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五篇材料)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五篇材料)第一篇:《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老师:上午好!耽误大家的休息,来参加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谢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的出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批学校在改革中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批像我们学校从困境走出来的学校,靠着对教育朴素的理解,对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蒸蒸日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生源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成为示范品牌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这几年,教育界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启发,我们冯瓴初中政史地教研组成立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双轨教学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查研究。
此课题研究从二00八年八月伊始,那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和征求意见期,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家门口办学的传统已被打破,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大量挤占公办学校的生源空间,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导致大批农村学生涌进城镇学校。
我校也同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我校是孟集经济片的老校,距冯瓴乡政府所在冯瓴街道五公里,距本乡最远生源村赵郢十公里,学校还有孟集、花园、潘集的学生,生源广、质量差,校园四通八达,管理难。
校领导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当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周边学校配合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举债办了寄宿制。
采取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和走读式双模管理的方式,2008年秋期寄宿学生数已达六百多人,走读学生也接近七百人,而教师只有五十多人,资金的短缺、工作的艰难和师资不足不言而喻。
中学寄宿生管理考察报告
中学寄宿生管理考察报告一、引言中学寄宿生管理是学校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学寄宿生管理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和调研。
本报告旨在对中学寄宿生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中学寄宿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调研方法本次考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中学寄宿生和相关管理人员,包括寄宿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和管理措施的满意度等内容。
访谈采访了中学寄宿生宿舍管理员、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探讨了他们对中学寄宿生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寄宿生生活习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寄宿生生活习惯较好,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卫生意识。
然而,也有少部分寄宿生存在晚自习时间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受到手机、电视等娱乐设备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引导和约束。
2.寄宿生学习情况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寄宿生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效果不佳、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
访谈结果中,一些学生反映在晚自习期间存在互相干扰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规范晚自习时间和管理,为寄宿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中学寄宿生管理措施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大部分寄宿生对学校的管理措施比较满意,认为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然而,仍有一部分寄宿生表示对管理措施不满意,认为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不公正和不严谨的问题。
这可能与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沟通能力有关。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进建议1.加强寄宿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对于寄宿生的生活习惯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讲座,加强寄宿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同时,在宿舍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和监督。
2.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系统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规定,规范寄宿生的作息时间,并加强监督。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第一篇: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08-10-10 14:03“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组“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是青龙中学德育处主研,丰都县教育学术委员会主管的县级课题(课题批准号06-01-005,见丰都教[2006]50号文件)。
该课题自2006年9月开题至今,经过课题组同仁历时两年的刻难攻坚,现已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报告如下,望各位专家审查指导。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党和政府的这些方针政策无疑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
这对我们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校地处丰都北岸偏僻的边陲之地,走读的小学生突然进入中学寄宿就读,他们都来自农村,如果纯朴和粗鲁是青梅竹马,那么愚昧和野蛮是两小无猜了。
农村初中住校生的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住校生的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我校地处汉台区北郊,褒河之畔。
毗邻留坝、勉县,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镇。
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初级中学,共有学生九百多名学生,学区辖十个行政村,学区内学生五百多人,还有四百多名学生来自留坝、勉县、南郑和汉台其他学区,住校生人数多、生源广,家庭情况复杂。
住校生管理工作繁重、管理难度大。
加之长期以来没有一整套住校生管理的有效机制、途径和经验方法,所以严重的制约着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和研究住校生的教育管理有效途径就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培养住校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家庭、学校为背景,从学习、生活习惯入手,研究探索出一条农村住校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来。
具体研究目标:1、调查研究住校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住校生管理制度的探索与研究。
3、研究探讨住校生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4、培养住校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6、研究探索农村住校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及理论依据(一)课题实验的假设本课题力图通过对农村住校生家庭背景的调查,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掌握农村住校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培养,使之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达到教育和有效管理的目的,从而形成一整套住校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和自主管理的模式。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1、教育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及年龄阶段发展特点,依据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和学生本人现状,对住校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培养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2、主体教育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符合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影响,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
为此,教师必须花大力气调动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内力的作用。
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集体管理,从而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淳化县方里学区课题组2014 年 2 月,我校担任了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经过两年的研究,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务。
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地处淳化县方里镇街道,学生来自周边23个自然村。
特别是留守儿童人数增加,这些孩子大多被祖辈监护、亲戚代管,父母亲情缺失,引导错位,教育不力。
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学生接触社会影响较复杂,性格孤僻,封闭自我,不善交流。
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经过调查、访问周边几所寄宿制学校(夕阳、固贤、秦庄、石桥等),共有的特点:学生周日到学校,周五回家,五天寄宿学校,脱离父母,在校时间长,学校中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即使是双休日被临时监护人接回家,但是缺失了父母的关爱,缺失了家庭教育。
