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在自然环境中的传输要点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是电场和磁场能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呈现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的特点。
2. 电磁辐射的特点•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不同;•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速度固定,即光速;•电磁波是一种无需介质传播的波动。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与来源1. 电磁辐射的主要分类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通信设备:手机、基站等;•家用电器:电视、微波炉等;•工业设备:电焊机、微波加热设备等;•医疗设备:X射线机、核磁共振仪等。
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热效应:高频电磁辐射会导致组织的局部升温;•非热效应: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细胞和基因产生影响。
2. 电磁辐射相关疾病•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疲劳等不适感;•长期暴露于大剂量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导致肿瘤等严重疾病。
四、电磁辐射防护常识1. 低频电磁辐射防护•减少微波炉使用时间;•远离电磁炉等辐射源。
2. 高频电磁辐射防护•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影响;•减少长时间接触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五、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规范1. 电磁辐射监测方法•电磁辐射仪器监测;•室内电磁辐射检测。
2.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器工作环境电磁辐射卫生标准》等相关法规;•通过规范设备布局、保证合理使用等措施实现防护。
六、结语电磁辐射环境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防护和规避电磁辐射,以确保人体健康。
希望本讲义能为大家提供关于电磁辐射环境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和安全。
电磁辐射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分析
电磁辐射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分析电磁辐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传播特性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产生的,而电磁波又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当电荷在空间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场和磁场,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电磁场。
这种变化的电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从而产生电磁辐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双重特性。
从波动性来看,电磁辐射具有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电磁辐射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0万公里每秒。
从粒子性来看,电磁辐射由许多微粒组成,这些微粒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它们在空间中传播,并与物质相互作用。
电磁辐射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两种:自由空间传播和介质传播。
在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不受任何物质的影响。
而在介质中,电磁波会与介质中的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减慢,并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最后,我们来探讨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电视、手机、微波炉等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头部局部温度升高,引起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暴露在辐射强度较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该注意减少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保护自己的健康。
总结起来,电磁辐射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设备,减少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保护自己的健康。
电磁辐射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辐射电磁波的传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代世界中,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传播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视、微波炉,到通信基站、卫星信号,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传播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注和疑问。
那么,究竟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波又是如何传播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它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能量。
简单来说,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这种辐射可以来自自然源,比如太阳的辐射、闪电等;也可以来自人造源,像各种电子设备、电力设施等。
电磁辐射的能量大小与其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例如,X 射线和伽马射线具有很高的频率和能量,可能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而无线电波的频率较低,能量相对较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就完全无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无论频率高低,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秒 299792458 米,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光速。
但在不同的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空间波传播。
地波传播主要适用于低频和中频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由于地球表面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所以地波传播的距离相对较短,但它的稳定性较好,不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常用于导航、长波广播等。
天波传播则利用了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
电离层是大气层中部分气体分子被太阳辐射电离而形成的带电区域。
中波、短波等电磁波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从而实现远距离传播。
然而,电离层的特性会随着时间、地理位置和太阳活动等因素而变化,这使得天波传播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空间波传播包括直射波和反射波。
常用于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如超短波和微波。
这种传播方式要求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因此常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雷达等领域。
