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江西省2020届高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加精)
江西省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
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
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
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2020年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20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 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审核版)江西省上饶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饶市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情包占领世界谢石我最近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实验一一如果不写字,单靠发表情,我们能跟朋友聊多久天?结果,纯表情聊天非但没有卡壳,反而异常顺利。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想到它也深深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一一如果没有表情,有些话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成套的表情包里扮成清朝后宫妃嫔的女孩扭着头说“拉下去杖责二十”,要比直白调侃来得更有效;我也不需要特意写出“晚安”两个字,仅靠一轮月亮的画面就能传祝福。
更有趣的是,聊天表情的主要阵地已经不再是熟人之间的调侃寒暄,它也开始占领谈正事儿的工作战场,动态图里莱着握手的画面胜过单薄的一句“合作愉快”。
如果你留心收藏的话,表情包还能让你瞬间掌握数百种“谢谢老板”的方式。
表情包正逐渐占据人们网络交流的话语平台,成为日常交流中曝光量极高的沟通方式。
根据微信提供的官方数据,每个月有超过6. 97亿人活跃在微信及海外版Wechat上,他们每天要发送数以亿次计的表情。
而这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情绪激烈的“大哭”和“大笑”,代表喜悦的“呲牙”表情仅在2014年的QQ平台就发送了超过10亿次。
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表情俨然已经成为通用全世界的语言,并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就在去年底,牛津词典还将“喜极而泣”表情符号评选为201 5年年度词汇。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喜极而泣”是2015年全球最常用的表情符号,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所有表情符号中占到了20%和17%。
这个表情“代表了享乐主义和抑郁症在一代人身上的撕裂、几近饱和的大众娱乐和壮观的杀戮间的撕裂一一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纪”。
事实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开始建立一种从现实中投射而来的“文化”。
当宫廷剧开始流行的时候,表情包里也更多地出现。
娘娘”“皇上”为主角的表情;当时装周快要开始的时候,服装设计师也开始为Bitmoji表情里的小人儿设计漂亮衣服,让它们穿上Kenzo的毛衣,背着MichaeL Kors的新款包包,替新款服装做流量预测。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
《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
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
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
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
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
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江西省2019-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网络时代,人们是否拥有“离线权”?之所以亟须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不再是“日话”“时长”“用户数量”这些维度可以诠释的了,必须以社会化的视角去审视,尤其是审视其对社会行为与心态的负面影响。
技术改变世界,但当信息技术产品 到工作生活日常的每个细节、每一分钟,其正面效应不升反降,负面效应屡屡发生。
马斯克甚至直言,“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最大危险。
”此种“反电子乌托邦”的思路或许有点 ,但我们有必要对科技负面性抱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有两组 的数据:去年上半年,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
越来越多人在沉重的信息负累和“缰绳”中体悟到:人为机役,人为群役,一定不是社会的福音。
人类与技术,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效率就是生命”,但更应懂得务实高效、 ,才是更为科学的发展节奏。
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更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清除信息垃圾、保持清醒头脑。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更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清理信息垃圾、保持清醒头脑。
B .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更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清理信息垃圾、保持清醒头脑。
C .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更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清除信息垃圾、保持头脑清醒。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NCS202007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B.“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错。
C.“应从”错,从选项所列的三本书起步虽可行,但非唯一的入门方式。
D.“阅读难度依次加大”,属无中生有。
)2.B(文章引用的《礼记》中的文字是事实论据而非道理论据。
)3.B(引导读者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是《讲析》作为起步阅读本的最大的特色,但并不是说所有“好的《论语》注本”都必须如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B(“根源在于……公众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错,“公众出现‘心病’,滋生林林总总的不良社会情绪”,根源在于疫情本身;“公众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是“流”而不是“根源”。
)5.(3分)D(“疫情中的谣言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意图,有意误导公众认知”错误,材料三说“误解性谣言是指造谣者并无主观恶意的造谣意图,因缺乏判断力形成错误认识,传播开来成为谣言”。
)6.(6分)(1)要充分发挥官方权威平台的引领作用;(2)必须加强对个人信息传播的必要监管;(3)要通过信息传播载体,提供事实,普及知识,传播真诚的态度。
(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D(“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与原文文意不合,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下文的“不乏自知之明”“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文字说明了林冲放弃刺杀的真实想法)8.(6分)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便于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更全面的生活图景;③重写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
(每点2分,共6分)9.(6分)①“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江湖人物。
江西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江西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NCS20200707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就在中国人民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如火如荼地开展捍卫人类生命斗争的关键时刻,美国一家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妄称新冠病毒源自中国,竟然在其节目中信口雌黄地要求中国人“道歉”,这充分暴露出美国部分人颠倒黑白落井下石的嘴脸。
造成“新冠肺炎”的病毒究竟来自何处,各方都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事实基础。
