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ccf2c2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a.png)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和成本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的方法。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全面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差别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边际成本法等。
一、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指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
该方法适用于成本结构复杂,成本项目繁多的企业,能够全面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便于决策分析和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法采用的成本分配方法包括直接法、比例法、基数法等。
二、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只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计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该方法适用于具有简单成本结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的企业。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成本容易追踪和核算,但缺点是无法反映间接成本的影响。
三、差别成本法差别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的生产数量或决策方案,计算出所涉及的成本之差别。
通过比较差别成本,可以评估出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影响和经济效益。
差别成本法适用于比较不同产品、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机器设备等的成本效果,通过比较差别成本,以便做出最佳的决策。
四、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定标准,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确定在正常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标准成本,它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及时比较和分析,便于成本控制和决策,但缺点是无法反映实际成本波动和变化。
五、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单位产品生产或销售的新增成本,从而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判断的方法。
边际成本包括直接边际成本和间接边际成本,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可以做出经济决策是否具有盈利性或成本效益性的判断。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活动基础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质量成本法等。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7e1b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3.png)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一、品种法。
1.1 品种法的概念。
品种法啊,那可是成本核算里挺基础的一种方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产品的品种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就像种庄稼,不同品种的作物,咱们得分开算成本,是一个道理。
比如说一家生产皮鞋的工厂,有男鞋、女鞋这两个大品种,那就可以用品种法分别核算男鞋和女鞋的成本。
1.2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这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啥叫大量大批单步骤呢?就像挖煤,一挖出来就完事儿了,不用经过复杂的多道工序。
还有一些小型的面粉厂,把小麦磨成面粉,也是比较简单的过程,用品种法核算成本就很合适。
这种企业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品种也不是特别繁杂,用品种法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刚刚好。
二、分批法。
2.1 分批法的概念。
分批法呢,就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计算成本。
这就好比订做衣服,一批一批的订单,每一批的成本都得单独算。
比如说有个服装厂,接了学校的校服订单,每个学校的校服款式、数量可能都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批次,得分别核算成本。
每一批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交货,整个过程的成本都归集到这一批次里。
2.2 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像那些搞定制生产的企业,比如定制家具厂,客户要求千奇百怪,每个订单都有独特的要求,就得用分批法。
还有造船业,一艘船一个样,不可能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似的,所以分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大显身手了。
这就像因材施教一样,不同的订单就像不同的学生,得用适合的方法来核算成本。
2.3 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它和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一致的。
这就好比火车的车次,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这个周期就是计算成本的周期。
不像有些方法是固定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计算成本。
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因为一批产品要么都完工了,要么都没完工,就像一个锅里的饺子,要么都熟了,要么都还在煮着。
三、分步法。
3.1 分步法的概念。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38d15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6.png)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分类法:按照不同的成本项对成本进行分类,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等。
2. 功能分类法:按照成本在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功能上的归属进行分类,如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
3. 管理核算法:根据管理需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如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差别成本法等。
4.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照作业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有多个不同的作业需要计算成本的情况。
5. 标准成本法:将成本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变动较小、稳定的情况。
6. 差别成本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核算,以便分析成本控制的效果。
7.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区分,只将直接成本
计入产品成本。
8. 全面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技巧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db0bb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7.png)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帮助企业提高核算准确性和效率。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生产成本核算。
直接成本法通过将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的成本项目与产品相关联,计算得出产品的成本。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 辨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相关,但不易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 记录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按照产品进行区分和分类,记录在成本记录卡或者成本标签上。
3. 归集间接成本:通过成本分配和分摊的方式,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产品。
