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浅析

合集下载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其中大部分农民工携带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来到城市打工。

这些孩子被称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他们可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困境,这对于上述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深入探讨。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难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市民和政府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孩子来到城市后,会面临许多难题,包括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语言问题、学习环境条件和家庭支持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学校入学和穛建立相应的网络随迁子女拥有的学籍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些孩子要想进入城市学校,必须证明自己的身份,如何证明其身份成为了一个困难。

其次,由于人口流动较大,受教育机会有限,城市内的学校尚未按需求分布,中心城区学校容纳难度大,没有设立分校制和新城镇学校等延伸设施。

最后,随迁子女可能没有得到相应的网路和资源,无处得到良好的教育。

这些问题,给随迁子女的入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 家庭负担重重,难以付出时间和精力随迁子女家庭的劳动力通常都被迫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所以他们无法全面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帮孩子管理好学校的相关事务了。

家长的教育情况参差不齐,家庭读书氛围也十分有限。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了他们的学习场所。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也就失去了向成长相应的优质发展环境。

3. 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机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育机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改变。

一方面,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开始出现了一些看重学区房的父母,而且绝大多数入学困难的随迁子女来自于农村,不少孩子处于贫困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教育的竞争不断升级,质管部门为了刺激学生学习的努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开始了加强课程教学的探索。

二、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基础教育的公平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解析 。目前学术 界对教育 公平 的界定呈 现多样性 。从不 同
素, 当然无 法达 到绝对 的公 平 的结 果 。 但另 一方 面 , 育结 教
果公平是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的延续和发展, 所
以要 实现教 育结果公 平 , 就必须从 起点公 平和过 程公平 做
起。
二、 民工子 女教育公 平问题 农
和教育资源 , 为其提供 一个公 平的受教 育环境 。 并

方 面的发展 提供一 个平 台。 这个层 面上 的不 公平 主要 体现
在学 业成就 上的差异 。当然 , 由于各 种 主客观不 可控 的因

教 育公平 的 内涵
教 育公平是 社会公平 在教育 领域 中的折射 , 是社会 更 公平 的起点 。在 我 国, 人们将 接受教 育当作 是实现 向社会 上层 流动 的重要渠道 , 对于农 t7, 尤其  ̄1 童等弱势 群体更 是 向社会 上层 流动 的最 重要途径 。 可现实 与理想 问的差距 却 长期存 在 。 这不得 不引起我 们 的反 思 , 教育公平 何在 ? 为了 深入 的探讨这一 问题 , 首先 我们要对 教育公平 的 内涵进行
辱理 - l

民重子

■李 慧

伴 随着改革 开放和城 市化进 程的加快 , 大量农 民从农 村来 到城 市 , 更 高的 收入 和生 活质量 , 谋求 成为 了城 市 中

价等 方 面 , 考 虑非 客观 因素 的影 响 , 不 在公 立学 校 内应接 受 平等 的待遇 , 目标 ( 价 标 准) 让人 人 都受 到 “ 其 或评 是 相
教 育起 点 的公平包 括教 育权 利 平等 和教 育 机会 均等 两个方 面 。首 先, 育权 利平等 的概念 是指 个体 的教 育权 教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打工。

这其中不乏有一些人携带着家庭、携带着未成年的子女一起来到城市。

这些子女被称之为“随迁子女”。

然而,由于一系列现实因素,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经历几乎都是曲折而艰辛的。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所面临的公平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公平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基础教育方面面临的公平问题1.教育资源不公一些城市的公立学校拒绝招收随迁子女,导致他们只能选择相对较差的民办学校。

同时,就算随迁子女能够进入公立学校,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比如说,许多优质的公立学校只面向本地户籍学生招生,随迁子女无法享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

此外,在同一所学校,随迁子女还面临着教学设施、教师素质、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资源不足问题,这也增加了他们在学习、竞争中的弱势。

2.身份不平等由于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的身份不同,他们的福利、优惠等待遇也存在差异。

比如说,在考试、升学、招聘等事项中,随迁子女常常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他们不能享受到与本地户籍学生相同的待遇。

