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诗词鉴赏和背诵。
作文表达能力的提高。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诗词鉴赏和背诵。
作文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诗词的鉴赏和理解。
作文的结构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词语辨析和运用。
教师通过课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通过选取经典的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诗词鉴赏和背诵。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作文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结合。
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2. 启发式教学。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词语辨析和运用。
通过课文中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运用,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2.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教师选取经典的文言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诗词鉴赏和背诵。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作文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其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和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的把握。
阅读策略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分析并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或讲述相关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的主题和重点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句。
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其社会背景。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拨和指导,深化学生的理解。
4. 拓展延伸阅读拓展:推荐相关读物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文化体验:组织相关文化活动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提出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期待和建议,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教版初中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 社戏第⼀课时新课导⼊ PPT出⽰唐诗社⽇鹅湖⼭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归。
唐·王驾学习⽬标学⽣齐读1.了解作者及本⽂的写作背景;掌握课⽂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2.学习本⽂围绕中⼼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的作⽤。
(难点)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民的深厚感情。
(重点)背景链接本⽂写于1922年10⽉。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党领导下的⼤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活在军阀⿊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志不渝地战⽃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部短篇⼩说。
⼩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亥⾰命后在北京看京戏,⼀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村庄看社戏。
课⽂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字词学习◆⽣难字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辈(hánɡ)撺掇(cuān duo)凫⽔(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筋⽃(dǒu)楫(jí)蹿(cuān)◆多⾳字( xǐnɡ)归省( shěnɡ)省⼼(hònɡ)⼀哄⽽散(hǒnɡ)哄骗(hōnɡ)哄笑◆词语集注乐⼟:安乐的地⽅。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失:(听得出神)忘了⾃⼰。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回娘家看望⽗母。
⾏辈:辈分。
撺掇:从旁⿎动⼈做某事。
凫⽔: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季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简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5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学习目的】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难点:⑴ 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⑵ 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学习方法】复述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作业】1、收集有关微型小说、科幻小说的文学常识和著名作品名称,以及有关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
2、简要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试给各部分拟个小标题。
3、字词积累与运用:⑴ 辨析下面的形近字注音、组词:A、婪、焚B、棘、刺C、狐、弧、孤D、博、搏、缚E、肮、炕、吭F、哂、晒、洒、栖G、栅、珊、姗、跚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用其中三个(或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话:A、哂笑B、贪婪C、纳闷D、棘手E、众目睽睽F、心安理得G、莫衷一是H、逍遥法外I、深不可测J、不容质疑K、胸有成竹L、一视同仁M、任劳任怨N、慷慨大方【教学过程】一、研读全文分学习小组研读全文,共同解决问题:1、教师的问题:⑴ 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明确:是虚构──幻想。
(追问: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明确:有。
)⑵ 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明确:环保话题。
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⑶ 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
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⑷ 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明确: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
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⑸ 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⑹ 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学会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3.2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2.1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2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合作探究a.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b.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哪些?4.分析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2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5.比较阅读5.1让学生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富春山居图记》,比较两篇文章在描绘富春江美景方面的异同。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7.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7.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讲解、比较阅读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富春江美景图片。
3.与《与朱元思书》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1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本文记述了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一起看看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欢送查阅!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拉丹冬,体会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
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
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
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
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
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富,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顶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
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新编电子版教案模板五篇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新编电子版教案模板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看PPT欣赏图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2、字词正音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shèyǎn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诣太守yì3、朗读感知范读课文,清楚、流畅。
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4、了解文章文章是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一节:发现桃花源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明确: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明确:有山有水,人杰地灵。
或,心情舒畅、愉快、惬意。
推断:A、有人。
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第二节:进入桃花源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2、这里的人生活的好吗?何以见得?3、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吗?第三节:访问桃花源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明确: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本辅助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扩大阅读面,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本册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既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鉴赏诗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理解不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讲解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选入的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风格。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如: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巩固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原文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o培养学生阅读并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o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文化自信。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原文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北冥有鱼》原文、译文、注释、图片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基本概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瀚与神秘。
o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里有哪些神奇的生物吗?(学生回答)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描绘大海中神奇生物的文言文——《北冥有鱼》。
2.板书课题:《北冥有鱼》。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大海的浩瀚与神秘。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对课题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o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冥有鱼》的原文、译文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o提问:文章中的“鲲”和“鹏”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o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教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因此在要求上、内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个是否科学的问题.教学要求是否科学,主要表现在程度上.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掌控故事情节。
