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管束植物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第二节 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一、植物的组织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
植物组织
成熟组织
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分泌组织
一、分生组织(meristem)
定义:具有分生能力,不 断进行细胞分裂、分化, 增加细胞数量的细胞群。
分布:位于植物体生长迅 速的部位,由许多具有分 生能力的细胞构成。
根据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排列方式,及 形成层的有无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有限外韧维管束: 2.无限外韧维管束: 3.双韧维管束: 4.周韧维管束: 5.周木维管束: 6.辐射维管束:
长度 胞腔 纹孔
结构
木纤维
较短(也可 很长)
较大
较多,易 见,多式 纹孔
多木质 化
较长(初生 韧皮纤维较 长,次生韧 韧皮纤维 皮纤维较短, 较小 所以皮类药 材可见完整
纤维)
稀少,裂 隙状
纤维化 或木质 化
2.石细胞
植物体内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细 胞极度增厚,均木质化。种类很多, 形状不一,通常呈等径、圆形、分 枝状、柱状、星状等。主要存在于 茎、叶、果实和种子中。成单个散 在或数个相聚。
1. 毛茸:
由表皮细胞特化而成的突起物,具有保护、 分泌物质、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可分为腺 毛和非腺毛两类。
(1)腺毛:具分泌能力的毛茸,由多细胞组 成。由腺头和腺柄组成。
腺鳞:叶上的腺毛,腺头常由8个细胞组成, 表面观呈扁球形(唇形科)。
(2)非腺毛:无分泌能力,起单纯的保 护作用。其顶端常狭尖,由单细胞或多 细胞组成。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线状毛、棘毛、分枝毛、丁字毛、星状 毛、鳞毛等。
根据分泌物是积累在体内还是排出 体外,分成两类:

禾本科植物茎结构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学习资料

禾本科植物茎结构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学习资料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小麦茎结构
一、判断题
1.气腔是水稻长期生活在淹水条件下,适应水生的一种通气 组织。
2.水稻、小麦的茎内维管束排成两环,外环较大,内环较小, 茎节间中央为髓腔。
二、问答题
1. 简述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一、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
二、问答题
1.禾本科植物的茎结构大体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 维管束三部分。主要结构特点是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 还有腊质覆盖,维管束内无形成层,属于有限维管束,因 此无次生生长。维管束数目多,散生分布,无皮层和维管 柱界限。
禾本科植物茎结构表皮基本组织 维管束
内部构造大体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维管 束三部分。主要结构特点是维管束内无形成层,属于有 限维管束,因此无次生生长。维管束数目多,散生分布, 无皮层和维管柱界限。
表皮
禾本科植物茎结构 基本组织
维管束
一、表皮 表皮在茎的最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
一层活细胞,排列比较整 齐。表皮细胞常硅质化, 有的还有腊质覆盖,如高 梁、甘蔗等。
二、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除与表皮相接的 部分外,主要是由薄壁细胞组 成,维管束散布在它们之间, 因此不能划分出皮层和髓部。 在靠近表皮处常有几层厚壁细 胞,彼此相连成一环,呈波浪 形分布,具有支持作用。
三、维管束
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它们的排列方式有两类: 一类是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无髓腔。 靠茎边缘的 维管束较小,互相距离较近。靠中央的维管束较大,相距 也较远。玉米、高粱、甘蔗的茎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是 维管束排成两环,外环维管束较小,分布在靠近表皮机械 组织中。内环维管束较大,分布在靠髓腔的薄壁组织中, 茎节间中央为髓腔。如水稻、小麦的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类型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类型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类型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植物学里的一个很基础但也很重要的话题——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中的维管束类型。

这个主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它关系到植物如何获取和输送养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哦!想象一下,一棵小树苗刚从种子里发芽出来的时候,它的茎就像一根细细的竹竿,但是这根竹竿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那就是维管束啦!维管束就像是一根管道,负责把水和养分从根部送到叶子那里去。

你知道吗,这些维管束可不是随便长出来的,它们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初生构造”。

初生构造就是植物在出生的时候,还没被大自然雕琢过的那些原始结构。

对于我们双子叶植物来说,初生构造包括了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些部分。

而在这个初生构造里,维管束可是个重要角色。

说到维管束,大家可能会想到树干里的那根大管子吧?其实,不只是树干里有,连那些细小的茎节里也有哦!这些维管束都是相通的,它们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相连,就像是体内的交通要道一样,确保水分和养分能够顺利地流动。