在受教育方面,随迁子女的健康保障、文化活动、校车等服务也经常受到限制。

3.家庭环境不稳定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工,他们的工作往往不稳定,甚至时常存在失业、改变职业的情况。

这使得他们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使得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多动、自闭、孤僻等问题。

二、对策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在城市的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等方面,要考虑到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消除身份不平等不同地区应当逐步实现学籍平移制度,让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享受相同福利待遇和支持,要在城市户籍管理改革中,采取积极措施,逐渐使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的社会、政治、文化体系。

义务教育体制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浅析共4页word资料

义务教育体制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浅析共4页word资料

义务教育体制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浅析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下,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的受教育情况如何呢?根据最新数据报告,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

这说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但还有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的问题入学难主要是指就读公立学校的困难。

这反映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

近几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要求流入地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

”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但并非所有农民工子女都可以就读公立学校。

国家应该保障所有农民工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立教学校的压力,但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缺乏足够的办学资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匮乏;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学校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恶劣等。

同时,许多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不具备办学资格随时面临被取缔的危险。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的。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提供本地户籍人口中学龄儿童的教育服务,对教育的规划、学校的布局、政府教育经费的支出等都以满足本地户籍人口义务教育需求为依据。

这就使得流动人口子女处于“真空”状态。

他们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又被排除在流入地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之外。

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

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

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摘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种种不公平现状,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须在政策制度、教育投入、教育环境等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实解决教育不公平现象。

标签: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从繁华的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搞建筑、做保洁、捡破烂……他们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苦活,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农民打工一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叫做“农民工”,或是“民工”。

作为都市人,我们看到的多是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无奈,却少有人关注他们正在棚户区无所事事的“失学子女”。

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正以每年增长500万人的速度流向城镇。

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其子女、家庭也会跟随劳动力一同转移出来,与父母一同流动的农民工子女队伍日趋庞大,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他们的子女在异地他乡是否与当地孩子一样具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给他们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政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一)入学机会的不均等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义务教育虽然是强迫教育,但实质是一种赋予性机会。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和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早在1996年10月,国家教委组织对北京丰台、上海徐汇、天津河北、深圳罗湖、浙江义乌、河北廊坊6市区的流动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6市区流动儿童的入学率介于94.43%和96.02%之间,且接近94.43%的水平,低于全国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平均水平。

(二)教育活动的不公平就已经入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到的教育待遇和流入地的孩子相比差距较大。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却逐渐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是入学难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往往无法像城市本地孩子那样顺利进入公立学校。

一些城市的公立学校对户籍有着严格的要求,导致农民工子女被拒之门外。

即使能够入学,也可能会面临繁琐的手续和各种附加条件。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工子女多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与城市中心的优质学校相比,在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再者,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环境也不容乐观。

由于父母工作的不稳定和居住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经常搬家,导致学习的连续性受到影响。

同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课外辅导和学习资源。

此外,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可能会感到自卑、孤独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困扰,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制度层面来看,户籍制度的藩篱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劣势。

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以户籍为基础,导致教育经费主要流向户籍地,而农民工子女流入地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

经济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普遍较低,难以承担子女在城市接受优质教育的高昂费用,如择校费、借读费等。

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一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流入地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不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等方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并建立健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机制。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制度,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家庭背景、城乡差距、教育资源、社会支持、心理关怀、政府投入、教育保障机制、制度完善、教育机会、公平化。

1. 引言1.1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由于父母的劳动条件和家庭收入比较低,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城市学校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就读证明难、入学难、就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不公平现象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上面临较大困难。

农民工随迁子女也存在因父母长期工作而缺乏家庭陪伴、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学业和健康成长。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1.2 公平问题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子女,经常将子女随迁至城市,但由于其家庭背景与城市户籍居民的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和困难。

这些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

由于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机会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探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探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探析教育公平是人际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 它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教育权利、就业机会等的获取、分配、占有、享用等方面具有公平的权力。

目前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难以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民生的焦点。

