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发生一些冲突,编者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分为十四章,每章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话题,在前几章(分别是1、the awakening 2、views of humankind 3、our animal heritage 4、on being human)中林语堂讲述了他对于人类的总的看法。
接下来的部分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表林语堂的个人见解。
其中触及了大部分人都避开的话题,如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在第八章的第三部分on sex appeal 中林语堂毫不忌讳地说出了自己对性的观点。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Confucius reduced the great desire of human beings into two:alimentation and reproduction, or insimpler terms, foodand drink and woman。
这其实与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典型中国学生读物相比林语堂的这本著作显得很不“正统”。
不过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思辨的享受,只有接受不同的思想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在阅读学习中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颠覆传统的思想观点。
比如说书中有一部分说到自古以来不吸烟者往往在烟民面前有某种道德上的优势。
针对这一观点林语堂根据自己失败的戒烟经历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并反驳了这一观点。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生活的艺术关于生活的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生活的艺术》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并抒发林语堂个人对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感,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论及周遭,乃至整个社会。
全书虽被分为十四章,但在重要观点上前后呼应,各章虽有一既定的讨论主题,但往往将内容向外扩展,并无绝对的限制,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闲随兴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
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
”又说:“一切取舍都是根据我个人的见解。
”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艺术》也好,《吾国与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鲜明的“林语堂风格”。
因而,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准确地说,是具有林语堂式思想、情趣的读者,自然对林语堂的著作评价极高。
例如,有人认为《吾国与吾民》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但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准确地说,是不具有林语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说人生境界还没有达到林语堂那种高度的读者(如某些大学生),肯定会对林语堂的著作不以为然。
林语堂在《自序》还说:“我也想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说话,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立场说话为满足,我不想仅仅替古人做一个虔诚的移译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现代脑筋里的东西表现出来。
”实际上,林语堂写《吾国与吾民》与《生活的艺术》的时候,不仅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说话”,更多的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说话。
这从前面的《编创花絮》部分介绍的成书背景就可推测到这一点。
林语堂创作的读者意识很强,他在《自序》中说:“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
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生活的艺术读后感4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的艺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当我第一次翻开《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被林语堂先生幽默、风趣但又不乏书生雅兴的文笔吸引住了,捧着书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究了起来。
书中幽默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谁说中国式的悠闲文化只有富到人家才能享受,住在山腰上的隐士天天都能享受到‘鸟鸣涧‘的乐趣……”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茅庐,听见了水声叮咚、鸟鸣啾;当我看到“大隐隐于市,一个僧人如果回到城市中吃肉、喝酒而不糜烂心灵的话,才是真正的’高僧‘“时,我忍不住想进入书中,与林语堂先生畅谈一番;林语堂先生笔锋一转:”人性本由动物化成,我们人人都有如孙悟空一般“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没忍住,”噗哧“一声把口中的水全喷了出来…...书中有曰:“……松下有石,石欲怪;石旁有路,路欲曲;路尽有桥,桥欲危;桥头有室,室欲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白墙粉瓦,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一户人家的炊烟已经升起,竹林密疏有致却不见人影;一拐弯,跨过一道门儿,只见那户人家的儿女正在嬉戏;叮咚溪水,清澈见底,袅袅炊烟,热情人家,使我流连忘返……渐渐地,自己仿佛就是这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人,喜怒哀乐完全和文字融为一体,现实世界的事却如梦一般渺茫不可及。
不记得是谁曾说过了:读书就像隐身地串门儿。
的确,我在书中见到了行酒令的热闹、品茶的优雅、鸟鸣涧的悠闲与诗人聊天时的尽兴。
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书中有孔孟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宗教与人性的诠释、中国式生活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一种体验,更是一次次奇妙的旅行!生活的艺术读后感2《生活的艺术》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在1937年出版的一部英文作品,曾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我看的是中文译本)。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方消极想象、控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防止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宁。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方采用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到达对现存状态的满足,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
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可控制局部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焦虑、痛苦。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
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提供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单化。