那么,这些维管束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它们是植物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自然演化出来的。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些维管束,那植物岂不是没法生存?所以,维管束的出现,可以说是大自然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设计。

好了,现在我们来具体说说维管束的类型。

你知道植物世界里有多少种维管束吗?大概有十多种呢!每种维管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比如说,有些维管束专门负责输送水分,有些则专注于输送养分;还有些维管束能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除了种类多,维管束的形状和大小也各不相同。

有的像细长的丝线,有的像粗壮的柱子。

而且啊,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很有讲究。

通常来说,维管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二原型”、“四原型”等等。

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还能让植物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维管束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

维管束鞘

维管束鞘

小麦和水稻叶片维管束
C3植物的维管束鞘
如小麦、大麦等的维管束鞘有二层,水稻的维管束 鞘可因品种不同而为1层或2层,但在细脉中则一般只有 1层。2层维管束鞘的外层细胞壁薄、较大,所含叶绿体 较叶肉中的少;内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
绿体,其它细胞器也很少,同时无“花环型”结构。这
是三碳(C3)植物的特征。
玉米叶片维管束
C4植物的维管束鞘
如玉米、甘蔗、高粱等的维管束鞘是由单层壁部
稍有增厚的薄壁细胞组成,其细胞较大、排列整齐,
细胞内含有与叶肉细胞中同大或更大的叶绿体,内无 基粒或少,其积累淀粉的能力超过一般叶肉中状、或近于环状的叶肉细胞,组成了“花环型” 结构,构成了四碳(C4)植物的特征。有利于将叶肉 细胞中由四碳化合物释放出的CO2再行固定,提高了 光合效能。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地上部分各种输导组织的总称。

由维管束形成层活动,而使根、茎、叶产生不同类型的分化。

基本类型:分生区维管束系统,原分生组织发育的输导系统;初生分生组织维管束系统,如根中的维管束和茎中的导管等;成熟区维管束系统,如韧皮部、木质部中的一些维管束。

代表种:烟草( Nicotiana tabacum L.)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烟草属约150种,其中2/3为我国特产。

野生种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以南各省,栽培种可适应较干旱、寒冷、瘠薄的环境。

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

具有明显地上茎,有节,节上产生次生的不定根,因此茎的水平分枝习性很强,节上着生叶。

根据茎的形态和功能,通常分为叶器官、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三大部分。

维管束是由维管束形成层活动,而使根、茎、叶产生不同类型的分化。

基本类型:分生区维管束系统,原分生组织发育的输导系统;初生分生组织维管束系统,如根中的维管束和茎中的导管等;成熟区维管束系统,如韧皮部、木质部中的一些维管束。

代表种:烟草( Nicotiana tabacum L.)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烟草属约150种,其中2/3为我国特产。

野生种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以南各省,栽培种可适应较干旱、寒冷、瘠薄的环境。

茎短缩或粗长,具有明显地上茎,植株高度30-120厘米,各节上着生叶片。

根据茎的形态和功能,通常分为营养器官、繁殖器官和生殖器官三大部分。

营养器官又可分为叶、茎和花三大部分。

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两部分,一般合称为花。

许多草本和灌木的维管束具有1个轴向维管束系统,这样的维管束在初生结构时,既不向外也不向内发生,而是维管束系统中央的一个单独细胞向外产生一个径向维管束,然后与其他的输导组织汇合,形成管状的初生木质部,分散到整个木质部中。

每个初生木质部都含有一个维管束和导管。

另外还有2— 3个初生韧皮部和导管伴随初生木质部生出,它们是位于中央的初生韧皮部和位于周围的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所构成的通道。

维管束

维管束
在维管束的发育过程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还可分为发育较早的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以及发育较迟的后生木质部和后生韧度部。由于早先发育的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分子,在初生植物体伸长生长时就已成熟,它们不再与周围的细胞一起继续伸长,因而常被挤毁,或留下原生木质部的腔隙,如玉米的茎中的维管束。在维管束的周围,通常由一层或数层具支持作用的厚壁组织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所包围。它们有时仅在木质部或韧皮部的一端,或同时出现在两端。多年生木本植物维管束排列成桶状。
维管束
叶植物中。位于后生木质部与后生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如能继续发育为维管形成层(即束中形成层),并与维管束之间薄壁组织产生的形成层(束间形成层)相接,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分化次生木质部,这种能继续生长的维管束,称为无限维管束,常见于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中。
在初生植物体内,维管束相互连接、错综复杂。茎中的维管束进入叶子里,是通过茎皮层到叶柄基部的一段维管束,即叶迹。同样,侧芽发生后,由枝迹将茎的维管束与侧枝维管束相互连接。根中的维管组织的排列与茎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个过渡区,即由根的木质部束与韧皮部束交替排列的方式,逐渐转变成茎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成维管束的形式。总之,根通过过渡区与茎维管束相连,茎再通过枝迹与叶迹同侧枝与叶子的维管束连接,这样,在初生植物体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维管组织系统,主要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维管束
维管束(vascular bundle)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维管束彼此交织连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分布
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类型
外韧维管束