其中,一些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是受害者、是在“替人背锅”。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和依据,正如中国权威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近日所强调的,病毒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于中国。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敢于担当,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除在国内取得积极成效外,也给世界作出贡献。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指出,中国举国动员应对严峻挑战,以巨大的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
说到“道歉”,人们不会忘记,在近几十年间,美国在全世界制造的灾难,有战争性质的、有经济性质的,也有危害人类健康的疫病性质的。
也许,需要向世界人民道歉的应该是美国。
(摘编自闻悟、徐贻聪《事实面前,美媒的“中国道歉论”不攻自破》,3月7日人民网)材料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扩散蔓延,“信息病毒”“政治病毒”也借机生事。
比如,西方一些反华势力造谣说,“中国防控不力导致病毒扩散至其他国家”。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甚至污蔑中国提供的数据不完善,给美国防疫增加难度,企图让中国为美国防控疫情不力“背锅”。
事实上,中国疫情防控做得怎么样,国际社会早已作出公允评价。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成功避免或者至少预防了10万病例的发生,构建起了防止疾病国际传播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艺术考古可以说是一门为适应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研究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尽管学界对它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仍不断地提出疑议,但是它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这股热潮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艺术考古与过去紧密相连。
对艺术考古的追捧无疑与非遗保护有密切关系,为什么非遗保护会让艺术考古“发烧”并持续升温呢?实际上这涉及一个我们怎么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从概念上讲,无论它是“非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这个术语的重心始终落在“文化”上,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虽互为表里,通常我们探讨事物物质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去探讨它的文化层面,因为此时后者相当于“精神性”。
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把落脚点放在物质上,此时的“物质”便是文化的“载体”。
这种情况越往历史的早期追溯便越是如此,所以要做好“非遗保护”,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遗产保护”,研究有形的遗产,因此出现“遗产热”,加上此前就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二者的合流必然会给艺术考古热添薪加火。
其二,艺术考古可以为当下提供资源。
艺术考古与考古不一样,考古重在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而艺术考古则更强调发掘隐藏在文物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讯息,后者可以为当下提供很多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
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要把“文化传统”之火炬传递下去,为此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我们这个文明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2020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托物言志的咏物传统下,物与特定情感或人格象征逐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结合。
竹经霜不败、枝叶峭劲的自然属性,常被用以比喻不畏艰险、风骨倔傲的人格精神,竹也因此在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君子”形象,获得经典化了的象征意义。
宋代诗人的咏竹之作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一传统。
然而,苏轼一些诗歌对竹的游戏性观照,是诗人对竹之诗意的新探索,体现了经典意象在个人化写作中的意义分化。
苏轼以游戏性的态度写竹时,以个人化的观照表现竹,探寻竹给人带来的幽默联想,体现出与正面托物言志相异的写作方式,于是竹在诗中的意义有所分化。
不过,虽然苏轼对竹的观照描写有许多私人化因素,但其精神内涵的底线并未被打破。
游戏性的写作,只是从各种角度使竹的形象更为亲切、生动、丰富。
对与竹相关的私人事件进行征用或影射,构成苏轼游戏性写竹的一个角度。
苏轼常在诗中用发生于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之事作为“典故”,这种“典故”可称为“私典”。
宋人作诗以好用典故著称,典故是文化背景相似的士子所共有的知识,可根据学识领会。
私典则相反。
通常而言,诗人会以“自注”的形式标明来历,交待事实之本,若非如此,旁人则难解其意。
苏轼在咏竹诗中用“私典”咏竹,并不以对竹的描写本身为目的,而更看重借物所传递的绵绵情意。
不过,知名人物的“私典”会随着文字与事迹的流传而被众人分享,逐渐成为共有的知识,甚至成为后人诗中的典故,成为传承时代记忆的一种方式。
苏轼游戏性写竹的另一特殊视角,则利用了从自己的一首诗中发展出的逻辑,将“竹”和“饥”的联想勾联在一起。
这首诗如下: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理解这首诗中苏轼对竹的议论,必须注意写作的具体场景。
从逻辑上讲,“食肉”与“赏竹”并非不可兼得,苏轼反复申述二者之间的对立,是因此诗是对“於潜僧绿筠轩”的赋题。
2020年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布依族民居杨三山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
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百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
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
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
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
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奠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第1页共21页。
江西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江西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煤体、超文本、互动性、成本低的优势,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巨大冲击。
媒体的命运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
如果纸质媒体的功能完全被其他媒体替代,它将无法生存,如果纸质媒体能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就有存在的价值。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方式。
稳定的空间感,逻辑严密、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和思考,是纸质媒体阅读的优势;新媒体的阅读者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记忆和思考退居次要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看纸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单向演变,而是一种阅读方式与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区别。
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也给纸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长期竞争共存的空间。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使得部分编辑工作为机器所替代,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电子信号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发行成本低廉,使大范围信息传播免费或廉价提供成为可能。
2020年4月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九江市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模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020年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
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
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
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