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平静。
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
按照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利用理性能力来消除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宁的时机。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欲望〔名声、权力、财富……〕;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那么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局部可控;8.对于局部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方,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生活的艺术》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一):不知生活,谈何艺术近些日子动乱不安,希望早日进入下一个阶段,无论成败,专心去做,失败了就从新来过,吸取经验教训。
生活总归是要体验的,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未曾经历,何成经验。
23岁的小年轻的认知,不可能有32岁的见解,需要通过去打击,去吃苦来矫正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认知,尽你所能去想,去做。
失败了又如何,so what?《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二):愉快的哲学我对人类尊严的信仰, 实是在于我相信人类是世上最伟大的放浪者。
人类的尊严应和放浪者的理想发生联系, 而绝对不应和一个服从纪律, 受统驭的兵士的理想发生联系。
如果世间有东西可以用尼采所谓愉快哲学〔Gay Science) 这个名称的话, 那么中国人生活艺术的哲学确实名副其实了。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有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的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三):关于人生这场戏这是前几年买的书,匆匆浏览了几篇便放下,很多观点,无法认同所以也无法读下去,加上翻译的干涩难懂。
最近在读时,完全变了想法,这个福建人不遗余力的向全世界宣扬中国式的人生态度,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不富不贫,不卑不吭。
所有太用力的索取也不过是演给观众的一出戏,如果太傲慢,生命便会显得短促,如果内心平静,那这运气好可能有九十年的人生也完全能看够世事变迁。
当人生舞台闭幕的时候,也能够心满意足的对自己说,“这是一出好戏啊。
〞然后欣然离开。
想起前几日看的电影《鸟人》。
充满梦想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朝自己开了一枪。
关于人生这场戏,主角和导演都是我。
你们看的开心,我随时都可以离开。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优秀读后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优秀读后感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篇一】其实,生活于我无意义,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最为重要。
应该说,这种感受得益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
作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学贯中西,著述颇丰。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他是文学家,是哲学家,是思想家,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他从哲学和艺术的高度俯视生活,以平常之心体悟生活。
在他看来,人一旦追寻生活的意义,追求人生完美的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他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这是否要我们放弃理想和追求呢?非也!依愚之见,理想和追求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快乐原则的,换言之,理想与追求必须是在“好玩之心”的驱使下,顺其自然地一步步实现的。
何谓“好玩之心”呢?乐于做一件事,乐于读一本书,乐于交一个朋友,乐于吃一种食品,以至忘我的程度,则可称之“好玩之心”。
这种乐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像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的“莫明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显而易见,快乐是对个人而言的一种感受,如影随形的常常是痛苦。
痛苦的根源就来自于过度地追求名利,来自于完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来自于以有限的生命去穷究那无穷的未知,来自于为生活而生活的忙碌,来自于太多的理智,.....。
既然我们知道快乐和痛苦是难以分开的,我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应该以旷达的态度对待痛苦,更主要的是应该聪明地避开和放弃痛苦。
在这个意义上,放弃往往比占有更重要。
放弃是智者的选择。
放弃也是最艰难的选择。
树木放弃了枯黄的叶子才有来年的新绿,这是大自然的放弃;古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这是圣人对利欲的放弃;庄子说:“处其实,不居其华”,“为善,不近名”,这是大智慧者的放弃。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7篇)精选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7篇)细细品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老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于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林老说: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受,幸福的生活。
〞林老是一个讲究自我、懂得调剂和享受生活的人,这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如何进步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林老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底的、是以快乐为原那么的。
在当下,我们总是碌碌忙忙、急功近利。
但自从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书中提倡的悠闲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就一直感染着我。
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
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
假设多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尊重生命,顺其自然,还自己一个自然的心灵,我们将生活得充实而快乐: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感到生命的愉悦,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这,或许就是作者追求的“中庸〞的和“闲适〞的境界吧。
假设我们能做到的话,何乐而不为呢?“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廉价得多。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生活对于现代得人似乎非常难,生活让我们很累。
人们不停地奔波,因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累,现代生活的代言。
或许我们的生活缺少艺术,不懂得如何去艺术的生活着。
可是艺术是什么?怎么才是艺术的生活……或许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种享受。
它可以经历大风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清风微微有些晃动。
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欢,便可以添上一点颜色,那么它就与别人不同了,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自我”和“闲适”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人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我认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以快乐为原则的。