所以这些寄宿制学校的孩子,老师还承担了家庭教育的重担。
那么怎样来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管理呢?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和管理办法,弥补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盲点。
(二)课题的界定1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许多问题都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运用多种技巧,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所以,搞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在我国,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已引起一些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
2、通过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周边学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家庭状况、习惯养成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期报告
《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期报告《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期报告靖远县第八中学郭进铎课题概况:《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17年7月25日批准的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S[2017]GHB005 8。
本课题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城乡结合部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基本特点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寄宿生管理模式和策略,帮助寄宿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丰富寄宿生管理经验,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校园氛围,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研究内容:1、通过查阅资料、参与课题相关理论、方法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查看、访谈,收集一手资料,分析寄宿生行为习惯特点,剖析住宿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些个案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3、提出具体一些的管理方法,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内容和策略。
三、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自2017年4月申请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课题组全体同志认真开展细致的各项研究工作,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7年7月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课题组进行《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都很兴奋,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有压力才有动力,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我校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我们及时组织,积极开题论证。
1、着眼现实,统一思想,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课题研究。
我校是立足于全县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有效解决农村进城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困难为目的,于2012年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全日制初级中学。
初中住读工作总结
初中住读工作总结
初中住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
在过去的
一年里,我们对初中住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下是我们对初中住读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在学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建立了严谨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的纪律意识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
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初中住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
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关于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农村住校生是指因家庭条件或学校分布情况等原因,不得不住在学校寄宿的农村学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住校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住校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推动农村教育的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了来自不同地区的10所农村小学和10所农村初中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了8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1.农村住校生的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70%的农村住校生来自留守家庭,只有30%的住校生和父母一起居住。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家庭的农村住校生常常面临孤独和缺乏关爱的问题。
此外,47%的住校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或更少,长时间的分离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困扰。
2.农村住校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0%的农村住校生每天只有2小时或更少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
这主要是由于住校生每天都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繁重作业和课外辅导班的学习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此外,56%的住校生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不如城市学生。
3.农村住校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住校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67%的住校生表示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
其次,50%的住校生认为他们的生活条件比城市学生差,面临着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此外,47%的住校生表示他们无法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缺乏兴趣和交流的机会。
四、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住校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他们必要的心理和教育支持。
2.改善学校供餐条件,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确保住校生的身体健康。
3.增加住校生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丰富的学习材料。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武汉市新沟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我校提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基于以下三点思考:(一)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习惯培养的重要。
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对他的一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将来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手段。
(二)良好的习惯培养是寄宿制学校的重要责任——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寄宿制初中学校的重要职责。
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集中住宿,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照看,学校理所当然地负有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责任。
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学生来说,一是学校严格管理,二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寄宿制学校和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校园氛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
严格的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不可或缺的条件,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如何培养寄宿生良好的习惯是我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课题研究的紧迫性我们新沟中学位于东西湖区西部,1959年8月建校,创办之初是一所完中,2000年9月,高中停办,学校成为单设初中。
2006年9月,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原荷包湖中学、燕岭中学合并到新沟中学,新沟中学成为东西湖区第一个“三校合一”的农村寄宿制初中。
[关于农村中小学寄宿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寄宿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县教育局关于农村中小学寄宿情况调研报告按照省市安排,我们组织人力对我县中小学校学生寄宿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寄宿制学校的基本情况:**县地处秦岭腹地,面积3157平方公里,12个乡镇。
现有义务教育中小学41所,初中9所,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4520名,在校寄宿学生2962名。
其中南星镇、**寺乡设1所初中,坪坎镇、**镇设1所初中,红花铺镇、**州镇设1所初中。
其余乡镇每个乡镇设1所初中。
4所初中附带小学部。
全县小学32所,在校学生6381名。
其中寄宿制学校9所,,寄宿小学生2057名。
义务教育在校寄宿学生5019名,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6%。