维管束植物

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孢子体特别发达,多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且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分枝常有 “长枝”与“短枝”之分:长枝细长,无限生长,叶子在枝上螺旋状排列;短枝粗短,生长缓慢,叶簇生枝顶。 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假导管,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 而无伴胞。叶多为针形、线形或鳞片状,极少数为扁平的扇形及椭圆形。线形叶面的气孔纵向单列成气孔线,叶 背的气孔线常多条紧密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stomatal band),气孔带之间凸起的绿色中脉区为中脉带,气孔 带与叶缘之间的绿色区为边带。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生活在陆域环境,通常这些植物是绿色植物、具有胚胎且个体较高大。其体内具专 供运输物质的组织,液体在这些组织中可作快速的流动,而达到运输的目的,这些组织就是维管束组织。因此,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又被称为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植物,而苔藓、地衣、菌类、藻类植物则被称为非维管束植物或 低等植物。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毯果状(strobiliform),称孢子叶毯。孢子叶毯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式毯序,通常都 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毯(雄球花),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 的小孢子囊(花粉囊)。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它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都比裸子 植物复杂。根、茎、叶的内部组织结构更适应于各种生活条件,生殖器官也具有更成功的繁殖能力,所以,自新 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1万多个属,20多万个种,种的数量占植物界的一半 以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而且,如今仍不断有新的种类被发现;在台湾则约有4000多种。
2.被子植物的胚珠是包藏在由单一个心皮(大孢子叶)或由几个心皮结合而闭合起来的子房之内,比裸子植 物的开放心皮和胚珠裸露要复杂而完善得多。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中维管束植物是保护区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

本文将介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作用和保护价值,为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提供参考。

维管束植物是指具有维管束组织的植物,包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学术意义。

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45科、975属、2370种。

这些植物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水青树、银杏、观光木、伞花木等。

保护区还有大量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植物,如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花卉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按其分类主要分为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

蕨类植物是保护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共有130余种,包括多种珍贵物种。

裸子植物共有30余种,其中以松、杉、柏等为主。

被子植物是保护区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900余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占80%以上。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生长环境多样,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保护区的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地形包括山地、丘陵、河谷和平原等地貌,为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长环境。

保护区的土壤类型也较为复杂,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等类型,为不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条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这些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维管束植物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维管束植物具有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演化、分布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维管束植物在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维管束