林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我们可以过中庸的生活。
我们的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致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致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有一半退回……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积极的过好每一天。
第一遍读《生活的艺术》或许我涉世未深,感悟谈不上,感触有一点。
或许30年后,40年后还可以再读读它,那时候,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细味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doc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020年3月12日《生活的艺术—生活的享受》林语堂江苏文艺出版社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许多不朽的篇章,这篇文章1937年出版于美国,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林先生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茶,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养花、蓄鸟、听雨、吟风等,并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抒发其对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查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哲学理解。
林先生认为人的生活最终不过包括吃饭、睡觉、朋友间的离合、接风、饯行、植树、浇花等平凡的事情,所以哲学家们用深奥的字句来描写这类简单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掩概念的极端缺乏和模糊的技巧而已。
本书以一种散文的哲学方式,简单而形象的解释了一些东西。
因为本书分为十四个章节,内容比较繁杂,所以我选择我比较感兴趣的第九章生活的享受做一次读书笔记。
关于安卧眠床的意义,林先生认为在身体上是和外界隔绝而独隐,一个人睡在床上时,他的筋肉静息,血液的流动比较平顺,呼吸较为均匀,视觉、听觉和脉息神经也基本静息,造成一种身体上的静态,所以能使心思集中,不论对于概念或对于感觉都更加的纯粹。
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考虑一些事情。
还能静听自然和社会的声音。
我认为在一个人独处时,我们可以掏出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拿出来进行品位琢磨。
远离尘世的喧嚣,也许可以寻找真实的自我,可以享受自然或社会演奏的天籁之音。
万物在一动一静中成长,一动一静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做到动静有致,享受人生!关于谈话,林先生认为,夜间是最宜于谈天的时候,白天总是缺乏夜间那种魔力。
谈天的地点却可以随意,但要做一次真正的谈天,其必要条件是一间关上门的屋子,几个知己朋友,旁边没有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人,那样我们才能悠闲地发表我们的意见。
这种亲密的毫无顾忌的谈天,可以谈到出神的忘却身处何处,也不再想到身上穿什么衣服,谈言吐语,一举一动都是任性为主。
许多的文学作品也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酝酿而生的,文化本身的进步,有赖于空闲的合理利用,谈话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0篇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0篇【篇一:读《生活的艺术》有感】生活这个词语,我们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义?也许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或者将自己紧紧地束缚于某些东西之中,亦或是过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烟雾缭绕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谛娓娓道来的人。
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从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写下一种艺术。
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失败和成功,也许我们还在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为一次小小的失败懊恼不堪。
但是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败,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名利这些琐碎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
名利这些虚浮的东西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这些东西只不过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让我们失去更多可贵的东西。
林语堂传承着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弃”二字,很多人就蹙紧眉头。
我们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回首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手中的钱财,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无疑是最艰难的抉择。
可是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些似乎看上去是让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却累了。
放弃往往比占有会拥有更多。
放下了羁绊和痛苦,才会有自由可言。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先生这样说。
亲近大自然,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安静地阅读一本好书,品尝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简单最质朴的快乐。
以前就很向往周游世界的旅行,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这样就是旅行。
其实不然,“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一:读《生活的艺术》有感】
生活这个词语,我们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义?也许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或者将自己紧紧地束缚于某些东西之中,亦或是过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烟雾缭绕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谛娓娓道来的人。
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从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写下一种艺术。
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失败和成功,也许我们还在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为一次小小的失败懊恼不堪。
但是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败,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名利这些琐碎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
名利这些虚浮的东西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这些东西只不过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让我们失去更多可贵的东西。
林语堂传承着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弃”二字,很多人就蹙紧眉头。