了解电磁辐射的传输和卫星导航技术
了解电磁辐射的传输和卫星导航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磁辐射的传输以及卫星导航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电磁辐射的传输原理、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第一部分:电磁辐射的传输原理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现象。
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通过收音机收听音乐、通过电视观看节目、使用手机进行通信等等,这些都与电磁辐射的传输有关。
电磁辐射的传输原理可以从经典电动力学和电磁学的角度来解释。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会相互产生,并以光速在空间中传播。
这种传输方式被称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第二部分: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卫星导航是利用人造卫星系统为用户提供位置、导航和定时服务的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最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它基于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卫星组成、接收器和控制中心。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一组卫星,将位置和导航信息传输到地面上的接收器。
卫星以地面站为中心,不断向地面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和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速度。
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取决于卫星的数量以及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多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三角定位法确定其位置。
卫星导航技术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部分:电磁辐射传输与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电磁辐射的传输和卫星导航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通信领域:手机、电视、无线电等通信设备和媒体都依赖于电磁辐射的传输。
借助电磁辐射,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进行语音和视频通信,获得海量的信息。
2. 交通运输领域: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系统、飞机自动驾驶、轮船导航等领域。
这些应用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了解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传播
05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国际法规和标准概述
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法规
ITU制定了国际电信规则,对电磁辐射的频率、功率等参数进行规范,确保各国电信业务 的正常运行并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导则
ICNIRP发布的导则为各国提供了关于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评估方法的科学建议,以保护 公众免受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
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技术
蜂窝网络技术
采用六边形小区划分方式,通过频率 复用和越区切换等技术,实现移动通 信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和高效利用。
基站与终端通信
网络优化与扩容
通过调整基站参数、增加基站数量、 采用更先进的调制和编码技术等手段 ,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质量和容 量。
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终 端通过空中接口与基站进行通信,实 现语音、数据等业务的传输。
01
无线电通信
手机、电视、广播等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通信和信息传输。
医学检查
X光、CT等医学影像设备利用X射线 进行人体内部结构的检查。
03
02
微波炉加热
微波炉利用微波使食物分子振动产 生热量,实现食物的加热。
其他应用
如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也利用了电磁辐射的原理。
04
02 电磁波传播原理及特性
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神经系统 产生影响,导致头痛、失眠等症
状。
眼睛疲劳
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 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问题。
皮肤过敏
电磁辐射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瘙 痒等问题。
长期暴露风险
癌症风险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强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增加患癌 症的风险。
电磁辐射的传播和吸收
电磁辐射的传播和吸收电磁辐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物理现象,它是由电磁波产生的能量传播过程。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包括了广播、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波长和频率的辐射。
电磁波的传播是通过介质或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完成的。
在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而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减慢,这是因为介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波速减小。
这种相互作用会引起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即折射现象。
根据介质的不同,电磁波的折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吸收现象。
吸收是指电磁波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不同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程度不同,这是由物质的性质和电磁波的频率决定的。
一般来说,物质对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吸收较强,而对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吸收较弱。
例如,电磁波中的可见光对大多数物质都有较强的穿透性,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
而对于较高频率的紫外线和X射线,它们在大气层中的吸收较强,因此只有少量的紫外线和X射线能够到达地表。
电磁辐射的吸收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导致组织损伤。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可能增加患癌症、生殖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然而,目前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科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为了减少人类对电磁辐射的暴露,一些措施已经被采取。
例如,对电磁辐射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已经制定,以确保在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限值。
此外,一些电子设备的设计也考虑了减少电磁辐射的因素,以保护用户的健康。
总之,电磁辐射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物理现象。
电磁波通过介质或真空中的相互作用传播,同时会发生吸收现象。