政治学角度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原因从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现状看,他们在教育起点、受教过程、教育结果以及语言使用等方面均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义务教育的政策与财政体制不完善、义务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有效供给不足、流动家庭的情况限制、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等因素有关。

1、义务教育的政策与财政体制不完善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修订根据近年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但过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不仅占用了城市的教育资源,增加了教学任务,也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

农民工子女既脱离了户籍所在地的教育系统,又因种种原因不被居住地的教育系统所吸收,造成了辍学、失学的出现。

新的《义务教育法》为省内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解决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但对省际流动的经费没有提供制度性安排。

所以说,教育财政问题仍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现有义务教育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义务制教育户籍管学籍,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2、义务教育对“农民工”子女的有效供给不足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流动性和差异性。

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的特殊需求,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际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基础差、学籍管理难度大等现象都反映了原有的义务教育体系内的相对静态结构与社会流动性的矛盾。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公平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公平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公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城市中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在教育质量和公平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由于农民工家庭收入有限,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很多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较弱,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优质学校相媲美。

同时,农民工子女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资源,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困难。

其次,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公平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中面临着不公平待遇。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私立学校。

这种不公平导致了农民工子女难以获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造成了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改善。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援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应该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的不公平待遇。

建立起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和关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改革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才能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边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边却被“飘摇不定”的生活方式而深深困扰着。

虽然大多时间居住在城市,却很难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

其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介绍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认为城市学校“费用太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75.2%;认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占15;待遇不公平的占6.2%。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教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2、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

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1、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新形式。

如:建立政府主办、地方企业赞助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鼓励个人或民间组织开办具备优质教学条件农民工子弟学校,全方面满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求。

2、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建立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的信息反馈渠道,当农民工子女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能予以及时维护和解决。

3、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收费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天价”学费赌住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借读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

同时,采取灵活的收费方式和管理办法,可按月、季、学期收费,实行走读或寄读等,以适应外来人口流动性强和收入不稳定的特殊情况。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农民工”。

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希望在城市里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然而,诸多原因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跟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重过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不够明晰和完整配套。

标签: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教育政策说一、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由乡镇级人民政府以教育统筹的形式向农民征收,等于由农民自己掏钱解决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问题。

现实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离开了农村之后,由于缴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流动人口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转动,因此随迁子女所在地的城市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中并没有包含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经费。

而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会增加流入地政府的教育负担费用,给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压力。

公办学校由于享有政府财政拨款和教育部门的重视而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则由于依赖于民间投资,资金不稳定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同时由于民办学校升学率低,管理混乱等问题而不受教育部门的重视,导致民办学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

后果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规范良好的教育,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畸形发展。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五条规定:“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

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教育费附加是指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附加费。

它的主要用途是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首先 ,要 加 大 对 教育 财 政 性 的 投入 力 度, 办教 育 是政 府 的法 定责任 , 府 应该 预 政 见 到学 校 出现 的财 政 困难 , 当好 “ 夜 人” 充 守 的 角色 。另一 方面 ,要鼓 励企 事业 单位 、社 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赠等方式, 用于 解 决和 扶持 农 民工 子女 就学 。 其 次 ,要重 新 整合 教育 资源 。 由于 建 国后计 划生 育 政策 在城 市里 的 长期 实施 , 目 前 一些 城市 低 龄学 生 的数量 出现萎 缩 , 对 相 来 讲 ,教 育设 施和 师资 都 出现 了过 剩 、闲置 的情况, 这就出现了城市学生生源不足与流 通 儿童 资源 紧张并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 况, 教育行 政部 门要 重新 整合 现有 的教 育 资 源,改变入学制度 ,让流动儿童在其父母的 工作 地 就近入 学 , 受到 与 当地 的城 市孩子 享

样的平等待遇。 圃
【 参考文献】 。 1 、唐钧 . 社会政 策: 国际经验 与国内实
践【】华夏出版 社,2 0 年 版 M. 0 2 、李晓明i 民工 子女教 育问题 浅析 农
[ . 育与 济 ,05 第 l J教 】 经 20 年 期 5 、张俊 良i 黄必 富. 城市化进程 中农 民 工子 女受教育 问题 探析【 。 卅j 农村经 济,