我们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回首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手中的钱财,功。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读林语堂的书如品茗,每每饭后翻阅,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都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林语堂说猴子和人类都会展现出唯有哲学家才会有的忧虑和沉思的表情,为何统治这个世界的是人不是猴子呢?因为人有着梦想另一个世界的能力和倾向。
《华严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个初心我理解的就是最初的梦想,有了梦想就会付诸行动。
在行动的路上,有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中途易辙,或裹足不前或南辕北辙,这都于初心的遗落。
所以,强调梦想,强调初心,即强调坚持。
"微妙的常识、哲学的轻逸性,和思想的简朴性,恰巧也正是幽默的特性,而且非由幽默不能产生"他在讲什么呢?什么是幽默?我的理解幽默须具备一个哲学家的思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一个简朴的道理。
大道至简,简朴是最难实现的东西。
林语堂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所谓理想的哲学家即是一个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觉察到尘世间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的人。
陶渊明的心灵已经发展到真正的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他内心有一丝一毫的冲突,因此他的生活也想他的诗一般那么自然而冲和"有人说陶渊明是个"逃避主义"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没有考虑家人的生计。
事实上他不是,他要逃避的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的本身。
我是欣赏陶渊明的,因为没有他那份超然物外的洒脱,没他那种"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芸耔"的安然满足。
也越发敬佩这样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坦白的人。
高晓松在清华的演讲中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演讲完了,有学生提问:"我是该选择外企还是国企?"他被气的半死。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000字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000字第一篇: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000字《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老先生旅美专事创作的第一本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
作者站在一个当代人的立场上,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娓娓道来。
生活如同谱写乐章,人会在美感的引导下,将生活经历变成一个主题,而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细品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闲适随性的世界之中。
林老先生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性,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作者主张心地坦白、近情合理的人生哲学,认为只有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的相互调节和谐融合才能不违背人的本性,产生和谐的人格。
在对于人生哲学的认识上人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禁欲和厌世,像印度佛教那样通过对肉体的折磨达到精神的圆满;另一个是极端世俗化,沉溺于官能享受,如同中国数千年来各个王朝的覆灭时的状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
《生活的艺术》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将道家消极的人生观与儒家积极的人生观适度的融合起来,在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做一个合乎情理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给人生带来欢乐与情趣。
生活之中我们心情难免浮躁,但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作者的那份悠然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昂贵,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
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
只要我们认真和执着,充实每一天,我们可以永远快乐。
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在图书馆漫无目的地享受群书的包围时,一个不经意的抬头,我的眼光落在了《生活的艺术》这几个字上。
“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
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
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
’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
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
但是如何从简单中得到乐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个美的片段。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在这个物质诱惑的时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着金钱、地位。
是的,追求自己要的东西固然没错,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为富翁时,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生活其实没必要太多的强求,开心就好。
快乐并不难寻。
它隐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还隐藏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更隐藏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中……偶尔地发呆,静静地沉思,轻松地阅读,放声地歌唱……这都是享受。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篇一:《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细品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生活的艺术》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观后感,里面的情调很高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特的高雅。
书中不遗余力地向美国人民兜售隐忍闲适的中国式生活艺术,林语堂在书中揭露了他所认为的美国人三大恶习:讲究效率,讲究准时和希望事业成功。
虽然这些“恶习”是现代人几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极力推崇,但他却别树一格地认为“一个人以为不要紧了,就什么都不要紧了”这个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妙概念。
美国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国人则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
于是,林语堂想借由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告诉这些生活节奏紧凑的美国人大洋彼岸中国人的好。
他在书中娓娓地道闲适的好处,谆谆地诱美国人去享受生活。
书中的章节都是这样的题目: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认真地要为美国人的机械生活上点润滑油。
