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解读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https://img.taocdn.com/s3/m/668c4fa8ba0d4a7302763ac7.png)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一、教学要点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
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二、习题(一)填充题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8058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9.png)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和组织研究的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个体与组织的互动以及组织内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个体行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动机与满足个体在组织中表现出的行为受动机和满足程度的影响。
有三种主要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人们在工作中追求满足的动机来源,有助于组织管理者理解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 个体决策与判断个体在组织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判断。
决策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和决策错误的风险。
个体决策行为可以通过启发式和评估思维等策略来改进,提高组织决策的效果。
3. 个体情绪与情绪劳动个体在工作中会产生情绪,并将其传递给他人。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工作中主动管理情绪的能力,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管理者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策略来促进员工情绪的积极表达和管理。
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整体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方式。
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组织结构和设计的合理性对组织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2. 组织文化与认同组织文化是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组织认同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感。
组织文化和认同可以促进员工凝聚力和组织承诺,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3. 领导与权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管理组织的过程。
权力是领导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的资源和能力。
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类型对组织绩效和成员满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组织环境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变革与适应组织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下需要进行变革和适应。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f1d4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e.png)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的动机、激励、决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在实际管理中,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1. 动机与激励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到动机和激励的影响。
动机是个体内部驱使其行为的力量,激励则是外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有效的动机和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2. 决策与问题解决个体在组织中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者需要了解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并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以保证组织的决策质量。
3. 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
组织需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个体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
二、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团队的建设、团队决策、团队合作等方面。
了解团队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1.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成员角色的分配以及团队协作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决策团队决策是指团队成员在面临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决策的模式和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3.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团队合作是团队行为的核心,也是团队能否顺利达成目标的关键。
管理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的协作效能。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f332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7.png)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企业、组织或团队内部的决策制定、组织构建、团队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各种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管理学提供了许多基础知识点,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挑战。
本文将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一、管理概述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二、组织行为学1. 个体行为1.1 个体的特性与行为1.2 个体动机和满足1.3 个体决策和判断2. 组织结构与设计2.1 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2.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3 组织的权责关系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理论与风格1.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2 领导风格的分类和影响1.3 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2. 决策理论与方法2.1 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的影响 2.2 决策方法和工具2.3 决策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四、组织管理1. 组织文化与变革1.1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特点1.2 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2. 组织绩效与控制2.1 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2 绩效评估与激励2.3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五、人力资源管理1. 招聘和选择1.1 人才需求分析和岗位描述 1.2 招聘渠道和方法1.3 选择与面试技巧2. 培训与发展2.1 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2.2 培训方法和评估2.3 发展和职业规划六、市场营销管理1. 市场分析与定位1.1 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1.2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1.3 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策略2. 产品与价格管理2.1 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2.2 价格定价和策略2.3 产品与价格的协调管理七、战略管理1. 战略分析与规划1.1 环境分析和内外部要素评估1.2 企业使命、愿景和目标的制定1.3 战略规划和执行2. 战略实施与控制2.1 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2.2 绩效评估和修正2.3 战略变化和适应以上只是管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101《管理学基础》教案
![101《管理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c409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5.png)