维管束

• 但颖果的伴胞或薄壁细胞的体积比筛管分子大, 这 与茎中相反, 而且这些伴胞或薄壁细胞的细胞质浓, 线粒体密度大, 呼吸旺盛, 代谢活跃, 在功能上 与茎中的伴胞不同。在其周围的薄壁细胞原生质染 色较伴胞浅, 其中有球状的线粒体, 少量球形的质 体。花后 2 8 d 颖果腹部维管束薄壁细胞外形不 规则, 许多细胞壁向旁边的细胞内突出或细胞壁内 陷( 图v5 箭头处) , 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胞核解 体, 并逐渐消失, 线粒体数目变少说明薄壁细胞物 质转运能力开始下降。花后36 d , 输导组织被四 周的胚乳细胞挤压, 严重变形和破碎, 输导功能已 基本丧失。
5植物简介
• 植物的一个类群。 •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茎叶等 部位都具有维管束构造,统称为维管束植 物。 • 有时也根据维管束的有无作为划分高等植 物与低等植物的界限,故维管束植物亦可 称为“高等植物”,但通常高等植物还包 括“苔藓植物”。
再见
• 在初生植物体内,维管束相互连接、错综复杂。茎中的维管束进 入叶子里,是通过茎皮层到叶柄基部的一段维管束,即叶迹。同 样,侧芽发生后,由枝迹将茎的维管束与侧枝维管束相互连接。 根中的维管组织的排列与茎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个过 渡区,即由根的木质部束与韧皮部束交替排列的方式,逐渐转变 成茎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成维管束的形式。总之,根通过 过渡区与茎维管束相连,茎再通过枝迹与叶迹同侧枝与叶子的维 管束连接,这样,在初生植物体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维管组织系统, 主要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 以玉米为例,果穗内维管束联络系统的分化发育与穗分化相一致; 穗柄 ) 穗轴 ) 籽粒的维管 联络在双小穗期 初步建成, 至穗分 化结束时完善成熟; 不同穗位、粒位的果穗维管束数目、面积上 存在显著差异, 下位退化穗和果穗顶部的维管束发育差;穗柄与穗 轴内的大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面积、 维管束总面积与穗粒数、 籽粒干重、 籽粒体积间存在显著正相 关关系; 籽粒发育期间, 穗柄伤流量及输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籽 粒干重的增长趋势一致。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气孔类型
(1)直轴式:2个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长轴互相垂直。 (2)平轴式:2个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长轴互相平行。 (3)不等式:3-4个副卫细胞,其中一个副卫细胞显著较小。 (4)不定式:副卫细胞数目不定,且形状与表皮细胞无明显区别。 (5)环式: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其形状比表皮细胞狭窄,并围绕保 卫细胞呈环状排列。
2. 内部分泌组织
(2)分泌腔
• 又称分泌囊或油室,是贮存分泌物的腔穴。 • 根据形成和结构:
①溶生式:细胞壁破碎溶解,形成腔室, 如陈皮、桉叶等。 ②裂生式:许多分泌细胞彼此分离,胞间隙扩大形成腔室。如当归 、防风等。
项目二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
任务二 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五)机械组织:细胞壁明显增厚对植物体 起支持和巩固作用的细胞群。
二、维管束及其类型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存在,能不断的增粗,这种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无形成层,这种维管束为有限维 管束。
维管束的类型
1.无限外韧型——裸子植物茎、双子叶植物茎 2.有限外韧型——单子叶植物茎 3.双韧型——夹竹桃科、葫芦科、旋花科等植3.天花粉 4.椿根皮 5.五味子 6.黄连7.麦冬 8.栀子 9.苍术10.枸杞子 11.北豆根 12.土槿皮 13.茶叶 14.虎杖 15.黄柏 16.厚朴 17.土荆皮 18.紫荆皮
(六)输导组织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细胞群,一般呈长管状,上下连接,贯穿
(1)纤维:细长梭形,细胞壁厚,细胞腔狭窄,纹孔常呈缝隙状。 纤维末端彼此嵌插,成束沿器官长轴分布。
单纤维
纤维束
植物纤维
①韧皮纤维:成束分布于韧 皮部,一般较长,细胞壁增厚 ,一般不木质化,韧性好,拉 力强。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单子叶植物是一个群类,其特点是叶柄上有一条或多条维管束(vascular bundles)。

维管束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纤维组织,主要负责运输水和营养物质。

因此,了解维管束类型对于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和生理机制非常重要。

根据维管束的结构,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可分为三类:角状维管束(protostele)、圆筒状维管束(solenostele)和囊状维管束(eustele)。

角状维管束包括一个类型的血管,称为角状脉(protoxylem),另一种血管则称为囊状脉(protophloem)。

角状维管束是最简单的维管束类型,大多数解剖结构都能够被解释为该类型。

它主要存在于一些底栖植物,如芹菜和菠菜。

圆筒状维管束由囊状脉和一个囊状环(protostele)组成。

囊状环是由角状脉包围的,而角状脉则被囊状脉包围。

圆筒状维管束比角状维管束更加复杂,通常存在于蕨类及其它一些植物中。

囊状维管束由囊状脉和囊状环组成,但它比圆筒状维管束更加复杂。

囊状脉不仅包围着囊状环,还和其他纤维组织交织着。

囊状维管束主要出现在多种植物中,如柳树、松树等。

与其他植物相比,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类型是多样的。

这种多样性可能是单子叶植物的演化的产物,影响着它们的生理特性、生长特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因此,进一步研究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会有助于解释它们的演化历史以及扩大对植物丰富多样的分布趋势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微观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Lutz et al.(2007)研究了苔藓植物维管束的类型,他们发现苔藓植物的维管束类型是遗传因素对其发育影响的结果。

