则。
相对于杜鲁门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与差异性。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苏竞争态势的变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一届任期内的国家安全政策进行了调整。
鉴于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已对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进行了探讨,而对其第二届任期内的国家安全政策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之上,本论文拟主要依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和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着力探讨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中出现的新现象。
全文共分为绪论和八个章节绪论介绍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章探讨了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各项原则和特点。
第二章承前启后,介绍了艾森豪威尔继任前后国际政局的变化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章分析了作为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支柱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演变。
自“大规模报复战略”产生之日起,该战略内部就蕴含着变化的内在逻辑和方向。
因为全面战争危险的降低,有限战争问题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如何应对有限战争的争论最终导致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微调,该战略开始向二元化的核战略蜕变。
第四章论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大陆防御政策。
大陆防御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具有攻击特征的大规模报复战略互为表里,构成美国国家安全的剑与盾。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adA bvlne , o i,A ar, o. 3Ise1 O t 94 ,P 16~14 Jh .Y ug “ iigteML ?T eWio n m i e c” F rg f i V 1 4 su ( c.16 ) P . 2 a e  ̄ f s 3 ;onW on ,K ln F h l n l h s
有 涉 及 艾 森豪 威 尔 政府 与 多 边 核 力 量 计 划 的关 系 。
9
姚 百 慧 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与 多 边 核 力 量 计 划 的 起 源
战 略” 。这一 战略 的核 心 是 以 最小 的代 价 换 取最
大 的威 慑 效 果 。1 5 9 3年 1 O月 通 过 的 N C 6 / S 122
面 , 国采 取扬 英 抑 法政 策 。15 美 9 7年 l 0月 , 国 美
总统艾 森豪 威尔 与英 国首 相麦 克米伦 在华盛 顿举
行 会谈 , 美英 核 合 作 得 以恢 复 。 二人 发 表 的联 合 声 明声 称 , 美 核 力量 对 自由世 界 的防 御 是 可 以 英 信 赖 的[ ] P65 。美 国公 开 承认 了英 国核 力量 7 ( .4 ) 的地 位 。15 9 8年 7月 2 日原 子 能 发展 与管 制 法
景, 美法 关 系的恶化 是 美 国最终 采纳 多边 力量计 划 的促进 剂 。这 一计 划 , 后 来的肯 尼 对
迪 政 府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为 多 边 核 力 量 计 划 的 蓝 本 。 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and Euratom 作者: 武子飙[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241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119-12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美国;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摘要:1955年6月召开的墨西拿会议使得西欧一体化得以重新启动.艾森豪威尔政府意识到西欧一体化的必要性,并运用美国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的影响力,间接促进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署后,推动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达成合作协定成为美国政府的工作要点.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为美欧开展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双方最终于1958年11月8日签订了双边核合作协定.依据此协定,美国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将发起一项动力反应堆的联合开发计划.。
从“大规模报复”到“有限战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有关核战略的争论
作者: 刘磊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专业
出版物刊名: 美国研究