10-1《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掌握管理的角色和责任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起源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目标:效率、效果、持续改进管理的角色:决策者、领导者、人际关系者、变革推动者管理的责任:对组织、员工、客户、社会负责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理解管理的应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管理概念的理解和讨论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思考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分析第二章:管理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2 教学内容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动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团队动力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领导理论、变革管理理论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理解管理理论的应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讨论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思考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分析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理解组织结构对组织性能的影响3.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组织设计的原则:明确性、灵活性、责任性、协作性组织设计的方法:目标法、流程法、矩阵法、组织气候法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组织结构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模拟游戏:通过模拟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组织结构的特点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组织结构对组织性能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组织结构和设计的理解程度模拟游戏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组织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结构对组织性能影响的认识和分析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招聘、培训、评价、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原则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理解和分析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性能影响的认识和分析第五章:领导与激励5.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的概念和作用掌握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领导与激励的关系5.2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和作用:领导者的特质、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领导与激励:激励理论、领导激励策略、领导与员工动机5.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领导的概念、理论和激励的关系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领导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领导与激励的关联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领导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实际操作的理解和第六章:决策与问题解决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决策的流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理解决策模型和决策风险6.2 教学内容决策的重要性:决策在管理中的角色、决策结果的影响决策流程:问题识别、信息收集、备选方案、评估与选择、执行与反馈问题解决方法:分析问题的技巧、逻辑思维、创意思维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风险决策模型6.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决策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决策流程和问题解决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决策模型和决策风险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决策的理解和讨论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决策流程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决策模型和决策风险的分析第七章:战略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战略规划和战略选择的方法理解战略管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关键作用7.2 教学内容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的定义、战略层级、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过程: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战略规划和选择方法:SWOT分析、PEST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战略地图战略管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关键作用:竞争优势、适应变化、资源配置7.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战略分析和规划的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战略管理对组织成功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战略管理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战略分析和规划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战略管理对组织成功的认识和分析第八章:营销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掌握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的制定理解营销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8.2 教学内容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客户导向、市场细分、差异化和集中化市场分析: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竞争者分析营销策略的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营销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市场份额、品牌忠诚度、客户满意度8.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的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营销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营销管理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营销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认识和分析第九章:财务管理与决策9.1 教学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决策的方法理解财务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2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价值最大化、风险与收益、资金时间价值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比率分析财务决策的方法: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分红决策、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成本控制、资产负债结构、资金筹集9.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和决策的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财务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财务报表分析和决策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财务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认识和分析第十章:变革与创新管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变革管理的流程和创新的类型理解变革与创新对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10.2 教学内容变革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优势、持续发展变革管理的流程:变革准备、变革实施、变革巩固创新的类型:第十一章:创新思维与创意管理11.1 教学目标理解创新思维的原理和重要性掌握激发创意和促进创新的方法了解创意管理的过程和策略11.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原理: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激发创意的方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逆向思维促进创新的战略:持续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创意管理的过程:创意、创意筛选、创意实施、创意评估1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创新思维的原理和创意管理的过程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激发创意和促进创新的方法创意工作坊:通过工作坊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1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创意管理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激发创意和促进创新方法的运用和分析创意工作坊报告:评估学生在工作坊中的表现和创意成果第十二章:组织文化与变革12.