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电磁波的频率。
虽然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科学界对此问题仍存在争议。
物理环境之电磁辐射概述
物理环境之电磁辐射概述自从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以来,人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和了解一直在不断深入。
电磁辐射是指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以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介质或物体的现象。
电磁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8种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动现象。
这些电磁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广泛存在,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电磁辐射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之一,它发出的电磁波经过大气层的传播,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光源。
太阳的电磁波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多个频段。
其中,可见光是人类最易感知的电磁波,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一切。
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但它也是合成维生素D、杀菌消毒和清洁空气的重要手段。
此外,自然界还存在着地球自身的电磁辐射,如地球磁场和电离层等。
地球的磁场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其次,电磁辐射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自从19世纪末发明了无线电,电磁波就成为了人类进行通讯的重要手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微波和卫星通信等都是电磁辐射的应用领域。
电磁波也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如X 射线、磁共振成像和放射治疗等。
通过这些技术,医生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并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电磁波还应用于雷达、导航系统、无线充电、无线传输、微波炉等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中。
值得注意的是,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中可能导致人体组织受损、免疫力下降和健康问题的产生。
电磁辐射的影响取决于频率和强度。
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在高强度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热效应,导致皮肤烧伤和负面健康影响。
而长期低剂量的电磁辐射可能会与患癌症、生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和心血管问题等相关。
然而,目前科学家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传递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传递电磁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我们使用的手机、使用的电视、还是家里的微波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然而,电磁辐射如何传播和传递呢?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首先,电磁辐射是由电磁场的变化引发的一种能量传播方式。
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的,当这些带电粒子加速或者减速时,就会发出电磁辐射。
这些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辐射传播和传导传播。
辐射传播是指电磁辐射以波的形式传播。
电磁波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荡,它们垂直于传播方向并相互垂直。
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不同,可以将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等。
这些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光速的速度,即300,000公里/秒。
辐射传播的方式有两种:自由空间传播和介质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是指电磁波在没有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传播,比如我们常说的无线电波。
而介质传播是指电磁波在存在介质中传播,比如水、玻璃等。
不同的介质对于电磁波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折射、反射和散射等。
另一种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式是传导传播。
传导传播是指电磁辐射通过物质的导体传递。
当电磁辐射遇到导体,例如金属,会引起导体内部电子的运动。
这些运动的电子会导致导体内部产生电场和磁场的振荡,从而传导电磁辐射。
在传导传播中,电磁辐射的传播速度很快,几乎可以达到光速。
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式和传递路径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应用,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通信领域中,无线电波的传播是实现无线通信的基础;在医学领域中,射线的传播被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同时,了解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式也对于合理使用和防护电磁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电磁辐射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
长期暴露在强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或者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领域(如医疗射线)中,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光(电磁辐射)传播的解析理论(一):光(电磁辐射)传播全过程
解析宇宙学光(电磁辐射)传播的解析理论(一)光(电磁辐射)传播全过程周坚/2012年8月8日1.1 光(电磁辐射)传播的概念光(电磁辐射)传播的概念,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光(电磁辐射)传播是直线传播;其二,光(电磁辐射)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它的极限传播速度是299,792.458km/s(30万公里/秒),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光速c;其三,光(电磁辐射)传播的距离是有限的,它的极限传播距离是13,771,980,862.5685光年(137.72亿光年),这就是作为解析宇宙学理论基础的周坚定律中的那个比例常数,我们所定义的周坚常数Z0。
点评:目前,我们的主流认识是光(电磁辐射)传播的距离是无限的,即只要是在真空中传播就一定能够朝着无限远的地方无限的传播下去,没完没了,没有尽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通过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的WMAP探测器多年来的观测数据发现宇宙年龄大约是137亿年的真正原因,诸不知这正好是光(电磁辐射)传播所完成它的极限传播距离所经历的时刻间隔,依据2008年基于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超新星哈勃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的周坚定律,以及光速的定义,这个时刻间隔就是13,771,980,862.5685年(137.72亿年)。
1.2 光(电磁辐射)传播全过程的概念依据光(电磁辐射)传播的概念,作为一切天体所辐射出来的光(电磁辐射)在空间中的传播就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个有始有终的传播过程就是光(电磁辐射)传播全过程的概念。