页码: 93-10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美国外交冷战核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大规模报复有限战争
摘要:1954年初,在占据绝对核优势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推出主要依赖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来遏制苏联各种形式的“侵略扩张”。
然而,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增长,美苏核力量对比发生了转变,美国的绝对核优势不复存在。
美国朝野各界对以核优势为前提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
在这场辩论中,大多数意见都
把“有限战争”战略作为替代或者补充“大规模报复”战略的主要政策选择。
到肯尼迪政府时期,该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
朝野各界积极的探讨和争论对美国核战略的这两次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姚百慧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1959-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北约多边力量计划,旨在建立一支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多边核力量.美国原有的核政策陷入困境是这一计划出台的基本背景,美法关系的恶化是美国最终采纳多边力量计划的促进剂.这一计划,对后来的肯尼迪政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蓝本.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姚百慧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2.54
【相关文献】
1.试论美国与北约盟国在"多边核力量"计划上的分歧 [J], 迟海波
2.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考察 [J], 吴晓华;叶晓东
3.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 [J], 孟晓雪
4.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 [J], 赵学功;
5.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与预测 [J], 詹欣;石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的印度支那政策(1953—1954)与纳瓦尔计划的由来
作者: 刘东明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65-7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法美关系;冷战;纳瓦尔计划
摘要:1953—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不断加大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援助和支持,并最终促成纳瓦尔计划的出笼。
纳瓦尔计划直接导致了奠边府战役的发生,促使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命运寿终正寝,印度支那局势出现转折,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试就艾森豪威尔上任初期美国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与法国的矛盾以及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制定纳瓦尔计划中的推动作用做一简述,以进一步了解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渊源。
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
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本文试图利用美英双边档案文献并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在双边视角维度的基础上探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的演变,同时重视美国的北约核政策及其对美英核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艾森豪威尔时期正值第二次核革命之际,热核武器与导弹的诞生,对东西方关系乃至各阵营内部的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美国在丧失绝对核垄断地位之后仍然保持对苏核优势地位,但却日益遭遇苏联在各方面的挑战。
尤其苏联在核武器与导弹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被视为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在此美苏互有攻守的阶段,美国遏制苏联的基调不变,但在策略与手法上均有所变化。
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核威慑”战略,强调核武器在军事外交中的作用:尊崇“集体安全”理念,加强对外援助与合作,重视盟友在联盟体系中的贡献与作用。
在对英核政策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弦更张,一改杜鲁门时期中止与英国核合作的做法,同意并加强两国的核合作,并最终建立起美英核联盟关系。
美国还视英国为其推行北约核政策的重要阵地,在其推行北约核化政策与“多边核力量”设想过程中尤其重视英国在其中的作用。
美国不仅在英布署中程弹道导弹,而且还试图将英国核力量纳入到北约“多边核力量”之中。
战后连续几届英国政府保持了核政策的连贯性,奉行坚持建设独立核威慑力量与追求美国的核保护与合作并举的双轨核政策。