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评估和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策略和领导作用12.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组织价值观、组织仪式、组织语言评估和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文化评估模型、文化变革模型组织变革的策略: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利益相关者参与领导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变革倡导者、变革推动者、变革沟通者1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原理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评估和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领导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和行为1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评估和塑造组织文化方法的运用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在组织变革中作用的认知和分析第十三章:领导力发展13.1 教学目标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的理论和模型了解领导力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作用13.2 教学内容领导力的本质:领导者的品质、领导行为、领导影响领导力发展的理论:领导力发展五阶段、领导力发展的连续体领导力发展的模型:领导力发展矩阵、领导力发展框架领导力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激发潜能、促进成长、提升绩效1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领导力的本质和发展理论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领导力发展的模型和作用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理解和自我认知1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领导力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模型和作用的运用和分析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作用的认知和分析第十四章: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伦理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评估和管理伦理风险的方法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14.2 教学内容伦理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伦理原则、伦理决策、伦理领导评估和管理伦理风险的方法:伦理风险评估模型、伦理风险管理策略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实践1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原理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应用伦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责任的实践和影响1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对伦理和社会责任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中伦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责任实践和影响的认知和分析第十五章:国际与管理15.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掌握国际市场分析和跨文化管理的方法了解国际管理的策略和挑战15.2 教学内容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全球市场机遇、全球竞争挑战、全球管理趋势国际市场分析: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国际消费者行为分析跨文化管理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学基础》教案的内容,涵盖了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组织结构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激励、决策与问题解决、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与决策、变革与创新管理、创新思维与创意管理、组织文化与变革、领导力发展、伦理与社会责任、国际与管理等十五个章节。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笔记:行为的基础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笔记:行为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30d58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4.png)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笔记:行为的基础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学习目的:1.定义组织行为学的焦点和目的2.确定态度中的角色一致性3.解释满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4.描述霍兰德的个性—工作适应性理论5.描述归因理论6.解释管理人员如何能塑造员工的行为第一节解释和预测行为1.行为【behavior】人们的行动2.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对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的研究3.组织涉及的问题:1)可见的部分: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结构,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2)不可见的部分: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交往,人际和全体间的冲突一.组织行为学的焦点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两个领域:1.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课题。
2.群体行为。
包括规范、角色、团队建设和冲突。
这个领域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二.组织行为学的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行为。
管理者需要这种技能是因为要管理员工的行为。
员工的行为中重点是生产率、缺勤率和流动率。
第二节态度1.态度(attitudes)对目标、人或事物的评价2.态度的三种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个人特有的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
“歧视是错误的”就是一种认知。
2)态度的情感成分( 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某种态度的情绪或感觉部分。
“我不喜欢乔恩,因为他歧视少数民族”3)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一种以特定方式对待某人和某事的意图。
回避乔恩。
为了简洁,态度这个词通常只指情感成分3.员工的三中最重要的态度:1)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个人对他的工作的一般态度2)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雇员认同他的工作,积极参与,将工作绩效看作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性的程度3)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雇员对组织的倾向性,表现为他对组织的忠诚、认同和参与一.态度与一致性研究表明,人们寻求态度的一致性和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浙江大学_管理科学与工程_学习计划(浙大管院考研均共用,由群40463999整理提供)
![浙江大学_管理科学与工程_学习计划(浙大管院考研均共用,由群40463999整理提供)](https://img.taocdn.com/s3/m/a2918c5dcc175527072208c3.pn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课学习计划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08年7月)罗宾斯的《管理学》,这本书经典,而且国外的书案例较多看起来不累,却阐述了管理学的精髓,读完这本书对管理学有个基本的框架,通过其中的案例可以领悟到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最重要,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东西可以简单看过去。
本阶段主要用于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这一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体系,为最后的理解记忆打下基础。
2、强化提高阶段(08年8月-08年11月)看这本书时重在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可结合每章前边的“学习目标”及章节后的“小测验”、“本章小结”及“思考题”有针对性的看书,对于测试题和思考题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总结找到答案,主要找到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答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做历年真题,弄清命题频繁点(即是重点)、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把所有有可能出现的大题都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答案,有利于记忆(这个工程看似浩大,其实不大,刚开始你可以只做一些主要的或者自己觉得难记忆的,例如组织这章中的矩阵型组织,激励中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