二、寄宿制学校成本增加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成本相比非寄宿制学校,有明显增加。
主要表现在因学生寄宿所引起的四个方面的寄宿需求。
一是学生住宿需求,需要建设与寄宿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宿舍及相应设施。
二是学生食堂需求,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学生食堂、餐厅,并配备符合规定的设备设施。
三是学生在校的活动需要由于学生在校时间加长,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文体活动而增加的文体设施。
四是学生寄宿所必须的人力成本。
以**寺小学寄宿制和红花铺小学非寄宿制小学对比:两所小学均为乡镇中心小学,**寺小学135人,红花铺小学137人,办学规模相当。
从校舍情况看,学校的教室、部室,基本一致。
但由于**寺小学有130名学生在校寄宿,就比红花铺学校增加学生宿舍185平方米,增加学生食堂餐厅80平方米,增加食宿管理员宿舍100平方米。
从设施看情况看,**寺学校比红花铺学校多配备床架135套,餐桌25套,增加相应的食堂设施。
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6小时,寄宿制学校在校24小时。
寄宿学生在6小时之外的文体活动中,体育器材增加,体育设施增加,学生晚上在校电视机等。
每**电费成本寄宿学校比非寄宿学校生均增加5.8元。
中学寄宿生管理考察报告
中学寄宿生管理考察报告标题:中学寄宿生管理考察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学寄宿生管理是教育机构对寄宿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作,对于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学寄宿生管理的情况进行考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改进管理策略的参考。
二、考察目的1.了解中学寄宿生管理的基本情况,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2.探讨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学生发展造成的影响;3.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改进寄宿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考察方法1.实地考察:前往多所中学寄宿生管理部门进行观察和访谈;2.问卷调查:对中学寄宿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寄宿生管理的感受和建议;3.文献研究:阅读相关文献、报告和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寄宿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四、考察结果1.管理机构:中学寄宿生管理主要由学校管理部门、辅导员和宿管人员共同负责;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包括寄宿生考勤制度、晚自习制度、寝室巡查制度等;3.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缺乏相关培训和教育,管理经验有限,与学生互动不足,缺乏关心和引导;4.问题分析:存在着寄宿生违规行为频发、学生自主性和责任感不强、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5.问题原因: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机制,学生缺乏规范性的引导和教育,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造成。
五、建议与措施1.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为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管理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情感关怀;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寄宿生的日常行为、学习和生活情况的监督与指导,及时纠正违规行为;3.提供精神关怀:加强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4.强化家校合作:建立寄宿生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合作;5.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六、结论中学寄宿生管理是一项关系学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当前存在着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学生自主性不强等问题。
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情况报告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撤点并校的展开,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第一轮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实施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探索经验,率先开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
5月25日至27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XX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
20XX—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
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XX 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
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
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XX年25万元,20XX年50万元。
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
该项目于20XX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
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
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存在问题(一)投资严重不足,影响了该项目建设进度,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投入使用。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3篇
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3篇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第1篇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撤点并校的展开,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第一轮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实施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探索经验,率先开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
5月25日至27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12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
2012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12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
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07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
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
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12年25万元,2008年50万元。
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
该项目于2009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
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
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存在问题(一)投资严重不足,影响了该项目建设进度,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投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老师:上午好!耽误大家的休息,来参加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谢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的出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批学校在改革中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批像我们学校从困境走出来的学校,靠着对教育朴素的理解,对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蒸蒸日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生源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成为示范品牌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这几年,教育界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启发,我们冯瓴初中政史地教研组成立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双轨教学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查研究。
此课题研究从二00八年八月伊始,那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和征求意见期,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家门口办学的传统已被打破,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大量挤占公办学校的生源空间,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导致大批农村学生涌进城镇学校。
我校也同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我校是孟集经济片的老校,距冯瓴乡政府所在冯瓴街道五公里,距本乡最远生源村赵郢十公里,学校还有孟集、花园、潘集的学生,生源广、质量差,校园四通八达,管理难。
校领导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当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周边学校配合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举债办了寄宿制。
采取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和走读式双模管理的方式,2008年秋期寄宿学生数已达六百多人,走读学生也接近七百人,而教师只有五十多人,资金的短缺、工作的艰难和师资不足不言而喻。
怎么教学?如何管理?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杨正元校长亲自率领下,大家凝心聚力,大练内功,打造团结的班子集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着手制定适合我校的制度规范,进行课堂改革,开展校本研究,进行多元评价学生的尝试,争创标准化学校、特色示范学校、品牌学校。