的人 。
教 育 公 平 是政 府 、社 会 及 教 育 者 根据 社会的需要和可能, 以及受教育者个人的意 愿和条件 ,对教育机会进行合乎情理的分 配。目前在我国, 民工的子女随父母进入 农 城市 后 ,他们尤 其是 适 龄儿童 接 受 的却是 独 立于城市儿童之外的边缘化的教育模式, 无 法享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问题 关系 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 而当前农 民工 在我 国 已 经成 为 一 个庞 大 的 群 体 ,因 此, 如何保障流动人 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 基本权益 ,已经成为现时期难 以回避的综合 性 的社 会 问题 。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个问题涉及到城乡差异、社会流动、教育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对于农民工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校入学、教育质量、家庭支持以及社会参与等多个角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展开思考。

首先,学校入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由于家庭住址和户籍所在地的不一致,很多农民工子女面临着难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的困境。

有些孩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普遍教育资源有限,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立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的权利得到保障。

其次,教育质量是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农民工子女普遍面临着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常常需要频繁搬迁,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连贯性。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家庭支持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农民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他们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关爱。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家庭的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变化和成长困境。

最后,农民工子女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社会的参与至关重要。

社会各界应增加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向农民工子女提供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涉及到学校入学、教育质量、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环境,从而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为之努力,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能够享受到公正而优质的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

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随迁子女的基础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公平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否获得公平的基础教育,与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有极大的关系。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城市中的教育资源通常要比农村更加发达。

而在城市中,这些资源又往往集中在一些富裕区域。

因此,如果农民工家庭无法居住在这些区域,那么他们的子女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就会非常有限。

其次,教育机会不平等。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中,选拔材料往往是基于同龄人之间的比较。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无法取得好成绩,那么他们的所有教育机会都会受到影响。

而农民工的子女由于家庭环境和起点不同,很可能会在学校里面遇到很多困难,这也就让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了限制。

第三,教育质量不同。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同。

在城市的一些好学校里面,学生通常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质量,而在一些较差的学校里面,学生则难以获得同等的机会。

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由于家庭环境和起点的原因,他们进入的通常是这些较差的学校,这也就让他们的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以上就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会导致他们承受着更大的不公平。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逐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之间逐步转移教育资源,让那些没有富裕家庭的人也能够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农村地区注入更多的教育资源,让那些留在家乡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的公平性。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选拔机制,让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也能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却一直备受关注。

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公平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将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由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对较低,他们的子女往往只能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中的优质学校相媲美。

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学校中,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

其次,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在城市中,优质学校往往集中在繁华地区或者高收入社区,这使得农民工子女很难进入这些学校就读。

而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然而,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往往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这导致了他们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

此外,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还存在着户籍限制的问题。

根据我国户籍制度的规定,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享受的教育资源往往受到限制。

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女无法在城市中享受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只能就读于民办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种户籍限制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教育权益。

其次,应该推动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

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子女有机会进入公立学校就读,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奖助金、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

总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工作。

随之而来的是众多随迁子女,他们陪伴着父母来到城市,却往往面临许多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

本文将从现实状况、问题原因、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现实状况1.随迁子女人数呈增长趋势2008年开始,我国经历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使得建设项目的需求大增。

一些农村劳动力不再仅为农业服务,而是开始往城市务工,这样就有了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

截至2010年,全国随迁子女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而到了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随迁子女数量已经达到3000万。

2.教育机会缺乏由于许多随迁子女的父母都只是农村出身的劳动者,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承担昂贵的市区房租和高昂的学费。

培养一名孩子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这使得随迁子女在教育领域面临着不均等的待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城镇中学受过不少于9年义务教育的儿童,随迁子女比其他儿童的中考择校率更低,目前仅有20%的随迁子女能够考入中考重点学校,而其他儿童的这一比例为50%。

3.认识上的阻碍随着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孩子在城市购置了房产并入住,但是由于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很多家长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并不理解学校应该与城市居民融为一体。