3、冲刺阶段(08年12月-09年1月)总结并记忆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力求能够在脑中重现这些内容。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这一阶段的任务有:收集最新信息(其实在前两个阶段也需要做这件事);完善第前两个个阶段,在脑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说到某个问题能迅速定位在某个位置上,每个问题都有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大概的回答;记忆书上的原话,这是在自己语言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期望直接记忆书上的原话,会事半功倍的。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91f18d227916888486d7d8.png)
●组织行为学行为:人们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在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时,我们尤其关注六种重要行为:·员工生产率: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缺勤: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离职: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总体态度。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员工实施的可能会对组织或组织成员产生产生伤害的故意行为。
●态度和工作绩效态度:对物体、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
认识成分:个体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人或某事采取行动的意向。
●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以及重视工作绩效的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认同所在组织及其目标并愿意留在该组织中的程度。
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多么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总体看法。
●员工敬业度员工敬业度:员工关心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敬业度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而且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指出,我们为减少失调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三件事情:(1)造成这次失调的那些因素的重要性(2)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3)这次失调所包含的奖赏●态度调查态度调查:向员工提出一系列陈述或问题来了解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群体、上司或组织。
●人格人格:个体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
这些模式会影响该个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以及其他人互动。
两种最著名的方法:(1)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外向型(E)vs内向型(I) ·领悟型(S)vs直觉型(F)·思维型(T)vs情感型(F) ·判断型(J)vs感知型(P)(2)五大人格模型①外倾性:个体喜爱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和他人相处的程度。
第14章_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13版)
![第14章_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13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c39d114b35eefdc8d33343.png)
沟通的本质和职能 人际沟通的方式 有效的人际沟通 组织沟通 信息技术与沟通 当代组织中的沟通问题
14.1 沟通的本质和职能
什么是沟通? 沟通就是人际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对信息所
包含的意义的共同理解。 传递和理解是沟通的必备要件。 “丛林中一棵树倒下了却无人听到,它是
语言、空间距离。 关键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
说;信息超载;防卫;语言;国
家文化。 其他的影响因素:感知过程(选择、组织、
理解)、归因过程(基本归因错误、自我 服务偏见)。
感知过程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M-A-C-T-A-V-I-S-H (MAVTAVISH) M-A-C-D-O-N-A-L-D
14.4 组织沟通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指按照规定的指挥链或者作为工
作的一部分而进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指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
沟通。 沟通的流动方向 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
通
组织沟通网络
中心型:Y式;轮式;链式; 发散型:环式;全通道式。 小道消息 工作场所设计与沟通
人际交流技能的开发
谈判技能: 谈判策略:分配谈判(零和)、综合谈判(双赢)。 阻碍有效谈判的决策偏见:承诺的非理性增加、虚构
的固定效益观念、固定与调整、构建谈判、信息的可得 性、成功者的苦恼、过于自信。 开发有效的谈判技能:研究你的对手、以积极主动的表 示开始谈判、针对问题不针对个人、不要太在意最初的 报价、要重视双赢的解决方式、以开放的态度接纳第三 方的帮助。
管理沟通包括:
人际沟通,主要指存在于两人或多人之 间的沟通;
组织沟通,主要指组织中沟通的各种方 式、网络和系统。
管理学基础——激励
![管理学基础——激励](https://img.taocdn.com/s3/m/466549537c1cfad6185fa736.png)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激励原理 激励的需要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 激励实务
第一节 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 •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
导和维持那些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 过程。 a.激励是手段,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b.激励是心理过程,因人、因时而异; c.激励应产生自觉行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都
•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 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弗鲁姆(弗隆)的期望理论 ①基本观点: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 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 以达到这个目标。 ②主要内容:人们从事任何工作的激励程度将取决于 经其努力后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与他对实现目标的 可能性的看法的乘积。即: M=V×E
表现为“我要做”而非“要我做”。
二、激励与行为
–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 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 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 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 的行为基础
– 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不仅是领导者运用权力影响 下属的过程,还是领导者为下属创造发展空间以整 合个人目标的过程。
没有 不满
意
没有 某些 疾病
没有 满意
没有 健壮
激励因素 满意情绪
身体健壮 跑步锻炼
三、麦克兰的成就需要论
– 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 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 人。
《管理学》第十四章习题与详解
![《管理学》第十四章习题与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4463dd402020740bf1e9b3c.png)
《管理学》第十四章习题与详解管理学习题与详解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何谓控制?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控制?答:(1)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2)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①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②管理权力的分散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受托的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
因此,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
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且利用这些权力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
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即使出现权力的滥用或活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
③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也仍然是必要的。
这是由不同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