光(电磁辐射)传播全过程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就传播距离而言,它已经传播了13,771,980,862.5685光年(137.72亿光年)的极限传播距离,这就是周坚定律中的周坚常数Z 0。
其二,就传播时间而言,它已经传播了13,771,980,862.5685年。
其三,无论当初天体所辐射出来的光(电磁辐射)的波长(或频率)是多少,只要在结束这个传播全过程后,其传输波长(或频率)都增长到无穷大(或减小到零)。
电磁波传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电磁波传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能量传播方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
然而,电磁波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应用,它还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空气、水、地球表面及建筑物等环境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可能影响。
1. 空气中的电磁波传播空气是电磁波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具有不同特点。
无线电波是一种较长波长的电磁波,能够穿透大气层并传播到远处。
而较高频率的微波和红外线则容易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较短的传播距离。
此外,空气中存在的水汽、氢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也会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特别是雾、云、雨等天气条件下,水汽会对电磁波吸收和散射,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出现。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电磁波通信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会降低。
2. 水中的电磁波传播对于水中的电磁波传播,主要包括水面传播和水下传播两种情况。
在水面传播中,电磁波的传播受到海平面的反射和折射影响。
对于海洋雷达等应用,海面反射的信号可以提供目标信息。
而在水下传播中,由于水的折射率较大,导致电磁波传播速度变慢,同时衰减也较大。
这对于水声通信和水下勘探等应用来说是一个挑战。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水下安装专门的传输设备,以弥补信号衰减和传播延迟。
3. 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传播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电磁波的传播在这两种环境下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建筑物会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阻隔和散射,影响通信信号的质量。
山脉、建筑物以及树木等都可能成为信号的障碍物,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此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也存在电离层,它对电磁波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较高频率的电磁波,电离层会产生反射和折射效应,使信号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4. 建筑物对电磁波的影响在城市环境中,建筑物的存在对电磁波的传播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高楼大厦可能会阻挡无线信号的传播,导致信号较弱或者无法到达某些区域。
环境电磁辐射与电磁辐射标准
环境电磁辐射与电磁辐射标准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所产生的能量传输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辐射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对环境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担忧。
因此,制定适用的电磁辐射标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电磁辐射的来源环境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基站:移动通信基站会发射电磁波,以提供与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
基站的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产生一定影响。
2. 无线网络: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如Wi-Fi、蓝牙等,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无线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设备产生的辐射也是环境电磁辐射的重要来源。
3. 家庭设备:如微波炉、电视、电脑、手机等家庭电器也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
4. 电力设施:电力线、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也会产生电磁辐射。
二、环境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了长期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目前科学界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具体影响仍存在争议,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辐射源附近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
1. 癌症风险: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接触高水平的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罹患某些肿瘤的风险。
2. 生殖系统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精子质量下降和生育能力减弱。
3.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头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三、电磁辐射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标准来规范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这些标准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据,综合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1. 国际标准: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了国际上最为通用的电磁辐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对辐射强度、频率范围和暴露时间的限制。
2. 国家标准:各国针对本国的情况和科研成果,制定了适用于本国的电磁辐射标准。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分析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分析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形式,其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散射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对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其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了解。
第一部分:电磁辐射的特性电磁辐射包括电磁波和光线,它们在自由空间中以光速传播。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相互作用组成,其特性由频率和波长确定。
而光线是可见光的形式,其频率介于紫外线和红外线之间。
第二部分: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的传播主要通过空间中的电磁场传输,其中电场和磁场以垂直相互作用形式传播。
电磁辐射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
在真空中,电磁辐射的速度为光速,而在介质中则会减速。