2、学习知道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入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假想】1.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掌控情节。
第二课时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第三课时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点和语言特点。
第四课时作业研讨。
2.教学进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
故每节课全应当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因本课考试内容较多,所以第三、四课时的研讨应注意结合各类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内容提示】1.引入课文、浏览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掌控故事情节。
【教学进程】一、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翱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想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
即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想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作者简况回想(有关鲁迅的常识复习)。
三、听课文录音或者学生分读课文。
四、扫清文字障碍。
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注音,为学生不易掌控的字注音(根据实际情形作处理)dàn惮duó踱zhào棹guī归xǐng省háng行bèi辈cuān撺duō掇fú凫shuǐ水cuō撮jiù桕jí楫wàng旺xiàng相五、研讨课文结构,掌控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属于哪种体裁?作者是谁?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同学们是否也觉得课文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呢?课文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吸引力。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
6.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
7.第11自然段中“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再读课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生动而有条理地说明了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文章让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的丰富内涵,激发了读者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成这种物候差异的原因。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答案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山地高,平原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平原地区的温度较之山地要高,所以当平原的四月桃花已经凋谢,山地的温度才刚刚达到桃花开放的条件。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图片,谈话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它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乐言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乐言中学) 撰写优秀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优秀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思路清楚,结构合理,合适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素养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有用性等优点。
下面提供多套优秀教案供您参考!(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累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⑴累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打算)1、打算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打算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根底上根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商量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根本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
对于根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到达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言语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
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背诵肯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重点。
同时,并不无视引导学生对全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置上采纳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根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篇一:语文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山坡羊。
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
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
学习此诗,重在诵读。
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
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桃花源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桃花源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桃花源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桃花是什么样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桃花吗?你觉得桃花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桃花的话题,例如:桃花的象征意义、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Step 4 思考与表达
1. 教师提问:你觉得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吗?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吆喝声的怀念之情。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吆喝声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吆喝声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吆喝声中的地域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吆喝声,分享自己的感受。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吆喝”为题?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吆喝声的特点。
(3)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吆喝声产生怀念之情?4.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关注吆喝声中的地域特色,分析不同地区吆喝声的特点。
(2)讨论:吆喝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展示。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6.课后作业(1)仿写课文,以“吆喝”为题,写一篇短文。
(2)收集不同地区的吆喝声,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吆喝声,体会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深入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吆喝声的地域特色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吆喝声”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吆喝声的魅力。
2.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吆喝大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吆喝的乐趣。
3.邀请当地的老一辈人讲述吆喝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吆喝声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4.开展“吆喝声与地域文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吆喝声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六、教学资源1.课文《吆喝》2.相关背景资料:吆喝声的地域特色、民间文化等3.网络资源:各地吆喝声录音、视频等4.教学课件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上课的教案五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上课的教案五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登勃朗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
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1)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
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下语文教案
《大雁归来》学案
我的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朗读课文,能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品读、揣摩语句,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大雁的有关特征。
学习难点:本文生动的描写,并体会其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作者的感情。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
背诵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分)
2、说一说刚才背诵的诗中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
你认为你刚才的表
述怎样?(2分)
3、大雁美丽、聪明、可爱,是人类的朋友。
那么在美国作家利奥波
德笔下的大雁又具备哪些特征?请用一句话概括题目意思。
(2分)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写了大雁的哪些特征?(10分)
(2)浏览课文,用三句话说说:(6分)
课文用()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
含蓄地谴责了()的伤害,呼吁人类()。
(3)人们是怎样对待大雁的?联系课文具体语句回答。
(5分)
(4)你知道作者对大雁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分)
(5)联系课后第一题的参考材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8分)
2、知识点演练。
(9分)
本文细致的描写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找我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三、题型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雾霭(ǎi)缄默(jiān)
B.曲线(qū)狩猎(shǒu)
C.香蒲(pú)沼泽(zhǎo)
D.雉鸡(zhì)黑鹂(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融化暄嚷
B.邀请凋零
C.想像枯燥
D.鸭蹼窥探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 8分)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阅读课文第1——4段,完成第5--8题。
划线句: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3分)
6.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2分)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________英里。
7.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4分)
8. 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10分)
(1)、用拟人手法口头作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300字左右)
(2)、回顾学过的诗歌,我知道有关写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大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2、我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分)
生活中遇到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准备这么办。
附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能够说出字面意思即可。
二、1、知识点学习(1)、来的季节是三月的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
粒;常六只列队飞;四月的夜间,大雁一阵阵喧闹。
(2)、拟人、人类对鸟类、保护鸟类
(3)、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
(4)、言之成理即可。
(5)、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一种宁静单纯的生活,对自己目标的坚定不移、勇敢执著,家庭与亲人之间的赤诚亲密,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热爱,与他人团结和联合等。
2、知识点演练大雁的形象通过作者声情并茂原描写跃然纸上,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数字的分析,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的乐趣。
我喜欢的句子(略)因为这些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更让我们充分体悟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三、1.B(shòu)
2.A(喧)
3.D
4.D
5.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6.直线 200
7.冬;春。
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8.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