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
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控制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控制有何特点?答: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控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①程序控制。
行为管理的原理
![行为管理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f1ea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9.png)
行为管理的原理
行为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来调控和引导个体的行为,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行为管理中,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循:
1. 适应性原则:行为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应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环境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提高管理的效果。
每个人的行为特点不同,因此应根据个体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2. 正向激励原则:通过正向激励来增强个体的积极行为。
正向激励包括赞美、奖励、认可等,可以促使个体重视自己良好的行为,进一步增加这些行为的出现频率。
3. 规定性原则:定义明确的规则和目标,使个体清楚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规定性原则包括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目标设定,这样可以让个体有明确的行为标准,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行为结果。
4. 一致性原则:行为管理应与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以确保整个组织的行为一致性。
行为管理应与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目标相契合,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期望,使组织的行为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5. 参与性原则:鼓励和促进个体的参与和合作,以提高管理的效果。
参与性原则包括给予个体发言权、参与决策和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以增强个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积极的行为表现。
6. 持续性原则:行为管理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一蹴而就。
持续性原则包括定期评估和调整行为管理措施,以确保其能够持续地满足个体和组织的需求。
行为管理不应是一次性的行动,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以上是行为管理的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管理个体的行为,实现良好的行为结果。
行为基础
![行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05fd67f27284b73f242507c.png)
14-4
認知
人們將感官所得來印象予以組織與解釋, 人們將感官所得來印象予以組織與解釋 , 來賦予 週遭環境意涵的過程人們將感官所得來印象予以 組織與解釋,來賦予週遭環境意涵的過程。 組織與解釋,來賦予週遭環境意涵的過程。 影響認知的因素 歸因理論 判斷他人常用的簡易法 對管理者的意涵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五大人格特質模型 情緒穩定性
冷靜、熱心、 冷靜、熱心、安定或 緊張、神經質、 緊張、神經質、沮喪 及不安定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勤勉審慎性 個人責任感、 個人責任感 、 可靠性、 可靠性 、 毅力 及成就導向
14-22
內外情境控制
外情境控制 將生活中的許多事件,都歸因是運氣或是機會 (外部無法 將生活中的許多事件, 外部無法 控制的力量所影響) 控制的力量所影響 。 內情境控制 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們。 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們。
內部導致的行為 個體能主動掌控 外部導致的行為 受外部的因素影響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14-36
歸因理論2/3
決定行為的原因
情況特殊性 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行為 團體共識 相同情況下, 相同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相似的行為產生
團體一致性 個體行為的一致性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14-8
工作滿意度與曠職
滿意度高的員工有較低的曠職率
管理學 Chapter 14 行為基礎
14-9
工作滿意度與離職
滿意度高的員工有較低的離職率;滿意度低的員工 滿意度高的員工有較低的離職率 滿意度低的員工 有較高的離職率 員工的績效會影響離職 以績效為導向來對待員工, 以績效為導向來對待員工 , 將會導致高績效的員 工擁有較高的滿意度, 工擁有較高的滿意度,進而降低離職的意願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7d13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2.png)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报考事业单位。
然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掌握,其中就包括管理学基础知识。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必备条件。
一、什么是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对企业管理这门学科的一种基础理论掌握。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考点分析《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机制,对于企业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其主要考点包括:-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行为科学和管理- 员工的态度和行为2.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考纲:- 管理思想、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 人事管理- 薪酬管理- 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含以下考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系统理论-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三、怎样备考《管理学基础知识》?想要顺利通过《管理学基础知识》考试,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备考计划并付诸实践。
以下是备考建议:- 考虑报名专业培训班或购买相关课程,全面研究考试所需知识点。
- 在研究知识点的同时,适当留出时间做练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扩大阅读范围,掌握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 在考前,制定详细的考前复计划和规划,安排好时间、精力,提高复效率。
四、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管理学基础知识》对于考生们而言十分重要。
只有在深入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准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管理行为分析
![管理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68d0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9.png)
管理行为分析管理行为是指在企业、机构或其它组织内部执行特定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方法。
通过对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和绩效。
本文对管理行为的定义、种类及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管理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管理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过程。
管理行为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个体行为:个体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如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等。
2.集体行为:指组织内部的集体行为,如组织策略、组织文化等。
3.管理过程行为:指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如领导、授权、激励等。
二、管理行为分析的方法管理行为分析是指对于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和改进的过程。
下面列出了管理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1.行为观察法:通过采取现场观察和记录方法,获取管理者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可以观察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目标管理能力等行为。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管理者自我评估和他人对其行为评估的数据,对管理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于管理者的管理风格、领导能力、沟通效果等评价情况。
3.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获取受访者对于管理行为的看法和评价,对管理行为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员工对于管理者带领团队的能力、激励能力等方面的认知和看法。