艾森豪威尔时期,英国政府如其所愿实现了其政策设想,既拥有了本土核力量,又与美国建立起亲密的核联盟。
英国从美英核合作关系中获益良多,但也须面对其对美国核信息与技术尤其是导弹技术愈来愈依赖的窘境。
英国取消本土“蓝光”导弹项目而转而购买美国“闪电”导弹便是明证。
这不仅再次引起了国内对本土独立核威慑力量存在的政治辩论,而且也凸显出其双轨核政策的内在矛盾。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最终实现了核合作,确立了核“相互依存”关系。
此过程充满着矛盾与纷争,远非和谐一致。
美英克服矛盾与分歧,形成一种稳定、有效的核“相互依存”关系。
艾森豪威尔政府军备控制政策(1953-1956)
艾森豪威尔政府军备控制政策(1953-1956)核武器在美苏全球战略对抗的刺激下,迅猛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军备竞赛,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军备控制政策进行了探索,内容包括和平利用原子能、禁止核试验、开放天空等方面。
本文试图使用NSC(国家安全委员会)和FRUS(美国对外关系)两个国家解密档案系统文件,运用历史比较和政策决策的方法,对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军备控制政策背景及内容加以探讨,并对影响军备控制政策的因素加以分析。
最后叙述,尽管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军备控制政策取得的进展微乎其微,但是对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及其后的各界政府,在军备控制政策问题上都有可借鉴之处。
核扩散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作者: 刘子奎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世界历史
页码: 82-9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艾森豪威尔;核扩散;原子能;和平
摘要: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非核国家提供有限核技术用于和平,以换取它们不开发核武器。
然而,这一目标最终并未实现,核扩散问题呈加剧之势。
其原因在于:美国主要关注防止垂直核扩散,忽视了水平核扩散;缺乏有效的国际控制和核查;艾森豪威尔政府防扩散政策的两面性;推行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方式在客观上为一些国家开发核武器提供了便利。
不可否认,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确实为许多国家带来了福利,但其副作用同样明显。
作为建立国际不扩散协议的第一步,它打开了不受限制的核扩散大门。
和平利用和军事利用原子能技术是一对连体婴,艾森豪威尔政府认识到可化核剑为犁,却忽视了核犁仍然可以重铸为剑。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禁止核试验谈判研究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禁止核试验谈判研究核武器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是影响国际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核安全战略是有核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核垄断地位,美国提出了禁止核试验的主张。
艾森豪威尔上台伊始,就提出了“新面貌”安全政策,在军事领域尤为重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
但是相较于杜鲁门政府实行严格的核保密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核共享政策,主张与苏联通过协商共同解决核武器扩散问题。
尤其是在世界反核运动的压力下,美苏两国政府就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
由于美国政府内部在谈判目标、实施过程等方面发生严重分歧,加之美苏之间严重的互不信任等原因,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最初在核禁试问题上的尝试为肯尼迪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核禁试谈判起源。
杜鲁门政府时期实行严格的“核保密政策”,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坚守前任政策,严格防止其他国家获得核武器。
第二章分析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与苏联进行核禁试谈判的原因。
首先,1953年“福龙丸”事件后兴起的世界反核运动高潮是促使其谈判的一个因素。
其次,苏联自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自信心大增,采取外交攻势,首先宣布单方面暂停核试验,这对美国形成了一定压力。
最后,1957年总统科学顾问团换将,阻止核禁试谈判的力量衰弱。
第三章论述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核禁试谈判。
本章侧重于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论述和分析,例如美国政府内部有关核禁试问题的争论、谈判之前与其盟国英国的协调以及与苏联之间在日内瓦核禁试谈判等,并对谈判破裂原因进行分析。
最后是结语部分,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核禁试谈判进行思考与评价。
突破禁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核武观与美国大规模海外核部署