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对于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如建筑物和山脉,这些障碍物会引起衍射现象,使得电磁波在障碍物后方产生弯曲。
而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如微波和红外线,则更容易被障碍物吸收。
第三部分:电磁辐射的散射除了传播,电磁辐射还会经历散射现象。
散射是指当电磁波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尺寸远大于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会被物体表面碰撞而改变传播方向。
散射可以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种形式。
对于弹性散射,散射后的电磁波的能量、频率和速度不发生变化。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光线在空气中遇到尘埃或水滴,导致光线的散射现象。
而非弹性散射则指电磁波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后,能量、频率和速度发生变化。
这种散射现象在光学和光谱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四部分:电磁辐射的防护与减少电磁辐射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与减少显得要尤其重要。
防护与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使用屏蔽材料、加装隔离设备和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等。
屏蔽材料是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电磁波的传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隔离设备则通过创造封闭空间来阻止电磁波的传播,采用波导和屏蔽室等技术实现。
此外,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也是减少电磁辐射的一种方法,如减少使用微波炉和手机等产生较高频率辐射的设备。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电磁辐射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电磁辐射注意事项在进行自然科学实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电磁辐射这一问题。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所带来的能量传递过程,它在实验中可能对人体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些电磁辐射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辐射的来源。
在实验中,电磁辐射主要来自实验设备中的电源、电线、电磁波发生器等。
这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特别是高频率的电磁波,如微波、射频等。
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应该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工作状态正常,没有漏电或者电磁波发射超标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效应,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人员暴露在电磁辐射源附近的时间,同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电磁辐射对实验设备的影响。
一些敏感的实验设备,如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等,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应该将这些设备远离电磁辐射源,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工作正常,不受电磁辐射的干扰。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场所,避免将电磁辐射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对实验场所进行清理,确保没有电磁辐射的残留。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防护措施。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是自然科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电磁波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与影响研究
电磁波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与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卫星导航等现代通信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这些通信方式都是利用电磁波的传输来进行的。
在环境中,电磁波的传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电磁波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与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1.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波,它能够传播于真空中,因为它既具有电场分量又具有磁场分量。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即299792458m/s。
在介质中,电磁波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性质的影响。
电磁波传播会受到以下四种基本现象的影响:1)衍射电磁波在穿过障碍物时,会因为物体的边缘导致波前发生弯曲,从而形成一定的衍射现象。
2)反射电磁波在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现象的发生取决于电磁波错过边界的角度。
3)折射电磁波在两种介质界面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介质折射率的差异导致。
4)吸收电磁波在介质传播时,会逐渐被介质吸收。
吸收现象取决于介质本身的性质。
2.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1)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电磁波对生物体的影响是一个热门话题。
电磁波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会受到电磁场强度、频率和暴露时间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头痛、视力下降以及癌症等疾病。
2)电磁波辐射对农作物、动物及环境的影响电磁波长期的辐射对农作物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磁波辐射对蜜蜂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长期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会影响环境中的生物群体的生长和繁殖。
3)电磁波造成的电磁污染电磁波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这种污染约束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由于电磁波无处不在,对于很多人来说,远离电磁波已成为一种奢求。
4)电磁波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电子设备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电磁波的干扰会局限电子设备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电磁波在环境中的监测方法近年来,电磁波辐射监测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视的问题。
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分析与设计
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分析与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在使用这些设备的同时,人们也不可避免地接触着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由电场和磁场所组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频率,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因此,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分析与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磁辐射的传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传播媒介、辐射源的位置和功率、空间传播路径和遮挡物等。