此外,Christian et al.(2012)研究了地雷植物的维管束类型,他们发现地雷植物茎的维管束都是囊状维管束,而地雷植物的叶片却是角状维管束。

以上研究表明,研究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理解它们的演化史和生理机制。

维管束的名词解释

维管束的名词解释

维管束的名词解释维管束植物是指茎和叶的分化不明显,营养器官的体内部分分化为导管,木质部和韧皮部。

形成层活动特别旺盛的植物类群。

这种结构,叫做“异型维管束”。

维管束是种子植物体内的初生结构,由维管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维管束植物则通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因此,光合作用是维管束植物的共同特征。

维管束植物多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能把水分和无机盐从低处运到高处;根据输导组织的特点,又可把维管束植物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类群:第一类维管束植物是旱生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第二类维管束植物属于中生植物,即湿生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如莲、菖蒲、慈姑、王莲等;第三类维管束植物属于陆生植物,它们喜欢生长在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如沙漠植物仙人掌科植物的块茎或球茎、仙人掌等。

维管束植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维管束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其次,维管束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最后,维管束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当果皮与种皮紧密相连时,称为闭果,如枣、榛、荔枝等;当果皮与种皮分离时,称为开果,如棉花、玉米、番茄、茄子等。

维管束植物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不仅能够生长在地上,还能生长在水中,甚至还有可以生长在空气中的。

比如一些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它的茎、叶通气,呼吸时把二氧化碳排出,吸入氧气,这样就像一个吸气泵。

有的植物,根深扎在淤泥里,让水上升到根部来,再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下来,通过植物蒸腾拉力作用,水被带到植物周围,形成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的“水库”。

因此,我们说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利用太阳能量,来获得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而且还可以利用植物体内贮存的物质和能量,利用外界的条件,为植物体内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

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维管束名词解释植物学一、维管束的发生部位和组成:根中各种成熟区形成层向内发展并具有分生能力,产生新的维管组织,它们之间在组织上联系紧密,称为维管束。

根尖伸长区的分生细胞就是起始维管束的组成部分,可以从这里发出一个或多个形成层形成多个不同的维管束。

二、维管束的发生: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相互作用,使根端伸长区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维管组织。

三、维管束的结构特点:最初成层性很强,然后维管组织逐渐分化,形成了若干个明显的束,每个束都可再分为几个束,直至形成周皮。

外面一层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内面一层则由维管柱的原形成层产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

其外层薄壁细胞之间充满着液泡,大多数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维管束鞘,里面含有薄壁细胞和导管。

四、维管束的环状机理:外层皮层细胞产生韧皮部。

木质部和韧皮部沿中心轴呈同心圆排列。

五、维管束的体积调节:由于维管束对水分和溶质的吸收能力大小不同,从而影响它的体积。

随着组成植物器官体积的变化,维管束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维管束的体积调节。

其方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减少木质部细胞数来影响水分和溶质的吸收;(2)增加厚角组织的方式来影响水分和溶质的吸收;(3)通过木质部压缩体积来影响水分和溶质的吸收。

二、维管束的发生: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相互作用,使根端伸长区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维管组织。

三、维管束的结构特点:最初成层性很强,然后维管组织逐渐分化,形成了若干个明显的束,每个束都可再分为几个束,直至形成周皮。

外面一层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内面一层则由维管柱的原形成层产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

其外层薄壁细胞之间充满着液泡,大多数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维管束鞘,里面含有薄壁细胞和导管。

三、维管束的结构特点:最初成层性很强,然后维管组织逐渐分化,形成了若干个明显的束,每个束都可再分为几个束,直至形成周皮。

外面一层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内面一层则由维管柱的原形成层产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

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_理论说明

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_理论说明

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植物维管束系统是植物体内一个重要的组织系统,它主要由导管组织、韧皮部组织和木质部组织构成。

这个系统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支持植物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传递信号和激素调节等。

了解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维管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导管组织、韧皮部组织和木质部组织。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组成部分在植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植物维管束系统在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支持植物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信号传递和激素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

最后,我们将探讨植物维管束系统在农业生产、医药和食品工业以及环境修复和保护领域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将对植物维管束系统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植物维管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和功能机制的介绍,加深对该系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植物维管束系统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详尽信息,以促进对植物生物学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理解与发展。

2. 维管束系统的组成2.1 导管组织导管组织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长距离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导管构成:xylem(木质部)和phloem(韧皮部)。

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和无机盐的上运输,而韧皮部则负责有机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下运输。