Breaking the"Taboo":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s Concept on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U. S. Large-scale Overseas Nuclear Deployment 作者: 陈波[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3-15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美国;核武器;认知;部署
摘要: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制定了以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能力为基石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并开启了大规模海外核部署的过程.然而,新战略和部署过程都离不开艾森豪威尔政府核武器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对"公开政策"还是对核政策长期影响的讨论,都推动了政府内部认知朝着核武器"可用"和"可部署"的方向发展,并从实践上打破了决策者头脑中存在的"禁忌",消除了公众舆论和盟国当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使在海外大规模部署核武器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 总第 194 期)
世界历史研究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 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姚 百 慧
摘
要:
1959 —1960 年 , 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北约多边力量计划 , 旨在 建 立 一 支 美
( pp. 431 ~ 453 ) 。 但这一法案 未 能 限 制 欧 洲 国 家 发
展核武器 。 英国在 1952 年和 1957 年相继爆炸了 原子弹和 氢 弹 。 1954 年 底 法 国 也 开 始 秘 密 研 制 3 名美国科学家发 核武器与核潜 艇 。 1958 年 夏, 除 美 英 苏 外, 还 有 不 少 于 12 个 表的一 份 报 告 称,
在 北 约“剑 与 盾 ” 战 略 中, 前者 许多欧洲人 看 来, 已经失去作 用 。 为 了 消 除 欧 洲 盟 国 的 怀 疑, 美国 不得不通过向北约驻地各外交机构广发电报来解 : “在 北 约 释立场, 要它们代 表 国 家 向 驻 在 国 保 证 任何国家遭 受 武 装 攻 击 时, 美 国 将 帮 助 它 们。这 ” [ 4] ( p. 466 ) 是美国所 有 机 构 、 所 有 党 派 的 决 心。 但这一保证并未让欧洲人释然 。 再次, 美 国 对 盟 国 的 核 保 密 政 策 难 以 为 继。 战后, 鉴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美国对盟国采取保 密政策, 不 援 助 盟 国 发 展 核 武 器 。 1946 年 8 月, 美国通过了原子 能 发 展 与 管 制 法, 明确禁止把用 于工业目的的原子情 报 传 递 给 任 何 其 他 国 家[5 ]
在 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末 期, 美国曾向其盟国 “北 约 多 边 力 量 ” 提出了 计划。这一计划为后来 成 为“多 边 核 力 量 计 的肯 尼 迪 政 府 继 续 采 用, 划” 的蓝 本。长 久 以 来, 学 术 界 对“ 多 边 核 力 量 计划” 的研 究多 集 中 于 肯 尼 迪 政府 和约翰 逊政 而 忽 略 了 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与“多 边 核 力 府时期, 量计划” 的 关 系 。本 文 基 于 一 手 档 案, 初步探
面, 美国采取扬英抑法政策 。 1957 年 10 月, 美国 总统艾森豪威尔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华盛顿举 行会谈, 美英 核 合 作 得 以 恢 复 。 二 人 发 表 的 联 合 英美核 力 量 对 自 由 世 界 的 防 御 是 可 以 声明声称,
7] ( p. 645 ) 。 美 国 公 开 承 认 了 英 国 核 力 量 信赖的[
6] ( p. 101 ) 。 面 对 这 一 局 国家有能力制造 核 武 器[
从诺斯塔德方案到盖茨计划
在美国原有 核 政 策 陷 入 困 境 的 局 面 下, 美国
10
姚百慧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政府要处理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向盟国保证核保护 伞仍然有效, 如何 遏 制 盟 国 尤 其 是 法 国 的 核 力 量 发展, 以及如 何 同 盟 国 进 行 核 分 享 问 题 。 艾 森 豪 计划正是基于这些 威尔政府的“北 约 多 边 力 量 ” 考虑, 倡议美欧共 同 出 资 建 立 一 支 隶 属 于 北 约 的 中程导弹部队 。 这支部队虽然由北约多国管理使 用, 但美国通过控 制 盟 军 驻 欧 总 司 令 一 职 以 及 对 仍然掌握着导弹部队的最 核弹头的最终使 用 权, 终决定权 。 建立 这 支 部 队, 可以加强北约的核打 并可 能 说 服 盟 国 放 弃 研 制 核 武 器 。 美 国 击力量, 想通 过 这 一 计 划, 把 核 分 享、 核 控 制、 核保护等有 机结合起来, 从而摆脱其面临的核困境 。 多 边 核 力 量 计 划 最 早 的 雏 形, 可以追溯到 1957 年 5 月, 当 时 民 主 党 参 议 员 杰 克 逊 ( Henry Jackson ) 主 张, 应 该 加 速 建 设 北 极 星 导 弹 项 目。 他认为, 海底发射 中 程 导 弹 将 成 为 战 争 的 第 四 种 方式, 而这种形式 能 把 敌 人 的 进 攻 火 力 从 城 市 引 因而能取悦美国的盟国 。 他问道:北约联 到海上, 盟是否有可能发展一个共同操作的海基力量项目