首先,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是决定其传播特性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较高频率的电磁波会被吸收得更快,传播距离较短,因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而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波长越长,传播距离越远。
其次,传播媒介也对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影响。
传播媒介通常可以分为空气、水和固体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从而会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产生影响。
例如,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气体吸收和粒子散射的影响,而在水中传播时又会受到水分子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
除此之外,辐射源的位置和功率也是影响电磁辐射传播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辐射源越接近人体,对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同时,辐射源的功率对电磁波的强度和辐射范围也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应对辐射源的位置和功率进行充分考虑,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电磁辐射的传播路径和遮挡物也会影响其传播特性。
例如,电子设备的辐射范围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如墙体、树木、隔板等都可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在设计电子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以避免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最后,要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需要结合上述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
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对电磁波的频率、功率、时长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对人体的影响大小。
而在控制电磁辐射方面,可以采用降低辐射源的功率、改变传播路径、加装防护设施等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调整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和时间,来降低电磁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电磁波的传输与辐射
电磁波的传输与辐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人类应用在广泛的领域中,包括通信、医疗、科研等。
本文将就电磁波的传输与辐射进行论述。
一、电磁波的产生及其基本特性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产生的。
当电流在导线中流动时,会在周围空间生成磁场。
当电荷加速运动时,能生成变化的电场和磁场,进而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的主要特性包括传播速度快,信号损失小,受环境影响小,具有直线传播性。
二、电磁波的传输电磁波传输是指电磁波从一点逐渐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
电磁波的传输速率非常快,且方向会沿着垂直于波场的方向传播。
电磁波传输的速度约为光速,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
不论是短波、微波、红外线还是可见光,都遵循这一规律。
电磁波的传输方式有直线传播、反射传播、折射传播和散射传播等。
这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传输。
电磁波的传输除了受到传播距离的影响,还受到传播介质和传播环境的影响。
例如,电磁波在空气、真空和某些无机物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有机物体中快。
三、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辐射是电磁波从电磁源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
类似于光源向四面八方发散光线。
电磁波的辐射源可以是天然的,例如太阳,也可以是人造的,例如微波炉等。
电磁波辐射的强度通常受频率、距离以及辐射源的方向性等因素影响。
电磁波的辐射对于人类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普通家庭中的电视、广播就是依靠电磁波的辐射进行信息的传递。
而在科研领域,测量电磁波的辐射可以获取关于星体、银河系以及整个宇宙深处的一些基本信息。
然而,电磁波的辐射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过高的电磁辐射能量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效应,进而引发健康问题。
因此,关注并尽量减少电磁波的辐射是现代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
总结,电磁波的传输与辐射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即使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磁波的传输与辐射,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自然力量。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电磁波谱分析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电磁波谱分析在现代社会,电磁辐射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无论是家用电器、手机通讯,还是无线网络、电视广播,都离不开电磁辐射的传播。
然而,电磁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式。
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输方式。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辐射可以分为不同的频段,形成电磁波谱。
常见的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即光速。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我们可以计算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每秒约30万公里,而在介质中速度会略有变化。
通过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我们可以推测出电磁波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低频电磁辐射,如电视、手机、微波炉产生的辐射,虽然不能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头痛、失眠等症状。
另一方面,高频电磁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因此在医学影像诊断和放疗中需要谨慎使用。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控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电磁波谱分析研究。
电磁波谱分析可以通过测量和记录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来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会利用频谱仪来监测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干扰和协调控制。
通过电磁波谱分析,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电磁辐射现象。
例如,太阳光中的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一种电磁波,而紫外线和红外线则属于人眼无法感知的电磁波。