木质部中的两个主要细胞类型是纤维元和导管元。

纤维元具有很强的结构支持作用,帮助植物保持正常姿势;而导管元是中空的,形成了连通毛细血管样结构。

这些导管元串联形成了一个整体网络,在整个植物体内提供水分上运输路径。

韧皮部同样包含两种主要类型的细胞:筛管元和伴随细胞。

第四篇第四章维管束植物(2010)

第四篇第四章维管束植物(2010)

(二)维管束植物的特点
1. 维管束植物为多细胞体,细胞分化明显; 2. 植物体内有维管束,承担着支持和运输的 功能; 3. 生殖器官复杂,具有结构完善的花; 4. 世代交替明显而有规律,不易受外界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生态类群
根据水生植物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它的形态、 构造特点,可将水生植物分为5个生态类群: 1 湿生植物 2 挺水植物 3 浮叶植物 4 沉水植物 5 浮水植物(漂浮植物)
• 异叶现象:
依据植物体 发育程度,以及 与水环境接触程 度的不同,同一 植株上有不同形 态构造的叶。如 慈姑
叶的变态 ---狸藻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 对水环境的适应---生长繁殖
• 生长
由于水比热大,水温升降比陆地和大气慢。 春季生长较陆地迟,冬季枯萎也迟于陆生植物。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 对水环境的适应---生长繁殖
沉水植物---金鱼藻
沉水植物 ---轮叶黑藻
沉水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生态类群----浮水植物
• 植物体漂浮在水面, 根悬垂于水中; • 一般分布在水静止 或流动性不大的水 体。 • 常见:浮萍、水葫 芦、槐叶萍等。
浮水植物---浮萍
浮 水 植 物
水 葫 芦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 对水环境的适应---根

1.
陆生植物
根发达,固定 于土壤中,主 根发达,兼有 侧根,有根冠、 根毛; 除固着主持外, 有吸收、合成、 储藏等功能。

1.
水生植物
根不发达,多退 化,如有,无主 侧根之分,多鬚 根。无根冠根毛。 储气组织发达。 不同生态类型植 物的根,又有不 同的结构和功能 特点。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在茎上着生的次序称为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形式有 三种基本类型,即三种叶序: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 叶序(后面简称为互生、对生、轮生)。茎的每一节上只 着生一叶的,称为互生;茎的每一节上有二叶相对生的, 称为对生;茎的每一节上着生三叶或三叶以上的,并排列 成轮状,称为轮生。 此外,常有叶丛生、基生、聚生的提法。其实,所谓丛 生或基生,简单地说,主要指的叶密集成丛,故称为丛生 或基生;所谓聚生,系指枝上茎节密集,叶密生于茎节上 的,故称为聚生。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互生、对生、 轮生,相邻节上的叶总是不相互重迭的,并且,叶的叶柄 比较长,各节上的叶着生的方向也不尽相同,结果使同一 枝上的叶形成镶嵌式排列的现象,称为叶镶嵌。菱的浮水 叶是叶镶嵌的极好例子。
满江红: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植物体略呈三角形,长
约1.0cm,浮于水面,茎纤细,羽状分枝,上生小叶。 叶极小,鳞片状,小叶覆瓦状排列于茎上,其下侧生有 须状根。有固氮蓝藻 共生其中(一种鱼腥藻)。
二、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是植物界最高等的一类。具有真正的花,故名 有花植物或显花植物。胚珠藏在大孢子叶闭合起来的子房内。 双子叶植物纲:胚具2片对生的子叶。 狸藻科:植物体具有捕虫囊或捕虫叶,有食虫的特性。黄花 狸藻 Utricularia aurea Lour:茎沉水性,长达0.5m左右,具 有分枝,叶纤细,2-3回羽状分裂,叶长3.0-4.0cm,具多 数卵形捕虫囊,绿色,囊的直径2.0-3.0mm,有短柄。系多 年生沉水植物,生栖于池塘、水沟、水田等静水环境中,以 捕虫囊捕食原生动物、水蚤等,有时也可捕食小鱼。晚秋形
沉水叶在结构上的变化是保护组织极为退化,表皮上 角质层极薄,甚至没有角质层,没有气孔;叶肉没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仅由薄壁细胞组成,并构成许 多大的气室以利气体交换和增强自身的浮力;叶内输导 组织和机械组织也很退化,增强了叶的柔韧性,以适应 水运动的冲击。
异形叶性 又叫异叶现象。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态叶的现 象,称为异形叶性。异形叶可由植株发育阶段的不同, 或者由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所造成。异形叶在水生植 物中常见,如挺水植物慈姑的初生叶沉没于水中,呈 带状;后生叶浮于水面,呈椭圆形;挺水叶挺立于空 气中,呈箭形;漂浮植物的叶常有浮于水面的浮水叶 和沉没于水层中的沉水叶之分。如槐叶萍的浮水叶呈 长椭圆形而沉水叶则呈须根状。
单叶指的是每一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的叶。复叶指的是每 个叶柄上有2个以上叶片的叶,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 柄上着生许多小叶,每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根据复叶上 小叶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 叶。 其中羽状复叶又有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
状复叶之分。一回羽状复叶的总叶柄不分枝,小叶直接着生 在总叶柄的两侧。二回羽状复叶的总叶柄分枝一次,分枝上 着生小叶。