4. 计算产品成本: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给产品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出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适用于批量生产和作业性生产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项目按照作业或者作业批次进行分类,计算得出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辨别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成本发生和变动的主要因素,例如工时、直接劳动力等。
2. 制定作业成本清单:将企业的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作业成本清单。
3. 记录成本:将与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记录。
4. 计算作业成本:通过成本分配和分摊的方式,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得出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的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作为核算依据的方法,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标准化,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核算。
标准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过去的经验,制定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02a2a355270722192ef7b9.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ec17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7.png)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和控制。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分析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算范围包括企业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有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的成本,如水电费、厂房租金等。
全面成本法通过将所有成本分配给产品,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定价和决策。
全面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考虑所有成本,对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然而,其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全面成本法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核算。
其次,对于某些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也是一个难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二、可变成本法可变成本法是指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并针对可变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数量无关的成本,如水电费、租金等。
可变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了解产品的成本变化规律,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或经营模式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可变成本法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然而,可变成本法忽略了固定成本的影响,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全面性有所局限。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设定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对产品或服务所需成本的预先设定值,通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并进行管理。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和控制目标,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益化程度。
此外,标准成本法还可以鼓励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措施,促进企业的改进和创新。
但是,标准成本法需要准确设定标准,且对于每个产品或服务都需要进行单独核算,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核算成本的方法公式
![核算成本的方法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40a03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4.png)
核算成本的方法公式
核算成本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核算成本的方法及其公式:
1. 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 总成本/ 总产量
2. 边际成本法:
边际成本= 总变动成本/ 单位产量
3.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 单位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
4. 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 各工序的实际成本总和
5. 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本核算场景,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企业的需求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核算成本的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分析。
此外,不同行业和企业可能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d1886102d276a201292ec7.png)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平时核算时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但最终必须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则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耗费而计算确定的成本。
) 1.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1)计算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示例: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_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_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_10+10_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
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_10=100 采购后成本为(0_10+10_11)/10=11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2.手工指定法(个别指定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由人工指定。
(财务软件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常适用于保质期在食品和医药行业. (1)使用"手工指定"法后如何建立期初库存帐?进入"期初建帐库存商品"后首先选择"存货仓库"其次选择要修改的商品最后选择"批次详情"同时在"批次详情表"中输入保质期(注:保质期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广泛使用)。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5ac49ef705cc17552709e9.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28日发出存货2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
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4f35877375a417876f8f21.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6cdf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c.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成本核算的 8 种方法,这可老重要啦!
先说说品种法吧。
就好比你开了个面包店,每种面包都单独核算成本,像全麦面包的成本就是这么算出来的呀。
分批法呢,就像你接了个定制蛋糕的订单,单独给这个订单算成本,这多清楚呀!
分步法,哎呀,比如说造汽车,每个步骤的成本都要算清楚,是不是很形象?
分类法呢,你可以把相似的产品归为一类来核算成本呀,就像把各种小蛋糕归在一起算成本一样。
定额法,打个比方,你规定做一个面包要用多少面粉、多少糖,根据这个来算成本,这多靠谱!
标准成本法,就好像给每个产品设定一个标准成本,然后和实际成本对比,多有意思呀。
作业成本法,像是把每个生产环节都当成一个作业,然后分别核算成本呢,通俗易懂吧?
变动成本法,简单说就是把那些会变动的成本单独拎出来算,这多直接啊!