林语堂在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
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
”又说:“一切取舍都是根据我个人的见解。
”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鲜明的“林语堂风格”。
书中,林语堂一字一语写出了现实生活的细节,借由他这些最贴近生活而又独特的想法使外国人对中国人生活更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细味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生活的艺术》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观后感,里面的情调很高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特的高雅。
书中不遗余力地向美国人民兜售隐忍闲适的中国式生活艺术,林语堂在书中揭露了他所认为的美国人三大恶习:讲究效率,讲究准时和希望事业成功。
虽然这些“恶习”是现代人几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极力推崇,但他却别树一格地认为“一个人以为不要紧了,就什么都不要紧了”这个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妙概念。
美国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国人则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
于是,林语堂想借由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告诉这些生活节奏紧凑的美国人大洋彼岸中国人的好。
他在书中娓娓地道闲适的好处,谆谆地诱美国人去享受生活。
书中的章节都是这样的题目: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认真地要为美国人的机械生活上点润滑油。
林语堂在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
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
”又说:“一切取舍都是根据我个人的见解。
”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鲜明的“林语堂风格”。
书中,林语堂一字一语写出了现实生活的细节,借由他这些最贴近生活而又独特的想法使外国人对中国人生活更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2篇)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看魏小安的《与中国旅游同行》时,他极力推荐这本书,说是这本书会让我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于是从图书馆借来看了。
作者是林语堂。
这本书是他在美国写的,当时在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该书于1937 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 52 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迫不及待得开始读这本书。
因为感觉现在的自己及身边的人都是压力重重极不快乐的。
那么,林老先生会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艺术呢?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本书谈了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
呵呵,如果真这么会享受,我们定会拥有快乐的人生!这本书聊到关于人生的话题。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这样的:“人是一切事物和活动的中心,人生的目的与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而活着就要快乐,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乐。
”也就是觉得生活的享受在于一种态度。
林老先生说:“我以为这个世界太严肃了,因为太严肃,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快乐的哲学以为调剂。
” “我们是属于这尘世的,而且和这尘世是一日不可离的。
即使这个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
” 是的,我们要努力去获得精神的和谐,对于这个孕育万物的天地,必须有一种感情,一种依恋之感。
“尘世到底是真实的,天堂终究是飘渺的,人类生在这个真实的尘世和飘渺的天堂之间是多么幸运!”林老先生要我们坚持一种快乐的享受的哲学。
也是,既然人生如此短暂,既然生命如此脆弱,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烦恼于生活中那些琐事,为一些小事情耿耿于怀?另外,从他的文字中也深刻感受到要顺应自然,循着四季,顺应内心自在地生活。
他还坚持要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
的确,那些物质财富的多少确实不能说明我们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
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
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
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
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
他
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
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
路。
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
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
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以
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
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
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
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自己。
一个人的想像力越大,就越不能得到满足。
一个理想中的终身伴侣的幻想会生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种力量若在缺乏想像和理想的人们便永远不会感觉。
笼统地说
来,人类有时也被这种理想的力量引入歧途,有时则辅导上进;可
是人类终是完全靠这种想像力而进步的。
我们一生中总想把我们幼时的梦想说出来,但是,“有时还
没有找到我们所要说的话,我们已经死了。
”
一般地讲起来,我们的生活是过于复杂了,我们的学问是太
严肃了,我们的哲学是太消沉了,我们的思想是大纷乱了。
这种
种严肃和纷乱的复杂性,使现在的世界成为这么一个凄惨的世界。
说起来有点矛盾,简朴也就是思想深刻的标志和象征。
在我
看来,在研究学问和写作上,简朴是最难实现的东西。
欲求思想
明澈已经是一桩困难的事情,然而简朴更须从明澈中产生出来。
当一个作家在役使一个观念时,我们也可说那观念在役使他。
这
里有一桩普通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刚从大学里以优异的成绩毕
业出来的大学助教,他的讲辞总是深奥繁杂,极其难于理解,而
只有资格较老的教授们才能把他的思想单纯地用着简明易解的字
句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年轻的助教不用他自矜博学多才的语句来
讲解时,他确有出类拔萃而远大的前途的。
由技术到简朴,由专
家到思想家,其间的过程,根本是一种知识的消化过程,我认为
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完全一样的。
一个博学的学者,须把那专门
的知识消化了,并且和他的人生观察联系起来,才能够用平易简
明的语句把这专门知识贡献出来。
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遭从
何处而来
寻求知识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而和旁人无关。
只有如此,教
育方能成为一种快乐,并趋于积极。
在人事之中,不合逻辑的行为常是最能动人的。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很久没有看闲适的散文,偶而翻看,觉得《生活的艺术》还是有林先生自己的独特思想,虽然不是哲学,却领会到了许多深刻的哲学,特别是谈论有关读书的篇章,觉得先生说出了许多读书人同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