常见种类挺水植物:喜旱莲子草、莲、水芹、 芦苇、狭叶香蒲、荆三棱、慈姑 浮叶植物:菱、芡实、睡莲、莕菜、紫背浮萍 (紫萍、水萍) 沉水植物:黄花狸藻、毛柄水毛茛(梅花藻)、 金鱼藻、穗状狐尾藻(聚草)、眼子菜、微齿 眼子菜、蓖齿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角果 藻、苦草、小茨藻、大茨藻 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萍、无根萍、大薸、 凤眼蓝
成冬芽沉入水底。为我国各地的常见种。
小狸藻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植物体光滑,茎细长分 枝,较脆弱,易折断。叶线形长15-25mm,多为一次叉状分 枝。边缘有刺状的微细锯齿,叶无柄,无托叶。花形小,果 实为长卵形小坚果,有5个针刺。多年生沉水植物。生栖于 湖泊、池塘、河流等各水域中,冬季形成冬芽沉入水底越冬。 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是世界广布种。
第二章 维管束植物
水生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根、茎、叶三部分。其形态结 构同所负担的功能一致并和它所处的水环境相适应。
一、形态结构
根: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一般根是植物的地 下部分。 依其形态可分为直根、须根等多种类型。水生植 物的根系多为须根系。须根生于泥土中或悬垂于水层中, 起着固定、平衡植物体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由于水体较 大的浮力和良好的溶存性,水生植物根系的固着、支持 和吸收功能已远不如陆生植物重要。其根系也就明显退 化,某些漂浮植物甚至缺少根系,只有部分挺水植物尚 保存着较为发达的根系,但其固着功能也常常被地下茎 所替代。
(四)伞房花序;
(五)头状花序 。
穗状花序 具一直立花轴,其上着生多数无 柄的小花,如旱苗蓼、香蒲的雌 花花轴肉质化称肉穗花序。
总状花序 花轴两侧上着生花柄等长的小
花,如水麦冬、芦苇的总状花
序由若干下大上小的总状花序 组成称圆锥花序或复总状花序。
伞形花序 花轴缩短,具等长花柄的小花自花轴顶端生出, 形似雨伞,如水芹。
落。
苋科:莲子草属。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茎
圆柱形,中空,茎节明显,径约3.0-5.0mm,叶对生,长椭 圆形,长3.0-8.0cm,宽1.5-3.0cm。多生栖于池塘、湖泊 边的浅水处及近水的河畔上。系水陆两栖性。原产于拉丁美 洲,传入我国仅几十年历史。
茎: 1.直立茎 水生植物的直立茎挺立于空气中或沉没于水层中,它们在 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水环境的形态结构。它们 适应了水的密度大和水的运动等特点,其机械组织退化,并且 多集中在茎的中央,这样可以增加韧性,能随水飘荡而不易折 断。由于茎直接浸没于水层中,茎的表皮细胞也可以吸收溶解 于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这样,本来担任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任务的维管束也就相应地退化了。沉水植物适应水层中光照弱 的特点,茎的表皮细胞也具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沉水 植物的茎内的气室特别发达,以适应水环境中气体交换差这一 环境条件。 2.匍匐茎 匍匐茎又称横走茎。水生植物的匍匐茎沿水面蔓延生长, 一般节间较长,节上生有须根,节上的芽萌发生长成新的独立 植珠。漂浮植物水浮莲、水葫芦就是以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的, 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速度很快。
菱科:一年生草本。菱属。菱Trapa natans:茎细长,长1.5
-2.0m,具分枝,浮水叶阔菱形或近三角形,长3.0-5.0cm, 宽5.0-6.0cm。沉水叶线形,羽状细裂。一年生浮叶植物, 全国各处均有分布,品种多。
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水芹属。水芹 Oenanthe
javanica:茎直立具槽,叶互生。叶柄长4.0-10cm向上渐变 短,复伞形花序,总花序梗长2.0-12cm。生栖于浅水处, 水沟旁或溪流边潮湿地,亦有栽培于水田中。我国两广、闽、 湘、晋、冀、云南、贵州以及台湾省均有分布。东南亚亦有。