我觉得呀,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用处,咱得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才能把成本核算得明明白白的,让咱的生意越来越好!。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63df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
1.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应的成本对象。
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可以直接分配给制造产品的成本中心。
2. 间接成本法:将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分配给相应的成本对象。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成本分配基础,如人力资源数量或设备使用时间。
3. 作业成本法:根据不同的作业或任务来分配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个类似作业或任务同时进行的情况,例如批量生产时的产品制造。
4. 过程成本法:按照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来分配成本。
该方法将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制造或服务阶段,例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配送等。
5. 产品成本法:将所有与特定产品相关的成本分配给该产品,无论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成本分配基础和管理需求来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c0ea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f.png)
成本核算方法1. 引言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有助于企业了解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费用,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制定决策,并评估企业的盈亏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
2. 分项成本核算法分项成本核算法是指将企业的成本分为不同的项目进行核算,以更好地了解具体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具体金额。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复杂的生产过程,例如制造业。
通过分项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明确各项成本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出成本控制和决策。
3. 全面成本核算法全面成本核算法是指将企业的全部成本都进行综合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全面把握企业成本状况的情况,例如服务业和零售业。
通过全面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所承担的成本,并据此制定定价策略和经营决策。
4. 变动成本核算法变动成本核算法是指将企业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核算。
固定成本是那些与生产和销售数量无关的成本,例如租金和管理费用;而变动成本是与生产和销售数量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
通过变动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产品或服务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比例,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制定定价策略。
5. 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指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作业或项目进行核算。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需要对特定作业或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和决策的情况,例如建筑业和咨询业。
通过作业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或项目所需的成本,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及时控制成本,从而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6. 标准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是指根据企业设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和比较。
企业根据以往经验和市场情况设定标准成本,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效果。
通过标准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7. 管理会计法管理会计法是指通过统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帮助企业制定决策和管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1b68ec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3.png)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和核算的方法。
根据企业运营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1. 记账式成本核算方法:记账式成本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以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为主要工具,通过记录企业的原始凭证,将会计事项分录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中,然后进行分类、汇总和调整后形成成本费用报表和财务报表。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企业或者成本信息量较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复杂业务往来的企业。
2. 分部分项成本核算方法:分部分项成本核算方法是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不同的部门、项目或者产品进行划分和核算的方法。
通过建立相应的分部分项成本核算账簿,按照所需的各项指标,将相关成本进行分配,从而得出各部门、项目或者产品的成本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部门、多项目或者多产品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各部门、项目或者产品的成本控制情况。
3.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可计量的作业单位,对每个作业单位的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每个作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工序和作业单元,并且需要对每个作业单位的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
4.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核算方法是根据工艺路线和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个环节的标准成本,然后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
通过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标准化、重复性较高的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直接成本核算方法:直接成本核算方法是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部分,将直接成本与具体的产品或者作业单位直接关联,然后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作业单位紧密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或作业单位关联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
![成本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33d7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5.png)
成本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明确企业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使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生产经营的现状。
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常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三种:完全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下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其应用。
一、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又称全面成本法,是指将所有成本项都计入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的主要考虑点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产生的费用,都应该纳入成本范畴。
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首先,需要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加以清单式记录,并分类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然后,需要计算每一种产品的完全成本,这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例如生产线设备折旧、水电杂费等)。
最后,将完全成本与销售价格对比,计算出该产品的成本利润率。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的成本,真实反映企业盈利状况。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计算起来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不适用于急需快速获取成本数据的情况。
二、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纳入直接变动成本和销售费用,同时也不对固定成本进行计算。
直接变动成本指每生产一件产品所需的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销售费用则包括营销费用、广告费等,固定成本则一般不纳入成本考虑范畴。
边际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计算每件产品的直接变动成本和销售费用,再减去每件产品的销售收入。
其得出的结果是每件产品的边际利润率。
边际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能够准确地评估企业进行增长或缩减生产时的每件产品利润贡献。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计算固定成本,所以较难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和决策。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企业过去的生产经验和市场情况,通过计算标准成本来评估实际的成本。
标准成本是指在固定的生产条件下,各种成本的预算值。
标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标准成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因素,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成本波动因素等等。
成本核算方法总结
![成本核算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cac3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6.png)
成本核算方法总结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成本核算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还能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唠唠成本核算的那些常见方法。