此外,人们还发现,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价值。
微波可以用于通信和烹饪,红外线可以用于夜视和红外线热像仪,X射线可以用于医学影像等等。
然而,电磁波谱分析并非只涉及实验和技术。
在当今时代,人们对电磁波谱分析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信息通信和科学研究领域。
电磁辐射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辐射电磁波的传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代世界里,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传播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视、微波炉,到广播电台、卫星通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在其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波又是如何传播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电磁辐射的概念。
电磁辐射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产生的。
简单来说,当电荷在电场中加速时,就会产生变化的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又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如此循环,就形成了电磁波,向外辐射出去。
这种辐射可以以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存在,形成了一个广泛的频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自由传播。
这一点与机械波(如声波)有很大的不同。
在真空中,电磁波以光速传播,约为每秒 299792458 米。
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变慢,并且波长和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空间波传播。
地波传播主要适用于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
这些波能够沿着地球表面弯曲传播,因为它们能够与地球表面的导电层相互作用。
这种传播方式在低频和中频段较为常见,例如长波和中波广播。
天波传播则利用了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
当电磁波向上发射时,会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从而实现远距离传播。
短波广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的。
空间波传播通常用于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超短波和微波。
这种传播方式类似于光线的直线传播,通过直射、反射和散射等方式在视线范围内进行传播。
常见的应用包括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传播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不过,大多数常见的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都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G通信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这背后依靠的就是电磁波的高效传播。
电磁辐射与介质的电磁波传播
电磁辐射与介质的电磁波传播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所形成的波动现象。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线电、电视、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微波炉、雷达等都是利用电磁辐射进行信息传输或探测的工具。
然而,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电磁辐射与介质的电磁波传播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们垂直于传播方向,并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
当电磁波遇到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折射是指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反射是指电磁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一部分波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所引起的。
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传播速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吸收是指介质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过程,吸收程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电磁波的频率。
一些介质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例如水对微波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微波炉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加热食物。
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中遇到微小颗粒或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散射会导致电磁波的能量分散。
这也是为什么在雾天或云层较厚的情况下,无线信号会变弱的原因。
除了吸收和散射,介质还会改变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但在介质中,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折射率越大,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越慢。
这就是为什么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而且速度减慢的原因。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与其对人体的影响有关。
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如紫外线和X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如损害细胞和基因。
而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和微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然而,长期暴露在低频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如头痛、失眠和焦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电磁辐射在自然环境中的传输远距离探测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或主要应用。
这必然会遇到电磁辐射在自然环境中的传输问题。
不论是对地观测还是空间监视,辐射必然要穿越地球大气。
显然,大气传输既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技术的基本内容。
辐射传输的基本问题是辐射同大气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分布在高度300km以下的空间。
共分三层。
对流层(0~10)km;同温层(10~60)km;电离层60km以上。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到30km高度已经下降二个数量级。
大部分气体分布在10km以下高度。
大气成份包括气体分子和悬浮粒子(气溶胶)。
前者由氮(N2,78%)、氧(O2,21%)、臭氧(O3)、氩(Ar)和二氧化碳(CO2)等十几种分子组成。
后者为烟尘、灰尘等微粒子。
电磁辐射在大气中传输,与大气中分子和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是散射或吸收。
其结果会使辐射中所携带的信息损失或畸变。
传输特性的知识给出这种作用的详情。
一方面可以校正畸变,另一方面也帮助系统设计者选择优良的辐射波段(窗口),保证信息传送。
有许多情形,辐射同大气物质相互作用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媒介。
特别是主动式敏感过程,通过源(自然的或人工的)辐射同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来推断目标的相关性质。