三、管理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行为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管理者鼓励或者促进良好的管理行为,对于组织绩效的提高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下面列出了管理行为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良好的管理行为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例如,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和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新能力。
管理学第14章 控制
![管理学第14章 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f772e7ba417866fb84a8e6d.png)
• (三)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是反馈式控制的基本形式,包括对组织活动过程 的基本描述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缺陷进行汇总 反思,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是组织活动的“备忘录”与 交流平台。
第四节 控制技术和方法
• 由于控制在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是保 证组织的正常运行的有效机制,因此,控制的技 术和方法具有多样性。 • 控制技术与方法包括
• (二)纠正实际业绩 • 纠正实际业绩是在认可事先制定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的, 通过开展培训、加强激励、引进新的技术设备等方式提高 组织的业绩水平,使之符合组织的目标。 • (三)修改标准 • 标准制定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 首先,标准制定者与实际操作者的脱离。 • 其次,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标准也会在这样的条件下缺乏作为衡量事物准则的特性 • 再次,信息收集的困难以及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
• (三)制定控制的标准 • 为了衡量比较的方便以及控制的准确性,标准应 尽量选择数字化和定量化的。 • 在企业中,常用的标准有:(1)成本标准(2) 效率标准(3)质量标准(4)程序标准(5)收 益标准。 • 也可以概括为实物标准、货币标准、综合标准等 几大类别。 • 制定控制标准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工程标 准法以及经验估算法三种。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控制技术和方法
一、预算控制 二、审计控制 四、全面质量管理 五、危机管理
第五节 有效控制
一、控制的积极影响 三、影响控制的因素 二、控制的消极影响 四、有效的控制系统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涵义 • 控制职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控制是与 计划紧密联系的;其次,控制是一种检验 的过程;再次,控制还需采取纠偏行为; 最后,控制是为了掌握组织的方向,保证 目标的实现。 • 控制:组织为掌握发展方向以及保证目标 的实现,通过监督、比较等方式检验现实 与计划之间的差距而采取纠偏措施的管理 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PHEN P. ROBBINS
MARY COULTER
第14章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行为的基础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by Charlie Cook The University of West Alabama
14–11
心理因素
•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受到收入水平和工作类型的影响
• 工作满意度和生产率
对个人来说,生产率可以看作带来了满意度 对组织来说,高满意度的工人的效率要高于地满意度 工人的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12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3
要点概览
学习
• 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何帮助管理者理解、预测行为 并对其施加影响。 • 描述管理工作人员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含义 • 详述管理者如何塑造行为
当前组织行为学的问题
• 描述管理者在管理Y一代工人时面临的挑战 • 届时管理者能为处理工作场所中的不当行为作些什么
14–10
心理因素
• 态度
评价性陈述—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关于物体、人 和事件
• 态度的组成成分
认知成分: 一个人拥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 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 个人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14
心理因素
•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不当行为
但雇员对他们的工作感到不满意时,他们会采取某种 方式做出反应 要想准确地预测雇员的反应是不容易的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了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5
图表 14.1
组织犹如一座冰山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6
重要的员工行为
• 员工生产率
员工生产率是对员工工作效果和效率的测量。
心理因素
•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倾向于较低水平的缺勤率
•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
工作满意的员工离职率较低;工作不满意的员工离职 率较高 离职率受到员工绩效水平的影响
往往优厚的福利只提供给优秀的员工,这就使得满意度在预测 员工离职决策时处于次要地位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要点概览
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
• 解释为什么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的概念对于理解组织行 为是重要的。 • 描述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和组织行为的目的 • 定义管理者想要解释、预测和施加影响的六种重要的 雇员行为。
态度
• 描述态度的三种构成成分。 • 详述与工作有关的三种态度。 • 描述工作满意度对雇员行为的影响。 • 解释个人如何调解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矛盾。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4
为什么要了解个人行为?
• 组织行为学 (OB)
关注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个体行为
态度、人格、认知、学习和激励 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
群体行为
理因素
• 工作参与
工作参与是指员工对他/她的工作的认同度、积极参与 的程度,以及认为他/她工作绩效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 重要程度
高参与水平与低缺勤和低辞职率密切相关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13
心理因素
• 工作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
一线员工的满意度水平有助于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 提升 不满意的顾客会助长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降低 对于负责顾客服务的员工,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的 方法:
雇用乐观的和友善的员工 奖励提供优秀的顾客服务的员工
提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使用意见调查法了解员工满意度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2
要点概览 •人格
• 比较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和大五人格模型。 • 描述已被证明的在解释组织中的个人行为方面最有力 的五种人格特质。 • 解释情绪和情绪智力如何影响行为。
知觉
• 解释对知觉的了解如何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个人行 为。 • 描述归因理论的主要因素。 • 详述基本归因错误和自我服务偏见是如何歪曲原因的。 • 举出三个判断他人时的捷径。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9
影响员工行为的心理因素
• 态度 • 人格 • 认知
• 学习
• 员工生产率 • 缺勤率 • 离职率 • 组织公民 • 工作满意度 •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缺勤率
未能如期进行工作的概率。
• 离职率率
自愿地或不自愿地长期退出一个组织的概率。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7
重要的员工行为
• 组织公民行为 (OCB)
不包括在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中的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 但是同样可以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 工作满意度
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总体态度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4–8
重要的员工行为
•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
会对组织或组织中的成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员工的故意 行为。 不当行为的类型
偏差 攻击行为 反社会行为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