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这意味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形成、人类整体利益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不能眼里只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来损害人类共同利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强权国家私利膨胀,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画脚,任性妄为,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
这实际上也是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绝对化的强权主义的做法。
(摘编自邱耕田《哲学视阈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和主观、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先有客观现实后有主观认识,先有实践后有意识。
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在此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C.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和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方面的内容。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这里的利益指人类整体利益而不是某国的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指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从实践和意识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B.文章从人类实践活动全球化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过程严谨。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构建,正是对共同利益生成和发展的一种确认和反映。
B.要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有必要从维护自身利益慢慢过渡到维护共同利益。
C.人类的共同利益由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形成,因此我们要确保不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D.某些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旅游成为春节的主题词。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 3.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再创新高。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举家出游成主流,周边休闲成新潮,旅游体验受关注。
调查显示,度假休闲超越景点观光成为居民春节假日出游的第一动机。
我国出境游群体每年持续壮大,每年向全球输出上亿人次出境游客,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中国旅游消费在2016年增长了12%,中国游客境外旅行人次在2016年增长了6%。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逾五分之一源自中国游客,排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仅占中国游客的一半。
香港投资银行里昂证券预测,到2021年中国游客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8日)材料二:近日,国家旅游局将北京等18个城市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其中江苏有7市榜上有名,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
江苏也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
2014年是“美好江苏欢乐游”三年市场推广计划的最后一年,江苏省旅游局将以拓展国内中远程市场和境外客源市场为重点,推出一批经典旅游景区,研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培育南京、苏州等国际旅游名城,同时重点支持徐州建成区城旅游中心城市;积极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江苏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旅游环境,建设“宜游城市”。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旅游导览服务,扬州将建设数字3D景区,实现在线游览。
目前已基本完成瘦西湖、个园和东关街3D模型建设。
其次是建设旅游数字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扬州旅游信息咨询导览体系,有效提升旅游体验。
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能否提供符合游客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参考。
(摘编自《商务·旅游》2014年1期)材料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这是各地旅游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现实证明打好“文化牌”可以有力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各地在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一个共同的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专家魏小安表示,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全国各个城市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
“力求旅游发展的文化导向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年初,全国各类文旅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
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
从消费需求来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2016~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群已经达到50.7%。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15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居民在春节假日出游正成为时尚,从2013年至2018年的春节旅游市场来看,出游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
B.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境旅游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境游总消费额最高的国家。
C.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已远超美国。
到2021年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D.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旅游要和文化深度融合。
因此,国内各个旅游景点都要大力修建亭台楼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数量分布和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全省旅游开发等来看,江苏省旅游工作做得很出色。
B. 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旅游城市是否有符合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内容。
C.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大产业。
相对于国内游客,目前国外游客偏好文化旅游的占比要高得多。
D. 利用“文化牌”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融合成已为现实发展方向。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怎样更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三条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水月①吴浊流雨已停了,可是院子里还是一片泥泞,那无叶的苦梀树被寒风刮得瑟瑟作响,每晨很早就辘辘响着的牛车也在雨中歇了。
邻居好像都没起来,柔弱的冬阳静静地照着。
被烟熏得黑黑的小屋里,太太抱着婴孩,仍然打着鼾。
旁边像西瓜大的头,一颗一颗排着好几个,仁吉瞪着眼睛看着妻子的睡相,干枯的头发蓬松着,脸上的汗毛长长的,想必好久没有修容了吧,他借着暗淡的阳光,看到老婆的脸,不觉着一惊。
瘦削的脸孔,颧骨高耸,脸色青黄,眼角皱纹重重,越看越怕,越看越觉得她老。
她才三十岁呀!但脸容却像五十岁了。
她这么辛苦,一定恨我这个无能的丈夫吧。
但她从不抱怒,只是每早四点就起来烧饭,照顾孩子,喂猪、鸡、鸭,然后下田做工。
所以,白天和仁吉很少见面。
在农场里,她让七岁的女儿照顾婴儿,婴儿一饿就大哭,哭声灌入她的耳朵,但不等到休憩的时间,是不能抽身去看他的。
只要稍停一下,监工就会破口大骂。
她只好默默地举起锄头继续工作。
她人在田里,心总是牵挂着家中,五岁的阿清和三岁的阿木,不知会不会和邻居家的那个力气大的坏家伙打架。
若是打起来,一定……似乎耳边有人啼哭着叫她,她不知不觉地停手细听,就在这发愣的一会儿,忽然有人大骂:“混蛋!像你这样干,还值五毛钱吗?半做半歇,明天别来了。
”她听到监工的叫骂,只好拼力挥锄头,一会儿她的阿清阿木的幻影又映入脑海来。
早晨来时,火柴忘在桌上了,要是他俩拿来玩,就不堪设想了……她不安的心情从在学校的长男愁起,直到树下的婴儿。
直到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才挨到休息时间,她拖着重重的双脚走到树下,那哭得眼晴浮肿的婴儿见到母亲,更哭得凄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