研究这种传输过程的本身就是获取目标信息的过程。
例如,光雷达的光束穿过大气后,根据其变化测量大气成份。
4.1 反射、吸收、透射4.2 大气的透射窗口4.3 太阳辐射与地面反射4.4 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4.4.1吸收4.4.2散射4.1 反射、吸收、透射照理,电磁辐射同物体相互相互作用,会发生三种可能的情况。
部分能量被反射和散射(反射率ρ),即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未进入物体;其它的能量则进入了物体。
在进入物体的能量中,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吸收率α),而另一部分则因物体透明而使其发生折射,然后从物体的另一端透射出去(透射率τ)。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三部分的比例因子之和应当等于1,即α+ρ+τ=1 (1-7)如前所述,物质吸收辐射的能力越强,则它的发射本领越大。
比辐射率(ε)~吸收率(α)0对于不透明物体(τ=0),则反射率ρ和比辐射率ε两值之和等于1。
在辐射传输中,反射、透射和吸收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
包括入射辐射的光谱分布、入射角、物体的光学性质以及物体的厚度等。
4.2 大气的透射窗口在对地观测和空间监视系统中,利用电磁辐射在大气中的透射性能把载有信息的电磁辐射传输到敏感仪器。
人们把全部或大部分穿透大气的辐射波段(或频率)叫作大气窗口。
表(1-3)列出了在整个电磁波谱上所有的大气窗口的波长位置。
地球大气强烈地吸收太阳的γ射线,使其无法到达地面。
仅有低飞的飞机才有可能探测到地面放射材料的γ射线。
X射线在大气路径中仅能穿透几十米,太阳X射线在低层大气完全会被吸收。
紫外辐射在上层大气就被完全吸收。
因此,大气对于短波辐射(λ<0.3μm)是不透明的。
窗口都分布在可见、红外、微波和无线电频段。
表1-3穿透大气的主要电磁辐射窗口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0.3μm~1.4μm)是电磁辐射最重要的窗口。
可见光波段透明度很高,但它受到大气中汽溶胶和气体分子散射的影响。
特别,水汽经常阻挡这个窗口。
在短波红外波段(1μm~3μm),也存在几个较好的大气窗口。
(1.19~1.34)μm,(1.55~1.75)μm,(2.05~2.40)μm。
实际上,在这些波段避开水汽的吸收带,透射率都比较高。
中段红外(3μm~5μm)是重要大气红外窗口。
自然环境温度物体在这个波段热辐射比较强,使用价值比较高。
但在白天,太阳辐射也较强。
长波红外(也称为热红外)波段(8μm~14μm)是优良的大气窗口。
除了在9.6μm 附近臭氧吸收带之外,一般透射性能都比较好。
由于该波段位置正好与自然环境物体热辐射的主要能量波段相重,为传输地球环境信息提供优良条件。
14μm~16μm正好是CO2的吸收带,为传送大气信息提供可能性。
22μm~1000μm辐射能量与分子转动跃迁相对应。
大气透射性能很差。
在微波,除了2.22mm~3.00mm,3.75mm~7.50mm波长范围因大气吸收透射性能不好,其他辐射均为透明窗口。
特别长波微波(cm波),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是传递信息最重要媒介之一。
4.3 太阳辐射与地面反射太阳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天然辐射源。
在白天,它照亮地球,使我们能够摄下地面环境的图像。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0.3μm~3μm),太阳是地球自然环境最强的辐射源。
月光仅为它的十万分之一(10-5)。
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常数(即辐射强度)为135.3mW/cm2,相当于1.35KW/m2。
太阳相当于温度为5900K的黑体。
图1-6 示出它的辐射分谱曲线。
辐射强度峰值在0.47μm处。
短波波长的能量(λ<0.47μm)为22%。
可见光(0.4μm~0.76μm)能量44%。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之前受到大气的衰减作用。
在图1-6 中还示出在大气层外和海平面处太阳辐射分谱曲线。
曲线上有几个大气中气体分子的吸收峰,它们相当于窗口之间的不透明波段。
图1-6太阳光谱曲线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之后根据地面的具体情况,发生反射。
地面反射辐射的总量用一个小于1的(反射率)比值来表征。
反射率是电磁辐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它由以下四个因素所决定:随波长而变化的入射能量、入射角、观测角以及地面物理性质。
对于太阳照射地面的具体情形,前三个因素都是可以预知的。
通过太阳反射测得地面反射率,实际上是获得了有关地面物理性质的信息。
辐射的反射过程有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它们是相对于两类不同的反射表面发生的。
如果反射面是镜面(平滑度在波长的1/10之内),则发生镜面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许多"镜面"情形,例如平静的海面和光滑的岩石面,会出现太阳闪烁。
如果反射面是粗糙的表面,它们可以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均匀地反射电磁辐射能量。
漫反射的反射率与观测角无关,仅是波长的函数。
地球上许多自然表面,如土壤、沙地、植被等均属于漫反射表面。
大多数天然物体的表面,具有双重的反射性质。
物体的反射率在各个波长上并不相同。
用分谱反射率表征。
其定义是特定波长上反射能量和入射能量的比值。
物体的反射特性曲线是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分谱反射率的变化曲线。
曲线形状取决于特定的物质性质。
图1-7示出雪地、沙漠、小麦和湿地等四种地面的分谱反射曲线。
可以根据曲线的形状或特点将四种地面区分开来。
因此,测量分谱反射曲线,也是获取目标信息的重要途径。
图1-7地面物体光反射曲线4.4 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仔细分析图1-6中的两条曲线发现,太阳辐射虽然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强度减弱了。
这种现象叫消光。
由于大气中分子和汽溶胶粒子的作用。
辐射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
同时,大部分(或一部分)透过了大气。
辐射强度衰减的比例系数称为消光系数。
大气作用所引起的吸收和散射常用光学厚度表示。
大气的光学厚度是把各个高度的大气消光系数对其大气层厚度积分。
辐射在介质(大气)中传输遵守比尔(Beer)定律。
强度按指数下降。
I(ν)=I0(ν)exp[-μl](1-8)式中μ(ν)为消光系数。
即单位长度辐射衰减的比例。
l为辐射传输路径长度。
根据透射率定义τ=I/I0,则上式为τ=exp(-μl) (1-9)实际上,τ与μ均为辐射波长的函数。
μl为光学厚度。
光学厚度小,称为光学薄介质。
反之称为光学厚介质。
4. 4.1吸收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是由气体分子的能级结构所决定。
因此,吸收不仅取决于分子种类,而且强烈地依赖波长。
吸收谱线有位置、形状和强度等三个要素。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大气分子严重吸收,在吸收波长上不透明。
即使在大气窗口里也不完全透明。
一般采用透射率来表示这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在红外波段,对应于气体分子振动的能量,含有丰富的吸收谱线,这里试举大气主要成份的强吸收带。
水分子(H2O)的吸收中心波长:0.72、1.87、2.70、3.20、3.70、6.27μm。
二氧化碳(CO2)的吸收中心波长:1.40、1.60、2.00、4.30、4.80、5.20、15.00μm。
臭氧(O3)有0.19、0.60、4.80、9.60、14.00μm。
氧分子(O2)有0.20、0.69、0.76μm。
二氧化氮(NO2)有4.70、7.80μm。
各吸收峰强弱不同。
4.4.2散射大气中的一切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汽溶胶等,都会散射辐射能量。
散射作用取决于粒子的尺寸。
当粒子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很多(1:10)时,发生瑞利散射。
散射强度与辐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波长越小,则散射强度越大。
大气中原子和分子等粒子对于短波辐射的散射作用较强。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象天空是蓝色和日落是红色等许多自然现象。
大气分子随季节和纬度变化,散射在大气厚度中的贡献也随之改变。
大气中还存在颗粒更大的粒子,如云、雾、汽溶胶。
它们的半径(r)可达数微米,r/λ=0.1~0.3。
此时发生米氏(Mie)散射。
这种散射的主要特征是散射强度与辐射波长几乎无关。
云和雾实际是大气中的水滴,它们对辐射产生米氏散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云雾呈白色。
应当强调,必须综合考虑吸收和散射作用的总的结果。
这正如公式1-8所表示的。
由于大气成份并非不变量,而且无法准确描述其变化规律,它们对辐射的作用很难准确计算或预测。
现场测量的结果益显重要。