一、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举个例子,一家煤炭开采企业,在一个月内主要开采的是某一种特定品质的煤炭。
在成本核算时,就可以将这一品种的煤炭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如炸药、支护材料等)、直接人工(矿工的工资)以及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费、水电费等)都归集到一起,计算出该品种煤炭的总成本,然后除以总产量,得出单位成本。
品种法的优点在于核算简单,成本计算周期与生产周期不一致,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不能反映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情况,对于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不太适用。
二、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比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企业。
比如一家船舶制造企业,接到一个订单就组织生产一艘船舶。
那么在核算成本时,就可以把这一艘船舶作为一个批次,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都归集到这个批次中。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批次的成本,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等到这艘船舶完工,就可以计算出这一批次船舶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分批法的优点是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但它的缺点是核算工作量较大,而且如果批次较多,管理起来会比较复杂。
三、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企业。
分步法又可以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0281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png)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1. 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成本对象,将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作为主要成本构成的形式的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直接费用。
2.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成本对象能够被拆分为多个独立的生产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作业。
对于每个作业,需要计算材料、劳动和费用等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
3. 制品成本法
制品成本法适用于现成的成品。
计算方法是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成品中来确定成本。
4. 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批量生产。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会累积。
最终产品的成本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分配。
5.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基准成本为标准的成本核算方法。
基准成本是事先确定的理论或规定的成本。
标准成本法比较适用于连续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6. 终止成本法
终止成本法适用于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赔偿、终止合同、拆除厂房等情况。
终止成本法需要计算终止时点的现值和相关成本的未消费部分。
成本核算方法最新
![成本核算方法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9da9e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6.png)
成本核算方法最新
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计算和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最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
1. 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全成本法将所有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都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管理费用等。
2. 可变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可变成本法只将可变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则被视为期间费用。
3.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标准成本法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按照标准成本进行核算,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4. 过程成本法(Process Costing):适用于连续生产的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生产阶段或部门,然后按照产量或进度进行分配。
5. 活动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根据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对成本进行核算,更加准确地分配成本到产品或服务上,以便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
以上成本核算方法中,全成本法和可变成本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同时,随着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和经营环境变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以满足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需求。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fb8dc2d0b4c2e3f572763c7.png)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1、品种法;2、分批法;3、分步法;4、分类法;5、ABC成本法.
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
1。
成本核算的五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8b028249649b6648d74765.png)
一、分步法(1)定义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二、分类法(1)定义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
如:鞋厂、轧钢厂等。
三、分批法(1)定义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产品的“批”。
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核算方法
痛感于各会计教材上对成本核算这块介绍得过于烦琐而不切
实际,特结合自身经验写一点出来,可能过于简化,不过应该更实用。
一、适用范围
适用财务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适用一般制造业。
不适用于特殊制造业(如造船等)。
不适用于已实施ERP的企业(其各种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参考)。
特别适用于刚学或刚做会计又要做主管会计的朋友。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制造费用科目。
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
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原材料范围。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
4.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
(我只设过一家,本文中按不设描述)
7.不设在产品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
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四、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这块不知怎么估计才科学,我心里没底,不过每次结果也没离过谱,很接近实际)。
五、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在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2.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心中一直不踏实,感觉没有理论依据,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范围很广。
我感觉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应属一路,效果应是一样地。
3.关于工资核算,不知大家所在的企业采用的什么法,我经历过的企业都是按当月产成品入库数量计算各工序职工工资。
一直想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写一写,通过这种总结感觉可以把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对理论与实务水平都有促进,不写是感觉不到地,不信你试试。
还等什么呢,行动起来吧。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的简单回复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
(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
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
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
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
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流程简述:
材料成本较好的办法:生产同一类产品(包含不同规格)的领料作一份领料单,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将投料分摊到成衣中,回收的碎布可以当作无值处理,销售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需要交税)。
人工费用的核算:与制衣直接相关人员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间接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计入制费、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摊:按照成衣的工时或者机器工时分摊。
以上投入转入生产成本科目,按照入库转入库存商品,按销售结转销售成本。
以上,回答仓促,仅供参考。
存货的计划成本计价主要涉及存货的购入和发出两个阶段,在内容上涵盖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具体的存货项目。
以下以原材料为例,具体说明存货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但不需设置"在途物资"科目。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笔核心分录、成本差异的分配、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笔核心分录
1.采购材料采购材料时,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应予抵扣的进
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科目;按不同的结算方式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即:
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 材料入库材料入库时,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
即: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
即: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