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古代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1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2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级上册思维导图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课苏联的崛起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级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国内战争,1920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右脑,通过图形和色彩刺激感官从
而加强记忆。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
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复习提纲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
①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
科学的发展
②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
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③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
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①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
的标志)
②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③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
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经济基础)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题目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
(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
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
(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
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
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
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
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
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
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