0410 收稿日期:2009作者简介:姚百慧, 男, 安徽阜阳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历史学博士 。 ( 北京 100089 ) ( 一期) ( 项目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 、 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 批准号: SZ201010028010 ) ;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科研立项( 博士启动基金) 《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法核政策研究 》 前期成果 。 , “Moscow and the M. L. F : Hostility ① 国际上对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研究, 已经 取 得 的 重 要 成 果 有: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Ambivalence ” , Foreign Affairs , Vol. 43 Issue 1 ( Oct. 1964 ) , pp. 126 ~ 134 ; John W. Young , “Killing the MLF ? The Wilson Government and Nuclear Sharing in Europe. 1964 — 1966 ” , Diplomacy & Statecraft , Vol. 14 Issue 2 ( Jun. 2003 ) , pp. 295 ~ 324 ; Andrew Priest, “ ‘ In Common Cause ’ : The NATO Multilateral Force and the Mixed-Manning Demonstration on the USS Claude V. Ricketts , 1964 — 1965 ” ,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 Vol. 69 Issue 3 ( Jul. 2005 ) , pp. 759 ~ 789 等 。 这 些 成 果 基 本 上 都 没 有涉及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关系 。
9
姚百慧
Hale Waihona Puke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
。 这一战略的 核 心 是 以 最 小 的 代 价 换 取 最 战略 ” 大的威 慑 效 果 。 1953 年 10 月 通 过 的 NSC162 /2 号文件规定, 应对 苏 联 威 胁 的 主 要 措 施 之 一 是 维
1] ( p. 582 ) 。 尤 其 强 调 核 力 量[ 持强大的军事姿 态,
[ 11 ] ( p. 276 ) ? 这是首次把海基中程导弹力量与北
( pp. 376 ~ 377 ) 。 在 备 忘 录 遭 到 拒 绝 后, 法国于
1959 年 3 月撤出隶属于 北 约 的 地 中 海 舰 队, 并拒 绝北约在法 国 领 土 上 部 署 核 武 器 。 同 年 11 月 3 , “法 国 的 防 务 必 须 属 于 日, 戴高乐在演说 中 声 称 ” , “我们必须在最 近 几 年 内 拥 有 一 支 可 称 为 法国 ‘打击力量 ’ [ 10 ] ( pp. 631 ~ 633 ) 。 1960 年 的部 队 ” 2 月, 法国 成 功 进 行 第 一 次 核 试 验 。 在 许 多 美 国 政要看来, 法国对 核 控 制 权 的 要 求 挑 战 美 国 的 霸 权地位, 而法国发 展 核 武 器 也 会 在 联 盟 内 造 成 破 坏性影响, 尤其容易让西德的核要求增加, 从而导 致多米诺效 应 。 如 何 处 理 法 国 发 展 核 武 器 问 题, 成为艾森豪威尔政府末期一个关键问题 。 总之, 随着东西方遏制力量的变化, 美国的欧 洲盟国对美国所提供的核保护伞的有效性愈加怀 疑, 并把发展 自 身 核 力 量 作 为 一 种 应 对 方 式 。 这 种局面, 成 为 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出 台“北 约 多 边 力 量” 计划的基本背景 。
国控制下的北约多边 核 力 量 。 美 国 原 有 的 核 政 策 陷 入 困 境 是 这 一 计 划 出 台 的 基 本 背 美法关系的恶化是美国最终采纳多边力量计划的促进剂 。 这一计划 , 对后来的肯尼 景, 迪政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蓝本 。 关键词 : 美国 ; 北约 ; 核政策 ; 多边核力量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4 - 9142 ( 2010 ) 03 - 0009 - 07 中图分类号 : K712. 54
①
陷入困境的美国核政策
艾森豪威尔 执 政 的 最 后 几 年, 美国战后执行 的核政策已经陷入困境 。 首先, 以大规 模 报 复 著 称 的 美 国 核 战 略 受 到 挑战 。 由于在常规力量方面的不足和出于平衡预 算的需要, 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提 出 了“大 规 模 报 复
讨这一问题。
[ 3] ( p. 5 ) 。 此论一出, 欧洲 舆 论 一 片 哗 然 。 在 险”
的地位 。 1958 年 7 月 2 日 原 子 能 发 展 与 管 制 法 修正案通过, 其中规定, 允许美国同其他盟国交换 “密级数据 ” , 但前提是 该 国 必 须 在 研 制 核 武 器 上 “实质性进展 ” [ 8] ( pp. 1439 ~ 1442 ) , 已经取得 当时 从而为援助英国增加 满足这一条件的 只 有 英 国, 了法律保障 。 美 国 对 英 法 的 差 别 待 遇, 导致法国 更加积极地发展独立的核力量 。 最后, 法国要 求 发 展 核 打 击 力 量 的 诉 求 进 一 步威胁 了 美 国 的 核 地 位 。 法 兰 西 第 四 共 和 国 时 法国已经开始研 制 核 武 器 。 1958 年 6 月 戴 高 期, 乐重新掌权 后, 把 发 展 核 武 器 放 到 优 先 地 位。戴 高乐把核武器看作是大国地位的入场券和法兰西 他在 民族生存的保 证 。 早 在 1958 年 9 月 17 日, 给艾森豪威尔以及麦克米伦的著名备忘录中就要 求, 法国要以即将的核大国的身份, 分享自由世界 的安全决 定, 尤 其 是 关 于 使 用 核 武 器 的 决 定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