叶脉是贯穿叶内的维管束。 依叶脉在叶内的分布情况, 可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两 大类。平行脉多见于单子 叶植物;网状脉则多见于 双子叶植物。
叶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很大,不同的植物有很大的差异。但是, 一般来说,同一种植物叶的形态一定,在分类学上常用它来做为
鉴定种类的依据。
叶的形态,通常指的是叶片的形态,它包括叶片、叶片边缘 (叶缘)、叶片的先端(叶尖)、叶片基部(叶基)的形态以及 叶脉的分布等。它在每种植物均有自己的特点。
穗状狐尾藻(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茎沉水性,细 长圆柱形,随水深浅而长度不一,一般长可达1.0-2.0m,直 径3.0mm,具分枝,叶羽状细裂,长2.0-3.0cm,4片轮生。 根茎在泥中,各节生有多数须根。穗状花序,顶生。系多年 生沉水植物,生栖于湖泊、池塘、河渠等水域,对环境适应 性强,有时可在湖岸或海堤近旁有半咸水注入处形成单一群
水生植物具有一种特殊的芽,称冬芽。所谓冬芽,可以理 解为实际上处于幼态而未充分伸展的枝。浮萍、紫背浮萍、 无根萍、黑藻和金鱼藻等常在秋未由于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变 化,而产生冬芽。冬芽形成后离开母体,沉没于水底渡过不 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就萌发成新的植株,而母体则因环境 不适而逐渐死去。Fra bibliotek有性繁殖
花是水生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一朵典型的两性 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组成。 花有的单独一朵生于茎上,称为单生,大多数植物的花是 按照一定方式排列在花枝(花轴)上的,称为花序。水生 植物常见的花序有: (一)穗状花序; (二)总状花序; (三)伞形花序;
伞房花序 花柄长短不等的小花(下部长),着生于花轴两 侧,顶端平齐,如梨花(水生植物很少)。
头状花序
花轴缩短,顶端膨大,其上排列许多无柄小花,呈头状, 如黑三棱、喜旱莲、子草等。水生高等植物进行有性繁殖时 主要借助于水的运动来传布花粉,称为水媒花。 水媒花是水生植物特有的传粉方式,苦草可算是水媒花中 典型的例子。苦草为雌雄异株。雌花未成熟前花柄(梗)螺 旋形卷曲于水层中,等成熟时花柄逐渐伸直。将花挺至水面 开放。此时,雄花成熟,佛焰苞破裂,雄花脱离花序轴,浮 于水面,在水面开放,并随水流飘荡与雌花接触。雌花受粉 后花柄又螺旋卷曲,逐渐将幼果拉入水层中发育成熟。
③ 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沉水叶都浸没于水 层中,它们可直接从水中获得水分和养料,但是,却不 容易得到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气体交换,并且还要经受 水流(水运动)的冲击。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叶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或是细裂成丝状,或是大而 薄,这样既可增加对水流冲击的抵抗能力,又可扩大吸 收阳光的面积,从而保障了植物体正常的生长繁殖。
槐叶蘋:(槐叶萍Salvinia natans)槐叶蘋科、槐叶蘋属。
一年生浮水植物。茎细弱横卧水中。:茎细弱,长10cm 左右,分枝少,具细毛。各节轮生三叶,其中一片水生 叶根状,通常6-7根,锤悬于水中。叶面排列整齐的小 突起,顶部丛生短毛,叶背面具细毛,叶长1.0-1.5cm, 宽0.5-0.8cm,一年生漂浮植物,生活于池沼、水田、 沟渠等水面。
二、繁殖
营养繁殖
水生植物常以出芽、匍匐茎、根茎、球茎或植物折断部 分进行营养繁殖。漂浮植物芜萍、浮萍、紫背浮萍均以出芽 方式进行营养繁殖。出芽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短的 几天内成倍地增加植株的个体数。金鱼藻、黑藻、茨藻等沉 水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漂浮植物,它们被折断的枝条或匍 匐茎均可长成为新的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