全面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就借教育改革、布局调整这股强劲的东风,面对压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视问题。
从农村初中入手,从学生现状出发,顺应形势的发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2008年9月我们随机选择了两个刚入学的班级作为课题实验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和评价探索。
期望解决我们冯瓴初中的出路问题,探索和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价值;(一)课题研究的依据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为依据;以洋思、杜郎口、后六中学等的发展模式为借鉴;以义务教育追求均衡发展为背景;以冯瓴初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立足现实、规划未来。
走独具特色的强校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寄宿制和走读式双模发展,两条腿快跑,成功的先例没有。
加上我校生源广,绝大部分学生家在农村,家长在外务工,家庭状况又各不相同,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同,怎样办让大家都满意的教育,真正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课题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发现问题,改进不足,能在评价中有所创新,还学生以自由活泼、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确立学生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将来不管干什么,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我校寄宿生和走读生的跟踪调研,及时总结学校在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科学之路,从而确定今后发展之趋势。
着力打造品牌示范初中,农村十二年一贯制优质学校,实现冯瓴初中跨越式发展。
2、澄清义务教育阶段做人和成才的模糊认知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开展多元素质评价体系的尝试。
3、探讨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4、推进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尝试。
5、探讨寄宿生和走读生编班的融合问题。
(二)研究内容1、科学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施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和操作;考核简报的运用和修正;初中学生心理研究及疏导;中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和规范;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升。
2、进入新世纪,人们强烈关注,热情呼唤教育公平,农村务工人员增多,相对应留守学生也不断增多,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了择校、择班热,应运而生的快慢班、重点班、寄宿制、走读式、全封闭、半封闭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家长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上个好学校;学校是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扩大办学规模,多争取公用经费;社会也品头论足,大肆宣传;还有教育主管部门不健全奖励机制的误导等等。
现在的寄宿制或多或少有些“圈羊教育”之嫌,我们课题组从2008年8月就进入确定的七(2)、七(3)班,对学生进行跟踪对比调研,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作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制度和决策的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调查法;2、讲座法;3、观察法;4、探究研讨法;5、比较研究法;6、赞赏法;7、评价法;8、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存的资料供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块供借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走过场,不打“太极拳”,找准研究“切入点”,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和推进,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合作,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按四个步骤完成该课题。
第一阶段(2008.8—2009.1)课题筹备申报阶段。
主要工作有:召开政治学科教研会,进行学科课题论证,提请县教研室主任王应群等专家指导,在课题科学性、方向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方面定位。
确定2008年9月新入校的一个寄宿生班和一个走读生班为研究对象,选定班主任,并对调研对象进行摸底核实。
第二阶段(2009.3—2009.6)课题立项阶段主要工作有:撰写课题申请报告、立项、研讨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仪式,接受教研室课题初期检查。
健全学生成长记录册。
第三阶段(2009.6—2010.12)课题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有:1、制定和规范冯瓴初中寄宿制和走读式管理若干规章制度,整理和编辑冯瓴初中《文件汇编》。
2、制定和完善冯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方案,印发冯瓴初中月考、期中、期末统考简报。
3、制定和完善冯瓴初中有效课堂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4、对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
5、对寄宿生及走读生进行学习和心理素质状况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6、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讲座、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中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讲座。
7、进行培优转差个案辅导及报告。
8、开展家访,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
9、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展示。
10、举办校园征文比赛,结集《优秀学生作文选》。
11、课题组老师赴阜阳、合肥、洋思、杜郎口学习及汇报。
12、冯瓴初中首届“感动校园之星”的评选操作。
13、中学生“模拟法庭”的实施。
14、中学生公益活动“拒绝零食、爱心捐助”活动的开展。
15、中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课的开展。
16、“高效课堂”的探索。
17、实验班多元综合素质评价的尝试。
18、留守学生活动记录。
19、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及书画展示。
20、课题教师围绕课题撰写课题论文,并结集。
21、接受教研室课题中期检查,撰写中期报告。
22、进行毕业生去向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
第四阶段(2011.1—2011.3)整理资料、接受验收阶段主要工作:分类整理文字、音像、图片资料,U盘存储并上传教育局,撰写结题验收申请和结题报告,做好迎接现场调研及结题验收的准备。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校长亲自上阵,老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把条条思路理清、件件事情想细、个个环节抓落实、点点偏差校正、层层漏洞堵死,变不利为有利,化压力为动力,确保了方案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同时校长负责,教导主任落实,保证了课题研究长流水,不断线。
六、课题调研的成果(一)理论性成果1、制定和规范了冯瓴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管理若干管理制度,整理和编辑了冯瓴初中《文件汇编》。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规范和约束了师生的行为,明确了学校老师、学生各自的权力、职责,落实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寄宿制管理的成功经验:(1)寄宿制管理强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寄宿制初中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学习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体育锻炼,制度,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锻炼的习惯、强健他们的体魄,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养成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在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遵守时间的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共处合作的意识、脱离了松散随便的家庭生活,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集体观念。
实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性增强。
管理的规范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的有序性以及与老师的零距离接触,都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学校的各项事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各种活动活泼而有秩序,卓有实效。
(3)寄宿制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法纪意识和民主精神。
三年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造就了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由独生子女、留守学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种人际氛围中得到改变,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纪律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形成遵守规范,服从纪律的自觉意识,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十分真诚且日趋浓厚的相互关爱的风气。
大部分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品格内化深化,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对前途充满信心。
2、课题论文的结集通过课题老师的分工研究、交流合作,大家深入教学第一线,教学科研两兼顾、两促进、双丰收,在总结中推广、在推广中总结,集思广益,整理出了《冯瓴初中课题研究论文集》。
3、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我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来,不仅取得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成果,而且促进了教育和教学事业的发展,锤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一举多得,一事多赢。
(1)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