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的机会,因为交通和住房、费用成为这种心态的阻碍。

二、问题原因1.相关不健全尽管教育部颁布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但是这些措施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随迁子女没有享有应有的教育资源和校内附加费。

此外,户籍制度的限制也是一个问题,农民工父母如果没有在城市居住的合法身份,就不能将孩子纳入公立学校的课堂。

2.教育资源占用不均衡就城市而言,由于非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平均而言不够高,因此随迁子女大多选择申请进入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教育资源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公:学区划分的局限可能使得随迁子女上不到好学校,没有优质教师的支持,对一些随迁子女而言,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忽略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好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但是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本文在分析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公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公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公平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而社会公平的起点,在于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凝聚了农民工的伟大贡献。

全国从城市到乡村,从内贸到外贸,处处都能看到广大农民工的身影和足迹。

农民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们的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上却有着极不公平的待遇。

一、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政策的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免费实施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强迫教育的制度。

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因而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机会均等,是公平、公正的。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其自身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自由与发展的教育理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当然,教育公平是在承认教育差别的前提下进行探讨的,它总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公平,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离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谈教育公平毫无意义,也无法实现。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
部分农民工因为流动性较高,其子女入学率较低,不能适龄入学,甚至存在失学现象
我查了一些数据,部分农民工子女不能适龄入学,6周岁儿童中有46. 9%没有接受义务教育。

在学的农民工子女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少年的31%和10%。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少年在学比例为90%,失学率为9.3%。

高额的“借读费”使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小贩,有的工作较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菜场的卖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三轮车夫、修自行车、收破烂者以及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比较低。

流动人口中,贫困家庭占1/4(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这样低的收入,扣除家庭成员必要的衣食花费以外,所剩无几。

面对一年动辄几百上千的“借读费”,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

国家入学政策和入学条件限制,农民工子女被拒之门外。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整个教育管理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学校财政完全依赖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预算内的财政拨款。

几经改革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和非政府资金的调动,省级政府只给予义务教育少部分拨款,中央政府也只对特别困难的西部地区提供少量的专项补助。

这种义务教育体制在农村和城市略有差异,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教育财政拨款、城市教育附加费(按三税3%征收)和学生的学杂费。

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县、乡(镇)两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附加费(按农民收入2%征收)、学杂费和社会捐助集资等构成。

这样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给流动人口的子女带来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享受不到流出地政府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在流入地教育经费也不足的情况下,那些外来的农民工的子女怎么能无偿地享有当地政府的“好处”呢?在这个教育财政体制的影响下,适龄学童和少年的入学条件就非常明确,必须要有本地户口。

我国的义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二元特征。

农民工子女一旦脱离农村,来到城市就学,就变成了“两不管”的对象,一方面户籍所在地的教育经费投入无法享受,另一方面又不能享受城市的待遇,在城里上学更不能享受权利平等。

公立学校费用太高,门槛林立,民办学校没保障。

很多公立学校
因为农民工子女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等原因拒绝接受他们,就算接受,很多情况下也是将他们集中安排在特定班级里,而不是一视同仁地对待。

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无论是在教学资源的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校舍条件差、实验设备不全、教学设施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班级名额爆满、师资力量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等。

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人身安全都存在着顾虑。

三、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不公问题的思考
城乡户籍“二元制”,导致了不公平的义务教育。

我国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使我国的义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二元特征,户籍成为了农民工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

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则与其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农民工子女如果在学龄前或上学的时候产生社会对他们有偏见和歧视的感觉,会对其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使他们在成年后仇视社会。

这些义务教育不公平带来的潜在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瓶颈。

义务教育不公,全民素质难以提高。

政府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投入,改善义务教育条件,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是关系
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的一项伟大事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扎根城市,形成了一个群体,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这部分人的义务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难以实现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宏伟目标。

农民工子弟学校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面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公立学校经费、资源不足的情况,成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机制,但是未受到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相应的支持。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加之没有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就成为了一种营利机构,而农民工多半经济条件较差,导致学校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更谈不上改善教学条件和吸引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